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5

~

 

在最近的多元成家辯論中,或許你/妳也和我們一樣,看見了這個社會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的友善、許多人也其實還不那麼了解同志。所以我們希望可以發起「和熱線一同微革命:一個故事,就是一個行動!」的活動,每一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可以有屬於自己的小革命:有人努力在臉書、BBS上教化人心;有人盡力影響自己的家人與朋友;有人在背包、筆墊上貼上婚姻平權的標語貼紙;有人在1130遊行附近的高樓掛起彩虹旗;有人在西門町跟發傳單連署書的基督徒講道理;有人努力在學校推動同志教育。

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小革命,分享出來,讓別人也可以跟隨你的腳步,進行各自的小革命!或許個人的力量看似微小,但卻能夠真實地和不了解同志的民眾靠近與對話,邀請妳/你和熱線一起來在生活中進行這個改變社會的重要行動!寫下你的微革命小故事(500字內 +照片一張)和我們分享,來信請寄 shjlu@hotline.org.tw,標題註明「微革命小故事分享」,我們會將分享的故事貼到熱線的粉絲頁,讓更多朋友一起在生活中更有力量!

2014-01-05

140118(六)出櫃年夜飯

思鄉情切卻又近鄉情怯?
心黏一起
也想
新年一起

不想再用加班當藉口
回家前
先來熱線坐坐

出櫃年夜飯
讓同志難過年夜關~之~關關難過關關過

一年一度年夜飯,南辦與你(妳)來相聚
歡迎同志父母朋友們參與討論

《活動資訊》
●時間:2014年1月18日(六)晚上6:30
●地點:同志諮詢熱線 南部辦公室(高雄市中山二路472號12樓之7)
●參與對象:對出櫃議題有興趣的同志朋友、同志父母親
●主辦單位:同志諮詢熱線 南部辦公室家庭小組
●聯絡方式:(07)281-1265 (服務時間:每週一~週五,PM2:00~PM8:00)

2014-01-05

140111(六)跨性別分享聊天座談:金剛芭比向前行

 

跨性別分享/聊天座談

金剛芭比向前行

跨,可以是名詞,象徵著一種身分
跨,可以是動詞,代表正在進行式
跨,可以是形容詞,一種生活態度

你還在煩惱如何展現真實的自我嗎?
你還在思索如何應對他人的目光嗎?
你是否會經常擔心自己跨得不好呢?

 

別再遲疑,快來參加本次座談~
讓講者的趣聞軼事幫你拿寶劍斷開外界說長道短
讓金剛與芭比教你如何避免大眾異樣目光的網羅

舉凡閒言閒語、說長道短、異樣眼光、另眼相待等等
各種與人互動/溝通自己性別狀態的要訣/心法,我們都會討論
帶領你從內向外,跨出自己、找回五倍的自信~

 

「金剛芭比向前行」分享/聊天討論會

主辦:同志諮詢熱線跨性別小組

日期:01/11(六)

時間:下午兩點~五點

地點:同志諮詢熱線大教室(臺北市羅斯福路二段70號12樓,捷運古亭站7號出口)

討論引言人:海綿(精明幹練新時代男跨女)
                      蝸牛(正氣凜然老古板女跨男)

歡迎來與大家一起聊聊自己的經驗~

※不需報名.自由參加

2014-01-04

【國際/愛滋可否治癒?】140104 新華網:愛滋病復發病例推動研究進展

【國際/愛滋可否治癒?】140104 新華網:愛滋病復發病例推動研究進展

愛滋病復發病例推動研究進展
2014年01月04日 新華網 郜婕 特稿

兩名原本被認為已經“痊癒”的愛滋病患者病情復發,給苦苦尋找愛滋病治療方法的醫學界潑了一盆冷水。不過,媒體2日報道,在不少愛滋病研究者看來,愛滋病“治癒”失敗帶來的不僅是失望,更多的是啟示。

