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7

121016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網:印尼頒布法令 無視HIV藥物專利權

發佈時間:2012-10-16   來源:知識產權觀察

    印度尼西亞政府無視大量抗HIV藥物的專利權而進行仿製藥生產。在亞洲國家中,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些國家允許本土公司生產廉價的仿製藥,從而影響了國際製藥公司的藥品銷售。

    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上月悄悄地頒布了一項法令, 允許政府使用7種HIV/AIDS和B型肝炎藥物專利,這些專利權都由諸如默克公司、葛蘭素史克、百時美施貴寶、阿博特、吉利德科學公司這些大公司擁有。

    代表各大製藥公司利益的國際貿易組織稱印度尼西亞此舉開了一個具有“負面影響的先例”。受影響的單個公司沒有當即發表評論。

    該法令指出印度尼西亞採取這些措施是為了“滿足抗病毒和抗反轉錄病毒治療的迫切需要。”

    據聯合國愛滋病網站2009年統計數據,在印度尼西亞這一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中,約有31萬人攜帶HIV病毒。 15歲至49歲人口中患病率是0.2%。

    由於尚有未上報數據,實際數字應該比這個還高。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為了保護公共健康,在必要的情況下,成員國可以採取措施,無視專利權的存在。

    尤多約諾是在9月3日低調簽署該法令的,只是最近才被西方集團推向方口浪尖,這些西方集團意欲更多地進入發展中國家的藥品領域。

    今年3月份,印度剝奪了德國製藥公司拜耳對某抗癌藥物的專利權,印度尼西亞頒布此法令緊隨此後。

    上個月,印度最高法院還聽取了一件涉及藥品專利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案件的最終辯論,案中涉及諾華製藥公司的白血病藥物Glivec,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例可能會改變印度醫療保健行業各種規則,並影響印度作為廉價仿製藥供應商在世界上發揮的作用。

    與此同時,6月份中國修改了部分知識產權法律允許國內生產專利藥品,這也很可能令外國製藥公司恐慌。

    修改後的專利法允許北京在下列情況下向符合條件的企業頒發強制許可生產專利藥品仿製藥:緊急情況、或者不尋常情況,或者為了公眾的利益。

    節省巨額成本
    如果措施得以全面實施,印度尼西亞將會在這個世界人口第四大國引入廣泛的仿製藥競爭並能節約巨額成本。

    印度尼西亞頒布法令授權政府控制HIV藥物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只是最近頒布的法令較2004年和2007年頒布的法令更進一步,涵蓋了更多的現代藥物。

    “印度尼西亞開了一個重要的先例,不單單為本國HIV病毒攜帶者,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自無國界醫生組織的Michelle Childs說。

    “這是迄今為止由政府發布的覆蓋面最寬的許可之一,真實地反映了人們需要對成套的治療方案的需求的現實,” Childs說。

    消費者組織大眾公民也希望較貧窮國家能獲得更多的藥品,稱印度尼西亞此舉將使得患者可以獲得更新、更合適的抗HIV病毒和治療B型肝炎的藥品。

    然而,代表全球製藥商利益的國際製藥商協會聯合會表達了其對於這一覆蓋面廣泛的法令的擔憂。

    際製藥商協會聯合會創新、知識產權和貿易部主任Andrew Jenner說發展中國家在有限的情況下有權頒布所謂的強制許可而無視專利權存在,但是這應該是最後一招。

    “印度尼西亞系統性地發布強制許可將會創下具有負面作用的先例,會降低人們投資研發新藥的熱情,包括對HIV/AIDS和肝炎治療藥物的研發,”他說。

    “我們認為通過協商的辦法如分級定價或者自願許可解決問題會更加有效、更加具有可持續性,無論從醫療上講還是從經濟上講。”

新聞出處:http://www.nipso.cn/onews.asp?id=15556

SongYY說明
同志諮詢熱線國際事務部主任巫緒樑曾指出,國際間智慧財產權規範對跨國藥廠的保護,是愛滋藥品價格昂貴的重要原因,也造成愛滋防治政策制定與執行的困難。而目前國際間設定一個『貧窮線』,在這條線以下的第三世界國家,可以不受專利保護的限制,自行生產仍在專利期間藥物的仿製藥,以較低價格提供給患者。此舉對於防疫極為重要,然而跨國藥廠常透過種種方式維持自己的既得利益,第三世界國家與藥廠之間的角力後續發展值得繼續關注。

延伸閱讀
120507 人民網:巴西再延長取消美抗愛滋藥物專利/金衡網:拜耳起訴印度政府強迫其向當地企業授予專利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512104419784&myarea=2
120210 新浪網:歐盟擬與印度簽協議 "發展中國家藥房"或成歷史/0215 印度廉價藥品可能遭封殺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216223653184&myarea=2&page=3
111220 苦勞網:愛滋感染者權益兩座大山難越 社會恐慌、跨國藥廠利益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2210338368&myarea=2&page=4

2012-10-17

121017 新生報:規律性行為、自慰 可防攝護腺癌

規律性行為、自慰 可防攝護腺癌
2012/10/17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男性要如何預防攝護腺癌?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一名專門進行攝護腺手術的外科醫師大衛‧沙瑪迪建議,想預防攝護腺癌,男性除了要有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習慣,也要有規律性行為,或規律自慰,以幫助降低攝護腺癌發生風險。

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台灣一年攝護腺癌病例約有一萬例。近十年來,台灣攝護腺癌死亡率更上升七倍之多。

在美國,每年約有二十四萬人被診斷罹患攝護腺癌,且多數患者沒有症狀,多半是經由「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驗才發現患有攝護腺癌。

大衛‧沙瑪迪醫師指出,男性要預防攝護腺癌,最好要有健康飲食,盡量攝取多種食物,像咖啡、綠茶、亞麻籽、黃豆、魚類、花椰菜、綠色蔬菜等都含有一些抗氧化、抗發炎物質,對身體很有好處。此外,也要盡量控制紅肉、雞蛋、加工類肉品、牛奶、含糖食物攝取量。

預防攝護腺癌,飲食上可吃些大蒜義大利麵、紅酒,像番茄中的茄紅素、大蒜中的硫化物與紅葡萄中的白藜蘆醇都可幫助對抗攝護腺癌。

沙瑪迪醫師也建議,平常要養成規律運動時間,不只可預防肥胖,也可避免疾病上身。男性若能規律射精,不管透過性行為或自慰,都可減少攝護腺癌風險。平常也要定期接受身體健康檢查,身體健康檢查時,千萬不要漏掉「攝護腺特異抗原」檢驗項目。有家族病史的民眾也要多留意攝護腺癌威脅。有些健康食品或許有保健、養生效果。民眾食用這些健康食品前,最好多和醫師溝通、討論。

