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2

20131211 queerology 2013年度性/別新聞回顧

作者:V太太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轉載)

轉眼之間,一年又要結束了,又到了回顧自己一年來達成了甚麼目標、做了甚麼蠢事、愛了甚麼人的時候了。去年V太太我寫了2012年度性/別新聞回顧,而今年台灣也有許多重要的性/別新聞,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由於族繁不及備載,疏漏自是難免,以下V太太只列出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則新聞,若讀者們覺得有遺珠之憾,歡迎於留言補充喔!又,以下事件為隨機排序,無重要性之分。)

1)高捷「疑似」口交事件

今年四月,高雄捷運上一對年輕男女疑似在座位上口交,女孩伏在男孩膝上,男孩則以外套罩住女孩的肩頭,期間兩人因為有比較大的動作和明顯的表情而引起其他乘客的注意,一名乘客於是以手機錄下這段過程並上傳網路,一時之間網友瘋傳,全國嘩然。台灣民眾一方面指責在公共場所進行口交之類的性行為是多麼「不檢點」的事情,強調善良風俗不能被破壞,一方面忽略如果沒有窺伺並上傳的網友,這看似「公共」的行為其實並不會這麼「公共」,並且努力參與這個公共的過程。此外,人人變身道德警察,對年輕男女的性表達恐懼和厭惡。尤其是事件中的女主角,她不是被看作「不知羞恥的蕩婦」(不僅公然為男人口交,對方還是只見過一兩次面的網友),就是被看作無能為力、非自主、需要被保護的對象(例如女孩在事後得立即表示她是因為「拗不過男生的要求」,或是有評論將女孩的行為解釋成因為身材不好而缺乏自信的表現)。台灣社會對於高捷事件的反應,說明其對情慾展現封閉又權威的認知:我們設定了一樣合乎道德理想的樣板的性展演,並藉此打擊所有非正典的欲望,例如我們否認少男少女(尤其是少女)的性,將其貶低為錯誤、不成熟和有害的,例如我們指摘某些公開的情慾表現是「妨害風化的」。

延伸閱讀:

《我現在宣布,你有問題》

《在外套裡能做甚麼》(好啦這不是閱讀,但這支影片實在很不錯啊!)

2)土耳其男涉嫌性侵案

如果說去年有李宗瑞,那麼今年就有王凱傑。今年六月,來自土耳其的王凱傑被多名台灣女性相繼控告性侵與偷拍性愛影片,而早在全案仍在偵查中時,台灣媒體就早一步的扮演大偵探,努力提供台灣民眾所有不重要的與王凱傑相關的消息-包括他據說有30公分長的陽具、他宣稱曾與將近500位台灣女性發生性行為、警方從他家找出的29段性愛影片的內容…鄉民再次嘩然,王凱傑「土耳其淫郎」之名不脛而走。除了「size到底重不重要」這個問題再次纏繞許多男人心頭以外,我們也不忘再次進行毫無例行的獵巫活動;最常見的恐怕是,我們一邊指責王凱傑這樣的「淫郎」怎麼可以欺騙染指這麼多的台灣女人心,一方面批評台灣女人都是CCR的俘虜,看見外國屌就忍不住腿張開,太easy(註1)。CCR在台灣成為話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台灣女孩很”easy”據說是google的熱門搜尋關鍵字,而一篇以不怎麼樣的英文寫成的、批評台灣女性「肉體迷人卻令人噁心」的文章更是紅遍各大社群網站。婚姻關係如何和全球性的經濟和文化位階產生相關,值得慢慢細問(註2),令人不寒而慄的是這些言論裡對女性的「性」和「性慾」所展現出來又驚、又怒、又恨、又想掌握的態度(而無法被掌握的往往被視為不潔的),以及這類的思考如何被移作在性侵案件中,理所當然責怪受害者的心態(還不是因為這些女孩看到外國人就巴上去)。

註1:從相關報導底下的回應留言可窺之一二,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622/35100777/

註2:例如丁允恭的《尋找ㄈㄈ那把尺》

延伸閱讀:

《台灣女孩愛白男?跨國戀情的真面目!》

3)台灣第一對「合法」同志婚姻

位子是一個女同性戀,筑紫則是個男跨女的跨性別者,而她們在去年的十二月合法結婚了!在尚未通過同性婚姻的台灣,她們卻能夠成為第一對合法登記結婚的同志,是由於結婚當時筑紫尚未接受性別手術,因此在身分證上的生理性別仍為男性(註)。也就是說,在台灣的法律上,這是一個異性戀婚配,儘管兩個人的心理認同都是女性,而這也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女同志婚姻。在她們的婚姻關係曝光後,筑紫和位子非常公開、勇敢的接受許多媒體的訪問,有耐心地向社會大眾解釋她們的婚姻,也解釋生理性別、性別認同、跨性別等等重要的概念。V太太我萬分敬佩兩人的勇氣,因為我不以為有任何異性戀夫妻有相同的能量和雅量,願意這樣溫柔的向無關緊要的人說明她們的人生。如果你只能從位子和筑紫的故事裡學到一件事情,那麼我想最重要的,是如位子所說的,愛,可以不必與性別掛鉤。

註:截至目前為止,內政部規定,欲更改性別的個人必須接受手術摘除性器官,並且取得兩位精神科醫師的評估鑑定書。不過,衛生福利部在前天(9日)決議應取消此規定,也就是讓性別變更與醫療脫鉤,可參考:http://newtalk.tw/news/2013/12/09/42647.html。不過今日(10日)內政部長蕭家淇卻表示內政部對此仍持保留態度…

延伸閱讀:

親愛的,雖然你的雞雞還在,但是我們依然是拉子couple而且我們可以合法結婚喔

7844985-3050570

4)跨性別婚姻保衛戰

吳芷儀和吳伊婷是一對跨性別伴侶。她們兩人先後完成了變性手術,然後在其中一方變更性別登記後,當時身分證上分別為一男一女的兩人登記結婚。隨後,另一方也隨即變更其性別登記,吳芷儀和吳伊婷成為在台灣將婚姻限制為「一男一女的結合」的狀況下成為第一對擁有合法婚姻關係的跨性別伴侶。然而,儘管兩個人的婚姻登記在當時完全符合規定,內政部卻在兩個人完成性別登記後表示,因為兩人登記結婚時在「事實上」已經是兩個女性(儘管他們的「法律文件」說明她們當時仍是一男一女的身分),因此決議撤銷其婚姻關係。為此,兩人展開了一連串訴願與抗爭的過程。8月7日,內政部召開「研商性別與結婚登記問題」,而幸運的是,內政部當日決議保留兩人的婚姻關係,並認定未來的只要在結婚登記時,雙方的性別為一男一女,婚姻則為有效。這個結果讓吳氏伴侶的合法婚姻不必遭到國家暴力的剝奪,然而我們必須看見的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像吳氏一樣找到解決的辦法,同性戀者、不願意/能夠接受變性手術(註)的跨性別者或是其他多元性別仍被排擠於現行的婚姻制度以外。而持續將「身分證上的」一男一女視為婚姻的必要條件之一,更是虛偽浮面。

註:如上則註釋所說,衛福部已建議未來欲變更性別者不需要強迫接受手術,但內政部對此仍持保留態度。

延伸閱讀:

