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地那一刻起,便進入關係
關係,關係著關係!
我們小心翼翼、細心呵護。
但是,當衝突滋生時,
有人試圖逃脫關係,
但是……
沒「關係」,真的……沒關係嗎?
在關係這道料理中,如何色香味俱全呢?
如果不小心走味了,要如何扭轉乾坤、重拾美味呢?
來熱線媽媽廚房,與大家一同料理美味關係!
- 時間:04月19日(六)下午二點至四點,一點半開始入場
- 地點:同志諮詢熱線南部辦公室(高雄市中山二路472號12樓之7)
- 報名方式:自由參加,歡迎入座
- 費用:免費
- 主辦單位:同志諮詢熱線南部辦公室-家庭小組

落地那一刻起,便進入關係
關係,關係著關係!
我們小心翼翼、細心呵護。
但是,當衝突滋生時,
有人試圖逃脫關係,
但是……
沒「關係」,真的……沒關係嗎?
在關係這道料理中,如何色香味俱全呢?
如果不小心走味了,要如何扭轉乾坤、重拾美味呢?
來熱線媽媽廚房,與大家一同料理美味關係!
轉向力挺同性婚姻!柯文哲:請排入議程
王立柔 2014年02月28日 21:13
日前對同性婚姻議題「投廢票」的台大醫師柯文哲,如今改為明確表態支持同性婚姻。(余志偉攝)

伴侶盟的簡至潔秘書長(左)、許秀雯律師(右),開心地拿著柯文哲、顧立雄、蔡英文和呂秀蓮的「支持同性婚姻明信片」合照。(余志偉攝)
前陣子對同性婚姻議題「投廢票」的台大醫師柯文哲,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沉澱,28日晚間抵達在自由廣場舉辦的「228共生音樂節」、走逛公民團體設置的棚架時,當場在伴侶盟的攤位上,於明信片精簡寫下一行「請排入議程」,意即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在新的會期,應讓《民法》修正案排入議程,使修法程序往前轉動,柯文哲更署名、簽上日期,明確對同性婚姻表達支持。
有意參選台北市長的柯文哲,日前被《風傳媒》訪問「是否支持同性婚姻」時,表示他不反對,但在這個議題上投廢票,且他認為如果要修《民法》、讓同性婚姻合法化,就必須先講清楚同志伴侶什麼權益沒被涵蓋,而柯文哲認為同志伴侶的醫療權、財產分配權幾乎都已受保障。
此話一出,引起許多公民團體和民眾的失望,據了解,幕僚當天便急找2位女同志替柯文哲「上課」到深夜,漸漸瞭解這個人權議題的柯文哲,才轉變態度為明確的「支持」,也與同志團體有所接觸。
而柯文哲28日晚間抵達自由廣場,一路走逛公民團體在「228共生音樂節」設置的棚架時,更當場在伴侶盟的攤位上,在明信片精簡寫下一行「請排入議程」,意即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在新的會期,應該讓《民法》修正案排入議程,使修法程序往前轉動,柯文哲更署名、簽上日期,明確對同性婚姻表達支持,伴侶盟理事長許秀雯律師與秘書長簡至潔,也開心地拿著明信片合照。
此外,來到現場參加音樂節的前副總統呂秀蓮、前民進黨主席英文、律師顧立雄,也不約而同在伴侶盟攤位上,簽下明信片表達對同性婚姻的支持。呂秀蓮寫著「請立委重視性別、婚姻、人權與自由尊嚴,大家加油!」而蔡英文寫「請立委支持婚姻平權法案,早日排入討論議程」。
顧立雄則寫得最長,表示「不能因性傾向而有任何歧視,多元成家是每個人都應正視的基本權利,希望多元成家法案早日排入議程」等。
政大同志教授站出來 游說藍委挺多元成家
張文馨 2014年02月27日 12:00
同志團體拜訪國民黨立委丁守中,希望他能支持多元成家方案。左起為同志代表王安頤、立委丁守中、施明德妻子陳嘉君、政大社工系教授王增勇。(余志偉攝)
同志團體向丁守中遊說同志婚姻平權法案,同志代表左二起為王安頤、沈盈君、陳嘉君。(余志偉攝)
國民黨立委丁守中今(27)日接受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陳情,針對團體要求立委支持多元成家法案,丁守中表示,目前立法院大多數都尚未同意支持針對多元成家的民法修正案,更何況他自己反對多元成家,對於婚姻平權,丁守中說,可以建置專章或是他法,他就會接受「一對一且堅貞」的同性婚姻。
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妻子陳嘉君今上午陪同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的孫女王安頤等同志,拜會國民黨立委丁守中,希望基於落實兩國際公約的既定政策,新會期能儘速修正《民法》相關法條,保障同性戀的婚姻、財產、探視等基本人權。
