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3

【英國/體壇挺同志】120131 新浪網:拒絕歧視!英92支球隊聯合力挺同性戀 衝破22年禁忌

北京新浪網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同性戀已經不再是個禁忌的話題,在足球場上也同樣如此。雖然球迷們總是樂於臆想球場內外出現的種種「基情」,不過在現實層面上,足球圈中歧視同性戀的現象仍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據《每日郵報》的獨家報導,針對這一現狀,英格蘭職業球員協會正準備發起一項反對「恐同」的運動,旨在呼籲全社會尊重和接受同性戀球員。

  英格蘭職業球員協會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一直在討論和籌劃此事,他們希望為同性戀球員解除後顧之憂,一旦某個球員選擇「出櫃」(公開自己的同性戀性取向),那麼他將得到俱樂部、隊友以及公眾的支持,這是這項運動的發起者希望看到的局面。為此,英格蘭職業球員協會還特意設計了一款獨具匠心的海報,畫面顯示的是球隊更衣室,衣櫃裡掛著兩件球衣,一件是7號,球衣名字是Gay(同性戀),一件是11號,球衣名字是Straight(異性戀),寓意很明顯:同性戀和異性戀完全可以在一支球隊中共處。海報邊上還有一行字,「When you are part of a team you are never on your own」(當妳成為球隊的一部分,妳就永遠不會孤單一人)。這款海報圖文並茂,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地闡明了職業球員協會的立場。

  職業球員協會的這項提議已經得到了英足總、英超聯賽、教練工會以及反種族主義聯盟「Kick It Out」的聯名支持,92支英格蘭各級別職業聯賽的球隊已經表示願意簽署相關承諾,反對運動場上出現的歧視同性戀和變性人的現象。職業球員協會主席西蒙尼-龐德在接受《每日郵報》采訪時表示:「我們正在努力消除球場上的「恐同」現象,這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希望當局、俱樂部和球迷在面對球場上的同性戀問題時能夠有一種「so what」(「那又如何?」)的的態度。作為球員的代表,我們把反對「恐同」運動看成是一件大事,並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相對保守的英國,自1990年賈斯汀-法沙努公開宣布了自己性取向後,22年來沒有任何一名足球運動員或是官員有膽量「出柜」。在這方面,瑞典球員希森和美國球員大衛-特斯托在去年已經做出了榜樣,同是在英國,板球運動員斯蒂夫-戴維斯和威爾士橄欖球運動員托馬斯也是公開的同性戀者。

  英格蘭職業球員協會的這一舉動已經獲得了部分球員的贊同,女王公園巡游者隊長喬伊-巴頓就公開對同性戀球員表示支持,巴頓透露,他的叔叔就是一名同性戀者,但是由於擔心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他的叔叔選擇了隱瞞自己的性取向。巴頓認為,如果今天的球員們能夠做出榜樣,那麼英國可以在足球界反對「恐同」的運動中充當引路人,巴頓甚至預測,不出十年,英超聯賽中就會出現一名敢於公開自己同性戀身份的球星。

  在接受BBC的專題節目《Britain」s Gay Footballers》采訪時,巴頓表示:「毫無疑問,在未來的10年中,我們之中肯定會有人敢于承認自己是同性戀。我衹是擔心,相關的球隊管理人員或是個人會從中作梗,他們也許會想,如果隊中有一名同性戀,那麼球隊的更衣室內就肯定是烏煙瘴氣,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些人的思想觀念太過陳舊了,他們沒有足夠的自信和自尊,我替他們感到悲哀。我認為,我們的任務並不衹是讓比賽變得更好看,還應該包括改變我們所在球隊以及社會的文化,這是我們這一代球員給下一代最好的遺產。」

文章出處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131/5697581.html

延伸閱讀
121215 愛白網短訊:球類MLB和NFL禁性傾向歧視
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2949
121212 愛白網短訊:美國NBA新勞資協議禁性傾向歧視;FIFA足球遊戲現球星同性接吻
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2939

2012-02-03

【美國/同志議員結婚】120128 中時:出櫃美眾議員 與伴侶結婚

2012-01-28 中國時報 諶悠文/綜合報導

美國國會眾議院重量級議員法蘭克(Barney Frank)的辦公室廿六日宣布,法蘭克眾議員將與相知相戀近五年的同性伴侶芮迪(Jim Reedy)結婚,婚禮將在麻州舉行。