《台灣吳氏婚姻強制撤銷事件簿》

5)役男愛滋隱私造洩判賠首例

雖然依據「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任何主管機關、醫事機構與人員以及其他因為業務關係而得知愛滋感染者個人資料者,不得隨意洩漏愛滋感染者的身分,但我們卻總是聽聞各類感染者隱私遭到侵害的案例,而感染者們往往因為擔心曝光而不敢採取法律行動。感染者小健因感染愛滋而改判體位,區公所的兵役單位負責人員卻將印有「通報為HIV個案」字樣的通知書在未彌封的狀況下交給小健不知情的母親,損害小健的個人隱私。雖然小健受到的傷害難以回復,但他仍決定以自身經驗提起國家賠償,希望能夠提醒公務單位尊重感染者隱私的重要性,讓更多感染者可以免於隱私洩漏的恐懼。今年七月,本案法官依照國家賠償法和民法195條,判決該區公所必須賠償小健新台幣五萬元整。五萬元雖然不多,但這個判決卻在台灣的愛滋人權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這是國內第一個因為公務機關洩漏感染者隱私而成功申請國家賠償的案例,而這個案例再次說明,隱私權作為感染者人權的一種,應該被妥善保護(註)。

註:可以參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的新聞稿

6)「蓄意」傳染愛滋,教師判13年

台北市一名國小教師在得知自己感染愛滋後,「疑似」基於報復心態,陸續與多名網友發生性關係,檢察官因此認為他有蓄意傳染愛滋病毒之嫌,而依《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將他起訴,一審法官認為他一共使11人受害,連同轉讓毒品和妨害公務等罪嫌,判處13年徒刑。在許多台灣民眾的眼裡,愛滋依舊是恐怖(而且邪惡骯髒)的疾病,因此,造成愛滋病毒傳染的人便毫無疑問的是個需要被嚴懲的罪犯。然而,將愛滋罪刑化有許多危險,例如傳染事實和意圖如何認定(如何得知一個人是蓄意傳染)?而將愛滋罪刑化使得愛滋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罪」,可能更阻礙了一般民眾對於愛滋的了解;甚至,將愛滋過度罪刑化反而可能對愛滋防治工作造成負面影響,並且對感染者的人權造成傷害。在這個案例中,媒體與檢察官將這位老師化成可怖的妖魔,卻不去問,是甚麼導致一個愛滋感染者的「報復」心態?是否因為我們的社會對於感染者始終太不友善,導致感染者必須透過某些激烈的手段表達自己的不滿?而愛滋又為什麼可以成功地成為一個報復的工具?如果我們始終將愛滋視為「危險的人」專屬的「危險的事」,那麼台灣的愛滋地景恐怕就很難擺脫報復、隱藏、和歧視。

延伸閱讀: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更新愛滋除罪化指南》

《美國總統愛滋諮議會:「終結針對 HIV(之傳染而將之入罪)的法律、起訴與拘留」決議文》

7)刑法通姦除罪化

刑法通姦罪是否應該廢除?這個問題在台灣已經討論多年,並且意見分歧。隨著兩公約國際審查會議的結論性觀察建議中指出通姦罪應該除刑化,立委尤美女和數個婦女團體呼籲,應廢除刑法239條通姦罪。許多反對通姦除罪的人認為,通姦除罪後將使得原配失去保障,並且鼓勵通姦。然而,目前由婦女團體推動的「通姦除罪化」,指得只是刑事方面的除罪,但保留民事賠償的相關規定。其次,我們要如何利用刑事責任保障個人在情感上受到的傷害?(舉例來說,也許我覺得比起和他人發生性行為,伴侶對我說謊反而更讓我受傷,但刑法並不處罰說謊的人。)又,一個人是否偷情,取決的難道只是法律是否成功的恐嚇了他?而非伴侶關係是否和諧或自己對關係的態度和需求?過去,通姦罪之所以成立,是基於維護婚姻、保護家庭的理由,然而,婚姻關係的維持不只是刑式上的,一段婚姻如果經過了懷疑、調查、訴訟,是否還有維持的可能與必要性?此外,已有許多研究資料指出,通姦罪對於男女當事人會造成實質上的不平等,女性較少對丈夫提起告訴,撤回率也較高,導致被通姦罪處罰的女性多於男性。通姦除罪並不是道德淪喪,而是我們終於體認到刑事責任並不是保護個人情感與關係最有效和恰當的手段。

延伸閱讀:

《女人犯男人的錯不是賤》

《論通姦罪的除罪化》

8)性別教育路難行

儘管性別平等教育法早已於2004年通過,台灣的性別平等教育卻始終遙遙無期。自從兩年前真愛聯盟利用汙衊的手段,阻止性別平等教育教材「性別好好教」、「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和「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進入國中小校園後,台灣的校園性別平等教育就成了保守人士團體張牙舞爪的戰場。例如,由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製作拍攝的影片《青春水漾》遭到抹黑,有心人士(如知名「兩性作家」)不實指控該影片涉及人獸交、性敏感帶等內容,引起家長恐慌。又例如,監察委員高鳳仙以性別平等教育教材中出現「男生和男生做愛」、「製作口交膜」等文字而糾正教育部。更別提,某些保守團體以志工媽媽的方式滲透校園,大力宣導「守貞教育」,還帶領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宣誓」,要成為「真愛守門員」,拒絕婚前性行為,儘管許多研究已經證實守貞教育無效台灣的性教育如果有甚麼特色,那必定是「絕口不談性」,性是骯髒、不良、應該被鄙棄的;而性別平等教育的真諦就是宣揚單一價值(想要被平等對待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別人一樣)。拒絕教導多元的性和性別,不僅僅剝奪了與眾不同的孩子們作自己和被了解的可能,也傷害了每一個孩子了解世界的權力。

延伸閱讀:

《青春水漾不是性解放》

《親愛的這是我的陰道,不是被撕開的紙張、不是被弄髒的餅乾、更不是被嚼爛的口香糖。》

9)誰是性難民?第十一屆同志大遊行

今年的台北同志大遊行選在10/26舉行,超過六萬人在陽光普照的週六繞行東區,然而今年的遊行主題「看見同性戀2.0–正視性難民,鬥陣來相挺」卻在遊行前夕引起廣大的討論和爭議。一場名為「國產性難民—聲討性別友善的未來」的論壇和一篇報導,讓LGBT社群爭相追問探討:甚麼是性難民?誰是性難民?我是不是性難民?有人以為同志不應該將自己「貶低」為難民,應該當個「驕傲的公民」,有人以為多年下來,同志總算獲得主流社會的認同,此時不應該將自身和性工作者、用藥者、愛滋感染者或是愉虐實踐者畫上等號,毀了自己的「清白」,又有人以為同志運動在現階段應該專注於追求婚姻平權,而不要觸及太「辛辣」的議題。而這些反彈、澄清、區隔其實再再的說明了遊行主題的重點:性難民的處境是多麼難以被看見。在某種程度上,V太太我其實相信這樣的討論(或是分裂)是一件好事,畢竟我們不能夠再將LGBT社群想像成一個完全同質的團體,而應該去面對群體之中在階級、種族、社經地位和文化上的異質,在同中看見不同。然而,辨識不同的目的應該在於理解多元的力量,而不是成為劃分界線的武器。當同志社群中的某些群體逐漸掌握資源,向「非難民」靠攏時,還能不能記得自己受到壓迫的經驗,而理解難民的人生?

