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8

【美國/性愛趣聞】140308 ETtoday新聞:大學肛了沒? 「菊門之愛」席捲美國大學

大學肛了沒? 「菊門之愛」席捲美國大學
2014-03-08 ETtoday 新聞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儘管肛交在大學校園仍然是禁忌話題,但是大學生們已越來越能接受把這種「走後門」的方式納入他(她)們的性生活之中。

《哈芬頓郵報》訪談了3名主持性愛專欄的大學生,他們指出,「菊門之愛」的風氣,現今正席捲美國大學校園。

在華盛頓州立大學負責兩性專欄的學生司徒丹(Abigal Student),鼓勵同學們多些了解「比較少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ed,語出自佛洛斯特詩句)。

她說:「跟他們的祖先、父母不同,現代男女已把傳統的性愛交又點移位兩吋。現代美國伴侶巳逐漸把肛交正常化。佛洛斯特(Robert Frost)所說的:較少人走的路,(因為嘗試者眾),現在已經出現嚴重的交通堵塞了。」

司徒丹在她的文章中引用了美國「家庭成長國家研究中心」(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Growth,NSFG) 2006至2008 年的調查數據指出,44%的異性戀男子、以及36%的異性戀女子,人生迄今至少進行過一次肛交。

儘管數字頗高,但她聲稱,在校園裡談及肛交,主要是開玩笑。真正喜歡肛交的學生,並不會主動對外透露這項訊息。

在華盛頓大學以Q&A形式寫專專欄的Indigo Trigg-Hauger說,她每個月都會收到同學們提問的好幾個有關肛交的問題。 她說:「我收到過很多關於肛交的問題。所以必然有不少人對它有興趣。我認為人們正在努力驗證這件事。」

另一名學生妮雪(Nicha Ratana-Apiromyakij), 則毫不懷疑肛交在布朗大學很夯。她說:「我認為布朗大學是比一般大學更加性開放,我們在校園裡倡導的正是自由和你情我願的熱情。我敢肯定我們校園有人玩肛交。,只要雙方同意,這是一件很好的事。」

 

新聞出處: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308/332365.htm

 

SongYY補充
這篇譯自美國Huffington Post哈芬頓郵報校園版的新聞,其中提到了華盛頓州立大學學生媒體The Daily Evergreen最近有一篇專欄文章討論肛交,這篇名為《Considering the taboo, exploring the road less traveled》的文章原文除了引用肛交相關數據、討論異性戀間肛交為何受部分人青睞的原因外,也討論了肛交的安全原則。SongYY節譯如下:

肛交也可能對控制排便的肛門括約肌造成損傷。外科醫師建議從事肛交的人可以練習專對此區域的凱格爾氏運動。(譯註:在某些產婦因生產造成肛門括約肌受傷時,醫生也會建議多做凱格爾運動,讓骨盆的血液循環好,也讓受傷的肛門括約肌恢復的速度加快)。

然而只要雙方都是健康的,專家建議三件事來達到成功的「替代性插入」(譯註:指替代陰道交的肛交),這三件事是:放慢速度、潤滑以及溝通。

醫生建議要將速度放慢並隨時掌握速度,使用水性潤滑液,以及向對方溝通你的感覺。讓你的伴侶知道怎麼做感覺好,怎麼做感覺不好,是任何性行為的關鍵。

不管是從事什麼性行為—保守的或是先進的—之前 ,記得你幼稚園所學的:安全至上。

 

延伸閱讀
140213 Daily Evergreen:Considering the taboo, exploring the road less traveled
http://www.dailyevergreen.com/life/columns/article_35328fa6-942f-11e3-b4ad-0017a43b2370.html
爽歪歪網站安全的性知識:菊花三弄之三~肛交
https://gplus.org.tw/know_3.asp?KNOID=KNO121111225329994&myarea=15&page=1
更多爽歪歪網站性愛知識/趣聞報導一覽
https://gplus.org.tw/action_2.asp?searchdata=TAG%3A%BD%EC%BBD&searchsubmit=%B7j%B4M

TAG:趣聞   TAG:性愛技巧
Considering the taboo, exploring the road less traveled

2014-03-05

【國際/愛滋新知】140305 中央社:防禦愛滋 何大一有重大發現

防禦愛滋 何大一有重大發現
2014/03/05 中央社波士頓4日綜合外電報導  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愛滋病專家何大一在內等研究人員今天表示,為猴子注射長效型愛滋病藥物,能提供好幾週防禦力。這項發現有望在人類愛滋病預防產生重大突破。

「紐約時報」(NYT)報導,不同實驗室的2項研究都發現,每月注射抗反轉錄病毒藥物的猴子,有百分百的防禦力。從猴子試驗來看,人類每3個月施打1次,即可見效果。

如果這項發現能應用在人類身上,就有望克服愛滋病預防的最大障礙,亦即許多人無法定期服用抗反轉錄藥物。

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衞生學院愛滋病專家艾爾薩德(Wafaa El-Sadr)表示,初步的人體試驗將在今年底展開,但更大型的人類治療試驗可能還要等好幾年。

學界自2010年以來就知道,健康的人每天服用小劑量的抗反轉錄藥物能獲得9成防禦力,這稱作「接觸前的預防性投藥」(PrEP)。但好幾項臨床試驗顯示,必須每天都不間斷服藥才能受到完整防護,但許多人做不到。

