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1

【香港/同運】150719 破折號:專訪陳可樂

爽歪歪編按:陳可樂是一位香港的同運份子、也是在教會學校長大的基督徒,同時也是酷兒空間 Wrong Side Cafe 創辦人。在這篇超過萬字的三集採訪稿中,可樂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從美國這次的婚姻平權勝利談起,觸及福音教派、同運中的不同辯論及歷史、香港與台灣的同運脈絡等等,是一篇能引起了解、思考與討論的深度訪談。

colachen(陳可樂。圖片轉自香港獨立媒體。CC授權。)

專訪陳可樂(1)-美國彩虹勝利?

訪問&整理:林朗彥 黃莉莉

記:彩虹熱潮為何會在香港引起討論?

可:為什麼特別是這次的「彩虹熱潮」在本地引起這麼大的反應?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同志婚姻已在法國合法化,而加拿大亦早已合法化,數到最近的,便是兩個月前的愛爾蘭,更加是以公投的方式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已其實本來在美國,為數不少的州份已經允許了同志婚姻,只剩下部分人口較少的州份,例如德州,依然不准同志結婚。是次高等法院的裁決,就令到剩餘的州份要盡快為同志婚姻立法。那一個美國的法律議題,為什麼會造成本地的回響呢,我想是因為一向在自由、人權的議題,香港都會一定程度地扣連上美國,或「睇美國頭」。

關於引發本地回響,另外一個分析是,美國是基督新教及保守黨勢力很強的國家,假如連美國的福音派和基右都敗陣,那本地的福音派和基右,甚至整體的基督徒,都會有很大的危機感。而宗教保守黨之所以保守,是因為它的社會想像是「除它以外都是魔鬼」,它們想像基督教群體以外的事物,都是會引惑人犯罪的,而這些幻想的敵人遠不止同志,還有如吸煙、飲酒、媒體和性等等。而他們要保衛的,正是傳統核心家庭價值。

在香港,基督徒的人口比例大約是10%,而同志的人口比例也恰巧大約是10%,彼此都是少數,而差異就在於資源。其實自殖民政府以來,基督教團體作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已取得相當多的社會福利資源。即使你不是一個基督徒,你的生命很多程度上都會與基督教文化接合,所以受新教文化影響-如曾經上過教會、讀過基督教中學的-遠超過10%。在香港接觸過新教文化是一個普遍的經驗,這正是「耶撚」一詞的由來,就是因為太多人在這個群體中受過創傷,或是受這文化排拒。

記:怎樣看基督教的婚姻論述

可:現時的婚姻其實理應已經過世俗化的過程,理應是政改分離的,即使在婚姻誓詞裡,亦主要是一些價值,如尊重、包容和愛等,宗教在其中的成分已是極少。而宗教保守派始終想保守的,就是一男一女的婚姻,即是核心家庭。在他們的家庭圖像中,甚至是沒有舅父表哥堂表嫂大姑媽,是沒有這種概念的,只能是一種狹窄的家庭觀。其實在聖經中,有很多人物都是有多於一名妻子的,例如亞伯拉罕,而當代基督教文化中,多妻故然是罪,但不結婚也可以是一種罪,根據明光社的標準,他們其中一個指責同志的理由是不生兒育女,教不傳宗接代已經可以是罪。但我們想想耶穌,其實他也違反了聖經的家庭價值,到三十歲還不結婚生子,拿今天的話來說,還不是一個「廢中」?我們又想想耶穌的「父親」約瑟,其實他與耶穌根本沒有任何關係,他只是「戴綠帽」,這又有何家庭價值可言呢?今天宗教保守派所保衛的,是什麼呢?

那為何基督教與婚姻有這麼大的關係?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西方文化裡,婚姻是社會組成的基本單位。講講情人節的故事,在羅馬帝國的時代,是不許基督徒結婚的,曾經基督徒也是愛情被詛咒的一群,有一位叫Valentine的人偷偷為基督徒成婚,結果被羅馬朝廷處死,後來才有了記念這位人物的Valentine’s Day。為什麼婚姻對基督教如此重要,因為契約精神就是基督教的核心,整個人類文明本身就是一份契約,所以聖經是由兩份「約」組成。而為何傳宗接代如此重要,是因為過去以色列民族曾受到長久的殖民統治,羅馬帝國的想法是,以色列是一個無根的民族,過往也只是埃及與巴比倫的奴隸。以色列人要去這一想法反抗,所以生育後代、宗族傳承,作為政治運動就變得很重要。而到了現在,要質問的就是,經過政教分離次後,還需要把基督教的信念作為婚姻的普世內容嗎?

記:同志與信徒是否有相似之處?

對於信仰儒家文化的上一輩而言,基督教才是打破家庭價值的現兇。我曾經上過教會,我爸有天對我說「你哋啲基督徒做咩亂倫啊?」,我便很驚訝「吓,亂倫?」,「你哋叫自已個仔做弟兄架!」。在信仰儒家文化的人來講,倫常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應該各安其位,不可有所超越。所以對傳統中國人而言,基督教才是脫軌的。在基督教文化中,除了父母,或者親兄弟姐妹,基本上是可以和任何人結婚。而在封建時代,歐洲也是信仰天主教及基督新教的,而他們的皇室,為了要保存封建皇朝的月脈,其實必然是近親通婚的。現時很多基督徒會有一種道德指控,說支持同性戀就是支持亂倫云云,而亂倫的確是新教歷史的一部分,從另一角度看,對於儒家文化,基督教才是亂倫。

其實早期基督徒的經歷,與同志是十分相似的。曾經基督教也是長期被壓抑在地下,不能夠公開宣稱自己是基督徒,一旦被抓便會施以酷刑,這個情況不止出現在羅馬帝國時期,在明治維新前後的日本,亦出現過。早期日本基督徒主要是受到荷蘭傳教士濡染,這班人包括一些藝妓、皇室侍衛甚至皇帝近親,這些人遭到追殺。政府抓捕基督徒,即「滅耶」,只要家中有耶穌像已可治罪監禁,又會要求人踐踏耶穌像,以測試人是否基督徒。基督教的這些歷史,這段「不可見光的愛」的過去,其實與同志的苦難有很大的共嗚,如果基督徒硬要把自己放在同志的對立面,他會忽略了很多東西,不單止忽略了同志也是人,更忽略了作為基督徒的歷史和身份。

原文網址 http://www.hkdash.com/post/14109

專訪陳可樂(2)-細探同運辯論

訪問&整理:林朗彥 黃莉莉

記:可否講講美國的同運策略?

可:在香港,我們有大愛同盟,而在美國,同志運動亦非常強調「愛」,以其作為論述的重點。美國同志運動有兩大助力,其一就是「愛」,由於美國是基督教社會,同志運動便嘗試以愛喚起共嗚,希望遊說自由派基督徒的支持。其實基督教的愛是一種普世的愛,所以同志便嘗試指出,在同一種愛下,我們可以被平等化。而另一助力自然就是黑人運動。黑人運動是美國爭取平等權利的先行者,故同志運動亦會對它模仿,例如亦會將自已定位為一種身份政活運動,尋求要有大眾所擁有的權利,一如黑人要求要有白人的投票權。

但這種「平權」只是同運的一種策略、一個部份,而不是它的全部。美國有一本關於同志運動的論著,名叫《Against Equality》,內容反對以平權運動作為同志運動的唯一主軸,作者認為平權運動是一個死胡同,它假設了同志婚姻是運動的終極目標,而且這是所有同志唯一渴望的。平權運動看似非常正面,但其實忽視了同志運動內部的分歧,例如種族及性別的分歧。平權運動以非常正面、陽光的方式作為自身敘述,但是否在捨棄自身過去呢?同志過去被人羞辱、歧視,所以更要展露驕傲的一面,這故然是一種策略,但如果為了一個策略而放棄其他策略,運動便會變得平面化。作者嘗試介入同運中的情感政治,他甚至提議辦一個「gay shame parade」而不是傳統的「gay pride parade」,用意是要塑造運動對不同情緒的包容力,因為情緒承載了運動的歷史,使其變得有質感、有厚度、有故事。這些故事包括如圖靈(按:電腦科學之父)的故事,他最後服毒而死,非常悲慘;又例如 Oscar Wilde(按:作家王爾德)的故事,因為他愛上了自己的表哥,因為他的同性情懷,而被監禁。這些都是很可恥的故事,而它成為了同志很重要的文化。說近一點的,台灣作者白先勇,在他的著作《孽子》中,描述一班同性戀者在二二八紀念公園裡「釣魚」,在夜幕低垂的時分結識其他同志,是一個很不見光、很羞恥的狀態。而《孽子》裡的二二八紀念公園,其實是紀念在國民黨遷台時被殺的左翼份子,銘誌這段白色恐怖的黑暗歷史,同樣是一段可恥的過去,政治與同志的相近性,在文學中得到了巧妙的結合。

記:同志運動還有什麼分歧、差異?

