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9

【台灣/好書出版】130318 中國時報:男孩們的愛…翻轉童話傳統 改編世界經典故事 融入現代背景和同志情節 為兒童性別教育帶來新視野

男孩們的愛…翻轉童話傳統 改編世界經典故事 融入現代背景和同志情節 為兒童性別教育帶來新視野
2013-03-18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當《美女與野獸》故事裡的美女換成美男、《糖果屋》中的兄妹成了扮裝皇后與經紀人邁向新人生,性別翻轉的童話故事,恰好呈現了男同志的生活處境。由彼得.卡修樂里(Peter Cashorali)撰寫的《男孩們的童話故事集》將於四月四日兒童節在台上市,為兒童性別教育帶來新視野。

     《同志童話》改編了十七則世界知名童話與民間故事,融入現代背景和同志情節。例如《美男與野獸》中富商爸爸的小兒子,是個從小喜愛花朵、人稱「美男」的秀氣男孩,他被爸爸送到野獸家中後,被派任照養蘭花園,晚上則負責「取悅野獸」。在家飽受父兄忽視的美男,在野獸的豪宅圖書室博覽群書,每晚與野獸談天說地,尋得自我,最後這段真愛解除了魔咒,讓野獸變回俊美男人,兩人幸福相守。

     《糖果屋》裡的兄妹哥哥個性膽怯,妹妹足智多謀,兩人被爸媽遺棄後,在森林糖果屋裡遇見的美麗女人,竟天天教導哥哥化妝、穿高跟鞋,讓他成功以扮裝皇后之姿走出自己的新路。

     廿世紀的愛滋病也出現書中,《字紙簍裡的小矮人》的磨坊老闆侄子,受到有法力的小矮人幫助,交換條件卻是交出自己的快樂,成為愛滋帶原者;除非他猜出自己感染愛滋的原因,小矮人才會歸還快樂。

     「我之所以會帶原是因為…上帝認為我是壞小孩?性等於死亡?恐同症的科學家製造出這種病?還是自我厭惡的心理影響打擊免疫系統?」最後,磨坊老闆姪子終於頓悟:「它只是我感染到的一種病毒,雖然可怕,但就是病毒而已。」這個正確答案讓小矮人落敗,作者巧妙以幽默的童話形式,去除愛滋病在現代社會的汙名。

     傳統的《吸血鬼》故事則被改編為男同志自我認同的象徵,故事主角羅勃每夜目睹俊美的陌生人變成邪惡的吸血鬼,卻不敢承認自己看見他,為此他摯愛的父母、心愛的男人都喪生了,直到他敢大聲說出夜晚所見的祕密、發現吸血鬼的臉孔就是自己,死去的親友瞬間重回人間,接納他和他的男性愛人。

     作者卡修樂里是作家、表演藝術家,創作小說及詩,代表作《男孩們的童話故事集》以童話筆法呈現同志處境,包括學習愛與陪伴的醜小鴨、面對年老課題的青蛙王子等,風格溫馨勵志。

新聞出處: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31800345.html

SongYY補充
這本書是由資深影評人兼翻譯家、作家景翔翻譯,景翔大哥去年在同志遊行時的現身感動許多人。本書曾在1996年由開心陽光出版,教育部與各級學校均推薦為性平好書,此次由基本書坊重新出版,值得大家關注!

2013-03-18

【美國/同志婚姻】年130315 中央社:兒出櫃 美保守議員改挺同志婚

中央社 台北15日電 譯者:中央社 蔡佳伶 2013/03/15

俄亥俄州共和黨籍保守派參議員波特曼2012年馬不停蹄替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助選,甚至列入羅姆尼副手口袋名單;不過這位重量級政治人物現在態度丕變,改變他對同志婚姻的強硬立場。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主導共和黨經濟議題長達40年的波特曼(Rob Portman),邀請CNN至他參院辦公室,公布這項訊息。

