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7

【台灣/性愛趣聞】131229 聯合報:氣溫下探 性欲跟著創新低?

氣溫下探 性欲跟著創新低?

2013/12/29 聯合報/記者高詩琴/報導

 

今年冬天,台北天氣又濕又冷,數波寒流接連報到,讓不少人抖得受不了。天氣太冷,也讓有些民眾抱怨另一半性欲不佳。不過,氣溫與性愛有沒有直接關係呢?

知名網路論壇上,有女性網友分享,近來寒流報到,想與男友親熱,男友卻說天氣太冷不想要。其實她與男友愛撫都會有反應,但偏偏就是進行不了下一步,最後雙方冷戰收場。

光掀重點部位 也是情趣

如此困擾,不少網友同感,紛紛給建議,包括房間開暖氣、貼暖暖包、先洗熱水澡、喝酒讓身體暖和些等。有網友分享,他跟女友都穿得厚厚的,「掀開重點部位即可」,也是一種情趣。

網友B小姐說,男友房間沒暖氣,剛開始他們也是很冷不想動,但後來一直在棉被裡愛撫與調情,身體很快就熱了起來,就正常開機了。

督促男友運動 增強性欲

網友C先生說,體力不好的男性,越冷會越不想開機,建議女方平常可以督促男友多運動。運動不但會增強體力,也會增加男性荷爾蒙睪固酮的分泌,有助於增加性欲。

不過,也有網友回應說「是藉口啦,難道嚴寒氣候國家的男人都不做的嗎?」還有網友開玩笑,冬天那話兒會縮水,男友只是啟動「聖人模式」,女方不要太過介意。

老祖宗說 冬天不宜縱欲

天氣與性欲到底有沒有關係呢?其實,中醫向來有一句話「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傳統上這句話常被解讀為冬季若不節制性欲,可能會因為腎虧而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因此,常有人告誡冬季性愛要減低頻率。

不過,近年有人認為,老祖先其實是指冬季氣候嚴寒,人體需要許多能量禦寒,魚水之歡會消耗許多能量,因此要把握分寸。也有人認為,腎精是指骨髓母細胞,當骨髓母細胞不足,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會降低,自然容易生病。若有人工作勞累、營養不足或睡眠不夠,就算節制性欲,也會得到「春必病溫」的結果。

睪丸激素 與氣溫成正比

事實上,有研究指出,氣溫與男人的性欲真的有關係。普遍而言,男人對性的渴望程度與體內的睪丸激素水準成正比。研究發現,當大地溫度升高時,男人的睪丸激素水準也會相應提高。

助性要注意 用酒取暖 男性更難開機

不少情侶喜歡在性愛前喝酒「助性」,也順便暖暖身子,但醫學指出,用酒取暖是錯誤作法。因為喝酒只是讓人暫時消除了冷的感覺,不是真正的去寒。而且男人飲酒後,血液中的睪固酮分泌會下降,更不容易開機。

許多性愛專家都曾指出,性欲取決於兩人間的相處情況、情緒狀態及溝通順暢與否。一些調情小技巧如愛撫、內衣、香味或按摩則是小助手。若天氣太冷影響到男方性欲,女方不妨多花心思進行一些親密溝通,打敗低溫。

新聞出處: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92007
圖片來源:Flickr photo by Pragmagrapher…

2014-03-07

【台灣/性愛趣聞】140103 NOWnews:體位測「硬」漢 扮「牛仔」搖二下便知

愛性福/體位測「硬」漢 女扮「牛仔」搖二下便知

2014年 01月 03日 NOWnews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用麻煩了、不用麻煩了,唉,已經軟了…」,想知道男朋友夠不夠「硬」漢,小萱日前心血來潮,想起姐妹淘之間口耳相傳的驗男秘訣,扮起女牛仔,跟男朋友首度嚐試女上男下的「女牛仔式」體位,沒想到,真沒兩三下,過去表現還算差強人意的他,居然還沒有達陣就先軟了下來,棄械投降,害兩人當場尷尬不已。

夠「硬」嗎?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醫師陳煜表示,從性愛體位還真的可以測出男人勃起硬度夠不夠,因為門診發現,不少「輕度」勃起功能障礙的男性,光填問卷,或拿小黃瓜、香蕉、蒟蒻來形容,摸了老半天,依舊搞不清楚自己有沒有問題。

臨床測試,醫師最常建議男性,不妨靠2招體位來個自我檢查,第一招就是女上男下的「女牛仔式」,第二招則是女趴男後的「狗爬式(深後進位式)」,保證一驗即知。

陳煜強調,這2招體位,如果男性的勃起硬度不夠,根本做不到,因為要求陰莖沒入的程度極深,倘若不夠硬,便無法克服陰道的阻力、沒辦法長驅直入,尤其輕度的勃起功能障礙者,即使勉強挺進,也往往還沒射精就疲軟下來。

明明性致勃勃,一變換特定性愛姿勢,小弟弟馬上垂頭喪氣的男性,越來越年輕,泌尿科門診觀察發現,在台灣,勃起功能障礙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每4個患者中就有1人不到40歲,多半屬於輕度勃起功能障礙。

陳煜說,根據統計,國內輕度勃起功能障礙患者,佔了患者總數比例的80至85%,不像中、重度患者一開始就「軟趴趴」無法順利進入,輕度患者看似一切正常,在某些硬度需求小的體位、姿勢上,如「傳教士」,甚至還能夠表現的得心應手,也因此常拖到惡化才被發現。

越早治療,效果越好,陳煜表示,改善勃起功能障礙,早期使用藥物的反應率最好,輕度勃起功能障礙可高達9成,幾乎完全復原,如果拖到中、重度再用藥,反應率只剩下5到7成,有天壤之別。

另外,性愛頻率也是觀察勃起硬度的重要指標之一,醫師提醒,如果從原本1周2、3次,突然降到1、2周才1次,也可能是輕度勃起功能障礙的警訊;但輕度勃起功能障礙,也並非一定要用藥,若是因壓力、工作、情緒、日夜顛倒等引發,尤其是熬夜會讓男性體內抑制勃起的泌乳素分泌過高,只要休息、運動,多數能不藥而癒,重拾雄風。

新聞出處:http://www.nownews.com/n/2014/01/03/1076768

2014-03-04

140316熱線爽歪歪系列:吸YOU計之滿腥十大情具

2014【熱線爽歪歪系列講座】

主題:
吸YOU計之滿腥十大情具

~潤滑液男孩為你火熱開釋性玩具

★貞操帶★自慰杯★惡魔果實自慰蛋★
★四珠連彈★喇舌電風扇★ Jesus超好幹傑克擬真翹臀★

冷冷的夜裡,你寂寞嗎?上網約炮,不如一寶在手
當唐三藏西方取經,八千里路雲和月,還得糾團師徒搞4P,
二十一世紀台北當代情色上師,潤滑液男孩
讓你取精、取莖、取心,一步到位!