已出櫃的政治大學社工所副教授王增勇,更分享過去一段長達19年的伴侶關係,提到他連帶愛人回家吃飯都做不到,甚至愛人走到生命終點,他無法代為向醫生轉達需求,「被剝奪權利,心裡的痛與遺憾是一輩子難以遺忘。」
王增勇表示,同志和大家一樣,不論伴侶關係是否合法,都努力在生活中建立自己的家庭,因此今日追求家庭價值的意義,應是讓更多家庭都能穩定地彼此照顧,讓社會看到不同家庭型態都活出愛的精神,而不是藉由否定別的家庭來捍衛自身的家庭。
同志團體認為,將同性婚姻另立專章或專法的做法,就像當初美國人實施同一條水源,卻分成白人專用飲水機和黑人專用飲水機,這就是歧視。
同志團體曾批評丁守中的立場,讓他們很失望。同志團體代表沈盈君曾指出,丁守中日前說,不能通過多元成家草案,把父母、夫妻的字眼從法律中修去,這是有損家庭倫理,不容傳統的家庭價值被破壞,他尊重同性談戀愛或是同居,但是例外不能變正常。丁守中今天對此表示,那是媒體誤解。
性團:過半民眾支持同婚 台灣也準備好了
伴侶盟等性別團體今天召開記者會,向行政院長江宜話喊話,根據各大民調顯示,台灣已經有過半民眾支持同志婚姻,「台灣也準備好了!」。圖2之1:林雨佑/攝
新頭殼newtalk2014.02.26 林雨佑/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在立法院接受總質詢時表示,服貿說明會已經辦了上百場,人民慢慢看到政府的努力,民調顯示已經有6成的民眾支持服貿,反對的也從原本過半變成只有20%,還表示面對服貿,「我們準備好了」;對此,性別團體於今(26)天召開記者會,表示各家民調都顯示台灣有過半民眾支持同志婚姻合法,且草案已經提案,台灣民眾已經準備好了,就等行政院促成。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執行長許秀雯表示,伴侶盟推婚姻平權草案推了3年,進行了數百場宣講,去年10月也已經由民進黨立委鄭麗君提案,雖然人權政策的落實是不能透過民意作為依歸,但如果江宜樺只談民調的話,她也很樂意談一談同志婚姻的民調。
許秀雯說根據2001年的民調,台灣還有過半數人反對同志婚姻,但根據去年伴侶盟和中研院合作的民調顯示,反對的人僅有37%,而支持的有53%,其中由從反對變成贊成的還有28%,而不是只有伴侶盟的民調,其他像是中研院的台灣社會變遷調查、聯合報願景工程、旺旺中時、TVBS等大型民調,也都顯示有超過半數民眾支持。
許秀雯補充說,以年齡層來區分的話,年輕人支持同婚的比例還甚至更高,據伴侶盟的調查,20到29歲的民眾有80%支持,而成大學生會的調查也顯示成大學生有91%支持,反對的根本不到10%。
許秀雯向江宜樺喊話,如果院長的政策依歸是民意的話,「江院長,你已經沒有任何藉口了!」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代表人王顥儀也提供現身說法,她與伴侶在國外以人工生殖方式育有子女,但她與小孩在法律上卻是「沒有任何關係的陌生人」,未來如果發生任何不幸,在親子權、財產分配都很困擾;他說他的父母都已經很認同他和伴侶的身份,但只擔心他們未來的生活沒有保障;他還強調他們家,從小孩到阿公都已經準備好通過同志婚姻法案了。
施明德文化基金會執行董事陳嘉君表示,相信行政院已經準備好了,只是懶而已,她希望台灣200萬的同志朋友,都能享有最基本的人權,將來在台灣都能「活得像個人」。
教會訴求一夫一妻 同志團體心痛
多個團體今在國家圖書館前舉辦「多元家庭,一樣幸福」宣講活動,高喊口號訴求家庭不應只有一種樣態。(洪欣慈攝)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記者會後進入活動會場欲響應幸福家庭活動,過程中一度與警方爆發口角。(洪欣慈攝)
由教會團體組成的台灣幸福家庭聯盟今(16日)在中正紀念堂舉辦台北場「活力台灣,幸福家庭」活動,活動理念訴求一夫一妻、父母各司其職;多個性別及同志團體則在場外舉辦宣講等活動,訴求婚姻平權、多元成家。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等團體今在國家圖書館前舉行宣講,邀請各團體代表分享不同的家庭樣貌。被大家暱稱為「余夫人」的男同志說,自己在40年前、台灣還仍在戒嚴時就已經出櫃,也沒有受到打壓,每年過年都會邀請無法感受家庭溫暖的同志們能一起吃頓溫馨的年夜飯;他說,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愛的人、想過的生活,不應該受打壓,「同志也有繳稅」!
