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7

140621 同志父母親人座談會 台北場

06/21 同志父母親人座談會  台北

 

對父母而言,孩子就像自己一點一滴捏大的泥娃娃,
每一塊都含著對孩子的期望。
但在某一天,
泥娃娃開始自行雕塑,成長,有著不知道該不該說的秘密,
不說,是體諒與害怕,摧毀曾經附於骨血的盼望;
說,是分享與企盼,希望父母看見一個擁有自我決定的孩子。
說與不說,都是兩難,都是未知。
但最終,都在心底有個呼喊,
不論愛人的性別與外表的打扮,
我就是我,那個泥娃娃。

 

當你因為同志身份不知該如何面對家人,請走進來讓我們幫助你,我們會提供資源讓你的家人了解你。孩子,不要怕,勇敢的面對一切。邀請你的父母親人來參加這個講座吧!

《同志父母親人座談會》是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定期舉辦的座談會。提供同志的父母與親人一個隱私的空間與專屬管道,瞭解什麼是同志、提供正確的資訊,更重要的是,讓父母們有機會聽聽其他同志父母、以及同志子女的心路歷程與想法。從開辦迄今,已經幫助超過820位的同志父母親人。

無論你的議題是關於男同志女同志雙性戀、或跨性別(的子女或親人),都誠摯邀請您,帶著故事、疑慮、甚至心情來參加。希望能透過父母與子女們真摯的分享,一起走出幽暗的隧道,共同成長。

  •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南部辦公室-家庭小組
  • 對       象:同志的父母或親人
  • 活動內容:同志相關知識解說、如何與同志子女溝通、
                      過來人父母現身說法、輔導專家說明相關疑惑

 

同志父母親人座談會  台北

 

時間:06月21日(六)下午二點至五點,一點半開始入場

地點: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70號12樓 (捷運古亭站7號出口)

電話:02-23921969 週一至週五,下午二點至十點

※本活動由公益彩券回饋金補助

2014-06-01

140521 風傳媒:雨中流淚默禱 盼長老教會撤回反同婚牧函/140520 同光教會:同光同志長老教會針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反同志婚姻、反多元成家」牧函的聲明/140528 台灣教會公報:同性戀牧養之道 去標籤多了解

爽歪歪評論:保守派基督徒一直是反對同志人權相關法案與反同志婚姻平權的主要力量,因此過往在 LGBT 議題上,相對保有討論空間的長老教會,在 5/20 由總會所通過、代表官方立場的反同婚牧函聲明,令許多關注反同宗教勢力的朋友們,感到沮喪。小編當晚在現場,聽到同志基督徒、直同志(父母)、非教徒的 LGBT 朋友們的發言分享,可以感受到許多從小生長在基督教家庭(族)的朋友們,面對教友們尖銳的不友善,一路以來的辛苦與憤怒。也擔心更多在信仰中的同志朋友們,遭受更多傷害與痛苦。未來勢必會有更多衝撞與對話。

雨中流淚默禱 盼長老教會撤回反同婚牧函

林瑋豐 2014年05月21日 

長老教會會發出「反同」牧函,包括信徒、非信徒的50多位群眾取集長老教會前默禱,希望能收回成命。(由長老教會青年陣線提供)

基督教長老教會總會昨天(20日)確認發布日前決議的「反同性婚姻」牧函, 晚間位於羅斯福路3段的總會,聚集了一群支持同性婚姻的信徒和非信徒,在雷電交加的大雨夜中,有異性戀家庭全家出動聲援、有同志教徒出櫃、有殘酷兒坐著輪 椅,約有40、50人在微光中默禱,期盼長老教會撤回決議。

上月25日長老教會總會通常年會通過臨時提案,針對「民法972修正案」及「多元成家草案」,要求總會依據「聖經原則」表達信仰立場,發表正式牧函。昨天上午「長老教會青年陣線」前往總會,遞交600人連署書,反對常設委員會執行該項決議,但下午委員會仍確認牧函。

昨晚台北下起了傾盆大雨,但在得知長老教會確認決議之後,關心同志議題的群眾不畏雨勢,晚間聚集在位於羅斯福路3段的總會事務所門口。儘管教會 已拉下鐵門,群眾仍在雨中點著微弱的燭光,拉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50週年晚節不保」、「公義何在,信仰已死」的布條,表達他們沉痛的抗議。

一位教會青年扛著寫有「社會/教會的污名,耶穌為你擔」的木造十字架,在雨中一路苦行至教會現場,象徵扛起「教會傷害同志族群的罪」。有異性戀 家庭前來聲援,信教的母親抱著孩子向同志表達愧疚及歉意。同志教徒流著眼淚向眾人出櫃,說起自己被神學院拒絕的故事。坐著輪椅的「殘酷兒」Vincent 手中拿著十字架,鼓勵同志族群不要放棄希望。昨晚台北雨勢驚人,現場參與者穿起雨衣或撐著傘,羅斯福路3段的小巷裡,最多聚集了40、50人。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一向被認為最積極為社會弱勢及公義發聲、且尊重性別人權的教會,不少同志及人權運動者,昨天都在臉書上表達對長老教會決議 感到震驚與不解。以同志基督徒為主的「同光同志長老教會」昨天也緊急發表聲明,以沉重的心情向長老教會表達嚴正抗議,呼籲撤回牧函,重新開啟與性少數族群的對話。

原文網址 http://bit.ly/1o4cTH9

同光同志長老教會針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反同志婚姻、反多元成家」牧函的聲明

主後2014年5月20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今年4月22日召開的第59屆總會通常年會中,以臨時動議方式通過「反同志婚姻、反多元成家」的牧函,並於5月20日在總會常設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決議發布此牧函;同樣源出改革宗傳統的同光同志長老教會,對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此一舉措感到萬分痛心。

同光同志長老教會自1996年成立之初,幸得義光長老教會慨允出借禮拜堂,並在許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屬牧師協助之下,終於茁壯成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並 曾在2004年8月出版「同性戀議題研究方案報告書」,表達出願意尊重、了解性少數社群的正面態度。對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過去願意秉持信仰良心,用實際 行動與弱勢受苦的性少數人民站在一起,我們表示由衷的感謝與尊敬。

如今,在世界各國主要宗派逐漸接納性少數成員、甚且同意按立牧職之際,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卻大開倒車,企圖以一份來路不明、神學薄弱、「假開明真歧視」的牧 函來反對民法修正案,對性少數人民展開中世紀式的宗教迫害,其行徑較諸其所批判之國民黨在服貿議題上之黑箱作業,有過之無不及。性少數基督徒在其各自教會 中被牧者譴責咒詛,身心靈受創,輕者離開教會,重者自殘、自殺,凡此案例所在多有。倘若多年來性少數基督徒唯一仰望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也加入壓迫者陣營, 無疑將使性少數基督徒頓失所依,陷入信仰黑洞,影響所及非同小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倘若決意背棄受苦人民,怎麼還有資格誇稱「根植於本地,認同所有的住 民,通過愛與受苦,而成為盼望的記號」?

