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0

【臺灣/勃起障礙】120519 聯合報:上床軟趴趴 弟弟病了累了 百分百硬起來 不能只靠藥

上床軟趴趴 弟弟病了累了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專題報導 2012.05.19

男人四十,只剩一張嘴?醫師發現,40歲以下,「小弟弟」抬不起頭的人愈來愈多。不過,年輕勃起功能障礙者,多起因於心理壓力、不良生活習慣,調整身心,多能再度「達陣」。

林口暨台北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說,認為自己「不行」的人,比想像中的多。根據27國資料的全球性滿意度調查,25至74歲男性中,近半覺得自己面對性事出現障礙,近三分之二男性對其勃起硬度不滿意。

陳煜說,勃起功能障礙比率隨年齡增加,過去教科書指出,40歲以下勃起功能障礙約5%,但臨床觀察,現在至少15%。

他推估,原因可能是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不少人熬夜、吸菸,生活習慣不良,或有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別小看熬夜的影響, 陳煜說,太晚睡及睡眠障礙可能影響內分泌,特別泌乳激素增加,導致睪固酮缺乏,引起勃起功能障礙。

勃起功能障礙是健康警訊。陳煜說,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約三成出現勃起功能障礙,糖尿病患甚至達四成。研究顯示,儘管已控制血糖,糖尿病患平均患病10年後,約七至八成出現勃起障礙。

年輕人勃起障礙也可能與心理因素有關,馬偕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維恭說,常見年輕夫妻為了想懷孕而「愛愛」,男性心理負擔大,反而不行。另外,生活緊張、忙碌而缺乏性生活動機等,也影響房事。

蔡維恭說,通常從性功能表現、病史,可診斷是否為心理因素,若要進一步評估,可抽血檢查。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礙,晨間勃起通常沒問題,且自慰時正常,但真正表現於性行為時,往往時好時壞,不是逐步緩慢異常,就是可能常因對象、時機而有不同表現。

陳煜提醒,相對於中老年人,年輕人常過度擔心勃起功能障礙,即使是輕度障礙,在自填健康量表時,很容易勾選為中、重度障礙。又因為壓力,讓自己表現更不好。

無論年輕與否,不少男性忌諱求醫,選擇偏方或不明來源的壯陽藥。陳煜提醒,偏方恐不能重振雄風,甚至造成副作用,就醫出真正原因,經由醫師建議、處方治療,有效又安全。

新聞出處: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2/7102188.shtml

百分百硬起來 不能只靠藥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專題報導 2012.05.19

若年輕人出現勃起功能障礙,應先排除心理因素,改善生活作息與習慣。

若陽萎受心理因素影響,馬偕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維恭說,需排除心理障礙,才能解決勃起功能問題。建議病人先接受心理調適,調節生活步調,順其自然;另建議用藥協助,只要能有成功的性行為,便可減少干擾、增加自信。

市面口服勃起功能障礙藥物,主要是第5型磷酸二酯酵素抑制劑,可以放鬆陰莖血平滑肌,有利於陰莖充血。林口暨台北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說,壯陽藥不是春藥,不是吃藥就會興奮,還是需要性刺激。且必須由醫師處方,不能與含有硝酸鹽藥物一起服用。

陳煜說,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礙,壯陽藥有效性約達九成,對血管、器質性或荷爾蒙影響造成的障礙也有效,但對糖尿病等影響神經、血管的慢性病,有效性約五成。

勃起功能障礙往往也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或代謝症候群相關。陳煜提醒,千萬不要自恃年輕,而忽視慢性病影響,穩定、控制血壓、膽固醇及血糖,才不會變成另類「低頭族」。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HEALTH/HEA12/7102192.shtml

131191942535351延伸閱讀:
120519 聯合報:上床軟趴趴 弟弟病了累了 百分百硬起來 不能只靠藥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520161744682&myarea=2
120517 華人健康網:那話兒長癌!包皮潰瘍菜花狀小心陰莖癌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52015200458&myarea=2
120429 自由時報:5分鐘見效╱美壯陽新藥 比威而鋼更猛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429161035518&myarea=3&page=1
120427 Nownews:愛性福/「早鳥」優惠?最適合做愛時間 早上8至11點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429155921540&myarea=3&page=2

更多愛滋新聞→連結
愛滋‧性病討論區,歡迎加入討論→連結
性愛‧情慾討論區,歡迎加入討論→連結
安全的性知識→連結
愛滋防治資源→連結
熱門新聞/活動→連結TAG:趣聞…