新聞出處: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8826

延伸閱讀:
121015 UPI.com:Ways to prevent prostate cancer
http://www.upi.com/Health_News/2012/10/15/Ways-to-prevent-prostate-cancer/UPI-14921350343352/
更多爽歪歪網站性愛知識/趣聞報導一覽
https://gplus.org.tw/action_2.asp?searchdata=TAG%3A%BD%EC%BBD&searchsubmit=%B7j%B4M

TAG:趣聞

2012-10-14

121007 聯合報:神話不再(鍾怡雯)/1014 回應與挑戰:鍾怡雯的「神話不再」(楊邦尼)

SongYY說明:2010年,馬來西亞作家楊邦尼以愛滋書寫《毒藥》一文獲得當年時報文學獎散文組首獎。2年後,當時的評審鍾怡雯寫下《神話不再》一文,其中雖未點名,卻影射楊邦尼當年虛構感染者身分,欺騙了評審與讀者,並且質疑楊筆下所言︰感染者經治療後『痊癒得外表完全看不出。可能嗎?愛滋病耶。』,更爆料出當年評審過程中主辦單位真的有打電話問作者本人是否真為感染者。
文章刊出後引起廣泛的討論。幾天後聯合副刊繼續刊出讀者來信的討論《愛滋的可能》一文,指出鍾怡雯對愛滋的認識是有錯誤的。10月14日,被影射的楊邦尼以《回應與挑戰:鍾怡雯的「神話不再」》正式回應了鍾怡雯。
事件中除了文學上創作理念的爭執外,尚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地方,鍾怡雯對感染者的想像,是否反映了許多大眾對愛滋的認識?而主辦單位直接詢問作者是否真為感染者的舉動,又是否恰當?我們對感染者的處境是否真的了解?
文末並附上楊邦尼得獎作品《毒藥》連結。

討論文學/神話不再
2012.10.07 聯合報╱鍾怡雯(桃園)
 

文學獎多到可以產生專業參賽者,或者所謂收割部隊。得獎再多讀者或評審都認不出這人的風格……

兩年前的事,不吐不快。某報的散文決審,其中兩篇題材特殊的自傳體散文有「虛構」之疑。四位評審各執一辭,於是主辦單位決定單刀直入,當下去電詢問兩位作者所寫是否「屬實」。寫原住民題材的作者老實承認,純屬虛構。他理所當然落選了。另一位寫自身愛滋病「痊癒史」的作者大言不慚,此乃自身經歷。於是他得獎了。得獎的是馬來西亞同鄉。這篇散文流浪過幾個文學獎,等待的不外乎這一刻,二十萬。那年是報社慶祝六十年,獎金特別高。

這件事可以分成兩個層次談。散文可以虛構嗎?似乎是90年代末,小說家以小說參加散文得獎了幾次,因此引發討論和爭議。這問題太長篇大論,先略過。第二個問題比較值得關注。參賽者的道德問題。得獎人顯然預設了散文應該「寫實」,也很聰明的預知來電用意,用謊言得了一次大獎。本來在台灣這會是個沒人知道的祕密,沒料到剛好同鄉在。同鄉我當下很錯愕,馬來西亞的寫作圈子那麼小,來來去去就那些人,我可沒聽說誰得了愛滋。然而跟這位參賽者素未謀面,沒有查證,也就不好說什麼。

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投票給這篇散文,主要是它的技術問題。羅列硬梆梆愛滋病資料,古狗一下就有。散文平鋪直述缺乏感情,似乎在旁觀他人的疾病。最要命的是,作者說自己歷經了發病和治療的過程,包括使用雞尾酒療法和運動等,最終戰勝疾病,現在痊癒得外表完全看不出。可能嗎?愛滋病耶。還說他得愛滋病很怕家人知道,治療過程極為保密。既然如此,為何寫出來?文中把發明雞尾酒療法的何大一寫成何大安。在這篇散文裡,這要命的筆誤可是關鍵性錯誤。何大安老師應該很高興,他比何大一有名。

回歸到文學獎的基本問題。文學獎是寫作的競技場,寫手的競爭,得獎各憑本事和運氣。然而「文學」獎事關文學,我們總是對它有多一點美好的想像,跟得獎同樣重要的,譬如,反省和自覺,譬如,誠實。虛構的散文得獎我沒意見,投票嘛,一翻兩瞪眼,少數服從多數。

上述例子只是文學獎的冰山一角,還牽涉到另外一個問題,這位作者消費了愛滋病,也消費同志,同時也利用了讀者或評審的同情心。我最有意見的地方在這裡。文學獎是創作,不是算計。占文學獎最大宗的親情散文如今也有消費之嫌,一而再消費自己的父母親,或者祖父母,或者兒子。同樣的主題寫了又寫,再感人再真實的生命經歷,也要彈性疲乏了吧?我很難想像一位作者翻來覆去都在寫同樣的人物,鉅細靡遺,裡裡外外,為求效果不惜下重手或重口味的也有。他不煩,讀者也煩了吧?評審讓這樣的作品一再出線,評審也應該反省。我在《一百年散文選》序文提過的觀點,這裡再引一次:

台灣的文學獎實在太多了,多到氾濫。地方性、財團法人、宗教或者什麼性質令人眼花撩亂,名堂記不起來的文學獎。平面媒體的發表空間有限,文學獎本來是新人練筆或出頭的管道,它絕對具有正面而積極的意義。然而這幾年來文學獎已經氾濫到了應該檢討的地步。按常理推論,文學獎的蓬勃應該代表文學創作能量的勃發,實驗的前衛的推陳出新的,被主編們埋沒掉超越時代眼光的佳作,應該在這些百花齊放的文學獎裡出現。我應該掘得到寶,不論是寶石或璞玉。