延伸閱讀:

《同志大遊行,誰的遊行?》

攝於某年同志遊行

10)Made by (I

2013-12-12

20131210 立報:人權進步 變性擬與醫療脫鉤/20131210 蘋果日報:跨性別者該有的人權/20131121 新頭殼:要改法定性別先手術 跨性別者批:酷刑/20131210 立報:日本教育停看聽:跨性別團體耕耘有成 政府配合展開校園調查

人權進步 變性擬與醫療脫鉤

【中央社電】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陳快樂表示,未來性別變更登記擬不需醫療認定,涉及年齡、戶籍、兵役問題由內政部研議配套。

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創辦人吳芷儀表示認同,並說同時這也是重視性別人權、符合兩公約精神的作法,未來民間團體也將持續針對這個議題與內政部討論,共同針對「法定性別變更登記」研擬配套並督促進度及施行。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陳快樂召開「性別變更登記認定要件」討論會,會後決議,「性別變更登記不需要醫療認定的要件」,不再需要精神評估或外科變性手術的醫療認定,若涉及年齡、戶籍及兵役由內政部研議配套。

陳快樂說,9日會議是在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要求下召開,下週人權諮詢委員會將再次開會,內政部也會召開會議討論。

原文網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5904

 

性別者該有的人權

作者:李逸群(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衛福部於9日針對「性別變更登記」議題召開會議,並初步決議性別變更與醫療脫勾,雖配套措施仍有待研議,然衛福部這樣的一小步,卻是跨性別者人權的一大步,甚至是性別平等議題的一大步,實所幸甚

談到跨性別,則不免牽涉到「性別」與「性別認同」的議題「性別」是個人身上最明顯易見的特徵,對性別的認知同時也劃分了關於性別的種種文化意涵及規範,而「性別認同」即為個人內在對自身所屬性別的認同

跨性別即為用來敘述那些性別認同性別表示有別於社會規範下的人,對部份的跨性別者而言,裝錯身體的感覺,使跨性別者對社會體系中的性別角色感到不適,而這樣的不適感會產生負面作用,對日常生活機能和個人幸福也會有不良影響

以往對於跨性別者的鑑定須透過醫療體系,不外乎是個案管理精神分析鑑定、賀爾蒙服用,和性別重置手術等流程,然常為跨性別者詬病的是,醫療體系認定的出發點在專業人員基於個人學識及專業知識上的推定,而並非由旁觀者的角度,協助跨性別者找到自我的定位,故和跨性別者在個人性別認同議題方面,一直是充滿爭戰的場域衛福部的決議,不只是免除了跨性別者的困擾,同時也是人權進步的象徵。

關於跨性別者的人權議題,筆者認為,人在環境中,生活即為一種個人與周遭環境不斷互動的過程,你我和跨性別者皆然,沒有什麼不同,故跨性別者也應有平等的人權,而人權需要保障,修法是至關緊要的大事,為最低人權的保障,但畢竟不是萬靈丹,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性別教育和社會氛圍的改造,如果這些配套措施沒有做好,則很可能會引起另一波「反壓迫」的爭戰,及更多不幸事件的發生

十多年前林國華的自殺喧騰一時,不僅是性別社會運動的退步,也是社會大眾對「跨性別」的未知和恐懼所造成的壓迫,而導致的不幸事件,這故事告訴我們的是社會對跨性別者歧視的縮影,也突顯了性別教育不足的危機如何讓我們的性別教育不再落入只有傳統兩性的窠臼,並落實對多元性別的認識,破除對跨性別者的未知汙名與歧視,相信會是日後更重要的工作。

真正的人權不在於法律對各族群之間相互隔離的最低保護,而是在於彼此的認識尊重與包容,以及一顆同理的心。期盼政府能加速進行修法及相關配套措施之餘,也能真正平等的落實「非傳統兩性的性別教育」,這不僅是教育,同時也是多數社會大眾與性別議題的互動如此,才能破除對其它性別未知的歧視與迷思。

原文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31210/306779/

 

要改法定性別先手術 跨性別者批:酷刑

衛福部今(21)日舉辦「反性別暴力」論壇,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則率10人來到場外,拉著「停止強制手術」的布條,高喊「看見跨性別,性別即人權」的口號。圖:王立柔/攝

新頭殼newtalk2013.11.21 王立柔/台北報導

衛福部今(21)日舉辦「反性別暴力」論壇,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則率10人來到場外,拉著「停止強制手術」的布條,高喊「看見跨性別,性別即人權」的口號,指出現行法律對於有意變更法定性別的人,規定要先動手術摘除性器官,是殘忍對待跨性別者、陰陽人,也正是自以為進步的衛福部,對性少數所施行的「性別暴力」。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呼籲,政府應立即解決這個人權問題,別再拿「社會共識」當擋箭牌。

在台灣,一個人要怎麼更改身分證上的性別?除了事前要進行精神、智力、經濟能力評估,並符合年齡等限制之外,依照現行規定,女變男要動手術摘除乳房、子宮及卵巢,男變女要摘除陰莖及睪丸;這種作法立基的原則,是傳統性別認定(sex)而非心理性別認定(gender)。

儘管衛福部醫事司曾邀集精神科、整形外科、泌尿科、婦產科等醫學會代表對此開會討論,今年10月仍以「未取得社會共識,不宜貿然實施」為由,對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建議的「放寬變性人性別判定」,打了回票。

而衛福部今天在大坪林聯合開發大樓啟動「愛擁抱‧不擁暴」反性別暴力資源網,並舉辦研究論壇,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台灣綠色酷兒協會共約10名成員,則在場外召開記者會抗議,表示衛福部辦這個「反性別暴力」的活動,一副好像很先進的樣子,卻加諸國內的跨性別者、陰陽人「強制手術」的性別暴力。

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1名女跨男(FTM)的成員季節表示,他雖然身體是女生,但心裡面覺得自己是男生,這並非他草率決定,而是與生俱來。季節的外型打扮較符合傳統眼光中的「男性」,但他指出,這就對他的生活造成一些麻煩,比方說出遊買票要出示證件時,別人看到他的性別欄顯示為「女」,會為他帶來一些溝通上的困擾。而工作面試時,季節也必須配合證件上的法定性別,在自己的身體外貌上作出一些調整;然而,若季節要變動身分證上的性別,就一定要動手術,而不能選擇保留自己身體的一些器官、部位。

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也補充說明陰陽人的處境,表示陰陽人出生時性徵不明,通常由醫生或父母決定在身分證上是「男」或「女」,但孩子長大後,心理性別認定可能跟當初被決定的不一樣,這時候若想更改法定性別,依照規定,竟一定得動手術才能變更。

吳伊婷指出,強制手術並不符合國際人權潮流,荷蘭、英國、德國、奧地利、阿根廷、白俄羅斯、南非、瑞典、愛沙尼亞、西班牙、葡萄牙、芬蘭、冰島、匈牙利、韓國及美國許多個州等等,都不需要變性手術就可更改法定性別,而台灣雖然簽了兩公約,根本只是簽好看的,因為《公政公約》的第7條就規定禁止酷刑,但強制人民變更法定性別時必須失去生育能力,就是一種酷刑。

至於社會上的輿論,吳伊婷表示,最近看到有網友在Facebook上發文,暗示若跨性別者的相關規定放鬆,男人就可以故意變成女人,跑到女廁裝針孔攝影機。她表示,這兩者之間的連結,實在是對跨性別族群很惡毒的中傷,何況要偷窺的人不需要更改法定性別,本來就會跑去偷窺。吳伊婷也指出,通常第1次變更就可以解決大多數跨性別者的困擾,不會有所謂「變來變去」的問題。

吳伊婷強調,人權的問題不能拿「社會共識」當作推託的藉口,何況跨性別在社會上就是少數,到底要怎樣才可以得到社會共識?她呼籲內政部應立即修改現行的規定,讓法定性別的變更,不再需要透過外科手術才能完成。

原文網址 http://newtalk.tw/news/2013/11/21/42129.html

 

日本教育停看聽:跨性別團體耕耘有成 政府配合展開校園調查

(圖說)日本東京淺草寺前,一群穿著學校制服的中學生正在談天,圖攝於2004年5月25日(圖/Gorgo攝 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作者:宋竑廣