同光同志長老教會代表小恩則說,自己從小就在教會長大,現在許多同志也一起生活在教會這個大家庭裡,對她來說教會就是「家」,家庭的概念並不侷限在一定要有爸爸、媽媽的想像,聽到中正紀念堂活動現場傳來陣陣熟悉詩歌,卻是在打壓不同朋友的成家心聲,讓她相當心痛。
同志諮詢熱線主任呂欣潔說,教會團體宣稱家庭義走活動源於聯合國「國際家庭日」的概念,但聯合國歷年主題多聚焦在家庭的功能上,帶領大家思考家庭如何因應大環境改變,但到了台灣卻被宗教保守團體打造成在形式上訴求「一夫一妻」,完全跟不上國際腳步、曲解國際家庭日的理念。
另一頭,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號召100多人在自由匾額下訴求「幸福沒有樣板」,幸福家庭不應只是異性戀的特權,施明德妻子陳嘉君、《LEZS雜誌》總編輯王安頤等人皆到場聲援;後並走入廣場內參加幸福家庭活動,過程中曾遭警方以違法為由欲驅離,雙方一度爆發口角、推擠。
原文連結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316002820-260401
追求「幸福家庭」 同志不缺席
【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在宗教團體的號召下,許多縣市16日同步舉辦愛家活動,提倡「幸福家庭」的理念。同一時間,婚姻不受法律保障的同志族群也發起活動,希望擴大幸福的範圍,讓同志也有結婚成家的權利。
(上圖)許多團體16日在立法院舉辦街吻活動,曾恕敏牧師(左)與小濱(右)公開親吻,表達對婚姻平權的支持。(圖文/姜林佑)
第4屆的「活力台灣、幸福家庭、快樂義走」愛家活動,台北場選在自由廣場舉行,出席政治人物有立委丁守中、賴士葆、台北市議員楊實秋及厲耿桂芳,現場不少民眾攜家帶眷,高舉「一夫一妻」、「一男一女」、「婚前守貞」及「守分」等標語,大談父親在家中的重要性。
爭平權 同志舉辦多場活動
然而這場幸福家庭的活動,卻排除了同樣嚮往婚姻的同志族群。因此,不少同志及平權團體16日在立法院、國家圖書館及自由廣場的外圍舉辦多場活動,正面向社會大眾傳達非異性戀者對婚姻的渴望。
立法院旁,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等團體,舉辦全民街吻「Kiss ME」(Kiss Marriage Equality)活動,用親吻來表達眾人對婚姻平權的渴望;國圖外,台灣同志諮詢熱線等團體則是邀請多元家庭現身說法;自由廣場大門這邊,在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的陳嘉君的帶領下,想要進入家庭義走的會場,加入幸福家庭的行列,但遭到主辦單位的人牆阻擋。
擴大幸福的可能性
台灣國際同志權益促進會的發言人陳志明表示,選擇用接吻來表達訴求,就是為了凸顯「愛」,讓社會大眾看見更多幸福的可能性。他說,台灣存在多元家庭結構,除了傳統主流的一夫一妻、一父一母,還有隔代教養、單親家庭及同性伴侶等,儘管是少數,但也需要擁有幸福的權利。
參加曾恕敏牧師,也以接吻的方式表達對同志權益的支持。他說,相愛不是只有一男一女,根據憲法的保障,所有公民都應該擁有結婚的權利。身為神職人員及牧者,他對婚姻都是抱持祝福的態度,認為有必要站出來為人權而努力。他呼籲,宗教界不能只為異性戀舉辦為愛義走的活動,而要包含多元的家庭。
男女分工是落伍觀念
宗教團體舉辦幸福家庭活動,一再強調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男女楷模。但陳志明認為,夫妻傳統分工不斷在變化,母親開始外出工作,父親也開始在家帶小孩,已經不能再用刻板印象理解家庭。他認為,家庭的幸福在於兩個人對家庭的貢獻與付出,毋需對應到性別。
與曾恕敏牧師接吻、挺身支持婚姻平權的小濱則質疑,生理性別決定家庭分工,不僅無助於社會進步,而且壓抑更多的可能性。他認為,家庭分工應該是以個人的能力、特質及興趣為依歸。曾恕敏認為,傳統家庭的兩性模範問題,需要透過學校教育解決,將多元性別納入國民教育,讓孩子認識人的多元性。
可結婚是離苦得樂
這次前往自由廣場表達婚姻平權訴求的還有藏傳佛教僧侶。慧勝乘表示,擁有自由選擇伴侶性別的權利、可以合法結婚,可免除社會不必要的歧視及不舒服的情緒,這些都是「苦」,而宗教就是希望「離苦得樂」。更何況,她說,這不影響別人,為何要反對?
