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3

【美國/愛滋治療新知】120503 生物通:Science醫學周刊:愛滋病治療的有力武器-遺傳修飾T細胞

SongYY說明:此篇報導中觀察將遺傳修飾過的T細胞移入人體之後的反應,發現並不會引發血癌,並能在人體內長期存在。然而在對抗病毒的有效性上尚無法評估,病人體內仍有可偵測到的病毒量。研究的重要性在於:其安全性與長效性的突破似乎顯示了基因治療應用的可能性又向前了一步。
——–

生物通網站何嬙報導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針對愛滋病毒感染者的長達10年的研究中證實遺傳修飾T細胞治療是一種安全的愛滋病治療方法,患者在接受初次治療11年後仍然保持健康。這些研究結果為利用這類型的基因治療作為有力武器治療愛滋病、癌症和其他多種疾病提供了一個框架。相關論文發佈在最新一期的《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

文章的資深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病理學和實驗醫學教授Carl June博士說: 「我們有43名患者,他們現在全部都很健康。並且其中有41名患者顯示體內長期存在修飾的T細胞。」

早期的基因治療研究引起人們對於安全性的關注,通過反轉錄病毒將基因轉移到細胞中有可能導致相當比例的患者患上白血病,這是因為新DNA的插入有可能導致基因的突變。新的長期研究數據消除了對於T細胞的疑慮,進一步支持了June研究小組在2011年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用相似的策略消除了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腫瘤。

June說:「如果你能利用一種安全的途徑來修飾HIV患者體內的細胞,你就有可能開發出治療方法。現在患者必須通過終身服藥才能使體內的病毒受到控制,但也有一些基因治療方法有可能具有治病效力。」而相比之下,終身接受抗HIV藥物治療費用昂貴,且伴有顯著的副作用。

研究人員還指出他們採用的方法還可以使得患有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患者避免更常規治療相關的並發症和死亡風險,因為用修飾的T細胞治療患者不需要服用藥物來抑制自身免疫系統確保注入的修飾細胞能在體內增殖。這種免疫抑制策略常被用於接受幹細胞移植的癌症患者。

為了證實遺傳修飾T細胞具有長期的安全性,June和同事們隨訪了1998-2002年間參與三項臨床試驗的HIV陽性患者。每位患者均接受了一次或多次自身T細胞注射治療。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用反轉錄病毒載體對這些T細胞進行了遺傳修飾。載體編碼的一種嵌合抗原受體能夠識別HIV包膜蛋白質,指引修飾T細胞殺傷它所遇到的所有HIV感染細胞。

根據所有的試驗標準要求,研究人員嚴格監控了患者在接受注射後的所有嚴重不良反應事件——然而卻未看到任何不良反應出現。此外,由於較早關注長期副效應,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還要求研究小組對患者進行長達15年的隨訪以確保修飾T細胞不會引起血癌或其他後期效應。因此,每位患者在隨後的每一年均提供了血液樣本,接受了檢測。

現在擁有了超過500例患者隨訪年(patient-years of follow-up)安全數據,June和同事們確信用反轉錄載體系統來修飾T細胞是安全的。相比之下,Jun指出,當反轉錄病毒用於修飾造血幹細胞時更早就出現了令人擔心的副效應。新研究結果表明基因修飾靶細胞對治療患者的長期安全性起重要作用。 「T細胞看起來是基因修飾的安全​​避風港,」June說。

多年的血液樣本還顯示基因修飾的T細胞群在患者血液中存在超過了10年。事實上,模型表明超過一半的T細胞或子細胞在注射後16年仍然存活,這意味著一次注射或許就能夠在數十年裡殺傷HIV感染細胞。這一長期的安全性數據表明檢測T細胞基因治療關節炎等非致命性疾病也是有可能的。

「直到現在,我們都將焦點主要放在癌症和愛滋病毒感染上,這些數據為開始將研究轉向其他疾病類型提供了一個基礎。新研究及近期其他研究的成果均證實了將基因轉移至T細胞可以增強和賦予這些細胞新功能。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利用患者自身細胞靶向治療疾病的有效個體化醫療平台。

新聞出處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2-5/201253111003358.htm

Logo延伸閱讀
120502 HealthDay:Study: Gene Therapy for HIV Safe, But Effectiveness Still Unclear
http://health.usnews.com/health-news/news/articles/2012/05/02/study-gene-therapy-for-hiv-safe-but-effectiveness-still-unclear
120502 Sci Transl Med(原始論文):Decade-Long Safety and Function of Retroviral-Modified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http://stm.sciencemag.org/content/4/132/132ra53

更多愛滋新聞連結
愛滋‧性病討論區,歡迎加入討論連結
性愛‧情慾討論區,歡迎加入討論連結
安全的性知識連結
愛滋防治資源連結
熱門新聞/活動連結

2012-04-28

【國際/感染機制新知】120427 新華網:愛滋病毒在體內傳播有「幫兇」/120424 果殼網:發現愛滋病毒的新傳播機制

SongYY說明:
樹突細胞是重要的免疫細胞,它們可吞噬吞外來物,將其切成其他免疫細胞認得的片段(抗原),然後在體內循環,最後將抗原呈現給從未接觸過這些抗原的輔助性T細胞(體內主要的CD4+細胞),以活化下一步的免疫反應。然而HIV可以完整的進入樹突細胞,不會被切成片段。這使得樹突細胞好像是病毒的便車一樣,將病毒直接送給了感染目標—CD4+的輔助性T細胞。