日本教育主管機關對跨性別學生的權益將有突破性動作,據日本各媒體報導,對於心理與生理性別認同不一致的學生,因學校考慮不周導致不上學等問題,日本教育最高行政機關文部科學省(以下簡稱為文部省),在跨性別權益團體拜訪過後,決定展開調查,認識校園中相關問題的現況

據日本公明黨眾議會議員輿水惠一部落格,跨性別權益團體「gid.jp 和性別同一性障礙者共同生活之會」(官方英文名稱:General Incorporated Association Japan People with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代表山本蘭小姐,與公明黨谷合正明參議員,一起向文部省提出意見書而促成調查雙方會後向媒體舉行記者會,陳述意見書的要旨:還是兒童的跨性別學生,不上學自殺、遭遇霸凌的情形很嚴重,特別對於外在呈現的性別樣貌感到不適,比方女孩子一定要穿裙等規定,希望學校的規定可以放寬,比方允許生理女性穿長褲;輿水惠一認為:「對於跨性別團體提出的所有意見,文部省表示會積極處理,感覺到政府的一大進步

協助陳情的議員谷合正明,有過許多跟弱勢接觸的經歷:姐姐有嚴重的身心障礙,因而認識到社會福利事業的重要;就讀京都大學時期,做過阪神淡路大地震的義工,時常到災區幫忙;大學畢業後進入公司,因業務整併被裁員,有過一段領取失業救濟金與往返求職中心之間的辛苦歲月,因此對於支援學生新鮮人求職的政策非常熱心;曾擔任國際醫療團體的職員,從事人道救援,協助安哥拉、阿富汗難民營斯里蘭卡、伊拉克等地醫療支援計劃;2009年蘇門答臘島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搶先以國會議員的身份到災區視察而廣為人知;另外,他也是原爆症救濟法的主要推動者。

營造生活的友善環境

至於「gid.jp 和性別同一性障礙者共同生活之會」(以下簡稱為gid.jp),2003年創立,2011年登記為法人,擁有1,300名成員(電子郵件通訊錄裡的人數),其下有東京關西不同區域等十個分部,以山本蘭為代表理事,顧問多為醫界出身,包括前日本精神神經學會理事長、埼玉醫科大學前校長山內俊雄,性別法學會理事長

2013-11-24

130920 立報:反同性婚者疑慮 學者逐一回駁/主場新聞:教宗: 教會過於沉迷反對同性戀和墮胎 要變得更有憐憫/131113 立報:夏威夷可以結婚了!

反同性婚者疑慮 學者逐一回駁


(圖說)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鄭麗君(中)與尤美女(左)等人於2013年11月19日在立法院舉行公聽會,從法理、宗教、公民角度出發,討論同志婚姻合法化議題。(圖文/中央社)

【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立法院19日首次召開婚姻平權法案公聽會,會場上反對者不斷強調,開放同性結婚不僅破壞婚姻制度,而且不利於後代教養。但學者也提出反駁,認為反對者必須提出證據,不能光憑假想就竭力反對。

沒有證據的反對 就是歧視

政治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李怡青表示,國外已有大量心理學研究指出,無論是同性伴侶的感情相處穩定性,或是同性戀父母的親子教養,表現都不亞於異性戀者。她呼籲,反對者阻止同志成家時,應該要參考已有的研究證據,而非先入為主地假定會發生負面的結果。

由於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同性戀與異性戀在身心健康上沒有差異,所以美國心理學會與美國精神醫學會自1975年開始,不再將同性戀視為精神疾病。美國心理學會甚至公開支持同性婚姻在內的同志權益。

美國心理學會在公開聲明中表示,基於性取向而剝奪為人父母或作為人而應該享有的權利,都構成所謂的歧視。李怡青解釋,就學理的定義,歧視是指沒有任何證據提供支撐底下,因為一個人的身分而給予負面對待,或對其心生不當的情感。

伴侶關係 既穩定又公平

部分反對同性婚姻的人士擔心,同性交往關係不穩定,進入家庭會動搖婚姻的穩定性。但李怡青指出,外國學者庫爾德克(Lawrence A. Kurdek)經過長期追蹤同性與異性伴侶發現,同性戀與異性戀的感情穩定度並無明顯差異。

庫爾德克的調查發現,同沒有子女的異性戀伴侶,在11年的時間內有18.7%的伴侶結束關係。沒有得到社會、家庭或法制支持的同性戀者,在12年的時間內有19.0%的男同志伴侶與23.8%的女同志伴侶結束關係。

此外,也有研究指出,同性伴侶比異性戀伴侶更注重平等。佩普盧與芬格赫(Peplau & Fingerhut)的研究指出,同性伴侶的家事分工遠較異性伴侶公平。李怡青指出,同性伴侶更注重平權概念,主要依據興趣及能力進行家事分工,而非男性該做甚麼、女性該做甚麼的性別刻板印象。

親子教養 不比別人差

另一個經常被用來阻擋同性婚姻的理由,就是同性家庭不利於子女教養。公聽會上,身為母親的王英華表示,小孩擁有異性戀父母,才有健康的家庭。她表示,同性婚姻通過,孩子會在恐怖的環境中長大。另一名自稱代表眾多媽媽發聲的周麗珠也呼籲,開放同性婚姻將不利於孩子的權益及成長,她希望立委三思而後行。

對此,李怡青也提出證據指出,美國學者回顧1978年至2000年的研究,發現同性戀家庭的孩子,無論情緒功能、認知功能、性別認同、性取向或是行為調節,表現都與異性戀家庭孩子無異。

相反的,異性戀家庭子女卻有較為僵固的性別刻板印象,認為男性與女性有各自合宜的行為模式。李怡青表示,小孩的性別僵固(sex typing)愈嚴重,愈容易影響身心狀態,所以社會才會逐漸鼓勵生理性別不應該對應於既定的行為方式。

李怡青認為,家長的擔憂可以理解,但她建議,家長應該思考對待子女的方式,設法讓子女有更好的身心發展,而不是限定子女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李怡青表示,絕大多數同性戀者都在異性戀家庭長大,成長過程遭遇非常多的受害經驗,像是被家人拒絕。與此同時,同性戀孩子的身心狀態,卻要表現得跟異性戀一樣,而社會就是這樣對待同性戀。「就像兩個人在比賽賽跑,你要其中一個人揹著10公斤的裝備跑,而且只准他贏、不能輸。」李怡青表示。

同性婚姻 害到誰了?

這學期的某次課堂上,李怡青跟學生討論同性婚姻議題。她問學生:「你們支不支持同性婚姻?」大部分學生答:「同意。」她問:「為什麼你們同意?」學生直率地反問:「為什麼不?」李怡青表示,學生的思維已傳達出一項訊息:如果一個人的身心狀態,對他人或社會都沒有任何負面影響,為何不能享有基本人權?

