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4 經濟學人:俄羅斯同性戀身陷困境
2013-09-07
【台灣/愛滋治療新指引】130908 中央社:愛滋給藥放寬 可提前治療
2013-09-08
20130824 經濟學人:俄羅斯同性戀身陷困境
2013-09-07
【台灣/愛滋治療新指引】130908 中央社:愛滋給藥放寬 可提前治療
2013-09-08

【台灣/愛滋現況】130908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1年內愛滋發病者 異性戀高於男同性戀/附:一位愛滋工作者的回應

1年內愛滋發病者 異性戀高於男同性戀
2013年09月08日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蔡明樺/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今舉辦愛滋病研討會時表示,1年內發病的愛滋新增患者中,異性戀佔4成,高過男同性戀的3成,顛覆愛滋病多是同性戀的刻板印象。疾管署組長陳昶勳解釋,愛滋病75%是透過肛交傳播,經該署不斷宣導,男同性戀對於防治愛滋的警覺性高,定期篩檢的比例較高,反觀異性戀常輕忽愛滋,延誤就醫治療,導致發病比例高過男同性戀。

陳昶勳說,近5年統計,15至24歲年齡層的愛滋新增感染者佔29%,比例逐年上升,新增愛滋感染者的平均年齡也從5年前的33.6歲下降到今年的31.1歲。他並表示,國內目前約有4000多名愛滋感染者未定時用藥,他強調,未規律用藥可能導致病毒突變、產生抗藥性,反而比未用藥者更難治療,建議愛滋患者應規律用藥,才能控制病毒量預防發病。

新聞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30908/255519/%E6%84%9B%E6%BB%8B%E6%96%B0%E5%A2%9E%E8%80%85%E3%80%80%E7%95%B0%E6%80%A7%E6%88%80%E5%8D%A0%E6%AF%94%E9%AB%98%E6%96%BC%E7%94%B7%E5%90%8C%E6%80%A7%E6%88%80

SongYY說明
一位不願具名的愛滋工作者,在看到這則新聞後,有感而發地寫下以下的文字;或許因為感受很深,對於相關官員有相當程度的期許與批判。這一番語重心長的回應,相當值得深思。SongYY將其附在這則新聞下,以供參考。
以下文字經作者同意轉貼,特此致謝。

這篇新聞提的是指HIV確診通報後一年內通報發病的比例,發病標準大致有分數字高低(比如說CD4免疫力)、伺機性感染(比如說肺囊蟲)等等,目前CD4的吃藥標準是高於發病標準的,在提早發現及控制良好下並不容易發病。HIV病程目前約5~8年,所以通報後一年內發病可以當成延誤就醫或過晚發現的指標。

從十年前民間團體開始不斷與CDC溝通高危險族群理論的缺點,將防治資源投注在同志族群並不斷強調高危險族群增長污名之外,也將造成異性戀族群的防疫漏洞,但CDC的邏輯至今並沒有改善太多,前有施文儀,後有楊世仰,個個都是帶頭污名與強調族群的官員。

拿到現實層面來看,不只我遇到的異性戀個案,多數的異性戀覺得愛滋與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的想法相當普遍,其中不乏許多原由是覺得不是同志、也不打藥也不找性工作者…等等所以與他無關,這些現象都是高危險族群理論帶來的後果。

陳昶勳跳出來解釋時先褒了污名化的高危險族群理論在同志部份帶來的篩檢意識,接著再提了異性戀輕忽愛滋,我對於這個回應非常生氣與難過,高危險族群理論帶來的異性戀問題與同志污名部份個個都是不利於防疫,但他話語之間並沒有見到有任何政策與方向面問題的檢討與自覺。

曾經有一位異性戀個案問我「為什麼會是他?」,我回答不出來,我不知道他是否要為自己負責,但我知道,這些主導防疫方向官員並不需要對這些種種結果負責。

台灣的愛滋防疫在這些長官帶領下是非常可憐的。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