究竟HIV以何機制進入樹突細胞?以下來自不同研究團隊、刊登在不同期刊的兩篇研究,不約而同指出位於病毒外套膜上的特定神經節苷酯(gangliosides,脂質的一種)是關鍵性角色﹔而病毒的外套膜其實是源自宿主細胞的細胞膜。

要特別說明的是︰華視新聞以「找出關鍵分子! 治癒愛滋不是夢?」做為這篇研究報導的新聞標題,報導內文尚出現「有信心很快就能夠研發出更有療效的愛滋新藥」等字句;但參照新華網的報導可知:新藥物的由研製、經臨床實驗到上市,至少還需十幾年,不可能一蹴可幾。科學日新月異,任何新的研究發現我們都可以樂觀期待前景,但在新的預防方式具體可行之前,運用現知的方式做好防護,仍是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

————
愛滋病毒在體內傳播有「幫兇」
新華社馬德里4月26日電  報導員謝宇智

西班牙科學家參與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種分子在縱容愛滋病病毒在人體內傳播過程中充當了「幫兇」。這一發現有助於開發阻止愛滋病病毒擴散的藥物。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高級化學研究所和德國海德堡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愛滋病病毒外殼表面的神經節苷酯分子是使病毒侵入人體樹突狀細胞、進而在體內傳播的「幫兇」。進一步實驗證實,構造相似但不含這種分子的人造病毒樣顆粒無法進入樹突狀細胞。他們據此認為,去除神經節苷酯將有效抑制愛滋病病毒擴散。

研究人員介紹,樹突狀細胞平日在人體各組織內「巡邏」,捕捉病原體「入侵者」並將其粉碎,把「樣本」送入淋巴組織,啟動相關免疫反應。但對於愛滋病病毒,由於神經節苷酯的存在,樹突狀細胞無法將其分割,因此病毒得以完整侵入免疫系統,這等於給免疫系統放置了一個允許愛滋病病毒自由出入的「特洛伊木馬」。一旦進入淋巴,愛滋病病毒便將殺死人體的免疫細胞。

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網絡科學雜誌《科學公共圖書館》上說,未來有望據此開發阻止愛滋病病毒蔓延的新藥物,配合常用的「雞尾酒療法」共同打擊愛滋病病毒。不過由於需要進行完整的臨床試驗,新藥物的研製和投放市場至少還需十幾年。

資料來源: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4/27/c_123046855.htm
原始論文:
120424 PLoS Biology:Sialyllactose in Viral Membrane Gangliosides Is a Novel Molecular Recognition Pattern for Mature Dendritic Cell Capture of HIV-1
http://www.plosbiology.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bio.1001315?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plosbiology%2FNewArticles+(Ambra+-+Biology+New+Articles)

發現愛滋病毒的新傳播機制
2012-04-24 果殼網

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可以被分為2大類,HIV-1和HIV-2,其中HIV-1是最普遍、最致病的。人類愛滋病的流行,主要是HIV-1中的一類病毒引發的。

HIV和樹突狀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是HIV-1感染早期一個重要的事件,造成了高效的病毒傳染。最近,科學家對這種相互作用有了新的認識,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者4月23日在《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據估計,每年被確診的新感染愛滋病有約250萬例,其中大約有85%是在性傳播中經粘膜表面而感染的。樹突狀細胞被視為是首批接觸病毒的細胞中的一類,被認為在病人感染,以及後續傳播中起了核心作用。

在研究中,科學家描述了HIV-1通過樹突狀細胞傳播的一種新機制。樹突狀細胞存在於人體粘膜表面。之前的一些工作關注於HIV-1包膜糖蛋白侵入機制,而此項研究中,研究者關注的是病毒利用來自宿主本身的GM3分子(屬於神經節苷脂)進行的附著傳播。神經節苷脂是含有唾液酸的糖鞘脂,廣泛存在於某些細胞質膜上。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副教授拉赫曼(Rahm Gummuluru)表示,這種病毒入侵方式要依靠來自宿主身上的分子,是一種隱形進入機制,有可能檢測不到,因此愛滋病毒能夠迅速傳播。雖然HIV-1很狡猾,但HIV-1和樹突狀細胞間的這類特殊接觸,可能能夠給抗病毒療法提供一個新方向。更好地理解疾病前期病毒與宿主間的交互,可能會對今後的研究和藥物療法產生很大影響。

資料來源:http://www.guokr.com/article/161564/
原始論文:
120423 PNAS: HIV-1 incorporation of host-cell–derived glycosphingolipid GM3 allows for capture by mature dendritic cells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2/04/20/1201104109.abstract

Logo延伸閱讀
120426 華視新聞:找出關鍵分子! 治癒愛滋不是夢?
http://news.cts.com.tw/cts/international/201204/201204260988687.html

更多愛滋新聞
https://gplus.org.tw/action_1_1.asp?myarea=2
愛滋性病討論區,歡迎一起討論
https://gplus.org.tw/bbs_1_1.asp?myarea=4
愛滋防治資源
https://gplus.org.tw/down_1.asp?myarea=5

2012-04-26

【美國/防治研究】120426 VOA:美針對「治療即預防」展開新研究 (New Studies on HIV Treatment as Prevention)

Joe DeCapua

最近的研究發現抗反轉錄病毒藥品不僅可以治療愛滋病毒,還可以用來預防愛滋病毒的感染。這種「接觸前預防」藥品簡稱PrEP。目前,在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開始進行新試驗,以確認PrEP的療效不僅僅在醫學實驗室可信,還要觀察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臨床實驗顯示,治療兼預防藥品PrEP非常成功,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這種藥品能否對高風險人群產生效果呢?他們能不能堅持每天服藥呢?