法蘭克現年七十一歲,麻薩諸塞州選出,民主黨籍。他於一九八七年公開承認是同性戀者,是美國政壇第一代出櫃的同志,也是美國金融改革法案《陶德─法蘭克法案》的起草者。法蘭克在一九八○年首度當選聯邦眾議員,連任迄今,但去年十一月宣布不再競選連任。

法蘭克的男友芮迪現年四十二歲,住在緬因州,在那裡經營居家維修小生意。兩人婚禮的日期或地點等細節並未公布。

法蘭克表示,麻州選區重劃使得他連任之路困難重重,因此決定退休,將來要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寫作和教書。他曾告訴助理說,他不想「死在眾議院」。他還說過,打算寫一本有關同性戀者平權運動歷史的書。

法蘭克的家鄉麻州在二○○四年成為美國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州,後來有五個州和首都華盛頓特區跟進。

法蘭克是國會中自由派大將,共和黨批評者經常攻擊他,但同屬民主黨籍的歐巴馬總統稱許他制定了「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廣泛的金融改革法案」。

文章出處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3/112012012800258.html

2012-02-01

【台灣/認識同志】120127 聯合報:醫二三事╱人人有座斷背山

2012/01/27 聯合報╱記者張耀懋

「同志是異數」、「如5%的偏離值」…。同志議題,在大選期間因副總統候選人林瑞雄的談話起波瀾。

從精神醫學的發展,197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正式將同性戀排除在疾病種類外;1980年,精神疾病診斷標準更新時,從疾病診斷手冊中完全剔除。也就是說,精神醫學界確認:同志並非一種疾病。

納粹視為疾病 強制治療

同性戀被列為疾病起源,有不同說法。1930年代,德國納粹的種族衛生學明訂,同性戀,尤其男男戀是精神病,且將過度手淫、精神萎靡等,都認定為精神耗弱的病態現象。治療手法更是千奇百怪,包括改變生活態度和懲罰性的強制治療都被主張過,激烈者還主張電擊。

諷刺的是,納粹軍官團強調健與美的亞利安男性形象,卻常是當時同性戀者幻想對象,納粹軍官與高階政治成員間也一直存在撲朔迷離的同性戀傳聞。從1930至40年代納粹與蘇聯的宣傳品中,對同性戀者的撻伐,除了道德枷鎖,還有對未來生育率及勞動力下降的恐懼,這與當時部分國家強力禁止男子手淫的理由相近。部分類似的論述均植基於這時期下的產物。

單性論 性別不重要

嚴格說來,早期同性戀並不一定連結到不道德與病態。這與希臘與羅馬時期的生理學主張「單性論」有關。所謂單性論,是從哲人亞里斯多德所提出的「胚胎發生論」衍生,如公雞、母雞都是從同樣的蛋而來。至於為何最後分雄雌,說法很多。當時的通說認為,胚胎發育時受熱不同,而決定出生時的性別:高溫變男、低溫就變女。

羅馬帝國時期曾有詩文如此描述:某位牧羊女因追趕一隻羊,導致體溫上升、器官膨脹,在她大步跨越欄杆的那一瞬間,「她」短暫的變成男生。從這觀點來看,性別並不全然由器官決定,交媾對象的性別也不重要。但基督教的聖經就不認同,同性戀被視同犯淫戒,違背上帝分造男女的目的。

5%框架 可信度待琢磨

至於5%同志的比喻,雖然只是林瑞雄要解釋「異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不過,這5%的數字來頭不小,1948年的《金賽報告Kinsey’s report》就提出這比率。唯後來研究下修數字,甚至認為不到全人口的1%。

但是,這些比率均指較固定的同性戀族群,若考量曾有過同性行為或傾向的比率,就會高出甚多,有些估計達5至10%。只是這類研究多仰賴面訪問卷,面對「性」這敏感議題,資料可信度還待琢磨。

另外,更多人主張,同志並非「0與100%」的非黑即白,而是像一條斜線般,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只是這座斷背山或大或小而已。據此,同性戀者的比率更難以「5%」框架。

基因決定性向?無一致結論

過去常用心理因素來說明同性戀成因,特別著重早期孩童經驗及父母態度等;後來也有以生物學研究主張,同性戀在某種程度上受基因影響、並有遺傳傾向,唯結論並不一致;一個強而有力的反撲是,若是,同性戀如何透過下一代遺傳?同性戀者人數應會因孕育下一代的障礙,愈來愈少才對。

其實同性戀除了議題敏感隱諱外,同性間的性行為也因時空背景,看法殊異。羅馬帝國時代的男性間性行為及男妓,以及明朝的孌童,當時或普遍認可,但似與現在同性戀有一段距離,孌童或更像現代的戀童癖?

