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性工作者】111220 中國新聞網:杭州調查男男性服務人群
2011-12-20【臺灣/愛滋藥價】111220 苦勞網:愛滋感染者權益兩座大山難越 社會恐慌、跨國藥廠利益
2011-12-21【臺灣/愛滋新聞】111220 公視新聞:今年5大愛滋新聞 器捐誤植登榜首/台灣立報:年度愛滋新聞 凸顯嚴重歧視/其他媒體相關報導
今年5大愛滋新聞 器捐誤植登榜首
2011-12-20 公視暗時新聞
愛滋人權團體票選今年五大愛滋新聞,第一名就是先前引發軒然大波的台大醫院誤植愛滋器官事件,另外其衍生出的健保卡註記愛滋問題的新聞也上榜,而青少年族群感染率上升也排名在內,愛滋人權團體希望透過這些新聞事件,提醒政府重視衛教,同時制定更完善的愛滋政策。
台大醫院院長陳明豐向社會大眾道歉,今年八月,台大醫院誤植愛滋感染者器官給五名受贈者,造成醫護人員和受贈者暴露在高危險感染風險,這起事件引發社會譁然,也被愛滋人權團體票選為年度第一名愛滋新聞。另外,青少年感染愛滋一年內增加13.3%的新聞也上榜。
另外,包括誤植器官衍生出愛滋者健保卡是否註記,以及愛滋用藥感染者的部分負擔,和愛滋感染者在空窗期捐血,都被民間團體評選為年度五大新聞,有同志諮詢團體認為,這些新聞顯示出,政府對於衛教和愛滋政策的努力還不夠。
民間團體認為,這些重大新聞事件,透過媒體報導,正好讓社會大眾有機會重新檢視愛滋,他們呼籲政府,雖然愛滋感染者在台灣屬於小眾,但是人權不能被忽視,希望政府能從新聞事件中省思,制定更完善的愛滋政策,並加強衛教宣傳。
文章出處:http://web.pts.org.tw/php/news/pts_news/detail.php?NEENO=198715
年度愛滋新聞 凸顯嚴重歧視
台灣立報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
愛滋感染者權益者促進協會於20日發表由19個民間團體票選出的5大愛滋新聞,其中以愛滋器官移植事件高居第一。權促會秘書長林宜慧指出,由團體票選出的愛滋新聞看來,台灣的愛滋教育可以說相當失敗。
2011年5大愛滋新聞中,居首為「愛滋器官移植事件」,其次為「健保卡是否強制註記愛滋」、「愛滋公務預算不足,要感染者部分負擔?」、「青少年感染愛滋人數上升」,以及台灣首例「同性戀者於愛滋空窗期捐血,導致他人感染,遭地檢署起訴」。
愛滋污名仍未消除
林宜慧表示,愛滋的污名仍未被消除,以愛滋器官移植事件為例,一起人為疏失導致的醫療失誤,卻因與愛滋相關,使事件中所有相關的人與事,全部蒙上負面的愛滋陰影。移植團隊人員被報導為「承受高度受感染之虞的勇者」,器官受贈者被描述為「不惜一切,給予最好的預防性投藥的受害者」,器官捐贈者的家屬被指為「不幸事件的幫兇」,社會大眾則是「未來可能的受害者」。
矛頭一致指向感染者
排名第二的新聞「健保卡是否強制註記愛滋」則是因為愛滋器捐事件引起的後續討論。社會輿論將矛頭指向感染者本身,認為感染者的健保卡應註記。但林宜慧表示,健保卡註記愛滋是完全不理性的行為,不但無法確知未遭註記的民眾是否感染愛滋,也會讓醫事人員忽略進行標準防護措施,更使得愛滋感染者就醫的困難度倍增。
部分負擔 防疫決堤
第三名新聞「愛滋公務預算不足,要感染者部分負擔」,更是愛滋感染者最關切的問題。林宜慧指出,台灣一直以來提供愛滋感染者免費治療,讓愛滋成為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但近年來,由於預算不足,政府開始討論並正視愛滋藥費問題。
林宜慧分析,愛滋原廠藥品因藥價高,造成許多愛滋感染者無法使用,也成為全球最早期的愛滋議題。
雖然民間團體疾呼政府應放棄感染者部分負擔藥價政策,但是政府仍未放棄部分負擔政策。
林宜慧指出,據目前了解,如果愛滋感染者部分負擔實施,費用增加的幅度將比一般人改為二代健保的費用更多。林宜慧指出,政府應該實施愛滋長期政策,讓感染者的就醫問題獲得保障,社會防疫才不至於出現缺口。
愛滋教育失敗
林宜慧表示,第四名新聞「青少年感染愛滋人數上升」,更代表政府防治愛滋的教育失敗。
林宜慧表示,許多感染愛滋的青少年,是在服兵役時檢驗發現,這也代表這群已經感染愛滋的青少年,很可能在數年前就已經感染。而現在青少年獲取資訊的管道以及對性的好奇,已經不能再用傳統的思維控制。
國家應該重新檢討愛滋教育的問題,並積極改變,讓青少年不只有正確的愛滋預防知識,更願意在生活中落實,才能解決愛滋防疫問題。
新檢測可縮短空窗期
第五名愛滋新聞也是台灣台灣首例,「同性戀者於愛滋空窗期捐血,導致他人受感染,遭地檢署起訴」。媒體報導,指稱該名同性戀者「相當惡劣,明知自己為高危險群還故意捐血」等與事實不符的情節,而此事也引發衛生署關注「藉捐血驗愛滋」的現象,並將重點放在修正《人類免役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及《血液製劑條例》等法規。
林宜慧指出,捐血者健康標準明訂「男性間性行為者永不得捐血」,是台灣社會長期累積對同志的污名與歧視,標準可以限定行為,但是不能限定身分。
