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8

【香港/愛滋醫生之死:輿論恐慌】120317~0321 墮樓外科醫生證染愛滋事件/香港媒體對當局處置批評相關報導

SongYY說明
3月中旬香港媒體大幅報導一位於1月自殺身亡的外科醫生被證實是HIV感染者 (並已有愛滋初期症狀)一事。儘管相關單位說明該位醫生的病人被感染的風險極低,毋須擔心;然而媒體輿論則紛紛對相關單位的處置提出批評,呼籲應對醫生進行手術過的病患、甚至清運遺體者,進行病毒的追蹤檢驗。此外也呼籲應對感染HIV的醫護人員強制通報、加以規範。以下是幾則媒體相關報導的整理。
至於感染者擔任醫護人員傳染風險真的高到需要恐慌嗎?強制通報醫護人員的感染身分真的合宜? 請見《香港/愛滋醫生之死:實務評估》新聞整理。而香港當局在輿論壓力下於3月下旬所作的事件處理,也請見《香港/愛滋醫生之死:當局處置》新聞整理。

墮樓外科醫生證染愛滋 當局稱傳染風險低 毋須追蹤病人
香港成報 2012-03-18 記者梁康然、本報靜態組報導

        一名東區醫院外科醫生早前在灣仔寓所墮樓身亡,醫院管理局昨證實該名醫生為愛滋帶菌者,但就強調愛滋病靠血液感染,而醫生做手術前會做好預防措施,透過日常社交傳染愛滋病風險相當低,認為現階段毋須追蹤死者生前接觸過的病人。而生署已成立專家組評估對病人及員工的風險。

  跳樓身亡的東區醫院外科醫生黃浩卿(34歲),為駐院專科醫生。有指死者為愛滋病感染者,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回應傳媒提問,他確認早前東區醫院有愛滋病帶菌者醫生墮樓死亡,有關部門及專家已就事件作出研究分析,認為病人經有關醫生感染愛滋病風險不高,暫時無必要追蹤死者生前接觸過的病人,但會跟進死者的家屬狀況。

死者生前沒透露病情
  周一嶽指,死者生前沒未曾向東區醫院透露過自己病情,院方也不知他染上愛滋病。周表示,目前不知道死者生前的主診醫生是誰,而有關主診醫生亦能以病人私隱為由,拒絕透露死者生前病情。
對於被指有人隱瞞醫生染上傳染病,令病人權益受損,更惹來病人恐慌。周解釋,局方收到消息後,已透過專家委員會分析事件,認為經醫生傳染愛滋病機會極微,即使死者是外科醫生,也因醫生做手術前會做好預防措施,病人感染風險不高。根據英國及歐洲的資料顯示,有34名醫療人員是愛滋病帶菌者,並跟蹤逾9,000名病人,沒發現有傳染情況,因此認為本港暫時沒有需要公布有關消息。

由專家小組研究評估
  醫管局發言人亦就事件回應傳媒提問,表示公立醫院一向有防護措施,病人及醫護人員在院內感染愛滋病機會甚低,不過為謹慎起見,本個案已轉交衛生署轄下專家小組研究和評估,決定是否要對病人和員工作進一步跟進。不過就當局現行的人力資源守則,並無規定醫護員工必須呈報個人疾病紀錄、包括傳染疾病,以保障員工私隱。同時亦拒絕證實受感染醫護人員身分。
生署回應稱不評論個別個案,只證實曾接獲一名醫護人員感染愛滋病的轉介個案。署方發言人表示,已經召開專家組會議研究事件,基於個案複雜,專家組需要搜集更多資料,並聽取本地海外各專家意見,短期內將召開第二次會議研究下一行動。
該名有「明日之星」之稱的外科專科醫生,於今年1月12日凌晨5時許,在灣仔大王東街嘉薈軒39樓寓所墮下死亡,由於墮地時撞到硬物,殘肢散落大廈門前,大批警員到場調查,仵工隨後到場移走屍體,但當時各人未有特別防護裝備。

文章出處:http://www.singpao.com/gw/xwa/201203/t20120318_341009.html

愛滋醫生照操刀 醫局守則宜檢討
2012-03-18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文森

 今年1月中,一名墮樓身亡的東區醫院外科醫生證實為愛滋病帶菌者。食物及衛生局證實,該名醫生生前已出現初期病徵,患病後曾為病人施行手術,惟當局並無「守則」要求醫護申報傳染病等病歷紀錄,而醫管局於他身故後才知悉病歷,卻一直未有向外公布事件。當局強調,病人接受治療期間受感染的風險極低,呼籲病人毋須恐慌,暫毋須追蹤該名醫生曾接觸過的病人。病人組織批評,事件揭露醫生呈報病歷制度存有漏洞,或增加病人感染傳染病的風險,促請醫管局檢討「守則」。
醫管局昨證實,早前知悉一名醫護人員為愛滋病帶菌者。據了解,該名醫護人員是今年1月中在灣仔墮樓身亡的東區醫院外科醫生黃浩卿。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已把個案交予相關專家進行初步評估,基於公立醫院一向實施標準防護措施,相信病人及員工受影響的機會甚低,但為謹慎起見,該局已立即作出相應跟進,並按一貫程序轉交衛生署轄下的專家小組研究和評估,現正等待該小組的指示,以決定需否為病人及員工作出所需跟進。