加州愛滋病以及愛滋病毒研究項目的工作人員希望通過三項新的實驗來回答這些問題。愛滋病問題倡導組織AVAC的領導人米切爾.沃倫說,這些研究是示範研究。

他說:「這些不是隨意控制的臨床實驗,我們不是告訴人們說你服用的可能是安慰劑,或是說給你服用的是真的藥品,但不知道對你是否有效。這次研究會在加州一些社區和一些高風險人群中發生作用。我們會向他們解釋,我們認為這些藥品根據前期臨床實驗的確能發揮作用,只要你按時吃藥。我們會向少數人提供藥品, 以了解這個藥品在臨床以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這項研究集中在愛滋病毒感染率快速增加的群體當中。沃倫說:「 所有這些實驗活動都在加州進行,試驗對象主要是和男性及變性人發生性關係的男子。我們的確希望,作為抗愛滋的倡導者,這些在加州開展的示範項目僅僅是開​​始,還會大範圍進行,在其他人群中也準備進行推廣。」

PrEP堅持服用才有效
參加實驗的志願者被告知遵循看來是一種十分簡單的藥物療程。沃倫說:「每天服用這種綜合藥物,看起來是一個藥片,但其中既包括活性的泰諾福韋(tenofovir),也包括恩曲他濱(emtricitabine)。這種藥片和愛滋病毒攜帶者服用的完全一樣,感染者服用這種藥品為的是達到治療目的,在推廣實驗中建議人們使用的藥物就是每天一粒藥片。」

不過,沃倫說,PrEP 這種「接觸前預防」藥品只對按時吃藥的人產生作用,因此這個實驗還會調查人們為什麼會在一天僅吃一粒藥的情況下偶爾還不願每天吃藥。

沃倫說:「按時吃藥從不間斷的人可以減少70%的感染風險,而不能堅持就幾乎沒有受益,藥物對他們不具備進一步的保護作用。」

新藥簡便無副作用
抗反轉錄病毒藥物首次於1990年代初期問世,當時病人每天要吃進幾十顆藥片,他們必須在某個特定時刻服藥,有時要食物伴隨,有時不能有其他食物相伴。人們有時會出現特別嚴重的副作用,其中包括噁心嘔吐,甚至有時會造成後脖頸和腹部脂肪堆積。雖然這種藥物可以挽救生命,但人們不得不忍受想要嘔吐的感覺。

沃倫說,今天的情況已經大​​有改進了。他說:「我們必須記住令人難以置信的科學進步,從80年代感染愛滋病毒就不可避免地意味著活著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面對痛苦不堪的死亡來臨;後來發明了抗反轉錄病毒藥品,但很難下嚥、毒性很大,但要克服這些困境就可以保住生命;現在人們每天服用一粒藥片就能起到防治作用,到了更加安全,毒性降低的階段。我們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境地。」

今年5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將審議PrEP藥品的研究。這項研究將為預防更寬地敞開大門,為醫保部門、保險公司以及潛在的用藥者提供準確的信息。

資料來源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20425-hiv-prep-148978445.html (中文)
http://www.voanews.com/english/news/africa/decapua-hiv-prep-25apr12-148874335.html (英文)
(SongYY說明:報導標題按原英文報導標題重譯)

Logo延伸閱讀
120210 優活健康網:愛滋可以投藥預防嗎?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211144340598&myarea=2
101124 預防愛滋 新口服藥見成效
https://gplus.org.tw/news_3.asp?NEWID=NEW10112520328819

更多愛滋新聞
https://gplus.org.tw/action_1_1.asp?myarea=2
愛滋性病討論區,歡迎一起討論
https://gplus.org.tw/bbs_1_1.asp?myarea=4
愛滋防治資源
https://gplus.org.tw/down_1.asp?myarea=5