2012-05-16

【臺灣/維權人士來訪】120513 聯合報即時新聞:中國大陸愛滋防治策略錯誤

2012.05.13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即時報導

致力於中國大陸愛滋病防治的維權人士萬延海,今天於台大公衛學院與「公醫時代」籌備會、台灣愛滋權益團體座談。中國河南等地農民因賣血,而致愛滋病毒感染,被稱之為愛滋血禍。萬延海表示,愛滋血禍與錯誤政策息息相關,不正確的認知與歧視,是防治愛滋最大的障礙。

萬延海因揭露河南省愛滋死亡名單、積極倡議,曾兩次被捕。最後因中國政府打壓,於2010年逃亡美國,現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所訪問學人,在海外持續進行相關倡議工作,近日應邀於台灣校園巡迴演講。

萬延海說,當年中國政府認為,愛滋是西方問題,採圍堵策略,驅逐愛滋外國人或拒絕入境,並禁止外國血液製品進口。源自於政治及科學的保守,認為愛滋非國內問題,為了自行生產血液製品,任由非法的血漿來源,採用不安全的生產技術,不僅河南省等地農村愛滋傳播,其自行生產的血液製品遭污染。

萬延海說,近年性傳播,是中國大陸病患感染愛滋的主要原因,愈來愈多大學生感染愛滋,不僅一般民眾認知不正確,醫護人員教育也有限。他舉例說,大陸的愛滋病患者不能結婚、也不能擔任教師,這些歧視與錯誤政策造成更多隱匿。萬延海強調,在人權基礎上,社會宣傳及教育等,才是防治愛滋之道。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7089867.shtml

Logo延伸閱讀
120503 中央廣播電臺:萬延海:大陸愛滋病感染情況嚴重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53212027385&myarea=2&page=1
111102 自由亞洲電台:萬延海呼籲中國允許匿名愛滋病毒檢測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1222589291&myarea=2

更多愛滋新聞連結
愛滋‧性病討論區,歡迎加入討論連結
性愛‧情慾討論區,歡迎加入討論連結
安全的性知識連結
愛滋防治資源連結
熱門新聞/活動連結

2012-03-09

【台灣/女性愛滋防治】120308 鉅亨網:避孕可防愛滋?別陷入三大迷思/聯合報:避孕不等同預防愛滋

SongYY說明:這兩篇報導雖然是在談女性的愛滋防治,但是「單一性對象就不會有風險?」以及「要求伴侶戴套就是不愛對方的表現?」這兩大迷思,卻是不分生理性別、不分性傾向均值得思考的。

避孕可防愛滋?別陷入三大迷思
2012-03-08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台灣紅絲帶基金會為了宣導女性愛滋防治,關心婦女健康狀況,特於下午在西門町捷運6號出口廣場街頭活動,現場發送保險套、玫瑰花和粉紅小卡,並建議民眾應認清「三大迷思」,重視「八大步驟」。

迷思一:女性避孕等同於防愛滋?
台灣婦女時常把「避孕和愛滋預防混為一談」,表示因為有吃過避孕藥、體內已裝置避孕器、或使用體外射精,性行為過程中就無需帶套,卻不知此作法將無法正確保護自己。

迷思二:女性單一性對象就不會有風險?
研究顯示,大多數的亞洲女性認為,若是男女間關係穩定或是有一名固定性伴侶則不需要使用保險套;或認為自身對單一性伴侶忠實,就可以在性行為時不使用保險套。以上想法將可能為女性帶來較高的愛滋感染風險。

迷思三:女性要求伴侶戴套就是不愛自己的表現?(SongYY按:「不愛自己」應是「不愛對方」的筆誤)
女性主動要求對方戴上保險套,在親密關係中似乎會被視為「不信任」的展現,這種不信任感會讓女性在性行為中不敢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讓自己暴露在愛滋感染的高危險中。

提高女性重視自己的健康意識有以下「八大步驟」:

女性在性行為過程中,保險套不但要正確且全程使用。
提升女性對自我的健康意識,了解避孕與性病防治不可混為一談。
提升女性在性行為中的說服技巧,以及對保險套多元種類與材質的正確選擇。
重視婚前和孕前自我健康檢查。
如果在懷孕中發現有愛滋感染狀況,應立即就醫配合預防性投藥,並選擇在38週進行剖腹產。
產後避免哺餵母乳,並於出生後持續配合醫師給予新生兒投藥,即可避免小寶寶受到感染。
已感染愛滋且正在服用愛滋用藥的女性,如果發現自己懷孕時,應提醒醫師避免開立希寧藥物(efavirenz)以避免畸胎的產生。
如果所遇另外一半為感染者且又有傳宗接代的打算,可至醫院尋求「洗精的方式」避免女性與小孩因此感染。