衛生署無公布 無追蹤病人
 衛生署則不評論個別個案,但證實早前接獲一宗醫護人員感染愛滋病的轉介。該署發言人表示,專家組已經召開會議,基於個案的複雜性,專家組認為需要搜集進一步資料,並聽取其他海外及本地的專家意見,專家組會於短期內召開第2次會議再作討論。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回應事件時表示,該名醫生感染愛滋病後,並無向上司呈報,直至事主去世後,醫管局才得悉事件,並已「即時」匯報衛生署專家小組跟進,現時亦未確認其染病途徑。至於當局為何未有對外公布事件,他解釋,根據外國經驗,病人經由醫護人員傳染疾病的風險相當低,加上基於私隱問題的考慮,認為「無需要」公布事件,現階段亦毋須追蹤死者曾接觸過的病人,但會聯絡死者的親人及朋友。

醫護可瞞傳染病 病團不滿
 根據醫管局現時的《人力資源守則》,並沒有要求或規定醫護人員必須呈報個人疾病紀錄,包括傳染疾病。周一嶽未有正面回應該做法是否不恰當,但強調如醫護人員患上高傳染性疾病,如肺結核及呼吸道疾病等,會先向醫院呈報,接受適當治療,痊癒後才返回工作崗位。他相信,負責治療死者的醫生曾向衛生署呈報個案,但衛生署對愛滋病患者的呈報有特別安排,以保護其身份。有傳染病專家則指出,現時歐美等國家亦沒有要求醫護人員要呈報病歷,香港是否要採取較嚴謹的標準需再作研究。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認為,醫療機構有需要知道醫護人員是否患有傳染病,才能保障病人免受感染。他指出,愛滋病能透過血液及體液傳播,若有染病醫護人員替病人施行手術,有機會接觸病人血液,增加病人感染風險。他批評,現時醫管局《人力資源守則》未盡完善,促請醫管局檢討收緊。

文章出處: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3/18/HK1203180001.htm

醫局不能存有僥倖 必須認真堵塞漏洞
2012-03-18  香港成報社論

  東區醫院一名外科醫生今年年初墮樓死亡,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證實,死者是愛滋病帶菌者,有初期病徵。衞生署已成立包括世衞專家在內的委員會調查,認為有關醫生將愛滋病病毒傳染給病人的風險相當低,加上考慮到私隱問題,因此現階段毋須追蹤他曾接觸過的病人,但會聯絡他的家人及親友。周一嶽表示,染愛滋病的外科醫生為病人做手術時有戴手套,此外處理醫生屍體的仵工亦會戴手套,因此傳播風險不高,呼籲病人等相關人士毋須恐慌。
事件發生於年初,兩個月後醫管局才公布,空口呼籲病人不要恐慌,這並非負責任的做法。眾人皆知,愛滋病毒有叁大傳播途徑,性行為傳染、血液傳染、母子垂直傳染。世衞組織也早有指引,醫務人員和護理人員接觸病患要注意幾個方面,接觸患者血液或其他可能帶有血液的體液,包括尿液、糞便、嘔吐物時,應該要戴手套;不論是照顧者或愛滋患者,雙方的皮膚有傷口或皮膚有破裂時,都應該要用紗布或繃帶覆蓋好;接觸血液或其他體液後,應該立即洗手,及清洗其他有接觸的身體部位。而一名外科醫生,手術時使用的是刀刀剪剪,接觸的有病人的血液,一旦愛滋醫生有流血的傷口,病毒傳染給一般病人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還是存在的,連醫管局有關人員在解釋這次事件的時候,也不敢百分百肯定手術中不可能發生傳染,因此叫病人或相關人士不必恐慌,他們會就此放下心頭大石?
我們認為,就算醫生手術傳染愛滋的可能性只有萬分之一,也須當作有可能傳染的認真態度去處理、去追查,萬萬不能存有僥倖心理。所以,醫管局必須對曾經接受這位醫生手術的病人作一個全面跟進,為他們作些補救行動,一個也不能漏。此外,也要為當日處理該醫生遺體的仵工進行全面檢查,可以斷定,現場血肉模糊,仵工大有可能接觸到該醫生的血液。只有確保所有毫無提防情況下接觸過該名醫生的人士都安全的時候,醫管局才可以說一句,沒有任何人因此事件而染上愛滋病毒。
醫管局應該通過這件事全面檢討目前有關指引的缺失。現時患有愛滋病、或愛滋帶菌的醫生,醫管局並無制定呈報機制,這便產生漏洞。我們認為,患有這種疾病的醫生或帶菌者,以及其他患有傳染病的醫生,都有責任有規定必須呈報院方,形成一項硬性規定。這個做法並非歧視醫生,而是通過這種呈報機制,可以讓醫院作出判斷,哪些帶菌患者可以繼續行醫,哪些不該繼續行醫;可以繼續行醫的,亦應看是哪一科,如外科、婦科的則必須更加審慎,要以科學態度分流,才能確保病人的安全。
此外,九龍醫院成立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完成對一名患咽喉癌中風病人死亡原因的調查,指該病人氣管造口紗布四邊錯誤地被紙膠布貼著,懷疑護理出錯致病人死亡。調查委員會主席表示,病人的氣管造口屬永久性造口,但牽涉的16名護理人員俱錯誤當成是臨時性氣管造口處理,令病人依賴呼吸的管道被完全覆蓋。由於有關人員警覺性低,轉院時又無正式交接文件,根據口供,有護理人員貼上紗布,令內層貼不牢固,病人可能因大力呼吸致死。
事故涉及16名護理人員,將氣管永久性造口錯誤當成是臨時性造口處理,而無一人能發現出錯,這是何等可怕的失職,實在令人難以置信。這表明不少程序或沒有明確指引,有指引而無認真執行。對此,九龍醫院和醫管局必須嚴肅認真堵塞漏洞,制訂嚴謹的工作指引,並且加強對員工的培養教育,包括本院工作指引和院與院之間病人轉院治療的工作指引,務必嚴格把關,保障病人的安全。

