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8

【香港/愛滋醫生之死:輿論恐慌】120317~0321 墮樓外科醫生證染愛滋事件/香港媒體對當局處置批評相關報導

SongYY說明
3月中旬香港媒體大幅報導一位於1月自殺身亡的外科醫生被證實是HIV感染者 (並已有愛滋初期症狀)一事。儘管相關單位說明該位醫生的病人被感染的風險極低,毋須擔心;然而媒體輿論則紛紛對相關單位的處置提出批評,呼籲應對醫生進行手術過的病患、甚至清運遺體者,進行病毒的追蹤檢驗。此外也呼籲應對感染HIV的醫護人員強制通報、加以規範。以下是幾則媒體相關報導的整理。
至於感染者擔任醫護人員傳染風險真的高到需要恐慌嗎?強制通報醫護人員的感染身分真的合宜? 請見《香港/愛滋醫生之死:實務評估》新聞整理。而香港當局在輿論壓力下於3月下旬所作的事件處理,也請見《香港/愛滋醫生之死:當局處置》新聞整理。

墮樓外科醫生證染愛滋 當局稱傳染風險低 毋須追蹤病人
香港成報 2012-03-18 記者梁康然、本報靜態組報導

        一名東區醫院外科醫生早前在灣仔寓所墮樓身亡,醫院管理局昨證實該名醫生為愛滋帶菌者,但就強調愛滋病靠血液感染,而醫生做手術前會做好預防措施,透過日常社交傳染愛滋病風險相當低,認為現階段毋須追蹤死者生前接觸過的病人。而生署已成立專家組評估對病人及員工的風險。

  跳樓身亡的東區醫院外科醫生黃浩卿(34歲),為駐院專科醫生。有指死者為愛滋病感染者,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回應傳媒提問,他確認早前東區醫院有愛滋病帶菌者醫生墮樓死亡,有關部門及專家已就事件作出研究分析,認為病人經有關醫生感染愛滋病風險不高,暫時無必要追蹤死者生前接觸過的病人,但會跟進死者的家屬狀況。

死者生前沒透露病情
  周一嶽指,死者生前沒未曾向東區醫院透露過自己病情,院方也不知他染上愛滋病。周表示,目前不知道死者生前的主診醫生是誰,而有關主診醫生亦能以病人私隱為由,拒絕透露死者生前病情。
對於被指有人隱瞞醫生染上傳染病,令病人權益受損,更惹來病人恐慌。周解釋,局方收到消息後,已透過專家委員會分析事件,認為經醫生傳染愛滋病機會極微,即使死者是外科醫生,也因醫生做手術前會做好預防措施,病人感染風險不高。根據英國及歐洲的資料顯示,有34名醫療人員是愛滋病帶菌者,並跟蹤逾9,000名病人,沒發現有傳染情況,因此認為本港暫時沒有需要公布有關消息。

由專家小組研究評估
  醫管局發言人亦就事件回應傳媒提問,表示公立醫院一向有防護措施,病人及醫護人員在院內感染愛滋病機會甚低,不過為謹慎起見,本個案已轉交衛生署轄下專家小組研究和評估,決定是否要對病人和員工作進一步跟進。不過就當局現行的人力資源守則,並無規定醫護員工必須呈報個人疾病紀錄、包括傳染疾病,以保障員工私隱。同時亦拒絕證實受感染醫護人員身分。
生署回應稱不評論個別個案,只證實曾接獲一名醫護人員感染愛滋病的轉介個案。署方發言人表示,已經召開專家組會議研究事件,基於個案複雜,專家組需要搜集更多資料,並聽取本地海外各專家意見,短期內將召開第二次會議研究下一行動。
該名有「明日之星」之稱的外科專科醫生,於今年1月12日凌晨5時許,在灣仔大王東街嘉薈軒39樓寓所墮下死亡,由於墮地時撞到硬物,殘肢散落大廈門前,大批警員到場調查,仵工隨後到場移走屍體,但當時各人未有特別防護裝備。

文章出處:http://www.singpao.com/gw/xwa/201203/t20120318_341009.html

愛滋醫生照操刀 醫局守則宜檢討
2012-03-18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文森