因此,同光同志長老教會以無比沉重的心情,公開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表達嚴正的抗議,並呼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懸崖勒馬,撤回「反同志婚姻、反多元成家」的牧 函,重新開啟與性少數人民善意溝通對話之門。願上主親自感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眾牧者及會友,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重新成為「和解的使者」,幫助受壓制的性少 數人民得自由、平等,使台灣成為上主的國度,充滿公義、平安與喜樂!

原文網址 http://on.fb.me/U4FIHp

同性戀牧養之道 去標籤多了解

台中中會舉辦「從精神醫學探討同性戀者的關懷」講座 籲兄姊以陪伴代替定罪

【黃以勒台中報導】台中中會性別公義部、教社部及「一領一‧新倍加」宣教小組為了增進教會對同性戀者的牧養能力,共同舉辦「從精神醫學探討同性戀者的關 懷」講座,邀請馬偕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醫師吳易澄介紹目前醫學對同性戀的看法。性別公義部部長陳延萱牧師指出,社會上有一定比例的人是同性戀,要怎麼從信 仰的角度,而不是定罪的方法來關顧。因此希望藉著這個機會幫助兄姊認識同性戀者。

吳易澄坦言,精神醫學一直在觀看「社會中不一樣的人」,將之治療,或思考無法治療時該怎麼辦?然而這門學問不只有一種觀看的角度,而是包含了很多不同的看 法。他自己同時作為精神科醫師與人權工作者,也會在其中遇到矛盾。在人權工作中會發現,有時候不是個人如何,而是社會結構造成某種後果。「精神醫學要標誌 出人的不同,但人權工作讓我看見他們其實沒有什麼不同,而是社會使他們如此。」

坦承自身角色與精神醫療的限制後,吳易澄分享各個時代對同性戀看法的轉變,19世紀後半開始,對同性戀的壓迫從宗教與道德進一步推展到醫學,精神醫學是一 門很新,而且特別的學門,診斷標準一直是游移的,診斷手冊也持續在改版;雖然過去精神醫學常常成為迫害同性戀的霸權,但也一直在反省,後來發現有許多藉以 反對同性戀的理論,其實是被誤讀。到了20世紀後半,包括美國精神醫學會、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美國心理學會等單位開始面對同性戀,均聲明同性性傾向並不應 該被改變、不該被視為缺陷、病症。

說明目前的醫學界見解後,吳易澄藉由長老教會近日通過牧函內容,做更進一步的討論。牧函中提到「同性性傾向屬天生之說法,至今『未曾有科學之佐證與確 定』。」關於這點,引起他注意的是為什麼一個信仰上的牧函,要如此在乎科學意見?科學常常是有限,會被修正的,拿來作為信仰態度的判斷似乎不太適宜。

那麼,同性戀是不是天生的?吳易澄反問:「改變不了的,算不算天生?」他直言,「有些是,有些不是。」那麼同性戀是不是一種選擇呢?就臨床來看,「有些 是,有些不是。」吳易澄指出,有些人以基因決定是否天生,不過在「表觀遺傳學」研究中,相同基因在不同的環境中,也會展現出完全不同的樣貌,因此一個人所 處的社會環境非常重要。同性戀是天生還是後天?「不知道,但是對待一個人的態度更為重要。」精神醫學並無法解釋所有的事,重要的是以生命陪伴生命,陪伴受 苦者。

對於許多新聞報導引述了醫學論述試圖證明某些立場,吳易澄說,有很多報導都對研究「去脈絡化」,誤用了研究。舉例來說,「同性戀憂鬱比例高。」問題在於同 性戀並非「本質上」比較憂鬱,而是社會的異樣眼光使他們容易憂鬱;也有許多人認為「同性戀族群容易散播HIV病毒」,吳易澄舉例,如果今天社會禁止異性 戀,使異性戀必須偷偷摸摸探索自己的身體,必須很低調的藉由與不同異性結合才能認識自己的情感,可能反而是異性戀者容易因為缺乏安全的性行為而散播 HIV,也會比同性戀來得更憂鬱。

「做為基督徒,並在這個議題上關注多年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教會在這一塊的認識還不夠。」吳易澄舉例,他曾參加婚禮聽到牧師證婚時順便諷刺同性戀,「若我們 對同性戀有多一點了解,就不會再講台上隨口嘲弄同志,因為台下就坐著那些受苦的信徒。」精神醫學除了對同性戀說「沒有病」之外,還必須去關照那個受壓迫的 痛苦靈魂。專業助人者需要去陪伴,站在不批評、強加改變的角度,讓他自己培力,開創生活。

竹山教會陳志忠牧師回應表示:「我自己校園團契出身的背景是反對同性戀的,但在神學院受造就後,對牧函中『聖經所反對』這點有疑問,近幾年有新的詮釋,應 該有新的對話。」研究教會歷史的他認為,「納粹、日本軍國主義當初都獲得教會支持,而女性過去也受到(錯誤詮釋的)聖經壓迫。不是教會對同性戀的態度一定 是錯,但應該還需要保持空間。在醫學、人類學對同性戀都開始有新的看法時,教會不要太快用牧函表達立場,反而會喪失對話空間。」

從事多年性別教育的東海大學老師曾惠花牧師表示,要用「家人」的心態去包容不一樣的人,因此她創立了東海目前已有7~800人的同性戀社團「同伴社」,她 認為教會不必公然拒絕,說「你們錯了」,只要視為家人,默默接納;而心靈、家庭教育才是關顧的重點。台中中會議長蔡識珍牧師也解釋牧函通過的狀況,並強調 長老教會應該要多一點尊重,不要太快打人入罪。並在結束禱告中期待同志在教會中有生活的空間。

吳易澄強調,同性戀很難從粗糙的外顯行為去判定,重點是怎麼跟這些我們以為不同的人接觸,在深交後會發現我們其實沒有什麼不一樣。「一領一‧新倍加」宣教小組執行幹事林世杰認為,其實就是把同性戀的標籤拿掉,按照他原本的樣子來愛他。

原文網址 http://www.tcnn.org.tw/news-detail.php?nid=7073

2014-06-01

140531 Advocate.com:在同志自豪月,臉書推出可愛的LGBT訊息貼圖

在同志自豪月,臉書推出可愛的LGBT訊息貼圖
看看哪一個可以代表你?
2014-05-31 Advocate.com網站 Diane Anderson-Minshall 報導 熱線愛滋小組翻譯

 

臉書表示:為慶祝同志驕傲月(Pride),在貼圖商店中增加了28款免費的訊息貼圖。其中有:2個新娘抱著一隻貓、一個美式足球選手和他男友、一位皮革男以及他的吉娃娃、一位熱舞少女、一位愛滋自行車選手,當然還有各種多元家庭。(SongYY補充:老年同志也沒有被忘記喔!)