為“飛躍”鋪路

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醫生蒂莫西‧亨裏奇和丹尼爾‧庫裏茨克斯2013年7月宣布,由他們主治的兩名愛滋病患者在接受骨髓移植手術後,體內沒有檢測出愛滋病毒,可能已經被治癒。

但隨後幾個月內,這兩名被稱為“波士頓患者”的男子體內先後出現愛滋病毒“卷土重來”跡象,兩人重新開始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治療。

路透社2日援引研究人員的話報導,兩名患者病情復發令人遺憾,但這種遺憾可能為在尋求愛滋病毒治療方法方面實現“飛躍”奠定基礎。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愛滋病毒研究者史蒂文‧迪克斯說,“治癒”失敗“對患者而言肯定是後退,但對(愛滋病研究)領域而言卻是進展,因為這一領域現在獲得了更多相關知識。”

檢測待加強

按照迪克斯的說法,兩名患者病情復發傳達的“首要信息”是,目前用于檢測人體內愛滋病毒的手段不夠“敏銳”。

這一說法得到兩名患者的主治醫生印證。亨裏奇說,兩名患者的病情變化表明,愛滋病毒在人體內能夠“巧妙”尋找藏身處,以躲避人體免疫係統和藥物的作用。

他說:“通過這項研究,我們發現,愛滋病毒的藏身處比先前所知更深、更持久,現有愛滋病毒探測標準可能不足。”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愛滋病毒研究專家莎倫‧盧因說:“我們從中學到不少東西,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即使非常少量的(愛滋)病毒也能導致病情復發。這清楚表明,我們需要更好的找出病毒的方法。”

雙向出擊

以往幾乎沒有愛滋病研究者敢把“愛滋病”和“治癒”兩個字眼聯係在一起。但近年來,多個愛滋病患者被“治癒”的案例使研究者獲得信心。

目前醫學界公認愛滋病已被“治癒”的第一人名叫蒂莫西‧布朗,來自美國西雅圖。布朗曾患愛滋病和白血病,2007年在德國柏林接受骨髓幹細胞移植後,愛滋病毒檢測一直呈陰性。

美國研究人員2013年宣布,“功能性治癒”一名出生時即感染愛滋病的女童。“功能性治癒”指人體內愛滋病毒被控制在極低水平,在不接受治療的情況下機體免疫功能正常。

盧因說,不論是上述成功案例,還是兩名“波士頓患者”的案例,都激勵研究人員探索治療愛滋病的不同方法。研究人員如今更加堅信,要在治療愛滋病的道路上取得進展,最佳方式是“雙向出擊”,即一方面抑制愛滋病毒,另一方面增強人體免疫係統。

“我們需要雙向出擊——降低病毒水平,同時增強免疫反應。兩者缺一不可,”她說。

新聞出處: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1/04/c_125954377.htm

2014-01-04

?【台北/藝文】140404~13 台南人劇團:浪跡天涯 Bent

《浪跡天涯》
蔡柏璋x魏雋展 放浪形骸 邊逃邊愛

二戰前夕的柏林
一對親密的男同志愛人
踏上愛與不愛間 最錐心的逃亡旅程

東尼獎和普立茲戲劇獎提名
烽火連天最激情作品

2013台北實驗劇場一票難求
2014震撼人心再度重演 

關於本劇
本劇翻譯自Martin Sherman於1979年創作的作品Bent。因本劇聳動題材及辛辣殘酷的語言,榮獲當年東尼獎和普立茲獎的提名入圍。80年代之前,人們對於納粹迫害同性戀一事幾乎一無所知,本劇則首度揭露這段被隱去的悲慘迫害歷史,更促成德國政府後來的補償與道歉。同性戀囚犯在集中營裡所別戴上的粉紅色三角形,至今仍是象徵同志運動的重要符號。本劇自首演以來,全球製作不斷,知名演員如伊恩麥克連、李察吉爾、雷夫范恩斯都曾演出過本劇。