 今年1月中,一名墮樓身亡的東區醫院外科醫生證實為愛滋病帶菌者。食物及衛生局證實,該名醫生生前已出現初期病徵,患病後曾為病人施行手術,惟當局並無「守則」要求醫護申報傳染病等病歷紀錄,而醫管局於他身故後才知悉病歷,卻一直未有向外公布事件。當局強調,病人接受治療期間受感染的風險極低,呼籲病人毋須恐慌,暫毋須追蹤該名醫生曾接觸過的病人。病人組織批評,事件揭露醫生呈報病歷制度存有漏洞,或增加病人感染傳染病的風險,促請醫管局檢討「守則」。
醫管局昨證實,早前知悉一名醫護人員為愛滋病帶菌者。據了解,該名醫護人員是今年1月中在灣仔墮樓身亡的東區醫院外科醫生黃浩卿。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已把個案交予相關專家進行初步評估,基於公立醫院一向實施標準防護措施,相信病人及員工受影響的機會甚低,但為謹慎起見,該局已立即作出相應跟進,並按一貫程序轉交衛生署轄下的專家小組研究和評估,現正等待該小組的指示,以決定需否為病人及員工作出所需跟進。

衛生署無公布 無追蹤病人
 衛生署則不評論個別個案,但證實早前接獲一宗醫護人員感染愛滋病的轉介。該署發言人表示,專家組已經召開會議,基於個案的複雜性,專家組認為需要搜集進一步資料,並聽取其他海外及本地的專家意見,專家組會於短期內召開第2次會議再作討論。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回應事件時表示,該名醫生感染愛滋病後,並無向上司呈報,直至事主去世後,醫管局才得悉事件,並已「即時」匯報衛生署專家小組跟進,現時亦未確認其染病途徑。至於當局為何未有對外公布事件,他解釋,根據外國經驗,病人經由醫護人員傳染疾病的風險相當低,加上基於私隱問題的考慮,認為「無需要」公布事件,現階段亦毋須追蹤死者曾接觸過的病人,但會聯絡死者的親人及朋友。

醫護可瞞傳染病 病團不滿
 根據醫管局現時的《人力資源守則》,並沒有要求或規定醫護人員必須呈報個人疾病紀錄,包括傳染疾病。周一嶽未有正面回應該做法是否不恰當,但強調如醫護人員患上高傳染性疾病,如肺結核及呼吸道疾病等,會先向醫院呈報,接受適當治療,痊癒後才返回工作崗位。他相信,負責治療死者的醫生曾向衛生署呈報個案,但衛生署對愛滋病患者的呈報有特別安排,以保護其身份。有傳染病專家則指出,現時歐美等國家亦沒有要求醫護人員要呈報病歷,香港是否要採取較嚴謹的標準需再作研究。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認為,醫療機構有需要知道醫護人員是否患有傳染病,才能保障病人免受感染。他指出,愛滋病能透過血液及體液傳播,若有染病醫護人員替病人施行手術,有機會接觸病人血液,增加病人感染風險。他批評,現時醫管局《人力資源守則》未盡完善,促請醫管局檢討收緊。