事實不然,而且比率非常低。文學獎只是假象。散文獎項生產三到六篇散文,我很懷疑,真的有那麼多寫作人口嗎?文學獎究竟是把餅做大抑或稀釋文學?又或者,這是全民寫作的年代?然而文學從來不會是什麼全民運動(除了寫作,全民有很多比寫作這件事能夠做也做得更好更值得鼓勵的),除非我們把文學規範打散,從頭再來。更何況全民寫作是非自發性,被動的寫作狀態之下產生,有點命題作文的意味,跟地方文學獎一樣,背後太多跟寫作無關的政治或商業思考,以為這可以讓文學大興,無疑把文學過於簡單化。文學的生產過程非常複雜,絕非單一外力可以速成。真要鼓勵創作,不如辦幾份雜誌報紙,增加發表園地來得實在。地方文學獎多的是面貌模糊,聲口一致的親情散文。地方政府、參賽者,乃至於評審全都應該反省。

文學獎多到可以產生專業參賽者,或者所謂收割部隊。得獎再多讀者或評審都認不出這人的風格。文學獎不再是晉身文壇的通行證。對重要的文學獎得主一點印象都沒有。沒人要讀文學獎得獎作品。當這些負面評價越來越多,我們該好好反省文學獎。

我還是比較懷念我們那時代,還戴著光環的文學獎。只怕神話不再。

文章出處:http://www.udn.com/2012/10/7/NEWS/READING/X5/7413475.shtml

討論特區/愛滋的可能
2012.10.12 聯合報╱翟翱
 
《聯副》於10月7日刊登鍾怡雯教授〈神話不再〉一文,舉某篇書寫愛滋病的得獎散文為例,以該篇寫愛滋顯然是虛構為由,說明文學獎神話不再。鍾教授所言之文壇怪象不假,但其中涉及的疾病知識倒是有待補充。

鍾教授文中指出:「最要命的是,作者說自己歷經了發病和治療的過程,包括使用雞尾酒療法和運動等,最終戰勝疾病,現在痊癒得外表完全看不出。可能嗎?愛滋病耶。」鍾教授以這點是該文最「要命」的穿刺點,讓她識破該文不過是一則虛構故事。必須回答鍾教授的是:是的,愛滋病是這樣;是的,是可能的。不過不是痊癒,是以藥物控制病毒到病毒量測不到的地步。測不到,但還是帶原者,還有傳染性(只是降低許多),也還有可能發病──這裡的發病是指變成AIDS(鍾教授似乎也混淆了HIV與AIDS兩者)。原文開頭謂:「事隔多年,直到有一天,我例行每三個月驗血,四個月複診,結果顯示病毒載量無法檢測……」即指作者體內的病毒已獲藥物控制達到「病毒載量無法檢測」的狀況,並未說自己痊癒。而後文提到「開始服藥即終身吃藥」、「我吃藥越久,就越步步追蹤病毒行跡,毒和藥成孿生體,從此形影不離」,也是稍具愛滋知識即知的事實。患者必須終身以藥物控制病毒,何來鍾教授所云的痊癒之說?鍾教授既要求散文真實,或許更該注意:她以為的真實是否建立在虛妄的愛滋認知上。

文章出處:http://www.udn.com/2012/10/12/NEWS/READING/X5/7424218.shtml

回應與挑戰/鍾怡雯的「神話不再」
2012.10.14 聯合報╱楊邦尼
 
感染愛滋本來就是「不能說的祕密」,感染者連最親密的家人,愛人,友人,有時候都得三緘其口……

鍾怡雯的〈神話不再〉(《聯副》2012年10月7日)掀開了文學獎評審的底牌(潘多拉的盒子?),以及她自己文學信仰的神祗。事由是鍾2010年擔任《時報文學獎》散文評審,「不吐不快」,爆料決審過程:

「其中兩篇題材特殊的自傳體散文有『虛構』之疑。四位評審各執一辭,於是主辦單位決定單刀直入,當下去電詢問兩位作者所寫是否『屬實』。寫原住民題材的作者老實承認,純屬虛構。他理所當然落選了。另一位寫自身愛滋病『痊癒史』的作者大言不慚,此乃自身經歷。於是他得獎了。得獎的是馬來西亞同鄉。這篇散文流浪過幾個文學獎,等待的不外乎這一刻,二十萬。那年是報社慶祝六十年,獎金特別高。」

鍾很厚道,沒有指名道姓那位「大言不慚」的是何人。我就是鍾「言之鑿鑿」的「馬來西亞同鄉」:楊邦尼,所以我是來「自首」的?自首承認自己非愛滋感染者,「用謊言得了一次大獎」?可是鍾怎麼就「認定」我「大言不慚」?「寫自身愛滋病」與「於是他得獎了」這二者有因果關係嗎?得愛滋病——寫愛滋病(而且是「痊癒」耶!可能嗎?)——得獎,這是哪門子的邏輯?按鍾的邏輯:甲患癌——寫抗癌史的主角就是甲——於是甲得文學獎?

問題來了:是不是愛滋病患,選擇說或不說是感染者的權益;說,以怎樣的方式說,何時何地,更與何人說?是自願的說,被逼著說,被他人指說,涉及太多罔兩陰影;不說,?什?不說,須將感染者放在現實脈絡,視社會對愛滋病或感染者的理解,寬容,還是歧視,恐懼等等多方考慮。說是愛滋感染者,與不說是愛滋感染者,與說是不是同志,不僅僅是個人問題,而是身份政治的選擇。個人感染與否都不該成為公眾討論的議題。

第二,〈毒藥〉在2009年第一次投馬來西亞花蹤文學獎,晉決賽,落選;第二年,我第一次參加時報文學散文獎,〈毒藥〉第二次參賽,怎麼就成了「流浪過幾個文學獎」。〈毒藥〉在09年的花蹤落選,我深深知道在某個地方,必有人,他的一雙眼睛,讀懂,相視而笑莫逆於心。用朱天文的話來說,寫《荒人手記》的時候,是寫給「鑒賞者」看的。台灣就是我一向相信的美麗閱讀的烏托邦。所以,我投時報文學獎。別無他想。

第三,鍾怎麼知道我「等待不外乎這一刻,二十萬。」,我難道要和鍾博士辯論「子非魚」的故事嗎?寫作的當下沒有獎金這回事,寫作不是為了「獵獎金」而來。或者,如果參賽者承認是為獎金而寫,文學情操就降格了,銅臭了嗎?那以後大小文學獎就都不要設獎金唄,這樣才能彰顯文學的純粹美好?