文章出處:http://www.singpao.com/yl/sl/201203/t20120318_341016.html

醫局制度僵化 釀黃浩卿悲劇
2012-03-21 香港東方日報 記者陳紹恒、戴碧怡

  東區醫院醫生黃浩卿自殺後被揭染愛滋,消息透露黃輕生前在泰國驗身證實患愛滋病,出事前數周已出現愛滋病人特有的「肺囊蟲肺炎」,留醫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主診醫護遂知悉病情,礙於私隱及內部無明確處理機制,未及時讓管理層警惕及提供心理輔導等,釀成悲劇。衞生署已邀請澳洲世界衞生組織(WHO)愛滋病專家來港,下周一(廿六日)開會評估風險。

無法及早提供心理輔導
  消息指,死者輕生前數周曾入住任職的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確診肺囊蟲肺炎。據知他承認曾到泰國做愛滋病檢測證實陽性。消息人士質疑醫管局內部機制不足,未能及時察覺涉及醫護人員身體及心理健康的問題,無法及早提供心理輔導,終導致悲劇。當局事後採取隱瞞及低調處理態度,亦令人懷疑欲將事件變成「永遠的秘密」。

  有微生物專家指出,年輕人因肺囊蟲肺炎入住深切治療部,主診醫生「一睇就估到係咩嘢事」。一般只有三類人患該種肺炎,包括超輕磅初生嬰;接受化療或器官移植的免疫力受壓抑人士及愛滋病患者,徵狀亦與典型肺炎不同,患者初時消瘦及晚間盜汗,之後發燒、乾咳及氣喘。

  一般肺炎多數影響單側肺部,肺囊蟲肺炎同時影響兩邊肺,情況輕微,在X光肺片中只看到薄薄一層白色如「磨沙玻璃」。八至九成愛滋病患者於感染後五至六年後,出現肺囊蟲肺炎。

  有公院深切治療部醫生坦言,即使發現涉及醫護的愛滋病個案,基於私隱問題,主診醫生絕不可能主動向局方匯報,一般轉介伊利沙伯醫院及瑪嘉烈醫院的愛滋病中心,由專家作支援。

邀請世衞專家評估風險
  衞生署昨公布已邀請世衞愛滋病/愛滋病病毒區域合作中心總監Julian Gold教授來港,他本身為澳洲悉尼Albion Street Centre總監,將以海外專家身份出席專家組會議,香港外科學院及醫管局專家亦會出席。專家組一月已召開首次會議,評估該醫護人員對曾治理病人構成的風險,及需否追查病人,當時確認沒有持續傳染病人的可能,科學文獻及海外經驗均顯示風險極微。由於個案複雜及為審慎起見,專家組欲搜集更多資料及聽取其他本地及海外專家意見,下周一會議後會對跟進工作發表最終建議。

文章出處: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0321/00176_047.html

13527732273381延伸閱讀
【香港/愛滋醫生之死:實務評估】120317~0327 全球僅一宗愛滋醫生感染病人 /醫局無意強制愛滋醫護呈報 防標籤令染病者隱藏/其餘相關報導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328212226505&myarea=2
【香港/愛滋醫生之死:當局處置】120317~27 當局由「毋須追蹤染愛滋病醫生曾接觸的病人」到「140病人速驗愛滋息恐慌」的處置轉變相關報導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328214833572&myarea=2