文章出處: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3/18/HK1203180001.htm

醫局不能存有僥倖 必須認真堵塞漏洞
2012-03-18  香港成報社論

  東區醫院一名外科醫生今年年初墮樓死亡,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證實,死者是愛滋病帶菌者,有初期病徵。衞生署已成立包括世衞專家在內的委員會調查,認為有關醫生將愛滋病病毒傳染給病人的風險相當低,加上考慮到私隱問題,因此現階段毋須追蹤他曾接觸過的病人,但會聯絡他的家人及親友。周一嶽表示,染愛滋病的外科醫生為病人做手術時有戴手套,此外處理醫生屍體的仵工亦會戴手套,因此傳播風險不高,呼籲病人等相關人士毋須恐慌。
事件發生於年初,兩個月後醫管局才公布,空口呼籲病人不要恐慌,這並非負責任的做法。眾人皆知,愛滋病毒有叁大傳播途徑,性行為傳染、血液傳染、母子垂直傳染。世衞組織也早有指引,醫務人員和護理人員接觸病患要注意幾個方面,接觸患者血液或其他可能帶有血液的體液,包括尿液、糞便、嘔吐物時,應該要戴手套;不論是照顧者或愛滋患者,雙方的皮膚有傷口或皮膚有破裂時,都應該要用紗布或繃帶覆蓋好;接觸血液或其他體液後,應該立即洗手,及清洗其他有接觸的身體部位。而一名外科醫生,手術時使用的是刀刀剪剪,接觸的有病人的血液,一旦愛滋醫生有流血的傷口,病毒傳染給一般病人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還是存在的,連醫管局有關人員在解釋這次事件的時候,也不敢百分百肯定手術中不可能發生傳染,因此叫病人或相關人士不必恐慌,他們會就此放下心頭大石?
我們認為,就算醫生手術傳染愛滋的可能性只有萬分之一,也須當作有可能傳染的認真態度去處理、去追查,萬萬不能存有僥倖心理。所以,醫管局必須對曾經接受這位醫生手術的病人作一個全面跟進,為他們作些補救行動,一個也不能漏。此外,也要為當日處理該醫生遺體的仵工進行全面檢查,可以斷定,現場血肉模糊,仵工大有可能接觸到該醫生的血液。只有確保所有毫無提防情況下接觸過該名醫生的人士都安全的時候,醫管局才可以說一句,沒有任何人因此事件而染上愛滋病毒。
醫管局應該通過這件事全面檢討目前有關指引的缺失。現時患有愛滋病、或愛滋帶菌的醫生,醫管局並無制定呈報機制,這便產生漏洞。我們認為,患有這種疾病的醫生或帶菌者,以及其他患有傳染病的醫生,都有責任有規定必須呈報院方,形成一項硬性規定。這個做法並非歧視醫生,而是通過這種呈報機制,可以讓醫院作出判斷,哪些帶菌患者可以繼續行醫,哪些不該繼續行醫;可以繼續行醫的,亦應看是哪一科,如外科、婦科的則必須更加審慎,要以科學態度分流,才能確保病人的安全。
此外,九龍醫院成立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完成對一名患咽喉癌中風病人死亡原因的調查,指該病人氣管造口紗布四邊錯誤地被紙膠布貼著,懷疑護理出錯致病人死亡。調查委員會主席表示,病人的氣管造口屬永久性造口,但牽涉的16名護理人員俱錯誤當成是臨時性氣管造口處理,令病人依賴呼吸的管道被完全覆蓋。由於有關人員警覺性低,轉院時又無正式交接文件,根據口供,有護理人員貼上紗布,令內層貼不牢固,病人可能因大力呼吸致死。
事故涉及16名護理人員,將氣管永久性造口錯誤當成是臨時性造口處理,而無一人能發現出錯,這是何等可怕的失職,實在令人難以置信。這表明不少程序或沒有明確指引,有指引而無認真執行。對此,九龍醫院和醫管局必須嚴肅認真堵塞漏洞,制訂嚴謹的工作指引,並且加強對員工的培養教育,包括本院工作指引和院與院之間病人轉院治療的工作指引,務必嚴格把關,保障病人的安全。

文章出處:http://www.singpao.com/yl/sl/201203/t20120318_341016.html

醫局制度僵化 釀黃浩卿悲劇
2012-03-21 香港東方日報 記者陳紹恒、戴碧怡

  東區醫院醫生黃浩卿自殺後被揭染愛滋,消息透露黃輕生前在泰國驗身證實患愛滋病,出事前數周已出現愛滋病人特有的「肺囊蟲肺炎」,留醫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主診醫護遂知悉病情,礙於私隱及內部無明確處理機制,未及時讓管理層警惕及提供心理輔導等,釀成悲劇。衞生署已邀請澳洲世界衞生組織(WHO)愛滋病專家來港,下周一(廿六日)開會評估風險。

無法及早提供心理輔導
  消息指,死者輕生前數周曾入住任職的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確診肺囊蟲肺炎。據知他承認曾到泰國做愛滋病檢測證實陽性。消息人士質疑醫管局內部機制不足,未能及時察覺涉及醫護人員身體及心理健康的問題,無法及早提供心理輔導,終導致悲劇。當局事後採取隱瞞及低調處理態度,亦令人懷疑欲將事件變成「永遠的秘密」。