數名愛滋病專家表示,肌肉注射藥劑可能改變這個情況。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進行實驗,6隻母猴每月施打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可的長效型實驗藥物GSK744,另6隻施打安慰劑,前者沒有猴子受到感染,後者全部感染。

洛克斐勒大學艾倫戴蒙德愛滋病研究中心(Aaron Diamond AIDS Research Center)主任何大一博士以相同藥物對16隻猴子進行類似研究,結果一樣,有施打藥物的猴子有防禦力,沒施打藥物的猴子則無。

何大一的研究團隊也從實驗找出猴子所需的藥物劑量,研究人員根據實驗認為,人類每3個月施打1次,即可見效果。

這兩項研究成果今天在反轉錄病毒與機會性感染年會(Conference on Retroviruses and OpportunisticInfections)提出。

新聞出處: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3050349-1.aspx

 

SongYY補充
中國生物通網站介紹,實驗中使用的藥物GSK744LA是第二代嵌合酶抑制劑(INSTI) dolutegravir 的高度有效類似物,嵌合酶是HIV將其產生出的DNA插入到人類基因中所需要的一種酶,使用嵌合酶抑制劑便可阻斷HIV自身複製必需的一個關鍵步驟。

 

研究人員將GSK744LA溶解,使其結晶成奈米顆粒,再將奈米顆粒懸浮於溶液中。當懸浮液以肌肉注射的方式進入生物體,它形成了一種“緩釋製劑”(depot),緩慢地滲入到血液和組織中,包括HIV暴露發生之所直腸。何大一表示緩釋製劑使藥物能夠存在3-4個月之久。

在一項後續實驗表明,單劑量GSK744可保護猴子達平均5-10周。由於人類代謝藥物的速度要比獼猴慢得多,何大一由此推估在人類中可保持長達3個月的效應。

但何大一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強調:這種治療只能稱為預防性投藥,並不同於疫苗,能有效幫助高風險人群降低感染愛滋病機率。而他也承認,距離研發出愛滋病疫苗依然非常、非常遙遠,在疫苗成功開發前,他們的策略可作為中間的過渡方案。

延伸閱讀
140305 生物通:著名愛滋病專家何大一Science發佈重大成果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4-3/201435103930263.htm

140305 明報:何大一或研究出預防愛滋病藥物
http://inews.mingpao.com/htm/Inews/20140305/ta31414a.htm

2014-03-03

【美國/影劇】140303 聯合晚報:奧斯卡最佳男配角雷托 獎獻愛滋人

雷托 獎獻愛滋人
2014.03.03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傑瑞德雷托為戲減重18公斤

傑瑞德雷托以搖滾明星在《藥命俱樂部》飾演愛滋陽性反應的跨性女子,叫好又叫座,果然擊敗對手,抱回最佳男配角小金人。

他上台領獎,不忘他演過的那些不幸人,說:「這個獎獻給和愛滋病搏鬥而失敗的3600萬人。」

42歲的傑瑞德雷托在1990年代電視劇演問題少年成名,演過很多複雜角色,包括在2009年的《倒帶人生》裡演一個118歲的男子。

真正引起觀眾興趣的,仍是他重返影壇之作《藥命俱樂部》。他將體重暴減13到18公斤,體重暴減,卻名氣暴升。

 

新聞出處: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S1/8521929.shtml

 

 

SongYY補充
傑瑞德雷托的致詞原文相當讓人感動,以下翻譯轉自網友Vivian Wu:

“To all the dreamers out there around the world watching this tonight, in places like Ukraine and Venezuela, I wanna ⋯⋯say, we are here, and as you struggle to make your dreams happen, to live the impossible, we are thinking of you tonight.”
「我想要對所有正在看電視的、散布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烏克蘭和委內瑞拉等地的夢想家們說,我們在這裡,當你們正在為你們的夢想掙扎、為了不可能奮鬥的同時,今晚我們的心中有你們。」

“…And this is for the 36 million people who have lost the battle to AIDS, and to those of you out there who have ever felt injustice because who you are or who you love, tonight I …

2014-03-01

【國際/愛滋零歧視日】140301 中國時報:世界零歧視日首慶 重視人權與尊嚴/露德協會:3月1日世界零歧視日 邀您一起具體行動

世界零歧視日首慶 重視人權與尊嚴
中時即時 簡恒宇 2014年03月01日

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UNAIDS)宣布,每年3月1日是「世界零歧視日」(Zero Discrimination Day),其宗旨在重視每個人都享有完整權利,且有尊嚴的生活。今年是首次慶祝,UNAIDS執行主任席迪貝發表聲明,呼籲保護弱勢族群的健康和人權。

席迪貝說:「我們都知道,健康和尊嚴的權利是屬於每個人的。讓我們共同努力,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我們的社會,以及這個世界,以達到零歧視的目標。」他強調,歧視是對人權的暴力,也是防治愛滋的障礙。

據UNAIDS資料顯示,1/3的女性受到性別歧視,全球僅有40%國家的男女享有平等受教權,近80個國家立法將同性戀視為犯罪,身心障礙人士所受到的歧視是一般人的4倍。

席迪貝也表示,每個人在每個地方,均有權保有尊嚴、安全、健康,及夢想。UNAIDS世界零歧視日代言人翁山蘇姬說:「歧視他人的人心胸狹窄,而把他人的世界變小。」翁山蘇姬是緬甸民主運動領袖,曾獲諾貝爾和平獎。