2012-04-25

【香港/愛滋新知】120424 文匯報:港大發現新拮抗劑抑愛滋/都市日報:新潤滑殺愛滋

港大發現新拮抗劑抑愛滋
2012-04-24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文森

 愛滋病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十一五」計劃支持下,與內地公司及大學合作,發現一種新型的CCR5拮抗劑(TD-0680)的分子,能有效抑制愛滋病病毒,更有助研究成為殺滅微生物劑的潤滑膠或藥物,以預防愛滋病毒的傳播,成為安全套以外另一種預防病毒的重要工具。
在香港,經性接觸感染愛滋病的個案佔90%以上,而目前的藥物無法根治病人。愛滋病病毒主要通過與CD4受體和CCR5輔助受體結合而侵入靶細胞,只要研發CCR5拮抗劑,便能抑制病毒與CCR5結合,從而有效阻斷病毒感染細胞,防止愛滋病。
助研潤滑膠 防傳播愛滋
目前,Maraviroc(馬拉維若)是唯一一個用於臨床的CCR5拮抗劑,但Maraviroc已面世近5年,已經有愛滋病毒對其產生抗藥性。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十一五」計劃支持下,與上海靶點藥物有限公司、南京大學等合作,發現了一種新型的CCR5拮抗劑(TD-0680)的分子,抗病毒活性比Maraviroc高出幾至幾十倍,新分子更有助研發成殺滅微生物劑的潤滑膠,預防愛滋病傳播。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表示,CCR5拮抗劑(TD-0680)的發現不但可研發成臨床治療愛滋病人的藥物,還可研發成陰道或直腸殺微生物潤滑膠,直接用於預防愛滋病毒的性接觸傳播,成為安全套以外另一預防病毒的重要工具。

資料來源: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4/24/HK1204240037.htm

新潤滑殺愛滋
2012-04-24 都市日報

無保護的性行為是傳染愛滋病的主要途徑,目前亦沒有任何預防疫苗。本港及內地科學家研究發現一個新分子機制,可以抵抗愛滋病毒,未來有望研製出具殺滅病毒效果的潤滑膠,成為安全套外另一個防病毒工具,直接預防病毒傳播。
愛滋病毒主要依賴CD4受體和CCR5「輔助受體」結合侵入細胞,因此使用CCR5拮抗劑,便能阻斷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現時只有一款CCR5拮抗劑獲認可臨牀應用,惜近年漸出現抗藥性。
抗病毒效力最高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上海靶點藥物有限公司、南京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合作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CCR5拮抗劑「TD-0680」的分子作用機制,能有效抑制抗藥性病毒。
新發現的TD-0680是目前CCR5拮抗劑中,抗愛滋病毒活性最高的藥物,比舊藥高幾十倍。現時用於陰道的殺微生物潤滑膠「TDF逆轉錄酶抑制劑」,可降低HIV-1感染率達39%,而TD-0680阻斷效率比TDF高千倍,期待日後能研發出潤滑膠。
該研究報告於國際藥物機理研究領域的權威學術刊物《生物化學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發表。

資料來源: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184981

Logo延伸閱讀
120323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原始論文) :CCR5 antagonist TD-0680 uses a novel mechanism for enhanced potency against HIV-1 entry, cell-mediated infection and a resistant variant
http://www.jbc.org/content/early/2012/03/23/jbc.M112.354084

2012-04-18

【美國/防治研究】120417 中央廣播電台:美研究:不亂砸錢 抗HIV需找對族群

SongYY說明
本報導中史丹佛大學的研究,是2010年以男同志族群進行接觸前的預防性投藥研究結果的後續分析;研究者以成本效益的角度比較,「對群體全面投藥」和「選擇性部份投藥」,何者資源運用的效能較高,這也是標題「找對族群」之意。
報導標題可能讓人誤以為愛滋防治是要針對男同志族群。實際上,只要是未做好保護措施,不管是同性戀或異性戀、性伴侶人數多或少,均有同等的機會讓自己暴露在感染風險中。

時間:2012/4/17 撰稿‧編輯:張子清   新聞引據: 中央社

針對每日服用預防性投藥,嘉惠愛滋病毒(HIV)高危險族群,美國研究人員16日發表成本效益分析報告,指每年有5名以上性伴侶的男同志,屬於上述族群之一。

  預防性投藥Truvada每天的藥價為26美元,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專家團的研究,探討開立這種藥物給有性伴侶男同志的成本。研究成果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根據2010年1項里程碑臨床實驗,男同志定期服用Truvada,預防HIV感染的機率最高可達73%。

  不過,外界也質疑說,建議為數眾多的男同志族群天天服藥,到底符不符合經濟效益。

  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候選人朱所拉(Jessie Juusola)說:「如果對所有男同志都開立預防性投藥,成本會高得離譜。」但是他接著說,「如果只開立給HIV高風險群,則是有價值的投資,不致浪費醫療資源。」

  研究指出,未來開立Truvada給美國所有男同志的成本達4,950億美元,但開藥對象若只限於高風險族群,成本則可減至850億美元。

  研究人員估計,如果不開立預防性投藥,未來20年將新增49萬起感染案例。

  可是如果兩成的男同志每天服藥,感染人數可望減少近6萬3千人;如果只有兩成高風險男同志服藥,未來20年即可在166億美元成本下,避免4萬1千個新增感染案例。

資料來源: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50736&id=2&id2=2

Logo延伸閱讀
120417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原始論文):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for HIV Preven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http://www.annals.org/content/156/8/541.abstract
120416 Science Daily:Giving Preventive Drug to Men at High Risk for HIV Would Be Cost-Effective, Study Shows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2/04/120416185758.htm
120210 優活健康網:愛滋可以投藥預防嗎?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211144340598&myarea=2
101124 預防愛滋 新口服藥見成效
https://gplus.org.tw/news_3.asp?NEWID=NEW10112520328819