2012-03-20

【台灣/愛滋人權】120315 中央社:愛滋帶原勇士 楊志良認乾兒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15日電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參加公視節目,與愛滋病帶原者「瓢蟲」共進晚餐。楊志良說,瓢蟲與一般愛滋病友不同,擁有陽光能量,他願意認瓢蟲為乾兒子,並送上機車當禮物。

公視節目「誰來晚餐3+1」本週訪問曾擔任愛滋宣導活動代言人的瓢蟲。瓢蟲25歲時到日本跨年,在新宿中央公園邂逅一名陌生人,沒想到回台灣後不久就發高燒長達半個月,後來才知竟然感染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俗稱愛滋病毒)。 所幸家人、同事都接受這件事;但是面對外人的眼光,瓢蟲坦言還是有壓力。對於愛滋病給人的負面形象,當起愛滋宣導活動代言人的瓢蟲更常被外人認出。他說,「至少便利商店、麥當勞不會趕我,至少餓不死」,以自嘲消除壓力。

節目來賓楊志良認為,台灣民眾其實對「同志」很友善,他說,「台灣人有很強大的包容心」,這是台灣很了不起的地方」。卸下公職的楊志良,不忘關心瓢蟲就醫的健保問題,並宣導預防愛滋,鼓勵大家還是使用保險套比較好。 用餐途中,瓢蟲突然考驗楊志良記憶說,之前2人曾在愛滋宣導活動上碰面,瓢蟲當時曾開玩笑問:「署長,我可以當你乾兒子嗎?」當時楊志良允諾沒問題。如今2人再碰面,楊志良沒忘這回事,直說「這是我的榮幸」。心細的楊志良發現瓢蟲的機車十分老舊,說:「我應該會買個摩托車給你!」 楊志良同時表示:「愛滋病其實跟一般生病是一樣的,只是我認識很多病友常常退縮,他(瓢蟲)很不一樣,擁有陽光能量。」

文章出處:http://www.cna.com.tw/Views/Page/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203150282&q=%E6%84%9B%E6%BB%8B

131010171586471

2012-03-16

【香港/愛滋現況】120314 明報:染愛滋新個案見新高 男男性接觸佔四成/香港電台新聞:愛滋病人數增 與接受測試者增加有關

染愛滋新個案見新高 男男性接觸佔四成
香港明報專訊 2012年3月14日星期三

衛生署公布,2011年全年呈報愛滋病病毒(HIV)感染數字高達438宗,較前年上升逾一成,是1984年有紀錄以來的新高。男男性接觸者仍是主要感染途徑,佔去年整體個案逾四成,高於較異性性接觸感染的27%,去年男性從內地和外地感染個案亦較前年顯注增加。
衛生署昨公布去年全年及第四季感染HIV和愛滋病(AIDS)病發數字。去年第四季共有121人感染HIV,全年新增個案則有438宗,當中有188人是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感染,佔整體43%;另外去年全年有82宗新增AIDS病發個案,其中26宗來自第四季,全年病發個案數目與過去5年相約。自1984年發現首宗HIV感染個案以來,本港已累積有5370宗HIV感染和1267宗愛滋病病發個案。

防護中心﹕男男社群積極測試有關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顧問醫生黃加慶說,2009和2010年HIV感染數字均下跌,但去年卻反彈成至歷年最高,他對此感失望。他說,男男性接觸(ManwhohaveSexwithMan,MSM)自2005年以來感染個案顯著上升,近年取代異性性接觸成為主要感染途徑,情况令人關注。他說,近年非政府機構積極在MSM社群推廣愛滋病測試信息,感染個案增加可能與該社群積極做測試有關。
去年MSM社群有188人受HIV感染,當中約半數為本地感染個案,內地和外地各有21人和38人,較前年分別增加11人和13人,增幅顯著,黃加慶指出,可能因為MSM社群身在外地更易發生不安全性行為。他又指出,近年香港鄰近地區如台灣和泰國MSM社群感染個案都有上升趨勢,呼籲市民不論身在香港或外地都要注意安全性行為,正確使用安全套;而MSM、女性性工作者及其男顧客、注射毒品及感染者的固定性伴侶等易受感染者,更應每6至12個月定期進行測試及早預防。

同志內地外地感染增幅顯著
另外,港大醫學院聯同福州市和福建省疾控中心,2006年至2009年間在220多個愛滋病監測點取得300萬份樣本進行HIV監測,發現08/09年新增感染個案,比06/07年的528宗倍增至1129宗。港大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博士指出,近年當地加強檢測力度令潛在感染個案浮面,亦代表社區潛在很多隱形個案,他們不知道自己已受感染,不採取任何措施,更容易傳播病毒,對社會的危害更大。