對「同性戀是異數」的命題,林瑞雄以「outlier」解釋「異數」。統計學上,outlier是當某幾個資料值偏離其他資料值甚遠時稱之,一般稱為「離群值」。林瑞雄稱之為「異數」;這翻譯與知名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書名《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相同,中譯本就翻成《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離群值 可能是測量失誤

統計上「離群值」(outlier)的出現,可能代表兩種意義,一是測量錯誤,代表這離群值的測量出現觀察失誤或編碼誤植;另一可能性是,若測量無誤,則可能表示是較特殊的資料。以同性戀者佔人口比例,是否可被稱為outlier,還待商榷。

重要的是,在「同志是異數」中,到底要測量甚麼數值?若是測量人的藝術氣質,而認為同志會給人較優異的印象時,或許同志在藝術氣息上,是可被視為outlier;但是同志是否較具藝術氣質,則要有實證資料來佐證。

政治人物的發言或有其考量,但是,科學有一定邏輯與推演;科學家在評論社會問題時,冰冷的統計術語外,也許可以帶一些溫度。

(諮詢: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中研院台史所副所長劉士永、政治大學公行所教授陳敦源、陽明大學醫學系副教授、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精神科醫師陳映燁、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江東亮)

文章出處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57&f_SUB_ID=3502&f_ART_ID=368072

延伸閱讀
熱線認識同志手冊
http://hotline-ttha.myweb.hinet.net/

2012-01-19

【臺灣/女同志伴侶】120118 聯合報:上雜誌出櫃 女同志家人祝福/120116 台灣立報:陳雪:給家人時間承認同志婚姻

上雜誌出櫃 女同志家人祝福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2.01.18
 
作家陳雪的伴侶「早餐人」,一直沒對家人出櫃,卻在小倆口熱吻照登上女同志雜誌LEZS封面後,意外接到家族成員的祝福簡訊。面對意外禮物,「早餐人」感動落淚,陳雪也欣慰她倆對家人「漸進式」的出櫃策略奏效。

不少同志最苦於向家人出櫃,不被接受。LEZS雜誌上周舉辦封面人物陳雪簽書會,現場大批粉絲,有讀者拿到麥克風才說了「嗨,陳雪」,就激動得紅了眼眶,哽咽問陳雪和「早餐人」如何與彼此家人互動。「既然要和伴侶在一起一輩子,那就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讓家人承認!」陳雪說,她和「早餐人」都沒向家人出櫃,但彼此父母都似乎知道兩人關係,只是沒說出來。

陳雪認為,面對家人的態度必須很堅定,但不一定要很強硬;至於同志不論是選擇像她倆那樣漸進式出櫃,或直接跟父母溝通,她都很支持。LEZS總編輯王安頤感謝陳雪相挺,「LEZS是一本互動性的雜誌,希望成為大家的雜誌。」

文章出處: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853350.shtml

陳雪:給家人時間承認同志婚姻
2012-1-16 21:47 作者:史倩玲

最新一期女同志雜誌LEZS的封面人物,是剛結婚的女作家陳雪與伴侶早餐人。陳雪表示,自己與早餐人的婚姻,會用一輩子的時間讓家人承認。

曝光後得到同學祝福
陳雪說,本來和LEZS約定早餐人不上封面,是因為擔心封面曝光會太刺激,而早餐人希望可以漸進式地和家人出櫃。但後來陳雪與早餐人激吻的照片在LEZS封面和新聞曝光後不久,早餐人就接到小學同學的電話,問她:「妳是不是結婚了?妳太太是不是陳雪?」早餐人在電話中承認,也收到同學的祝福。

早餐人的小學同學,也是表哥的小學同學,於是小時候玩在一起的表哥表妹堂哥堂姊,以及最照顧早餐人的二姑姑,都輾轉知道了她和陳雪結婚的事,目前只有早餐人的母親還不知道。早餐人的表哥傳了簡訊,代替堂哥堂姊祝福她們向早餐人說恭喜。陳雪說,早餐人看到簡訊時,感動得哭了。