IKEA家具手工DIY不夠看
絕頂升天自己來
讓你暢遊濕樂園,一顆電池爽到飽,
慾海翻湧,瀟灑走一回

時間:2014年3月16日(日)14:00~16:00

地點: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70號12樓,捷運古亭站7號出口)

主講人:潤滑液男孩

主辦: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愛滋小組

★免費活動,歡迎自由參加。坐位有限,請盡早入座。

訊息來源:2014/3/4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http://hotline.org.tw/event/375

2014-02-24

140219 風傳媒:同志團體求見江揆 賴士葆:行政院長耶! / 140219 天亞社:【來函】對台主教團牧函反對多元成家制度的報道回應 / 140222 蘋果日報:這種基督教傳道令人頭痛

同志團體求見江揆 賴士葆:行政院長耶!

Image(3)

針對同志團體批評「帶宗教團體拜會行政院長江宜樺」、「干預教育部性平會名單」一事,國民黨立委賴士葆19日下午出面回應,表示他只是基於民意代表的職責,帶10多個不只宗教的團體向江揆陳情,本人也並未對江揆關說;但被問到要不要應同志團體要求,帶同志團體去陳情時,賴士葆指出,行政院長不是要見就見那麼簡單,至於會不會先把同志團體的意見傳遞給行政院?他也表示無法回應。

台灣國際同志權益促進會18日上午偕同小模馬友蓉,赴立院呼喊「政教分離」,嗆國民黨立委賴士葆2013年11月,牽線帶宗教團體拜會行政院長江宜樺,表達教育部性平會應納入宗教人士等訴求,造成教育部性平會日前納入曾品傑、丁雪茵2位爭議人物;同權會更要求賴士葆也帶同志團體拜會江宜樺。

賴士葆本人下午則召開小型記者會回應,對同志團體的行動僅表示「我沒有意見」,但他想要還原拜會江宜樺那天的情形,並批評一切起源於《風傳媒》1月29日「請鬼開藥單 賴士葆牽線反同志團體見江揆」的報導,對他造成很大傷害。

賴士葆說,他帶去見行政院長江宜樺的團體共有10幾個,不是只有宗教團體,包括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中國佛教會、中國回教協會、輔仁大學神學院、台灣神學院、全國禱告網絡協會、護家盟、東台灣幸福家庭守護聯盟、桃園幸福家庭守護聯盟、台中幸福家庭守護聯盟、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愛盟家庭文教基金會、下一代幸福聯盟。

賴士葆指出,像護家盟、愛盟家庭文化基金會、下一代幸福聯盟,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這些都不是宗教的嘛!」

賴士葆也說,當天帶這些團體拜會江宜樺,與後來幾位人士進入教育部性平會一點都沒有關係,他個人更沒有對行政院長江宜樺關說,帶民眾去陳情完全是建立在立委的職責上,「我基於是民意代表、互動平台,帶他們去見江院長,中間他們講的話我都尊重。」

賴士葆大方表示,「你們要見也可以,你們大家集合起來,有什麼意見要表達寫一寫,我就給他看啊,看他要不要見。」那麼,接下來會帶同志團體去拜會江宜樺嗎?賴士葆則表示,「不是啊,這個東西要很多聯絡啊,不是我帶他就可以,要院長同意啊,這些人(護家盟等團體)是正式陳情書來了,我把這個意見給行政院的國會聯絡員,他們說他願意見,不是說我賴士葆要見就見他。行政院長耶!」

但由於賴士葆辦公室主任朱曉明,上午已收下同志團體的陳情書,有媒體緊咬追問「會轉達同志團體要見院長的意見嗎?」賴士葆則回答,「我現在就是講這個(拜會風波)的背景資料啦,這件事我沒辦法回應」,並立即結束記者會,起身離去。

原文網址: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news/detail/c63bcb46-9944-11e3-a7e9-ef2804cba5a1?uuid=c63bcb46-9944-11e3-a7e9-ef2804cba5a1#ixzz2tlZz4Nab

 

【來函】對台主教團牧函反對多元成家制度的報道回應

Image(2)

我對貴社二月十二日「台主教團牧函公開反對含同性婚姻的多元成家制度」之報道,敬表不同看法。

身為呈現真實、多元意見的媒體,應該忠實呈現教友對天主教主教團在今年春節所發布的反對多元成家制度的牧函的不同態度。該報道看起來大多數人均贊成牧函,對牧函有意見的,被報道成頂多是語氣(如趙欣品姐妹)或時機問題(如姜嶺神父),報道中篇幅最大的是引述某位邱姓青年教友,把同情、支持同性戀者的教友,報道成少數嚴厲批評他人的背教分子,這樣一個大帽子,實在令人承受不起。

我對牧函有以下的反省:這篇牧函,祇用了更不容反轉、沒有對話的態度,重申了我們早就知道的天主教教理。教友、在敵視環境下還堅持留在教會的同志、同志的雙親等,都不會錯認主教團贊成同志婚姻。春節,對於沒辦法進入婚姻體制的人,常是最為痛苦的時候,主教團在這個時機送給留在教會內的同志朋友這樣的新年大禮,我身邊許多為長期堅持留在教會中的同志教友,此時祇能轉身離去,因為這篇牧函表達的訊息是:天生的性取向事實上不可被寬容。牧函雖叫我們應同情體貼對待同性戀者,但這個同情體貼究竟指的是甚麼?畢竟牧函通篇嚴厲的提醒我們:即使和我們一樣履行所有的公民責任,次等的同性戀者,斷不可「享用政府津貼」,不能取巧「利用法律制度」。至於教友,如果同情多元成家的法律制度,就是「附和邪惡」;私下寬容同性戀者,也就是「寬容邪惡的存在」。(引號內均為牧函使用的文字)。我們心中如認為別人是邪惡的根源,還想對外表現出地同情體貼,是否祇是做作、虛假和說謊?