文章出處: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308/KFJ4HX07JYK1M.shtml?c=live


避孕不等同預防愛滋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即時報導

今天是婦女節。紅絲帶基金會提醒,全球愛滋的新增女性感染人數逐年增加,女性感染者可能因母子垂直感染生下無辜的愛滋寶寶。不過,台灣女性預防愛滋仍有迷思,包括時常把避孕和愛滋預防混為一談;或以為單一性伴侶就不會有風險;或擔心要求對方戴套,不是愛的表現。

紅絲帶基金會董事涂醒哲說,近年女性感染者新增人數下降,但從愛滋致死率來看,至今年二月女性死亡率超過四成八,比男性的三成九還高,顯示女性感染者多數發現較晚,恐怕因太輕忽、晚發現,而錯失治療良機。

四十七歲的貝貝在六年前發現入獄的老公有愛滋,當時懷孕的她第一次聽到愛滋非常慌張。所幸檢驗後發現未感染,安心生下孩子,如今跟老公一定全程戴套,兩人也以自己的經驗宣導,懂得保護自己,才能保護孩子免於愛滋感染。

文章出處: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6949417.shtml

【觀點/台大器捐事件】110907莊苹:註記=安全???延伸閱讀
120308 鉅亨網:丈夫染愛滋!孕妻險產下愛滋寶寶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308/KFJ4HX0WREALQ.shtml?c=live
120308 台灣立報:守護婦女 紅絲帶破解愛滋迷思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6123
110925 南洋網:馬來西亞每天10人染愛滋 家庭主婦感染率比性工作者高5倍
http://www.nanyang.com/node/385290?tid=772

TAG:認識愛滋

2011-09-03

【臺灣/感染處境】110711 聯合報:挺愛滋兒 戴媽入鏡動人心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如果你有任何事情,我希望你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媽媽,我會無條件幫你任何忙……」青年馬修罹患愛滋,他的母親「戴媽」從震驚到全力挺他,使原本疏遠的母子關係頓時變親密。
這段過程由導演陳正勳拍成紀錄片「愛的希望愛的福阿」(福阿,平安符意),雖僅三十七分鐘,看過者無不動容。這也是全亞洲首部關於愛滋患者父母的紀錄片。

戴媽和前夫離婚多年,雖然愛兒子,卻因為不住一起,關係疏遠。首次知道兒子是同志,是兒子的愛人告知,讓她體會「原來同志的愛也和異性戀一樣激烈」;不久兒子長期發燒、發癲癇,醫院檢測找不到原因,她主動向醫院提及兒子可能是同志,沒想到病因真的是愛滋。

戴媽身為醫院行政人員,開始尋求援助,卻找不到任何幫忙。陷入焦慮的她,被成功大學護理系副教授柯乃熒一句話點醒:「其實真正該放開的是妳自己」,終於下定決心:「如果我都不挺兒子了,誰會挺我兒子!」她開始不在意周遭冷眼,積極參與同志、愛滋患者相關聚會。

去年國內舉辦首次愛滋患者父母聚會,陳正勳第一次見到戴媽。「她從頭哭到尾,主動問我可不可以拍一部她兒子的紀錄片?」原來戴媽想留下孩子「現在健健康康的模樣」,更想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麼。在拍片過程中,母子關係漸漸拉近,馬修說,「過去我總是單向把自己隔離起來,但現在我終於知道媽媽對我的愛」;戴媽也滿懷感慨:「我最幸福的時光,就是兒子出院後回家那二十天,可以看著他一天天復原……」

兩人在片中都正面入鏡,戴媽坦言,也曾感到同事的冷漠,但她覺得須現身說法,才能幫助像兒子一樣的孩子;擁有穩定工作的馬修則說,了解媽媽對他的愛,「比工作還重要」。在片尾,戴媽和「玫瑰少年」葉永鋕的媽媽都出現在高雄的同志大遊行,宛如天下母親的宣言。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中州科技大學視訊傳播系專任講師陳正勳拍攝「愛的希望愛的福阿」,不但讓紀錄片成為戴媽母子溝通的橋梁,也撫慰自己父喪的傷口。

他表示,拍完此片,更了解父母在孩子生命的重要角色。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645053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