文章出處:http://hk.news.yahoo.com/%E6%9F%93%E6%84%9B%E6%BB%8B%E6%96%B0%E5%80%8B%E6%A1%88%E8%A6%8B%E6%96%B0%E9%AB%98-%E7%94%B7%E7%94%B7%E6%80%A7%E6%8E%A5%E8%A7%B8%E4%BD%94%E5%9B%9B%E6%88%90-211942600.html

愛滋病人數增 與接受測試者增加有關
2012-03-13 HKT香港電台新聞

去年向衞生署呈報的愛滋病病毒新感染個案有近440宗,較前年上升逾一成,是歷年新高。當中約四成是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感染,逾兩成是透過異性性接觸感染。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顧問醫生黃加慶表示,感染數字增加,可能與接受病毒測試的人數增加,以及男性同性性接觸者感染人數增加有關,暫時未見一個上升趨勢。

他又說,愛滋病感染者主要是沒有安全性行為,未來會繼續加強宣傳。

文章出處:http://www.rthk.org.hk/rthk/news/expressnews/20120313/news_20120313_55_825357.htm

Logo延伸閱讀
120313 香港新聞公報:二○一一年愛滋病病毒感染情況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203/13/P201203130290.htm

2012-03-09

【台灣/女性愛滋防治】120308 鉅亨網:避孕可防愛滋?別陷入三大迷思/聯合報:避孕不等同預防愛滋

SongYY說明:這兩篇報導雖然是在談女性的愛滋防治,但是「單一性對象就不會有風險?」以及「要求伴侶戴套就是不愛對方的表現?」這兩大迷思,卻是不分生理性別、不分性傾向均值得思考的。

避孕可防愛滋?別陷入三大迷思
2012-03-08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台灣紅絲帶基金會為了宣導女性愛滋防治,關心婦女健康狀況,特於下午在西門町捷運6號出口廣場街頭活動,現場發送保險套、玫瑰花和粉紅小卡,並建議民眾應認清「三大迷思」,重視「八大步驟」。

迷思一:女性避孕等同於防愛滋?
台灣婦女時常把「避孕和愛滋預防混為一談」,表示因為有吃過避孕藥、體內已裝置避孕器、或使用體外射精,性行為過程中就無需帶套,卻不知此作法將無法正確保護自己。

迷思二:女性單一性對象就不會有風險?
研究顯示,大多數的亞洲女性認為,若是男女間關係穩定或是有一名固定性伴侶則不需要使用保險套;或認為自身對單一性伴侶忠實,就可以在性行為時不使用保險套。以上想法將可能為女性帶來較高的愛滋感染風險。

迷思三:女性要求伴侶戴套就是不愛自己的表現?(SongYY按:「不愛自己」應是「不愛對方」的筆誤)
女性主動要求對方戴上保險套,在親密關係中似乎會被視為「不信任」的展現,這種不信任感會讓女性在性行為中不敢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讓自己暴露在愛滋感染的高危險中。

提高女性重視自己的健康意識有以下「八大步驟」:

女性在性行為過程中,保險套不但要正確且全程使用。
提升女性對自我的健康意識,了解避孕與性病防治不可混為一談。
提升女性在性行為中的說服技巧,以及對保險套多元種類與材質的正確選擇。
重視婚前和孕前自我健康檢查。
如果在懷孕中發現有愛滋感染狀況,應立即就醫配合預防性投藥,並選擇在38週進行剖腹產。
產後避免哺餵母乳,並於出生後持續配合醫師給予新生兒投藥,即可避免小寶寶受到感染。
已感染愛滋且正在服用愛滋用藥的女性,如果發現自己懷孕時,應提醒醫師避免開立希寧藥物(efavirenz)以避免畸胎的產生。
如果所遇另外一半為感染者且又有傳宗接代的打算,可至醫院尋求「洗精的方式」避免女性與小孩因此感染。

文章出處: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308/KFJ4HX07JYK1M.shtml?c=live


避孕不等同預防愛滋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即時報導

今天是婦女節。紅絲帶基金會提醒,全球愛滋的新增女性感染人數逐年增加,女性感染者可能因母子垂直感染生下無辜的愛滋寶寶。不過,台灣女性預防愛滋仍有迷思,包括時常把避孕和愛滋預防混為一談;或以為單一性伴侶就不會有風險;或擔心要求對方戴套,不是愛的表現。

紅絲帶基金會董事涂醒哲說,近年女性感染者新增人數下降,但從愛滋致死率來看,至今年二月女性死亡率超過四成八,比男性的三成九還高,顯示女性感染者多數發現較晚,恐怕因太輕忽、晚發現,而錯失治療良機。