「反對方提到尊重,但尊重如果只是口頭講講,實質資源卻不給,這不叫尊重。」李怡青認為,同性婚姻應該開放:「因為這是一件對的事,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跟證據顯示同性戀有害於自己、有害於他人、有害於社會。」

原文網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5301

 

教宗: 教會過於沉迷反對同性戀和墮胎 要變得更有憐憫
2013-9-20 11:24:30

教宗方濟在最新的訪問 中表示,教會變得過於「沉迷」反對同性戀和墮胎,教會需要一個新的平衡、醫治傷口和尋找被排斥和失散的人。

教宗說教會太集中於那些小規矩 ("small-minded rules" ),失去教會的真正目的。「最重要是宣講耶穌愛你。教會應是恩典的使者」。「教會應該是所有人的家,而不是一個只關注教義、正統性及一小部分道德的小教堂」。

教宗又提到曾經一次被人挑戰他是否接受同性戀。當時,他反問「如果上帝看到一個同志,祂會是以愛肯定他,還是會拒絕、指責他?」教宗說必須要考慮那個人(的感受)。

教宗的最新訪問,可能會令到部分教會失望。上週,美國羅得島主教Thomas Tobin 在其教區的公教報中,公開表示教宗在上任後六個月未有反對墮胎,感到失望。方濟說他覺得在這議題上沒有必要高調表達。

「我們不能只是堅持同性戀和墮胎的議題,這是不可能」「教會對這些的教導很清楚,而我是教會的兒子; 但我們不應每時每刻都談這些議題。」

這次是繼七月教宗公開表示「如果有同志真心追求上帝,他並沒有權利論斷他」後,第二次公開評論有關同志議題。上一次教宗的評論已大大震撼全球恐同宗教陣營,明光社 其後多番撰文解畫,指教宗其實並無改變立場。教宗今次再度表達意見,相信是代表天主教會將會對同志平權採取一個更温和開放的態度。

原文網址  http://thehousenews.com/lgbtq/教宗-教會過於沉迷反對同性戀和墮胎-要變得更有憐憫/

可以結婚了!
2013-11-13 22:27 作者:路透

(上圖)美國夏威夷州參議院12日通過同性婚姻法案最後一道立法關卡,成為美國第15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州,數百名支持者戴著花圈,擠滿參議院旁聽席及大廳,歡呼加鼓掌慶祝,圖攝於2013年11月12日。據《中央社》報導,要求召開特別議程表決法案的民主黨籍州長艾伯克倫比(Neil Abercrombie)預計13日早上簽署法案,法案於12月2日生效。(圖/路透 文/劉耘)

原文網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5092

2013-11-24

131118 立報:公主漫步雲端:《青春水漾》沒有人獸交/131122 ETtoday:曾陽晴控《青春水漾》涉獸交?學者反嗆:連隻螞蟻都沒

公主漫步雲端:《青春水漾》沒有人獸交
2013-11-18 19:01 作者:本報訊

(圖說)性別平等教材引發爭議,遭監察院糾正;教育部長蔣偉寧(左)於2013年11月15日在立法院接受訪問時表示,這些教材是供教師教學參考,不是直接發給學生。(圖文/中央社)

■卡蜜兒

目前,又有不明的團體又在網路上散布關於《青春水漾》的不實言論,甚至以此做為號召大家上街頭的理由。

身為出版《青春水漾》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理事,連我都不知道「台北市公立國小5年紀以上已有20多所公立國小,國中、高中,把性教育課程納入正式教材」,請問統計數據在哪裡?雖然,如果事情真是這樣,我們會蠻高興的,5年級以上已經邁入青春期,的確應該好好地進行相關的性教育,但是根據「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統計,2年來,協會的講師只到全台灣總共「6」所小學對教師講過這個影片,對象是「教師」是「教師」是「教師」!

其次,在許多毀謗言論裡不斷出現的「人獸戀」,證據又在哪裡?莫不是某些自己看過人獸戀的人士把之前的印象誤植在我們《青春水漾》裡了?這部影片從頭到尾沒有出現人獸戀,準確地來說,連一隻動物的畫面都沒有!如果找得到畫面,依某單位能力,不早就嗜血地剪接來大轉特轉了?

拜託這些有心人士,至少也找影片來看看,公播版不過1,800元;竟然還說影片裡提到「做愛不需要戴保險套」,完全曝露出根本是沒看過此影片最明顯證據。在《青春水漾》裡,保險套出現在第27分50秒。不只是《青春水漾》,我還會搭配疾病管制局委託蔡阿嗄拍攝的如何正確使用保險套影片,加強老師、學生們對於「安全性行為」的知識與能力。

至於,和學生討論「哪裡是性敏感帶」,為什麼是如此令人大驚失色的事?如果「性教育」不談性,到底要談什麼?人不需要了解自己的感覺,知道自己在親密關係裡如何更愉快地享受這段關係?還是說面對性行為,只是「婚姻」裡的義務,「牙一咬就忍過去了?」,如果是這樣,那的確不需要「性教育」。

但是,若我們真心希望年輕人在成年之後的親密關係有良善的互動,那就需要好好地從小就依著不同成長階段,搭配適當的材料和孩子談。「性教育」會談到「性行為」,但那只是性教育裡很細微短暫的一環,如何認識自己的身體、保護自己、了解自己的感覺、照顧自己,捍衛自己身體自主權,愛自己,然後,才能和其他人相愛,以及做愛。

而且1130的遊行本來不是為了反對多元家庭法案?怎麼又變成以「反對性教育課程正式納進入國小國中高中課程」為號召?用各式抹黑、毀謗手法把一群愛家愛孩子的家長騙上街去,難道才是這個遊行屆時會有30萬人的灌水手法?(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常務理事)

原文網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5198

 

曾陽晴控《青春水漾》涉獸交?學者反嗆:連隻螞蟻都沒
 ▲知名「兩性作家」曾陽晴十分關心「多元成家」議題,常在其臉書轉貼相關訊息,卻引發軒然大波。(圖/翻攝臉書)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知名「兩性作家」曾陽晴疑在個人臉書PO文,批評性教育影片《青春水漾》涉及人獸戀,引起部份家長團體疑慮,找議員開記者會要求禁播。「我看過《青春水漾》50幾次,影片中別說動物,連隻螞蟻都沒有,何來『人獸交』劇情?」兩性教育學者痛批,曾陽晴根本沒看過影片就散布謠言,身為公眾人物非常不負責任。

北市家長團體日前召開聯合記者會,質疑知名導演傅天余執導的性教育影片《青春水漾》,內容討論性感帶、性高潮,「簡直跟A片沒兩樣!」並指影片甚至提及「做愛不用戴保險套」、「人獸交」等錯誤觀念,呼籲全國家長11月30日走上凱道,反對「性教育」納入「性教育課程」。

「保險套出現在第27分50秒!」對此,負責出版《青春水漾》的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喊冤,反控批評者根本沒看過影片就造謠,支持影片的教育學者追蹤謠言來源,發現兩性作家曾陽晴在個人臉書PO文,「《青春水漾》內容不但提到人獸戀,還教導學生知道哪裡是敏感帶」,轉發次數高達1800多次。

屏東教育大學講師蔣婉斯接受《中國日報》訪問時指出,他們發訊息詢問,曾陽晴不回覆,卻悄悄刪除該文,令人懷疑謠言的確出自曾。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質疑,「如果『性教育』不談性,到底要談什麼?」強調孩子從小依著不同成長階段認識自己,未來成年之後的親密關係才能有良善的互動,和其他人相愛、做愛。
高師大性別教育所教授游美惠也同意,台灣人長年習慣「恐嚇式的性教育」,《青春水漾》提供正面的內容供師生討論,公眾人物卻連影片都沒看就隨便發言,太不負責任。《ETtoday新聞雲》記者曾嘗試聯絡曾陽晴,但他的手機自21日起就一直關機。

原文網址: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122/299122.htm#ixzz2lX2NaaYd

2013-11-24

131121 立報:跨性別:強制手術是國家暴力

跨性別:強制手術是國家暴力
2013-11-21 22:06


【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衛福部21日舉辦「愛擁抱.不擁暴」反性別暴力資源網啟用儀式暨研究論壇的同時,跨性別團體在場外同時召開記者會,要求國家停止向跨性別施加暴力,放寬變更法律性別的規定,不再要求強制變性手術。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的吳芷儀表示,強制手術剝奪跨性別者的生育權,使跨性別者喪失生育力,有些跨性朋友為了獲得法律的性別承認,只得默默承受國家加諸在跨性別者身上的暴力。