詩人陳克華表示,同志不是要求不一樣的東西,而是生而為人就應該享有的基本人權。同時也是榮總醫師的他表示,親眼見過病患在醫院需要動手術,但家人不在身旁,身邊只有伴侶,但因為缺乏身分賦予的權利,只得延後手術進行。
作家許佑生也出席表達對同性婚姻的支持。1996年與烏拉圭籍男友葛瑞(Gray)舉辦婚禮至今已有18年的時間,他說,當時異國、同性的結合,不被外人看好,歷經比異性戀更多的挑戰,但最終還是走了過來。他希望,台灣可以成為亞洲第1個開放同性婚姻的國家。
重點是愛與責任
假日帶兒女到自由廣場觀賞紙熊貓的林小姐,本身是一名國小老師,她承認自己想法比較八股,對同性婚姻既不反也不支持,談到同志家長是否不利小孩教養,她則是持保留態度。
但林小姐的先生趙爸爸卻有不同看法。他贊成同志婚姻,認為這是基本人權。至於教養問題,他說:「就算是正常的爸爸媽媽,小孩子也不見得養得多好。」
趙爸爸說,台灣存在各式各樣的家庭,家庭肯定都會影響小孩,但重點在於「愛」,只要願意「負責」,問題都可以克服,「不負責任的異性父母很多,不見得比較好。」他說。
▲不少知名同志人士16日在自由廣場的大門前聲援婚姻平權,右2起分別是LEZS總編輯王安頤、詩人兼醫師的陳克華、施明德文化基金執行董事陳嘉君、同志作家許佑生。(圖文/姜林佑)
▲藏傳佛教的慧究竟(右)與慧勝乘(左)16日也來到自由廣場,一起為同志爭取權益。(圖文/姜林佑)
原文網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430
促進對話 多元家庭現身街頭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由台灣幸福家庭聯盟舉辦的「幸福家庭,快樂義走」活動16日於全台登場。活動以「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口號,詮釋幸福家庭。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為了促進雙方對話,選在台北場活動地點自由廣場的對面,舉辦「多元家庭」街講行動。
家庭定義 不只一夫一妻
台灣幸福家庭聯盟舉辦「家庭義走」活動,是為了響應5月15日即將到來的國際家庭日。審視聯合國1933年宣布的「國際家庭日」可發現,去年主題為「促進社會整合與代間團結」,前年則是「確保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同志諮詢熱線強調,「國際家庭日」歷屆主題都是聚焦在全球化和社會變遷下,家庭的功能與困境,在台灣卻被部分團體「網羅」,侷限在「一夫一妻、守貞」的傳統概念裡。
同志諮詢熱線表示,當家庭的樣貌成為鞏固一夫一妻至上的價值時,排擠了單親家庭、隔代教養、跨國婚姻、同志家庭、未婚異性戀伴侶、身障者家庭等多元家庭的樣貌。
為了促進社會「看見」多元,同志諮詢熱線決定在3月16日這一天,號召各團體站在國家圖書館大門前,進行街頭宣講。
多元的家庭幸福樣貌
身為單親也是隔代教養長大的小寶,母親在他7歲後改嫁,從那刻起,他的成長全由阿嬤、大姨和姨丈負擔,他稱大姨和姨丈為爸、媽,雖然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遭主流社會、旁人耳語,但小寶不覺得自己不幸福、家庭不溫暖。多年後,小寶輾轉得知父親,但沒有接觸的意願。他認為,家庭的定義不應如此制式化,如果當時在不願承認自己的父親和不愛丈夫的母親所組成的家庭長大,他很難健康成長。
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秘書施逸翔是個自組異性戀家庭的「直同志」。從小生長於屏東的他,家境不富裕,父親擔任遠洋船員一肩扛起經濟重擔。施逸翔大學選讀哲學系,畢業後毅然投身非營利組織工作,他認為,他能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工作,關鍵在於家人的包容。他認為家庭的核心價值是關心、照顧和包容,而非這次「家庭義走」活動主辦單位所指稱的「一夫一妻」制度。
「對於許多教友來說,教會就是一個家。」同光同志長老教會的小恩表示,教會對很多信徒來說就是個家,他們共同生活、一起成長,正如同耶穌說的:「我們都是一家人。」她期盼,有一天教會能理解這樣的教義,接納他們。