  有微生物專家指出,年輕人因肺囊蟲肺炎入住深切治療部,主診醫生「一睇就估到係咩嘢事」。一般只有三類人患該種肺炎,包括超輕磅初生嬰;接受化療或器官移植的免疫力受壓抑人士及愛滋病患者,徵狀亦與典型肺炎不同,患者初時消瘦及晚間盜汗,之後發燒、乾咳及氣喘。

  一般肺炎多數影響單側肺部,肺囊蟲肺炎同時影響兩邊肺,情況輕微,在X光肺片中只看到薄薄一層白色如「磨沙玻璃」。八至九成愛滋病患者於感染後五至六年後,出現肺囊蟲肺炎。

  有公院深切治療部醫生坦言,即使發現涉及醫護的愛滋病個案,基於私隱問題,主診醫生絕不可能主動向局方匯報,一般轉介伊利沙伯醫院及瑪嘉烈醫院的愛滋病中心,由專家作支援。

邀請世衞專家評估風險
  衞生署昨公布已邀請世衞愛滋病/愛滋病病毒區域合作中心總監Julian Gold教授來港,他本身為澳洲悉尼Albion Street Centre總監,將以海外專家身份出席專家組會議,香港外科學院及醫管局專家亦會出席。專家組一月已召開首次會議,評估該醫護人員對曾治理病人構成的風險,及需否追查病人,當時確認沒有持續傳染病人的可能,科學文獻及海外經驗均顯示風險極微。由於個案複雜及為審慎起見,專家組欲搜集更多資料及聽取其他本地及海外專家意見,下周一會議後會對跟進工作發表最終建議。

文章出處: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0321/00176_047.html

13527732273381延伸閱讀
【香港/愛滋醫生之死:實務評估】120317~0327 全球僅一宗愛滋醫生感染病人 /醫局無意強制愛滋醫護呈報 防標籤令染病者隱藏/其餘相關報導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328212226505&myarea=2
【香港/愛滋醫生之死:當局處置】120317~27 當局由「毋須追蹤染愛滋病醫生曾接觸的病人」到「140病人速驗愛滋息恐慌」的處置轉變相關報導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328214833572&myarea=2

2012-03-23

【臺灣/外籍感染者】120323 聯合報:洋醫師染愛滋 怕遣返燒炭亡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顏福江/連線報導
2012.03.23

南部地區一名外籍急診醫師,疑擔心自己感染愛滋病遭遣送回國,昨天被發現在車上燒炭自殺;對於醫師感染愛滋病,院方表示不知情。

急診醫師染愛滋病,與他接觸過的病患是否陷感染危機?高雄市衛生局疾管處表示,愛滋病毒只會經由性行為、針劑或血液傳播,醫護人員明白如何保護自己和病人,病患勿須恐慌。

這名卅出頭外籍醫師,專長為腦神經及一般外科,一路從醫學院求學、實習,畢業後留在台灣工作,最近才剛升上主治醫師,同事對他印象都是「寡言、認真」。

院內同仁說,廿日清晨這名醫師值完大夜班後離開醫院,接著兩天都沒有班,昨天上午八時他應該到醫院上班,但快中午還沒出現,院方聯繫家屬,才知道這名醫師已失聯兩天。昨天被發現在車上燒炭自殺,已死亡多時。

據了解,這名醫師日前接受身體健康檢查時,發現感染愛滋病毒,由於外籍人士一旦感染,就得通報移民署遣送回國,推測他可能擔心在台灣奮鬥多年的努力毀於一旦,因此輕生。

衛生署目前對外籍勞工雖採取驗出愛滋病一律遣返,但防疫仍有缺口,一般從事勞力或看護工作的基層外勞,須強制半年體檢一次,但醫師、教師、工程師等專業人士不在此限,如果自己刻意規避檢查,衛生機關難以掌控。

資料來源: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6980826.shtml

SongYY說明
這起不幸消息背後,再次突顯了台灣對外籍感染者禁令的不人道之處。國際上就連中國都已在2009年取消了長達20年的對外籍感染者的入出境限制;而2010年全世界僅剩51個國家 (絕大部分是伊斯蘭教國家,請見附圖),對外來愛滋感染者進行某種形式的限制,台灣仍然名列其中!
開放外籍感染者入出境對防治愛滋不利嗎?事實上沒有證據顯示限制外籍感染者入出境,可以達到真正防治愛滋的效果,反而會因禁令的污名化更不利於疾病防治。相較英國的做法,不僅開放外籍感染者入出境與居留,今年2月甚至擬讓在英國的外國感染者者,享受免費的英國公費醫療服務(請見延伸閱讀),或許能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

