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2

【台灣/愛滋預防】130402 聯合新聞網:危險性愛3天內 可投藥防愛滋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 台北2日電 2013/04/02

鑑於年輕男性感染愛滋病增加,衛生署今天表示,發生危險性行為72小時內,自費使用1個月抗愛滋藥物,還來得及預防愛滋病。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首度發布新聞稿,提醒不安全性行為的緊急用藥預防愛滋,當事人可至全台41家愛滋病指定醫院,經醫師評估後,緊急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1個月,自費約新台幣2萬到3萬元之間。

衛生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說明診療指引,發生危險性行為的人,先在愛滋病指定醫院抽血檢驗,接受諮詢及衛教,服藥1個月,並且在滿第1個月、第3個月、第6個月時,持續追蹤,若均未檢出愛滋病毒,則可結束追蹤。

羅一鈞說,國外研究顯示,男同性戀之間若有一方感染愛滋病毒,在不安全性行為時,「1號」被傳染的機率約0.1%到10%,「0號」約1%到30%。國外研究證實,事後使用預防性投藥,可降低80%感染愛滋病毒的機率,如果使用3種抗愛滋病毒的藥物,預防效果可以更好。

現有新北市衛生局和亞東醫院提供相關諮詢的實務經驗,羅一鈞說,其他愛滋病指定醫院,也有類似服務,只是很低調;民眾需要認知,事後投藥,只是一種方法,絕非萬無一失,使用保險套及水性潤滑液的事前預防仍不可免。

羅一鈞表示,他曾有病人在預防投藥1個月後,為了慶祝,竟又發生危險性行為,結果染上愛滋;也有病人在持續追蹤到第6個月時,出現愛滋病毒陽性反應,原因也是不安全性行為。

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台灣預防醫學會成員陳宜民指出,去年他對約1200名男同性戀者問卷調查,結果只有3成知道危險性行為的事後預防投藥,希望衛生署能加強宣導及配套,讓一時不小心的人,有個事後補救之道。

陳宜民說,緊急用藥,愈早愈好,只是1天1000元的抗愛滋病毒藥物,對月領22k(2萬2000元)的年輕人來說,負擔不小,預防醫學會募款10萬元提供專款專用的補助,也希望政府另外提供分期付款的管道,減輕經濟弱勢者的負擔。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805261.shtml

2013-03-30

【台灣/藥物降價】130330 健康醫療網:藥廠抗愛滋藥物願降價 稍緩疾管局壓力

藥廠抗愛滋藥物願降價 稍緩疾管局壓力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 2013/03/30

國內愛滋感染者人數上升,據統計,疾管局目前免費提供1萬2000多名愛滋感染者治療藥物,光是每年藥費就用30億公務預算,讓疾管局吃不消。經幾次溝通,大部分藥商終於同意降價,疾管局希望可以降至15%,估計可省下7.5億元。

疾管局在3月27日邀集葛蘭素、艾伯維、必治妥、默沙東、百靈佳、禾利行、嬌生、惠而適、微確等藥商針對愛滋藥價進行協商,希望藥商發揮社會責任,調降藥價。

疾管局第3組組長陳昶勳指出,101年已有部分廠商願意配合調降藥價,幅度從2.1%至17.5%。不過,疾管局期待與藥商協商後,藥價能夠平均下降15%。

陳昶勳表示,自1997年起由政府以公務預算購買高效能抗病毒藥物(HAART)免費提供HIV感染者治療使用,1998年改由健保費用負擔,於2006年起再度改回政府預算購置提供。

隨著累積存活感染者人數日益增加,醫療費用每年約以18%的速度增加,就2012年為例,愛滋醫療費用就高達新台幣30億元,其中藥費約25.8億元。

陳昶勳指出,國內新增愛滋感染者人數101年有1900多人、102年更突破2224人,每年以16%至18%速度增加中,目前接受治療的感染者超過1萬2000人。龐大的藥費,對於原本預算就不充裕的疾管局來說,負擔沈重。