漢士三溫暖老闆「余夫人」是出櫃40多年的同志,他極力將三溫暖打造成一個「家」,每年除夕夜煮團圓飯,接待無家可歸的老同志,去年除夕夜竟然有70多個老同志參與,他笑說,煮得很累,但很開心。
整體性平概念待翻轉
投身性別平等教育11年的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16日現身街頭呼籲家庭教育讓孩子了解尊重多元的重要。研發部主任謝莉君表示,協會近年不斷走入校園推廣多元家庭的意義,發現多半孩子對於多元家庭的理解非常正向而健康。她認為,部分孩子羞於談論自身家庭,很大一部分來自家長或大人們的意見,他們極力推廣學校老師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各領域的課程裡。
秘書長林以加指出,雖然九年一貫課綱中將性別平等教育獨立出來,但至今融入教學仍是少數,教育部將去年訂為「家庭教育年」,宣導卻侷限在一夫一妻、父慈子孝等傳統觀念,她表示,整體教育結構的觀念有待翻轉,個別教師的性別平等意識也有待抬頭。
謝莉君表示,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廣其實很簡單,老師要學習敞開心胸,不帶批評傾聽理解孩子的表達,校園的討論便會慢慢多元。她強調,性別平等教育不僅能讓孩子看見彼此差異,學會尊重他者,更是消除歧視的好方法。
(圖說)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等團體16日在國家圖書館前舉行「多元家庭,一樣幸福」街頭宣講,凸顯台灣社會多元的家庭樣貌,以及對幸福的共同追求,希望讓不同的家庭看見彼此的努力。(圖文/姜林佑)
原文網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453
【更新】多元成家正、反方 街頭交鋒爆推擠
2014年03月16日15:56
多元成家爭議再起。今天支持和反對婚姻平權的兩方人馬再次在台北街頭交鋒。其中多個基督教會相關團體今下午在中正紀念堂舉辦「活力台灣、幸福家庭、快樂義走」活動,雖未明言反對多元成家,但活動主軸為宣揚一夫一妻、一父一母的家庭價值,主辦單位稱現場有2萬人到場。多個性別和同志團體則在會場周邊舉行記者會,主張「多元家庭,一樣幸福」。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號召100多人在自由廣場牌匾下舉行記者會,包括施明德妻子陳嘉君、《LEZS雜誌》總編輯王安頤等人到場,記者會後他們聲稱要響應「幸福家庭」活動,要走入自由廣場,一度遭警方阻擋,兩方人馬一度發生推擠衝突。
多個支持多元成家的團體代表也在國家圖書館前舉辦宣講活動,約30多人到場支持。暱稱「余夫人」的男同志說,誰想跟誰在一起社會無權干涉,他40年前台灣仍在戒嚴時就出櫃,也沒受到打壓,如今台灣卻有一群人有組織地想殲滅同志。余夫人強調,同志也有繳稅,有權選擇自己要過的生活。
單親隔代教養代表小寶說,他由大姨、姨丈與阿嬤養大,叫姨丈與大姨為爸媽,自小就感受到來自大家庭的溫暖與幸福,但有教會稱沒有親生父母的家庭有缺陷,相當不可思議。小寶反問,「我的親生父親不承認我,親生媽媽不愛丈夫,在這樣的家庭成長會健康嗎?」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表示,家庭樣貌從來不只是一夫一妻,鞏固一夫一妻價值時,也壓迫著多元家庭如單親、隔代、外配與同志家庭;台灣宗教保守團體讓國際家庭日成為打壓多元家庭的幫兇,忽略國際上重視多元與人權的活動價值與理念,與聯合國舉辦國際家庭日的理徹底違背。(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支持多元成家的同志團體和擁護一夫一妻的宗教團體發生推擠衝突。張良一攝
聲援多元成家的團體代表上街宣講,強調多元家庭一樣幸福。陳威廷攝

當你因為同志身份不知該如何面對家人,請走進來讓我們幫助你,我們會提供資源讓你的家人了解你。孩子,不要怕,勇敢的面對一切。邀請你的父母親人來參加這個講座吧!
