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同志與愛滋】140315 蘋果日報:罕見 女女嘿咻染愛滋 沒刺青 不注毒 玩到流血感染
2014-03-15
【聲明/愛滋人權】140307針對「高雄陳先生於醫院未經同意被驗愛滋」之聯合聲明
2014-03-17
【美國/女同志與愛滋】140315 蘋果日報:罕見 女女嘿咻染愛滋 沒刺青 不注毒 玩到流血感染
2014-03-15
【聲明/愛滋人權】140307針對「高雄陳先生於醫院未經同意被驗愛滋」之聯合聲明
2014-03-17

140316 中國時報:教會訴求一夫一妻 同志團體心痛 / 立報:追求「幸福家庭」 同志不缺席 / 立報:促進對話 多元家庭現身街頭 / 蘋果日報:多元成家正、反方 街頭交鋒爆推擠

教會訴求一夫一妻 同志團體心痛

多個團體今在國家圖書館前舉辦「多元家庭,一樣幸福」宣講活動,高喊口號訴求家庭不應只有一種樣態。(洪欣慈攝)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記者會後進入活動會場欲響應幸福家庭活動,過程中一度與警方爆發口角。(洪欣慈攝)

由教會團體組成的台灣幸福家庭聯盟今(16日)在中正紀念堂舉辦台北場「活力台灣,幸福家庭」活動,活動理念訴求一夫一妻、父母各司其職;多個性別及同志團體則在場外舉辦宣講等活動,訴求婚姻平權、多元成家。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等團體今在國家圖書館前舉行宣講,邀請各團體代表分享不同的家庭樣貌。被大家暱稱為「余夫人」的男同志說,自己在40年前、台灣還仍在戒嚴時就已經出櫃,也沒有受到打壓,每年過年都會邀請無法感受家庭溫暖的同志們能一起吃頓溫馨的年夜飯;他說,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愛的人、想過的生活,不應該受打壓,「同志也有繳稅」!

同光同志長老教會代表小恩則說,自己從小就在教會長大,現在許多同志也一起生活在教會這個大家庭裡,對她來說教會就是「家」,家庭的概念並不侷限在一定要有爸爸、媽媽的想像,聽到中正紀念堂活動現場傳來陣陣熟悉詩歌,卻是在打壓不同朋友的成家心聲,讓她相當心痛。

同志諮詢熱線主任呂欣潔說,教會團體宣稱家庭義走活動源於聯合國「國際家庭日」的概念,但聯合國歷年主題多聚焦在家庭的功能上,帶領大家思考家庭如何因應大環境改變,但到了台灣卻被宗教保守團體打造成在形式上訴求「一夫一妻」,完全跟不上國際腳步、曲解國際家庭日的理念。

另一頭,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號召100多人在自由匾額下訴求「幸福沒有樣板」,幸福家庭不應只是異性戀的特權,施明德妻子陳嘉君、《LEZS雜誌》總編輯王安頤等人皆到場聲援;後並走入廣場內參加幸福家庭活動,過程中曾遭警方以違法為由欲驅離,雙方一度爆發口角、推擠。

原文連結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316002820-260401

 

追求「幸福家庭」 同志不缺席

【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在宗教團體的號召下,許多縣市16日同步舉辦愛家活動,提倡「幸福家庭」的理念。同一時間,婚姻不受法律保障的同志族群也發起活動,希望擴大幸福的範圍,讓同志也有結婚成家的權利。

(上圖)許多團體16日在立法院舉辦街吻活動,曾恕敏牧師(左)與小濱(右)公開親吻,表達對婚姻平權的支持。(圖文/姜林佑)

第4屆的「活力台灣、幸福家庭、快樂義走」愛家活動,台北場選在自由廣場舉行,出席政治人物有立委丁守中、賴士葆、台北市議員楊實秋及厲耿桂芳,現場不少民眾攜家帶眷,高舉「一夫一妻」、「一男一女」、「婚前守貞」及「守分」等標語,大談父親在家中的重要性。

爭平權 同志舉辦多場活動

然而這場幸福家庭的活動,卻排除了同樣嚮往婚姻的同志族群。因此,不少同志及平權團體16日在立法院、國家圖書館及自由廣場的外圍舉辦多場活動,正面向社會大眾傳達非異性戀者對婚姻的渴望。

立法院旁,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等團體,舉辦全民街吻「Kiss ME」(Kiss Marriage Equality)活動,用親吻來表達眾人對婚姻平權的渴望;國圖外,台灣同志諮詢熱線等團體則是邀請多元家庭現身說法;自由廣場大門這邊,在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的陳嘉君的帶領下,想要進入家庭義走的會場,加入幸福家庭的行列,但遭到主辦單位的人牆阻擋。

擴大幸福的可能性

台灣國際同志權益促進會的發言人陳志明表示,選擇用接吻來表達訴求,就是為了凸顯「愛」,讓社會大眾看見更多幸福的可能性。他說,台灣存在多元家庭結構,除了傳統主流的一夫一妻、一父一母,還有隔代教養、單親家庭及同性伴侶等,儘管是少數,但也需要擁有幸福的權利。