藥物治療可有效降低感染者血液中病毒量,減少傳染的風險,也大幅降低感染者的致死率,但大多數愛滋藥物仍受到專利保護,價格居高不下,加上服藥感染者人數持續增加,以致於疾管局預算越來越吃緊。

陳昶勳強調,台灣愛滋用藥的價格略低於英、美、德、日等先進國家,但這些國家的國民所得卻是台灣的2至4倍,如果藥商能夠降價,就不會排擠到其他傳染病防治工作的推動,可說是國人之福。

新聞來源: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720

2013-03-24

【台灣/愛滋器捐事件後續】130324 中央社:愛滋器捐5病患 面臨停藥抉擇

愛滋器捐5病患 面臨停藥抉擇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4日電

愛滋感染者捐器官事件的受贈器官者,已服用預防愛滋藥物近19個月,將面臨停藥抉擇,美國愛滋寶寶治癒愛滋特例可做參考。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今天表示,專家小組認為,事件中的5名移植器官患者「預防性服藥」18個月,現在已經服藥超過18個月,疾管局將在4月初再次召集國內外專家,討論建議繼續服藥或停藥。

台大醫院4名和成大醫院1名病患是在民國100年8月,被誤植入同1名愛滋感染者捐出的肝、肺、腎、心等,這是醫界前所未有的事件。

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洪健清今天說,目前愛滋器捐患者除了服用抗排斥藥,每天還服用2到5顆抗愛滋病毒藥物,藥物不會互相干擾,迄今器官功能良好,病毒檢驗陰性。

「預防性服藥18個月以上,還能稱為預防嗎?」洪健清認為,這確實有爭議,面對這個問題,日前他參加美國愛滋病醫學會議,會中討論1位愛滋寶寶 「治癒愛滋」,極具參考價值。

洪健清說,這位愛滋寶寶由母體感染愛滋病毒,出生後即接受治療,不料在第15到第18個月時,母親帶著寶寶失聯且中斷治療,等到醫療人員找到寶寶時,赫然發現寶寶體內找不到病毒。

洪健清說,這名愛滋寶寶出生時血液中的愛滋病毒量為每c.c.達1萬9000個,治療時間可能不足18個月,雖然還有待時間驗證,但目前算是「治癒」愛滋。

相較之下,台灣器捐愛滋病患未證實感染就預防服藥19個月,捐器官的愛滋感染者病毒量每c.c.不到1萬個,患者植入器官48小時內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預防感染,第1週就愛滋病毒陰性反應迄今。

洪健清認為,成人和嬰兒的免疫系統成熟度雖然不同,但有愛滋寶寶特例在先,還有個德國愛滋病患骨髓移植多年後,持續未發現愛滋病毒,也被視為「治癒」,這些案例具有參考價值。

病患和醫療團隊都在等衛生署的決定,洪健清說,待衛生署專家會議訂出未來治療建議方針,不論患者最後決定繼續服藥,或中斷用藥,院方都尊重患者的決定。

新聞出處: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303240121-1.aspx

2013-03-22

【台灣/愛滋孕婦】130322 優活健康網:毒癮孕婦染愛滋 應接受治療保胎兒

優活健康網 記者杜宇喬 採訪報導 2013/03/22

生兒育女,或許是不少人心中的渴望,對愛滋感染者而言也不例外。藥師建議,有毒癮、多重性伴侶的婦女,如果希望生下健康寶寶,就必須做到:孕前愛滋篩檢、篩檢若為陽性,則接受雞尾酒療法並選擇適合的生產方式,以及戒毒才能保障生產安全。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徐瑋謙說,愛滋媽媽於懷孕過程中,若未接受任何愛滋相關治療,生下愛滋寶寶的機率高達40~50%。但若於孕期中遵照醫師指示,配合服用抗病毒藥物(即俗稱雞尾酒療法),並於產後給予寶寶抗病毒藥物6週,則寶寶被感染機率可降至4%左右。