如果散文造假呢?文學的本質不都是「虛構」的嗎?文學獎的細則上有規定凡散文寫到疾病,家人過世,就得附上就醫記錄,死亡證明書嗎?散文創作獎如果是要求「真實/寫實」才能入選或得獎,主辦單位要「嚴加說明」,如果散文寫到愛滋,而剛好書寫者的愛滋身份獲主辦方「核實」符合散文真實/寫實條件之一,但主辦單位沒有權利把作者是否是愛滋告知他人。

是不是愛滋感染者,不是由主辦單位或其他人諸如鍾小姐說了算。事涉「中華民國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十四條」:主管機關、醫事機構、醫事人員及其他因業務知悉感染者之姓名及病歷等有關資料者,除依法律規定或基於防治需要者外,對於該項資料,不得洩漏。第二十三條:違反十四條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鍾怡雯繼續「神話」寫作:

「參賽者的道德問題。得獎人顯然預設了散文應該『寫實』,也很聰明的預知來電用意,用謊言得了一次大獎。」

〈神話不再〉一文成了「參賽者道德問題」的檄文。鍾不是我,我不是鍾,怎麼知道我知道「得獎人顯然預設了散文應該『寫實』」,連我自己都不知是否得獎,更無從預設究竟散文是寫實還是非寫實,實中又虛,虛中有實,曹雪芹的假作真時真亦假,誰說得準呢。而且更神的是鍾說我「很聰明的預知來電用意」,其筆法已是「神來之筆」。好吧,讓我還原(非寫實?)2010年9月那個遠從台北打來我馬來西亞家的電話實情(或虛情),是不是鍾說的「作者大言不慚,此乃自身經歷」云云:

下午約四點,電話打來,那頭是典型甜甜的台灣女孩的聲音,自我介紹之後說評審正在討論決審作品,對〈毒藥〉有異聲,想確定文章的「我」是不是就是現實電話這頭的我(我真懊悔怎麼沒有錄音存證),這不就是拿著刀子向我脖子?下去嗎?是,不是。二選一。我文學寫作的信仰,一夕崩塌!作品完成就完成了,讀者或評審讀到或讀不到的,不再是作者的問題(羅蘭·巴特不是老早宣佈「作者已死」了嗎。)怎麼把球丟回給作者,把作者從「墳墓裡挖出來」,萬一作者火化了呢。我支支吾吾,大致是說文學或散文的虛實,從來就沒個定案。《紅樓夢》是曹雪芹的自傳,《追憶逝水年華》的主角是普魯斯特嗎?(有人反駁了:那是小說,散文是要「寫實」的!)這樣來來回回牽扯著,台灣女孩還是要做最後的確認:「那你這篇散文寫的是你嗎?」

我想起耶穌,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文學評審的現場殺戮血淋淋。得獎的代價如此巨大(我當時如何又「算計」了:答是的話就得獎,答非的就out?像鍾文爆料的那位「寫原住民題材的作者老實承認,純屬虛構。他理所當然落選了」),巨大到要作者私下或公開的承認愛滋病或認罪「用謊言得了一次大獎」?

傍晚的陽光斜照進房間,孔雀魚在水裡相忘而游,水光粼粼。我還在心悸,好可怕的「文學獎評審刑場」,參賽者成了「犯人」,驗身證明:愛滋病患——寫愛滋痊癒史——得獎。大約六點,台北打來電話恭喜我獲首獎,要我急急把最後的定稿,個人資料等寄回。腦中沒有獎金,沒有光環,更沒有神話。我只想到一個人,想哭。第一個傳簡訊給H,說作品得獎了,謝謝他。第二則簡訊,給在台北的友人Y,他一直是我寫作上的「對手」。

鍾怡雯「料事如神」:「很聰明的預知來電用意,用謊言得了一次大獎」鍾的這句是「人格與道德的謀殺」,事涉「中華民國刑法第 310 條」之「誹謗罪」,這是會被檢察官起訴的。倘若再次「驗身證明」(驗HIV,CD4,virus load,最好把文章中提到的那些藥一一供出來)得獎者「確實是」愛滋感染者,無疑是陷愛滋感染者於不公不義,以如此嗜血暴力的方式逼感染者現身。或者,作者無以回應,就等於默認鍾的料事如神:參賽者的道德問題。他不誠實,他以謊言騙了一次大獎,因為他謊稱得愛滋病而得獎?

鍾怡雯納悶,馬華同鄉得愛滋她怎麼可以「蒙在鼓裡」:

「本來在台灣這會是個沒人知道的祕密,沒料到剛好同鄉在。同鄉我當下很錯愕,馬來西亞的寫作圈子那麼小,來來去去就那些人,我可沒聽說誰得了愛滋。」

感染愛滋本來就是「不能說的祕密」,感染者連最親密的家人,愛人,友人,有時候都得三緘其口,又怎麼會告知「素未謀面」的鍾怡雯:某甲,愛滋病患,痊癒耶。(愛滋不是痊癒,顯然鍾教授對HIV/AIDS一無所知,常識的破產。)。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寫到:

「和其他引起羞愧感的病一樣,AIDS經常是個祕密,但不是不讓病人知道的祕密。癌診斷經常被病人家人守祕而不讓病人知道;AIDS經常被病人守祕而不讓病人家人知道。」

鍾的「神思」讓人讀了「不寒而慄」,得獎者是馬來西亞同鄉,因為是「自家人」(cit7 ga1 ngin2),所以「錯愕」,因為她「可沒聽說誰得了愛滋病」,大馬文壇「醬」小,所以只要有馬華文友得了什麼「世紀絕症」,特別還是沒有藥可治會死得很難看的愛滋病,就要告訴「同鄉」?「來來去去就那些人,我可沒聽說……」世界上許多愛滋感染者的父母都不知道自己的兒女感染愛滋,鍾小姐不是要高聲尖叫:「怎麼可能!」

鍾怡雯沒有投〈毒藥〉,「主要是它的技術問題。羅列硬梆梆愛滋病資料,古狗一下就有。散文平鋪直述缺乏感情,似乎在旁觀他人的疾病」,另一位評審則認為:「這篇散文大膽使用疾病與藥物的專有名詞,卻未使全文淪於枯燥。選擇簡短句法,描述他個人心境的矛盾衝突。」每位評審對散文的審美,寫作技藝的看法,見仁見智。只是鍾把寫作者的我和散文中的「我」混為一談,歷歷指出,看!這個參賽者作假露餡了吧:

「最要命的是,作者說自己歷經了發病和治療的過程,包括使用雞尾酒療法和運動等,最終戰勝疾病,現在痊癒得外表完全看不出。可能嗎?愛滋病耶。還說他得愛滋病很怕家人知道,治療過程極為保密。既然如此,為何寫出來?文中把發明雞尾酒療法的何大一寫成何大安。在這篇散文裡,這要命的筆誤可是關鍵性錯誤。何大安老師應該很高興,他比何大一有名。」

第一,我在頒獎禮上承認文章中有多處錯字,我把先前修改的稿拿出來重看,修改的痕跡斑斑,不忍卒讀,改了又改,終日不成章。把「何大一」打成「何大安」是fatal error。後來,2010年台灣散文選收入〈毒藥〉,請 Y,好友 A,三人一起校,還是「凸槌」,比如把「六百毫克」寫成「六百克」,六百克的膠囊是會一粒斃命的!