臉書的Carolyn Merrell表示:「我們認為這是另一種方式,讓我們能將臉書營造成一個所有人可以表現真實自我認同的地方。」

 

新聞出處:http://www.advocate.com/pride/2014/05/31/facebook-releases-adorable-lgbt-messenger-stickers-pride#.U4pELQa30xM.facebook

 

SongYY補充:如何下載臉書貼圖呢?在網頁版只要進入發送訊息的對話框,按右上角的笑臉圖案,在跳出的視窗中右上角再選取菜藍圖示,就可以下載新的貼圖囉!

Facebook messenger 為了國際驕傲同志月推出了同志訊息貼圖!臉書發言人表示:「我們要讓臉書成為所有人能自由表達自我的園地」
大家快去下載!!!

2014-05-29

140601 HBO:HBO原創自製電視電影《血熱之心》 6月1日晚間9點全台首播/0607 同黨劇團:《平常心The Noemal Heart》(第二屆當代經典讀劇節)

SongYY說明

1980年代,紐約,當愛滋病還不叫愛滋病,但疫情已然在男同志社群中爆發……

今年6月,《The Normal Heart》(一般譯為常人之心,HBO譯為血熱之心) 這部關於80年代愛滋病的催淚戲劇,將用2種不同方式和台灣的朋友見面:6/1晚上,HBO將播出由Ryan Murphy執導改編、HBO 2014年度力推的電視電影版本《血熱之心》 ,6/7晚上在台北,則由同黨劇團以讀劇的方式,搬演原版舞台劇劇本《平常心The Normal Heart》。

是什麼樣的故事,讓這部1985年完成的劇本,在幾近30年後仍一再被改編上演,而且不斷感動觀眾?在30年後的我們,是否又已經學會用一顆normal heart去看愛滋、去理解感染者的生命?

 

 

HBO原創自製電視電影《血熱之心》 6月1日晚間9點全台首播

2014-05-21 Yes娛樂新聞中心   

改編自同名東尼獎得獎作品的HBO原創自製電視電影《血熱之心》(THE NORMAL HEART)由艾美獎得主雷恩莫瑞(Ryan Murphy)執導,並由奧斯卡提名的賴瑞克雷姆(Larry Kramer)編劇。《血熱之心》故事敘述80年代初期愛滋病開始蔓延時的紐約,一群對國家毫不畏懼的同志運動者和他們在醫界的朋友一同試圖揭發這座城市拒絕承認愛滋病已經開始蔓延的真相。《血熱之心》將於6月1日(日)晚間9點在HBO頻道全台獨家首播,與美國僅間隔一星期。

《血熱之心》劇情描述奈德(馬克魯法洛飾)親身經歷了周遭的同志朋友一一被神秘的疾病帶走,促使他決定起身尋找真相,但政府的態度卻是冷漠和否認,這也讓自己與愛人(麥特波莫飾),和其他朋友一同捲入這場與政府單位的抗爭之中。

HBO節目部總裁 Michael Lombardo曾對媒體表示1985年就看過舞台劇版,當時即對劇情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血熱之心》演員陣容堅強,包括榮獲奧斯卡提名的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麥特波莫(Matt Bomer)、泰勒基奇(Taylor Kitsch)、艾美獎得主吉姆帕森斯(Jim Parsons),以及奧斯卡影后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幕後團隊由布萊德彼特(Brad Pitt)擔任製作人。《血熱之心》日前於紐約舉行首映時獲得廣大迴響。

原創作者賴瑞克雷姆在1981年時主持了一個由六位男同志與其朋友們組成的聚會,會中主要探討當年所謂的「同志癌症」議題以及研究治療的募款事宜。這個辦在賴瑞克雷姆家中非正式的聚會也造就了Gay Men’s Health Crisis(GMHC)的成立,是早期第一個關心愛滋病預防的團體。也因為舞台劇版《血熱之心》在1985年的推出,賴瑞克雷姆被視為現代同志運動的先驅。

文章來源:http://tw.twent.chinayes.com/Content/20140521/kivgo1fujnkc.shtml

相片:《平常心The Noemal Heart》...第二屆當代經典讀劇節...

編劇:賴瑞.克拉瑪(美國)
導演:邱安忱
演員:德仔、尹仲敏、劉大瑋、周明宇、
   王世緯、鮑奕安、高華麗、吳昆達 
演出時間:6/07(六)19:30
演出地點:信義誠品6F視聽室

劇情簡介:
1980年代的紐約,
正值性解放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年代,
愛滋病開始爆發,卻還沒被研究、發現。
同志社群意識到同伴正一個個患病死去,
卻無能為力。
在這事實被社會大眾漠視時,
作家奈德決定站出來為自己的族群奮鬥。
他籌組自救組織,用力向外界咆哮發聲。
但除了政府的打壓、
媒體的排斥和大眾的歧視之外,
自救組織內也有反對奈德激進作風的保守聲浪。
在這樣受壓迫的環境中,
他們該如何才能將聲音傳出去呢...?

......................