這篇牧函還有個小插曲,引出我更深的疑惑:在主教團尚未公布牧函前,主要負責撰稿的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生命倫理研究中心已經搶先四天發布在Facebook上,造成教友間軒然大波,紛紛忖度這究竟為真函?假函?兩天後,生命倫理中心在大家疑問之下才撤下公告。主教團最後在網路上公布的版本,和生命倫理中心搶先公布版的不同。但台中教區月誌所刊登的牧函,又變成生命倫理中心搶先公布版!不知道生命倫理中心為甚麼有這樣的權限,先於主教團發布此牧函?這件事都沒人想追根究底嗎?這是報道中諸位自認「護教者」該有的態度嗎?

我的質疑絕非少數意見。在主教團與護家盟合作,參與去年十一月三十日守護家庭遊行後,我基於法律的專業、及多年教友的反省,以一篇短文呼籲,遊行裡所使用的數據、影片,及法律解釋,多是錯誤、污衊他人的危言聳聽,我們應呼籲主教團不應該再與護家盟合作。這篇短文一周內私下口耳相傳,就有二百一十位以上的教友加入連署,我們也已將連署書送交給主教團。今年一月十九日由基督生活團舉辦的多元成家與天主教婚姻家庭觀座談會,現場數百人參與,發言踴躍,多數人所抱持的都是愛與反省的開放態度。而在貴社此篇報道主要進行的訪問媒介—Facebook上,我所開立的「呼籲天主教主教團與護家盟切割教友連署」社團,也有超過五百人加入,其中有不少人對於牧函的發布程序、內容表達強烈疑慮,但貴社卻漏掉了這些真實的想法。

我們沒有被媒體「推波助瀾」(牧函用語)誤導,我們祇是看懂法律文字後作理性思辯。竟然,愛與理性的反省,被貴社報道成背教裂教、被牧函指為寬容邪惡。那我也要大膽一問:台灣民法,和天主教教理早就相距千里,從一九二九年到一九八七年,近六十年間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婚姻均為有效;現在,十餘個法院可判決離婚理由、甚至夫妻同意即可兩願任意離婚的規定,法律制度早讓婚姻這個「人類共同遺產的基本價值變得模糊不清」,「導致人輕視婚姻制度」(牧函用語),異性戀者也大大利用著教會所不承認的離婚法律制度!但為何沒有任何人敢連署、遊行挑戰這個多數體制?我們這樣沉默,是否也是附和邪惡?沒有公開反對過現在的民法,是否早就是背教?我們是不是無形中,指著一個我們剛好不會犯的罪,成為對著少數同志嚴詞批判,卻忘記自己眼中大樑的罪人?

以上補充說明,希望貴社惠予刊登。教會刊物,如連我這一點反省訊息都容不下,那我更瞭解了:或許我們這名為大公教會的天主教會,其實就是容不下「不同」,正如同她其實容不下不同於異性戀者的人一樣。

__________

撰文:洪淳琦,執業律師、哈佛法學碩士,現為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研究生。

【完】

相關文章:

台主教團牧函公開反對含同性婚姻的「多元成家制度」

【文件】台灣主教團《對「多元成家制度」法案相關主張之答覆》

【評論】冷眼看台灣「婚姻立法大戰」

原文網址 http://bit.ly/1cfvMgf 

 

這種基督教傳道令人頭痛
作者:盧俊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才在不久前,有一位名叫郭美江的女牧師,在講道中大罵同志活動,也順口說信耶穌讓她得到「五倍的祝福」,就是在自己家裡撿到五粒鑽石。最近又發生一位被指稱是靈糧堂的男性牧師,在舉行除偶像聚會中,竟然是手持鋸子對觀音佛像去鼻削臉,接著又發生台中東海靈糧堂主任牧師林進泰和另一位牧師孟憲梅在聚會中播放「大甲鎮瀾宮媽祖繞靜慧造成水災」、「三太子及王爺公是最髒最低級的邪靈」的影片,讓許多網友和聽到此事的民眾深表不滿和憤怒。

其實,前者撿到五粒鑽石的信仰,是扭曲了基督教信仰的本質,而後者鄙視和謾罵、羞辱台灣佛教、民間宗教的作法,只會挑起不同信仰族群的痛恨、反彈外,說真的,這對傳福音一點幫助都沒有。

看到這樣的新聞報導,總是讓我感觸甚深,也深覺痛心。基督教在台灣最早就是從兩個點開始的,一是在菜市場佈道,另一就是在廟埕。若有仔細去研讀台灣基督教歷史的人,就會發現宣教師常借用廟埕開佈道會時,而民間宗教廟宇的主事者,不但歡迎,且是給予各種協助,包括提供信眾聽福音時的茶水,使用廁所,甚至還尊崇宣教師如同接待上師一樣。

當時民間宗教的主事者會這樣對待宣教師的原因之一,是他們的信仰觀念是只要是神,就是好,對信眾來說多一個神,就是多一個保障。因此,有人來傳另一個神,他們當然非常歡迎,而這跟基督教的唯一神論完全不相同。但是從他們善待不同宗教信仰者,特別是對它宗教友善的態度,寬闊的胸襟,比起上述這種基督教傳道者心胸之狹隘有如雞腸鳥肚,讓人一眼就看出二者之間相距甚遠啊!

台灣的基督徒都應該認真地想這件事:不論是哪一宗派的基督徒,總共加起來也不過是全體人口的百分之五點五而已。若不是佛教和民間宗教的信徒對基督徒容忍、尊重,他們只要稍微在各種場合做些小動作,基督徒包準會難過到極點,其它的就更不用我多說了。對他們這種寬闊的涵量,基督徒應該要心存感謝,而不應該用這種惡劣態度,和帶有鄙視的眼光看待它宗教信仰。

我一直認為正確的信仰態度,是要分享和欣賞;會知道欣賞與別人在信仰上表達的方式,也會知道分享自己在信仰上的經歷,只有這樣才不會引發不必要的衝突、誤會,也比較容易讓異教徒會考慮來接近自己的信仰。

Image(1)

不該用惡劣態度,和鄙視的眼光看待它宗教信仰。

原文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222/348899/

2014-02-24

140223 立報:身障站出來 要求性權力

MEXICO/(圖片來源:路透)