2012-04-15

【美國/愛滋新知】120414 科技日報:美科學家通過實驗首次證實 經遺傳修改的幹細胞可殺死老鼠愛滋病病毒

2012年04月14日 來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刘霞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12日報導,美國科學家以前就已從理論上證明,人體幹細胞能被遺傳修改成為對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細胞。現在,他們更近一步通過實驗首次證明,這些細胞實際上能殺死活生物體內感染了HIV的細胞,最新研究發表在4月12日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卷》上。

    在以前的研究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科學家們從一個HIV感染者體內提取出了CD8+細胞毒T淋巴細胞(CTL,其被稱為“殺手”T細胞,能識別和殺傷外來組織或感染病毒的T細胞),並且找出了T細胞受體分子—其能引導T細胞識別並殺死被HIV感染的細胞(SongYY補充:此T細胞受體是針對病毒的HIV-1 Gag protein)。然而,儘管這些T細胞能破壞感染了HIV的細胞,但是,其勢單力薄,不足以清除體內的HIV病毒。因此,科學家們對這一受體進行了克隆(台譯基因選殖),並且使用它對人體血液幹細胞進行了遺傳修改。接著,將經過遺傳修改的幹細胞放入已被移植進入實驗鼠體內的人體胸腺組織中,並研究活生物體內發生的反應。

    科學家們發現,經過遺傳修改的幹細胞發育成為大量成熟的、多功能的專門針對HIV的CD8+細胞,其能專門攻擊包含有HIV蛋白的細胞。而且,他們也發現,這些專門攻擊HIV的T細胞受體必須與HIV感染者相匹配,就像被移植的器官與接受移植的病人必須匹配一樣。

    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同樣也對人體血液幹細胞進行了遺傳修改,並且發現,經過遺傳修改的幹細胞能形成成熟的T細胞,這些T細胞能攻擊感染了HIV的身體組織內的HIV。他們使用一個代理模型—人化老鼠做到了這一點,該人化老鼠體內HIV感染的情況與人體內一樣。

    在引入經過遺傳修改的細胞兩周和六周後,科學家們分別對實驗鼠的周邊血、血漿、身體器官進行了一系列測試,結果發現,CD4+“助手”T細胞(感染HIV會讓其數量減少)的數量明顯增加;與此同時,血液中HIV的濃度已經降低。CD4+細胞是白血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對抗感染。這些結論表明,經過遺傳修改的細胞能在一些身體組織內發育並對付那兒出現的感染。

    該研究的不足之處在於:HIV在老鼠身上成熟的速度比在人體內慢。因此,使用多種多樣經過遺傳修改的T細胞受體可能更適合對抗人體內的HIV感染。

    該研究的領導者、UCLA戴維格芬醫學院血液學和腫瘤學分部的助理教授斯科特·基欽表示:“我們希望研發出一種更富有攻擊性的方法來糾正人體T細胞反應內的缺陷,這些缺陷使HIV在受感染者體內攻城略地,極盡破壞之能事,最新研究邁出了第一步。”

    科學家們表示,他們正在製造能攻擊HIV不同部分的T細胞受體,以便與不同的感染個體更加匹配。

資料來源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2-04/14/content_456410.htm

Logo延伸閱讀
120412 PLoS Pathogens(原始論文全文刊登)﹕In Vivo Suppression of HIV by Antigen Specific T Cells Derived from Engineere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ttp://www.plospathogens.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pat.1002649

2012-04-15

【國際/疫苗新知】120405 生物通:新英格蘭醫學:愛滋病疫苗研究獲新發

國際著名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刊登了來自美國華爾特-里德陸軍研究院、杜克大學以及其他超過25家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研究者解析了RV144艾滋病疫苗可以保護某些受試者對抗HIV的機理,由此發現了免疫反應有可能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一些關鍵線索。

在泰國開展的RV144試驗是首次在預防HIV感染上顯示出一些效果的HIV疫苗研究。 “新研究補充和擴展了在RV144試驗中看到的試驗結果,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見解,或可促使開發出更好更持久的HIV疫苗,”文章的資深作者、美國軍方艾滋病研究計劃機構Jerome Kim上校說。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針對在疫苗受試者體內引發的免疫反應進行了分析,發現不同類型的抗體反應與HIV的感染率高低有關。

杜克大學領導該研究的Barton Haynes博士說:“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合作研究,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員通過開展免疫功能比較測試解析了RV144試驗的結果。通過將那些HIV感染者與未感染者比較,我們相信我們已經找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線索揭示RV144疫苗療法有可能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第一個發現就是抗HIV外殼(包膜蛋白)特殊區域(稱為V1V2)的特異性IgG抗體與疫苗接種者的HIV較低感染率相關。其前提是IgG抗體結合到了V1V2區域,它們就有可能幫助預防感染。

另一個發現是疫苗接種者血液中另一種不同類型的包膜結合抗體(IgA)水平越高,HIV疫苗的保護效率看起來就越差。科學家們猜測這些抗HIV包膜另一區域的IgA抗體有可能與疫苗誘導的保護應答產生了相互干擾。

科學家們曾於2009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布了RV144疫苗臨床試驗結果,當時在泰國有1.6萬參與了這項試驗研究。這些結果表明賽諾菲-安萬特製藥集團(Sanofi-Aventis)的ALVAC 疫苗與VaxGen公司的AIDSVAX疫苗聯合使用不僅安全,且可將HIV感染率降低約31.2%。這些數據第一次證實了在人體中安全有效的預防性HIV疫苗是有可能實現,並為解析與感染率相關的疫苗誘導的免疫反應提供了機會。