參加曾恕敏牧師,也以接吻的方式表達對同志權益的支持。他說,相愛不是只有一男一女,根據憲法的保障,所有公民都應該擁有結婚的權利。身為神職人員及牧者,他對婚姻都是抱持祝福的態度,認為有必要站出來為人權而努力。他呼籲,宗教界不能只為異性戀舉辦為愛義走的活動,而要包含多元的家庭。

男女分工是落伍觀念

宗教團體舉辦幸福家庭活動,一再強調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男女楷模。但陳志明認為,夫妻傳統分工不斷在變化,母親開始外出工作,父親也開始在家帶小孩,已經不能再用刻板印象理解家庭。他認為,家庭的幸福在於兩個人對家庭的貢獻與付出,毋需對應到性別。

與曾恕敏牧師接吻、挺身支持婚姻平權的小濱則質疑,生理性別決定家庭分工,不僅無助於社會進步,而且壓抑更多的可能性。他認為,家庭分工應該是以個人的能力、特質及興趣為依歸。曾恕敏認為,傳統家庭的兩性模範問題,需要透過學校教育解決,將多元性別納入國民教育,讓孩子認識人的多元性。

可結婚是離苦得樂

這次前往自由廣場表達婚姻平權訴求的還有藏傳佛教僧侶。慧勝乘表示,擁有自由選擇伴侶性別的權利、可以合法結婚,可免除社會不必要的歧視及不舒服的情緒,這些都是「苦」,而宗教就是希望「離苦得樂」。更何況,她說,這不影響別人,為何要反對?

詩人陳克華表示,同志不是要求不一樣的東西,而是生而為人就應該享有的基本人權。同時也是榮總醫師的他表示,親眼見過病患在醫院需要動手術,但家人不在身旁,身邊只有伴侶,但因為缺乏身分賦予的權利,只得延後手術進行。

作家許佑生也出席表達對同性婚姻的支持。1996年與烏拉圭籍男友葛瑞(Gray)舉辦婚禮至今已有18年的時間,他說,當時異國、同性的結合,不被外人看好,歷經比異性戀更多的挑戰,但最終還是走了過來。他希望,台灣可以成為亞洲第1個開放同性婚姻的國家。

重點是愛與責任 

假日帶兒女到自由廣場觀賞紙熊貓的林小姐,本身是一名國小老師,她承認自己想法比較八股,對同性婚姻既不反也不支持,談到同志家長是否不利小孩教養,她則是持保留態度。

但林小姐的先生趙爸爸卻有不同看法。他贊成同志婚姻,認為這是基本人權。至於教養問題,他說:「就算是正常的爸爸媽媽,小孩子也不見得養得多好。」

趙爸爸說,台灣存在各式各樣的家庭,家庭肯定都會影響小孩,但重點在於「愛」,只要願意「負責」,問題都可以克服,「不負責任的異性父母很多,不見得比較好。」他說。

▲不少知名同志人士16日在自由廣場的大門前聲援婚姻平權,右2起分別是LEZS總編輯王安頤、詩人兼醫師的陳克華、施明德文化基金執行董事陳嘉君、同志作家許佑生。(圖文/姜林佑)

 ▲藏傳佛教的慧究竟(右)與慧勝乘(左)16日也來到自由廣場,一起為同志爭取權益。(圖文/姜林佑)

原文網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430

 

促進對話 多元家庭現身街頭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由台灣幸福家庭聯盟舉辦的「幸福家庭,快樂義走」活動16日於全台登場。活動以「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口號,詮釋幸福家庭。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為了促進雙方對話,選在台北場活動地點自由廣場的對面,舉辦「多元家庭」街講行動。

家庭定義 不只一夫一妻 

台灣幸福家庭聯盟舉辦「家庭義走」活動,是為了響應5月15日即將到來的國際家庭日。審視聯合國1933年宣布的「國際家庭日」可發現,去年主題為「促進社會整合與代間團結」,前年則是「確保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同志諮詢熱線強調,「國際家庭日」歷屆主題都是聚焦在全球化和社會變遷下,家庭的功能與困境,在台灣卻被部分團體「網羅」,侷限在「一夫一妻、守貞」的傳統概念裡。

同志諮詢熱線表示,當家庭的樣貌成為鞏固一夫一妻至上的價值時,排擠了單親家庭、隔代教養、跨國婚姻、同志家庭、未婚異性戀伴侶、身障者家庭等多元家庭的樣貌。

為了促進社會「看見」多元,同志諮詢熱線決定在3月16日這一天,號召各團體站在國家圖書館大門前,進行街頭宣講。

多元的家庭幸福樣貌

身為單親也是隔代教養長大的小寶,母親在他7歲後改嫁,從那刻起,他的成長全由阿嬤、大姨和姨丈負擔,他稱大姨和姨丈為爸、媽,雖然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遭主流社會、旁人耳語,但小寶不覺得自己不幸福、家庭不溫暖。多年後,小寶輾轉得知父親,但沒有接觸的意願。他認為,家庭的定義不應如此制式化,如果當時在不願承認自己的父親和不愛丈夫的母親所組成的家庭長大,他很難健康成長。