讓家人看見自己的幸福
陳雪表示,自己和早餐人都是透過帶彼此給家人認識,讓雙方的家人慢慢習慣了解,看到女兒過得很好。早餐人雖然沒有告訴家人結婚的事,但很堅持在過年、端午節等大日子帶陳雪回家吃飯。陳雪表示:「我覺得早餐人用一種方法讓媽媽知道她跟我很好,是一種長久的關係。」陳雪也查覺到自己的爸媽和早餐人的媽媽似乎都知道她們的關係,只是沒有說出來。

陳雪和早餐人主演一部影片《給早餐人》,內容充滿日常生活細節的文字。透過早餐人的身影與陳雪的聲音,更傳遞拉子婚姻生活中的甜蜜與堅定。陳雪認為,面對家人的態度可以很堅定,但不一定要很強硬,不論是像她和早餐人漸進式向家人出櫃,或是直接跟父母溝通,陳雪都很支持。陳雪表示,要讓父母接受與了解,可能需要一點時間。但既然要在一起一輩子,就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讓家人承認。

文章出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4631

延伸閱讀
111231 聯合晚報:陳雪女女激吻 LEZS雜誌銷售奪冠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815922.shtml

2012-01-19

【美國/同志做父母】120118 中國日報英語點津:研究:同性戀是最好的父母 (Why Gay Parents May Be the Best Parents)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實習生唐徐進 編輯:陳丹妮
       
       同性戀結婚,特別是同性戀雙親,近日頗受關注。

  1月6日,來自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里克•桑托姆對新罕布什爾州的觀眾說,比起那些被女同性戀撫養,根本就沒有父親的孩子,那些父親身處監獄中的孩子境況更好。上周一(1月9日)教皇本篤以孩子需要異性戀的家庭為論據,將同性戀婚姻稱作對“人類未來”的威脅。

  但是對同性戀家庭的調查並不支持這一可怕的言論。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同性戀父母可能會激發孩子的才能,而性取向正常的父母卻不能。

  同性戀父母“比異性戀父母普遍更有動力、更勇於承擔,因為他們做父母是出自自己的選擇,” 艾比•高伯如是說,她是馬薩諸塞州克拉克大學的心理學家,研究同性戀父母對子女的養育。異性戀夫婦約有50%的人是意外懷孕從而成為父母的,而同性戀很少是意外成為父母的,高伯說,“這就解釋了同性戀父母為什么普遍更勇於承擔,在撫養子女上投入更多。”

  研究表明,同性戀父母撫養的孩子在成就、心理健康和社交及其他方面和其他孩子並沒有什么不同,這些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還具有優勢,如思想開明、寬容,他們在平等關係方面也有人做榜樣。研究顯示,同性戀父母還可能收容那些福利系統難以安排的孩子。

  研究顯示,同性夫妻的孩子,不管是養子還是親生子,在心理、社交、學業還有很多其它人生成就方面都不比正常夫妻的孩子差。

  比起正常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同性戀父母撫養的孩子較少因為性別受到阻礙,高伯說,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同性戀夫妻比異性戀夫妻的關係更平等。

  高伯說,“同性戀家庭中成長起來的男性和女性都覺得他們可以自由地追求廣泛的愛好。沒有人會對他們說,‘噢,妳不能這么做,這是男孩該做的或這是女孩該做的。’

文章出處http://www.chinadaily.com.cn/language_tips/news/2012-01/18/content_14463654.htm

SongYY說明:此篇文章是節譯自美國LiveScience網站上,資深作者Stephanie Pappas的文章。原文較長 (譯文約為原文的前1/3),請參見延伸閱讀的網址。

延伸閱讀
120115 LifeScience:Why Gay Parents May Be the Best Parents.
http://www.livescience.com/17913-advantages-gay-parents.html
120110 愛白網:美總統候選人稱 「做父母,在押犯都比同性伴侶強」
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3012

 …

2012-01-18

【古巴/同志伴侶權】120117 中央廣播電台:不再歧視 古巴國會將同性戀民事結合列入議程

不再歧視 古巴國會將同性戀民事結合列入議程
2012/1/17 撰稿‧編輯:季 平   新聞引據: 採訪、法新社

       古巴總統勞爾.卡斯楚(Raul Castro)的女兒瑪莉耶拉‧卡斯楚(Mariela Castro)16日表示,古巴國會今年將會審議有關同性戀伴侶的民事結合(civil union)問題,以作為古巴政府停止歧視努力的一部份。