新聞出處: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301002531-260408

3月1日世界零歧視日 邀您一起具體行動
2014-12-27 露德協會整理報導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 (UNAIDS)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Daw Aung San Suu Kyi)於2013年世界愛滋日上正式啟動「零歧視運動」 (Zero Discrimination),呼籲全球一起加入此變革的行動。 

2014 年 3 月 1日起,正式啟動新的世界零歧視日,並以”蝴蝶”作為零歧視的標誌,選擇蝴蝶是其象徵自由、精神、靈性、蛻變 


翁山蘇姬說: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可以如鮮花般怒放。我們都可以有所作為,讓我們周圍的每個人,不管他們是誰,都有尊嚴地活著,在此邀請每一個人敞開心扉,行動起來,消除歧視!


台灣愛滋歧視現況
★2013年一項針對全台410位愛滋感染者生活現況調查指出:就醫時,擔心遇到熟人(60.7%)、擔憂健保卡被註記(59.8%)以及擔心就醫場所隱私性不足(44.1%)。來源:http://goo.gl/NJDjU5

2013年根據衛福部桃園醫院醫師調查發現,62%愛滋感染者離開職場的原因與感染HIV(愛滋病毒)有關,包括被發現罹病、被同事指指點點,甚至是在上司要求下,不得已離開職場。來源:http://goo.gl/8l1wnP

在本會在愛滋家屬支持團體多年陪伴的經驗發現,愛滋感染者的家屬其自身的壓力有時不比感染者低,家人們同樣擔心告知親友、擔心被他人烙印,愛滋事實上衝擊著整個家庭,需要社會更多的支持、接納與關懷。來源:http://goo.gl/NJDjU5

 2013年底基隆市衛生局代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愛滋病毒感染的易感染性族群並不認為自己處於高風險,反倒是擔心發生感染後遭受到歧視、隱私被侵犯以及工作權被剝奪等情況,然而這些都是造成延遲就醫的原因。來源:http://goo.gl/SpPa48

 2012年一份「2012愛滋感染者受侵權經驗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1.43%感染者曾在就業、就醫、就學、居住與安養、隱私或親密關係等方面受到侵害,其中有3.9%受訪者被侵害的權益高達5至6個面向。來源:http://goo.gl/yJ0chX

 

 

世界零歧視日,您具體可以怎麼做:
 1.          秀出您的蝴蝶:您可自己製作一隻美麗的蝴蝶,在上頭寫上”尊重”或”零歧視”、”Zero Discrimination”字樣,秀出在您的臉書、部落格、推特、撲浪等社群媒體,或貼在衣服、包包上,顯示您一起加入零歧視的決心與行動。
 
2.         正確認識愛滋:您可上露德協會或相關可信賴機構的網站,多瞭解愛滋知識與如何與愛滋親友、同學、同事的資訊。如何評估可信賴的網站,請參考http://goo.gl/Erbmcq
 
3.          握手、擁抱:給帕斯堤朋友或家人一個笑容、握手、擁抱,其將化解冷漠、害怕與恐懼。即便您不知身旁的人感染與否,共同生活、共餐、擁抱都不會傳染HIV病毒,您的行動卻會傳遞支持與接納喔!
 
4.          匿名篩檢:如果您曾發生感染風險的行為,如非安全的性行為;與他人共用針具、稀釋液或容器等,全台各地均有匿名篩檢的地方,請找合適的時間篩檢。篩檢資訊請參考http://goo.gl/XFW4OW 或洽1922
 
5.          教育身旁的人:當旁人因無知給愛滋社群貼上負向標籤、害怕接觸愛滋親友、或發生歧視愛滋的現象時,勇於提供機會教育,傳遞正確愛滋知識與資訊,當不知道如何面對時,可向露德協會或富有經驗的服務單位諮詢。
 
6.          按時接受治療:如果您已是帕斯堤,希望接受治療、重拾自信、建立正向的支持網絡、有困擾或想結交同為感染身份的朋友,可找信任的民間團體如露德、權促或是親友幫忙;若您有餘力,也可以加入帕斯堤聯盟或是陪伴志工的行列。愛滋家屬也有同時感染者家屬可提供陪伴服務喔!諮詢電話:02-2371-1406
 
7.          邀朋友加入:停止病毒的傳播、關懷受愛滋影響的人群,在世界零歧視日,不僅您的支持,也期待更多友人一起共創零歧視的目標。當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若您或親友也想救助被排斥、一直處於弱勢的感染者邁向自立,您也可以捐助善款或加入志工的行列喔!
 

讓我們一起在3月1日,和世界一起為零歧視作出實質貢獻吧!

