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汙名下生活_張小B / Hi , V — 男同志與愛滋的那些年:熱線愛滋特展
2025-04-28
在汙名下生活_陳蛋蛋 / Hi , V — 男同志與愛滋的那些年:熱線愛滋特展
2025-04-28在汙名下生活_林鈺豐(Erick) / Hi , V — 男同志與愛滋的那些年:熱線愛滋特展

我叫林鈺豐。24歲時,我的英國前男友奕安確診愛滋,我也在他發現一週以後確診。當時的法律是外籍人士在台確診愛滋,會在兩個禮拜之內把他們驅逐出境。
事發緊急,當時我們都需要朋友幫助,因此在第一時間就跟十幾個朋友出了愛滋櫃。我的兩位前室友宗翰和凱文(現在已結婚並且生養了一個可愛的孩子。),幫我們找了對感染者很友善的王永衛醫生,還有愛滋權促會的張正學社工討論我們有沒有可能繼續留在台灣。當時奕安已經病發,台灣不會給予外籍感染者治療,繼續留下會變成沒有簽證的黑戶。我們當下就決定把奕安送回英國。
宗翰和凱文幫我們搬家,還載我們去機場。奕安回國後待在加護病房,一個禮拜後才得知他戰勝死亡的消息,連醫生都覺得是奇蹟。我和奕安開了一個共同臉書,加了些親近的朋友跟他們更新我們的情況,不過這種遮遮掩掩的日子讓我想起大學前沒出同志櫃的我,不能做自己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此之後我也在真正的帳號跟所有人出櫃了。
出櫃是需要成本跟代價的。我很幸運有一群支持我的朋友,換做其他人跟我處在一樣的處境卻沒有朋友,國家只跟你說你什麼時候該滾蛋,卻沒有人從旁協助,可能沒有辦法度過這麼困難的一關。
我今年38歲了,還是得不斷出櫃。即使現在到了體內測不到病毒等於無法傳染的時代,我去看醫生,還是遇到了感染科醫生沒幫我做任何檢查就開藥給我的情況。我在跟別人約會前要先出櫃,如果之後才出櫃可能會被罵爛人;我在發生性行無前要先出櫃,如果沒有可能會被告。一般人可以先隱藏自己弱點跟別人建立關係,但道德跟法律不允許我有這樣的權利,我常常在開局就出局了。
我前面提到不能做自己是很痛苦的。但出了櫃並不全然表示做自己。在某些複雜不安全的環境裡,有時候先藏在櫃子裡才能保護自己,但這不表示我沒有做自己了,只是我需要時間觀察、判斷,然後選擇我想不想要在這個時間跟場合出櫃。
「做自己」其實有時候也暗示了「做自己」的人是處在不友善和逆風的環境下的。那表示他們需要抵擋別人的目光,世間的禮法,因此才成就了「做自己」。國家和社會不應該讓感染者覺得「做自己」是勇敢的,而是應該提供友善安全的環境,讓感染者可以「當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