可:同志運動內部還有很多辯論和矛盾,其中一派的同志是要求廢除婚姻制度,他們認為婚姻作為一種社會機制,其實襲斷了很多社會資源,包括很多只給予夫妻的福利、保障、房屋津貼和公民權等等。其實很多人是被排除在這些社會利益之外,即使我過得很慘,但我是單身的話,依然是處於劣勢,公屋便是一好例子。又例如採多元關係的人,他們不是因為結不到婚才採取多元關係的,而是多元關係本來就必然存在於社會之中,那為什麼這些人就不值得社會去支援呢?由此可見,其實異性戀婚姻不單是排拒了同志,而是排拒了更多種不同的人,所以部分同志運動會主張把整個婚姻制度拆除。而這一派人之所以反對同志婚姻,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只會加強了婚姻制度的霸權,令它得到多一個群體的認受。同志認同婚姻,只會進一步將單身、多元關係等其他所有狀態,描述成結婚前的少年荒唐,而不可以是安頓人生的選項,總之最終還是要結婚。而這正是酷兒所反對的,指出同志運動並非一向只以婚姻平權為目標,例如80年代的美國同運,其實是爭取全民的醫療福利,這是不論性向都能享受的。為何同志運動不單是爭取同志福利,又為何女姓主義運動不單止爭取女人福利,這是很好的提醒,就是所有所謂的族群運動,或身份政治運動,所爭取的目標必需要有普世的價值,對所有人都是公允的,才會有政治能量,否則只是小數人爭取小數的福利。正如基督徒一男一女的婚姻信仰,應用在教內當然沒有問題,但作為一個普偏的、公共的政策,就不可以用自己宗教的價值去定義所有人,必需要與其他群體協調。我們可以看到,近年同志運動的資源,傾斜投放在爭取婚姻平權,以致忽略了其他問題。

還有很多不同的辯論發生在同志群體之中,例如同志之間互相的恐懼,又例如厭女情結。即是如果一個同志是「乸型」、娘娘腔,就會被認為不是一個那麼好的同志,最好的男同志是應該像男人、「straight acting」,而這種想法其實是源自於社會對女姓的貶意。而這對同志是很真實的,譬如在同志交友網站,很多人會寫明「no sissy」,而這種對女性氣質男性的擯斥、恐懼,其實跟恐同直人的心態是同出一轍的。對於變性人、跨性別人士、drag(異裝),其實在同志內部依然有著異性戀霸權般的排拒性。然而,我們不能忘記,其實美國同志運動可以走上主流層面,是有賴於drag queens(易服癖者)這個群體。在70年代,發生了著名的Stonewall Riot(石牆酒吧暴動),這是一場維持了七天的暴動。事源一天晚上,警察到了紐約格林威治小鎮上一間同志聚集的酒吧,即石牆酒吧,意圖作拘捕,並開始以警棍毆打。其中一名drag queen首先攻擊了警察,然後演變成以「讓黑手黨和警察滾出同性戀酒吧!」為口號的暴動,最終政府屈服。然後,同志的力量不再隱藏,在暴動之後很多新同志組織建立起來,並及後演變成全國性的運動。現今美國媒體所描繪的男同志形象,都是很健碩、陽剛,都是很具男性氣慨的,而drag queen則變成小丑,只是運動的配角、點綴,甚至有人在gay parade中會說「好心你就唔好影衰同志運動啦,你著到鬼五馬六,會破壞主流社會對同志嘅接納架」。所以同志運動需要很多的反思,如種族面向的,我們看到很多的同志形象都是白人的,還有強壯的,那不好看的、黑人的、中東的,又在哪裡呢?所以去解讀美國同志運動,不能夠只說「love wins」,它只是很特定的,在法律的範籌上取得一個小成果,但絕對不是同志運動的所有。

台灣詩人陳克華,曾經在主流報章批評過,台灣同志運動太早與女性主義運動接冾、走得太近,應該保留一點距離。為什麼呢?因為女性主義運動是很避忌談性的,很排拒情慾,他們認為女性情慾是會遭男性宰制的,是會遭到性化、物化,談性便很容易被父權社會利用。而陳克華認為同志不應有這種包袱,同志不是要融入主流社會,不是要變成「我都好乾淨、我都守身如玉」,而是要展示慾望,一種可與主流道德抗衡的多元情慾,包括肛交等。陳克華的詩,會使用很多一般不會用的、很污穢的意像,如濃瘡、血液、分泌、腐壞等等,他想做的,是將同志漫長黑夜中,那些不見光的事物都揭露,要社會接受原原本本的同志的存在。而陳克華本身也是佛教徒,所以也可以說他是在打另一條的宗教戰線,因為在台灣華人社會,佛教機構也是一股很強的保守勢力。

記:你怎樣看香港同運?

可:我對近年本地同志運動的觀察,是很多時會有距離感,會覺得外國同志運動的進步,都沒有發生在香港。香港一直以來都自詡國際城市,國際社會有的,我們都要有,亦所以我們步伐一直比人慢,香港社會的開明進步,其實只是假像。就拿「妹仔」制度(蓄養丫鬟、蓄婢)來講,香港到1973年才廢除,可見其實香港一直落後。香港到2000年後,才開始有同志集會和遊行,起初是很少人參與的,但會有很多人站在行人路上圍觀,其中不少人載著口罩,這班可能就是那些想隱藏身份的同志。同志遊行的參與人數,是逐年增加的,後來不少議員都加入支持,而長毛就是最堅實的一個,自有首次「國際不再恐同日」,他已經參加。

香港同志運動一直處於落後的狀態,其發展也是一個極為艱辛的過程。其中一例就是同志團體「香港彩虹」,曾經一度面臨倒閉,當基督徒將同志運動形容得像一頭強大、三頭六臂的可怖魔鬼時,坦白講實情就是同志團體根本缺乏資源,事實就是「差啲執笠」。其實直到非常近期,香港才開始有可見的同志團體,在陽光底下去運作,而尚有很多是隱姓埋名的。例如女同學社,你到他們的辦公室,會看到他們的活動照片,很多都以箱頭筆劃去相中人的雙眼。一個團體,他們的會員參加完活動以後,即使貼在自己的地方,都要如此隱密,為什麼呢?原來他們說,經常接受媒體訪問時,記者會拍到辦公室環境裡的照片,然後可能會員的家人看到,便會發現他們的同志身份。他們要處理得非常小心,就算是辦個生日會,都要做足保密工作,因為這些同志被發現,後果是不止於「鬧兩句」,可能會遭斷絕關係,會被踢出家門。我自己家也收留個一個這樣的青年人,就在去年,一個才二十歲的男同志,被父親趕出家門,這個男孩子很傷心,沒有辦法下只能出走。在2014年,依然有人因為同志的身份,無家可歸。而剛提過的「香港彩虹」,便是去接觸、接收這種情況的同志,有些可能才十多歲,還未完成學業。而為這些同志提供庇護的「香港彩虹」,差點要結束,當時一些團體內的前輩主動賣淫,以繼續支援機構的租金,續租會址,讓一班年輕同志有個安身之所,香港同運正是如此艱難。去年我開了Wrong Side Cafe,聚集了一班同志客人,曾經有一位十九歲的男同志跟我分享他的經歷。原來他十六歲那年,被家人綁架到內地,在內地,他被多逼看精神科醫生,做了很多測試,甚至是電擊。他的父母堅信兒子的同性性傾向是病,迫他看了很多醫生,最終要由香港社工到內地救人,把他帶回香港。而其實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原文網址 http://www.hkdash.com/post/14112

專訪陳可樂(3)-跨越我的衣櫃

訪問&整理:林朗彥 黃莉莉

記:可否分享你作為同志的個人故事?