文章出處:台灣露德協會官網  http://www.lourdes.org.tw/list_1.asp?id=2600&menu1=4&menu2=23

延伸閱讀:
UNAIDS 世紀零歧視日 #zerodiscrimination 官網
http://www.unaids.org/en/resources/campaigns/20131126zerodiscrimination/

2014-02-28

【台灣/性教育】140228 蘋果日報:性教育網站 竟po「口交不會不衛生」/參照閱讀:中國青年報 《性教育,誰沒準備好》

SongYY說明

2月底媒體刊登了中市家長檢舉國健署網站「性福e學園」中關於口交的內容不適當,按媒體報導,家長的立論大致上有兩個方向:一是認為內容有誤導之嫌,「應說清楚可能導致傳染病等的後果,否則青少年真的以為只要『洗乾淨』就可以為所欲為。」,二則是認為讓青少年學習肛交、口交實在太早,並不恰當。在新聞披露後,國健署已緊急將「性事先修班」單元內容完全撤下。然而蘋果日報在網站上刊登未撤下前的內容截圖,恰好可用來看看,家長的指控是否屬實。
在截圖中,我們明顯可看到,原文全句是『很多人認為口交是很不衛生的,但基本上若對方無患有傳染性疾病,則口交前男性將陰莖清洗乾淨,是不會不衛生的』,由此可見,原本的網站內容中確有提及疾病傳染,並未像投訴家長所言,沒有提到傳染病的問題。而且如報導中衛福部的回應,網站的另一單元「知識補給站」其實有非常多性傳染病的介紹。由此來看,家長的投訴、媒體的下標,似乎都有斷章取義之嫌。
而至於青少年學口交究竟會不會太早?恰不恰當?這個問題各方觀點不一。但去年11月中國刊登的一則報導《性教育,誰沒準備好》提供了很有趣的觀察:當家長、老師覺得青少年不該太早接受性教育、想用防堵的方式杜絕相關資訊,實際上或許從青少年早已透過其他管道知悉;當成人覺得青少年還沒準備好面對性或性教育,或許同時沒有準備好的是成人自身。

 

性教育網站 竟po「口交不會不衛生」
2014年02月28日 蘋果日報  鄭敏玲╱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林姓家長近日發現,衛福部專為青少年設計的性教育網站「性福e學園」(http://www.young.gov.tw/home.asp),對於性行為以及口交等相關訊息形容得太誇張,痛批文中刻意強調「只要口交前,男性將陰莖清洗乾淨,是不會不衛生的」。他批評此文有誤導之嫌,「應說清楚可能導致傳染病等的後果,否則青少年難免有樣學樣,真的以為只要『洗乾淨』就可以為所欲為。」

 

有傷口恐染病毒
林姓家長說,該網頁內容不斷強調肛交和口交可以達到高潮,甚至掛保證表示「只要口交前,男性將陰莖清洗乾淨,是不會不衛生的」,他怒斥,讓青少年學習肛交、口交這些性行為未免太早了點,且會導致身體傷害或傳染病等問題,但卻都未說清楚,真的很容易誤導青少年。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李茂盛表示,「愛滋病或梅毒,即使性器有洗乾淨,但性愛過程中太刺激恐導致咬傷或黏膜破皮等,病毒就有可能趁虛而入,「對於青少年的性教育還是要盡量說清楚比較好。」
衛福部副署長孔憲蘭解釋網頁內容主要是回答青少年對性的疑問,並非刻意強調口交到底衛不衛生。性知識或性安全問題在網頁其他部分都說得很詳細,家長最好能陪著孩子一起邊看邊討論,更能達到性教育的目的。

 

新聞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228/35669733/%E6%80%A7%E6%95%99%E8%82%B2%E7%B6%B2%E7%AB%99%E7%AB%9Fpo%E3%80%8C%E5%8F%A3%E4%BA%A4%E4%B8%8D%E6%9C%83%E4%B8%8D%E8%A1%9B%E7%94%9F%E3%80%8D

 

性教育,誰沒準備好
2013年11月20日 中國青年報  記者 陳卓

雖然提前把“教材”研究了好幾遍,但當走進教室時,心理健康老師張林曉還是有些底氣不足。在接下來的40分鐘裏,她要講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我從哪裏來”。臺下坐著的,除了一群身穿校服的小學三年級學生,還有從當地各個學校趕來聽課的老師和校長。

這是濟南市歷下區準備在全區推行的性教育課中的一節。雖然自稱“臉皮很厚”,但張林曉還是擔心,在講解精子和卵子結合時,孩子們萬一提出“精子是怎麼進去的”這樣的問題,自己不知道如何回答。

但實際上,這樣的擔心並沒變成現實。

利用一本叫做《小威向前衝》的繪本作教材,張林曉告訴孩子們,那顆叫做“小威”的精子在一次“遊泳比賽”中戰勝了3億個同伴,率先到達終點。這時,身邊一個小男孩兒悄悄問這個扎著馬尾辮的老師:“老師,我知道小威的同伴不是3億個,而是50億個!”

“我聽說每分鐘都產生好幾億呢!”聽到提問,坐在前排的一個小男生立馬插了一句。

“我聽說小威的同伴們會在48小時內陸續死去!”剛才提問的那個男生不甘示弱地補充。

“提到性教育,我們總覺得孩子們接受不了,但實際上,接受不了的往往倒是我們大人。”作為幫助濟南市歷下區設計性教育課程的專家,北京林業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所長方剛評價說。

只有對性的神秘、好奇,才會帶來問題
就在張林曉的性教育課開講前,當方剛把這個話題在一次培訓中帶給當地的200多名班主任時,“大人的問題”在培訓現場被清楚地展現出來。

在從10月25日開始的持續兩天半的培訓中,這位性社會學博士毫不避諱地向班主任們解釋,為何在向學生展示異性的身體圖片時,不要籠統地使用“生殖器官”,而要準確地使用“陰道”、“陰莖”等“性器官的名稱”。當提到要及時向學生講解月經和遺精的相關知識時,這位大學教授還有板有眼地學了一段涉及這個問題的談話。但是,這個企圖活躍氣氛的舉動並沒有得到響應,臺下的老師大多依然保持著低頭的姿勢。

“我們學校學生都特別單純,可能不需要這些。別本來沒早熟,聽了以後反而早熟了。”一個小學班主任在開講前小聲表達著自己的憂慮。過了一會兒,她又扭頭看了一眼同伴,試探著問:“即使講,內容也不能太直白吧?”