劇情簡介
劇情發生在1934年6月30日開始的長刀之夜(Nacht der langen Messer),希特勒以突擊隊領導人羅姆有同性戀傾向作為藉口,消滅逐漸坐大的納粹突擊隊勢力,三天之內有超過百人被殺害,千人遭到逮捕;同時,納粹更以道德淪喪、無法生養優秀亞利安人的後代為由,展開大規模逮捕虐殺同性戀者的行動。

整日醉生夢死的Max一覺醒來,發現床邊多了位陌生小帥哥,後來陰錯陽差成為納粹的頭號逃犯,於是他與男友Rudy,展開了一場邊逃邊愛的錐心旅程‧‧‧。之後,在集中營裡他遇見了Horst,兩人在嚴密監控下偷渡彼此愛意,最後Horst的慘死,讓Max學習如何更有勇氣去愛人。

演出場次
【台北】水源劇場
2014年4月4日 (五) 19:30
2014年4月5日 (六) 14:30;19:30
2014年4月6日 (日) 14:30
2014年4月9日 (三) 19:30
2014年4月10日 (四) 19:30
2014年4月11日 (五) 19:30
2014年4月12日 (六) 14:30;19:30
2014年4月13日 (日) 14:30

劇本| ”Bent” by Martin Sherman
導演|鍾 翰

演員|蔡柏璋、魏雋展、鮑奕安
      吳柏甫、洪唯堯、廖祐慶
 
舞台設計|李柏霖
燈光設計|許家盈
服裝設計|周翊誠
音樂設計|羅恩妮
音效設計|符芷瑄

製作人|李維睦、呂柏伸
藝術總監|呂柏伸、蔡柏璋
舞台監督|簡琬玲
舞台技術總監|李維睦
燈光技術統籌|鄭秀玲
音響技術統籌|蔡以淳
舞監助理|張智一
導演助理|黃心怡
服裝設計助理|徐耀璇
舞台技術執行|李維企業社 李宜穎、李建億
郭姝伶、郭旂玎
燈光技術執行|蔣宗琦、馮祺畬、王品文
黃芷嫻、劉易
製作經理|鍾 翰
行銷宣傳|董玉婷
票務會計|紀美玲
文  案|趙啟運
平面、節目單設計|曾威豪(瘦瘦)
劇照攝影|陳長志 

購票網頁:http://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oK4bYlG1Gfz1Au5abcdefi32Kog

2014-01-04

20131222 立報:性別不是問題 何必選邊站/20131223 立報:停止矯正手術 陰陽兒不是異形

擁抱陰陽人 系列1 :性別不是問題 何必選邊站

(上圖)香港今年11月9日舉辦同志大遊行,現場高掛LGBT的氣球,丘愛芝自己補上漏掉的I。丘愛芝說,陰陽人在華人社會不是好聽的字彙,香港尤是如此。但他認為,要擺脫污名,要從翻轉難聽的字彙開始。(圖/丘愛芝 文/李威撰)

【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有一句耳熟能詳的經典台詞:「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看在國內唯一公開現身的陰陽人眼裡,這句話正好可以用來描繪陰陽人遭遇的難題,但唯一的差別在於,被視為「問題所在」的困難抉擇,可能「根本就不成問題」(that is not the question)。

出生於1966年的丘愛芝,是「國際陰陽人組織-中文版」(Oii-Chinese)網站的創辦人,也是目前國內陰陽人議題上唯一一位發言人。雖然他(取人字旁的「他」,是指他是人類的一員,非男性之意)的故事只代表社會中的極少數人;但故事背後的意義,卻可以拓寬大多數人的性別視野。

要進入丘愛芝的生命故事,Grace與Hiker這兩個被他使用過的英文名字,正好發揮說明的作用。他形容,陰陽人的自我覺醒過程,就像漫遊者(Hiker)一般,為了認識自己,在不同領域遊走、探索;而身為陰陽人雖然辛苦,但也有幸讓他走過別人未經的道路,因此如蒙恩典(Grace)。