國際潮流 認定心理性別

會場內,當衛福部特別將聚焦放在荷蘭經驗、認為荷蘭可以作為性別暴力防制的參考學習對象時,性別不明關懷協會表示,政府也應該學習荷蘭如何友善地對待跨性別者的性別變更需求。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指出,「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組織 2011 年發布一份報告,指稱荷蘭法律侵犯跨性別的人權。結果,荷蘭政府立即提出修正案,簡化性別變更手續、取消強制手術才可變更性別的規定,下議院隔年就通過修正案。

此外,日前阿根廷一名原生性別為男性的6歲孩童,心理性別認同是女性,但政府願意承認她的女性身分,讓她成為一名女孩。吳芷儀表示,國家如果不承認小孩的性別認同,只會讓孩子的求學與成長過程變得更艱辛。

吳芷儀表示,目前國際人權潮流認定的性別是心理性別,不是傳統上的生理性別。而強迫手術的要求,實際上也違反了兩公約的「禁止酷刑」規定。

內政、衛福互推拖

變更性別是否取消手術的規定,內政部與衛福部出現互踢皮球的情況。內政部認為,性別認定應該交由專業的醫療單位判定;但醫療主管單位衛福部卻認為,制度變更終歸要由內政部點頭同意。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的吳伊婷表示,今天選擇向衛福部抗議,就是希望衛福部可以站在保障跨性別者生育權的立場,一旦有衛福部的背書,內政部很可能不再堅持強制手術的規定。她希望,衛福部可以從跨性別的立場出發,提供友善的專業意見給內政部。

跨性別倡議站召集人陳薇真表示,跨性別變更法律性別,內政部應承擔起主要責任;至於衛福部,雖然扮演配合者的角色,但仍必須保障跨性別者的醫療權益。

陳薇真表示,無論是國內變性手術的醫療品質,或是賀爾蒙治療的可近性,都需要再作改進。她指出,目前全台灣僅有林口長庚一名醫師提供賀爾蒙治療服務。

原文網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5358

2013-11-24

131122 新頭殼:同志學生座談會發言 世新法學院長:請出去/1131123 臉書:江蘊生父親的留言/131123 蘋果:不滿教授反同志言論 學生社團下辯論戰帖

同志學生座談會發言 世新法學院長:請出去

現場影片  http://youtu.be/KW7rhoQ1DLY

新頭殼newtalk2013.11.22 王立柔/台北報導

台大法律學院民事法學中心今(22)天針對民法親屬繼承篇修正草案、伴侶法草案等主題辦座談會,在與談人發言結束、開放討論時,1名中正大學財法系的同志學生江蘊生在獲得許可後,起身對著台上坐著的系上教授曾品傑大聲指責,說曾品傑長期發表忽視同志權益的言論,並打著專業身分去說服更多人,他再也難以忍受。但當江蘊生發言時,卻不斷遭到1名男子的咆哮干擾,講完後,更被主持人世新大學法學院院長朱柏松要求「請你出去好不好」?

台大法律系民事法學中心上午舉辦「新型態家庭結構之法制發展座談會」,約100多人參加,流程上共分2場,第1場的主題是針對民法親屬繼承篇修正草案、伴侶法草案對現行法制的影響,主持人是世新大學法學院院長朱柏松,與談人則有台大法律系教授詹森林、中正財法系主任曾品傑。

在與談人的發言結束後,開放台下的討論時間,特地因此北上參加這場座談會的江蘊生,成為第2位舉手發言的人;江蘊生在朱柏松示意可以發言後站起來,開始念出事先準備好的講稿,由於內容嚴厲指責他的系上老師曾品傑常發表忽視同志權益的言論,江蘊生先報出自己的學校、系級、姓名、學號,並表示「以下發言我已經想過各種後果,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接著,江蘊生大聲對台上講出「曾品傑老師,我要跟你說,我曾在各個新聞、報紙、傳播管道看見你不斷地對於同志權益的無視、只自大的堅信你所詮釋的聖經價值,認為同性戀不該享有跟異性戀同樣的權利」,並引種族不平等的案例,表示他曾想像一個個黑人學生,就坐在歧視黑人的白人老師所開設的課堂上,來形容他再也受不了曾品傑「偽善的表面」,及以專業身分去說服大家不要支持同志權益的行為,決定起而對抗。

儘管曾品傑是教授,與學生的權力位階不對等,江蘊生說,「只要能讓你看見同志處境,讓你開始真正了解權益保障是同志急需的,我不惜豁盡我能做的一切。」他更當場指出,「曾品傑,我要告訴你,每次你上課的時候就有同志同學坐在台下看著你,就是我,江蘊生。」

當他的發言結束,台下響起熱烈掌聲,但其實在江蘊生開始發言沒多久,有1位參加座談會的中年男性民眾,站在一旁不斷揮舞著手、大聲咆哮「人身攻擊」、「我懷疑他已構成公然侮辱罪」,並向朱柏松喊話「請制止他的發言!」而朱柏松在江蘊生坐下後的第1句話,是對他說「請你出去好不好?」接著又對大家說,「我們做理論的、理性的探討,那個同學(江蘊生)非常不足取」。

對於朱柏松要江蘊生離場的要求,江蘊生並沒有理會,仍然待到中午約12點40分,整場座談會結束後才走掉,而現場也沒有工作人員配合朱柏松的意思要他離開,江蘊生下午受訪時笑說,大家應該都知道是哪方才是對的吧。

事實上,今天在現場協助座談會進行、把麥克風交給江蘊生的台大法律所1年級學生張軒安,下午受訪時也表示,她頗不認同朱柏松的作法,因為那代表朱柏松不容納發言聲音的表現。她也指出,第1場發言時並沒有限制發言時間,而且江蘊生的話才講到一半,旁邊就有人大喊「人身攻擊」等等,在場的她對此也試著制止,滿心希望可以讓江蘊生把話講完,畢竟「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只有機會聽到台上的人說什麼,聽不到台下的人想說的。」

另1名台大法律所1年級學生簡年佑,今天出於興趣也報名了這場座談會;簡年佑下午被訪問時表示,他覺得江蘊生的表現很勇敢,也認為江蘊生的發言內容完全沒問題,且主持人朱柏松雖然呼籲「理性」,但自己今天就毫無理論可言,也沒有真的討論到什麼現行法制的檢討和分析,更發表很多明顯帶有歧視的言論。

簡年佑還說,他看著朱柏松要求江蘊生離開時,深深覺得那正是同志在現實社會中的處境,活生生的展演;握有會場掌控權的主持人認為江蘊生應「理性」、不可以發表他的言論,就跟多元性別在社會上被認為不要在場、不要被看見、不要存在於法律規範裡……,是一模一樣的意思。

至於今天公開對著曾品傑痛批,但這學期正在修習曾品傑開設的「債法各論」的江蘊生說,他不會退選這門課,「我希望一直坐在最前面,讓他會看到我,我要讓他知道有一個同學曾經對他這樣講過,我要讓他知道有個同志學生就坐在他的台下」。

本文所附影片為江蘊生在今天的座談會上發言時,1名與會人士大聲咆哮、干擾的狀況,此影片節錄到的是江蘊生已經快講完的時候,以及江蘊生發言完畢,作為主持人的世新大學法學院院長朱柏松批評他不理性、要求他離場。

原文網址  http://newtalk.tw/news/2013/11/22/42166.html

臉書:江蘊生父親的留言

Vito Chiang  來自於我的父親,想對所有人,包括我,所說的

我是蘊生的父親,這位傻孩子的父親,他是同志,是我的孩子,更是我的驕傲,因為他一直都是正直敢為坦白善良的孩子,我希望他就是他,活出自我,這樣的權利不容任何人置啄,也無需誰來批准,這是生為人就該有的權利,想要為別人的權利下定義與規範的人,請你們都以人的角度來看待一切,否則用人的言語是難以與其溝通的,不必多說了,我們的權利不用你們來恩賜!先驅的視野只有脫離束縛的思考才能理解,人類的進化總在不斷的沖擊中形成,期待有一天,人與人不需再有這麼多的隔閡,阿生不必再論了,留著話與為父的多聊聊,享享親子之樂,給所有被壓抑的孩子,用最大的勇氣活出自我,用最大的愛心包容異己!