徐瑋謙表示,母子垂直感染愛滋的兩大危險因子,即懷孕中未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及毒品成癮者。同時有毒癮與愛滋的婦女在懷孕14週後,就要開始進行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並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遠離毒品危害。服用藥品美沙冬,可降低胎兒早產機率、預防早期流產以及避免胎兒後期成長遲緩。

若懷孕已36週,且無法將病毒量降低,則必須在38週時以剖腹產方式生產,以避免分娩過程中造成的經產道垂直感染。徐瑋謙指出,剖腹產固然可避免嬰兒經產道感染,徐瑋謙說,學界目前在研究早期治療是否能降低寶寶罹患愛滋的機率,不過,無論寶寶生下來之後是否感染愛滋病毒,都需給予抗病毒藥治療或預防。

新聞出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25248

2013-03-19

【台灣/愛滋教育】130319 苦勞網:從反核運動的「安全教育」思考愛滋「恐怖教育」

曾柏嘉 台灣愛之希望協會專員 責任主編:孫窮理 2013/03/19

到底有多危險?!

距311福島核災已滿兩年,三月九號的全國反核大遊行成功號召了數萬人上街頭表達訴求,這是近年來國內少數有眾多親子、家庭、年幼子女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遊行。除了各民間團體高舉「拒絕危險核電」、「監督核電安全」等標語之外,年幼的孩子們也對著媒體鏡頭說「我是人,我反核」、「核電很危險」,可見關於環境保護、生命安全與世代正義的「安全教育」,從小便能深植人心。

然而,「恐怖教育」與「安全教育」不同。反核專家與擁核專家之間的辯論,顯示了關於核能乾不乾淨、核電廠運作與核廢料存放安不安全等爭議,尚未平息。但是,關於愛滋病毒(HIV)的感染途徑與服藥治療,早已沒有太大醫學爭議,只要正確使用保險套,就不會有「核電廠萬一爆炸」般「萬一感染」的可能。換句話說,愛滋感染者,一點也不危險!

愛滋「恐怖教育」對防疫工作的不良影響

儘管保險套能有效避免感染、雞尾酒療法能有效改善病況,大眾對於愛滋的無謂恐懼並沒有跟著改善,社會對感染者的歧視也沒有隨之消除,這正是國內早年「活得難看、死得難堪」的愛滋「恐怖教育」的巨大後果。直到今日,感染者被拒絕入住社區與社會住宅的消息仍時有所聞,「恐怖教育」之深植人心可見一般。更讓人遺憾的是,這種恐嚇性、歧視性的社會教育,至今仍一再上演。

「恐怖教育」與刻板印象對於防疫工作的具體不良影響為何?根據筆者的實務經驗:一、形成民眾錯誤的疾病知識,並錯失學習機會;二、減低民眾自願篩檢的意願;二、有礙感染者接受長期服藥治療與照護。愛滋病毒不同於核廢料,核廢料能被反對,但當愛滋病毒存在於人體內時,防疫工作應該是抑制病毒,而非抑制對感染者的關心。希望關於愛滋的正確知識與友善態度,也能早日深植人心。

文章出處: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3343

2013-03-19

【台灣/愛滋族群年輕化】130319 聯合報:愛滋病年輕化 來勢洶洶

聯合報╱蘇益仁/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台南市) 2013/03/19

台灣疾病管制局的愛滋病毒感染通報已連續三年出現年輕族群呈大幅增加,去年在廿九歲以下的族群新增近兩千例,其中大部分屬同性戀男性感染者,達一千五百多例。對國內愛滋病的防治,此一趨勢確是一大警訊,對國中生以上的下一代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政府有必要成立專案,增加預算,從醫療、教育、網路及心理與社工多管齊下加強防治。