新研究發現提供了一個新的可測試的假說,如果得到驗證,或可幫助科學家們優先選出可用於未來臨床試驗的候選疫苗,由此加速開發出更有效的疫苗。 Nelson Michael上校指出:“不同的HIV疫苗有可能以不同的途徑來保護對抗HIV。我們還需要開展更多的研究來全面了解這些結果,以確定是否將其推廣到其他類型的HIV疫苗或類似疫苗研究中。”

資料來源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2-4/201245112355121.htm

Logo延伸閱讀
120405 NEJM(原始論文):Immune-Correlates Analysis of an HIV-1 Vaccine Efficacy Trial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113425
090924中央社:愛滋病疫苗大突破 泰首見預防功效
https://gplus.org.tw/news_3.asp?NEWID=NEW09925201338365

2012-03-28

【香港/愛滋醫生之死:輿論恐慌】120317~0321 墮樓外科醫生證染愛滋事件/香港媒體對當局處置批評相關報導

SongYY說明
3月中旬香港媒體大幅報導一位於1月自殺身亡的外科醫生被證實是HIV感染者 (並已有愛滋初期症狀)一事。儘管相關單位說明該位醫生的病人被感染的風險極低,毋須擔心;然而媒體輿論則紛紛對相關單位的處置提出批評,呼籲應對醫生進行手術過的病患、甚至清運遺體者,進行病毒的追蹤檢驗。此外也呼籲應對感染HIV的醫護人員強制通報、加以規範。以下是幾則媒體相關報導的整理。
至於感染者擔任醫護人員傳染風險真的高到需要恐慌嗎?強制通報醫護人員的感染身分真的合宜? 請見《香港/愛滋醫生之死:實務評估》新聞整理。而香港當局在輿論壓力下於3月下旬所作的事件處理,也請見《香港/愛滋醫生之死:當局處置》新聞整理。

墮樓外科醫生證染愛滋 當局稱傳染風險低 毋須追蹤病人
香港成報 2012-03-18 記者梁康然、本報靜態組報導

        一名東區醫院外科醫生早前在灣仔寓所墮樓身亡,醫院管理局昨證實該名醫生為愛滋帶菌者,但就強調愛滋病靠血液感染,而醫生做手術前會做好預防措施,透過日常社交傳染愛滋病風險相當低,認為現階段毋須追蹤死者生前接觸過的病人。而生署已成立專家組評估對病人及員工的風險。

  跳樓身亡的東區醫院外科醫生黃浩卿(34歲),為駐院專科醫生。有指死者為愛滋病感染者,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回應傳媒提問,他確認早前東區醫院有愛滋病帶菌者醫生墮樓死亡,有關部門及專家已就事件作出研究分析,認為病人經有關醫生感染愛滋病風險不高,暫時無必要追蹤死者生前接觸過的病人,但會跟進死者的家屬狀況。

死者生前沒透露病情
  周一嶽指,死者生前沒未曾向東區醫院透露過自己病情,院方也不知他染上愛滋病。周表示,目前不知道死者生前的主診醫生是誰,而有關主診醫生亦能以病人私隱為由,拒絕透露死者生前病情。
對於被指有人隱瞞醫生染上傳染病,令病人權益受損,更惹來病人恐慌。周解釋,局方收到消息後,已透過專家委員會分析事件,認為經醫生傳染愛滋病機會極微,即使死者是外科醫生,也因醫生做手術前會做好預防措施,病人感染風險不高。根據英國及歐洲的資料顯示,有34名醫療人員是愛滋病帶菌者,並跟蹤逾9,000名病人,沒發現有傳染情況,因此認為本港暫時沒有需要公布有關消息。

由專家小組研究評估
  醫管局發言人亦就事件回應傳媒提問,表示公立醫院一向有防護措施,病人及醫護人員在院內感染愛滋病機會甚低,不過為謹慎起見,本個案已轉交衛生署轄下專家小組研究和評估,決定是否要對病人和員工作進一步跟進。不過就當局現行的人力資源守則,並無規定醫護員工必須呈報個人疾病紀錄、包括傳染疾病,以保障員工私隱。同時亦拒絕證實受感染醫護人員身分。
生署回應稱不評論個別個案,只證實曾接獲一名醫護人員感染愛滋病的轉介個案。署方發言人表示,已經召開專家組會議研究事件,基於個案複雜,專家組需要搜集更多資料,並聽取本地海外各專家意見,短期內將召開第二次會議研究下一行動。
該名有「明日之星」之稱的外科專科醫生,於今年1月12日凌晨5時許,在灣仔大王東街嘉薈軒39樓寓所墮下死亡,由於墮地時撞到硬物,殘肢散落大廈門前,大批警員到場調查,仵工隨後到場移走屍體,但當時各人未有特別防護裝備。

文章出處:http://www.singpao.com/gw/xwa/201203/t20120318_341009.html

愛滋醫生照操刀 醫局守則宜檢討
2012-03-18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文森