一個班主任甚至直接提出自己的擔憂:“要是給學生看了異性的身體圖片,他不滿足,再去弄其他的圖片咋辦?”

“關于性的東西,難道你不講,他就不會從其他地方接觸到了嗎?”面對老師的擔憂,方剛反問道。

從今年年初,他帶領一個包括大學老師、中學老師和幾名中學生在內的團隊,編寫了一套有108個教案的《中學性教育教案庫》。濟南市歷下區就是這套教案庫選取的首個試點。

這是中國目前眾多關于性教育的嘗試之一。在北京,首都師范大學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玫玫大約5年前就和北京市教委合作,進行“中小學性教育大綱”的課題研究,目前全市共有50多所中小學參與其中。而在深圳,2003年就曾編寫過一部性教育的教材,負責編寫這套教材的深圳市計生服務中心主任陶林告訴記者,目前正在籌劃出版第二版。

在眾多推動者中,方剛算得上是觀點前衛的一個。在他的教案庫中,他不僅為學生們準備了“認識身體”、“愛情觀”這樣的話題,還有更直接的“性,我們準備好了嗎?”“是否做愛,需要溝通”,等等。甚至,他還主張通過課堂討論,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色情品、少女援交以及艷照現象。

“我可不是讓孩子們去看黃片,而是讓他們在了解各方面知識以後更好地做出選擇。”在方剛的教案設計裏,講解色情品時,老師會展示國際社會對色情品或支持或反對的不同聲音,引導學生站在各種立場展開辯論。

“我們總說中學生不思考,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嗎?給他們知識,讓他們成長。”說著說著,他的語氣變得有些急促,“當把各種爭論都了然于胸的時候,學生還會把色情品太當一回事兒嗎?我覺得不會。無論看還是不看,這件事情的影響有那麼大嗎?”

“只有對性的神秘、好奇,才會帶來問題。”面對老師們的擔心,方剛幾次提到。

他提到,早在2010年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生殖健康調查報告就顯示,我國未婚青少年中,約有22.4%曾有性行為,但其中超過半數在首次性行為時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在沈陽的一家醫院裏,醫生甚至發現一個“梳齊耳發,滿臉學生氣”的16歲女孩兒,一年好幾次來醫院做人流手術。

面對醫生做好避孕措施的提醒,這個女孩兒疑惑道:“做人流都是無痛的,沒覺得傷害身體啊,這不就是避孕嘛。”

在方剛的培訓課堂上,一個教初一的男老師在課間告訴記者,在他執教的班級裏,甚至有一個長相漂亮的女生晚上外出不歸,學生中有傳言“是去援交了”。

如何處理這些問題,那名男老師並不知道。但他早早地就把自己的困惑交給了培訓主持人。而後面兩天的培訓,他把名額給了同校的一個女老師,計劃讓女老師以後和自己合作,一個負責給男生講,一個給女生講。

“我明天可以去,但必須講嗎?我不會講啊!”這個不到40歲的男老師給記者展示了女老師回復他的短信。

性教育不是出了問題再講,而是越早開始越好
     其實,對于坐在臺下的老師而言,“不會講”是一個普遍存在的擔心。

“孩子以前從來沒有接受過這些,現在給他們講,還不得炸了鍋啊。”一個小學六年級的老師說。另一個打扮時髦的小學女老師告訴記者,雖然目前針對未成年人的性侵犯案件頻現報端,但在她所在的學校,預防性侵犯的知識並沒有被單獨強調,而是“和安全教育一起講的”。在深圳,計生服務中心的陶林也發現,當三年級的小學生被問及“文具店的男老板把兩個小女孩帶到無人的樹林中會發生什麼”時,大多數給出的答案是“吵架”、“打架”、“綁架”、“殺害以後把器官賣掉”……很少有人意識到可能會被猥褻。

作為北京市中小學性教育大綱總課題的負責人,張玫玫理解老師們的顧慮。在大綱設計之初,她曾設想把關于異性身體的展示和講解安排在小學五六年級,但發現上課的時候男生女生都低著頭不敢看,甚至還有人羞紅了臉。于是,這門課程的開設時間被不斷提前,最終發現,當面對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時,這樣的問題不復存在。

“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沒有受到成人社會的影響,不會出現‘談性色變’的情況。”張玫玫解釋,“性教育不是出了問題再講,而是越早開始越好。”

實際上,在濟南,當性教育課程真正在學校開展時,人們才發現,這個至今仍然讓有些成年人聞之色變的話題,對于孩子們來說,其實並不顯得太早。

10月28日,當張林曉還在準備她的性教育課程時,另一節針對小學六年級學生的性教育課程正在進行。

這節被取名為“莫名我就喜歡你”的課程,主要幫助學生處理青春期的兩性關係問題。看起來,當老師要求男生女生站在臺前互相拉手捏肩時,孩子們會因為羞澀而對異性同學故意加大力氣,而當老師在黑板上寫下課程名稱時,後排一個個子不高的男生還悄悄問同桌:“莫名是誰?”