四十七歲的貝貝在六年前發現入獄的老公有愛滋,當時懷孕的她第一次聽到愛滋非常慌張。所幸檢驗後發現未感染,安心生下孩子,如今跟老公一定全程戴套,兩人也以自己的經驗宣導,懂得保護自己,才能保護孩子免於愛滋感染。

文章出處: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6949417.shtml

【觀點/台大器捐事件】110907莊苹:註記=安全???延伸閱讀
120308 鉅亨網:丈夫染愛滋!孕妻險產下愛滋寶寶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308/KFJ4HX0WREALQ.shtml?c=live
120308 台灣立報:守護婦女 紅絲帶破解愛滋迷思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6123
110925 南洋網:馬來西亞每天10人染愛滋 家庭主婦感染率比性工作者高5倍
http://www.nanyang.com/node/385290?tid=772

TAG:認識愛滋

2012-03-08

【台灣/愛滋防治】120308 自由時報:北市新增愛滋病例 14~25歲占3成

記者林相美、胡清暉、林曉雲/台北報導

台北市衛生局分析近三年感染愛滋的個案資料發現,十四至廿五歲的年輕族群比例明顯上升,去年有一百零二人感染,占了近三成,較前一年的六十九人增加四成七。衛生單位人員感嘆,多數人都知道安全性行為,但「要戴上保險套真的沒那麼容易」。

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副處長林國甯指出,民國九十八年台北市感染愛滋者,有六十人年齡介於十四至廿五歲,於所有感染人數兩百五十六人中占兩成三;九十九年略增至六十九人,在所有感染人數兩百九十九人中仍約占兩成三;民國一百年,此年齡層感染人數突破百人,有一百零二人感染,於整體感染人數三百四十二人中所占的比例也增至兩成九。

年輕族群感染愛滋病比例明顯增加,台北市衛生局今年預計廣設四十至五十台保險套販賣機。長期從事愛滋病防治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行政中心主任莊苹說,有些個案回溯第一次性行為,發生場景往往在校園,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台北市衛生局已行文市內廿七所大專院校,希望讓保險套販賣機進駐校園。售價會比坊間低,兩個保險套加上兩包潤滑劑,預計售價十元,而校園設點也會讓保險套變得比較方便取得,但還沒有學校回函。

台大主秘張培仁回應表示,台大校園的便利商店有販售保險套,且地近公館鬧區,不需再設置販賣機。政大則在網路進行「本校保險套自動販賣機設置地點調查」問卷,尚無結論,校方強調沒有預設立場。

台大法研所學生林廷翰則認為,迴避不如正視,學校沒有理由反對設置保險套販賣機。世新張姓女學生表示,女生應該懂得保護自己,因此,她的包包或皮夾會攜帶保險套。

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表示,台北市等大都會超商林立,很方便就可購買到,是否有設立的必要性,似乎可以討論。

文章出處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8/today-life10.htm?Slots=BLife

延伸閱讀
100614 自由時報:保險套進校園 高中校長多不贊成
https://gplus.org.tw/news_3.asp?NEWID=NEW1061411048992
091030 自由時報:男舍禁發保險套 台師大生嗆「性教獄」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30/today-life9.htm

2012-03-08

【古巴/愛滋疫苗】120307 中央日報:古巴愛滋疫苗 老鼠試驗成功/新華網:古巴研製的愛滋病疫苗動物試驗成功

古巴愛滋疫苗 老鼠試驗成功
法新社哈瓦那5日電 

古巴最頂尖的生物科技團隊研究領導人伊格禮夏斯今天在哈瓦那舉行的生技會議上表示,新款愛滋疫苗已經在老鼠身上試驗成功,已經準備好在短期內展開人體試驗。

 研究員伊格禮夏斯(Enrique Iglesias)說:「新愛滋試驗疫苗在老鼠身上獲得成功,我們正準備進行1個非常小型、嚴格控制的第1階段臨床試驗,對像是愛滋病毒末期以外的患者。」

 伊格禮夏斯於今天展開的2012年哈瓦那國際生技會議(International Biotech Conference-Havana 2012)上發表試驗成果。伊格禮夏斯領導生物技術與基因工程中心(Biotech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Center,CIGB)旗下的疫苗研發團隊。

 伊格禮夏斯在會議中心向與會人士表示,TERAVAC-HIV-1疫苗是由重組蛋白質製造,目的是「引起細胞反應,對抗愛滋病毒」。

 儘管對老鼠試驗成功感到振奮,對於外界期盼團隊開發出有效疫苗的高度期待,伊格禮夏斯旋即加以淡化。

 他強調:「古巴和其他國家迄今進行逾百個愛滋病患人體試驗,無一成功。」

文章出處: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09&docid=101837659

古巴研製的愛滋病疫苗動物試驗成功
新華網哈瓦那3月6日電 記者殷永建

 古巴專家6日在哈瓦那宣布,古巴研製的愛滋病疫苗已在老鼠身上試驗成功,並將在近期內轉入人體試驗。

    研究小組負責人恩裏克‧伊格萊西亞斯在這裏召開的第29屆生物技術國際會議上向來自38個國家的600多名與會代表介紹古巴這一成果時說,他領導的小組研製的愛滋病疫苗名為HIV-1治療型疫苗,是以一種重組蛋白質為基礎,依靠遺傳工程技術研製成功的,疫苗尋求使肌體細胞對愛滋病病毒產生反應。