《同志父母親人座談會》是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定期舉辦的座談會。提供同志的父母與親人一個隱私的空間與專屬管道,瞭解什麼是同志、提供正確的資訊,更重要的是,讓父母們有機會聽聽其他同志父母、以及同志子女的心路歷程與想法。從開辦迄今,已經幫助超過820位的同志父母親人。
無論你的議題是關於男同志、女同志、雙性戀、或跨性別(的子女或親人),都誠摯邀請您,帶著故事、疑慮、甚至心情來參加。希望能透過父母與子女們真摯的分享,一起走出幽暗的隧道,共同成長。
時間:03月29日(六)下午二點至五點,一點半開始入場
地點:同志諮詢熱線南部辦公室
地址:高雄市中山二路472號12樓之7
電話:07-2811265 週一至週五,下午二點至十點
※本活動由公益彩券回饋金補助…

103年熟男同志聊天會
年滿三十五的男同志朋友們,歡迎每個月的第一個禮拜日下午二點到五點來熱線坐坐(六月九月例外),今年我們共安排了十個議題,邀請大家坐下來喝杯茶吃個點心然後輕鬆自在的聊一聊,順便認識新朋友與了解最近的同志人權現況,因為三十五歲後的我們,可能多少面臨了身體、家庭、聯場、情感、性的改變甚至是失落,但也可能長出不同於以往年輕時的智慧或豁然開朗。
3/2(日)下午二點到五點 熟G用手機,交友很EASY
你還在苦守寒窯等你的王寶川(請幫我更正)嗎? 別再等了,王先生已經上雲端啦! 不是西去,是上手機交友去了! 隨手一點,遠近同志一手掌握! "男人菜單"任君挑選,您是否歡心又擔心?讓我們一起來聊聊,熱門的手機交友軟體,到底如何使用,又有什麼眉眉角角要注意呢? 大家來深度交流一下吧?
4/6(日)下午二點到五點 中年同志與旅遊
旅遊,是出走,也是探索。 拋下熟悉與習慣、暫別工作與寵物,在不一樣的空氣中喘息或重生。柴米油鹽一度掩埋昔日的豪氣,岔路上的花朵與驚艷,重新翻攪已經停滯的步調,燃起久違的火花。不管是被迫抽離,或是欣然追尋,邀請你一起來分享,中年同志視野下,旅遊中的生命風景。
年紀大了才出道,會有人喜歡我嗎?談了好多年的戀愛,但分手了,現在還能交到B嗎?聽說有人就是喜歡年紀大一點的,真的有嗎?今天,就讓二位熟男義工來帶大家討論熟男如何開拓情愛市場~
從花樣青春,尋尋覓覓一個理想的伴和一個溫暖的家。多年以後,愛情來來去去,是非成敗轉頭空。熟年紅塵兒女,你仍然流連秋月春風,還是單身老後另闢蹊徑,山外夕陽別有一番好風景。熟拉、熟G喜相逢,一起聊聊老年同志的人間冷暖以及我們心頭點滴感受吧。
偶爾會想著,要是我們晚出生個二十年會不會幸福一點?現在二十初頭的年輕男同志應該壓力比較小又更容易找到伴吧?五花百門的社團及網站還有活動,都是年輕時我們所沒有的?這次我們會找幾位年輕的朋友來跟大家聊聊他們的想法。
男同志伴侶在一起多久才算長期伴侶呢?三個月?一年?三年?還是十年?而當熱戀不再,生活中的工作、家庭、健康、經濟、欲望等議題不斷出現,長期伴侶是如何調整跟面對,而你的經驗又是如何?讓我們一起來聊聊去年最多人來聊的議題。
誰說只有ㄧ男ㄧ女才能組成家庭?誰說家人之間一定要有血緣關係?什麼是家庭?怎樣才算是ㄧ個家?在『結婚=成家』的社會裡,對於『家』的可能,你/妳有什麼樣的想像?