根據Oii-Chinese網站的說明,陰陽人是指生理性別無法明確歸類為男性或女性的人,可能同時擁有雙性特徵,或是缺乏定義某一性別所必須具備的生理特徵。

至於台灣目前有多少陰陽人,沒有確切統計數字可供參考。但有國外學者認為,陰陽兒的出生機率是2千分之1;另有學者認為,數字可能高達4%。事實上,陰陽人的情況千差萬別,按不同定義統計,會有不同數字。

在台灣,目前與丘愛芝保持聯繫的陰陽人約有10位,彼此散居各地,相聚動力不足,有些人只有網路上的接觸。另外,礙於壓力等各種因素,陰陽人不願公開現身,因此Oii-Chinese的成員至今仍只有丘愛芝1人。

走過自我懷疑的過往

6歲的時候,丘愛芝被父母帶去進行性別指定手術。三總醫師剖開他的腹部,發現有子宮及卵巢等內生殖器,因此決定切除他大如陰莖的陰蒂。由於年紀還小,丘愛芝不曉得自己動了甚麼手術,只知道從小就被父母當作女孩子來養育。

就讀金華女中的丘愛芝,開始步入青春期,但他沒有朝女人的路線發展。不只乳房沒有發育,甚至出現喉結、鬍渣等第2性徵。最令他焦慮的,則是月經遲遲未來。就醫無效之後,父親只好拿出兒時的病歷表給他看,翻了字典才知道自己竟是「雌雄同體」(hermaphrodite),他當時在日記裡寫道:「自己不想當個怪物。」

感情的結束帶來覺醒

一直到1990年代,丘愛芝主要還是在女同志圈打滾。陰陽人身分的覺醒,主要得歸功於交往10年的女友在2004年跟他提出分手。當時,女友一句「你太像男生」,讓他彷彿「被打入十八層地獄」。一股油然而生的憤怒感,讓他想向世人宣告:「自己就是這個樣子。」因為分手的一席話,逼他必須面對自己的陰陽人身體議題。

真正對陰陽人深入瞭解,要從2008年丘愛芝正在撰寫碩士論文的時間算起。當時全球首部陰陽人電影《我是女生,也是男生》(XXY)上映,讓他產生極大的共鳴。他開始上網瀏覽,發現國際陰陽人組織(OII)的網站,幾經互動,創辦人邀他主持中文版網站,於是才有OII國際中文版在2008年11月8日的誕生。

性別就是一種扮演

時至今日,仍不斷有人喜愛追問他一個惱人的問題:「你到底是男是女?」在他看來,性別就是一種扮演,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他認為自己無論是扮演男性或扮演女性,其實都扮演得不好。

就像在大學時代,由於缺少制服的保護,丘愛芝開始學習女性化妝扮。他留了一頭長髮,想效法齊豫,結果因為雄性禿而燙壞頭髮,父親甚至說他比較像是搖滾歌手薛岳。

出社會後,收到同學結婚的紅色炸彈。在他看來,性別化的正式場合根本就是夢魘,硬要打扮成女人的結果,就是活像個素質不佳的人妖,在路上被人盯視的感覺相當不舒服。

礙於人際交往的需要,丘愛芝在自我介紹時,會按著證件性別表明自己是女性。但事實上,丘愛芝根本不想被定位為男或女。

多元才是真正的常態

雖然人總是有分類的需要,所以性別被化約為男女;但丘愛芝認為,細看不同個體,其實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以生理性別而言,即使同樣被劃歸為男性,但染色體及內分泌多少有些差異。況且,性向至少有「生理」、「心理」及「社會」3個維度,每個人畫出來的型狀不盡相同。

「太過典型的性別刻板印象,會侷限我們對人的認識。」在丘愛芝看來,多元才是真正的常態。「如果一開始就抱持這種心態,就不會去框限別人。」他說。

首要目標是被「看見」

丘愛芝認為,現階段的首要之務,就是讓陰陽人被社會大眾「看見」。因此自2011年10月開始,他展開「擁抱陰陽人」的行動,藉由公開現身讓大眾正視陰陽人的存在,同時希望召喚更多陰陽人出現與他相聚。