第二,愛滋病患者「痊癒得外表完全看不出」,即使是未發病的愛滋感染者也看不出來,這是common sense,鍾怡雯難以置信的「可能嗎?」。好比抗癌成功者痊癒得外表完全看不出,誰曰不可?愛滋的治療以現今的用藥不是「痊癒」,而是對病毒的抑制,undetected,如同高血壓,糖尿病是慢性病,如此而已。難道要愛滋感染者像古代犯人額頭的黥刑,烙寫:I am HIV/AIDS。這樣一看就看出來啦!

由衷的「建議鍾女士的愛滋病資訊應要及時更新,不然,身為教師及公眾人物,已汙名愛滋社群之實,有違長者之風範。」

鍾文到最後成了「文學獎末世審判」:

「這位作者消費了愛滋病,也消費同志,同時也利用了讀者或評審的同情心。我最有意見的地方在這裡。文學獎是創作,不是算計。」

寫到這裡,我仍在顫抖,背脊發冷,好想學阮籍那樣,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然後放聲大哭。我百口莫辯,我要百口辯之!我上山下海,九死未悔,讀各種愛滋文本,最早是1996年在台大誠品買的英文版的Illness as Metaphor,後來讀到 Andrew Sullivan 的 Love Undetectable: Notes on Friendship,Sex,and Survival 以及 Paul Monett 的 Borrowed Time: An AIDS Memoir 。因為理解生同情,我得寫!

是誰消費了愛滋病,是誰消費了同志,是誰願意用自己的愛滋與同志身份博取「讀者或評審的同情心」。文學獎是創作,當然要算計,我算計如何以四千字的局限寫愛滋的毒與藥,不論內容或形式都得壓縮淬煉,在迴旋如梵谷星空底下匍匐地寫。英文的drug,是藥,更是毒。

我還算計,心裡一直陰魂不散的寫作驅力,要往回寫〈毒藥〉前傳;我更算計,給我足夠的時間,沒有字數的限定,寫〈毒藥〉後傳,寫同志和愛滋感染者的孤立無援,恐懼,焦慮,汙名,屈辱。

我仍在熱帶馬來半島的房間寂寂書寫,偶爾想念台北的美好,那裡的人,A在天冷的時候買熱伯朗咖啡給我,還有J恨恨地要我陪他喝到掛,抱頭痛哭,我們活著。

以寫,代替不能言說的。文學的可貴,在苦難,在勇敢,同情,和愛。誰在乎文學獎,獎金,光環,神話。

文章出處:…

2012-10-14

121014 世界日報:患腦膜炎同志飆升 衛生局籲打疫苗

愛滋病患爆發腦膜炎
編譯中心綜合紐約27日電 September 28, 2012

華爾街日報報導,紐約市感染愛滋病毒的男性同性戀中,爆發了一種可致人死命的細菌引起的腦膜炎,上個月已導致一人死亡,另一人病情危急。

紐約市衛生局27日把爆發腦膜炎一事通知了當地的醫生。在過去兩年內已有12人感染這種腦膜炎。但這種傳染病的傳播速度似乎正在加快,最近四周發現四個病例。在12個病例中,有四人已經死亡。

調查人員正在調查這種腦膜炎的傳播過程。與感染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已經接受抗生素的治療。

細菌型腦膜炎以及一種有關的血液可能引起包裹大腦和積水的膜腫脹。這種疾病很罕見,但免疫系統被愛滋病毒削弱的人更易感染這種腦膜炎。

新聞出處:http://ny.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ynews/20297706/article-%E6%84%9B%E6%BB%8B%E7%97%85%E6%82%A3%E7%88%86%E7%99%BC%E8%85%A6%E8%86%9C%E7%82%8E?instance=nyinstant

患腦膜炎同志飆升 衛生局籲打疫苗
記者劉爽紐約報導 October 14, 2012

10月以來,紐約市衛生局進入對男同性戀者的緊張調查階段,因為從9月開始至今,紐約市31至42歲的男同性戀者中的腦膜炎(meningococcal disease)患者急劇增加,已有死亡案例。衛生局希望攜帶HIV病毒的男同性戀者都注射相關疫苗,尤其是那些在9月1日以後有過「一夜情」的男同性戀者。

腦膜炎的發病症狀包括高燒、頭痛、頸部僵硬、有發紅部位,病症一般在受感染後兩至十天才出現。如果是HIV病毒攜帶者的男同性戀發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就醫。腦膜炎是一种嚴重的細菌感染,有很高的死亡率。衛生局表示,紐約市男同性戀者中的腦膜炎爆發,與在其他州發生的相關藥物污染沒有任何聯繫。腦膜炎病毒(SongYY按:病原體應是細菌)在男同性戀中的傳染通過親吻及性交等途徑。

衛生局建議男同性戀者先去自己的HIV病症診療場所尋求腦膜炎疫苗,如果診所沒有該疫苗,可以到衛生局在五大區設立的診所施打。有醫療保險的患者兩個月內可以不用支付自付額(co-pay)。這些診所地點分別為,布碌崙的康尼島醫院、國王郡醫療中心、Woodhull醫療健康中心;曼哈坦的表維醫院、哈林醫療中心;皇后區的艾姆赫斯特醫院和紐約醫院皇后醫療中心;布朗士的Jacobi醫療中心和林肯醫療健康中心。

同時,衛生局開始在女性中啟動「防HIV」宣傳攻勢,教導女性在性行為中採取主動的保護措施,每次性行為都要使用保險套。在宣傳圖中,寫著「我的身體、我的風險、我的原則」(My Body. My Risk. My Rules.),這些宣傳圖將會出現在地鐵車廂、公車站以及發廊和指甲店中。紐約市目前有11萬HIV病毒攜帶者,在攜帶HIV病毒的女性中,非洲裔和西語裔女性占九成。