如果依照過去三年增加的趨勢去推估,台灣未來每年新通報案件會以百分之五十比率增加,每年新增三千例個案,以愛滋病感染每個案例的醫藥費用卅萬元估算,將增加政府每年近十億的公務預算,除了人權考量外,將構成政府財政嚴重負擔,累計舊個案費用,未來每年將達百億元。

台灣愛滋病感染模式由早期的異性性行為感染,到了二○○四年起藥物使用(毒癮)者曾連續多年大幅增加達每年三千例,但在疾管局正確有效的政策,包括提供針筒、教育及美沙酮的替代海洛英等措施,以及與法務部合作下,成功地在二○○八年控制下來。但很可惜地,二○○九年起在網路氾濫下,青少年族群受害者開始增加,我們年輕的下一代正在受到愛滋病的無情侵犯。

三月十六日在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疾病管制局及成大醫學院聯合舉行的國際年輕族群愛滋病感染的論壇中,國內專家學者、社工團體及防疫單位已經達成共識,針對以年輕男同性戀族群為主的新趨勢,政府及全民必須嚴肅以對,提出新的觀念及新的生物醫療藥物來提供同性戀族群。

尤其是中小學學生性教育、對同性戀性向的正確觀念改變,網路的諮詢及教育應有系統的落實。社會大眾必須正向地接受同性戀族群的權益,由他們的觀點出發去制訂防治政策方能成功。目前已有口服、針劑、肛門殺菌劑及抗體藥物可以提供高危險群事前及事後的愛滋病毒預防感染,已證實可減少百分之五十的感染。

面對下一階段來勢洶洶的年輕下一代愛滋病感染,台灣真的要像核四事件一樣,全民一起參與方能成功,否則我們下一代的健康及國家財政將受到空前挑戰。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OPINION/X1/7771350.shtml

2013-03-19

【台灣/愛滋醫療】130319 中央社:治癒愛滋特例 台灣患者難比照

治癒愛滋特例 台灣患者難比照
2013-03-19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9日電

外電陸續報導「治癒」、「停藥無恙」的愛滋病個案,衛生署指出,這是特殊個案提早治療的趨勢,不代表國內病患可擅自停藥。

近日媒體報導「全球首例,美治癒愛滋新生兒」及「愛滋及早治療,停藥7年半無恙」兩起案例,都提及及早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治療一段時間並且停藥之後,個案血液檢驗結果偵測不到愛滋病毒或可控制病毒量。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天表示,個案難以推估至一般愛滋病毒感染者,愛滋感染者仍應定期就醫及按時服藥。大部分的感染者在停止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後,血中病毒量會回升,停藥可能會使病毒產生抗藥性,導致治療失敗。

衛生署防疫醫師、台大醫院感染科兼任醫師羅一鈞表示,兩例個案都在感染愛滋病毒的極早期,病毒量極低時即接受治療,這是最新的愛滋治療趨勢,目的在於維持病人免疫功能,而且不容易在人群中傳播。

不過,這些個案僅是「功能性治癒」,羅一鈞解釋,也就是免疫功能正常,但以精密儀器放大檢視,仍可在病人體內找到極微量的愛滋病毒,未能達到「病毒學上的治癒」,病人提前5到7月開始服藥,不但有藥費負擔及藥物副作用機率,未來仍不排除愛滋病毒捲土重來。

他說,台灣採用世界衛生組織的愛滋病毒治療基準,是病人的CD4淋巴細胞數值低於350時,開始服藥,以血中測不到愛滋病毒為控制目標,服藥不中斷。外電報導中的案例,是感染10週內、CD4淋巴細胞數值低於200時,提前服藥治療,與台灣不同。

疾管局資料顯示,2012年底以前,曾經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且仍存活的感染者計有1萬3323人,未規律回診就醫者約佔2成左右。規則就醫服藥的人,95%檢驗結果偵測不到病毒