延伸閱讀
120228 BBC中文網:外國愛滋病毒攜帶者在英將獲免費治療/中國日報:英國將為外來人口免費治療愛滋病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229231657839&myarea=2&page=1
100914 台灣愛滋行動聯盟聯合聲明:呼籲台灣政府解除對外籍HIV感染者的禁令
http://www.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152
100927 中央廣播電台:外籍愛滋旅遊限制 台灣在列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60616

 

12415949279821經濟學人報導中,列出對陽性帶原者驅逐出境的國家,包括馬來西亞、北韓、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蘇丹、敘利亞、葉門以及台灣等。

TAG: 外籍感染者

2012-03-20

【台灣/愛滋人權】20120318 台灣立報:帕斯提入鏡 與母親談愛滋

記者史倩玲整理報導

愛之希望協會暨陽光酷兒中心發表會,於16日在陽光酷兒中心熱鬧展開。愛之希望協會表示,希望藉由全新計畫,讓愛滋防治工作不再只著重於疾病的可怕,而是增加大眾對疾病的認識,減少對於愛滋病的污名。

愛之希望協會表示,今年度的工作目標,除了延續2011年的成績外,更期許透過多元化的新形態服務,持續為台灣愛滋防治工作努力,也希望各界能夠繼續給予支持跟鼓勵。愛之希望協會推出的紀錄片《愛之希望 愛的福阿》,是亞洲首部以同志感染者及其母親為主角拍攝而成的紀錄片。影片中的主角戴媽媽也在活動中宣佈成立戴媽媽信箱,讓更多同樣受到影片感動的觀眾或是對於同志與愛滋議題有疑問的朋友,能夠透過這個信箱與戴媽分享心情或是提出疑問。

另外,愛之希望協會也發表「HPV篩檢計畫」,讓台灣首次將HPV篩檢推廣至民間組織。在防疫工作方面,愛之希望協會則是推出全新的「促套計畫」,由志工擔任「促套先生」,希望藉由志工於男同志情慾場所中主動發放保險套,與人型立牌的擺設,提高大眾保險套的使用率,以降底危險性行為的發生。 愛之希望協會也也期待各界能夠一同支持相關的活動,共同為台灣愛滋防治工作與愛滋人權維護努力。相關資訊可上協會網頁查詢,網址:http://www.lovehope.org/。

文章出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6344

2012-03-20

【台灣/愛滋研究】20120316 中央社:研究:愛滋男性易患生殖器癌

(中央社記者夏念慈高雄16日電)

以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系副教授柯乃熒為首研究團隊今天表示,她們發現男性愛滋病患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比率偏高,是性病及生殖器官癌症的高危群險。

台灣愛之希望協會暨陽光酷兒中心在高雄市舉辦「HPV(human papilloma virus)人類乳突病毒篩檢計畫」發表會,為協助解決男同志飽受性病困擾,協會理事長潘純媚宣布,高雄市陽光酷兒中心將提供男同志HPV肛門篩檢服務。 兼任協會秘書長的柯乃熒說,她與學生共同研究男性愛滋病患感染HPV狀況,從2010年開始,以成大醫院診治的愛滋男性為對象進行肛門篩檢,總計196人受檢。 她指出,結果顯示有73.7%的受檢者感染HPV,其中39.7%感染高危險型HPV,29.4%感染低危險型HPV,這項研究結果獲美國權威的愛滋病研究學術期刊AIDS Behav接受,今年1月正式刊出。

柯乃熒表示,這篇首次針對國內愛滋男感染HPV調查,已引起國際重視,因為高危險型HPV會增加罹患肛門癌、睪丸癌及陰莖癌風險;低危險型HPV也會讓患者得其他性病的機率增加。 柯乃熒說,國內醫院為女性篩檢HPV,找出罹患子宮頸癌高危險群;但從愛滋男肛篩研究結果,政府應更重視提供男性篩檢HPV,因為女性感染HPV主要感染源是男性,篩檢感染HPV男性,不僅能找出罹患生殖器官癌症的高風險群,也有利女性防治HPV。

