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6

【公告】 十個篩檢出陽性者最常擔心的問題-給使用「愛滋病毒唾液篩檢試劑」的朋友

 

★撰文整理: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愛滋小組

★最新修訂日期:2016年09月27日
★原發表日期:2014年11月11日

 

前言:

最近疾病管制署推行「在家愛滋唾液快速自我篩檢服務」(2016年的計劃網站可參考這裡),如果你拿到唾液篩檢試劑,準備在家自己進行測試,或是,你已經測試過,正在為篩檢的結果煩惱,這篇文章列出10個剛剛篩檢出陽性者最常擔心的問題,並提供簡短摘要的回答,提供給你參考。

如果你還想瞭解更詳盡的訊息,本文後面附有各愛滋機構整理過的手冊可以進一步上網查閱,或是,你也可以撥打電話向愛滋機構或醫院進行諮詢。

 

 

個篩檢出陽性者最常擔心的問題:

Q1、我感到悶悶的、難過、甚至會想哭

Ans

很多人和你一樣,剛得知自己感染後,都會有複雜情緒。

找一個你最信任的人,讓他先陪伴你,說說話,聊一聊,讓自己的情緒能夠抒發、緩和下來,信任的人在身邊可以讓你覺得安心。

給自己一些時間沈澱,再來想一想,試著釐清你的情緒裡,是擔心、害怕?還是無助?

如果你身邊沒有適合談的朋友,你可以打電話給包括同志諮詢熱線02-23921969在內的愛滋服務機構,這些機構的工作者有豐富的陪伴經驗,可以陪你一起面對目前的狀況。

 

Q2、我是不是活不久?

Ans

不是這樣的!首先,唾液篩檢是初步檢驗,仍必須透過後續的檢驗,才能確定是否感染。;後續的檢驗如果呈現陽性,代表你是HIV感染者,也就是說你身上帶有HIV病毒,而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是不同的。

HIV病毒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一旦免疫力降到某個程度,身體出現伺機性感染症狀,例如口腔念珠菌感染、肺囊蟲肺炎、卡波西氏肉瘤等,這時候才會稱作AIDS發病。即使發病了,只要儘早就醫,這些症狀也是可以被治療的。

更重要的是,隨著醫藥的進步,現在感染HIV,只要穩定服藥,感染者的身體狀況並不會變差,仍可以像以往一樣地工作、求學、過以往的日常生活。

★有關感染者的壽命,請參考爽歪歪網站「感染者的健康與治療

 

Q3、我擔心被家人知道,而且家裡也不知道我是同志

Ans

當社會還存有偏見,同志或感染者身份都是不容易出櫃的事。如果你還沒有準備好,建議先保密(妥善收藏你的看診單、藥單、藥包等),讓自己有個緩衝的空間。

有些感染者是能跟家人出櫃的。家人不能接受,通常是因為不瞭解,如果你和家人向來關係親近,家人對你的支持很重要,你可以花點時間為出櫃做準備。增進自己對愛滋、對感染者生活有更多的瞭解,告訴家人時,才有辦法回應家人提出的各種擔心,幫助家人理解、接受你。同志身份出櫃也類似,需要時間準備。

不論你想跟家人出哪個櫃、若需要找人討論,可以向民間團體如同志諮詢熱線02-23921969、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02-2550-5693等尋求協助。。

 

Q4、需要告訴我的伴侶嗎?他會離開我嗎?

Ans

對於親密的伴侶,伴侶告知是較為複雜的議題。告知伴侶自己感染後,能否繼續在一起,沒有標準答案,而是取決於他對愛滋的瞭解有多少,也和你們之間原本的親密關係、溝通模式有關。有時候,也會涉及到彼此的信任關係。

以你對伴侶的瞭解,他可能會提出的疑問或擔心是什麼?你要怎麼回答?找最好的朋友商量,先做準備和演練,可以讓你在告知後,有更好的應對,也會有更充分的心理準備去照顧自己的情緒。

如果有需要,歡迎和同志諮詢熱線、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等機構的工作者聊聊,評估伴侶關係、討論告知策略、以及提供被告知者的情緒支持等等。

 

Q5、我要立刻去醫院看病嗎?

Ans

依照疾病管制署的規定,要在愛滋指定醫院或是各縣市衛生局所進行初步ELISA/PA檢驗技術為陽性後(需用健保卡具名掛號),再經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二次確認結果為陽性,才是「感染者身份的確診」。

在進行具名確診前,建議你先找愛滋服務的NGO諮詢討論,充分了解、做好準備再前往。一旦確診,將會被通報、列入疾病管制署的追蹤系統名單。

通報以後,「居住地」所在的衛生局所會有公衛人員與你聯繫,除了辦理感染者就醫所需要的「全國醫療服務卡」之外,也同時會詢問你的家庭背景、性/伴侶關係、或是其他個人資料等等。接下來就是到指定醫院就醫,依照醫生囑咐,固定時間回診或定期檢驗,瞭解身體狀況。

最後一個重要的小提醒!無論在指定醫院、或是或衛生局所進行具名篩檢以前,務必記得更新自己目前的居住地址。

 

Q6、我要立刻吃藥嗎?