  瑪莉耶拉告訴國營網站Cuba Si,根據古巴司法部長雷烏斯((Maria Esther Reus),國會將把同性戀者民事結合的問題列入2012年議程,進行討論。

  根據報導,古巴國會將只審議民事結合部份,不會討論同性戀者婚姻問題。

  擔任古巴全國性教育中心(National Sex Education Center)負責人的瑪莉耶拉說,她相信古巴共產黨會在這個月28日的大會中,採行不歧視政策(non-discrimination policy),為國會議員審議通過同性戀者民事結合一事奠定基礎。

  瑪莉耶拉伯父、古巴強人菲德爾.卡斯楚(Fidel Castro)掌權時,在古巴政府的壓迫下,同性戀在當地一直被視為恥辱行徑,1960年代有同性戀者遭到拘押,1970年代持續遭到壓制。

  最近幾年,瑪莉耶拉挺身而出,積極地從政府內部推動有關性別與性行為等領域的改革。

  所謂民事結合,是指由民事法所確立並保護的等同或類似婚姻的2人結合關係,因此稱為「民事結合」。

文章出處: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37330&id=1&id2=2

延伸閱讀

古巴:正在朝向同性公民结合合法化
2011-08-01 Lestalk新聞

這個事件沒有在共產黨報紙—-格拉瑪報上提及。但當古巴當局正在考慮同性公民結合合法化的消息傳出時,,仍是本地安靜慶祝的原因。

古巴國家性教育中心主任Mariela Castro,同時也是Raul Castro的女兒,在本月早些時候接西班牙廣播電臺Cadena Ser採訪時宣佈了這一消息。Mariela Castro,島上的同性戀權利的主要宣導者,她說,古巴當局已開始研究這一建議,在即將到來(於1月28日)的社區黨代表會議上。

她在接受記者採訪(關於古巴同性戀可以服兵役)時也透露,說:「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機會,我認為我們正在接近立法草案。 我們已經在這個問題上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去做很多維權行動。我們開始看到了結果和政治解決方法。」
當然,承認同性公民結合將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就 – 對Mariela Castro和島上的同性戀權利積極分子而言。但是,這也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古巴實施要這麼長時間?

畢竟,其他六個拉丁美洲國家已經承認同性公民結合:烏拉圭,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在某些洲)。那麼,為什麼在古巴要如此漫長,主要是50年左翼政治為主的世俗社會,仍然在給予同性戀者充分的法律上的平等方面拖慢了嗎?Castro告訴記者,「社會主義社會不能是一個同性戀的社會。」

但它在過去卻也一直都是。

古巴同性戀者在Fidel Castro’s 1959年古巴革命後的幾十年裏,忍受著各種形式的騷擾,許多在20世紀60年代末被送去勞動改造,在軍事營地做著艱苦的農業工作。Che Guevara設想的社會主義「新人」是強大的,自我犧牲的,而且是男性化 – 明確異性戀的。

在那時,幾個古巴主要的藝術家和知識份子(包括一些Castro’s的最激烈的批評者)是同性戀,一些黨中的忠實擁護者認為同性戀者是天生的「顛覆」或「反革命的」。享譽盛名的古巴作家Reinaldo Arenas (在1980年Mariel boatlift危機中逃出古巴)即是一例。

自那時以來發生了很大變化。古巴人現在每年在政府的批准下進行同性戀驕傲遊行,國家甚至已經開始限制性地向古巴人提供免費的變性手術,在這與島上社會主義衛生保健系統的精神是一致的。

然而,許多這裏的同性戀者的性行為仍然是私下的。正如它在北美的許多地區一樣,這裏沒有指定的同性戀酒吧,嘲笑或拒絕同性戀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

文章出處:http://www.lestalk.org/bbs/portal.php?mod=view&aid=219
(編按:有根據原文報導作翻譯上的小幅更動)

其他連結
120117 The Strait Times:Cuba to weigh civil unions for gays: Official
http://www.straitstimes.com/BreakingNews/World/Story/STIStory_756483.html
110728 GlobalPost (Lestalk新聞的原文報導): Cuba: For macho island, a shift on civil unions
http://mobile.globalpost.com/dispatch/news/regions/americas/cuba/110727/Gay-Marriage-Cuba-Civil-Union-Church-Castro
110814 BBC中文網:古巴男同性戀者迎娶變性婦女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1/08/110814_cuba_gay_transgender_wedding.shtml