文章出處: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203160265.aspx

Logo

2012-03-20

【台灣/愛滋人權】120315 中央社:愛滋帶原勇士 楊志良認乾兒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15日電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參加公視節目,與愛滋病帶原者「瓢蟲」共進晚餐。楊志良說,瓢蟲與一般愛滋病友不同,擁有陽光能量,他願意認瓢蟲為乾兒子,並送上機車當禮物。

公視節目「誰來晚餐3+1」本週訪問曾擔任愛滋宣導活動代言人的瓢蟲。瓢蟲25歲時到日本跨年,在新宿中央公園邂逅一名陌生人,沒想到回台灣後不久就發高燒長達半個月,後來才知竟然感染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俗稱愛滋病毒)。 所幸家人、同事都接受這件事;但是面對外人的眼光,瓢蟲坦言還是有壓力。對於愛滋病給人的負面形象,當起愛滋宣導活動代言人的瓢蟲更常被外人認出。他說,「至少便利商店、麥當勞不會趕我,至少餓不死」,以自嘲消除壓力。

節目來賓楊志良認為,台灣民眾其實對「同志」很友善,他說,「台灣人有很強大的包容心」,這是台灣很了不起的地方」。卸下公職的楊志良,不忘關心瓢蟲就醫的健保問題,並宣導預防愛滋,鼓勵大家還是使用保險套比較好。 用餐途中,瓢蟲突然考驗楊志良記憶說,之前2人曾在愛滋宣導活動上碰面,瓢蟲當時曾開玩笑問:「署長,我可以當你乾兒子嗎?」當時楊志良允諾沒問題。如今2人再碰面,楊志良沒忘這回事,直說「這是我的榮幸」。心細的楊志良發現瓢蟲的機車十分老舊,說:「我應該會買個摩托車給你!」 楊志良同時表示:「愛滋病其實跟一般生病是一樣的,只是我認識很多病友常常退縮,他(瓢蟲)很不一樣,擁有陽光能量。」

文章出處:http://www.cna.com.tw/Views/Page/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203150282&q=%E6%84%9B%E6%BB%8B

131010171586471

2012-03-16

【香港/愛滋現況】120314 明報:染愛滋新個案見新高 男男性接觸佔四成/香港電台新聞:愛滋病人數增 與接受測試者增加有關

染愛滋新個案見新高 男男性接觸佔四成
香港明報專訊 2012年3月14日星期三

衛生署公布,2011年全年呈報愛滋病病毒(HIV)感染數字高達438宗,較前年上升逾一成,是1984年有紀錄以來的新高。男男性接觸者仍是主要感染途徑,佔去年整體個案逾四成,高於較異性性接觸感染的27%,去年男性從內地和外地感染個案亦較前年顯注增加。
衛生署昨公布去年全年及第四季感染HIV和愛滋病(AIDS)病發數字。去年第四季共有121人感染HIV,全年新增個案則有438宗,當中有188人是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感染,佔整體43%;另外去年全年有82宗新增AIDS病發個案,其中26宗來自第四季,全年病發個案數目與過去5年相約。自1984年發現首宗HIV感染個案以來,本港已累積有5370宗HIV感染和1267宗愛滋病病發個案。

防護中心﹕男男社群積極測試有關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顧問醫生黃加慶說,2009和2010年HIV感染數字均下跌,但去年卻反彈成至歷年最高,他對此感失望。他說,男男性接觸(ManwhohaveSexwithMan,MSM)自2005年以來感染個案顯著上升,近年取代異性性接觸成為主要感染途徑,情况令人關注。他說,近年非政府機構積極在MSM社群推廣愛滋病測試信息,感染個案增加可能與該社群積極做測試有關。
去年MSM社群有188人受HIV感染,當中約半數為本地感染個案,內地和外地各有21人和38人,較前年分別增加11人和13人,增幅顯著,黃加慶指出,可能因為MSM社群身在外地更易發生不安全性行為。他又指出,近年香港鄰近地區如台灣和泰國MSM社群感染個案都有上升趨勢,呼籲市民不論身在香港或外地都要注意安全性行為,正確使用安全套;而MSM、女性性工作者及其男顧客、注射毒品及感染者的固定性伴侶等易受感染者,更應每6至12個月定期進行測試及早預防。