我自己是上基督教學校的,也有上教會、參加團契,我是那種名列前茅的學生,所以牧師很喜歡我,我自己也很喜歡牧師。在這樣的背景成長的我,當發現自己是喜歡男生的時候,可想而知是多麼崩潰。一方面,我在學校是一個基督徒;另一方面,我是一個儒家家庭中唯一的子嗣,所以壓力很大。那時有很多東西抑壓著,不能跟任何人說,會很想哭,又怕被家人聽到,真的會爬進衣櫃裡去哭,把自己埋在衣服裡哭,所以「出櫃」的比喻是很真切的。每星期我到團契,都哭著問牧師,為什麼人總是要犯錯,牧師說「祈禱吧,你祈禱便可以了」,如是者,我常常禱告,但上帝始終沒有把我變「正常」,沒有把我變成直人,沒有讓我愛上一個女孩。自己的性器官,還有性慾,成為了很大的困擾,為什麼要有反應、為什麼要有渴求,這些問題令我變得壓抑。有一年,李安的電影《斷背山》剛上映,奪得了奧斯卡獎項,當時的校長在週會上向所有學生說「我聽人講,《斷背山》係講有對同性戀拆散人哋個家庭,所以你哋千祈唔好睇啊」。聽在耳裡,我就覺得,為什麼自己要受這些氣,為什麼我要每星期都聽到被侮辱的說話,聽別人說自己不應該存在?漸漸發覺自己變得很奇怪、抑鬱、內向,會不做功課,會逃學,老師就建議我見社工。我接觸的是一些主流社工,其實是很親和的,但我甫坐下,便發現他頸上繫著十字架,就變得沒有心情了,也不可以講出真實的問題。那時真的會嘗試自殺,會覺得世界上已沒有別的路可以選擇,我知道自己沒有其他可能性,我就是喜歡男人,我不能享有與其他人一樣的生活,是在社會以外,被其排斥的。如果上帝創造人是完美的,我就是不完美那一個,是「整錯左嗰件」。那時候會以為只有我一個是「基佬」,會覺得沒有男孩子會喜歡我;以為「基佬」都是在美國,會想如果自己真的有一個愛人,但他在地球的另一邊,或者就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上,但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相遇,感到生命十分悲傷。同志身份對生命的影響非常巨大,因為我懷有一個big secret,它使我跟家人、朋友都隔絕了。

記:怎樣克服這樣的處境?

可:我有所轉變的契機,大概是「破處」吧,哈哈。人愈大,接觸的資訊愈多,也有互聯網,有msn及同志論壇,可以邀約到別人。在我差不多升上大學之前,覺得要在上大學前「破處」,就約了一個年紀比我大的男人去約會,然後我就很「厚面皮」地跟他說「其實我仲係『處男』,你可唔可以教我,我咩都唔識」,他也很好的答應了我。他本身是教琴的,於是有一晚我們就在一間琴室裡做了,他也很好地引導了我的第一次,教會我享受自己的身體,雖然我們沒有做完全套。到今天,我仍然很感激這位前輩,對於我而言,那是一次性啟蒙,並不是單純一個好色的年輕人去滿足自己,而是去了解自己內心的慾望。這些慾望是很難掌握的,你並不知道它具體會變成什麼,我到底是渴望一副健美的身體,還是「大JJ」呢,還是我只是希望有人疼我、有人告訴我「其實你都好正」呢?

2015-06-27

【美國/婚姻平權】150627 爽歪歪編譯:全美同性婚姻合法裁決背後的真實人生:Jim Obergefell的故事

全美同性婚姻合法裁決背後的真實人生:Jim Obergefell的故事

2015-06-27 爽歪歪網站綜合編譯
(其中有部份譯文來自淡藍網的報導,特此說明)

Obergefell,這個大家或許不熟悉的名字,卻是6月26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之所以會討論同性婚姻合法的原告之一。2015年,聯邦最高法院將4宗來自不同州的同性維權案件併案,以其中最早提出訴訟的Jim Obergefell為名,統稱為 Obergefell v. Hodges (奧貝格費爾訴霍奇斯案)。而Obergefell這個名字,在美國婚姻平權的歷史中,日後註定會被不斷、不斷的提到。

今年48歲的Obergefell,在歷史性的一刻正在法院,聽著法院廣場上集結的群眾唱著美國國歌。「在那一刻,我感覺到我比之前更像是一個平等的美國人」

00001temp他的先生,John Arthur,也在場陪著他,但是是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在Obergefell手上有兩個已經焊在一起的婚戒,一個是他的,另一個是Arthur的。幫忙焊接的朋友在戒指內側刻了一個凹槽,裏頭裝著Arthur的一部分骨灰—John Arthur,已經在2013年10月,因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過世。

「我將這視為我對John的另一個承諾」 他告訴時人雜誌:「我們為了彼此展開了這場戰爭,如今為了他、為了我們的婚姻,我完成了。」

要知道他們當初為何提出訴訟,要從他們特別的婚禮開始說起。

死亡證書上的未亡人:對關係的承諾

在結婚前他們已經是長達20年的伴侶了。在這20年間,他們曾討論過結婚,但都沒有嚴肅看待。他們不希望結婚只是象徵性的,而是希望能有實質法律上的意義,就像他們的異性戀朋友婚姻一樣。

他們是在2013年六月底時步入婚姻殿堂,當時Arthur已因ALS臥病在床,且病情急轉直下。促使他們舉辦婚禮的原因是2013年6月26日美國最高法院在美國訴溫莎案(United States v. Windsor)中,推翻了《婚姻保護法》(DOMA)中歧視同志婚姻的條文,也使美國同性伴侶若能合法結婚,則享有和異性婚姻相同的平等權利,如稅收減免、社會保障及醫療保障等福利。

「John當時已經在家中接受安寧療護了,」Obergefell回憶起當時的景況:「我們知道判決即將出爐;因此我們緊靠著彼此,在電視機前等待著。當宣布的那一剎那,我立刻探過身去擁抱他,親吻他,然後就跟他說:『我們結婚吧。』」

淡藍網2013年的報導,詳細說明了這一段過程:

『但對他們來說,結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他們所在的俄亥俄州在當時明令禁止同志結婚,而前往其他州結婚也很困難,因為 Arthur患ALS 的緣故,失去行動和說話的能力,嚴重時甚至無法呼吸,所以幾乎無法出遠門。

他們倆人對紐約州、加州、華盛頓州、馬里蘭州等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州份進行對比後,最終選擇了距離相對較短、註冊婚姻等待期只需48小時的馬里蘭州。

通過親戚、朋友、同事的資助以及一些人士的捐款,他們籌集到租用醫療運輸機的費用,當地醫療機構表示願意免費提供救護車送他們去機場。

2013年六月底,Obergefell獨自飛往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登記並領取結婚證,數小時後飛回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48小時後,他們的婚姻關係生效,兩人登上前往巴爾的摩的飛機,同行人士包括一名攜帶兩箱急救藥品的護士以及Arthur的阿姨。

當天上午10點39分,飛機在巴爾的摩降落,兩名飛行員走出機艙,這意味著當前這架飛機完全屬於馬里蘭州。之後,Arthur的阿姨在機艙內為這一對男同志伴侶主持婚禮,引導他們許下誓約、交換婚戒。自始至終,Obergefell一直握著亞瑟的手。』

0000001

當然他們沒辦法蜜月旅行。他們結婚數天後,一位老鄰居將他們的狀況告訴Al Gerhardstein,一位當地的人權律師。

「我馬上知道他們會有問題」 Gerhardstein 律師說道 「而我知道他們大概沒有想到—誰會在結婚之後想到死亡證書這件事?」

Obergefell 與Gerhardstein後來見面了。Gerhardstein告訴他,在俄亥俄州不只同志婚姻是違法的,而且他們在馬里蘭州的合法婚姻也不會被認可。

「他抽出了一張空白的死亡證書和我說 『你知道,當John Arthur去世時,俄亥俄州政府將會說他是未婚的,而你的名字將不會在未亡人(surviving spouse)的欄位上出現』」Obergefell說 「於是我和John決定提起訴訟」。

Gerhardstein律師告知他們需要一份(命令性)禁制令保障他會在死亡證明書上被列成配偶。數天後他們發起訴訟了。一位聯邦法官做出有利他們的判決,這個決定當時引發不少爭議,甚至一位心生不滿的公共州立法者發起了對該名法官的彈劾。

Arthur在數月後去世。他們在法律上獲得的初步勝利並非只是理論上的:Obergefell 的名字的確在死亡證明上被列為未亡人。但是接下來俄亥俄州政府上訴到高等法院,對此提出不服,而如果州政府成功,官員將能重新核發一份上面沒有Obergefell名字的死亡證明。

高等法院後來宣判州政府勝訴,但Obergefell再接再厲繼續上訴到最高法院。如果最高法院不站在他這邊,那麼新的–他被除名的–死亡證明很有可能會重新核發。

從2015年4月最高法院開始聽取證詞,到6月底做出裁決,關心婚姻平權議題的支持方與反對方莫不屏息注意發展,但是對Obergefell而言,整個判決有更私人的意義、關乎他和Arthur在一起的20年。

在一起的日子

他們經常彼此開玩笑說,他們是「『三』見鍾情」。

在1990年代早期,當時Obergefell才出櫃不久,辛辛那提大學旁有一間叫 Uncle Woody的酒吧,他們在那裏透過共同朋友的介紹而相識。初見面—沒有火花;第二度也在那裏見面—沒有火花。直到他們第三次在一位共同朋友的跨年夜派對上,兩人在香檳開瓶的那一剎那陷入了愛河。。

「那個時候我就是去參加新年party,然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了。」Obergefell回憶著:「他的幽默感、他的魅力、他的寬宏大量都讓我如此著迷;他總是能逗我發笑,而且他真的很體貼。」

1990年代是個和現在完全不同的時代。「我們從來沒想過我們有生之年居然能夠結婚。」Obergefell坦承。

Arthur是Obergefell第一個認真交往的男朋友。Obergefell在北俄亥俄州天主教家庭長大,是六個小孩中最小的。他在20好幾十才和家人出櫃,當時他母親已經過世,他最先告訴他的大姊:他打電話和她邀約晚餐,並說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和她討論。