 今年1月中,一名墮樓身亡的東區醫院外科醫生證實為愛滋病帶菌者。食物及衛生局證實,該名醫生生前已出現初期病徵,患病後曾為病人施行手術,惟當局並無「守則」要求醫護申報傳染病等病歷紀錄,而醫管局於他身故後才知悉病歷,卻一直未有向外公布事件。當局強調,病人接受治療期間受感染的風險極低,呼籲病人毋須恐慌,暫毋須追蹤該名醫生曾接觸過的病人。病人組織批評,事件揭露醫生呈報病歷制度存有漏洞,或增加病人感染傳染病的風險,促請醫管局檢討「守則」。
醫管局昨證實,早前知悉一名醫護人員為愛滋病帶菌者。據了解,該名醫護人員是今年1月中在灣仔墮樓身亡的東區醫院外科醫生黃浩卿。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已把個案交予相關專家進行初步評估,基於公立醫院一向實施標準防護措施,相信病人及員工受影響的機會甚低,但為謹慎起見,該局已立即作出相應跟進,並按一貫程序轉交衛生署轄下的專家小組研究和評估,現正等待該小組的指示,以決定需否為病人及員工作出所需跟進。

衛生署無公布 無追蹤病人
 衛生署則不評論個別個案,但證實早前接獲一宗醫護人員感染愛滋病的轉介。該署發言人表示,專家組已經召開會議,基於個案的複雜性,專家組認為需要搜集進一步資料,並聽取其他海外及本地的專家意見,專家組會於短期內召開第2次會議再作討論。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回應事件時表示,該名醫生感染愛滋病後,並無向上司呈報,直至事主去世後,醫管局才得悉事件,並已「即時」匯報衛生署專家小組跟進,現時亦未確認其染病途徑。至於當局為何未有對外公布事件,他解釋,根據外國經驗,病人經由醫護人員傳染疾病的風險相當低,加上基於私隱問題的考慮,認為「無需要」公布事件,現階段亦毋須追蹤死者曾接觸過的病人,但會聯絡死者的親人及朋友。

醫護可瞞傳染病 病團不滿
 根據醫管局現時的《人力資源守則》,並沒有要求或規定醫護人員必須呈報個人疾病紀錄,包括傳染疾病。周一嶽未有正面回應該做法是否不恰當,但強調如醫護人員患上高傳染性疾病,如肺結核及呼吸道疾病等,會先向醫院呈報,接受適當治療,痊癒後才返回工作崗位。他相信,負責治療死者的醫生曾向衛生署呈報個案,但衛生署對愛滋病患者的呈報有特別安排,以保護其身份。有傳染病專家則指出,現時歐美等國家亦沒有要求醫護人員要呈報病歷,香港是否要採取較嚴謹的標準需再作研究。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認為,醫療機構有需要知道醫護人員是否患有傳染病,才能保障病人免受感染。他指出,愛滋病能透過血液及體液傳播,若有染病醫護人員替病人施行手術,有機會接觸病人血液,增加病人感染風險。他批評,現時醫管局《人力資源守則》未盡完善,促請醫管局檢討收緊。

文章出處: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3/18/HK1203180001.htm

醫局不能存有僥倖 必須認真堵塞漏洞
2012-03-18  香港成報社論

  東區醫院一名外科醫生今年年初墮樓死亡,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證實,死者是愛滋病帶菌者,有初期病徵。衞生署已成立包括世衞專家在內的委員會調查,認為有關醫生將愛滋病病毒傳染給病人的風險相當低,加上考慮到私隱問題,因此現階段毋須追蹤他曾接觸過的病人,但會聯絡他的家人及親友。周一嶽表示,染愛滋病的外科醫生為病人做手術時有戴手套,此外處理醫生屍體的仵工亦會戴手套,因此傳播風險不高,呼籲病人等相關人士毋須恐慌。
事件發生於年初,兩個月後醫管局才公布,空口呼籲病人不要恐慌,這並非負責任的做法。眾人皆知,愛滋病毒有叁大傳播途徑,性行為傳染、血液傳染、母子垂直傳染。世衞組織也早有指引,醫務人員和護理人員接觸病患要注意幾個方面,接觸患者血液或其他可能帶有血液的體液,包括尿液、糞便、嘔吐物時,應該要戴手套;不論是照顧者或愛滋患者,雙方的皮膚有傷口或皮膚有破裂時,都應該要用紗布或繃帶覆蓋好;接觸血液或其他體液後,應該立即洗手,及清洗其他有接觸的身體部位。而一名外科醫生,手術時使用的是刀刀剪剪,接觸的有病人的血液,一旦愛滋醫生有流血的傷口,病毒傳染給一般病人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還是存在的,連醫管局有關人員在解釋這次事件的時候,也不敢百分百肯定手術中不可能發生傳染,因此叫病人或相關人士不必恐慌,他們會就此放下心頭大石?
我們認為,就算醫生手術傳染愛滋的可能性只有萬分之一,也須當作有可能傳染的認真態度去處理、去追查,萬萬不能存有僥倖心理。所以,醫管局必須對曾經接受這位醫生手術的病人作一個全面跟進,為他們作些補救行動,一個也不能漏。此外,也要為當日處理該醫生遺體的仵工進行全面檢查,可以斷定,現場血肉模糊,仵工大有可能接觸到該醫生的血液。只有確保所有毫無提防情況下接觸過該名醫生的人士都安全的時候,醫管局才可以說一句,沒有任何人因此事件而染上愛滋病毒。
醫管局應該通過這件事全面檢討目前有關指引的缺失。現時患有愛滋病、或愛滋帶菌的醫生,醫管局並無制定呈報機制,這便產生漏洞。我們認為,患有這種疾病的醫生或帶菌者,以及其他患有傳染病的醫生,都有責任有規定必須呈報院方,形成一項硬性規定。這個做法並非歧視醫生,而是通過這種呈報機制,可以讓醫院作出判斷,哪些帶菌患者可以繼續行醫,哪些不該繼續行醫;可以繼續行醫的,亦應看是哪一科,如外科、婦科的則必須更加審慎,要以科學態度分流,才能確保病人的安全。
此外,九龍醫院成立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完成對一名患咽喉癌中風病人死亡原因的調查,指該病人氣管造口紗布四邊錯誤地被紙膠布貼著,懷疑護理出錯致病人死亡。調查委員會主席表示,病人的氣管造口屬永久性造口,但牽涉的16名護理人員俱錯誤當成是臨時性氣管造口處理,令病人依賴呼吸的管道被完全覆蓋。由於有關人員警覺性低,轉院時又無正式交接文件,根據口供,有護理人員貼上紗布,令內層貼不牢固,病人可能因大力呼吸致死。
事故涉及16名護理人員,將氣管永久性造口錯誤當成是臨時性造口處理,而無一人能發現出錯,這是何等可怕的失職,實在令人難以置信。這表明不少程序或沒有明確指引,有指引而無認真執行。對此,九龍醫院和醫管局必須嚴肅認真堵塞漏洞,制訂嚴謹的工作指引,並且加強對員工的培養教育,包括本院工作指引和院與院之間病人轉院治療的工作指引,務必嚴格把關,保障病人的安全。