歡迎熟年男女同志一起來聊聊你對成家的想像。
你是否一覺醒來照照鏡子,看到多了好幾條皺紋,才驚覺自己已不再是那個夜夜狂歡的浪蕩少年?你是否感覺身體從高峰轉下,開始出現一些有的沒的小毛病?你是否漸漸地做什麼事都備感疲憊,憂心著自己是否也會出現惱人的慢性病?你是否…? 步入中老年的我們,該如何保養自己的身體,該如何調整自己面對老的到來?讓我們一起來熱線的中老年男同志聊天會聊聊吧!
嗨!眾家熟男老鳥們,你照樣精虫衝腦夜夜春宵嗎?還是力不從心只剩一張嘴?底底老了需要轉性當葛葛嗎?葛葛沒法當硬漢時能改行變底底嗎?藍色小藥丸是雄風再造的萬靈丹嗎?如何做好槍械保養G能調理,讓它經久耐用?來來來,我們來一塲men’s talk,交換彼此的床上祕技。
同居相伴共營生活幸福感,不同居有小別勝新婚的甜蜜蜜,為什麼許多女同志伴侶都愛同居住一起?男同志伴侶卻視同居為愛情的墳墓?妳/你喜歡同居還是不同居?妳/你正與伴侶同住一個屋簷下,還是辛勤兩地往返?
歡迎一起來聊聊妳/你同居或不同居的的甘苦經驗。
我跟我的伴要怎麼開始談(或進行)開放式關係?
如果我多了一個女(男)友,我們該怎麼分配時間?
如果我們的關係不只兩個人,我們要怎麼協調彼此間的規定?
關係開放了,信任感跟親密感還在嗎?
為什麼會有人想要進行開放式關係或多重伴侶?
可以從這樣的關係裡得到什麼?
我如果有了一段這樣的關係,到底可以跟誰討論?
許多曾經有過多重伴侶關係的人,
都曾經有過這些困擾,卻不知道可以跟誰討論。
為了蒐集整理這樣的經驗,
同志諮詢熱線在去年舉辦了第一次的「多重伴侶小團體」,
參與的成員包括男同志、女同志、異性戀,
彼此聚在一起分享「多重伴侶」經驗裡的喜怒哀樂,
還有跟自己伴侶之間的種種協調歷程與小心得。
也在熱線內部辦過一個小小分享會,反應熱烈。
為了持續整理累積處理多重伴侶的經驗,
今年即將繼續舉辦「多重伴侶經驗分享工作坊」。
如果你曾經有過一段多重伴侶關係,
但還不知道怎麼整理這段經驗,
如果你現在就處在一段這樣的關係,
卻有好多經驗想分享,
或是充滿疑惑,想要找人一起討論,
歡迎你來參與這個工作坊。
主辦單位:同志諮詢熱線性權小組
招募對象:
具同性戀或雙性戀身分,且曾處於兩人以上且彼此都知情同意的親密關係者。
(請自由心證親密關係的定義)
團體時間:
2014年4月開始,預計進行6至10次,
詳細日程首次聚會時討論。
團體地點:
預計為台北市區交通方便、安靜隱密的空間。
報名方式:
請填寫報名表後email至 clemond@hotline.org.tw,
報名時間至3月23日截止。
我們收到報名表後,會與您約面談時間,
面試是想要了解您參加的動機與想法,
也向您說明工作坊過程的細節。
多重伴侶經驗分享工作坊報名表
姓名(暱稱):
手機:
email:
自我介紹:
親密關係狀況:
參加期待與動機:…
熱線南部辦公室教育小組與三餘書店自3/28始,隔週五晚上七點半連續舉辦三場《多元成家系列講座》,目前是希望能夠藉由法案介紹、案例分享、紀錄片觀賞等方式,讓社會大眾對於現在吵的狒狒揚揚的婚姻平權及多元成家法案能夠有更全面的了解;進而希望可以釐清大家的誤解及觀念。
主講:《阿肯的歡樂之家》作者 劉育豪
許多人看過一個男生在愛荷華議院的發言,說他是兩個媽媽養大的,並宣稱這證明同性戀也一樣能養出健全的小孩。這個男生叫查克,基本書坊出了本他寫的書,就叫《我的兩個媽》。查克在書裡詳述第一手的同志家庭細節,包含樂趣和難處。這對處於尚未通過同性婚姻的社會的我們來說,很有助於想像此政策能達成的後果和可能造成的問題。
關心「多元成家法案」的同志諮詢熱線南部辦公室,將從《我的兩個媽》以及週遭的大小故事,帶大家進入多元家庭的世界,從生活、從法案、從人權、從我們關心的大小事,去認識台灣是否有新的可能?多元成家!