但是,當老師讓學生們偷偷把橡皮丟進一個寫著“Yes”和“No”的信封,來表示自己是否有暗戀對象時,在這個有著45名學生的班級裏,寫著“Yes”的信封中收集了27塊橡皮。

而據講授這節課的老師康悅介紹,這還不是她在這個信封中收到橡皮最多的一次,最多時數量會超過30個。

“我們總覺得孩子接受不了,其實不是孩子有問題,是我們自己心理有問題。”當地一直進行性教育推動工作的歷下區心理教研員馬莉告訴記者。

在方剛的培訓課堂上,為了打消老師們對孩子接受不了的擔心,他提起了一個聽起來像是笑話的例子:一個小學生問父母,我是從哪裏來的,父母像大多數人一樣回答,撿來的。後來,小孩偷偷寫下:“我爸媽真可憐,好像好久都沒做愛了。”

臺下終于出現了零落的笑聲。

性教育這個東西出錯太容易了,做好太難了
   “感覺有很多是被派任務來的,有人打著哈欠,有人幹別的,該笑的地方沒人笑,該記筆記也沒人記。後來我越講越沒精神。”講完第一天的課程,方剛直截了當地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實際上,這恰如性教育的現狀——雖然有不少推動者在努力,但並不總能得到人們熱情的響應。

從北京出發之前,方剛得到的消息是,兩天半的時間裏,將有超過1000名老師參加培訓,那將是歷下區所有中小學的班主任。但是剛下火車,他就被告知,1000人的培訓被改成了200人——全部班主任的培訓改成了部分班主任參加的輪訓。

但這樣的改動並沒有讓方剛太過介意。因為這次在濟南獲得區教育局支持的性教育推廣,對方剛來說已是遇到過的最高級別了。在此之前,他在南方一座城市裏同樣預計耗時兩天左右針對老師的培訓,在拖了將近兩年後,最終變成了一場專題報告會。

張玫玫也告訴記者,雖然作為一個科研課題,北京市的性教育大綱設計目前得到市教委的支持,而且加入課題的學校實際運行情況也“相當不錯”,但對于這項課題結束後是否能得到教育局下發的一紙公文,在全市范圍推廣,她還沒有把握。“這得看領導的想法,有時候換個領導就換一種想法。”張玫玫笑了笑說。

就在2011年,當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一本叫做《成長的腳步》的書推出時,因為裏邊詳細講解了精子和卵子的結合,並提到性交的過程,而被認為是“淫穢黃色作品”。為此,北京市教委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澄清這本計劃當年9月份在北京定福莊二小試用的書,“並非北京市的試點教材”,“僅僅是一項性教育研究課題的中期成果”,而且,“北京市目前沒有性教育教材的編寫、試點、推廣計劃”。

“那只是男女摟抱在一起,關鍵部位還蓋著被子呢,如果這種圖片都不能放,那怎麼跟孩子講解什麼叫性行為,什麼叫強姦,性教育還怎麼做?”提起這個事情,深圳市計生服務中心主任陶林有點激動。

而他負責編寫的那本性教育教材,也曾因為頁末附有患性病的生殖器圖片,而遭到家長投訴。這本被定位為“讀本”的書,初版印的兩萬冊,用了4年時間依然沒有賣完。

“性教育這個東西出錯太容易了,做好太難了。”一位在北京堅持了3年性教育的小學校長告訴記者。

其實,如果追溯起來,“性教育”被正式提出的歷史,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短。1988年,原國家教委和計生委就聯合發出了《關于在中學開展青春期性教育的通知》。而在2012年由教育部修訂後發布的《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也要求學校開展包括“青春期教育”在內的心理健康教育。但這並沒有給性教育的尷尬境地帶來多少改變。

“教育部不能直接管中小學,中小學歸各省區市教育廳管,在這個行政體制下,沒有一個官員或者老師願意冒這個險,何必呢?”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潘綏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開展性教育的學校,都是憑著老師的積極性,校長的責任感,體制上沒有保障。”

作為其中一名“有積極性”的老師,同時擔任濟南歷下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的馬莉告訴記者,大約3年前,由于自己的孩子即將上小學五年級,她越來越感覺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並準備到上海去聽一次與此有關的講座。當她向教育局相關負責人申請帶上兩名心理健康教師一起去時,卻得到了否定的答復。因為領導表示,如果再找其他老師就必須由教育局出面下發公文,但“總不能把性教育直接寫進公文裏吧”。

“別人看見前面是條河,往往就在河這邊觀望,考慮是趟過去,還是坐船過去。但我不是,我看見前面有條河,脫鞋就往裏走。結果發現水根本不到膝蓋。”馬莉如此總結她當時的狀態。

而當記者問及濟南的性教育推廣是否會中途夭折時,這位瘦瘦的女老師沒等記者說完,就斬釘截鐵地說:“我們歷下區不會做這種事情。”稍微緩了口氣,她又補充道:“雖然我沒有面對面向領導匯報過我們在進行的性教育,但所有的通知、圖片,領導都會看得到。領導到現在還沒找我談,沒說不行就代表行。”