原文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vincent.chiang.144/posts/641438415907600

不滿教授反同志言論 學生社團下辯論戰帖

2013年11月23日 11:31

46個大學性別社團、身障團體今在台大校門開記者會,引發駐衛校警到場關切。唐鎮宇攝

多個社團要向發表反同志言論的靜宜大學教授柯志明下戰帖公開辯論。唐鎮宇攝

【唐鎮宇/台北報導】不滿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教授、台灣大學兼任教授柯志明在電視節目上宣稱「同性戀和兔唇、殘障人士皆為不自然」,46個大學性別社團及身障團體一行約十多人,今在台大校門口舉行記者會,痛批柯「假學術、真歧視!既恐同、又辱人!」向柯下戰帖要求辯論。

中台科技大學東突覺社成員李元鈞說,柯志明接受媒體採訪時,多次表示同性戀的性行為「無關乎生殖」,無法展現人類本性,因此同性戀不自然、不正常;「那請問不婚族、頂客族等以結紮、戴套等方式發生性行為,是否也是不自然、不正常?」

李元鈞也批評,柯志明的副教授升等著作,不斷以淫亂、墮落形容同性戀,假借學術研究,在言語上攻擊同性戀者,要求靜宜大學校長應公開對外說明。

台大男同性戀社社長嘎西說,靜宜大學異同夢想社以柯志明的言論向靜宜大學性平會申訴,但最後卻「不受理」;台大男同性戀社正蒐集柯在台大校內研討會的言論,若確定有涉及挑撥仇恨、性別歧視等,將向台大性平會申訴,並要求柯公開道歉。

記者會也引發台大駐衛校警到場關切,校警質疑該活動主辦人並非台大學生,被投訴教授也非台大教授,不應辦在台大校門口;雙方一度爭執,後經解釋後平和收場。

原文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mobile/rnewsarticle/artid/297360/issueid/20131123/secid/new

2013-11-17

【北部/讀書會】開放式關係讀書會

r-GAY-MEN-NONMONOGAMY-large570

親密關係到了一個地步,

總是在個人自由天地與兩人親密世界之間拉扯
好像怎麼做都無法兩全其美

開放式關係的出現
似乎給了一種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的希望
但是關係要怎麼開放呢?
有要怎麼處理隨之而來的嫉妒、害怕或不安全感?
這樣的關係要怎麼談?

「道德浪女」這本書
宛如開放式關係、多重伴侶關係的教戰手冊,
以兩位作者的親身經驗,分享如何面對
當一對一伴侶關係逐漸開放所帶來的種種張力、衝突、不安全感
也分享怎麼盡情享受開放中帶來的自由與快樂

「關係花園」則試著將兩人關係的相處溝通之道
寫成簡單易懂的小撇步,每一單元卻都值得深思
還有不少書本的章節都對關係有所幫助
值得我們一起閱讀討論

最終無非希望這個讀書會可以幫助我們重新回看自身的伴侶關係
無論這關係到最後是不是開放的

歡迎參與這場讀書歡迎參與這個讀書會

時間:102年12月-103年1月
聚會時間地點、頻率、日期則由成員共同決定
資格:以熱線義工優先,對開放式關係或多重伴侶有理解或討論的慾望,並承諾願意共同負擔閱讀與導讀與分享的工作
閱讀內容:以道德浪女為主,其餘相關書本的章節為輔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1/28日止
報名方式:寄信至
clemond@hotline.org.tw

2013-11-13

【台灣/惡意抹黑】131111 台灣立報:同志=愛滋 反多元成家搞抹黑/1113 附:影片中家屬授權聲明

同志=愛滋 反多元成家搞抹黑
2013-11-11 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

近來網路流傳一支影片,將愛滋與多元成家草案掛勾,指稱開放多元成家,不只增加政府愛滋防治經費,還將導致更多父母的心碎。感染者痛批,為了阻止多元成家,反對者竟然透過可恥的行徑,一再消費、利用感染者及同志族群。

「我想沒有一個父母可以接受自己兒子是得了這種病。」影片中一名聲淚俱下的母親說:「當他告訴我他出櫃的那一霎那,我心裡就已經準備好了,這個小孩子早晚一定會出事。因為男男同性戀,他們的性關係是很複雜的,他們的愛都不是愛。」

多元成家草案送入立院,反對聲浪不絕於耳,這支名為「心碎的媽媽 愛滋家屬分享孩子的真實故事」的影片上周公布在YouTube以後,立刻引發許多人不滿。

異於影片的看法
身為同志與感染者的家長,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跟影片中的母親相同。感染者馬修的母親「戴媽」表示:「性向是性向、HIV是HIV,兩者怎能相提並論?」她質疑,難道感染者只有同志?

影片中的母親說:「同性戀不可恥、可恥的是所作所為。」戴媽反駁,同志的行為、同志的愛都不可恥,可恥的是「心靈上的髒」。戴媽認為,正是思想出了問題,才會把同志與愛滋講得如此負面。她反問,難道異性戀的行為與戀愛就一定純潔、高尚?

反對者聲稱,多元成家一旦通過,將因雜交、多P而導致愛滋疫情惡化。但戴媽認為,行為是個人的,制度本身卻是中性的,不要把多元成家的立意講得很猥褻。她說,就算沒有多元成家,這些行為還不是一樣在檯面下繼續發生?

戴媽認為,同志跟愛滋掛勾、提到多元家庭就要扯到性氾濫,其實都是過時的思維,是一概偏頗的負面言詞。她說,真正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愛滋深化一段同志情
這部影片同時也指稱,同性戀沒有真愛,但實際上,同性伴侶的愛情並不亞於異性戀者,即使是愛滋也無法阻撓。今年38歲的游先生,交往對象是一名感染者,在他得知另一半感染愛滋以後,並未選擇離去,而是留在身旁悉心照顧。

游先生表示,他一心一意只想著幫助另一半回歸一般人的生活,根本沒考慮過要離開他。現在,伴侶每個月要回醫院就診、拿藥、抽血、檢查,游先生都會盡可能陪伴在側,平日則提醒他生活中該注意的事項。

游先生形容,他跟另一半早就從激情昇華到老夫老妻的情感。他反問,如果老夫老妻有一人得了癌症,會被對方趕出家門嗎?深愛另一半的游先生表示,現在他只想陪伴另一半走出來、慢慢回復健康。

愛滋不僅沒有阻礙這對同志伴侶,甚至深化了這段感情。游先生表示,另一半的脾氣原本不大好,對他也蠻兇的,但在照顧扶持的過程,他看見另一半的改變,變得更加珍惜這份感情。

自責家長 用錯方法求助
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的個案管理師范順淵提到,影片中的母親面對兒子雙重出櫃(愛滋、同志),顯然還有許多放不下的情緒,凸顯母親跟孩子的溝通發生了問題。他質疑,如果真如影片所言,這名母親平常有在陪伴其他感染者家屬,但自己的情緒都無法處理,又該如何去協助他人?