同志內地外地感染增幅顯著
另外,港大醫學院聯同福州市和福建省疾控中心,2006年至2009年間在220多個愛滋病監測點取得300萬份樣本進行HIV監測,發現08/09年新增感染個案,比06/07年的528宗倍增至1129宗。港大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博士指出,近年當地加強檢測力度令潛在感染個案浮面,亦代表社區潛在很多隱形個案,他們不知道自己已受感染,不採取任何措施,更容易傳播病毒,對社會的危害更大。

文章出處:http://hk.news.yahoo.com/%E6%9F%93%E6%84%9B%E6%BB%8B%E6%96%B0%E5%80%8B%E6%A1%88%E8%A6%8B%E6%96%B0%E9%AB%98-%E7%94%B7%E7%94%B7%E6%80%A7%E6%8E%A5%E8%A7%B8%E4%BD%94%E5%9B%9B%E6%88%90-211942600.html

愛滋病人數增 與接受測試者增加有關
2012-03-13 HKT香港電台新聞

去年向衞生署呈報的愛滋病病毒新感染個案有近440宗,較前年上升逾一成,是歷年新高。當中約四成是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感染,逾兩成是透過異性性接觸感染。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顧問醫生黃加慶表示,感染數字增加,可能與接受病毒測試的人數增加,以及男性同性性接觸者感染人數增加有關,暫時未見一個上升趨勢。

他又說,愛滋病感染者主要是沒有安全性行為,未來會繼續加強宣傳。

文章出處:http://www.rthk.org.hk/rthk/news/expressnews/20120313/news_20120313_55_825357.htm

Logo延伸閱讀
120313 香港新聞公報:二○一一年愛滋病病毒感染情況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203/13/P201203130290.htm

2012-03-16

【臺灣/愛滋防治】120313 台灣立報:捍衛權利 彩虹天堂更名再出發

2012-3-13 記者史倩玲整理報導

原本在台中的同志服務中心「彩虹天堂」,由於在2011年發生社區管委會對同志不友善事件,因此於2012年遷到新址,並更名為「台中基地—同志健康文化中心」,以更大的空間服務多元性別人士。

同志服務 在地扎根
2011年11月,由露德協會承辦的彩虹天堂,遭遇社區管委會對同志的不友善,企圖影響房東不再將房屋租賃予彩虹天堂。此事影響了台中地區整體多元性別/傾向者於該年12月串連全台發起同志遊行,當天有超過3千人參與,呼籲同志人權應受重視與平等對待。事後彩虹天堂遷到空間更大的新址,於3月正式更名掛牌為「台中基地」。露德協會表示,這個新名字意味著「在地扎根、穩定基石」,希望帶給人們安全與依靠的感受。

雖然台中市政府也肯定彩虹天堂過去兩年服務成果顯著,但露德協會秘書長徐森杰指出,創辦彩虹天堂到更名為台中基地的過程相當艱辛,尤其機構在尋覓地點的過程中,中部地區部分民眾對於多元性別/傾向者的不接納、歧視與排擠行為,一再顯現出強勢欺壓的態度,是剝奪基本人權的行為。一路走來,雖然遭逢諸多挫折,但同時也意味著多元性別/傾向在中部地區逐漸扎根、展露堅毅的力量。台中基地組長劉信詮表示,基地是中部同志安全的堡壘、堅守的防線,未來將會努力克服所有困難,讓大家在陷入困境時,有一個自在與復原的地方可以被撫慰與支持,繼續抬起頭勇敢向前。

九號小舖 續推性平
另外,原來的彩虹天堂舊址在露德協會同仁巧手布置下,已轉型成為二手愛心商店「九號小舖」,持續保存中區同志平權運動里程碑象徵地。九號小舖除了募集二手物品,成為愛心交流平台並籌募服務所需基金外,更希望無形中融入認同多元性別與愛滋關懷議題,重新與社區對話,喚起社會大眾對於多元性別文化的關注與接納。