《第二屆當代經典讀劇節》
演出地點:信義誠品6F視聽室
時間場次:
5/30(五)19:30《巴比羅大街》 
5/31(六)19:30《紅色》
6/06(五)19:30《杏仁豆腐心》
6/07(六)19:30《平常心》

演出票價:每場節目300元
套票優惠:
購買4場不同演出,
可享1000元套票優惠(原價1200元)

《當代經典讀劇節》專屬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heContemporaryPlayReadingSeries

《第二屆當代經典讀劇節》詳細資訊:
http://goo.gl/6HPE0G 賈培德, 高華麗 , 尹仲敏 , Tom Chou , 吳昆達,  Jasmine Wang ,  David Liu,  Yian Bau

 

《平常心The Noemal Heart》…第二屆當代經典讀劇節…
編劇:賴瑞.克拉瑪(美國)
導演:邱安忱
演員:德仔、尹仲敏、劉大瑋、周明宇、
   王世緯、鮑奕安、高華麗、吳昆達 ⋯⋯
演出時間:6/07(六)19:30
演出地點:信義誠品6F視聽室
劇情簡介:

1980年代的紐約,
正值性解放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年代,
愛滋病開始爆發,卻還沒被研究、發現。
同志社群意識到同伴正一個個患病死去,
卻無能為力。
在這事實被社會大眾漠視時,
作家奈德決定站出來為自己的族群奮鬥。
他籌組自救組織,用力向外界咆哮發聲。
但除了政府的打壓、
媒體的排斥和大眾的歧視之外,
自救組織內也有反對奈德激進作風的保守聲浪。
在這樣受壓迫的環境中,
他們該如何才能將聲音傳出去呢…?
......................

《平常心》劇作家介紹:
賴瑞.克拉瑪
賴瑞.克拉瑪是知名劇作家,
同時也是英美兩地的電影編劇,⋯⋯
在1978年出了一本極受爭議的小說《Faggots》,
清楚描繪了70年代同志圈生活的雜交、空泛。
但賴瑞最重要的身分,就是發現AIDS,
並對其進行研究對抗的首批先驅,
他是當代同志運動的龍頭領袖。
為了讓世人更了解AIDS,
他在1985年寫了一個劇本《平常心》並進行公演。
劇中主角Ned Weeks是個作家,
同時也是社會運動者,
故事圍繞在他與愛人、朋友間,
在發現愛滋後,與整個社會面對這項疾病的反應。
這些其實是賴瑞的真實經驗,
所以後代都將《平常心》視為一個半自傳劇本。

演出票價:每場節目300元

《當代經典讀劇節》專屬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heContemporaryPlayReadingSeries
售票網站:
http://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oK4bYlG1Gfy6K1UUuCGCag

2014-05-19

140530~0615 勤美術館:《被忽略的感染年代—愛(滋)沒有不同》特展

《被忽略的感染年代—愛(滋)沒有不同》特展 5/30-6/15

■展出時間:2014年5月30日(五)-6月15日(日)

■展出地點:勤美術館畫家之屋一樓左側、二樓展覽空間
    勤美術館地址:台中市西區館前路71號 (勤美 誠品綠園道正後方)

■開放時間:星期二-星期四、星期日/ PM14:00-20:00/週一休館
    星期五-星期六/PM14:00-21:00⋯⋯

有時候,說著說著,就沉默了。想著想著,隱隱感到心酸。

於是我用一針一線編織思念,也將祝福悄悄的沒入其中。

愛滋,說不出口的秘密,受到愛滋影響的人們,將它小心翼翼的層層包裹,再深深的埋入心中不知名的角落。29年來,台灣有超過27,000位愛滋感染者,他們跟家人一起守著這個秘密,但也試圖以被單、面具、藝術創作來表露他與愛滋之間的愛恨情仇。就讓我們透過這些作品看見帕斯堤社群面具下溫暖的心與才華,也一起貼上紅絲帶獻上祝福。

條條的愛滋被單,述說思念與祝福
1987年,有一群人為了紀念因愛滋辭世的親友,在舊金山街頭鋪上一張又一張12呎見方的被單,每張被單串起8位逝者的故事,除了悼念也藉此呼籲世人對愛滋防治的重視。在台灣,露德協會從2003年起,由帕斯堤跟志工、工作同仁每年一起縫製不同主題的愛滋被單,除傳遞對逝者的思念,也盼給予受愛滋影響的人更多的祝福。每一條被單,每一個角落,都有著不同的意義與故事,或許是渴望被愛,也許期待身心靈的平安,亦或是傳達思念。

床,與每個人每一天都有親密相伴的時光,也是我們許多親友最後告別的所在。我們將被單放置於床上,希望傳遞溫暖,也傳遞思念。掛於牆上的被單,提醒著我們愛要即時,我們都渴望被愛,也別忘記去愛。每一條被單都是以愛編織成就溫暖,被單上說著不同的故事,等你細細品味。

面具下的我,擁有溫柔善良的心
愛滋的汙名,讓我從確定感染的那一刻起選擇戴上了面具。我害怕、擔心曝光自己的感染身分,因為我不知道你…會如何看我?

在學校、在公司、在朋友間,甚至在家裡,我努力微笑,想把最好的一面獻給你們。只有在一個人的房間裡,或是在極度信任的家人/朋友身旁,我才敢安心的拿下面具,真實的做我自己。我心想,什麼時候,人們才能真正了解愛滋,才能不再恐懼,不在我身上貼上標籤?

我編織了一個捕夢網,印地安的傳說中,捕夢網能將惡夢困住,讓美夢成真。我期待有一天,每一個帕斯堤都能卸下面具,勇敢快樂的活出自己。

關於”感染”這件事
這些微生物迅速的擴張,大量的攻城略地,從一變成二,再分裂成四、十六……,以等比級數的方式複製繁衍;或許,這是生物延續生存的一種原始方式,但對於被寄生感染的生命體來說卻是逐漸走向死亡,人類面對疾病、而地球面對人類、科技與環境文化,彼此互相侵略以強迫獲取方式延續生命,而對於環境來說,一個區域內原先存留著既有的大量原生物種,通常對於外來客的侵入所帶來的威脅無抵抗力…..