【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華人社會長期以來將性事視為禁忌話題,在長期不被注意、了解的情況下,障礙者對於性的需求更是不曾聞問。近幾年來,討論會的舉辦、障礙者現身而出,情況開始鬆動。但距離正常看待障礙者的性慾需求,社會仍有長遠的路要走。

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23日舉辦座談,邀請身障者及助人工作者討論亟待正視的性需求議題。協會總幹事許朝富表示,身障者面對諸多限制,即便是親友,也存在不少刻板印象,以為身障者不用談性。

性慾需求被忽略

不只是性,光是日常生活,身障者就必須不斷壓抑自己。回憶起求學生活,許朝富表示,像是騎車出遊,只要有朋友願意配合,就已經很感恩,根本不會主動表示自己的需求;等到開始會表示自己的需求時,即使是摯友也會感到不習慣。

殘酷兒的Vincent則表示,念中學的時候,身邊已有不少同學有過性經驗,當同學都在談戀愛,作為身障者與男同志的自己被冷落在一旁,欲望被封鎖在不知名的空間。也許外界以為殘障者沒有性生活,但Vincent說,性愛對他來說就像吃飯,其實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

Vincent回想起小時候一件令他印象特別深刻、難過的事。他造訪一家照顧身心障礙者的機構,看見一位蒙古症的男孩被安置在用鐵柱隔離、宛若牢籠的空間裡。這位蒙古症的男孩同樣也有性慾,想自慰的時候,會用下體摩擦鐵柱。儘管發洩性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被輔導老師撞見可是會挨打。

遭去性別化

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的林君潔則提到,女性障礙族群談性更不容易,而且存在「去性別化」的現象,也就是障礙者不被投以一般人對於男女的期許。就像今年過年,當長輩詢問大家交男朋友情況,輪到她的時問題卻自動變成最近的工作情況。

母親懷胎時就已罹患先天成骨不全症的林君潔表示,身障者往往因為需要家人照顧,生活總以方便性為優先考量,所以難以講究穿著打扮,這跟許多女性的成長經驗相當不同。

另外她聽說過,有些智能障礙者在考慮結婚對象時,因為擔心未來被欺負、月經換洗不便,所以優先考慮子宮、卵巢被移除的女性。林君潔問,為何身障者不被允許擁有這些器官?

林君潔說,外界常以為,身障者只要能夠每天安穩的活下去就好了,結果有很多事情都被省略。而隨著障礙程度越嚴重,被忽略的東西也就越多。林君潔說,身障者的性問題,跟同志議題類似,存在卻不被談論。而即使是身障者本身,可能對這個議題也不甚了解。

她提到,並非只有直立人(相對於身障者的稱呼)才對障礙者感到恐懼。林君潔表示,身障者與所有人一樣,都在主流的教育環境中長大,即使自己身體不全,但看到其他身障者也會感到恐懼。

身障同志經驗談

Vincent分享自己的經驗,出生便小兒麻痹的他,雙腳顯得特別瘦小,在享受性愛的過程,他必須多承擔一件事,就是身體要被看見。曾經他跟一名喜愛的直立人發生性愛,全身都被撫摸,連「鳥仔腳」的雙腳都不例外。回想起來,他很感激那位男士,因為那次的經驗讓他的欲望獲得完滿,沒有遺憾。

不過,後來有位腦性麻痺的男同志想要上前撫摸他,當下他愣住,心裡在想:同樣身為殘障者,到底是否該拒絕他?但他同時知道,自己不想調頭離開,因為以前自己杵著拐杖、求歡被拒的印象再次浮現腦海。同樣的問題,直到今天他都還在找尋答案。

解決需求資源不足

當台灣社會避諱談性,又沒有可供參照的範本時,社會就無從了解身障者。殘障希望工程協會籌備處執行秘書的Albert表示,自己是男同志,他可以理解障礙者不曉得該向誰諮詢、又該去哪尋求資源的困難,在資源豐富的台北地區以外,情況更是如此。

許朝富說,交往女友之後,令他尤其困擾的是沒有身障者的A片。許朝富說,如果仔細看A片,會發現姿勢動作幾乎都要倚賴雙腳支撐。雖然他發現,除了坐著完成,趴著也可以,但終究缺少參考範本。對重障朋友更是如此,因為他們可能連自慰都有困難。

有別於主流的異性相戀,台灣同志諮詢熱線的社工鄭智偉,在7、8歲的時候就開始喜歡隔壁班男同學,當時他就知道,自己無法跟親友談論感情,而身障者也處於類似情境,因為鮮少被聽聞,所以也就不被看見。

身障者不被看見,空間設計的不友善就是一例。鄭智偉提到,對身心障礙的同志來說,幾乎沒有一家夜店符合無障礙空間的要求,有一次他看到5、6個人把朋友揹到地下室,讓這名身障者才能坐著輪椅在舞池裡快樂地擺動雙手。他說,原本一個人就能享受的樂趣,卻需要眾人合力幫助才能完成。

林君潔認為,障礙者可以沒有認同與自信的問題,但關鍵在於外在環境。有一次前往日本考察,她發現,障礙者身邊的照顧者,即使是戴隱形眼鏡這樣微小的動作,都不會被人忽略。林君潔認為,日本照顧障礙者的經驗,值得台灣借鏡參考。

性工作者不服務

許朝富說,他知道有些腦性麻痺的朋友,曾到華西街卻遭人拒絕,沒人想要服務這些客人。有些脊椎損傷的朋友,則是每年固定會組團到中國(深圳一帶)。他說,身障者其實存在性需求,重障者尤其需要。

林君潔認為,是否能透過性產業工作者來提供障礙者協助,未來值得討論。但她認為,唯有在顛覆主流思考的情況下,把性當作普通話題來談論才能被解決。

盼自我培力被看見

長期參與籌辦同志遊行的Albert表示,從2008年Vincent號召身障同志現身遊行以來、隔年視障同志加入,以及後續有同志團體舉辦聽障同志聚會,有愈來愈多身障同志開始自我培力,挺身而出。

Albert表示,身障者願意站出來被看見很重要,被看見才有討論機會。儘管這個議題過去有過些討論,但他希望,未來可以再推進這項議題,而不是又卡住不動。

原文網址: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885

2014-02-16

140208 風傳媒:支持同性婚姻?柯文哲:我投廢票 / 沒結婚已保障權益?同志團體斥柯P 應上課 / 140210 蘋果日報:黃國昌: 同性戀不是錯 / 140215 風傳媒:異性戀者憑什麼管同志婚不婚