范順淵表示,感染者的父母其實相當缺乏資源,有情緒是在所難免的。但根據實務經驗,他接觸過的數十對感染者父母,大多數在得知孩子感染愛滋以後,都是自責,而不是責備小孩。

但范順淵也指出,確實也有少數父母,在自責以後會產生補償心態,希望可以替孩子做些什麼、改變些什麼,但在父母親遍尋不著資源的情況下,將孩子帶去精神科或求助其他宗教,希望改變孩子性向。

避開污名 反倒確立污名
台灣露德協會秘書長徐森杰表示,家長在愛滋議題上確實比較缺乏資源與教育,有些家庭為了避開污名,減少跟親友的互動,自我孤立的結果,反而更加確立污名。

徐森杰表示,家長得知孩子感染,固然有所責怪,但自我反省的家長還是居多,想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哪裡出了問題。他提到,有家長因此試著開始理解同志,舉辦同志大遊行的時候,站在遠處觀望,改變原先對於同志的想像。

徐森杰呼籲,家長應該試著學習接納孩子的性傾向。另外,面對家中的感染者,家屬其實可以透過一些資源獲得幫助。徐森杰表示,醫生、個案管理師都是可以諮詢的對象,參加愛滋親子團體也是選項之一。另外,露德刊印感染者親自撰寫的家屬手冊,可以透過故事與正確知識的分享,讓家屬獲得更多力量。

消費利用 不擇手段
由感染者組成的帕斯堤聯盟表示,激進宗教團體為了反對多元成家,再次利用、消費愛滋感染者。帕斯堤聯盟質疑,污名化感染者族群,不斷損害感染者的權益,讓感染者不敢現身,難道這就有助於杜絕愛滋的傳染?

況且,帕斯堤聯盟表示,偏頗不實的內容,不只傷害到感染者,其形塑的「異性戀性行為就無染病可能」,更導致防疫的錯誤認知。

帕斯堤聯盟譴責,對多元成家有異見並不可恥,可恥的是藉由傷害感染者、散布不實資訊來達到目的的行為,「利用感染者族群來打擊多元成家法案或是同志族群,是相當不理智、無知的行為」。

18739_201311112218241zcIF

(圖說)愛滋感染者的母親拍片反對多元成家法案。(圖片來源/YouTube網路截圖)

新聞出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5010

 


SongYY補充

11月13日,經過許多愛滋工作者的努力,聯絡上影片中的媽媽,證實影片經過剪輯,許多片段已非這位媽媽的本意。兩位長期關注愛滋的助人工作者范順淵以及台中基地理事陳玟如,均在臉書上發表家屬授權轉達的聲明,茲轉載如下:

『針對日前網路「心碎的愛滋媽媽,家屬分享孩子的真實故事」一個影片,今天早上已經透過家屬主動求助認識的某位實務工作者,表達哀傷與被誤解之意。

此家屬本意並非如此,當時並不知道這個影片的後製會完全曲解他的意思。家屬授權給這個實務工作者與我們這群幫忙的志工,希望我們幫他向愛滋社群與社會大眾平反他的委屈。他除了特別想跟大家聲明「配合拍攝絕對不是為了反對多元成家法案」與「反對同志婚姻」之外,也想表達身為一個媽媽對愛滋孩子的愛與關懷,是永遠會等著孩子回家的!

經過我們這幾個助人者的討論與被家屬授權下,這個母親希望把這次影片對所有感染的朋友的傷害降到最低最低,因此,希望透過這個初步的聲明,先止血與止痛。

由於這個媽媽已經有接到幾通指責的電話,似乎也有感染者以肉搜的方式想要找到他、而媽媽也已經接到一些電話了…(真的很令人心疼)….這個媽媽不害怕面對這些,但是她需要想想自己該用什麼方式表達,並且在本意不被扭曲的狀況下發聲。因此,也非常懇求各位親愛的朋友瞭解「影片背後的真實」,給這次的事件與這位媽媽一點時間,我們正在積極把事情的原委還原,若後續有相關聲明,也會再跟大家分享進度。

以上訊息發佈,經過家屬與此實務工作者授權,歡迎再跟我討論。若有公開對此媽媽的鼓勵,我們也會轉告。再次感謝大家!

From
基地理事 陳玟如 2013.11.13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98448703548080&set=a.305493142843639.72053.301515099908110&type=1
Oliver Fan https://www.facebook.com/oliver.fan/posts/10151989199337867  』

而更早,在YouTube影片下方的回應欄中,一位愛滋助人工作者也將他了解的狀況更詳細的寫出,很可惜隨著影片的評論功能被關閉目前無法閱讀,這裡節錄片段如下:

『…….影片被剪接過並非由醫生告知家長,是由個管師告知孩子,孩子告知母親的。……影片母親說:「同性不可恥,可恥的是你們的所作所為」這句後面還有但書,卻被製作人剪掉。…..影片所表達的與這位母親本人所要表達的並不一致,影片被剪接過,加上po此影片人及剪接人未經過母親本人看過就po,當初錄影所說的與影片也不服……』

目前最早將這部影片放至網路上的「把拔 曾」(帳號名)已將影片設定成私人影片,故一般大眾無法觀看,但中間一度曾變聲並關閉評論功能後公開;另一位也上傳相同影片的Richard則已將影片移除。長期關注愛滋人權的喀飛對於影片的製作者提出強烈質疑,節錄如下:

『護家盟有組織有計畫地每週要公布一個影片,要支持者集中火力點閱衝高流量,指示教徒要刻意不用宗教語言回應。~這些教戰守則都在網路流傳的資料中被公開。

從兩年前真愛聯盟的戰術就已經看到,宗教團體的手法就是要刻意隱藏宗教組織、宗教人士的身份,從連署的網站、流傳抹黑的影片,都以匿名方式,看不到製作單位、發佈組織。

「心碎的媽媽」影片,在昨日各團體紛紛發表聲明譴責歧視後,經過變聲處理,重新上傳,並關掉YouTube的評論功能。內容不變,上傳者、拍攝製作者依然隱身幕後,其心可議!

在此呼籲,知情的中間人士應該公開,是誰濫用這位母親的信任,進行這個刻意欺騙、隱瞞目的拍攝?』

延伸閱讀中有愛滋各單位對此事件的回應,請一併參考。

延伸閱讀
131111 針對「心碎的媽媽」影片兩篇文章:1.范順淵 > 愛滋個管師的疑問,2.露德協會聲明
https://gplus.org.tw/action1_3.asp?ACTID=ACT131111145844483&myarea=1
131111 針對「心碎的媽媽」影片:權促會聲明 > 沒有任何一位父母應該承擔這樣的痛苦,感染者孩子也是
https://gplus.org.tw/action1_3.asp?ACTID=ACT13111122949748&myarea=1
131111 帕斯堤聯盟聲明稿:關於<心碎的媽媽 愛滋家屬分享孩子的真實故事>短片
https://gplus.org.tw/action1_3.asp?ACTID=ACT13111201524285&myarea=1
131112 小YG行動聯盟的聲明稿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5%B0%8Fyg%E8%A1%8C%E5%8B%95%E8%81%AF%E7%9B%9F-%E7%B2%89%E7%B5%B2%E5%B0%88%E9%A0%81/%E5%B0%8Fyg%E8%A1%8C%E5%8B%95%E8%81%AF%E7%9B%9F%E7%9A%84%E8%81%B2%E6%98%8E%E7%A8%BF/689878914357079
131113 露德協會最新聲明:因為有您,愛更圓滿-向愛滋感染者家屬致敬
http://www.lourdes.org.tw/list_1.asp?id=2500&menu1=4&menu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