波特曼告訴CNN:「我今天要宣布自己對同志伴侶結婚權的立場已改變,很多人對這項議題都相當關心。」

這和他披露的另一項個人隱私有關,那就是他的21歲兒子威爾(Will Portman)是同志。

波特曼說:「我已經做出結論,我個人認為,我們該容許大家都走入婚姻,以享受我26年婚姻所帶來的相同喜悅和安穩。我希望我的所有子女都能有此機會,包括同志兒子在內。」

威爾2年前告訴父母他是同志,當時他是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新鮮人。

至於波特曼的反應為何?他說,那就是「包容、支持」,以及全然意外。他告訴CNN,從未懷疑自己的兒子是同志。

新聞出處: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303150230-1.aspx

2013-03-18

【美國/同志參政】130315 世界新聞網:市議長杯葛遊行 同性戀爭議白熱化

美聯社 紐約15日電 2013/13/15

紐約市議會議長柯魁英是下屆市長的熱門人選,她是同性戀者,並且因此感到自豪,但也因此不參加16日舉行的聖派翠克日遊行。這個傳統節日在紐約市已根深蒂固,比美國歷史更悠久。

柯魁英的政治實力日漸提高,使遊行主辦單位和同性戀者長達數十年的爭執,重回以往壁壘分明的情況。假如柯魁英贏得11月的大選,成為紐約市首位出櫃的女市長,明年的遊行將會出現史無前例的對立。她與同性伴侶Kim Catullo,於去年結婚。Kim Catullo為公司法律師,她們同為46歲。

柯魁英說,主辦單位繼續阻止參加者展示同性戀自豪的信息,使她難過和不解。早在1990年代,這一政策觸發抗議和訴訟,結果同性戀者自行組隊遊行。

她說:「我曾在都柏林遊行 (在聖派翠克日),並舉起標語和戴著鈕扣,清楚顯示我們是愛爾蘭裔的LGBT(同性戀、變性人和雙性戀者),在都柏林可以這樣做,為甚麼在五大道不能?」

主辦單位的行政秘書貝爾尼 (Hilary Beirne)說,遊行的重點是紀念愛爾蘭的傳統,宣揚同性戀的標語和鈕扣會對此造成損害。不過,歡迎同性戀者參加遊行。

他在電郵中說:「遺憾的是,這確實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這項遊行傳統可追溯至1762年,隨後變為與紐約政治人物固定參加的紐約習俗。今年的遊行大元帥是史密斯四世 (Alfred E. Smith IV),他出自愛爾蘭裔的政治世家,曾祖父曾任四屆州長和總統候選人。

1990年代初,主辦單位不許參加者舉起同性戀橫幅後,愛爾蘭裔的同性戀權益人士提起訴訟。法官裁定,根據憲法第一修正案,主辦單位有權選擇參加者,自此,同性戀活躍人士在遊行期間沿路抗議。

柯魁英曾是同性戀權益組織的總監,1999年獲選進入市政廳。她從未以官方身分參加五大道的聖派翠克日遊行,但孩童時代曾參加過。

她16日的日程安排還未確定。下周,她將在市政廳主持頌揚愛爾蘭文化的活動,獲獎者包括演員連恩尼遜 (Liam Neeson)。

前市議員艾班尼斯 (Sal Albanese)、公益維護人白思豪、和市主計長劉醇逸等民主黨市長參選人,因大會的這項政策,也都拒絕參加今年的聖派翠克日遊行。

包括前大都會運輸署 (MTA)主席洛塔和遊民權益人士麥當勞 (George McDonald)等共和黨市長參選人,將會參加遊行。這兩人都有愛爾蘭血統。

雖然彭博市長表示,主辦單位應改變對同性戀者的立場,但預計他會參加。

他在2011年曾說:「作為市長,理應參加這些遊行,而我會繼續參加,與此同時,我會致力使主辦單位改變政策。」

柯魁英曾致力遊說紐約州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

新聞出處: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21990806/article-?instance=news_pics

延伸閱讀:

慶祝聖派翠克節 紐約遊行綠油油

蘋果日報 2013/03/17

一連2日的聖派翠克節(St. Patricks Day),大批美國人上街慶祝節日。他們多身穿代表愛爾蘭的綠色,令現場出現一片片綠海。

「美聯社」報導,當地人除用染料將芝加哥河染成綠色,更有大批身穿綠衣的市民,在紐約遊行近5小時,出席第112屆聖派翠克節遊行。為慶祝節日,當地酒吧會持續營業整周。

聖派翠克節定於每年的3月17日,乃紀念愛爾蘭的主保聖人聖派翠克主教的節日。因今年的3月17日適逢周日,很多活動都提前至16日舉行。

這項傳統早年被愛爾蘭移民帶入美國,此後,美國人在這一天都會身穿綠衣及佩戴三葉草,因為綠色是愛爾蘭國旗顏色之一,他們相信綠色會帶來好運。

新聞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international/20130317/170938

2013-03-18

【美國/同志貢獻】130317 BBC:扮作童子軍 麥當娜頒獎同性戀大獎

BBC中文網 2013/03/17

 

麥當娜在紐約舉辦的「格萊德媒體大獎」頒獎典禮上,為「脫口秀」主持人庫伯頒發大獎。

這項年度大獎旨在彰顯男女同性戀、和變性人人群所做出的貢獻。

麥當娜在頒獎禮上講話「煽情」,她呼籲人們要消除歧視、並增加社會容忍。同時,這位著名藝人特地把自己打扮成一名童子軍的形像。

她說:「只要我一想到生活在美國的那些被折磨和欺負的小朋友,他們由於孤獨、被歧視和被社會拋棄以及誤解而終結自己生命的時候,我就忍不住淚流成河。」

她說:「我現在也是一名十多歲孩子的母親,雖然那些受欺辱的孩子們的經歷我無從得知,但這種暴行我堅決反對!」

新聞記者兼作家的庫伯由於在自己的職業生涯裏推進社會公平,而榮獲了本年度的維托-羅素大獎(Vito Russo Award)。這個獎項以「反對歧視同性戀聯盟」( Gay and Lesbian Alliance Against Defamation)創始人羅素的名字命名。

庫伯從麥當娜手中接受獎座獎座後說:「能身為一名同性戀者,我覺的是一種最偉大的幸事。」他說,這讓他「以從未有過的方式開啟自己的大腦和內心」。

此次榮獲另外一項大獎的好萊塢導演萊特納(Brett Ratner),16個月前,還因為在接受採訪時攻擊同性戀而被迫放棄執導2012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

這名導演在公開道歉後,投身於與該反歧視同性戀組織緊密合作,並且成功組織了「走出來呼籲平等」活動(Coming Out for Equality)。在該活動中 ,很多異性戀名人和運動明星都呼籲社會支持平等。

該組織主席格拉蒂克(Herndon Graddick)表示,萊特納的故事能啟發更多人來支持在鄰里之間、朋友之間和孩子中間反對對同性戀的歧視。

他說:「從中學校園到宗教領袖,那些受到萊特納啟發的人,將讓這種歧視行為無生存空間。」

新聞出處:http://www.bbc.co.uk/ukchina/trad/entertainment/2013/03/130317_ent_madonna_glaad.shtml

2013-03-15

【紐西蘭/同志婚姻】130313 中時電子報:同志婚姻法 在紐西蘭國會二讀通過

中時電子報 2013/03/13

紐西蘭國會今天二讀通過同志婚姻法,允許同性戀伴侶,享受跟異性戀伴侶一樣的待遇。

紐西蘭國會今天以77票贊成,44票反對,二讀通過同志婚姻法,雖然還需要三讀,但是三讀只是形式,幾乎肯定會通過。

紐西蘭國會今天開會時,兩百多人,其中大部份是年輕人,進入國會旁聽。當國會二讀通過同志婚姻法時,旁聽民眾熱烈鼓掌,表示歡迎。

新聞出處: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30504/132013031301382.html

2013-03-15

【國際/同志婚姻研究】130313 中央社:已婚男同志活得久 女性則反之

中央社 台北13日電 2013/03/13

根據1項新的研究,同性結婚的男同志活得較久,但對於同性結婚的女同志來說,可就不是如此了。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丹麥研究發現,自1990年代以來,同性結婚男同志的死亡率顯著下降,但同性結婚女同志卻成為死亡率最高的族群。