新聞出處: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303190338-1.aspx

延伸閱讀
【國際/愛滋新知】130316 自由時報:法國研究 愛滋及早治療 停藥7年半無恙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33190420376&myarea=2
【美國/醫療突破】130304 聯合新聞網:美首例 愛滋寶寶治癒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33712213537&myarea=2

2013-03-18

【美國/性愛調查】130318 聯合報:經常裸睡、時時親吻 幸福也性福

經常裸睡、時時親吻 幸福也性福
2013/03/18 聯合報/記者陳世欽/輯譯報導

裸睡並與伴侶在臥室以外的地方親吻,這些小動作足以使全天下的伴侶更快樂。

長久以來,有關性與親密關係的所謂「正常」標準一再引起爭議。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研究人員為了追根究柢而訪問來自全球各地的10萬名男女,包括2萬3000名美國人,問題包括:親密關係下的哪些事物最令他們感到困擾?哪些事物使他們最快樂?以及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是什麼?

我的伴侶 如果能更浪漫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社會學家貝貝兒‧席瓦茲訪問年紀在18歲以上的異性戀及同性戀者,結果發現,大約4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每星期平均享受性愛3到4次。

另一方面,大約48%的受訪男性及28%的受訪女性表示,他們與對象第一次見面就墜入愛河。美國的調查結果顯示,將近29%的受訪女性及44%的受訪男性表示,伴侶不夠浪漫,使他們「深感困擾」。席瓦茲表示:「這種親密關係的『正常標準』,有別於多數的正常標準。多數的正常標準涉及平均值:如果許多人這麼做,他們會說這是『正常』。我們想知道的是,哪一種正常標準與快樂有關。」

快樂伴侶 仍會保有祕密
維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喬治梅森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韋迪與席瓦茲,共同著有「正常的門檻」一書。他表示,研究小組追蹤自認最快樂的伴侶,同時觀察並研究他們的行為。他說,他希望這有助於使人們更快樂,進而使他們獲得更充實的兩人關係。

韋迪表示,大約62%的美國受訪者屬於「最快樂」的一族,另有14%的受訪者「極其快樂」。

不過席瓦茲指出,為數不少的伴侶「或多或少獨缺浪漫」,即使是最快樂的伴侶,大約27%的受訪者還是會保留一個私人的祕密。

公眾場合 從不避諱親熱
席瓦茲說:「我們很重視情人節,因為我認為,人們多半會在意這個節日。你會發現,最快樂的伴侶經常夜裡約會,手牽手,甚至還會公開表現兩人之間的親密關係。相反地,有些伴侶會省略這些浪漫的全部環節。這足以證明,這些浪漫的細節對親密關係何其重要。」

在美國,4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幾乎從未」或「從未」與伴侶外出約會。53%的義大利受訪者、54%的英國受訪者,以及55%的法國受訪者也有此說法。所以,如果你也很久沒和伴侶約會,來一次浪漫約會應該會讓另一半驚喜。

裸睡親吻 提升性滿意度
席瓦茲與韋迪總結他們的研究結果,最後為人們提供兩種足以提升性滿意度的參考方法:

1、裸睡:34%的受訪美國女性與38%的美國男性,自稱經常與伴侶一起裸睡。

2、性愛以外的親吻:為了表達愛意而親吻的人,自認可以從性行為當中得到更多滿足。

在美國,最快樂的受訪者認為,溝通是兩人關係中最令人感覺充實的環節,其次依序是友誼、親密、性,以及為人父母。

研究性差異的德州奧斯丁大學心理學家巴斯表示,他希望人們以這項調查結果,充當有關親密關係的對話起點,而不只是衡量性頻率的尺度。
新聞出處: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46054

延伸閱讀:
130124 Daily Mail:Sleep naked and kiss outside the bedroom: The small gestures that make a couple happier between the sheets
http://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2267878/Sleep-naked-kiss-outside-bedroom-The-small-gestures-make-couple-happier-sheets.html

133190394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