露德協會表示,位於一中西門町的九號小舖也提供許多有關性別的大台中資訊,包含多元性別友善商店、藝文活動訊息,以及更多關於人文關懷以及愛滋的相關資訊。協會期待來訪者透過資訊分享,對愛滋有更多了解跟認識,甚至願意為愛滋社群提供更多的關懷與支持。

目前小舖已有來自台灣各地甚至海外的二手物品,更有一批當代藝術館文創聚落發起,由關懷愛滋社群的文創家提供的文創品,讓小舖呈現濃濃懷舊又藝文的風格。九號小舖也邀請民眾捐出家中不用的二手物資,以實際行動關懷愛滋朋友,不僅協助露德協會籌募服務資金,也可作為感染者生活收入來源。此外,小舖也非常歡迎民眾於周末假期來走走,也許會發現喜歡的二手物品,以捐款的方式,就可將其帶回家,同時支持露德愛滋社群服務,讓愛循環,源源不絕。

九號小舖連絡電話為04-2225-6575,地址為台中市一中街116巷9號。而台中基地電話為 04-2226-6910,地址為台中市錦新街28號8樓。

文章出處: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6229

居住正義延伸閱讀
台中基地官網
http://www.totrp.org.tw/
九號小舖官網
http://www.lourdes.org.tw/onePage.asp?menu1=6&menu2=114

2012-03-16

【臺灣/愛滋病患安置】120312 中時:發起一人一信 愛滋患盼容身地 求助馬總統

2012-03-12 00:52 中國時報 林偉信/台北報導

      一群愛滋病患,因醫院以法定傳染病為由,拒絕收容他們,被迫隱身在台北市狹小巷弄的潮濕地下室裡,過著見不得陽光的日子;安置他們的「關愛之家」,多年來被居民以潑糞、怒罵等各種不同方式迫遷,面臨無以為家的窘境,祕書長楊捷發起一人一信寫信到總統府,為愛滋病患請命,幫他們找到一個溫暖的家!

     關愛之家的孩童,有的是創辦人楊捷親赴勒戒所、監獄裡抱回來的,有的則是被家人棄養。盡管如此,楊捷待他們如同親生子女般,並不時帶孩子探監,支持服刑中的母親拿出活下去的勇氣,出獄後,母子同住關愛之家,共享天倫之暖。

     然而,關愛之家因收容愛滋寶寶及愛滋病患,被北市「再興社區」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向法院訴請搬離,台北地院在九十五年十月判決關愛之家必須遷離,引來輿論撻伐,認為依據憲法人民有居住遷徙自由,任何社區公約沒有權力剝奪愛滋病患的權益。九十六年八月,高院改判勝訴,不需搬離,並因此驅使立法院修法,保障愛滋病患居住、就學權益。

     目前在台北、高雄、屏東共有六間關愛之家、安置一百多名愛滋病患,但屢屢面臨迫遷、不友善對待。位在北市基隆路民宅的一樓及地下室不到六十坪的空間,就擺滿了病床,收容三十多人。一名病患蹲在地上無助發呆著,一旁空床則是剛去世病人留下的,他們不敢走出戶外,擔心居民會丟糞便、謾罵抗議,再要求他們滾出社區。

     楊捷無奈地表示,依法不得歧視愛滋感染者,愛滋病患的安置、療養,應如同肺結核病患一樣,由政府負責,但政府卻把責任轉嫁給全民分擔,只會口說不要歧視。

     楊捷強調,關愛之家急需政府提供閒置機關處所,供這些愛滋病童及患者有一處棲息處所,希望馬總統幫助他們「活下去」!

文章出處: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1/112012031200123.html

SongYY說明:有照護安養需求的HIV感染者的安置問題,政府除協助有心的民間團體外,讓感染者能有更多一般性服務的選擇權也同等重要。底下延伸閱讀的文章即在討論如何增強安置機構收容愛滋病毒感染者的意願,以落實現行法令之要求,並朝愛滋病服務社區一般化及去除烙印化發展。

愛滋器捐 不可原諒的錯誤延伸閱讀
091127 徐森杰、蔡春美 增進安置機構收容愛滋病患之策略探討  原文刊載:社區發展季刊(2009),第127期,頁225-233。
http://www.lourdes.org.tw/list_1.asp?id=624&menu1=5&menu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