爽歪歪評論:每個人當然可以有自己的偏好與好惡,譬如基於信仰,不吃葷肉;喜歡藍色,不喜歡紅色,但關鍵是,自己的好惡是否影響到他人的權益?是否「積極」侵害別人的平權?因此,柯文哲的言論,不僅僅是「他是否能有不喜歡多元成家法案」的言論自由,對小編來說,更在意的,是他的意見與貌似中立的立場,是否會在未來的施政上,影響甚至侵害 LGBTQIA 等非異性戀族群的權益?此外,他的言論本身是否如同黃國昌所說,本身已帶有歧視意涵而不自知?年底七合一大選,也將是非異性戀社群檢視不同黨派候選人,是否有「性別 / 性傾向」歧視言論的最佳時刻。

 

支持同性婚姻?柯文哲:我投廢票

王立柔 2014年02月08日 14:41

支持同性婚姻?柯文哲:我投廢票

面對同性婚姻,醫師柯文哲表示,他不反對,但對於是否修改民法,他則採取實際的看法,看有沒有必要修。(余志偉攝)

促同性婚姻合法的《民法》修正案目前卡關立法院,台大醫師柯文哲8日首度對同性婚姻表態說「我不反對」,但在這個議題上「我會投廢票,棄權」。柯文哲強調,法律已保障同性伴侶的醫療和財產等權利義務,差的只是名分,而面對修法問題時,「我的思考邏輯是自然科學、實際,要先列出來沒cover哪幾樣(權利義務)。為了那幾樣,值不值得去改那一條?」

擬參選台北市長的柯文哲,總將媒體或外界的問題戲稱為「考試」;日前在他與作家小野的座談會中,被小野問及對「多元成家」的看法,則是柯文哲首度在公開場合接受此議題的「考試」。當時柯文哲表示,多元成家包括很多項、這種問法太大,且「多元要看多元到哪裡?比方說人和貓可以共組一個家庭嗎?」就此迴避這一題。

柯文哲8日參加台北市議員參選人沈志霖的座談會後,私下受訪時倒侃侃而談。針對立法院已一讀付委、讓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民法》972條修正案,柯文哲表示「我應該是不反對」,但接著又坦言,在這個議題上「我會投廢票,棄權」、「保持中立」。

柯文哲說,「老實講我對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不是他的錯,是上帝的錯。因為同性戀是先天的問題,台大的主治醫師我知道的就有2個啊,他是很好的醫師,可是就是沒辦法啊!我們問過他,他就是對女人沒興趣啊。」柯文哲也使用mutation一詞說明,同性戀是基因上的「變異」,「就像有人長得比較高或比較矮,但那不是他的錯。我對同性戀的態度就是這樣,我不會去鼓勵,但我知道他們的問題。我不會去鼓勵同性戀這種行為,但他如果真的是同性戀,那也沒辦法、我也沒意見。」

而同性戀爭取結婚、修法一事,柯文哲重申,「我不反對,但你說我會不會投贊成票?現在的問題是這樣,目前的法律裡面,《民法》裡面沒有 cover(涵蓋)到的(權利義務)沒有幾樣」,柯文哲指出,2個男人或2個女人雖不能結婚,彼此之間的權利義務都已被法律涵蓋,「醫療委任代理人可以簽、也可以自行分配財產,據我所知只有器官捐贈沒有。」

柯文哲強調,面對修法問題時,「我比較實務派。我的思考邏輯是自然科學、實際,要先列出來沒cover哪幾樣(權利義務)。為了那幾樣,值不值得去改那一條?《民法》現在是要把結婚的『男女』改成『雙方』,要改這個,要先回答目前的《民法》沒有cover這個的有哪幾樣?」

無論同性伴侶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如何,無法登記成為法律上的「配偶」卻是事實,對此,柯文哲認為「只差title(頭銜)而已」,表示是名分問題,並沉吟道「名分喔……可是你名片要怎麼印,人家也沒有管你啊!」

既然如此,異性戀伴侶又為何要結婚?柯文哲被追問時並無正面回應,僅表示「阿那就辯論嘛」。

原文網址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news/detail/0a877f61-908c-11e3-b11a-ef2804cba5a1/?uuid=0a877f61-908c-11e3-b11a-ef2804cba5a1

 

沒結婚已保障權益?同志團體斥柯P 應上課

王立柔 2014年02月08日 18:36

沒結婚已保障權益?同志團體斥柯P應上課

台大醫師柯文哲表達對同性婚姻的個人立場,意外引發性別團體的關注和批判。圖為2012年10月的挺同志大遊行。(吳逸驊攝)

台大醫師柯文哲8日表示,他在同性婚姻議題上「投廢票」,且同性伴侶可簽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來保障權利。性別團體對此說法不約而同表示遺憾,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工主任鄭智偉更直指,柯文哲面對「人」的時候,看到的只是「醫療」,不具人權觀和平等觀,「台北市一直被標榜為亞洲最性別友善的城市,作為一個台北市長參選人,應該去上一些課了」。

伴侶盟理事長許秀雯律師8日下午受訪時指出,同性伴侶醫療權益已受保障是不符事實的說法,首先,醫療委任代理人制度只規範於《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醫療法》隻字未提,而醫療委任代理人不但需要攜帶委任書,更只能在一些無法積極治療的重症走到末期、放棄急救時發揮作用,若欲同意一般的侵入性手術,必須是《醫療法》規定的「關係人」。

如何成為關係人?許秀雯指出,這沒有辦法透過文件簽署,而儘管2004年10月22日行政院衛生署發布「醫療機構施行手術及麻醉告知暨取得病人同意指導原則」,認定同居人也是「關係人」,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卻很難認定當事人是否具有真實同居關係,況且原生家庭的家人若在場,為避免爭議,還是會以家屬意見為意見。

至於加護病房探視權,許秀雯說明,法律其實沒有限制什麼,醫療院所為防感染才規定探視時間和人數,並以家人為優先,對同性伴侶來說,實務上就常面臨對方家人有意阻撓、醫護人員也無法處理的問題。