他大姊,Ann Hipper 回憶道:「我孩子跟我說『舅舅一定是要告訴你他是gay。』」

當他們共進晚餐時,Obergefell握住姊姊的手說:「我要告訴你一件事情」

「什麼事?」他姐姐問:「你要說你是gay嗎?」

Obergefell 當場愣住了。

「我不會在意這個的」他姊姊告訴她 「那就是你」

他的其他家族成員也同樣的鎮定,不感意外。

Arthur過得比較不輕鬆。他的母親和兄弟接納他的身分,但和Arthur關係緊張的父親,數年後才得知他是同志的事實。

「當我父親終於可以面對時,我想事情已經好轉」 Arthur的兄弟 Curtis說。

Jim與John,John與Jim,他們分不開。在約會不久後他們便同居。他們在IT諮詢與客戶關係經理的數間公司中同事過,有時他們的辦公桌只隔幾呎而已。他們重新修復老房子、買當地畫家的畫裝飾。Obergefell是較嚴肅與理性的那位。Arthur,如同他的兄弟形容的,整個人「充滿魅力」,而且有嘲諷的幽默感。

00000001

2011年冬天的某一日,Obergefell注意到Arthur的左腳在走路時直接拍擊地面,然後他開始會跌倒。對他而言要進入他們的小福斯汽車變成相當困難。當他們向家庭醫師就診,醫師轉診一位給神經學家。診斷是:ALS。他們再問了別的醫師,答案還是:ALS。

「了解那代表什麼意思」Obergefell在訪談中哽咽的說 「是讓人絕望的」

隔年夏天,Arthur開始用拐杖走路,不久後拐杖換成助行器,助行器換成手動輪椅,手動輪椅再換成電動輪椅。他們再也無法住在原本兩層樓的房子,而搬到辛辛那提越萊茵區的一樓公寓。

2013年初,Arthur已無法行走只能臥床。居家照護也開始了。Arthur從來不生氣。他從不問「為什麼是我?」Obergefell打點一切。

「當我看到他能這麼好的去面對」Obergefell流淚說到,「我很難去生氣」。

然後他們結婚了。他們的婚姻只延續了3個月又11天。

Obergefell 現在仍住在原本的公寓,他們收集的畫作幾乎占滿每寸牆面空間。Arthur也在這裡,他的骨灰被裝在一個盒子中,藏在安全的地方。在某個時間點,Obergefell會將Arthur的骨灰撒在北卡羅萊納州外岸—那裏他們有棟房子的水中,但是他現在心理上還沒準備好。

對於成為公眾人物,Obergefell覺得既陌生卻又興奮。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意義是 「為了我曾許下的承諾持續為John奮鬥,讓John繼續活下去。這是我保護他與榮耀他的方式。」

責任編輯、編譯:阿上 (熱線愛滋小組義工、爽歪歪網站執行編輯)
2014-10-24

【名家精選/同志婚姻權】141024 朱家安:護家盟震驚全台:反同的七個超爛理由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爽歪歪網站轉載。僅向作者致謝。)

今天護家盟做了一件令全台灣批判思考課程講師都很高興的一件事情:參加同性婚姻公聽會。他們今天提供的案例,至少可以用一學期。

1.同性戀的生理、心理、健康都比異性戀風險大,自殘、藥物依賴機率也比異性戀高好幾倍。

這是郭大衛的發言,郭大衛是台灣性別教育發展協會秘書。(你沒看錯,這個協會跟「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名字看起來很像但是不一樣。我不怪他們,因為如果要惡搞護家盟,我也很有可能去成立一個「護家萌」)

郭大衛的這個說法並不公平,因為現在的台灣社會籠罩著一個會削減同志朋友生理、心理健康程度的歧視氛圍,而這種氛圍,就是來自那些持有和郭大衛類似價值觀的人,他們阻撓特定族群擁抱幸福的機會,然後把該族群陷入的悲慘處境歸諸於該族群本身。

我以前畫過一個漫畫,就是在諷刺這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說法。

2.同性戀愛滋病的問題更嚴重。

這是郭大衛提出來反對同性戀行為的另一理由。愛滋病確實是很大的問題,但其實這個問題已經有解決方案了。

我的老家在宜蘭,宜蘭人有一種工具,可以在享受性愛的時候避免大部分的體液傳染,那個工具是一種有彈性的套子,套上陰莖之後,就可以避免體液交換。這種套子在宜蘭的便利商店都可以買得到。

我不知道台北的狀況怎麼樣,但是在我們宜蘭,大部分年輕人早在國小的時候,就知道有這種套子了(除非他們的學習環境被性保守的教會把持,因而失去了接觸正確性知識的機會)。

我想跟郭大衛說,身為已婚的異性戀,並不會讓你對性病免疫,如果你想要這種套子,可以去宜蘭找找看。

 

3.因為異性婚姻有比較高的公共利益,所以不該讓同性婚姻通過

這個論點,是來自曾在中正大學使用公家資源舉辦反同演講並且又禁止提問而出名的曾品傑教授。異性婚姻帶來的公共利益是不是真的比同性婚姻高,這需要經驗科學佐證,不是我能判斷的。但即使這方面的事實如同曾品傑教授所述,他的論點依然有問題,因為他仰賴這個前提:

如果有兩種婚姻,第一種婚姻的公共利益比第二種小,那我們就要禁止第一種。

而這個前提會導致可怕後果。

如同我們可以區分「異性婚姻」╱「同性婚姻」,然後比較它們帶來的公共利益,然後禁止後者,我們也可以區分「總年收入超過70萬的伴侶組成的異性婚姻」╱「總年收入不滿70萬的伴侶組成的異性婚姻」、「沒有前科的人組成的異性婚姻」╱「有犯罪前科的人組成的異性婚姻」,然後比較它們的公共利益,然後禁止(我猜應該是)後者。最後,台灣就只有一小撮人可以結婚了。

 

4.並不是說你跟別人不一樣別人就要配合你。

律師孫立虹指出,就像我們並不會讓紅綠色盲在紅燈時過馬路一樣,我們也不該為了同志,開放同性結婚的機會。

有些人覺得這個例子有點誇張,因為「開放紅綠色盲在紅燈時過馬路」會有很直接的危險後果。然而,我相信大家會同意,政府應該想個辦法讓色盲一樣可以安全過馬路。稍微有道德的人,都會認為我們應該協助那些因為和我們不一樣而在社會上遭遇困難的弱勢,不然就不會有殘障坡道了。

當然,孫立虹很可能會說,開放同性戀結婚造成的後果,就跟開放紅綠色盲闖紅燈一樣的危險。然而,這也只是孫立虹這種「不喜歡同性戀結婚」的人的意見而已,台灣社會也是有許多不介意同性戀結婚的人啊。孫立虹,為什麼你跟別人不一樣,我們就要配合你?

 

5.在男女之外的其他性別都是基因突變。

這是孫立虹提出的另一個看法,她很小心的強調,自己提出這句話,並無意冒犯。

縱使如此,她還是有可能冒犯到她的高中生物老師,因為在生物學上,不管是男女之別還是雌雄同體,最初都是基因突變出來的。

 

6.若法律上的性別可以自我心理認定,那只要自己說自己是女的,男生也可以去女廁、男生也可以不用服兵役了!

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秘書長張守一擔心同性婚姻會造成如是後果。同性婚姻不會造成這個結果,因為目前的同性婚姻法案沒有改變法律上的性別認定辦法。

 

7.我孫子如果不再叫我阿公,我會崩潰。

育達財經法律系副教授韓毓傑擔心,如果法律上把「祖父母」改成「直系尊親屬」,他的孫子可能從此就稱呼他「直系二親等親屬」,而不叫他「阿公」了。

我想提醒韓教授,現在的法律用詞是「祖父母」,不是「阿公阿嬤」。而你的孫子並沒有因此就不稱呼你為「阿公」。

對了,不知道為什麼,張守一秘書長剛好也有類似的擔心:修法若通過,孩子是不是就不叫「爸爸」了,而改叫「雙親一」?張秘書長,中華民國法律裡面沒有「爸爸」這兩個字,只有「生父」和「直系血親尊親屬」。只要你的小孩不曾用這兩個奇怪的字眼叫你,我們都很安全的。

最後,雖然我不認為法律用詞的改變會影響家庭用語的稱謂,但我可以理解張秘書長和韓教授擔心稱謂的改變會影響人際關係。有些稱謂確實會讓人產生特定印象,例如「酒駕又咆哮警察的教授」,若韓教授的孫子哪天開始這樣稱呼他,造成他的困擾,我會建議他求助懶教盟

 