丘愛芝選擇勇敢站出來,跟他2010年前往美國拜訪國際陰陽人組織有關。以前的丘愛芝對自己還有一些自卑,但美國行讓他一掃羞恥的感覺。他發現,私底下找尋同類人是不夠的,必須轉身面對大眾。唯有自己成為創辦人,才能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真正找上他。

丘愛芝表示,台灣的陰陽人運動,主要能量來自國際社會。過去相關的中文知識太少,他希望有更多陰陽人集結,進而經營在地的族群力量、產生自己的論述,然後改善自身的處境。

回到莎翁的那句經典台詞:「to be, or not to be.」陰陽人的日常生活仍要面對無數的困難選擇:究竟該上女廁還是男廁?該扮成男生還是女生?我是誰?我可以喜歡誰?丘愛芝說:「漸漸了解,我們的存在根本不被承認,我們自己也被搞得很分裂。」難道不是就像電影《我是女生,也是男生》裡的主人翁說的,其實根本沒甚麼好去選擇的?丘愛芝也反問:「為什麼非得要做出選擇呢?」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12月16日舉辦跨性別人權工作坊,邀請國際陰陽人組織中文版創辦人丘愛芝演講,分享他的成長故事。(圖/世新性別所 文/李威撰)

原文網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6208

擁抱陰陽人 系列2 :停止矯正手術 陰陽兒不是異形

【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陰陽人的日常生活,經常被迫面對性別表態的兩難,但有一齣正在持續發生的血淋淋悲劇,卻讓陰陽人連選擇機會都沒有,直接剝奪他們的身體自主權。

過早手術是傷害

陰陽兒出生不久,在完全不自知的情況下,未被徵詢、未表示同意,即被決定性別選擇。丘愛芝質疑,新生兒年紀尚小,根本還不知到自己想用甚麼性別生活、適合哪一種性別。

「社會如果對性別只有二元想像,我們這些長的不一樣的都是病人時,就會矯正我們。」丘愛芝表示,性別指定手術實際上是一種「去異形」手術,陰陽兒被迫承受「削足適履」的痛楚。

在醫療人員看來,藉由手術讓陰陽兒性別一致化,有助於讓陰陽兒的成長道路更平坦。但實際情況卻可能跟丘愛芝一樣,長大以後仍舊要面對「to be, or not to be」的處境。「這真的對我們有幫助嗎?」丘愛芝質疑。

況且,太早進行性別指定手術,可能會有「變錯性別」的問題。

丘愛芝表示,陰陽兒長大以後,性別認同如果與小時候手術指定的性別不同,等於要再次進行變性手術,這對陰陽人是二度傷害。

通往災難的福利與善意

丘愛芝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求衛福部監督醫療機構,停止所有未經同意、非必要性的生殖器矯正手術。她說,世界各地的陰陽人運動,都在積極抗議對小孩一出生就進行性別指定手術,儘管目前抗爭未果。

及早進行性別矯正手術一直被視為是對陰陽兒的福利,但丘愛芝表示,這其實是對陰陽人的最大傷害,根本沒有傾聽陰陽人的心聲。

醫師應給家長更多資訊

丘愛芝表示,許多父母沒有得到醫師的充分解釋就簽下手術同意,但醫師的角色應要是協助家長認識陰陽兒。

另外,父母同意手術,跟社會壓力也有關係。丘愛芝認為,需要更多的教育跟宣導。「我們的社會如果不支持父母,父母怎麼支持我們?結果就是小孩子被切切割割。」他說。

第三性別選項:「X 」

今年11月,德國為了陰陽人實施新規定:考量陰陽兒可能因為過早的性別指定手術而導致身心靈受創,決定在出生登記新增第3個性別選項「X」,待日後嬰兒長大再自行決定性別。這項決策,被奉為歐洲國家的表率。