撇開這些,許秀雯強調,以醫療、財產權為立論點來看婚姻權是行不通的,人是要被社會承認的,並非化約為各個領域裡的單點保障。

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工主任鄭智偉也氣憤直指,柯文哲都在大醫院急診室待這麼久、看這麼多狀況了,他想請問柯文哲,「如果今天我的同性伴侶B先生,和我的父母都在醫院,B先生有簽我的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但在父母、B先生之間,醫生會聽誰的?」

鄭智偉表示,很遺憾柯文哲面對「人」這個議題時,看到的是「醫療」而已,因為每個同志都是活生生的人,「當我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我不會說我是醫療問題」。至於柯文哲說同性戀是「上帝的錯」、「不鼓勵同性戀行為」等,鄭智偉則表示,這些言論是可怕的階級觀和歧視,何況「作為一個媽祖的信仰者,請不用再用上帝的錯來形容我了!」

鄭智偉最後說,柯文哲算是誠實講出自己看法,但很遺憾不具人權觀和平等觀,希望他去上一些性別和人權的課程。「台北市一直被標榜為亞洲最性別友善的城市,我想,作為一個台北市長參選人,應該去上一些課了」。

原文網址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news/detail/d436e9ff-90ac-11e3-bb25-ef2804cba5a1/?uuid=d436e9ff-90ac-11e3-bb25-ef2804cba5a1

黃國昌: 同性戀不是錯

2014年02月10日00:03

「平等並非暗示人人的同等化或均質化,它並非指某種形式較為優越,而另一種形式則應受到貶抑,平等乃是承認並接受彼此之間的差異。或者,至少要知道差異不應導致排他、邊緣化,或標籤化。終極的平等則是人人可以享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為這個社會帶來的活力」──Albie Sachs(引自陳毓奇、陳禮工譯,「斷臂上的花朵」)。

在南非憲法法院宣告保護同性戀婚姻的芙莉案,享譽全球法學界的Albie Sachs大法官,於其主筆的判決中,闡釋了這個十分素樸、卻相當深刻的平等概念。在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人類付出了相當慘痛的代價,才逐漸體認到男人沒有比女人優越、白人也沒有比黑人優越,這些現在已經被接受為普世人權價值的道理。台灣的憲政法治發展到今日,雖然猶有很多仍待努力之處,但至少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已經成為吾國憲法價值的核心。尊重差異、消弭歧視的平等觀念,更應成為吾人努力追求、不斷實踐的目標。

依媒體轉述,台北市長熱門人選柯文哲醫師在面對關於同性婚姻的議題時,一方面表示「我不反對」,一方面卻又選擇「棄權投廢票」。這樣「中立」的政治表態,雖然引發了正反不同的評價,也相當程度反映了柯醫師的政治性格,但這並不是引起筆者關切這段發言的原因。筆者真正感到驚訝的是,柯醫師表示「同性戀是基因的『mutation』(突變)」、「同性戀不是個人的錯,是上帝的錯」。從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的觀點,筆者無法理解為何「同性戀」(homosexuality)作為一種性傾向會是一個「錯誤」?即使由醫學的觀點,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也早在上個世紀末期即已宣告不應將同性戀視為「疾病」(disease)或「心理異常」(mental disorder),而與「異性戀」(heterosexuality)與(bisexuality)一樣,都屬於正常性傾向的「變異」 (variation)。至於同性戀的生成到底是基於遺傳因素、荷爾蒙因素、環境因素、還是近幾年提出的「表觀遺傳因素」(epigenetics),雖然在科學上存在許多爭論,但是無論如何都不應使用「mutation」這種帶有「異常」意味的歧視性詞彙指稱同性戀。

多元成家的法案已成為引發社會高度對立的重大爭議,台灣社會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化解誤會與衝突,讓選擇同性伴侶的公民與選擇異性伴侶的公民一樣,享有公平地追求家庭幸福與法律保障的權利。在這個過程中,有些政治人物會選擇捍衛自己的信念與價值,不閃躲地表明立場;有些政治人物則會刻意保持模糊,以免得罪不同立場的選民。政治人物面對爭議問題的態度與舉措,自然也會影響選民對其之評價。

當然,民法第972條的修正,並非台北市長的職權,柯醫師肯認同性伴侶應該享有與異性伴侶相同權利義務的立場,也值得肯定。只不過,對於一位受到許多民眾支持的潛在政治領袖,筆者抱持著更高的期許,希望柯醫師能夠在這個化解誤會、消弭歧視的過程中,扮演更為積極正面的角色,不要將同性戀看成是上帝的錯。因為,無論上帝是否存在,選擇和自己相愛的人攜手追求幸福生活,本來就沒有錯。

原文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210/341230/

 

異性戀者憑什麼管同志婚不婚

吳典蓉 2014年02月15日 20:48

異性戀者憑什麼管同志婚不婚

宗教團體上街頭反對國會為同志婚修法。(吳典蓉攝)

先來一個「不太道德」的想像,假如你是第三者,而你深愛對方,你心中最常隱隱憂慮的是那一件事?

你最大的惡夢是,有一天你愛的人出了意外,但你不能陪在身邊,你曾經投注無比深情,現在卻只是不相干的人,因為在法律上,你甚至是不該存在的。

當然,我要談的不是第三者的法律地位。

這只是一個想像力實驗,因為很悲哀的是,人類通常只對自己同類的人有感,所以,如果有那麼多的異性戀缺乏想像力,也許,我們可以透過對「第三者」的想像來弄清楚,當我們武斷的不同意同性戀人士結婚時,其實我們形同將同志「貶抑」為愛情的「第三者」。

有時候,我們這些「善意」的異性戀者,比那些公然恐同、仇同的人可能更殘酷。

台大醫師柯文哲之前一番同志婚姻的談話,引來支持同志婚人士的撻伐;柯文哲其實就像我們這些自以為包容的異性戀人士,當他說出「法律已保障同性伴侶的醫療和財產等權利義務,差別的只是名分」時,他完全忽視,當我們的社會仍普遍存在對同志的歧視時,即使同志真能取得醫療委任代理人的資格,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這樣的醫療探視權其實只是空洞的承諾。

更根本的問題是,如果尊重不同性向的選擇,是基本人權,異性戀有什麼資格去「包容」同志,更別說有權利去反對同志婚了。就如法律哲學家德沃金(Ronald Dworkin)曾在〈權力作為王牌〉(Rights as Trumps)一文中指出的,由異性戀來決定同性戀不能結婚,這不但是侵犯人權,而且在邏輯上是重複計票。