裝置藝術家莊志維是對帕斯堤(Positive,愛滋感染者)社群相當友善的朋友,他從感染一事發想,創作許多相關作品。此次特別提供一個作品參與本次特展,希望藉此喚起世人更多的關注與愛。

一起貼上紅絲帶吧!
跟帕斯堤(Positive,愛滋感染者)一起生活,不論是讀書、工作、旅遊、共餐、共飲、親吻等等,都不會有感染的風險。但對愛滋擁有正確的了解,付出愛跟鼓勵,願意陪伴,將幫助帕斯堤及其親友活出更多的勇氣與快樂。特展現場邀請你一起貼上象徵關注愛滋的紅絲帶,拼貼出你的關懷與支持。你的一個小小行動,傳遞了大大的溫暖,等你一起將紅絲帶貼滿喔。

 

活動網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49085221838317/

2014-05-18

140517 香港蘋果日報:點點燭光盼不再恐同/140517 中時電子報:何韻詩展女人味開唱 籲歌迷別恐同/140518 都市時報:國際不再恐同日 20多位同性戀者昆明鬧市擁吻

點點燭光盼不再恐同


■遮打花園昨晚舉行反恐同燭光晚會。易仰民攝

【本報訊】今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彩虹行動及跨性別權益會等團體,於銅鑼灣舉行活動,以超過400隻骨牌砌成Idaho(國際不再恐同日英文簡稱)字樣,象徵要推倒歧視骨牌,共建反性傾向歧視立法彩虹路。

國際不再恐同日活動今日下午2時,於銅鑼灣記利佐治街舉行,屆時會以聲音播出真實的歧視同志句子,以及收集市民高舉標語的相片,支持反性傾向歧視立法。

國際不再恐同、恐跨性別日2014香港燭光晚會,昨晚於中環遮打花園舉行。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周一嶽有出席。大會以多張大型展板做背景,其中一張展示兩人手拖手並綁上彩虹手帶,呼籲社會不再恐同。

雖然現場下着毛毛細雨,但無阻數十名市民支持性小眾熱情,傾聽他們的心底話,及欣賞他們的歌聲。

原文網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517/18722955

何韻詩展女人味開唱 籲歌迷別恐同


何韻詩穿高衩洋裝飆彈電吉他,Man味十足。(張祐銘攝)


鄧九雲昨買票入場,儼然小粉絲。(張祐銘攝)

何韻詩16日在台大體育館舉辦「Memento Tour」巡演,該套巡演去年在紅磡開跑,昨是海外第一站,台灣緋聞女友鄧九雲也買票到場,何感嘆說:「愛無法區分什麼是對是錯。這世界已到了要正視這議 題的時候,明天就是『國際反恐同日』,希望大家不要再恐同。」讓鄧很感動。

她還沉重的說:「我不懂為何現在還要有這一天,這些事讓我很痛心,很希望我們不再需要同志遊行,將會發現有一天我們都一樣,都是愛。」鄧在彩排時到後台為她打氣,「希望觀眾很熱情,一切順利。」會上台嗎?「這是她的個人演唱會,找我上台幹麼?」也說兩人不會續攤慶祝。

何昨換7套服裝,女人味十足。她去年擔任金馬獎表演嘉賓,唱到高音「掉漆」走音,當時稱穿裙子雙腳沒施力點,高音「ㄍㄧㄥ」唱不上去,昨唱〈青山黛瑪〉時飆高音雪恥。演唱會約2小時,共唱26首歌,昨票房9成、今完售,兩場共吸金1000萬。

她2009年在香港樂壇陷入低潮,來台發展4年獲得重拾對音樂的熱情,將海外第一站選在台北,昨說:「我們都是從記憶裡找到自信,這個旅程有很多我的故事。」

原文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17000713-260112

國際不再恐同日 20多位同性戀者昆明鬧市擁吻
2014年05月18日 10:31:05  來源: 都市時報

昨天是國際不再恐同日,NGO組織志願者呼吁市民不要「恐同」

  同性戀者金馬碧雞坊大秀恩愛  楊海冬

昨天是國際不再恐同日,下午3時許,來自NGO組織「雲南平行」的20多名志願者,在南屏街與市民交流,宣傳「國際不再恐同日」,並呼吁市民改變觀念,不要「恐同」(指恐懼和歧視同性戀)。

  下午3時許,南屏街忠愛坊旁。烈日下,一群撐著彩虹傘的青年男女十分引人注目,他們正是NGO組織「雲南平行」的志願者們。周末的街頭,行人熙 熙攘攘,志願者們撐著彩虹傘,手拿象徵同性戀的六色彩虹旗向市民們介紹「國際不再恐同日」。此次活動的負責人介紹,志願者們旨在通過這種途徑,試圖讓大家消除或減少對同性戀者的歧視。

  此後,志願者又來到金碧廣場用擁抱和熱吻的方式,呼吁市民平等看待同性戀者。其中,一名男志願者拿著一張有多個簽名的海報稱:「宣傳過程中,如果有市民可以接受同性戀,都會在上面簽名。」

  「你們5對,站成一個方形」,剛到金碧廣場,活動負責人便開始安排志願者就位。5對男同、女同,撐著彩虹傘在廣場中間相擁。最中間一對熱吻的男同性戀情侶,穿著條紋T恤、黑色背帶褲情侶裝,吸引了不少圍觀者的眼球。活動負責人介紹,這些「同志」中,有的是大學生,有的是上班族,接吻的那一對已經 在一起1年多了。

  現場,部分市民表示能夠接受同性戀者,但不能接受自己的朋友和親人是同性戀的,也有覺得「很恐怖」的。

  記者發現,20多名志願者中大部分是男生,其中的兩個女生毫不避諱地稱她們已經在一起8年了。小賈今年32歲,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她的女朋友小 廖今年27歲,是一名婚禮策劃師。小賈坦言,這8年遇到了不少的困難,「首先要面對『出櫃』的問題,我要為她負責,跟大家表明自己的傾向。」一旁的小廖也 笑著插話說:「我們也想過要結婚,只是現在國內不允許,所以打算到國外去結婚。」(劉晶晶 實習記者 高晨曦)

新聞助讀
國際不再恐同日

日期為5月17日(源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

國際不再恐同日亦關注對于跨性別、雙性戀及不同性小眾人士受到的不公平對待。

2006年,《蒙特利爾宣言》發布,倡導將每年5月17日作為「國際不再恐同日」,呼吁關注因恐懼同性戀、歧視性傾向產生的不公對待。

原文網址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4-05/18/c_133342097.htm

2014-05-18

140517 苦勞網:「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同志、五月十七日 出櫃反恐同」行動 民間團體聯合新聞稿/140518 蘋果日報:反恐同日 成大男生勇當女孩 凱道豎百座「墓碑」 250人公開出櫃/140517 風傳媒:凱道100座墳墓 同志痛哭:還要死幾個?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同志、五月十七日 出櫃反恐同」行動
民間團體聯合新聞稿 
2014/05/17

發起單位: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台大學生會性別工作坊、熊學會、校園同志甦醒日、同光同志長老教會