但許多人也許不曉得,台灣早在1994年就已經在出生證明增列「不明」的選項,提供男/女之外的第3種選擇。但行政院性平處指出,或許是「社會壓力」的緣故,出生不久的陰陽兒立即接受性別指定手術,所以戶政機關沒有處理過相關個案。

丘愛芝更指出,德國備受讚揚的同時,卻沒有聽見陰陽人的反對聲浪。無論是德國的「X」或台灣的「不明」,都是沒有真正傾聽陰陽人聲音的政策。在社會歧視尚未消除之前,「X」與「不明」反而讓家長背負歧視,結果加快手術的進行。

應給陰陽兒選擇

丘愛芝表示,囿限於二元性別框架,沒有得到充分資訊的家長又必須承受社會壓力,自然不想要在出生證明選填「不明」,所以急於透由手術變成男或女。

她認為,要先教育社會,第三性別才會被接納。面對環境的不友善,丘愛芝建議,未來陰陽兒出生,性別可以男女擇一;為避免污名導致手術加快進行,不宜強制陰陽兒的出生性別登記為「不明」。

思考「兒童的」最佳利益

日前性平處召開跨性別議題研商會議,輔大法律系助理教授姚孟昌對於父母是否可替孩童決定性別提出質疑。他說,手術攸關孩童最佳利益,應考慮是否將性別留待日後讓孩子自己決定。政府應該提出規定,讓醫師有明確法律依據可依循。

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秘書施逸翔也提到,今年5月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CRC)公布第14號一般性意見也明確指出:兒童的「身分認同」(identity)是「兒童最佳利益」的一環,其中就包括了「性別認同」。

施逸翔認為,我們應重新思考「兒童最佳利益」,確立兒童主體性。他指出,不少家長團體經常濫用「兒童最佳利益」名義,以為自己的決定對孩童最好。

「自然喜愛多元」

丘愛芝指出,醫學界常將陰陽兒「病理化」,不承認陰陽人屬於「自然」,知名人類性學教授戴門(Milton Diamond)曾說過:「自然喜愛多元,只是被社會所厭惡。」(Nature loves diversity, but society hates it.)丘愛芝強調,所有人的身體完整權應該被保障,捍衛身體的自主權及自決權。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12月16日舉辦跨性別人權工作坊,邀請到(由左至右)國際陰陽人組織中文版創辦人丘愛芝、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秘書長吳紹文、芮筆特、世新大學性別所助理教授洪凌、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吳芷儀、世新性別所副教授陳宜倩以及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吳伊婷。(圖/世新性別所 文/李威撰)

原文網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6232

2014-01-04

20131229 聯合報:泰國同志擬組政黨推動平權

LGBT Pride Parade San Francisco 2008

(圖片為CC授權)

泰國同志擬組政黨推動平權

泰國女、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變性人(LGBT)權利倡導人士準備合組政黨,希望透過參政加強同志權益,包括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

「曼谷郵報」(Bangkok Post)今天頭版報導,同志權益倡導人士希望自己的聲音能在國會受到重視,他們準備登記成立政黨,並把政黨名稱訂為「性取向暨性別認同表達權利政黨」(Sexual Orientation, GenderIdentity and Expression Rights Party),簡稱SOGIE權利政黨,或SRP。

報導引述主導創黨的人士表示,他們的政黨可以吸收支持或反對戴克辛(Thaksin Shinawatra)兩方陣營的人士。

戴克辛是涉貪流亡海外的前總理,也是看守總理盈拉(Yingluck Shinawatra)的兄長,他受到北部與東北部人民支持,但曼谷與南部泰國人指控他貪污而厭惡他。

反愛滋病毒與愛滋倡議團體主任彭同(PongthornChanlearn)表示,這個政黨將可以讓泰國超越黃色、紅色的政治衝突。

過去反戴克辛人士多穿著黃色,支持者穿紅色,說明泰國在政治上紅黃對立。

另1位政黨共同創辦人帕查瑞(Patcharee Sae-eaw)則說,他們的政黨會推動確保各性別人士的權益,尤其女、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變性人的地位還未廣泛受到社會接納。