新聞出處:http://zqb.cyol.com/html/2013-11/20/nw.D110000zgqnb_20131120_2-09.htm

2014-02-25

【台灣/外籍感染者議題】140225 中央社:愛滋修改條例 外勞染擬免遣返

SongYY說明
這則新聞有多處有事實扞格或敘述不清之處:
1.目前法規是所有被發現感染HIV的外籍人士,無論工作與否、職業類別、是否有居留證、是否有繳稅,一律強制離境,並非僅有報導中提到的外籍移工需要離境。
2.疾管署的修法方向值得肯定,但是目前法案僅離開衛福部送至行政院會,何時能在行政院通過、何時能送立法院、立法院會花多久時間完成三讀,都還值得密切觀察。
3.記者引述周志浩副署長的發言:『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對感染法定傳染病的外國人完全不設限……』然而若以HIV感染為例,英國不僅早就沒有對感染者出入境與居留的任何限制,自2012年開始更提供在英國居住6個月以上的外國HIV感染者(包括非法居留者)享受英國公費醫療的服務。
和台灣一樣還在強制遣返外籍感染者的國家2013年中只剩18個,且多半為伊斯蘭教國家或人權相對落後的國家如北韓、葉門。和英國相較,台灣起步已晚,在人權保障上其實還有很長的距離。

愛滋修改條例 外勞染擬免遣返
2014/02/25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5日電

外勞入境體檢發現愛滋病,可望不必被遣送出境,疾病管制署已向行政院送修正法案,一旦立法院三讀通過,愛滋外勞可留在台灣貢獻勞動力。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周志浩今天說,已提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修正案送行政院審查,修正案內容原則同意感染愛滋病毒的外籍勞工可以留在台灣,不必遺返,但是政府不予以補助愛滋醫療費用。

疾管署統計,去年共有71人次外勞入境體檢發現愛滋病,遭到遣返。

周志浩說,感染愛滋擁有居留證的外籍配偶,也可以留在境內,至於誰來負擔醫療費用,還在討論中,政府「得部分補助」。

現行規定,外勞在入境及定期體檢發現愛滋病毒感染時,必須遺送出境,以後只能短期入境;外籍配偶除非能證明被本國籍配偶傳染,否則也是比照外勞。

周志浩表示,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對感染法定傳染病的外國人完全不設限,國內醫療補助以照顧本國人優先。

新聞出處: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402250214-1.aspx
延伸閱讀
131016 台灣立報:外人在台染愛滋 驅逐不留情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31019124915661&myarea=2
【公告】 同志諮詢熱線愛滋小組2013年度鉅獻:完整版微電影《我們 Us 》在Youtube正式上線!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3101402526832&myarea=4
熱線爽歪歪網站外籍感染者相關新聞  http://goo.gl/oTIMf4
熱線爽歪歪網站外籍感染者議題精選評論 http://goo.gl/17iOp3
台灣外籍愛滋政策修法聯盟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mlha

2014-02-22

【美國/新概念保險套】140222 蘋果日報:概念保險套「電鰻」 戴上就會爽

【短片】概念保險套「電鰻」 戴上就會爽
2014年02月22日  蘋果日報 於慶中/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兩名博士生研發一種劃時代的電子保險套,取名為「電鰻」(Electric Eel),聲稱戴上後可以大幅增加性愛樂趣。

來自喬治亞州理工學院的兩名博士生,以「電鰻」命名新研發的產品,並在《Indiegogo》網站展示了「電鰻」的原型,希望能夠籌募資金生產。「電鰻」最初的研發概念其實是為了改變男人「不愛戴套」的習慣,因為男人總覺得戴套後「隔靴搔癢」,少了點樂趣,於是他們希望設計出一種「戴上就會爽」的保險套。「電鰻」的原型其實是一個睡蓮狀的微處理器,只要把它嵌入普通保險套的底部,使用者便可透過吸呼,甚至是網路上的軟體,控制處理器發出電子脈衝,等同對陰莖進行電擊,從而獲得快感。當然,套子內側的男人會酥麻麻,隔著薄薄橡膠外的女人,也能體會妙不可言的刺激,一兼三顧。

兩名發明家還在影片最後親身試驗「電鰻」,大讚讓人「愉快、舒服又刺激」,並強調處理器不會影響保險套原有的避孕功能,更保證「電鰻」發出的電量很小,大家可以安心使用。他們希望能在下月底前,籌集1萬美元(約台幣30萬元),來量產「電鰻」。

新聞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international/20140222/349033/

延伸閱讀
爽歪歪網站安全的性知識>性愛達人:保險套與潤滑液
https://gplus.org.tw/know_1.asp?myarea=9
爽歪歪網站「保險套」相關新聞一覽
https://gplus.org.tw/action_2.asp?searchdata=TAG%3A%ABO%C0I%AEM&searchsubmit=%B7j%B4M

2014-02-17

【香港/感染者調查】140217 東方互動:調查指近半數愛滋病感染者覺被歧視/香港商報:近半染愛滋者想法負面/關懷愛滋協會:社會醫護誤解深 呼籲正視愛滋

調查指近半數愛滋病感染者覺被歧視
2014-02-17 東方互動on.cc東網專訊

關懷愛滋聯同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於2012年12月至去年9月進行全港首項「愛滋污名現況」的研究,了解本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被歧視的情況。調查訪問了291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發現當中49.3%人具「內化污名」傾向,即對自己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身份有負面想法;逾半受訪者精神健康評分低於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水平。