結論

為什麼公聽會裡面會出現這麼多這麼爛的說法呢?我認為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其實真的沒有什麼好說法可以反對同性戀行為和同性婚姻。下面是我過去一些關於同志議題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141024家安

朱家安

朱家安是1987年生的宜蘭人,他在哲學系所打滾了九年,深深感覺在台灣大家都認為哲學沒什麼用,他把這個現象歸咎於總是講一些沒人聽得懂的話的哲學家,並立志用最直白的語言講哲學。著有簡單易懂的哲學書《哲學哲學雞蛋糕》。BLOG|GOOGLE+

 

文章出處:2014/10/16 UDN 鳴人堂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8/422457

 …

2014-10-18

【台灣/婚姻平權】141016 系列報導評論整理:「用平等的心把每一個人擁入憲法的懷抱—同性婚姻及同志收養議題」公聽會

SongYY 引言:由尤美女委員所召集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於 10/16 舉行「用平等的心把每一個人擁入憲法的懷抱—同性婚姻及同志收養議題」公聽會。以下整理現場錄影連結、及正反雙方的報導、相關評論等,供大家參考。

鄭麗君:就算同志只1人 也不該被剝奪權利

新頭殼newtalk2014.10.16 邱珮文/台北報導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16)日舉行「用平等的心把每一個人擁入憲法的懷抱—同性婚姻及同志收養議題」公聽會,正反方上演交鋒。反同婚人士主張同性婚姻並非人權、同志收養不符孩子最佳利益,也有反方認為應交付公投決定。民進黨立委鄭麗君則強調,就算今天同志只有1個人,他也不應該被剝奪結婚的權利。

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董事李晏榕表示,她身為律師,經手過無數家事案件,她看過無數破裂的婚姻、不負責的父母和被折磨的孩子,並不因為是異性戀就有及格的教養能力。反而許多同志家長,因為深知社會環境不友善,更加用心謹慎地撫養小孩。她同意撫養小孩應考慮孩子的最佳利益,但是預設「同志不適合撫養小孩」本身,就是歧視、恐同。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呂欣潔說,同志一樣要繳稅、服兵役、盡義務,卻不能結婚,在這個國家就是「次等公民」。她說,不管反方提出多少證據想詆毀同志族群,都不能成為剝奪他們結婚的理由,今天陌生男女、殺人放火者、70歲男與16歲女都可以結婚,婚姻早就被異性戀搞得爛透了,為何奉公守法、想相互扶持的同志就是不行結婚?

台灣守護家庭大聯盟秘書長張守一則反駁,同志有性行為是事實,但是不代表可以享受一個法律。性行為像是言論自由,你可以說好的或不好的,但他反對去宣揚那是好的,如果用國家法律去認可,會有價值混亂的問題。他強調,「我們要保護一塊乾淨的領域,讓異性戀者繼續(維繫家庭),如果同志有些行為不恰當,要來侵犯到人家好好的領域,是否符合道德和平等原則,還需要思考。」

他也以「千里尋母」的故事為例,提到孩子都想知道自己的爸媽是誰,當法律上的父母變成「雙親一」、「雙親二」,將造成人倫崩解。他尊重同志的人格權,但是堅決反對將行為擴散。

婚姻平權草案提案人、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鄭麗君指出,這次修法核心價值就是打破歧視。今天大家在這討論同志能否結婚,其實是一種威權,大家應該檢討為何長久以來剝奪他們的權利。就算今天同志只有一個人,他也不應該被剝奪權利。

鄭麗君表示,有人認為同志婚姻會傷害國家,但國家發展不應建築在少數人的痛苦上,修法雖然不會完全消除對同志的歧視,但至少可以大幅降低歧視被複製。她說,自己可以感受到社會有一定的反對者,但是希望他們不要打電話到召委辦公室,讓一切回歸理性討論。

原文網址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52535

反同律師:生物學只有兩性 其他叫基因突變

新頭殼newtalk2014.10.16 邱珮文/台北報導

立法院今(16)日針對同性婚姻及同志收養議題召開公聽會,邀請正反方表達意見。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曾品傑指出,同性結婚並非基本人權,須考量社會接受程度;而因應事物本質不同,給予的合理差別待遇,並不違反憲法中的平等權。安提阿法律事務所律師孫立虹則強調「真相只有兩性」,從SRY基因判別的結果,只有兩種,不是男、就是女,其他的生物學稱做基因突變。

針對同性結婚及收養議題,台灣性別教育發展協會秘書郭大衛率先表示,他是一個同性戀過來人,但是現在已有異性戀家庭。他很感謝過去父親態度「中立」沒有特別支持鼓勵他,否則自己現在不知道會走上什麼路。他說,過去自己有過10個同性伴侶,其中7個只有肉體關係,其他的感情也僅維持1個月,但是現在與太太結婚半年,感情只有越來越好。

教育部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中正大學財法系教授曾品傑則指出,同性結婚並非基本人權,須考量社會接受程度。他說,同性家庭的環境不利於未成年子女的身心發展,異性婚姻和同性結合在公共利益的達成上有程度差異,因此法律賦予兩者不同的身分關係。因應事物本質不同,給予的合理差別待遇,並不違反憲法中的平等權。

他強調,同性伴侶間已經可以享有民法上家長與家屬的扶養權利與義務,並可以根據「共同生活之客觀事實」,依法可成為稅法上認列扶養的免稅額。

安提阿法律事務所律師孫立虹則指出,性別中立化、人權及平等原則的口號,都是同性婚姻議題的「添加物」,應去除才能看見真正本質。

她質疑性別究竟有什麼了不起的?她說,除了性別,還有很多事物構成我們的人格,例如色覺、音感、思想。如果有人天生看交通號誌時,綠色像紅色、紅色像綠色,難道政府就要「色覺中立化」,允許他在紅燈時過馬路嗎?她說,既然政府沒有特別為色盲者建制,「別的人格特質受到什麼樣的待遇,你就要受到什麼樣的待遇,這才是合理的。」

孫立虹再指出,平等原則是「相同事物相同處理,不同事物不同處理」。「我和我先生就不一樣咩,那我跟他結婚,怎麼會跟我和另一位女生結婚、他和另一男生結婚一樣呢?」她說,即便真正的陰陽人都可以靠「SRY基因」來判定性別,判別結果只有兩種,「不是男、就是女,其他的,我無意冒犯,生物學將它叫做基因突變。」

她強調,去掉這些添加物,真相只有男、女兩性,男女不一樣、男女結婚也與男男結婚或女女結婚不一樣。婚姻絕對不是私人事務,它甚至比統獨問題還重要,既然台灣是民主國家,這個議題答案就在公投。

對此,台大法學院教授、模擬憲法法庭大法官陳昭如則批評,「不同事物、不同對待」的主張,早就被諸多憲法學者批評為空洞無用的公式。她指出,過去許多歧視女性的待遇都是利用「男女有別」的藉口,那只是一種正當化歧視的理由。

原文網址: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52529

 

反同婚:女女戀打扮為何1中性1女性?

新頭殼newtalk2014.10.16 邱珮文/台北報導

育達科技大學財法系副教授韓毓傑今(16)日在立法院「同性婚姻及收養議題」公聽會上質疑,同志團體主張民法應把「夫妻」改為「配偶」,卻在修辭、裝扮上,依然掉入「夫妻」的價值觀裡,女女戀既然勇敢去愛,「為什麼還要打扮成一個中性、一個女性呢?」

立法院今天舉行同性婚姻及收養公聽會,召委尤美女要求法務部2個月內研擬出相關修法提案。會中正反方主要就「同志婚姻是否可用它法替代」以及「同性撫養子女是否符合子女利益」展開辯論。

同志收養訴訟當事人大龜在公聽會上播放同性收養家庭的生活影片,強調孩子健康成長、家庭和樂。她以自己為例,她和她的老婆2009年在加拿大透過捐精生一對雙胞胎,但法律不承認她們的撫養權,使得不安全感嚴重影響家庭生活,她只能透過隨時拍照記錄,作為未來可能的法庭上證據。

對此,育達科技大學財法系副教授韓毓傑表示,如果他是孤兒,今天一對同性戀者要收養他,他一定不要。因為,雖然他看了影片也覺得很溫馨,同性戀者可以教養這麼好的小孩,但是小孩未來社會化過程中,從小學到大學,所面臨到的壓力,是這些家長無法理解的。

韓還說,有件事想問同性戀者,女女戀怎麼會說「我跟我的老婆」,2人之間為什麼還會有夫妻的角色分別,她們不也掉在「夫妻」的價值觀裡?他強調,你們可以勇敢去愛,為什麼還要打扮成一個中性、一個女性呢?他提到自己有很多男同性戀朋友,平常都穿牛仔褲,但是為了凸顯其中一個女性的角色,就開始穿裙子、做較女性的打扮,讓他難以理解。

他也呼籲同性愛人們,「你把你的需要、你的痛苦全部說出來,大家可以用修正其他法律的方式替代,不要去動民法這種根本大法,不要去動一個家、一個婚姻制度。」

對於韓毓傑的言論,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呂欣潔稍後回應,她與自己的伴侶都是互稱老婆,不需要太拘泥稱謂,這都是各自選擇,不等於複製異性戀關係。至於穿著打扮,她則認為是性別氣質的問題,也不是所有異性戀女性都具備陰柔特質,例如第一夫人周美青,就以較為中性的打扮著稱。

此外,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董事李晏榕也駁斥,同性戀家庭的小孩面臨到的社會壓力,大家不去譴責大環境的不友善,反而說是父母自私、不顧孩子利益,這其實是邏輯上謬誤。

原文網址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52542

2014-06-14

【台灣/婚姻平權】140529 苦勞網:婚姻平權修法延宕 伴侶盟發動罷免廖正井/140529 新頭殼:反制伴侶盟 鄉親挺廖正井維護家庭價值/140521 新頭殼:等了18年 許佑生:盼立院審婚姻平權草案/140521 苦勞網:【會後新聞稿】廖委員,婚姻平權就是正井事!