德沃金指出,即使是民主社會,如果我們以多數人的愛好這種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的方式,對所有的事情做決定,則由於這樣的投票方式無法區分個人的愛好,以及外在價值偏好,多數人的偏好常常淩駕少數人的權利。德沃金才會主張,民主社會中應該將「權利」作為底線,必要時甚至可以否決多數的決定,個人的權利才可能得到保障。

美國目前的同志人權,走的顯然就是德沃金的「權利」路徑,在2 月13日情人節前夕,聯邦法官艾倫(Arenda Wright Allen)做出重要判決 ,將維吉尼亞州憲法禁止同性伴侶結婚的條款,宣告違憲。

事實上,維吉尼亞州憲法當然是經過該州多數民意表決通過,但是法官艾倫仍然直接宣告違憲,當多數人的價值偏好傷害了少數人的權利,權利必然要成為王牌,成為最後決定的底線。

判決原則相當簡單,最關鍵的就是禁止同志婚嚴重違反美國憲法中的平等保護條款,但是艾倫法官有相當深厚的歷史意識,他的結論令人動容,「最後,這也符合我們國家的自由傳統,我國的憲法史,就是不斷讓那些過去被排除、被忽視的人們得到憲法保護–直到有一天,『我們人民』(We the People)將比我們能想像的更為廣播袤及多元。」「而我們的自由也更完美」。

這分判決有意識的呼應 1967年美國宣告禁止黑白通婚的法律違憲。事實上,即使維吉尼亞州曾修憲禁止同志婚,但現在該州及美國多數民意都已逆轉,美國最高法院有一天可能正式宣告禁止同志婚違憲,真正的實踐「We the People」的神聖意義。

台灣同志運動近年來雖然蓬勃發展,但有一天我們要能驕傲的說出「We the People」三個字,靠的不是同志,而是我們這些異性戀的覺醒。

原文網址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review/detail/8919eaf6-963f-11e3-b774-ef2804cba5a1/?uuid=8919eaf6-963f-11e3-b774-ef2804cba5a1

2014-02-16

140210 中國時報:《我的兩個媽》分享拉子家庭的愛 / 140209 酷拉時報:新書推薦:《我的兩個媽》

《我的兩個媽》分享拉子家庭的愛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2014年02月10日 04:10

「我的名字叫做查克‧華茲(Zach Wahls),我是第6代愛荷華人,愛荷華大學工程學系的學生,我是由兩位女性撫養長大的。」這是19歲美國大學生華茲2011年一段演講的開場白,這段影片(http://youtu.be/6T-khwaef1I)在網路爆紅,他由兩個拉子媽媽撫養長大的過程吸引媒體報導,促使他寫下《我的兩個媽》一書,中文版在台推出,在台北書展熱賣,詢問度超高。

2011年,愛荷華州眾議院通過〈聯合決議第六號〉,重新定義愛荷華州的婚姻僅限於一男一女,排除未來同性伴侶行使民事結合可能性的《憲法》修正案。華茲在眾議院舉辦的公聽會上挺身發表了3分鐘演講,流露自信神采。

未曾希望有個爸爸

《我的兩個媽》書中,華茲以兒子身分分享家庭故事。他的生理母親泰莉‧華茲(Terry Wahls,左)1991年採用匿名捐精者的精子,以人工受孕方式生下他,1994年後以同樣方式生下他妹妹,1996年泰莉與同性伴侶杰姬‧雷格(Jackie Reger,右)結婚,這個四口之家成員至今緊緊相繫。

華茲強調:「我一直都是正常的,直到社會告訴我,他們覺得我不正常。」他比喻就像被告知自己穿了不同顏色的襪子,雖然知道自己的家庭多麼不同,但他從未希望有個爸爸來取代其中一個媽媽。對他而言,身為同性戀媽媽的兒子也非最重要的身分,他同時是美國鷹級童軍,自行創立小型企業,也是愛荷華州辯論比賽冠軍。

泰莉與杰姬分別是愛荷華退伍軍人療養中心的內科醫生與護士,兩位媽媽把人生奉獻於助人,書中以善良、樂觀、忠誠等道德名目分章,敘述他的媽媽們如何把這些價值根基於家中、她們相愛結合的故事、她們與上一代的互動與和解,以及泰莉2000年前被診斷出患有多發性硬化症(漸凍症),全家人如何一同面對漫長挑戰。

從媽媽們身上學到愛

「婚姻由兩件事組成,愛與承諾。愛,是我從媽媽們身上學到一切價值觀的總和。」他描寫媽媽們如何陪伴他度過人生所有狀況,包括面對同學霸凌、鼓勵他參加熱愛的童軍活動;他在泰莉身上感受到不向病魔屈服的勇氣,當她看著杰姬擁著因病痛而哭泣的泰莉,那一刻他明白:「是那些拆散、區分這樣的愛的人們,試圖合理化同性與異性之間的愛不一樣。」

他表示保守估計,美國約有200萬個雙親為LGBT(男同志、女同志、雙性戀、跨性別者)的小孩,但他不是被訓練來準備成為發言人,只是想捍衛自己的媽媽,「反對同性婚姻者常會提到同性伴侶的孩子們所經歷的種種掙扎與挑戰,我只想說:我們必須經歷這些,是因為你們的緣故。」

書末特別附錄他對「你的媽媽中誰是男的?」「你跟其他男生關係如何?」等最常被問到的10多個問題的幽默回答,破除外界對同志婚姻與家庭的迷思。

原文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10000381-260115

 

新書推薦:《我的兩個媽》
文\廖彥喬(本書譯者)

猶記得翻譯到最後一章時,是去年(2013年)夏天,我正在某家咖啡簡餐店裏,因作者查克·華茲(Zach Wahls)動人的敘述而熱淚盈眶;事實上不只最後一章,整本書翻下來彷彿在切洋蔥,有時好不容易專注在文字本身,思索哪個詞句較為貼切合適,卻又被故事拉了回去,跟著作者一同歷經人生中大大小小的風浪,接著總是忍不住一陣鼻酸。

回到那個讓我落淚的段落,是作者描述自己在媽媽們舉行婚禮後一個月,決定參加一場專門為LGBTI家庭舉辦的活動,幫助在這樣家庭中的孩子們回應各種關於同性婚姻的問題。他發現,營隊中有個小男孩特別沮喪,「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些人不希望他的媽媽們結婚,也不理解為什麼這樣會『不好』。他相信來自同志家庭的小孩是真的——在每一方面——都跟來自異性戀家庭的小孩沒有任何不同。」