2012-01-14

【香港/大學生調查】120113 新報:90%大學生接受同性戀者/香港文匯報:大學生看同性戀 愈熟絡愈難接受

90%大學生接受同性戀者
2012-01-13 新報訊

一項調查發現,受訪近千名大學生中,逾九成接受老師或同學是同性戀者,有逾六成認為政府應立法禁止性傾向歧視,近九成更建議學校教育學生尊重不同性傾向人士。
中大學生會呼籲政府應該為同性戀的平等權益上,盡快立法通過同性婚姻及禁止性傾向歧視。
調查由香港小童群益會及中大學生會於去9月至11月期間進行,成功訪問了972名大學生。調查發現在異性戀大學生中,有超過七成的受訪者都曾接觸過同性戀者。超過九成學生接受老師或同學是同性戀者,顯示大學生對同性戀者的接納程度很高。

促立法禁止性傾向歧視
另外,六半的受訪者同意同性伴侶享結婚權利,有逾六成認為政府應立法禁止性傾向歧視,近九成建議學校教育學生尊重不同性傾向人士。
社會普遍認為基督徒較不支持性傾向歧視立法。然而,調查顯示,在受訪的250名基督徒大學生中,有42.4%表示支持;雖然有47%反對同性婚姻,但亦有多達32%支持。同樣有過半(53.4%)覺得同性戀者在參加宗教聚會時受到嚴重到非常嚴重的歧視。
中大學生會呼籲,政府應該為同性戀的平等權益上盡快立法通過同性婚姻及禁止性傾向歧視。
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建議政府盡快就性傾向歧視立法進行諮詢,加強校園宣傳教育,避免性傾向歧視及誤解。

面對壓力而發展地下情
剛剛大學畢業的阿傑,跟初戀男朋友拍拖兩年多,一直小心保護自己的身份,避免讓家人發現。拍拖期間,父母發現阿傑的戀愛關係,難以接受他的性傾向,要求他立即分手。他的男朋友亦不想破壞他們的親子關係而提出分開。
回想當時的壓力和困難,幸得一班好友的支持,阿傑才能與男朋友繼續發展,但被迫隱瞞家人發展地下情。能夠跟朋友家人分享這段戀愛的喜悅是阿傑的心願,「每個人都想結婚,我也想對男朋友作出終身承諾,並得到大家祝福見證。他希望社會能夠給予我們空間和權利,讓我們彼此照顧終老」

文章出處: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php?id=204514

大學生看同性戀 愈熟絡愈難接受
2012-01-13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歐陽文倩 

摘要:調查顯示,逾9成受訪異性戀大學生指,接納老師和同學是同性戀者,並願意與對方做朋友;但接受家人是同性戀者的大學生,卻只有62%,反映他們對同性戀者接納程度與關係親密程度成反比。有份參與研究計劃的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認為,學界對有關議題討論仍嫌不足,計劃在學生會之下成立「性別關注組」,處理校內外與性別相關爭議,並推動學生多討論性別議題。
 
    香港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劃」及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早前進行一項名為「大學生對同性戀者看法」網上調查,全港有10間院校共972位異性戀大學生回應。
 
    調查顯示,超過7成受訪者曾與同性戀者接觸;65%異性戀大學生支持同性伴侶應有權結婚。同時,62%受訪者同意政府應立法禁止性傾向歧視。整體而言,逾9成大學生接受老師和同學是同性戀者;但接受家人是同性戀者的受訪者,卻只有62%,反映對同性戀者接納程度與關係親密程度成反比。

基督教聚會 受嚴重歧視
 另一方面,有基督教信仰的大專生,則對同性戀議題有保留。近千名受訪者中,約1/4人有基督教背景。其中,近半基督徒受訪者反對同性婚姻;逾半受訪基督徒大學生覺得同性戀者參加宗教聚會時受嚴重歧視。

遭家人反對 發展地下情
 剛剛大學畢業的同性戀者阿傑指,社會對同性戀者的歧視普遍。其中,家人更是他的壓力來源。阿傑與初戀男友拍拖兩年多,一直遭家人反對,現在只能與男友發展「地下情」。他最大心願是:可以和家人分享同性戀愛的喜悅,並可以跟男友結婚。
 香港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劃」主任周峻任表示,是次調查以大學生為目標,主要因為大學生接觸同性戀者機會較多,而且又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群組,他們對同性戀者的看法,應該別具意義。