爽歪歪評論:從模擬憲法法庭到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的議程排入,都可以看到反對多元成家法案陣營,迴避台面上的公開辯論及審議,卻多用恐嚇與煽動的方式來進行宣傳與動員。然而,不論何種拖延戰術,LGBT 族群渴望婚姻平權及反歧視的訴求,只會越來越堅定,因為這是生命、生活扎根之所需,不論反同陣營是否「正視」,LGBT 存在于社會組成的一部份,都是不容迴避的事實——我們必須一起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也必須找出彼此平等、尊嚴,共同生活的方式。

婚姻平權修法延宕 伴侶盟發動罷免廖正井

責任主編:陳韋綸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提出的「婚姻平權」民法修正草案在去年(2013)底一讀付委,不過,在本會期(2月至5月底)卻遲未被排入司法及法制委員會 的議程中,修法進度延宕。明天(5/30)是本會期最後一天,伴侶盟今天(5/29)召開記者會譴責廖正井「恐同」,怠惰失職不排案,並宣佈將對他發動罷 免。

14316184663_39385602dc_c

伴侶盟宣佈將對廖正井發動罷免,譴責他本會期未將婚姻平權修法排入議程。(攝影:王顥中)

伴侶盟秘書長簡至潔表示,伴侶盟希望當面與廖正井接觸,無論是私下會面、公開說明,甚至是舉辦電影欣賞等活動,釋出善意邀請廖前來參加,卻都遭到拒 絕。而廖強調自己對法案沒意見,卻又強調同性婚姻議題「爭議過大」,需與各界溝通、聽取多方意見,簡至潔質疑「他到底是聽了誰的意見、跟誰溝通?」

簡至潔表示,廖說自己對法案沒意見是公然說謊,因為他曾在國民黨中常會上公開說不會通過同性婚姻、去年不僅簽署護家盟(台灣守護家庭聯盟)反多元成 家的連署,更參與護家盟1130反修民法的活動。簡至潔批評廖正井擔任召委不排案,是導致法案擱置的罪魁禍首,而從他過去的行動看來,其實就是恐同。

伴侶盟列出廖正井的「七大罪狀」,分別是:(一)去年曾在國民黨中常會曾揚言不會通過「婚姻平權」法案;(二)簽署護家盟反多元成家的連署;(三) 出席護家盟去年1130反修民法972的活動;(四)曾表示同性婚姻爭議大,不會排案「自討沒趣」;(五)數度回絕伴侶盟的拜會訪問;(六)接下上千封民 眾請願的明信片,仍堅持爭議過大;(七)本會期皆未排案、無作為,延宕法案。

伴侶盟執行長許秀雯表示,在本會期中,民間團體透過寫明信片、打電話等方式,試圖與廖接觸,卻都被拒絕,顯示廖沒有能力傾聽多元的意見,也沒意願與民眾溝通、已經喪失當民代的資格,因此將發動罷免。

至於罷免的可行性,許秀雯表示,《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提議罷免需由選區人數2%以上的人進行提議,計算廖所在的桃園選區約需5千人,而目前多元成家法案的15萬份連署書當中,有大約1萬多份設籍在桃園,已經超過了提議人數門檻。

不過,許秀雯也表示,罷免成案門檻非常高,除第一階段提議外,後續還有二階段的連署,「如果在2016年立委選舉前真的無法成功罷免,我們也絕對有 辦法讓他無法連任!」許秀雯強調,在上次選舉中,廖只多拿了對手了7百多票,而未來LGBT公民就是關鍵選票,要廖「正視政治現實」。

立法院本會期將於明日結束,下個會期將等到9月,許秀雯也向有意角逐下一任法制委員會召委的人喊話,「上任第一天就會要他清楚表態何時將婚姻平權修法排入議程,否則絕對比照廖正井的規格發動罷免,以避免正義延宕!」

原文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8887

反制伴侶盟 鄉親挺廖正井維護家庭價值

廖正井選區的桃園鄉親、天主教神父、和學生們等20多人高喊口號「支持廖正井委員,守護台灣家庭」。圖:林雨佑/攝

新頭殼newtalk2014.05.29 林雨佑/台北報導

不滿去年已經一讀付委的同志婚姻平權法案仍未排案 審查,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今(29)日下午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發動罷免不願排案的召委廖正井。隨後,也有一群廖正井選區的桃園鄉親、天主教神父、和學 生們等約20多人舉行記者會,反批伴侶盟的做法破壞社會祥和,並力挺廖正井守護正確、健康的婚姻觀念。廖正井則呼籲伴侶盟不要混淆視聽,要提罷免的話他也 不怕。

伴侶盟下午1點半才在立法院中興大樓舉行記者會,發起「割正井、反恐同」罷免行動;3點就有另一群民眾在同一地方召開記者會力挺廖 正井。桃園鄉親表示,他們分別於昨晚和今早得知伴侶盟的罷免行動,就「不約而同」地湊在一起,開記者會力挺廖正井委員;此外,會場外也送來許多「支持廖正 井委員 維護家庭價值」的花籃。

大桃園幸福家庭守護聯盟發言人湯簡明表示,伴侶盟今天說要「割正井」,這樣的說法破壞社會祥和,聽起來有點「血腥」,廖正井向來都很熱情、認真地排法案,桃園的鄉親都支持廖委員,繼續守護美好、正確、健康的婚姻觀念。

中華孔孟協會教育主任委員王中和表示,中國的觀念是一陰一陽、一男一女、一夫一妻,西方也有同樣觀念,像是family的意思就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他批評,「兩個男人怎麼能成為家庭呢?」這樣的嚴重、危險的觀念是給下一代最不好的示範,他絕對反對。

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神父陳科表示,一男一女組成家庭是天主教的自然律,最近看到北捷殺人事件,讓他有很大的思考,而台灣的未來不應該是性別平等專家說了就算,而是要每一對父母自己來決定。

而一位來自桃園,戴著「弱勢多數」口罩的媽媽則說,桃園是個很純樸的地方,去年當她知道有這個法案的時候,她很害怕,不知道該怎麼教小孩,但今天她不願意再 保持沉默。她還說,2002年「兩性工作平等法」被偷偷地改成「性別工作平等法」,讓性別變成7、8種,「家長你能接受嗎?」

對於伴侶盟發起的罷免行動,廖正井表示,伴侶盟搞不清楚現實狀況,他在桃園選區遇到的選民都支持他,希望伴侶盟不要混淆視聽,真的要提罷免的話,他也不怕。

原文網址 http://newtalk.tw/news/2014/05/29/47793.html

等了18年 許佑生:盼立院審婚姻平權草案

點擊圖片可瀏覽相關圖片

同志作家許佑生(右一)今(21)早在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陪同下舉辦記者會,並呼籲立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召集委員廖正井,能在這個會期結束前將婚姻平權法案排入議程審查。圖:翻攝自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粉絲團

 

新頭殼newtalk2014.05.21 林雨佑/綜合報導

同志作家許佑生和葛瑞在1996年舉行台灣首次於 媒體曝光的同志婚禮,當年許佑生35歲,今年他已53歲。而葛瑞的祖國烏拉圭及他們兩人的美國紐約州均已在這幾年內將同性婚姻合法化了,但18年來台灣同 志婚姻合法化仍然無法實現。今(21)天是他們兩人相識21周年紀念日,許佑生在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陪同下舉辦記者會,定呼籲立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召集委 員廖正井,能在這個會期結束前將婚姻平權法案排入議程審查。

許佑生於記者會上拿出他們1996年在台北結婚的照片說,他們的青春不斷在流 失,而這個國家到現在還沒有辦法給他們每人都應該享有的結婚權,他強調,結婚權就是人權,但有些人可以結婚,有些人卻不可以,這就是分歧的社會區隔,不是 公平正義的社會,也不是一個人權徹底執行的國家。