    他說,這種疫苗在老鼠身上的試驗已獲得成功,將於近期轉入人體試驗。人體試驗初期規模將“很小,並受到嚴密的監控”,試驗對象為“感染病毒初期”、“抗體呈陽性”的患者。

    據了解,古巴全國約有1.54萬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為世界上感染病毒最少的國家之一。自1986年發現首例愛滋病患者以來,古巴已有2580人死於此病。古巴衛生部官員說,古巴每年都撥款2億多美元,用於愛滋病的預防和宣傳以及愛滋病患者的治療。

文章出處: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3/07/c_122799690.htm

Logo延伸閱讀
120121 中國科學報:愛滋病疫苗:迷途還是絕境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258910.shtm

 …

2012-03-05

【國際/迷思悲劇】120301 愛白網:拒絕接受治療而死:發起運動者繼續否認HIV導致愛滋病

愛白網 Bill 編譯 2012-03-01

   卡莉•斯多科里(Karri Stokely)於1996年接受了愛滋病診斷,當她29歲的時候已經採用雞尾酒療法治療了11年。但是在她看過一段說HIV病毒是欺騙性的視頻之後,就停止了服用藥物,並且感覺極好。

  「我沒有從主流中找到答案來解釋我為什麼是健康的,並且為什麼我的丈夫是陰性的,還有為什麼我能停止服用那些藥物,」她在自己的視頻里解釋說道,目前這也在網上被推廣,「我認為這是犯罪。它有違人道。」

  她的醫生被嚇到——因為愛滋病治療是終身的。「他看著我的眼睛說:『你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你很快就會死的,』」斯多科里回憶說,「我給他的回答是:『那真有趣,因為現在我感覺相當好。』」

  那還是在2007年4月。四年之後她就死了,所以她的話是過去的明信片上的。「卡莉•斯多科里在2011年4月27日去世,」約恩•申通,一個倫敦網站記者解釋說,「她說他不會很快地死去,所以我們還在網頁上留給她採訪報道的位置。」

  但是斯多科里是走了前人的老路(死於肺炎)。死於拒絕治療是一個早就發生的現象。比較知名的有美國歌手邁克爾•卡倫,他是一本自助書的作者——《倖存於愛滋》。它在1990年被Harper Collins所出版。三年後,邁克爾去世。

  申通是英國最主要的批評家,她說HIV是完全錯誤的科學。她的立場被邊緣雜誌Continuum最早的兩位編輯Jody Wells和Huw Christie所實踐。這兩個人都沒有遵從藥物建議,最後都死了。

  「我們正在認清真相,我們倖存下來,繼續活著,謊言就不攻自破了。」Wells在1994年5月寫道,16個月後他就去世了。

  那正是在新療法改變平均壽命之前,見證了許多有可能重走這條老路的年輕人逃過了死亡,繼續享受生活。

  申通的立場也有Christine Maggiore的材料來佐證,她是一位加利福尼亞商人,幫助建立一個國際組織,現在叫做「Alive and Well Aids Alternatives」。之後,她三歲的女兒,也是一個愛滋病感染者,死於肺炎。在2008年,她也去世了。

  「這是一個擁有地位、優雅、誠實和智慧的女人,」在Maggiore的葬禮之後,斯多科里在網站的紀念牆上評論說。「自從我們找到了關於愛滋慘敗的『真相』,Christine一直讓自己接受幫助和指導。」

  申通已經進行了25年的不間斷的運動,並通過電話告訴我說,「卡莉是非常重要的。」

  「我認為她是死於藥物的副作用。她已經停止服用,但是她在之前已經服用大約10年了。」

  並沒有人對此作出回應。根據迪斯貝格 (Peter Duesberg)所說,在過去的50年裡大約6%的人士死於肺炎,而「她就是其中之一。」

  74歲的加州伯克利大學的教授迪斯貝格,在1987年3月1日,在一份22頁的報告中,他得知HIV是無害的。他在雜誌《癌症研究》中宣稱,「已經得出結論,愛滋病毒不足以導致愛滋病,而且也沒有證據表明它必然導致愛滋病,除了它以潛在形式的存在。」

  「迪斯貝格假說」就這樣誕生,他的想法不僅影響到了白人的中產階級。僅在南非,前總統塔博貝奇確信治療無效已經導致超過300,000例的提前死亡和35,000例的嬰兒感染。