中大學生會擬設關注組
 中大學生會發言人彭木志朗指,大學生平日無論在政治或經濟等議題都勇於發言,但往往說到同性戀議題就保持沉默,認為有必要推動大學生對性別議題的關注。因此,中大學生會今日會通知全校同學,將成立「性別關注組」,處理校內外與性別相關議題,提升中大師生對性別議題討論氣氛,並向校方倡議與性別有關的校園政策。
 立法會議員張國柱認為,以上數據反映現在大學生不再像以往般避忌同性戀者,情況令人鼓舞。他強調,「歧視」和「接受」應分開來看,無論自己立場接受與否,亦不應歧視他人。至於是否要立法,張國柱指,社會可以再作探討。不過,他表示,立法過程需要作長時間討論,以尋求社會共識。

文章出處: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1/13/ED1201130001.htm

延伸閱讀
120113 獨立媒體:大學調查結果正面,同志婚姻現曙光
http://www.inmediahk.net/%E5%A4%A7%E5%AD%B8%E8%AA%BF%E6%9F%A5%E7%B5%90%E6%9E%9C%E6%AD%A3%E9%9D%A2%EF%BC%8C%E5%90%8C%E5%BF%97%E5%A9%9A%E5%A7%BB%E7%8F%BE%E6%9B%99%E5%85%89

 …

2012-01-12

【英國/身材迷思】120110 愛白網:同志塑身熱:半數男同願用一年生命換得完美身材

2012-01-10 愛白網 白白 編譯

很多時候輿論都會把男同志刻板地塑造為健美先生那樣的身材,而英國一項最新的投票調查結果卻顯示出事態已經變得有些令人擔心,即男同志之間的感情因為對身材的要求過高而破裂。這項研究由YMCA中心、成功基礎研究中心以及UWE位於布里斯托爾的外貌研究中心合力完成。結果顯示,48%的受訪男同志表示願意以1年甚至更多的壽命來換取完美身材。而更糟糕的結果是,因為其中有10%的男性表示如果能夠立即擁有理想的身材,願意減壽11年。

  無疑,專家認為此次調查所顯示的結果為媒體對男同志的主流描述引導了人們的觀點所致。「如今男同志生活在苛求身材的巨大壓力之下,我們認為這壓力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媒體,包括同志媒體,對男同志的身材描述缺乏個性化以及人們通常無情地以貌取人所共同導致的。」 YMCA中心的CEO普雷斯科特在接受Pink News採訪時說,「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男人們經常談起服用類固醇類藥物或者接受一些非必要的整容手術,以此來擁有那種通常難以達到的理想身材。」

  BBC報導,總共384人接受了此次投票調查,其中男同志佔總人數的1/4,接受調查者的平均年齡為40歲。不過總體而言,直男和男同志對身材的要求都有所提高。《電訊報》特別指出,此次調查得到的數據令人吃驚:80%的男人會頻繁討論體型問題,並且常常把自己的身材與那些當紅明星和時尚模特相比較,但這樣的做法令其中59%的人自我評價降低。

  當男人們在談論他人的身材時,最常用的詞語有:「啤酒肚」、「有乳房的男人」、「胖嘟嘟」、「六塊腹肌」以及「衣服快被肌肉撐爆了」。

  「女士們希望自己苗條,而男士們希望自己精壯。人們想讓自己變得好看並不是件壞事,但是如果這變得像場競賽一樣,就會對大部分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一位參與調查的人士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說。

  「以往人們衡量男性魅力的標準在外貌論的影響下被有幾點被過分強化了,包括高大威猛的身材、無暇的皮膚以及濃密的頭髮,而這幾點對大多數人來說是難以達到的。」UWE的迪德里希斯博士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說,「這次調查的結果明確顯示,對於每個男人來說,形象問題都是一個熱點,特別是對於中年男子。遺憾的是,這個熱點對男士的社交、飲食態度、身體鍛煉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上都產生了負面影響。」

文章出處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3013

延伸閱讀
120106 The Guardian (英國衛報):Body image concerns more men than women, research finds
http://www.guardian.co.uk/lifeandstyle/2012/jan/06/body-image-concerns-men-more-than-w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