新聞出處: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20489086/article-%E6%82%A3%E8%85%A6%E8%86%9C%E7%82%8E%E5%90%8C%E5%BF%97%E9%A3%86%E5%8D%87-%E8%A1%9B%E7%94%9F%E5%B1%80%E7%B1%B2%E6%89%93%E7%96%AB%E8%8B%97?instance=news_pics

SongYY說明
按照外媒報導,當局建議要注意的是紐約市感染HIV的男同志,因為若感染者有細菌性腦膜炎的伺機性感染,致死率每五人中有一人;至於未感染HIV的男同志則無需擔心,也無需注射疫苗。細菌性腦膜炎不會經飛沫傳染,然而長久的親密接觸如親吻、性愛,或是共用食具或香菸均有可能傳染。

延伸閱讀
121011 US News: Another Meningitis Scare Emerges, Targeting NYC’s Gay Men
http://health.usnews.com/health-news/news/articles/2012/10/11/another-meningitis-scare-emerges-targeting-nycs-gay-men

2012-10-11

121011 泰國世界日報:高校試裝設避孕套販賣機/1021技校設避孕套販賣機 支持率63.9%

高校試裝設避孕套販賣機
2012-10-11 泰國世界日報訊

由促進民辦教育委員會管理辦事處、衛生部疾病監控廳、全國技校和民辦職業高校協會與健康促進支持基金會辦事處於昨天(10日)聯合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支持和發展職業技術高校學生的生活技能,加強性知識教育,並以各教育場所、高校作為試點,在周邊裝設避孕套自動販賣機,最大限度地預防不安全性行為,創造一個「安全社會」。該協議內涉及到的規劃和措施是上述相關部門聯合展開的「一體化學習系統發展項目-民辦高校生活技能和性知識教育」項目的一部分。
 
衛生部疾病監控廳副廳長頌薩表示,少女過早懷孕問題日益嚴重,且數量增長迅速,目前全國年齡低於18歲或者在少女年齡段的懷孕人數達7萬多人,且以3.6%的增幅逐年增長。這些過早懷孕的少女群體中大多僅是初中畢業。據各醫院資料的收集和統計顯示,約70%的懷孕少女因對懷孕準備不充分,進而帶來連串的問題,包括給社會、自己的健康以及嬰兒帶來影響。造成過早懷孕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忘記按時服用避孕藥、女性安全期的計算錯誤或者對性行為沒有相關準備,最起初的原因額則是青少年群體對性行為和生殖健康的相關知識瞭解的不充分,甚至存在誤解。
 
頌薩指出,其中還有一個十分值得重視的問題,就是很多青少年選擇性行為過後服用緊急避孕藥,以達避孕效果。這種行為是非常危險的,據醫師和藥劑師的醫囑,緊急避孕藥的服用頻率是每個月不應超過2次,且無法預防由性行為帶來的細菌感染問題。近5年來,青少年由不潔性行為帶來的細菌感染患病率越來越高,令人深感擔憂。且愛滋病毒感染者和性病的患者年齡正逐步往低年齡人群發現。因此,針對上述這些問題,有關部門必須切實展開有效預防和解決措施,特別是增加青少年群體對性行為的尊重,不論男女都應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針對此次推出的避孕套自動販賣機裝設計畫,衛生部心理健康廳顧問榮育表示,由於無法阻止約20%的學生發生性行為,所以希望能通過此種方法,以高校周邊作為試點,盡可能避免不安全性行為的發生,並希望社會各界能對此給予理解,包括管理層、家長和學生等。

新聞出處:http://www.udnbkk.com/article/2012/1011/article_100354.html

技校設避孕套販賣機 支持率63.9%
2012-10-21 泰國世界日報訊

商業管理研究院(NIDA)民調機構昨天(20日)公布「私立職業技術校園內的避孕套自動販賣機」民調結果,發現多數受訪民眾支持在私立職業技術高校內或周邊裝設避孕套自動販賣機,比例達63.9%;剩餘的36.1%則持反對意見。該民調於本月17-19日展開,對象為全國1256位民眾。
 
如果按年齡層次進行分析,發現年齡低於18歲的青少年對此的支持率最高,達73.3%;其次是18-25歲的青年群體,支持率為達68%;再次是26歲以上,支持率60.6%。此外,持支持意見的36.6%受訪民眾認為,該項目可以有效減少少女過早懷孕現象,31.9%認為可有效減少性病的發生,例如愛滋病等,17.3%表示可以讓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對安全性知識的認識有一定增加。
 
當問及避孕套自動販賣機的裝設還應擴展到哪種類型的學校,60.1%的受訪民眾認為是大學校園,其次是公立職業技術學院,達47.1%;最後是中學校園,達39.1%。
 
至於對此持反對意見的民眾則指出,在職業技術學院內安裝避孕套自動販賣機會帶來不良影響,78.4%的受訪民眾表示,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學生發生性行為;其次是與泰國傳統的風俗文化相違背,達21.6%。

新聞出處:http://www.udnbkk.com/article/2012/1021/article_100679.html

2012-10-11

121011 中國青年報:為什麼說愛滋病正在變成一種慢性病—訪中國CDC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尊友

《 中國青年報》記者王聰聰( 2012年10月11日07 版)

日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防控中心進一步解讀了《2011年中國愛滋病疫情估計》的新特點。報告披露,截至2011年9月底,我國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為78萬人。其中報告職業為學生的愛滋病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

    “男男同性傳播是造成學生感染愛滋病人數增加的主要原因。”近日,中國疾控中心性病愛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吳尊友,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在感染愛滋病的學生中,同性傳播比例已從2006年的8%,上升為2011年1~9月的55.5%。在他看來,社會歧視比愛滋病本身更有殺傷力,很多人即使知道自己有危險行為,也不願意去做檢測,這給愛滋病防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性傳播成了我國愛滋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

    中國青年報:請您介紹一下學生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增加情況。是什麼原因導致學生群體感染人數增加?