其中1項議題是籲求同志伴侶能像結婚的異性戀伴侶一樣,得到同樣的法律權利。

雖然泰國同志爭取立法讓同志伴侶取得法律地位,但最近泰國政府贊助的1項調查顯示,60%的受訪泰國人不喜歡同志結婚。

彭同表示,這是為什麼他們需要成立政黨,喚醒其他政治人物對性別多樣議題的重視。

這個同志政黨主要焦點在爭取同志權益,但他們也強調,會關注一般人民的議題。

泰國權利自由保護廳9月份將同性公民法案提交國會審查,若能通過,同性婚姻將合法化,但因缺乏大眾支持,國會還沒有把這項提案納入議程。

【2013/12/29 中央社】

全文網址: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8391003.shtml#ixzz2pPSkQYvk

2014-01-03

20131231 立報:2013性別議題缺席的5 項觀點

2013性別議題缺席的5 項觀點

(上圖)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等多個性別人權團體,2013年10月3日在立院舉行記者會,將包括「婚姻平權」等3種版本多元成家方案送立院,呼口號表達多元性別婚姻訴求。(圖文/中央社)

【記者李威撰整理報導】2013年是性別新聞豐富而多元的一年,但在告別2013年的同時,有些可能被忽略的性別新聞值得我們回頭反思,以及進一步關注他們的未來動向。經過與專家學者的討論,以下分別就成家、婦女、同志、教育及醫療等5個面向提出5項需要更多關注的重要議題。

【成家:去婚姻特權】

今年最熱門的性別議題非多元成家莫屬,其中又以通過1讀的「婚姻平權」草案為主戰場。但無論是社會輿論或媒體報導,呈現的主要是兩股力量的拉扯:一邊是捍衛傳統婚姻價值的反對者,一邊是爭取進入婚姻的支持者。然而,另一股挑戰「婚姻本質」的聲音,卻較少被人注意。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指出,質疑同性不能結婚的時候,也必須檢視婚姻本身的問題,否則爭取婚姻權的意義不大,甚至會落入不利處境。

王蘋指出,現行婚姻制度跟太多的權利與義務糾結在一起。雖然醫療探視、遺產繼承等權利的保障,需要婚姻來賦予合法地位,但王蘋質疑,為何這些權利不能還給每一個人,由自己來決定?配偶有性忠貞及同居等義務,同樣也限制了個人自由。王蘋表示,為何權利要跟婚姻或血緣綁在一塊?為何不能是個人意志的表達?她認為,婚姻應該簡單化、去國家化,將權利義務與婚姻脫鉤,並進一步思考:哪種親密關係才能真正保留自由的可能性?

另外王蘋也指出,歷史中發展出的婚姻建制大有問題,當家庭跟婚姻成為國家便於管理的單位時,家庭的存在卻又讓國家可以推卸責任,長期照顧就是一例,推動照顧公共化是更緊要的問題。

【婦女:人工生殖法修訂】

在立委江惠貞的推動下,《人工生殖法》修正案已經送入立院,衛福部的對案預計明年初也會送達。但無論是江版或政院版的修正案,都存在巨大爭議。

首先是代孕問題。婦女新知秘書長林實芳指出,兩版本最糟糕的部分在於受精卵一旦著床,胚胎的法定代理人即被推定為委託父母。換句話說,委託者有權決定是否減胎、人工流產、怎麼生、吃哪些營養品,無視子宮提供者的身體自主權。另外,放任當事人自行協商代孕事宜,吃虧的往往是代孕的弱勢者。林實芳強調,她只是點出修正案的瑕疵,不意味她支持代孕。

另外,兩修正案仍不打算開放單身女性使用人工受孕技術。林實芳質疑,既然已經開放單身收養,為何生殖卻要繼續綁著婚姻?堅持孩子應該出生在一父一母家庭?她說,單女決定要人工受孕,基本上經過審慎考量,且評估過有良好的支持系統。況且,政府如果覺得生育率很重要,為何不願開放?