今年的5/17「國際反恐同日」,台灣數個同志運動社團共同發起了「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同志、五月十七日 出櫃反恐同」行動,號召各行各業、願意公開出櫃的同志朋友一起站出來,希望藉由集體現身的力量讓台灣社會知道,三百六十行中,各行各業都有同志朋友的存 在!因為我們相信,讓這個社會看見同志、認識同志,是消除偏見與歧視、打造性別友善環境至為關鍵的一步。

「集體出櫃行動」響應「國際反恐同日」

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中除名。為紀念這個極富意義的日子,並喚醒人們關注因對同性戀、跨性別的恐懼 而加諸在同志社群(LGBT)身上的各種歧視、暴力行為,及具有偏見、排除效應的國家政策與法律等問題,國際同志人權組織號召世界各國將每年的5月17 日,訂為「國際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每年的這一天,許多國家的同運組織或同志社群輪番發起各式各樣的反恐同行動。

今年,台灣的同運社團選擇以集體出櫃的方式作為反恐同行動策略,是因為我們深切體會主流社會對多元性別者的「不識」及對其處境的漠視,往往正是恐同 文化的根源,也是同志平權運動的阻力。同志之所以需要「出櫃」,正是因為主流的社會文化根本上預設了每個人都(應該要)是異性戀,這個預設鞏固著異性戀中 心的世界觀,形成恐同的文化。而因為恐同帶來的污名也使得同性戀、跨性別等多元性別者在社會生活中須主動或被動地隱身而變得「不可見」,如此惡性循環,一 般人欠缺實質接觸與認識同志的結果,將很難打破對同志長久以來的偏見、誤解,也不利於爭取更多人支持同志權益。因此,「集體出櫃」讓主流社會看見同志,將 是對「反恐同」非常有助力的一項行動。

公開「面」對反同勢力

近年台灣同志平權運動正遭遇重大的反挫與阻礙:保守宗教團體頻頻以各種手段打壓同志教育的實施及同志婚姻權的推動,企圖逼迫同志躲回暗櫃。而政府機 關對此不僅沒有積極作為以維護同志基本人權,反屢屢退守。舉例來說,去年獲得超過15萬人連署支持的多元成家三法,在送入立法院後仍是重重阻礙,尤有甚 者,教育部竟然在今年初聘任了多次公開發表歧視同志言論的曾品傑教授與「真愛聯盟」的成員丁雪茵教授擔任中央的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無疑又是大開性別 平等倒車之舉。

同運工作者在與保守宗教人士、政府官員、民意代表、政治人物溝通的過程中,經常聽聞「同志只是少數」這樣的說法,可見「同志」對這些當權者而言是沒 有臉、沒有形象、彷彿只剩下「統計數字」的一群人。而對廣大群眾來說,面對各種似是而非的反挫之舉與污名手段,若非身邊有同志或是跨性別親友,也往往難以 花更多的心力了解同志處境,支持同志人權。

根據美國Pew Research Center在2013年所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14%的美國人在這十年內轉為婚姻平權的支持者,而其中有近三成的受訪者表示是因為他們的朋友、家人或熟 人中有人是同志。無論從這類的調查研究或實際生活經驗中,我們都已清楚知道,看見同志、接觸同志的機會與同志生命故事的訴說與傾聽,對於人們理解同志處 境、破除刻板印象、轉而支持同志人權與婚姻平權都扮演著關鍵角色。

行行出同志,出櫃反恐同

因此 ,同運社團們在今年五月初發起這場行動,短短兩週即獲得兩百五十位同志、跨性別朋友群起響應(統計至5/16下午五點為止)。各行各業皆遍佈同志身影,服 務社會大眾的食衣住行育樂,包括:早餐店老闆、司機、老師、律師、醫師、社工師、語言治療師、牧師、工程師、飛機維修師、會計、廚師、髮型設計師、攝影 師、建築師、設計師、學生、救生員、業務員、銷售員、保全人員、新聞從業人員、配音員、廣告人、政治人物…… 日常生活中處處是同志,卻不被社會看見。五月十七日當天,這兩百五十位朋友將一起站出來,在國父紀念館舉行「出櫃反恐同」公開大合照行動,我們希望藉此讓 台灣社會看見多元性別樣貌真真實實地存在、看見在各行各業裡認真生活、努力工作、貢獻心力的同志/跨性別朋友。期待我們的社會能夠從看見、認識、理解開 始,踏出反恐同/反恐跨的一大步,逐步消弭恐同/恐跨文化。同時,我們也要呼籲政府不要再漠視同志人權、迴避政府責任,請從各個面向著手努力,讓所有的同 志朋友享有同等的權利與生活保障,讓台灣能夠成為一個友善性別的國度。

各行業出櫃代表:

精神科醫生:徐志雲(男同性戀)、獸醫:陳凌(女同性戀)、導遊:小班(女同志)、老師:Foxy(男同性戀)、文院學生:小瑋(男同性戀)、理工學生:小傑(男同性戀)


由所有參與活動遠距與現場的朋友,合成的組圖。轉自活動粉絲頁

原文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8722

反恐同日 成大男生勇當女孩

凱道豎百座「墓碑」 250人公開出櫃


成大生李宥研不畏別人目光,穿著打扮女性化,勇敢做自己。李恩慈攝

【連 線報導】昨國際反恐同日,全國同志活動百花齊放,表達反對「恐懼同志」,台北凱道豎立100座「因恐同而死」墓碑,盼外界正視同志族群。北市國父紀念館則 齊聚250名願公開出櫃的同志們,站出來反偏見;成功大學大三男學生李宥研(化名),昨則在校內宣告出櫃,還說要存60萬元做變性手術,「當個真正的女孩!」


昨國際反恐同日,凱道豎立「因恐同而死」墓碑(左圖),《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孫女王安頤(右圖中)也出席。趙元彬攝

同志醫:應享人權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昨辦「517國際反恐同日」活動,在凱道立了100個東、西方因恐同而死的同志、跨性別者的保麗龍「墓碑」,寫著死者姓名和生卒年,還有QR碼供智慧型手機感應、閱覽死者生平故事,現場並演奏電影《辛德勒名單》主題曲哀悼。晚間辦點燈儀式。

《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孫女、該聯盟總召王安頤說,盼此活動是「恐同世界」告別式。聯盟發言人陳嘉君說,將續推動《民法》同志婚姻合法化修法。
由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等7個團體共同發起「出櫃反恐同」行動,逾250人昨下午齊聚國父紀念館,號召各行各業、願公開出櫃的同志站出來,從工程師、醫生、設計師等都有,高喊「360行,行行出同志,5月17日,出櫃反恐同」。

參與活動的精神科醫生徐志雲說,他是男同性戀,科學證據已顯示,同性戀非疾病,不需治療,應享基本人權。

21歲的李宥研昨在成大校園發起「國際反恐同,成大不缺席」活動,近20名學生參與,一起在彩虹標牌寫下姓名和性向。

「不逃避自己性向」

李當眾勇敢說:「我正式向全世界宣告出櫃!」21歲的他說,預計27歲時要存到60萬元做變性手術,當真正的女孩!