研究發現有感染者過去一年曾受非愛滋病專科醫護人員歧視,當中13%受訪者表示,曾經在醫院或診所候診時被安排至最後一個接受服務;9.6%住院期間被安排使用即用即棄的餐具,而其他病人用一般餐具;9.1%甚至被拒提供醫療服務。

關懷愛滋項目總監張曉華指,這些不公平待遇為感染者帶來心理困擾,削弱他們對醫療制度的信心,或令他們不敢尋求協助及治療。亦有逾一成受訪者表示,曾在過去一年被要求應徵申請表上填寫感染狀況,及半成因感染狀況而被迫辭職。

新聞出處:http://m.on.cc/nc/hknews/20140217/20140217150457lc.html


近半染愛滋者想法負面

2014年 02月 18日 香港商報 記者何加祺報導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早前聯同關懷愛滋進行全港首項「愛滋污名現况」研究,發現有近半人對自己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身份有負面想法。另外,亦有愛滋病感染者表示,在過去一年內曾受到非愛滋病專科的一般醫護人員及僱主歧視。他們建議醫護人員及僱主公平對待每一人,而愛滋病人則可透過「內化污名量度表」測試,根據自己狀况主動尋求醫療及情緒支援。

該研究調查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進行,共訪問291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顯示有近五成人具內化污名的傾向,即對自己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身份有負面想法。中大副教授麥穎思稱,本港在6分為滿分的內化污名指數中共獲3.82分,情况比較嚴重。她說,污名化會減低感染者的生活滿意度和生活質素,建議感染者應用「內化污名量度表」評估自己的內化狀况,主動尋求醫療和支援。

團體促僱主醫護公平對待
研究亦顯示,在過去一年有13%參與者曾在醫院或診所被安排等到最后一個接受服務、9.6%人則在住院時被安排用即用即弃餐具、9.1%人曾被拒絕提供醫療服務。關懷愛滋項目總監張曉華指出,部分非愛滋病專科的醫護人員對愛滋病缺乏知識,不理解愛滋病的傳染途徑,認為醫務人員要公平對待每位病人。

另外,有愛滋病人表示曾在過去一年受到僱主不公平對待,例如因感染狀况而被迫離職等。    張表示,愛滋病病人同樣受到《殘疾歧視條例》所保障,僱主不應以殘疾為理由而歧視求職者及僱員。建議僱主應着眼僱員的工作能力,并理解愛滋病并不會影響日常工作及透過工作傳染。

新聞出處: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14-02/18/content_3305897.htm

 

 

全港首個愛滋病污名現況研究: 社會醫護誤解深 呼籲正視愛滋
2014年2月17日 香港關懷愛滋協會新聞稿
「關懷愛滋」聯同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於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期間進行了全港首項「愛滋病污名現況」(HIV Stigma Watch) 的研究,了解本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被歧視的經驗及情況,並探討污名對感染者的身心健康的影響,及檢視與污名相關的因素。該研究以不記名問卷方式訪問了291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調查發現,本港感染者的內化污名指數為3.82(污名指數以6為最高分),而當中49.3%(143人)具內化污名的傾向,即對自己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身份有負面想法;逾半(156人)參加者的精神健康分數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水平,精神健康狀況欠佳,情況令人憂慮(研究結果見附件1)。

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麥穎思表示,是項研究率先為本地制訂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污名指數,了解本港感染者所經歷的歧視,讓社會重新檢視現行對愛滋病及該病毒感染者的策略和資源分配。她指出,污名化會減低感染者的生活滿意度和生活質素,呼籲感染者應用「內化污名量度表」評估自己的內化污名狀況,並主動尋求醫療和支援,聯絡關懷愛滋等非政府組織,通過朋輩及小組支援認識其他感染者,從而了解如何正面處理感染狀況。而感染者的家人朋友亦應正視愛滋病,正確了解感染途徑及感染者,主動為感染者親友提供適切的情緒支援。

研究顯示有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在過去一年內受到非愛滋病專科的一般醫護人員之侮辱、迴避或歧視,包括在醫院或診所候診時被安排至最後一個接受服務(13%)、住院時當其他人用一般餐具而感染者卻被安排使用即用即棄的(9.6%),甚至被拒提供醫療服務(9.1%)。這些不公平對待不單為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帶來心理困擾,更會削弱他們對醫療制度的信心,不敢尋求協助及治療,無助於控制愛滋病疫情。而亦有受訪者表示,曾在過去一年被要求填寫感染狀況(10.6%)及因感染狀況而被逼使辭職(5.4%)。

對此,「關懷愛滋」項目總監張曉華提醒醫護人員及僱主,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其他殘疾人士一樣,受到《殘疾歧視條例》保障,他們不應在接受醫療服務及設施、求職、就業及日常生活中受到歧視及標籤。張曉華指愛滋病已被界定為長期病患,感染者通過治療即可維持健康,而日常生活也不會傳染他人。即使在接受醫療服務時,只要如對待其 他病人一樣,做足一般性的標準預防措施,醫護人員已能預防感染,並無需要特別處理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因此,她呼籲社會,尤其是醫護界應多主動正確了解愛滋病及病毒感染者,並建立正面、具支援性價值觀,達致「不隔絕,使共融」的社會環境 (具體建議見附件2) 。

文章出處:http://aidsconcern.org.hk/index.php?route=all_news/news_info&news_id=453&news_category_id=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