其他常見性病

常見性傳染病:體液傳染篇

更新時間:2024/7

撰稿者:吳子勤(國立臺灣大學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碩士生)

ㄧ、梅毒

  1. 致病原:梅毒螺旋菌 (Treponema pallidum)。
  2. 傳染途徑:插入式性行為;傷口或黏膜接觸到硬下疳或分泌物、體液 (精液、血液和陰道分泌物)。
  3. 病程與特徵:

  1. 治療:肌肉注射長效型盤尼西林或口服多喜黴素 (Doxycycline),服用多喜黴素時,須避免同時服用二價金屬離子的食品 (牛奶、鈣片、綜合礦物質等),建議間隔4小時後再服用二價金屬離子的食品。
  2. 檢驗:透過血液檢查或梅毒快篩試劑能夠瞭解梅毒的感染狀況,而快速篩檢需等待1個月的空窗期。若曾經感染過梅毒,因體內抗體的緣故會導致篩檢結果不準確,需進行抽血檢查。
    同志諮詢熱線愛滋、梅毒匿名篩檢及諮詢服務:https://gplus.org.tw/reservation_service
  3. 預防方式:保險套是預防性傳染病良好的工具,亦可以透過Doxy-PEP作為暴露後預防性投藥,在暴露後3天內一次性服用兩顆藥物,保護效果達80%左右。但若是已經感染梅毒、披衣菌或淋病但尚未治療的話,切勿使用Doxy-PEP的預防方式,以免產生嚴重的抗藥性。
  4. 就診科別:感染科、皮膚科。

二、淋病

  1. 致病原:奈瑟氏淋病雙球菌 (Neisseria gonorrhoeae)。
  2. 傳染途徑:插入式性行為;傷口或黏膜接觸到病灶之分泌物、體液 (精液、血液和陰道分泌物);共用未清潔的情趣用品。
  3. 病程與特徵:
    1. 通常在2~7天出現尿道發炎、黃色或黃綠色的分泌物、小便會有刺痛或灼熱感的狀況,但女性的症狀較不明顯。
    2. 若感染部位為喉嚨,則可能出現喉嚨痛或是會感到總是有痰的狀況。
    3. 若感染部位為直腸,出現感染症狀可能包括肛門搔癢、疼痛、流血、排便疼痛,以及有分泌物流出,但感染大多無明顯症狀。
  4. 治療:肌肉注射Ceftriaxone抗生素。
  5. 檢驗:透過臨床症狀診斷或是針對分泌物進行檢驗。
  6. 預防方式:全程使用保險套。Doxy-PEP對於預防淋病的效果較差,無法達到有效保護。
  7. 就診科別:依照感染部位就醫,耳鼻喉科、泌尿科、婦科或感染科。

三、披衣菌

  1. 致病原:砂眼披衣菌 (Chlamydia trachomatis)。
  2. 傳染途徑:藉由性行為傳播,接觸到精液、直腸分泌物和陰道分泌物都有可能感染披衣菌,其次是透過母子垂直感染。
  3. 病程與特徵:尿道會有白色或半透明的分泌物、尿道口有刺痛感、小便疼痛或是睪丸腫脹,而絕大多數的女性並沒有明顯的症狀。
  4. 治療:口服多喜黴素 (Doxycycline)。
  5. 檢驗:血液檢查、抹片檢查和細菌培養。
  6. 預防方式: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
  7. 就診科別:泌尿科、婦科或感染科。

四、B型肝炎

  1. 致病原:B 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簡稱HBV)。
  2. 傳染途徑:性行為傳播為主,血液、精液和陰道分泌物具有感染性,不論是急性感染期、慢性帶原者都具有傳染力。
  3. 病程與特徵:潛伏期約為45~180天,大部分的人感染並不會有症狀,少部分的人會有腸胃不適、黃疸或全身無力的狀況,有症狀急性肝炎可能會形成猛爆性肝炎。感染B型肝炎未能夠控制病毒量容易引發肝硬化或肝癌。
  4. 治療:無法治癒,需要服用干擾素和抗病毒藥物控制B型肝炎的病情。
  5. 檢驗:血液檢查。
  6. 預防方式: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避免共用針具、刮鬍刀、牙刷、毛巾,以免刮破黏膜趕感染。如未曾感染B型肝炎病毒且經檢驗為B型肝炎表面抗體陰性,則建議自費接種1劑B型肝炎疫苗。
  7. 就診科別:消化系內科、小兒消化科、血液科或腫瘤科,若患者為HIV感染者則在感染科就診即可。

五、C型肝炎

  1. 致病原:C 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簡稱HCV)。
  2. 傳染途徑:性行為傳播為主,血液、精液和陰道分泌物具有感染性。
  3. 病程與特徵:C型肝炎感染者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
  4. 治療:在12~24週治療週期中穩定服用C肝干擾素和抗病毒藥物,有高達9成的機會治癒C型病毒病毒感染。
  5. 檢驗:血液檢查和C肝快速篩檢。
  6. 預防方式: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避免共用針具、刮鬍刀、牙刷、毛巾,以免刮破黏膜趕感染。
  7. 就診科別:消化系內科、小兒消化科、血液科或腫瘤科,若患者為HIV感染者則在感染科就診即可