  事實上,反愛滋治療是早於迪斯貝格假說的。它誕生於流行病的最初幾個月。甚至在1981年,當我寫作第一份報道的時候,就有我稱之為「二競爭假說」的東西。

  網路上說斯多科里和Maggiore在首頁上顯示「反思愛滋」,但是25年都過去了,什麼也沒有反思。他們還是說HIV是無害的,或者不存在,還有研究愛滋病的科學家都是犯罪的。異性戀沒有因HIV而患病,而且成千上萬的非洲人也沒有感染。表面上是全球的密謀來掩蓋事實。

  「我保持健康的秘密真的不是有魔力的,」斯多科里解釋到,「我認為它的很大一部分是對生物學的信仰。對於人類健康來說這種意願是強烈的。」

文章出處: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3073

LogoSongYY說明:報導中所提到的「迪斯貝格假說」(Duesberg hypothesis),在科學社群中已有共識認為此假說是錯誤的。現在有大量的證據顯示HIV即是造成AIDS的病原體,而抗HIV的藥物能減少感染者的致死率與伺機性感染。部分迪斯貝格所引用的證據經檢視後,發現反而是支持HIV造成AIDS的佐證。更多資料可參考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Duesberg hypothesis
http://en.wikipedia.org/wiki/Duesberg_hypothesis#cite_note-drugusenature-8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美國):HIV/AIDS Connection Resources and Links
http://www.niaid.nih.gov/topics/HIVAIDS/Understanding/howHIVCausesAIDS/pages/connectionresources.aspx

2012-03-04

【國際/愛滋醫療】120303 美國之音:愛滋病和結核病協同治療更有效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接受結核病和愛滋病協同治療的患者存活機率比較高。一個長達6年的研究發現,這種協同治療專案拯救了全球超過90萬人。

這份為期6年的研究證明了協同治療的成功,使得世衛組織敦促各國政府和醫療機構進行結核病和愛滋病的聯合預防、診斷和治療專案。

協同治療打破兩者死亡鏈
世衛組織“終止結核病”部門主任拉維吉利奧解釋,愛滋病和結核病因為密切相關所以被稱為雙流行病。

拉維吉利奧說:“愛滋病毒影響免疫系統,所以增加了人們被結核病毒感染,然後進一步衍生為結核病的可能。結核病是愛滋病患者的頭號死因之一。我們估計每年大約35萬人死於和愛滋病有關的結核病,所以四分之一的愛滋病死亡案例被認定是結核病造成的。”

拉維吉利奧說,協同進行愛滋病和結核病的治療和預防項目是有道理的,而這就是2004年到2010年間他們在做的。

在2004年,世衛組織公佈了一份新指導方針,敦促將結核病和愛滋病的醫療活動作更緊密的合作。許多政府在2005年開始執行這項政策,結果有了驚人的效果。

協同治療拯救將近1百萬人
世衛組織表示,篩檢結核病的愛滋病患者增加了將近12倍,從2005年將近20萬人到2010年230多萬人。去篩檢愛滋病毒的結核病患者則從47萬人增加到220多萬人,大約是5倍。

拉維吉利奧博士說,最驚人的結果發生在非洲。他說:“檢查愛滋病毒的國家從2005年5國增加到2010年31國,包括了結核病和愛滋病共同流行的所有高流行率國家。同時在2010年,在原來患有愛滋病毒、之後感染上結核病的人當中,有超過60%被確診和獲得治療。所以,這些都是非凡的公共衛生和臨床結果。”

拉維吉利奧博士說,有將近1百萬人因此活了下來。他說,如果沒有執行這些醫療介入措施,這些人會喪命。

結核病患者應定期篩檢愛滋病毒
世衛組織最新的指導政策有3個重點。這個聯合國衛生機構說,結核病患者、他們的伴侶或者家人都應該定期接受愛滋病毒檢測。

世衛組織說,應該向所有感染愛滋病毒的結核病患者提供便宜的藥物以預防肺部或其他部位的感染。世衛組織同時建議所有感染愛滋病毒的結核病患者,在開始治療結核病的頭兩周之內要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世衛組織強調,這些醫療服務應該在同一個地點同一個時間協調運作。

文章出處: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20303-who-hiv-141304423.html

Logo延伸閱讀
120302 VOANews:UN: Many Lives Saved By Integrating HIV And TB Treatment
http://www.voanews.com/english/news/health/UN-Many-Lives-Saved-By-Integrating-HIV-And-TB-Treatment-141225003.html
091214 羅一鈞醫師心之谷部落格:HIV與結核病–淋巴結腫
http://heartvalley.blogspot.com/2009/12/hiv.html
100113 羅一鈞醫師心之谷部落格:當HIV遇上結核病:通報與治療考量
http://heartvalley.blogspot.com/2010/01/h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