Ans

依照目前國際趨勢建議,感染者在發現感染之後就可以開始服藥,減少免疫力受到的影響。不過是否開始吃藥,很多感染者會考量以下的因素,例如:自己準備好開始吃藥了嗎?生活的狀況適合穩定服藥嗎?身體是否已經出現不舒服的情況等等。我們會建議你主動與醫生及個管師討論是否開始服藥。
★如果是孕婦篩檢出陽性,通常建議立刻開始服藥。

★有關感染者服藥的時機,請參考爽歪歪網站「感染者的健康與治療

 

Q7、聽說吃藥會有副作用、身體會很難過?

Ans

治療愛滋的雞尾酒療法的藥,對有些人的確有副作用,也因每個人不同的體質而有差異。通常副作用發生在服藥初期,不同的藥帶來的副作用也不同,你的身體在適應這些藥物,會感到不舒服。大部分的人過了適應期,不舒服的狀況就會減緩。
副作用如果沒有減緩、或是影響到自己原有的日常生活,請務必聯繫你的醫生和個管師,討論換藥或是其他處理方式。

★有關感染者服藥的副作用,請參考爽歪歪網站「感染者的健康與治療

 

Q8、我的工作會不會受到影響?

Ans

感染到發病前,身體狀況和過去沒有太大差別,並不會影響到工作。你要面對的,是找個好理由讓你在固定回診時,順利請假去醫院。

通常,感染者在職場上遇到的問題,會是在公司要求體檢時:

首先,你可以先察看血液檢查項目內,是否有HIV這一項,如果有,就要特別留意體檢結果報告書。依照法規,只有當事人可以拿到自己的體檢結果報告書,若雇主要求察看,就是違法。

再來,避開公司或檢驗單位安排的集體檢驗時間,最好自行安排單獨的體檢時間。然後,要求檢驗單位直接把體檢報告書寄給你,不要透過公司轉交。

如果你是應徵新工作被要求提供體檢報告,依規定一樣不得檢驗HIV項目。

★有關這方面的權益保障,可以進一步向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諮詢02-2550-5693。

 

Q9、我是外國籍,感染後會被遣送嗎?

Ans

不會。臺灣已於2015年2月公告修法,來臺灣的外籍人士申請簽證、居留證或身份證都不需要檢驗愛滋。外籍人士在臺灣做愛滋檢驗,若結果為陽性被通報疾管署,也不會被遣送。但外籍感染者若要接受藥物治療與愛滋相關檢驗,必須要全額自費。

★如果你是外國籍,透過唾篩發現陽性,建議你,請先與民間團體如同志諮詢熱線02-23921969或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02-2550-5693聯繫。

 

Q10、我還沒有服兵役(或服役中),會有什麼影響?

Ans

  1. 如果是當兵前(&兵役體檢前)知道感染,可向戶籍所在地鄉鎮區公所兵役課申請免服兵役。記得告知親自領取免役證明,避免隱私曝光。
  2. 如果你是兵役體檢驗出感染,會收到承辦人員聯繫或密件寄送「體位判定結果通知書」,免役承辦人員將聯繫辦理免役。記得告知親自領取免役證明,避免隱私曝光。
  3. 如果你已經在服役(志願役、義務役、替代役),只要不是在軍中的檢驗發現感染,你可以選擇繼續服役,衛生單位並不會主動聯繫服役單位。

★以上資訊來源及更詳細注意事項,請參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整理之>

2014-05-12

【台灣/愛滋】 140512 人間福報:去年382役男染愛滋 創歷史新高 (附權促會兵役權益小提醒)

去年382役男染愛滋 創歷史新高
2014/5/12  人間福報 台北訊
愛滋患者逐年攀升,且有年輕化趨勢。內政部役政署統計,國內役男罹患愛滋判免役,五年前一百七十七人,去年達三百八十二人,增加逾一倍,創歷史新高,其中雙北市一百四十人,占全國近四成。

「北市去年免役的愛滋役男有六十七位,不僅是歷史新高,且全部是大專畢業生。」北市議員許淑華說,資料顯示,愛滋年輕化令人憂心;政府須設法遏阻愛滋提高的趨勢。

北市兵役局說,除已結合衛生局、教育局加強衛教,並由衛生局在送新兵入伍時發送保險套、文宣。

衛生局說,愛滋傳染途徑主要是共用針具、危險性行為,只要把握「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勇敢向毒品說不」、「響應揪團驗愛滋」三原則,就可有效遠離愛滋及性病威脅;相關訊息可上衛生局網站查詢。

新聞出處: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49793

 

SongYY補充: 以下資訊轉貼自愛滋權促會臉書

(感染者) 面對兵役,有幾件重要的事情要提醒:

1.辦理免役過程避免被洩漏(http://www.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165)

2.新訓或義務役辦理退役,部隊不得洩漏隱私
(http://www.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182)

3.替代役感染愛滋可以申請除役(當然也可以選擇安心的當完)⋯⋯
(http://www.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366)

4.公務機關洩漏隱私不僅違法,更可能需國家賠償
(http://www.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371)

更多在感染之後,他們都不提起那些事,權促會整理讓您更清楚的保護自己。

臉書原文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praatw/posts/10152078783707314

 

圖片來源:Flickr photo by DaveWilson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