▲立法院2013年7月9日舉行「《人工生殖法》還能為不孕夫妻做什麼?」討論會,國民黨立委江惠貞(右起)、徐少萍邀請婦女團體、醫師代表、學者專家等共同討論。(圖文/姜林佑)

【同志:看不見的親密暴力】

過去1年多,新聞偶爾會傳出同志親密暴力事件,今年5月,台中某一汽車旅館發生女同志情殺案,但同志的親密暴力卻鮮少獲得注意。儘管衛福部保護服務司拍攝宣導影片、送公務人員出國考察,成效十分有限。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呂欣潔指出,同志親密暴力一直存在,但出面求助的案量過於稀少,這一現象與同志缺乏國家及社會認可脫不了關係。

呂欣潔表示,光有《家暴法》仍不夠,國家必須在各制度層面承認同志伴侶的存在,國家的認可,可改變同志看待自我伴侶關係的方式。另外,所有交往關係難免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但社會氛圍的原故,同志需要經常凸顯光明美好的一面,結果反而讓負面遭遇較少被攤在陽光下。

呂欣潔認為,除了國家及社會的承認,另一項要務是加強警政、社工、教育及司法人員的訓練,訓練如果可以提前至專業人員的教育階段,會是更理想的作法。她提到,澳洲警局的同志事務專員或荷蘭、美國的制度都值得我們借鏡。

【教育:提供家長性/別教育資源】

性/別教育方面,向來是最敏感的教育議題之一,今年的《青春水漾》則是引起最多討論。面對性/別教育,抱持反對意見的往往是家長,但如何提供家長更充足的性別教育資源,卻也是長期被忽略的議題。

國立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 go」製作主持人洪文龍表示,民間團體推廣性別教育,重點大多放在教師人員,但許多教師向他反應,其實阻力主要是來自家長,而校方對家長的意見又特別慎重。

洪文龍指出,目前中小學家長年紀約莫3、40歲,小時候接受的性/別教育可能不夠完善,就像今年北中南舉行《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法公聽會,不少出席的家長就表態反對「多元」性別的說法。由此可見,關鍵在於如何促進家長的認知。洪文龍建議,各縣市都有家庭教育中心,可以提供性別平等教育資源;學校方面,除了舉辦教師研習營,還可以為家長舉辦性別教育相關活動。

【醫療:校園防治愛滋趨於積極】

醫療方面,愛滋感染者的權益過去1年露出曙光,不只是愛滋國賠首例確立了感染者的隱私權,政府也打算不再驅逐外籍感染者出境。另外,今年開始陸續有大專院校在校園設置保險套販賣機,背後的現象值得觀察與追蹤。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指出,由於感染者年輕化,教育部2013開始,將各校感染數字提供給大專院校、高中職的高階行政主管(含校長),成功改變學校的被動態度,開始認真在校園推動愛滋防治,高階主管不僅開始上愛滋課程,同時也被鼓勵與各縣市衛生局合作,在校內設置保險套販賣機。不過,林宜慧表示,根據高階主管上完課的後測成績,「知識題」表現尚可,但「態度題」部分,被問到「願不願意愛滋感染者當你鄰居」等問題時,部分高階主管的接受度卻比學生要低。

林宜慧表示,在校園推動愛滋防治,2013年有了好的開始,而主管人員2013年的成績表現可以作為基線,用以評量各校負責推動防治的主管人員是否有逐年提升對愛滋感染者的接納程度。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2013年7月3日召開「首例!役男愛滋隱私遭洩判賠定讞」記者會,當事人愛滋感染者小健(左)出面說明,呼籲公務機關重視保護感染者的隱私。(圖文/中央社)

原文網址 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136485-php-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