    吳尊友:學生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報告數佔當年報告總數的比例,已經從2006年的0.96%升至2011年的1.64%,其中20~24歲年齡組所佔學生組的比例,從2006年的20.3%升至2011年1~9月的49.0%。

    現在,性傳播成了我國愛滋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佔63.9%),同性傳播比例上升很快。在整個人群中,同性傳播比例從2006年的2.5%上升到2011年1~9月的13%。而在感染愛滋病的學生中,這一比例上升更快,從2006年的8%上升為2011年1~9月的55.5%。男男同性傳播是造成學生感染愛滋病人數增加的主要原因。我們調查發現,有87%的男男性行為者最近6個月與多個同性性伴發生性行為,只有44%的男男性行為者堅持使用安全套。目前,男男同性傳播多分佈在大中城市以及流動人口集中的地區。北京、上海、成都、重慶、昆明、大連、寧波等城市近年來疫情擴散很快,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感染者出現。

    中國青年報:他們不保護自己,是因為不知道愛滋病預防知識嗎?

    吳尊友:一方面,包括學校教育在內的整個社會層面的宣傳教育都不足,很多人對愛滋病傳播途徑和防治措施等知識了解太少;另一方面,缺乏防範意識,絕大多數人都覺得愛滋病離自己太遠,從來就沒想過會感染愛滋病。而且對於男男同性戀群體來說,並不是有了防愛知識,就會有安全的性行為。這就好比很多醫務人員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還是有相當比例的醫務人員會去吸煙一樣。

愛滋病正在變成一種慢性病

    中國青年報:您曾提出,晚發現、晚報告是導致愛滋病死亡病例增多的主因。為什麼會晚發現?

    吳尊友:晚發現主要是指,病人第一次做檢測診斷出愛滋病感染時,就已經是臨床晚期了。我們希望愛滋病感染者能夠儘早去做檢測,這既有利於保護自己,也有利於減少愛滋病傳播的風險。但是,感染愛滋病對個人來說無異於人生的“大地震”,發現前和發現後整個生活方式都會發生重大變化,所以很多人即使知道自己有危險行為,也不願意去做檢測。

    中國青年報:他們害怕歧視和孤獨?

    吳尊友:對。周圍人對愛滋病人的歧視和冷漠,比愛滋病本身更有殺傷力,使他們看不到希望。如果知道他(她)是一個愛滋病感染者或病人,沒有幾人能和他(她)吃飯、握手、擁抱。出於種種顧慮,一些人寧願遲一點發現,少受一點心理折磨。這樣的困境,折射出“社會的愛滋病”,若不“醫治”,愛滋病的問題還將在其他類似疾病上繼續上演。

    中國青年報:不少人還是覺得愛滋病很可怕。愛滋病到底可不可控?

    吳尊友:愛滋病正在變成一種慢性病,就像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用降壓藥控制高血壓一樣。愛滋病感染者堅持抗病毒治療,理想的話可以活到平均壽命。

    在今年的第十九屆國際愛滋病大會上,來自美國愛滋病感染率最高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一組數據讓人振奮:在一般人群感染高達3%的華盛頓特區,在採取母嬰阻斷措施後,自2009年以來就沒有發生1例母嬰傳播。研究發現,發生性行為的陽性一方如果按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可以實現另一方96%的比例不感染愛滋病。

    這次大會還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邁進沒有愛滋病的新時代”。我覺得“無愛時代”更多指的是,愛滋病感染的風險越來越小。這就要保證兩個條件:第一,每個感染的人都知道自己感染了;第二,每個感染的人都能得到抗病毒治療。

    中國青年報:怎麼找到這些愛滋病感染者?

    吳尊友:通過各種宣傳手段,消除對愛滋病的恐懼,讓那些有高危行為的人主動參與愛滋病的檢測和防治。現在,男男同性戀群體自發成立了很多志願者組織,在信息諮詢、健康教育、行為干預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北京的男男同性戀組織去年檢測發現的愛滋病感染者,幾乎占到北京新發現愛滋病感染者的一半。

    中國青年報:治療愛滋病的藥物貴嗎?

    吳尊友:現在一線抗病毒治療藥品一年大概3000~5000元,根據組合方劑不同,價格會有所區別。現在國家開展“四免一關懷”政策,免費提供抗病毒治療藥物。世界衛生組織今年修訂了抗病毒治療指南,倡導積極治療,建議對男男同性戀者、吸毒人員等特殊人群,只要檢測發現陽性了,就鼓勵接受抗病毒治療。

保護好自己和家庭,就是為愛滋病防治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中國青年報:在愛滋病防治上,我國的整體水平怎麼樣?

    吳尊友:我國在愛滋病防治的“硬件”方面,如診斷試劑、治療藥品研製等,與歐美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在社會科學和綜合防治管理等“軟件”方面,我們處於世界前列。一些被證明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很快在全國推廣,並納入各地政府的考核指標中。近年來,我國新發愛滋病感染人數一直控制在較低水平,2007年為5萬人,2009年和2011年均為4.8萬人。

    中國青年報:現在愛滋病防治的難點主要有哪些?

    吳尊友:社會歧視仍然嚴重,我們還沒弄清楚消除歧??視的有效方法。目前愛滋病防治的工作團隊,以生物醫學背景的人為主,面對愛滋病人的心理、社會歧視等問題還存在短板(SongYY按:短板是指短處,也就是不是擅長的、不是優勢的、不是強項的)。同時,城市化帶來的人員流動性增加,婚前、婚外性行為逐年上升等因素,使得愛滋病毒可能通過多種途徑傳播給他人。

    中國青年報:普通人能為愛滋病防治做些什麼?

    吳尊友:首先還是要了解愛滋病的一些基本知識,能採取自我防範措施。保護好自己和家庭,就是為愛滋病防治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另外,不要歧視愛滋患者,或者傳遞未經證??實的信息。

    預防愛滋病要守好三道屏障。第一道屏障是安全套、殺微生物劑。一對異性夫妻,一方是愛滋病感染者,一方是健康人,如果性行為中堅持用安全套,10年間感染機會小於10%。第二道屏障是性病治療。一個人如果得了性病,就意味著皮膚黏膜發生了炎症,愛滋病病毒就更容易穿過黏膜,順利進入體內並繁殖。所以發現性病一定要及時治療。第三道屏障是高危行為的前、後預防。如果能夠預測到高危行為,最好提前服用抗病毒藥物;如果已經發生了高危行為,短時間內服用抗病毒藥物的阻斷作用也非常明顯。

新聞出處:http://zqb.cyol.com/html/2012-10/11/nw.D110000zgqnb_20121011_3-07.htm

SongYY說明
對愛滋的污名、對感染者的歧視,真的會不利於愛滋的防治嗎?除了上述報導中來自中國的例證,以下兩篇來自美國與馬來西亞的報導,也說明了同樣的事情。就像報導中吳尊友先生所說的:能做到「不要歧視愛滋患者,或者傳遞未經證??實的信息。」,也是對愛滋防治盡力的一種方式!