林宜慧更表示為血液安全把關,應以有效的篩檢科技取代污名化的規範。由於此案的發生,我國衛生署也終於決定採用國際間已經普遍採用NAT(血液核酸擴增檢測法),有效將愛滋篩檢空窗期縮短至11天,但卻非常遺憾此案仍面臨起訴。
愛滋歧視 無助防治
綜合以上5則新聞,林宜慧表示,每一則新聞都呈現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愛滋防治教育的失敗。
而教育失敗與污名歧視又互為因果,相互鞏固增強。因此,不論是年輕的青少年,或是應該具有專業的醫事人員,都無法掙脫出惡性循環,對於愛滋認知仍有很大的誤解,以至於遇到愛滋就感到恐懼而不知該如何面對。
林宜慧指出,回到一開始與愛滋相遇的年代,人人聞愛滋而色變;而近30年後的現在,台灣愛滋防治政策的腳步始終跟不上疫情傳播與資訊發達的速度。
當這個社會仍以歧視的眼神看待愛滋時,教育就不可能成功,防治就不會有成效。林宜慧表示,「Return to the beginning」是對今年愛滋事件的註腳,是對近30年的檢討,更是對未來的期許與展望。
文章出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3789
年度愛滋新聞 器捐案列第一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0日電
愛滋人權團體票選今 年重大的愛滋新聞,台大醫院愛滋器官移植案名列第一 ,衍生的健保卡註記愛滋、器捐者是否染愛滋列管在案 等議題,引起人權隱私的爭議。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邀集19個 民間團體,從今年743則愛滋新聞中,以「愛滋人權、 社會大眾對愛滋的認知」為標準,挑選出台大醫院愛滋 器官移植案、愛滋藥費擬比照健保部分負擔等年度重大 愛滋新聞。
愛滋權促會認為,台大醫院這起人為疏失,透過媒 體擴大性地報導,隨後引發健保卡註記聲浪,這一連串 的連鎖效應,使得社會大眾有機會重新檢視愛滋,此事 件是個新契機,一個讓社會重新檢視愛滋樣貌的新契機 。
愛滋器捐事件發生在今年8月,台大醫院因檢核失誤,導致一名愛滋男子捐出的心、肝、肺、腎等器官, 在24到25日陸續植入台大與成大醫院的5名病患體內, 台大26日才發現錯誤。
文章出處:http://www2.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12200073&pType0=aHEL&pTypeSel=0
今年重大愛滋新聞 缺乏尊重與了解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即時報導
媒體報導是影響或反映社會大眾認知的一環。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權促會)等民間團體,票選5則今年重大愛滋新聞,顯示社會對愛滋、及少數性傾向仍有不解及缺乏尊重。同時也反映『愛滋防治教育』的失敗,民間團體認為,教育失敗與污名歧視互為因果,相互鞏固增強。
其中包括愛滋器官移植事件,及延伸而出的健保卡註記愛滋隱私保護與醫護安全能否兼得議題。另外從預防、照顧的角度,愛滋預算不足,要感染者部分負擔;青少年感染者激增。捐血的法規限制,也反映出政府的愛滋防疫工作並未完善與徹底,應該加強民眾愛滋教育以及鼓勵篩檢。
權促會秘書長林宜慧表示,「愛滋器官移植事件」,是一起人為疏失導致的醫療失誤,卻因與愛滋相關,使事件中的所有相關人與事,全部蒙上極負面的愛滋陰影。而媒體大幅報導器捐事件,引起社會輿論將矛頭指向感染者本身,認為「感染者健保卡應註記」,忽略了健保卡註記愛滋,不只無法達到保障器官移植安全的目的,還有加重愛滋醫療困難,以及弱化醫事人員落實「標準防護措施」的可能。
即使政府與民間合力防治愛滋,但「今年新增的感染者,以青少年居多」,反映出台灣愛滋基礎教育失敗,青少年獲取資訊的管道及對性的好奇,已經不能再用傳統的思維來控制。
另外,台灣首例同性戀者於愛滋空窗期捐血,導致他人受感染,部分報導與事實不符,甚至引發衛生署位『藉捐血驗愛滋』的現象,並將重點放在修正法規。在「捐血者健康標準」明訂「男性間性行為者永不得捐血」,再度反映台灣社會長期累積對同志的污名與歧視。
文章出處: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6793903.shtml
延伸閱讀:
111220 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Return to the Beginning「2011年度五大愛滋新聞發表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http://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266
111220 苦勞網:愛滋感染者權益兩座大山難越 社會恐慌、跨國藥廠利益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2210338368&myare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