主講│同志熱線南部辦公室 葉洋裴
《扣押幸福Freeheld》
2007|美國|紀錄片|Color|38 min|普|英語發音、中文字幕
◎2008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
◎2007日舞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2007洛杉磯國際同志影展觀眾票選獎
◎2007西雅圖國際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資深女警官蘿瑞.海斯特於2006年2月18日因肺癌病逝。二十五年的職業生涯中,蘿瑞曾調查處理過許多犯罪案件,而在她去世前、力抗病魔的一年裡,為了將自己的退休金,轉移到同性伴侶史黛西名下所做的抗爭,使她成為新聞人物。這部紀錄片就是忠實呈現蘿瑞去世前,她們努力爭取應有的平等權利的過程。
辛西亞.韋德Cynthia Wade
史丹佛大學紀錄片製作研究所畢業,是紐約在地的紀錄片工作者。目前她除了致力於紀錄片拍攝工作外,也在紐約的The New School從事電影藝術教學。
主講:同志熱線南部辦公室 鄭珮妤
《媽呀!我有了!2 Lines》
2011|韓國|紀錄片|Color|80 min|普|韓、荷語發音、中英字幕
◎2012首爾獨立紀錄片電影節
◎2012青奈國際女性影展
◎2011首爾國際女性影展
在韓國社會中,「婚姻」是可以自由選擇的嗎?智民和阿哲是一對同居情侶。有一天智民懷孕了,不得不面對生命的下個階段;是否應該為了孩子而踏入婚姻?若選擇不結婚,又會在生活上面臨什麼樣的困難或是挑戰?導演透過自己身為一位未婚母親的故事,以及單親家庭的成長背景,探問婚姻的本質。同時本片也觸及了婚姻制度對男性及女性的影響,以及父權思想在韓國社會當中的深深內化。
智民Ji-Min
從擔任助理導演踏入電影圈,曾以《She Saw Spring》入圍首爾女性影展,並與孫慶和、navi合導紀錄片《我的未來不是夢?》,刻畫南韓20世代面臨之問題。…

《同志父母親人座談會》是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定期舉辦的座談會。提供同志的父母與親人一個隱私的空間與專屬管道,瞭解什麼是同志、提供正確的資訊,更重要的是,讓父母們有機會聽聽其他同志父母、以及同志子女的心路歷程與想法。從開辦迄今,已經幫助超過820位的同志父母親人。
無論你的議題是關於男同志、女同志、雙性戀、或跨性別(的子女或親人),都誠摯邀請您,帶著故事、疑慮、甚至心情來參加。希望能透過父母與子女們真摯的分享,一起走出幽暗的隧道,共同成長。
2014全台時間表:
| 地區 | 日期 | 地點 | 地址 |
| 台北 |
2/15、4/26、6/21、 8/16、10/04、12/20 |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 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70號12樓 |
| 高雄 | 3/29、6/21、9/27、12/13 | 同志諮詢熱線 南部辦公室 |
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二路472號12樓之7 |
| 南投 | 3/15 | 社團法人南投縣生命線協會 | 南投市三和二路一街14號 |
| 彰化 | 5/17 | 彰化「張老師」中心 | 彰化市卦山路2號 |
| 台南 | 5/17 | 台南蒙恩教會 |
台南市東門路一段334號4樓 |
| 花蓮 | 11/29 | 璞石咖啡廳 | 花蓮市明禮路8號 |
| 台東 |
11/29 |
台東生活美學館 | 臺東市大同路254號 |
※ 全台講座皆由下午二點舉辦,若有相關問題,台北、南投、彰化、花蓮請洽(02)23921969,高雄、台南、台東請洽(07)2811265,聯絡時間為每週一至五下午二點至晚上十點。
※ 本活動僅限同志父母與親人參加,全程免費,謝絕媒體採訪。
※ 另外我們也提供個別座談機會,讓不同需求的同志父母擁有更細膩且充分的討論空間!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熱線南部辦公室
行政專線:(02)23921969/(07)2811265(南部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