延伸閱讀
【美國/愛滋現況】120723 中央社:愛滋汙名 美黑人患者苦戰病毒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72320916557&myarea=2
【馬來西亞/愛滋防治】120421 星洲日報:大馬愛滋理事會:迴避接受治療‧愛滋病毒感染者受歧視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423235551362&myarea=2

2012-10-10

121008 台灣立報:預算政策妥行 愛滋防疫更落實

2012-10-08記者史倩玲整理報導

愛滋藥費目前是由疾管局的預算支出,不過從2010年年底開始,因為公務預算不足,公部門在經費的壓力下,提出了感染者負擔部分藥費的政策。由愛滋感染者組成的帕斯堤連盟表示,愛滋藥費應回歸健保。

癌症支出為愛滋21倍
愛滋醫療費用在2005年被踢出健保,改由公務預算支應,帕斯堤聯盟表示,既然是公務預算,政府就有權責編列預期可能會發生的相關經費,而不是一味地刪減。另外,健保被拖垮和愛滋無關。以癌症為例,民國98年癌症的健保費用支出是420多億,愛滋的支出僅20多億;就洗腎患者為例,民國年台灣洗腎費用高達330億,另洗腎者常因合併症必須住院,所需高額花費都曾被特例對待。而愛滋感染者同樣繳交健保費用,而愛滋病也已被認定為慢性疾病,於理於法都應回歸健保體制之中。

帕斯堤聯盟指出,感染者規律服藥,控制病毒量及提升免疫功能,也努力盡防疫之力。研究證實,有效的治療能降低96%的傳染率,而巴西政府於2012年提升治療標準到CD4細胞在5百以下就免費提供治療,該國政府配合國際治療趨勢,以一年約花175億台幣防治愛滋,而台灣政府卻一再限縮感染者治療費用。正當民間單位不遺餘力地宣導「去除愛滋污名、反愛滋歧視」,政府卻三番兩次帶頭烙印感染者。

不供應低價學名藥
另外,政府無法減少新增感染者以及編足逐年遞增的防治暨醫療費用,也無法有效與藥商議價及鼓勵醫師提供病患使用便宜的學名藥,同時許多專利藥物已紛紛去除專利,台灣卻一直在付高額藥費給藥商。帕斯堤聯盟指出,這都是愛滋政策的失敗,感染者不應背負造成政府嚴重負擔的罪名。

而政府一方面鼓勵全民出來篩檢,另一方面卻又定罪陽性個案,告訴社會大眾這些人「要為不安全性行為」負責任。帕斯堤聯盟指出,如果篩檢為陽性就要被指責,更無人願意篩檢。而政府一直鼓勵特定族群篩檢,甚至訂定考核、獎勵機制,篩出一些特定年齡、族群的人,然後再說這特定年齡、族群的人是高危險族群,不是高危險族群的人認為這和我無關,就不會來篩檢,這樣的政策根本無法有效防治愛滋。帕斯堤聯盟指出,防疫不應再繼續鎖定高危險族群,而應該轉為重視高危險行為的著墨,而非標籤化特定族群。

帕斯堤聯盟表示,愛滋治療目前在公務預算裡,政府突然要收費時,因疾病沒有工作、學生、中低收入戶等等付不起錢的人,也沒有配套措施或補助。即使有補助措施,感染者在申請的過程也可能讓身分曝光。另外,如果有些感染者因負擔不起費用而無法接受治療,造成更多防疫上的隱憂,衍生相關問題,社會更無法承擔。愛滋治療如果回歸健保,一切依健保的標準收費,就不會有相關問題。

新聞出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2657

2012-10-10

121006 醫藥日報:愛滋病毒導致美國肛門癌男性數量上升

October 06, 2012 醫藥日報 By Lucy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1980年至2005年之間,美國肛門癌症病例顯著增加,這主要是受愛滋病毒(HIV)感染的男性增加了。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上,研究表明,在美國肛門癌患者總數很少,2012年估計有6,230例,但自1940年以來,在普通人群中肛門癌患者病例數目卻在逐年增加。

     研究人員說,HIV感染大大增加了患肛門癌的風險。他們發現肛門癌是HIV感染人群易患的第四大常見癌症。

     為了確定美國HIV感染對肛門癌發病率的影響,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Shiels和她的研究小組,查看了愛滋病毒/愛滋病癌症匹配研究的數據,數據表明了1980年至2005年期間17個州和城市的肛門癌的人數,其中包括患有HIV感染的肛門癌人數和無HIV感染的肛門癌人數。

     Shiels和她的同事發現,1980年至2005年之間有2萬533名肛門癌病例,估計1,665人是HIV感染患者。他們還發現,2001年和2005年之間,1.2%的女性和28.4%的男性肛門癌患者的HIV呈陽性。

     從1980年到2005年,HIV感染並沒有大幅影響女性肛門癌患者,但對男性肛門癌患者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作者在研究中寫道,“最近幾年,很大一部分美國男性肛門癌患者也是HIV感染患者。”他們又補充說,“制定相應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HIV感染患者增加肛門癌風險,可以顯?地降低肛門癌的發病率。”

     肛門癌是癌症的一種類型,發生在在直腸的末尾處——肛管,大便就是通過肛門排出體外的。與肛門癌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有多個性伴侶、肛交、吸煙或良性肛門病變,如痔瘡和肛瘺。

     肛門癌的一些癥狀包括腹脹、大便習慣改變、肛門附近有一個疙瘩、直腸出血、瘙癢或肛門排氣。

新聞出處http://chinese.medicaldaily.com/trad/news/20121006/7971/%E8%82%9B%E9%96%80%E7%99%8C%E8%89%BE%E6%BB%8B%E7%97%85%E6%AF%92%E7%94%B7%E6%80%A7%E6%84%9F%E6%9F%93.htm

延伸閱讀
121005 JNCI J Natl Cancer Inst (原始論文):Impact of the HIV Epidemic on the Incidence Rates of Anal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http://jnci.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2/10/03/jnci.djs371.abstract?sid=bbc53514-114b-4fe9-8d19-f88e7f6e280c
羅一鈞醫師個人部落格《心之谷》:肛門癌–雞尾酒療法時代的新威脅
http://heartvalley.blogspot.tw/2011/10/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