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秘書施逸翔是個自組異性戀家庭的「直同志」。從小生長於屏東的他,家境不富裕,父親擔任遠洋船員一肩扛起經濟重擔。施逸翔大學選讀哲學系,畢業後毅然投身非營利組織工作,他認為,他能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工作,關鍵在於家人的包容。他認為家庭的核心價值是關心、照顧和包容,而非這次「家庭義走」活動主辦單位所指稱的「一夫一妻」制度。

「對於許多教友來說,教會就是一個家。」同光同志長老教會的小恩表示,教會對很多信徒來說就是個家,他們共同生活、一起成長,正如同耶穌說的:「我們都是一家人。」她期盼,有一天教會能理解這樣的教義,接納他們。

漢士三溫暖老闆「余夫人」是出櫃40多年的同志,他極力將三溫暖打造成一個「家」,每年除夕夜煮團圓飯,接待無家可歸的老同志,去年除夕夜竟然有70多個老同志參與,他笑說,煮得很累,但很開心。

整體性平概念待翻轉

投身性別平等教育11年的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16日現身街頭呼籲家庭教育讓孩子了解尊重多元的重要。研發部主任謝莉君表示,協會近年不斷走入校園推廣多元家庭的意義,發現多半孩子對於多元家庭的理解非常正向而健康。她認為,部分孩子羞於談論自身家庭,很大一部分來自家長或大人們的意見,他們極力推廣學校老師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各領域的課程裡。

秘書長林以加指出,雖然九年一貫課綱中將性別平等教育獨立出來,但至今融入教學仍是少數,教育部將去年訂為「家庭教育年」,宣導卻侷限在一夫一妻、父慈子孝等傳統觀念,她表示,整體教育結構的觀念有待翻轉,個別教師的性別平等意識也有待抬頭。

謝莉君表示,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廣其實很簡單,老師要學習敞開心胸,不帶批評傾聽理解孩子的表達,校園的討論便會慢慢多元。她強調,性別平等教育不僅能讓孩子看見彼此差異,學會尊重他者,更是消除歧視的好方法。

 (圖說)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等團體16日在國家圖書館前舉行「多元家庭,一樣幸福」街頭宣講,凸顯台灣社會多元的家庭樣貌,以及對幸福的共同追求,希望讓不同的家庭看見彼此的努力。(圖文/姜林佑)

原文網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453

【更新】多元成家正、反方 街頭交鋒爆推擠

2014年03月16日15:56

多元成家爭議再起。今天支持和反對婚姻平權的兩方人馬再次在台北街頭交鋒。其中多個基督教會相關團體今下午在中正紀念堂舉辦「活力台灣、幸福家庭、快樂義走」活動,雖未明言反對多元成家,但活動主軸為宣揚一夫一妻、一父一母的家庭價值,主辦單位稱現場有2萬人到場。多個性別和同志團體則在會場周邊舉行記者會,主張「多元家庭,一樣幸福」。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號召100多人在自由廣場牌匾下舉行記者會,包括施明德妻子陳嘉君、《LEZS雜誌》總編輯王安頤等人到場,記者會後他們聲稱要響應「幸福家庭」活動,要走入自由廣場,一度遭警方阻擋,兩方人馬一度發生推擠衝突。

多個支持多元成家的團體代表也在國家圖書館前舉辦宣講活動,約30多人到場支持。暱稱「余夫人」的男同志說,誰想跟誰在一起社會無權干涉,他40年前台灣仍在戒嚴時就出櫃,也沒受到打壓,如今台灣卻有一群人有組織地想殲滅同志。余夫人強調,同志也有繳稅,有權選擇自己要過的生活。
單親隔代教養代表小寶說,他由大姨、姨丈與阿嬤養大,叫姨丈與大姨為爸媽,自小就感受到來自大家庭的溫暖與幸福,但有教會稱沒有親生父母的家庭有缺陷,相當不可思議。小寶反問,「我的親生父親不承認我,親生媽媽不愛丈夫,在這樣的家庭成長會健康嗎?」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表示,家庭樣貌從來不只是一夫一妻,鞏固一夫一妻價值時,也壓迫著多元家庭如單親、隔代、外配與同志家庭;台灣宗教保守團體讓國際家庭日成為打壓多元家庭的幫兇,忽略國際上重視多元與人權的活動價值與理念,與聯合國舉辦國際家庭日的理徹底違背。(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支持多元成家的同志團體和擁護一夫一妻的宗教團體發生推擠衝突。張良一攝

 聲援多元成家的團體代表上街宣講,強調多元家庭一樣幸福。陳威廷攝

 教會團體舉辦「活力台灣、幸福家庭、快樂義走」活動。生活中心攝

原文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40316/361056/%E5%90%8C%E5%BF%97%E5%8F%83%E8%88%87%E6%95%99%E6%9C%83%E3%80%8C%E5%B9%B8%E7%A6%8F%E5%AE%B6%E5%BA%AD%E3%80%8D%E6%B4%BB%E5%8B%95%E3%80%80%E7%99%BE%E4%BA%BA%E5%85%A5%E5%A0%B4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