文章出處:http://www.singpao.com/yl/sl/201203/t20120318_341016.html

醫局制度僵化 釀黃浩卿悲劇
2012-03-21 香港東方日報 記者陳紹恒、戴碧怡

  東區醫院醫生黃浩卿自殺後被揭染愛滋,消息透露黃輕生前在泰國驗身證實患愛滋病,出事前數周已出現愛滋病人特有的「肺囊蟲肺炎」,留醫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主診醫護遂知悉病情,礙於私隱及內部無明確處理機制,未及時讓管理層警惕及提供心理輔導等,釀成悲劇。衞生署已邀請澳洲世界衞生組織(WHO)愛滋病專家來港,下周一(廿六日)開會評估風險。

無法及早提供心理輔導
  消息指,死者輕生前數周曾入住任職的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確診肺囊蟲肺炎。據知他承認曾到泰國做愛滋病檢測證實陽性。消息人士質疑醫管局內部機制不足,未能及時察覺涉及醫護人員身體及心理健康的問題,無法及早提供心理輔導,終導致悲劇。當局事後採取隱瞞及低調處理態度,亦令人懷疑欲將事件變成「永遠的秘密」。

  有微生物專家指出,年輕人因肺囊蟲肺炎入住深切治療部,主診醫生「一睇就估到係咩嘢事」。一般只有三類人患該種肺炎,包括超輕磅初生嬰;接受化療或器官移植的免疫力受壓抑人士及愛滋病患者,徵狀亦與典型肺炎不同,患者初時消瘦及晚間盜汗,之後發燒、乾咳及氣喘。

  一般肺炎多數影響單側肺部,肺囊蟲肺炎同時影響兩邊肺,情況輕微,在X光肺片中只看到薄薄一層白色如「磨沙玻璃」。八至九成愛滋病患者於感染後五至六年後,出現肺囊蟲肺炎。

  有公院深切治療部醫生坦言,即使發現涉及醫護的愛滋病個案,基於私隱問題,主診醫生絕不可能主動向局方匯報,一般轉介伊利沙伯醫院及瑪嘉烈醫院的愛滋病中心,由專家作支援。

邀請世衞專家評估風險
  衞生署昨公布已邀請世衞愛滋病/愛滋病病毒區域合作中心總監Julian Gold教授來港,他本身為澳洲悉尼Albion Street Centre總監,將以海外專家身份出席專家組會議,香港外科學院及醫管局專家亦會出席。專家組一月已召開首次會議,評估該醫護人員對曾治理病人構成的風險,及需否追查病人,當時確認沒有持續傳染病人的可能,科學文獻及海外經驗均顯示風險極微。由於個案複雜及為審慎起見,專家組欲搜集更多資料及聽取其他本地及海外專家意見,下周一會議後會對跟進工作發表最終建議。

文章出處: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0321/00176_047.html

13527732273381延伸閱讀
【香港/愛滋醫生之死:實務評估】120317~0327 全球僅一宗愛滋醫生感染病人 /醫局無意強制愛滋醫護呈報 防標籤令染病者隱藏/其餘相關報導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328212226505&myarea=2
【香港/愛滋醫生之死:當局處置】120317~27 當局由「毋須追蹤染愛滋病醫生曾接觸的病人」到「140病人速驗愛滋息恐慌」的處置轉變相關報導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328214833572&myare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