許佑生還說,他與葛瑞結婚時,當年的台北市社會局長、目前為高雄市長的陳菊,曾致贈「相 愛是人權」的喜幛,但既然相愛是人權,為何同志仍然無法獲得和異性戀相同的婚姻權利?「當年我35歲,今年已經53歲,卻還在爭取婚姻平權,世界許多先進 國家都已經讓同志婚姻合法化,台灣社會實在太落後了。」

伴侶盟表示,他們之前打電話到廖正井辦公室詢問排案進度時,甚至被質問「委員不排案,到底有什麼責任?」,面對廖正井辦公室冷漠傲慢的回應,他們認為廖正井恐怕不了解此法案對同志人權的重要性;婚姻自由被剝奪不僅是憲法所保障的基本權利受損,更是國家「制度恐同」的表徵。

伴侶盟執行長許秀雯說,他們去年就已經把婚姻平權草案送交立院,並已一讀付委,但7個月來司法法制委員會都沒有將該案排入審查,對此,伴侶盟代表超過15萬名簽署支持多元成家與婚姻平權法案的民眾表達強烈抗議。

伴侶盟今天也將2千多封由民眾簽署、支持婚姻平權法案的明信片,送交廖正井辦公室,呼籲主責排案的廖正井能負起責任,在本會期把該案排入審查。

廖正井則透過辦公室表示,婚姻平權法案尚未排入議程,是因為社會上仍有爭議,他們希望能夠聽取更多各界意見,並非有意阻攔。

原文網址 http://newtalk.tw/news/2014/05/21/47495.html

 

【會後新聞稿】廖委員,婚姻平權就是正井事!

許佑生和葛瑞在1996年舉行婚禮,是台灣首次於媒體曝光的同志婚禮,當年許佑生35歲,今年他已53歲。葛瑞的祖國烏拉圭、許佑生與葛瑞常居的美國紐約州均已在這幾年內將同性婚姻合法化了,只剩下台灣,他們未來打算常居的國家,還遲遲未能通過同志得以平等結婚的法律。

然而台灣並非沒有通過婚姻平權的機會,由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簡稱伴侶盟)草擬三年,2013年交由鄭麗君立法委員提案的婚姻平權草案(院總 1150號法案)已經一讀付委,但七個月過去了,司法法制委員會至今都沒有將法案排入審查,台灣超過百萬同志的平等權利就在立法委員推托卸責中被一再延 宕,對此,我們代表超過15萬簽署支持多元成家與婚姻平權法案的民眾表達強烈抗議。

為什麼鎖定廖正井委員?

自從今年三月初司法法制委員會選出呂學樟委員與廖正井委員擔任召集委員開始,伴侶盟即號召民眾寄送明信片給兩位委員要求排案,多個民間團體也曾公開 或私下呼籲兩位委員將婚姻平權法案排入議程,依照伴侶盟分別去電兩位召委辦公室的結果,我們確認兩位委員已經私下達成分工協議,關於民法修正案確定交由廖 正井委員主責排案,也就是說,這個會期中婚姻平權法案的進度,要由廖正井委員負起最大的責任。

然而,身負重責的廖委員卻將婚姻平權法案視為洪水猛獸,不但簽署守護家庭宗教大聯盟反對多元成家的連署,在本會期開議之初,被問到是否將婚姻平權法 案排入議程時,甚至公開對媒體表示自己不會「自討沒趣」;這幾個月來,即便收到無數封民眾請願明信片,廖委員辦公室面對伴侶盟去電詢問排案進度時,甚至質 問我們:「委員不排案,到底有什麼責任?」面對委員辦公室冷漠傲慢的回應,我們認為廖委員恐怕不了解此法案對同志人權來說至關重要,婚姻自由被剝奪不僅是 憲法所保障的基本權利受損,更是國家「制度恐同」的表徵,這樣的歧視對待已經造成同性伴侶成千上百項的實質權利被剝奪,包括跨國伴侶的居留、團聚與歸化的 權利,而這些都是國家制度不給予婚姻平權所造成的殘酷剝奪。

因此,伴侶盟選擇許佑生先生與葛瑞相識21週年紀念日的今天,邀請許先生和我們一起,帶著這兩個月來收到的上千張民眾要求廖正井委員排案的明信片, 到立法院拜會廖正井委員,我們希望廖委員從今日起能真正瞭解婚姻平權法案的重要性與急迫性,因為時間就是生命,婚姻平權每延遲一天,同志的尊嚴與生命就多 流失一天,廖委員,婚姻平權法案不能等,請立刻排案!

原文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8780

2012-12-20

【公告】121220 本會針對陳敬學阿瑋同志婚姻登記行政訴訟聲明


同志諮詢熱線針對陳敬學阿瑋同志婚姻登記行政訴訟聲明
2012/12/20
 
關於同性伴侶陳敬學與阿瑋同志於2006年舉行結婚儀式,2007年於戶籍地台北市中山區進行婚姻登記遭拒,於去年提起訴願遭駁回後提起行政訴訟一案,今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決議全案再開辯論,考慮聲請大法官釋憲,熱線一方面肯定與感謝陳敬學與阿瑋同志對同志伴侶權益之努力,一方面也針對本案今日的司法裁定結果有以下幾點聲明:
 
1.婚姻平權為台灣同志社群長期以來的急迫需求,攸關同志伴侶相關權益的保障,本會尊重法官決議,但也對於此結果表達遺憾。婚姻關係本為兩人之法律契約,根據中華民國民法第982條字面解釋,並未排除男男或女女登記結婚,不論其性別認同或性傾向,皆應享有此生而平等的權力,不應因個人性別認同或性傾向的不同,而遭遇國家司法的不平等對待。本會衷心期待司法單位能勇敢地落實公平正義原則,勿忽視同志伴侶的基本人權與組成家庭的需求。
 
2.本會長期以來,除致力推動婚姻平權議題,讓社會各界了解同志伴侶的社會處境與需求之外,伴侶制度亦為本會在實務工作經驗中,所看見急需倡議推動的法律制度。本會身為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的一員,同意基於平等的概念,同性婚姻絕對是必須爭取的重要權利,但台灣家庭結構與夫妻關係的日漸改變,讓現今的婚姻制度在許多面向已不切合社會需求。因此,本會認為更有彈性的伴侶制度與多人家屬制也是建立婚姻、伴侶權益過程的重要法令,讓『成家』不再被婚姻獨佔,家庭亦不必然建立於性與親密關係的前提之下,讓家庭的樣貌能夠更貼近現今不同人民之真實需求,多元家庭的概念也才能真正的落實。
90度熱線LOGO
2012-10-29

【臺灣/同志遊行:網路媒體報導連結整理】121028 苦勞網:婚姻平權 婚姻革命 同志遊行逾6.5萬人上街/公視:同志齊步走 力爭婚姻自由/其他中文報導(含外國媒體)連結整理

婚姻平權/婚姻革命 同志遊行逾6.5萬人上街
苦勞報導 記者張心華

第10屆台灣同志遊行在昨日(10/27)下午展開,不少藝人到場支持,由梁詠琪、黃耀明等藝人獻唱為遊行展開序幕,晚上還有舒米恩及楊丞琳壓軸演出。本屆主題為「革命婚姻──婚姻平權,伴侶多元」,除訴求平權外,現場也同時出現反核、反美麗灣、愛滋等議題呼籲大家共同關注。估計超過6.5萬人共襄盛舉,創下歷屆同志遊行最大規模。

遊行隊伍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集合完畢後,下午2點,在黃耀明演唱「春光乍現」的歌聲中,揚起象徵性愛、力量、希望、自然、自由和藝術的6色彩虹旗,以「紅橙黃」及「綠藍紫」6小隊,各分成北、南兩條路線出發;隊伍雙雙在下午4點匯聚返回凱道,並舉行「萬人擁抱」行動,集體表達婚姻平權、伴侶多元的訴求。

由婦女新知、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等團體在2009年底組成的「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花了2年半的時間完成「同性婚姻、伴侶制度、收養、多人家屬」民法修正草案,希望讓不同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以及不以性關係為基礎的結合,能依據各自的需求選擇結婚、登記伴侶或多人家屬。伴侶盟也於遊行現場宣傳,期望達到百萬連署的目標,預計明年(2013)9月把草案送進立法院。

關於今年的「革命婚姻」主題,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召集人何春蕤認為,要革命婚姻,就要徹底改變婚姻的體質和情感,因此同志在拒絕異性戀壟斷婚姻體制的時候,也必須拋棄對於忠誠的虛幻想像和要求,支持通姦除罪化就是很重要的一步。何春蕤以「拒絕異性壟斷,拋棄忠誠虛幻;自由結合湊合,同志好聚好散」對台下的同志提出呼籲。