作者繼續寫道:「就在小男孩說話時,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我一直都是正常的,直到社會告訴我,他們覺得我不正常。我發現,那個抬頭望著我,有著棕發大眼睛、大大笑容的小男孩,就是以前的我。」

走筆至此,我腦海中浮現一大一小的男孩互相望著彼此的畫面,大男孩看著自己曾經走過的路,心疼小男孩也將無法倖免的傷痛——那些由反對同性婚姻者強加於身上的種種攻擊或譏笑,卻無能為力。同時,間距離我不遠、約莫兩三桌相隔之處,有一群人正在聚餐;由於談笑聲連連,即便手上有事忙著,也大概聽得出來,是幾對彼此相識已久的夫妻們攜兒帶女的固定聚會。

追逐嬉鬧的小孩們看起來十分開心,酒足飯飽的大人們亦笑容滿面。我闔上書,默默歎了口氣,此端彼端,彷彿兩個平行的世界。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才能見到同志家庭成為日常生活的光景?有沒有可能,哪一天同性伴侶也能自由自在、不需要任何隱藏地生兒育女, 如同異性戀家庭一般在公共空間與朋友們聚餐談天?或是哪一天,我們可以不再區分同性/異性伴侶,同性戀/異性戀家庭,僅僅就只看見「家」,眼中就只望見「愛」?

那時沒有任何人預見,半年後臺灣會有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同性婚姻遊行。雖然相較於歐美,亞洲的LGBT運動進程較晚,但臺灣畢竟不以宗教立國、且基督教人口僅占百分之五左右;然而,半年前我在原著中所讀到,那些作者親身經歷、從年幼時的茫然到成年後理解與奮力對抗的各種荒謬可笑的理由,卻真實的在2013年十一月前後的臺灣社會中輪番上演。那一場遊行也許不等於鋪天蓋地的反對聲浪,卻代表了一部分真實的聲音,那些對於同性戀與同性婚姻真真實實的偏見與歧視。

若不是我人就在遊行現場,真不敢相信同志運動走了那麼多年、同志遊行在臺灣已邁入了第十一屆,竟然還是有如此多人不惜動用各種資源、人力集結,並理直氣壯地認為「反同性婚姻不等於反對同性戀」。反對他人擁有平等成家的權利,不就是認為對方低人一等?不就是挑明瞭說「你沒有跟我一樣結婚、生兒育女的權利」?

回到那一章最末,作者說:「想到眼前的小男孩將要面對及處理這些,我的心都碎了。我們仍無法讓他擁有免於恐懼、仇恨的童年。」反對同性婚姻的人們常常會說,同志家庭傷害了孩子們的權利,因為社會還不能接受,所以怎麼可以讓下一代在充滿歧視與敵意的環境下長大?于心何忍?

是啊,于心何忍。他們始終無法明白,傷了孩子的不是同志家庭,正是他們自己說出的那些歧視的話,還有參與的那些行動。

世界各地還有好多像這樣的小男孩/小女孩。不只是那些在同性伴侶家庭裏長大的孩子,還有許多因為家庭背景,或者各種身分、性傾向與衆不同的孩子們,都因為這社會對差異的瞭解太少、包容太少,而在恐懼裏生活,日日夜夜擔心自己不被接受。

而我們又怎麼能在那些喧囂叫罵過後,選擇繼續不痛不癢地生活?我們所能做的,其實遠比自以為的多上許多,好比說,真正敞開心胸認識一位LGBT朋友;好比說,從瞭解臺灣目前正在推動的同性婚姻法案開始;好比說,從傾聽查克‧華茲的生命故事《我的兩個媽》開始。

原文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KuLaTimes/posts/267371946761680

2014-02-15

Ellen Page: 我出櫃,因為我或許能造成改變 (中文字幕) / 140215 蘋果:《全面啟動》女主角出櫃 「厭倦隱瞞與說謊」/東森新聞雲:《全面?動》艾倫佩姬宣告出櫃:我已厭倦了偽裝

Ellen Page: 我出櫃,因為我或許能造成改變 (中文字幕)
http://youtu.be/wi9xra0SyE8

蘋果日報:全面啟動》女主角出櫃 「厭倦隱瞞與說謊」

2014年02月15日13:35
李子凡/綜合報導

美國26歲女星艾倫佩吉(Ellen Page)曾以《鴻孕當頭》、《全面啟動》等片受矚目,她在美國賭城當地時間14日出席青年同志與跨性別組織會議時,發表演說出櫃:「我今天來這裡,是因為我是同志,因為也許我能讓世界所有改變,我認為我有個人義務與社會責任。」

她透露決定公開性向的理由:「我厭倦了用絕口不提來隱瞞與說謊,我痛苦了許多年,因為我害怕出櫃,我的心靈感到痛苦、我的心理健康與感情關係都蒙受其害,我今天在這裡,與你們同在,站在痛苦的另一方。」

艾倫佩吉(左)與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曾合拍賣座片《全面啟動》。翻攝網路

原文網址:http://goo.gl/nBM5IH

 

東森新聞雲:《全面啓動》艾倫佩姬宣告出櫃:我已厭倦了偽裝

2014年02月15日 12:48
記者蕭采薇/綜合報導

曾經主演過《鴻孕當頭》、《全面啓動》以及即將上映的《X戰警:未來昔日》的好萊塢加拿大籍女星艾倫佩姬(Ellen Page)美國時間14日宣告出櫃,大方認了女同志的身分。演講中她說:「基於個人義務以及社會責任,我必須要坦誠這件事(指出櫃)。希望我的行為可以幫助其他人更早面對這個問題,因為我已經厭倦了偽裝!」

艾倫佩姬美國時間14日參加人權團體HRC在賭城拉斯維加斯舉辦的記者會,大方宣告自己是女同志。不少網友湧入她的推特留下鼓勵、祝福的話,但也有保守派人士留下強烈的辱罵字眼。對此,艾倫佩姬在演講結束後在推特回應道:「我從來沒有對自己這麼驕傲過,謝謝指教。」她也表示感謝HRC,以及每一位給她支持的朋友。

原文網址: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215/325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