研究人員表示,蕾絲邊配偶較可能在相對年輕時死亡,原因較可能為自殺或者罹癌病逝。

丹麥於1989年成為全球第1個通過法律,承認同性註冊伴侶的國家。

同性結婚配偶在頭幾年的死亡率曾顯著上升,但自1996年以來,治療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和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的有效療法出現後,男同性戀結婚族群的死亡率已降至低於單身或離婚男性的程度。

相較之下,研究也發現,同性結婚女同志的死亡率增加,特別是因自殺或罹癌。

任職哥本哈根國家血清研究所(Statens Serum Institut)的研究主筆人佛里希(Morten Frisch)表示:「女同志可能構成未獲注意的自殺及乳癌高風險族群,我們的研究發現呼籲努力找出導致這項結果的潛在因素,並確保這個族群能夠獲得基本保健照護。」

這項研究刊登在「國際流行病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新聞出處:http://www.cna.com.tw/News/aIT/201303130383-1.aspx

2013-03-15

【國際/同志遊歷】130312 世界新聞網:全球搜尋超級同志 蕾絲邊遊歷歸來

編譯組綜合12日電 2013/03/12

2011年遠赴東非尋找同志勵志楷模的麗莎(Lisa Dazols )與珍妮(Jenni Chang),如今已回到舊金山。
已訂婚的兩人在2011年6月決定周遊世界,尋找打破陳規、鼓舞他人的「超級同志」。兩人遊歷亞、非與南美大陸,訪問了50多人。其中多名受訪者將出現在兩人製作的紀錄片中。紀錄片描述生活在同性戀未被接受地區,卻仍相當活躍的同志,預計今秋上映。

麗莎與珍妮透露,在肯亞遇到一名反對教會歧視同性戀的異性戀男牧師。他的立場令他被視為同志,失去了教會的職位。但他仍堅持與基督教和回教領袖溝通。

兩人走訪柬埔寨時,正逢當地的首個同志大遊行。兩人在印度訪問了首名出櫃的王室成員。他因出櫃與家族脫離關係,最終淪落到精神病院。待他出院後設立了一個HIV關愛機構。

麗莎說,這僅是其中一個鼓舞人心的故事。她說:「我們訪問過的人,永遠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在一個令人激動的時代旅行,因為許多事情正在全球發生。」

新聞出處: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21959152/instance=news_pics

2013-03-13

【美國/同志婚姻】130309 中央社:挺同志 柯林頓籲廢婚姻保護法

中央社 記者廖漢 原華盛頓8日專電 2013/03/09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今天在「華盛頓郵報」發表專文指出,界定婚姻為1男1女的美國聯邦「婚姻保護法」違反自由、平等和正義原則,牴觸憲法。

柯林頓指出,「身為簽署法案的前總統,我現在認為婚姻保護法違反自由、平等和正義原則,與憲法精神不相容。」

柯林頓解釋,當時簽署法案附帶聲明指出,即使社會反對和意見大相逕庭,但執行這項法律不該有歧視之嫌。如今柯林頓認為,婚姻保護法本身就是歧視,應該廢止。

柯林頓(Bill Clinton)於1996年總統任內時期,在535名國會成員中,僅有81人反對法案的壓力下,簽署「婚姻保護法」(DOMA);法案第3節界定婚姻為1男1女的結合,條文使得同志伴侶無法如異性戀夫妻,享有稅務、保險、繼承、移民等權利。

美國最高法院將在27日,首度就婚姻保護法進行初步辯論。全案導因於83歲的紐約市民溫莎(Edith Windsor),在合法結婚的同性伴侶過世後,無法繼承伴侶的不動產,還得繳交大筆稅款,溫莎向紐約法院提告,全案最後被最高法院接受。

柯林頓認為,美國憲法第19修正案讓女性擁有投票權,至今還不到100年,不過現在美國社會看拒絕女性投票的國家,簡直像外星國度;而從2013年看婚姻保護法或反對婚姻平權,是美國人已不熟悉的社會氛圍,所殘留的餘燼。

歐巴馬政府已在上月22日,向最高法院提出撤銷婚姻保護法的建議,多名共和黨前政府要員也共同呼籲支持婚姻平權。

新聞出處: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303090016-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