去年發生保守宗教團體「真愛聯盟」反對「性別平等教材」事件,引發社會關注討論,性權會秘書長王蘋表示,人們期待教育要多元,要有實質內涵,而學校裡就是要有同志教育才是多元的一環,豐富教育的內容。提及婚姻權的訴求,王蘋指出,婚姻當然也要多元,不能只有一種方式,要有自由內容,「可以結婚,也可以不婚」,同時也需反思婚姻形成的資本和文化的高門檻,王蘋期許同志們在同運的道路上絕不妥協。

本屆的彩虹大使相當特別,相較於過去邀請藝人擔任的慣例,同志遊行聯盟這次選擇了3位近年已離開人世、且對同志運動有著重大意義與影響的戰友,分別是江嘉雯、劉敬弘和大炳(余炳賢)。其中,嘉雯的生活、工作、運動夥伴,親如家人的性別人權協會成員們上台表達對他的思念。性權會文宣部主任陳俞容說,嘉雯從10幾年前開始默默地為同運奉獻,在過去同志普遍努力地要強調自己不C、不T、和大眾沒有兩樣時,要去談同志社群內部的差異是非常困難的;陳俞容認為,身為女跨男跨性者的嘉雯,替重視邊緣同志的性權會補上跨性別的視角,他獨特的生命歷程與看法,是跨性別主體改變同運路線的重要啟發。

劉敬弘和朋友共同創立的紅綾金粉劇團,透過扮裝、性別的反串展演回擊歧視,而曾參與劇團的大炳,也是多屆同志遊行不可缺席的角色,他們均以身體力行的直接行動向同志社群、社會大眾展現肉體、性別跨界的多元可能。兩人的家屬也來到現場,大炳三弟、小小炳隨著紀錄大炳扮裝的短片,透過自彈自唱紀念哥哥,敬弘的弟弟和媽媽希望能將他的精神延續,鼓勵同志們為自身權益努力。

不少香港的同志也來到台灣「取經」,已出櫃的的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指出,香港在今年11月也將要舉行同志遊行,而月初時立法會將針對同志議題進行討論,他不僅會出席遊行,也希望能從立法和教育著手,保障同志權益。此外,當天還提出反核、反美麗灣等議題,希望大家關注同志權益之際,也應該了解到還有其它議題是和自己息息相關,應該相互力挺。殘酷兒成員黃志堅就預告,即將在11月10日舉辦殘障者大遊行,在政府長期忽略底下,殘障者的權益一樣弱勢,需要眾人關心。

藝人舒米恩表示,一直到20幾歲後,才在身份證上看到自己的原住民名字,他以參與原住民運動的經驗出發,鼓勵同志爭取權益,直到身分證的配偶欄上也出現伴侶的名字。遊行最後,由曾在《刺青》等電影中飾演同志的藝人楊丞琳上台演唱「想幸福的人」,表達不分性別的人,只不過是想追求幸福的渴望,要大家勇敢爭取。

新聞出處: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1262

同志齊步走 力爭婚姻自由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圖與文 / 鐘聖雄

亞洲最大規模的同志遊行昨天(10/27)在台北街頭上演。今年是第十屆台灣同志大遊行,主打「革命婚姻 – 婚姻平權、伴侶多元」,強調將推動「同志婚姻」、「伴侶制度」、「收養、多人家屬」合法化,打破目前建立在異性戀上的單一、限制性婚姻想像,奪回「婚姻自由權」。此次遊行人數超越以往,主辦單位估計約有6.5萬人參與;其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與者也有近5,000千,至少來自25個國家。

「異性戀婚姻為了確保忠誠,出了很多問題,難道同性婚姻也要走上一樣的絕路嗎?」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召集人何春蕤表示,過去建立在異性戀霸權上的婚姻制度,往往將愛情視為婚姻最正當的理由,忠誠是婚姻關係中最重要的元素,因此諸如出軌、嫉妒、背叛等等,幾乎只要長久在「愛」裡就會碰上的負面情緒,都沒有辦法得到出口,所以她認為「革命婚姻」不能再把異性戀婚姻「撿回來」當寶,而要推動伴侶、多人家屬制度,讓兩性、婚姻制度變得更有彈性,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推動通姦除罪化。

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則直言:「要婚姻自由,離婚也是個好出路,不婚是個好選擇,我們要全面的結婚自由!」她認為,雖然同志運動長年來都在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但權利不能被打折,如今同志運動要面對的,不是去複製同一套問題重重的異性戀婚姻制度,而是去爭取更廣泛的婚姻自由。

同志諮詢熱線主任許欣瑞也指出,「在愛情裡,有人情願被綑綁,但也有開放的渴望,不管異性戀或同性戀,這些關係都存在」。他強調,同志運動不只要讓社會看到性別、性向的多樣性,也要看到伴侶關係的多樣化,每一種愛都應該被尊重,不被貶低。

由婦女新知、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等團體所組成的「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長年推動多元家庭法制化,並在今年8月完成「多元家庭民法修正草案」,提出「同性婚姻」、「伴侶制度」、「收養、多人家屬」三套成家制度, 目前正積極募集百萬連署,希望可以讓「革命婚姻」法治化,同時打破性別、性向的疆界,同時改變眼前建立在異性戀觀念上的婚姻制度。

「同性婚姻」顧名思義,就是透過改變現行「夫妻」制度,讓同性也能享有現行多數婚姻關係中的權利與福利。「伴侶制度」則是打破建立在「性關係」上的「婚姻」制度,讓各種性別的情侶、好友都能「成家」,同時締結親屬繼承、居住、撫養、家務等權利義務關係,而且關係成立後,只要任何一方想要結束關係都可,不像「離婚」有諸多限制。至於「多人家屬」制度,則是打破「一對一」的「成家」方式,希望讓家庭關係可以建立在「愛」之上,而非血緣與婚姻關係。

此次同志遊行同樣也有許多藝人到場「聲」援。甫新婚的香港歌手梁詠琪、同志歌手黃耀明、台灣新郎馬修連恩、原住民歌手舒米恩、藝人楊丞琳都陸續在舞台上為遊行獻唱。舒米恩說,他一直到了20多歲後,才有辦法在身份證上看到自己的原住民名字,很能理解那種身份無法被社會、法律接受的心情,他希望所有同志朋友的配偶欄上,都能不受法律性別限制,出現自己愛人的名字。梁詠琪則說,「愛不只是永遠的承諾,周邊的支持也很重要」,所以她希望所有人都能支持同志愛情、婚姻。

新聞出處:http://pnn.pts.org.tw/main/?p=49091

其他中文報導連結
【中央社】
台灣同志辦遊行 訴求婚姻平權
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210270086.aspx
台灣同志遊行 梁詠琪開唱力挺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210270038.aspx
台灣同志遊行 逾3千老外參加
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210270137.aspx

【中央廣播電台】
同志遊行今登場 訴求婚姻平權、伴侶多元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86066
台灣同志大遊行 今台北熱鬧登場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86077&id=6&id2=1

【NOWnews】
同志遊行訴婚姻平權 朱慧珍:同志父母站出來
http://www.nownews.com/2012/10/27/340-2867401.htm
台灣同志遊行登場 訴求「婚姻平權,伴侶多元」
http://www.nownews.com/2012/10/27/91-2867400.htm
同志遊行爭取婚姻平權 蘇貞昌支持、綠委擬修法
http://www.nownews.com/2012/10/27/91-2867402.htm
楊丞琳揮舞彩虹旗 同志有被愛的權利
http://www.nownews.com/2012/10/28/340-2867448.htm

【ETtoday】
也許你們不信靈異… 朱慧珍參加同志遊行:女兒回來了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1027/119871.htm
台灣同志遊行超過六萬人上街 訴求婚姻平權、多元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1028/119947.htm

【國外媒體】
BBC中文網:台灣同性戀大遊行爭取「婚姻平權」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2/10/121027_taipei_gay_parade.shtml
香港成報:五萬人參與同志遊行爭婚權
http://www.singpao.com/xw/gat/201210/t20121029_397948.html
香港新報:黃耀明撐台灣同志遊行
http://www.hkdailynews.com.hk/enews.php?id=258174
香港太陽報:台6.5萬同志遊行 推動婚姻革命
http://the-sun.on.cc/cnt/china_world/20121029/00429_081.html
當今大馬:五十大馬人赴台灣同志遊行 高呼“性向自主,拒絕獵巫”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212805
光華電子新聞:旅台50大馬人組團參與台灣同志大遊行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2/10/29/5.html
泰國世界日報:同志大遊行 5萬人爭平權
http://www.udnbkk.com/article/2012/1028/article_100871.html
加拿大星島日報:有「志」者「同」要婚姻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2-10-28/taiwan1351409362d4166422.html
中國新華網:臺灣5萬名同性戀大遊行 場面壯觀(圖集)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hoto/2012-10/29/c_123881644.htm

延伸閱讀
【臺灣/同志遊行深度看】121026 新頭殼:同志遊行明登場 同志團體盼社會真正友善/苦勞網:要婚姻平權,還是革命?──當同性婚姻爭取合法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102623430896&myare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