常見性傳染病:接觸傳染篇

更新時間:2024/7

撰稿者:吳子勤(國立臺灣大學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碩士生)

一、尖頭濕疣 (菜花)

  1. 致病原:人類乳突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2. 傳染途徑:皮膚或黏膜接觸,即使未接觸到病灶也可能感染。
  3. 病程與特徵:患部出現小顆粒,隨著時間增加形成叢聚的濕疣 (就像是花椰菜)。
  4. 治療:不同的感染部位有對應的治療方式,一般狀況下會以或是冷凍治療藥膏塗抹病灶,在難以塗抹藥膏的部位就會以電燒去除病灶。去除病灶後,人類乳突病毒仍存在於體內,需經過一段時間等到免疫系統將其清除,但可能會因為免疫力下降導致復發。
  5. 檢驗:臨床症狀診斷或是透過血液檢查。
  6. 預防方式:施打HPV疫苗,或是全程使用保險套,但保險套未包覆的部位接觸到病灶仍可能會感染。
  7. 就診科別:皮膚科、泌尿科、婦科、感染科或肛門直腸外科。
  8. 其他詳細資訊可參照:HPV 是甚麼?為什麼跟你我有關? (https://www.songyy.org.tw/archives/381442)

二、M痘

M痘過去稱為「猴痘」,為避免對動物造成汙名進而改稱呼為M痘 (Mpox)。

  1. 致病原:M痘病毒 (Mpox virus)。
  2. 傳染途徑:接觸到M痘患者的皮疹、結痂部位或體液造成傳播,像是性行為或長時間的擁抱,以及有少數案例是透過長時間面對面的飛沫傳播。
  3. 病程與特徵:M痘的潛伏期可長達21天,皮膚病灶與水痘相似,可能會出現於生殖器、肛門、口腔內部、臉部、四肢或軀幹,痊癒後可能會出現疤痕。
  4. 治療:多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免疫力低下或發生重症患者會提供M痘的抗病毒藥物。
  5. 檢驗:針對咽喉、病灶分泌物進行PCR檢驗。
  6. 預防方式:施打猴痘疫苗,又分為接觸前接種和接觸後接種 (請看其他詳細補充資料)。以消毒水進行環境消毒,並維持手部衛生;減少親密接觸或共用貼身物品。
  7. 就診科別:感染科、皮膚科、家醫科、泌尿科。
  8. 其他詳細資訊可參照:關於M痘(Mpox)你需要知道的事 (https://www.songyy.org.tw/archives/1103937)

三、生殖性皰疹 (又稱單純皰疹)

  1. 致病原:單純皰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又分作HSV1和HSV2,兩者皆會造成生殖器皰疹。
  2. 傳染途徑:接觸病灶、性行為傳染,亦可透過物品、環境間接傳播。
  3. 病程與特徵:單純皰疹約潛伏2至20天,發病後病程約7至10天,依照臨床症狀可以分作四個階段。
    1. 刺痛期:在即將產生水泡前的部位會感到癢、敏感。
    2. 水泡期:可能產生1個以上的水泡,水泡可能會自行破裂或受到外力影響破裂。
    3. 潰瘍期:水泡破裂後形成破皮、糜爛或潰瘍。
    4. 結痂期:潰瘍開始乾燥並癒合形成痂皮,此時扣掉結痂部位有可能會流血,待結痂脫落後會露出淡粉色皮膚,色差會隨著時間褪去。
  4. 檢驗:多由臨床症狀診斷。
  5. 治療:經常復發或嚴重症狀會建議服用抗病毒藥物,輕微的皮膚症狀會建議擦拭外用藥膏來縮短病程時間。
  6. 預防:單純皰疹並無預防的疫苗,但發生病灶時應避免共用器皿或生活用品,並且透過戴保險套來預防傳播。
  7. 就診科別:皮膚科。

四、陰蝨

  1. 致病原: 陰蝨 (Pthirus pubis)。
  2. 傳染途徑:接觸性傳染,包含性行為的肢體接觸,共用貼身物品亦會傳染。
  3. 病程與特徵:陰蝨蟲體十分小,不易透過肉眼觀察到,但陰蝨多寄生在人類的毛髮中,尤其是陰部。患者通常會感到陰部搔癢,內褲上常有鐵鏽色的蝨糞或是叮咬後留下的血點,長期感染可能會造成潰瘍、細菌感染。
  4. 檢驗:透過放大鏡或皮膚顯微鏡檢視。
  5. 治療:剔除陰部毛髮後再使用滅蝨藥膏或藥液,衣物和床單使用熱水清洗後應烘乾,或是將物品置於密封塑膠袋中2周。
  6. 預防:避免和他人共用貼身物品。
  7. 就診科別:皮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