身高182公分的李宥研回憶,小時常被說「很娘」,直到高中男女合班,「吸引我目光的竟是男生」,自此正視跨性別的可能,上大學後做女性化打扮,「不再逃避自己的性向」,父母家人已知他的性向,「不反對也不支持,仍需溝通」。

原文網址 http://bit.ly/1o2wTHL

凱道100座墳墓 同志痛哭:還要死幾個?
王立柔 2014年05月17日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17日在凱道舉辦「從墳墓向歧視同志者示威」活動。(余志偉攝)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17日在凱道舉辦「從墳墓向歧視同志者示威」活動。(余志偉攝)

「今天我們躺在這裡,要控訴這個國家、這個體系,要控訴曾經那些沒有伸出援手,看著我們被欺負的人。今天我們躺在這裡,還要死幾個呢?」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17日在凱道舉辦「從墳墓向歧視同志者示威」活動,秘書長沈盈君致詞時痛哭對家長、師長們喊話,盼他們不要一味控制孩子,讓小孩成為家長想要的樣子,否則是硬生生害死小孩。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在517「國際反恐同日」這天,在凱達格蘭大道擺了100座保麗龍製的灰色墳墓,上面寫著死者姓名及生卒年,從國內到國外都有,墓面更印製QR條碼供智慧型手機感應、閱覽他們的生平故事,其中,可看見撞火車自殺的跨性別者、性傾向招來霸凌、燒炭身亡的青少年,而且許多並非年代久遠,是近年才發生的事,但在主流價值的框架下,死亡的悲愴與警示性沒有體現多少,頂多被打扮成茶餘飯後、聳動異色的社會新聞。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17日在凱道舉辦「從墳墓向歧視同志者示威」活動。(余志偉攝)

有大提琴手、小提琴手在現場演奏《辛德勒的名單》,暗喻應該要有更多人,為被壓迫的族群站出來,而陰鬱的天氣下,不少同志們以同樣陰鬱的神色,舉著「到底還要死幾個?」標語牌,靜靜站立在墳墓之間,對整個社會發出最深沉的控訴。

 穿著黑色西裝的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秘書長沈盈君致詞時,更忍不住一面痛哭、一面講話,她以被欺凌的敘事角度,替再也不能說話的同志說話。她表示,孩子們上學時,大概都會聽到父母說,不管經歷什麼事,「都有你的老師,就像我一樣,會保護你」。然而,「取而代之的是『變態』、『你不正常』、『你怎麼會是我的女兒』、『你怎麼會是我的兒子』、『我怎麼會生下這樣的人』……」

同盟發言人陳嘉君。(余志偉攝)

沈盈君哭著繼續說,「當我很無助的時候,老師,我告訴你他們打我……但是你只是冷冷告訴我,你該想一想,你到底發生什麼事,他們會這樣對你?」

沈盈君說,「今天我們躺在這裡,要控訴這個國家、這個體系,要控訴曾經那些沒有伸出援手,看著我們被欺負的人。今天我們躺在這裡,還要死幾個呢?」

她也喊話表示,「家長們、師長們,你可知道孩子的生死掌握在你的手中,你的一句話會帶他們上天堂、下地獄……你可知道,當你伸出援手,他們多麼開心,你可知道,隨之而來的咒罵,是硬生生把他們推進墳墓。難道你只是一味控制著他,讓他成為你想要的樣子?」

在沈盈君的感染力下,在場許多人都激動流淚,律師顧立雄也到場聲援,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秘書長葉若瑛,也發言談及跨性別者生活上面對的困境。同時,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也持續在臉書頁宣傳這場活動,希望在今天傍晚6點結束前,更多人願意來看看因歧視而死的同志們,發生過的故事。

全文網址: http://bit.ly/QV6XBB

延伸閱讀

顧立雄談葉永鋕 http://on.fb.me/1gdUYLy

幸佳慧:「麻州同志婚姻十年」專刊漫畫 http://on.fb.me/1gdVaKD

2014-05-18

140515 南方都市報:歐歌賽變裝皇后:我是Gay 不想變性/140512 自由時報:落腮鬍變裝皇后 歐洲歌唱賽奪冠

歐歌賽變裝皇后:我是Gay 不想變性

2014-05-15 來源:南方都市報 



肯奇塔·伍斯特

  南都訊:曼妙的身姿、嫵媚的容顏、捲曲的秀髮、高亢的歌聲,這是性感Diva(歌后)的標配,但再添上毛茸茸的絡腮鬍,後果怎樣?!就是這樣一位「大鬍子性感美女」,於5月10日哥本哈根摘下了歐洲電視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的冠軍,她是來自奧地利的「變裝皇后」肯奇塔·伍斯特(Conchita Wurst)。異裝癖當選世界比賽冠軍,話題一出賺足眼球,別的變裝皇后一變就女人味到底,他卻保留了大鬍子,他解釋說:「鬍子是我對公眾的宣告,即你可以實現任何你想要的。」網上都說他是變性者,但他卻說,自己並不想做女人。

  本是男兒身的肯奇塔有著一個男性化的本名——托馬斯·紐沃斯(Thomas Neuwirth)。1988年,她出生在保守的奧地利,提到自己的童年,肯奇塔說:「作為少年,尤其是一個同性戀少年,在這樣的小村莊生活很無趣。我是同性戀團體的一員,大多數同性戀者都和我有相似的經歷。」

  以變裝麗人成為焦點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不少爭議。決賽前夕,支持俄羅斯反同性戀政策的俄羅斯政客維塔利·米倫諾夫(Vitaly Milonov)呼籲觀眾抵制肯奇塔參賽,他諷刺肯奇塔是「奧地利的性變態」,是「鼓吹同性戀和精神墮落的傑出代表」,言辭激烈,他說比賽儼然一場「雞姦秀」,還發動觀眾抵制節目。

  來自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個國家的請願書申請電視播出時屏蔽奧地利選手的段落,但並未成功。亞美尼亞的歌手Aram MP3則挖苦肯奇塔,建議她需要「決斷自己到底是女人還是男人」。

  肯奇塔並不迴避同性戀加異裝癖的雙重身份,面對指責,她反擊:「我不想做女人。工作中,我只是『變裝皇后』;在家裡,我只是個非常懶的男孩。」別的變裝皇后一變就女人味到底,她卻保留了大鬍子,他解釋道:「鬍子是我對公眾的宣告,即你可以實現任何你想要的,不管你是誰,不管別人怎麼看你。」

職業生涯

  2006年,肯奇塔參加奧地利的電視選秀《Starmania》出道,得了個第二名,一年後組建了自己的男子樂團Jetzt Anders!,樂隊命短,同年解散。2007年,肯奇塔初登螢屏,參加奧地利選秀《Stamani》的決賽,那時他還叫托馬斯。

  令他大紅大紫的是變裝皇后的身份,2011年,他出演奧地利電視劇《Diegroβe Chance》,劇中角色就叫肯奇塔,從此他以「肯奇塔」的藝名轉戰變裝界,每當以女人形象示人,他都會用女性代詞稱呼自己。同年推出首支單曲《Unbreakable》。一年後,他在歐洲電視歌唱大賽的奧地利預選賽裡奪得第二名,發行單曲《Thats What I Am》。

  去年9月,他一舉拿下了代表奧地利出戰歌唱大賽的決賽權,但在本國引起了爭議,超過3萬人在Facebook抵制他。背負諸多爭議,他最終殺出重圍得了個歐洲總冠軍。

娛樂科普簡介

  歐洲歌唱大賽:ABBA、席琳·迪翁都在這裡出道

  每年一屆的歐洲歌唱大賽是全歐洲收視最高的非體育類節目,擁有1.7億位觀眾。排場奢華,歌曲風格兼收並蓄,有電子、情歌以及其他各類流行樂。肯奇塔並不是第一位獲得歐洲歌唱大賽冠軍的同性戀、雙性戀或跨性別歌手,早在1998年,來自以色列的變性歌手Dana International曾以一曲《Diva》奪得過冠軍。

  首屆歐洲歌唱大賽於1956年在瑞士舉行,旨在團結二戰後的歐洲,是世界上播出歷史最久遠的電視節目之一。加盟的每個國家提交一首參賽歌曲,並投票選出其它國家最受歡迎的歌曲。除去歐洲本土,歌唱大賽還在阿根廷、澳大利亞、中國、日本等全球多個國家播出。

  歐洲歌唱大賽為得獎歌手提供了一條迅速成名的星光大道。1974年的瑞典著名流行組合ABBA、1988年的加拿大天后席琳·迪翁、世界聞名的西班牙老牌情感聖手胡裡奧·伊格萊西亞斯等等,都是這個比賽的受益者。舉辦國都將這個比賽當作宣傳旅遊的絕佳機會。(記者 麻樂 實習生 高程程)

原文網址 http://www.danlan.org/disparticle_47092.htm

落腮鬍變裝皇后 歐洲歌唱賽奪冠

自由時報 – 2014年5月12日 上午6:10

〔編譯張沛元、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綜合報導〕以女性身分及一頭飄逸黑髮外加落腮鬍的造型參賽的奧地利變裝皇后蔻琪雅.伍絲特(Conchita Wurst),十日以一曲「如鳳凰崛起(Rise Like a Phoenix)」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第五十九屆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中奪冠,奧地利欣喜若狂,但立法反同志的俄羅斯及若干保守東歐國家大表不滿。

奧地利歌手 為同志發聲

二十五歲、本名湯姆.鈕沃斯(Tom Neuwirth)的伍絲特(德語原意為「香腸」,口語中有「不在乎」、「無所謂」之意),不但為奧地利拿下暌違四十八年的歐洲歌唱大賽冠軍與明年比賽主 辦權,還以高分睥睨亞軍。外界原以為冠軍賽會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激戰,未料伍絲特唱出兩百九十分的高分,硬是比奪冠熱門的第二名荷蘭代表多了五十二分。

本屆歐洲歌唱大賽以「寬容」為主題,哥本哈根許多地方在過去一週可見象徵同志驕傲的彩虹旗,因此足登高跟鞋、眼戴假睫毛的伍絲特出線並不令人意外,她所演唱的「如鳳凰崛起」更成為反偏見代表曲。

伍絲特在奪冠後含淚表示,這不僅是她個人的勝利,也是所有「深信未來有和平、愛與包容」的人的勝利…「你知道你是誰,我們團結一心,什麼都阻擋不了 我們。」在被問到對去年簽署反同志法的俄羅斯總統普廷是否有話要說時,伍絲特說,她不知道普廷有沒有看轉播,若有,「我已說得很清楚,什麼都阻擋不了我 們。」

俄羅斯不滿 批歐洲完了

不過,俄羅斯對此結果大表不滿。副總理羅戈欽(Dimtry Rogozin)大罵「瘋狂」、「歐洲完了」,歐洲的未來是個「鬍子妹」。極右派自由民主黨領導人季里諾夫斯基(Vladimir Zhirinovsky)甚至說,五十年前曾佔領奧地利的蘇聯紅軍真不該撤離。俄羅斯嘻哈天王提馬提(Timati)則說,伍絲特奪冠是「現代社會精神 病」。

保守東歐國 促卡掉鏡頭

保守派對伍絲特的批評從沒斷過,白俄羅斯、亞美尼亞與俄羅斯還曾出現要求轉播比賽時卡掉伍絲特鏡頭的網路請願,就連伍絲特出身的奧地利右派政黨也批 評她的表演「荒謬」。但伍絲特最後以高分奪冠證明,即便是保守國家也有她的粉絲,她甚至在俄羅斯民眾投票中名列第三。此外,拿下二○○七年歐洲歌唱賽亞軍 的烏克蘭變裝藝人瑟杜奇卡也力挺伍絲特,認為她只是表現自我。

俄國姊妹花 無辜被噓爆

除保守國家的反同志情緒外,吸引全球四十五國約一億八千萬名觀眾收看的歐洲歌唱大賽,也充斥濃厚政治味,像是遭俄羅斯入侵的烏克蘭的歌手雅雷姆齊克 率先登場,代表俄羅斯演出的十七歲雙胞胎托爾馬契夫姊妹(Tolmachevy Sisters,最後排名第七)上台表演時不斷被噓,連俄國評審給分時也被現場觀眾狂噓。

新聞相關影音

原文網址:http://bit.ly/1jqNm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