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2

【台灣/性平教育】151211 公民新聞:「韭菜盒子」 用動畫說同志故事/151014 自由時報:街頭實驗 在廟口宣揚「同志婚姻合法化」會如何?

「韭菜盒子」 用動畫說同志故事

2015.12.11 11:00AM

【記者劉筱妍、陳渝涵/台北市報導】電腦貼著人物外觀設定的便條,牆壁掛滿同志活動的文宣,小小的辦公室是動畫「韭菜盒子」誕生的地方。「韭菜盒子」為基本制作二〇一五年開始創作的單元劇短片,將同志日常遇到的各種狀況,融入兩位主角怡君與雅婷這對伴侶的故事中,希望藉由她們和大家分享怎麼化解生活裡的性別偏見。

基本制作的行政總監多多談論韭菜盒子的製作。

(基本制作的行政總監多多談論韭菜盒子的製作。)

擴大性別議題  融合台灣民俗

基本制作由基本書坊成立,後者為一間以男同志書籍刊物為主的出版社,近期由於關心更大範圍的同志議題和性別教育,出版品不再只專注於男同志。加上書坊認為用影像討論議題能跟年輕人快速結合,也比較容易理解,新團隊於是決定用女同志而非男同志、動畫的方式呈現。但為何取名「韭菜盒子」?其行政總監多多(綽號),神秘地表示這是他們埋藏的伏筆,等到最後一集播出時觀眾就能明白「韭菜盒子」的含義。為了呼應「韭」這個字,他們預計製作九集。

故事從雅婷、怡君兩人互訂終生開始,探討同志伴侶的生活情形。雅婷相信民間信仰,怡君則是基督徒,因此面臨各自宗教不同的婚姻建議時該怎麼解決;第二集清明掃墓的劇情,點出傳統習俗因為注重入祠、家族綿延,而對同志產生的束縛,像是質疑同性如何傳宗接代?同志伴侶無後將來誰負責祭拜祖先?多多表示結婚、祭祖等是一般人生命中會歷經的過程,同志當然也是,然而他們可能遇到更多問題,例如社會的批判、法律制定的缺陷等。所以「韭菜盒子」試著找出說法、提供答案,就透過雅婷阿嬤睿智地回答「拜不拜在心意」、「聽說現在很多人都用樹葬海葬,不用麻煩子孫」,來跳脫祭祀的繁文縟節,重新思考家人間的情感連結。

雅婷和怡君的人物設定。

(雅婷和怡君的人物設定。)

與生活緊密結合  同志就在身邊

不論是台灣民俗或者童話故事,「韭菜盒子」嘗試將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與影片結合。例如讓兩位主角在廟埕前辦婚宴,展現中南部宴客的習俗與台灣傳統生活的形態;身為老師的雅婷和幼稚園小朋友講現代灰姑娘的故事,肯定每個人身上不同的性別氣質。怡君與雅婷的菜市場名,也是為了讓觀眾感受同志族群就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因此對團隊而言,構思劇情與如何融入議題並不是創作影片最大的困難,反倒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藝術總監Nick解釋,由於目前只有一位動畫剪接師,一集的產出需花上一、兩個月,也因為人力與資源不足,於是刻意簡化人物,用較低技術需求的方法復古呈現。他期待透過可愛的卡通方式,接觸各年齡的觀眾,讓大家一起看一起思考。

「廟口民調」是基本制作的另一個活動,他們與台北、新竹、台中、高雄的同志團體合作,派義工在廟口發放多元成家的資訊,並記錄民眾的反應。多多表示,社會上反對同志婚姻的團體大部分為泛基督教,然而基督教在台人口比例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大多數民眾仍屬於民間信仰,因此他們選擇廟口觀察,想了解主要民眾的看法。他們發現民眾並沒有預期中反對,有爸爸媽媽帶著小孩和義工互動,藉此教育什麼是婚姻平權;或是自己孩子本身為同志的父母走過來替他們加油;也有不少民眾向義工詢問可以怎麼做來支持他們。多多說:「從民眾的反應,我們感受到台灣的社會真的在改變了。」

原文連結 https://www.peopo.org/news/293897

街頭實驗 在廟口宣揚「同志婚姻合法化」會如何?

600_php2FJdod
「風城部屋GisneyLand」日前在新竹廟口展開街頭實驗,宣揚同志婚姻合法化理念,一名路過的婦人表示支持,並說「我的孩子也是!」(圖擷自影片)

2015-10-14  15:19〔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假如掛著「請支持同志婚姻合法化」牌子,站在貼近台灣民間信仰、人來人往的廟口,宣揚婚姻平權理念,會獲得路人的支持嗎?

臉書專頁「風城部屋GisneyLand」義工日前就這樣在新竹的廟口展開街頭實驗,原本擔憂著可能站上一個小時也不會有人理他們,甚至遭反同志、反同性婚姻的民眾辱罵,想不到民眾大多很熱情,樂意拿傳單瞭解同志議題,有些還會主動開口鼓勵,有個媽媽還說「我會支持呀,我的孩子也是」,讓義工感到很窩心。

其中,也有民眾主動詢問怎麼會想到要到廟口來宣揚同婚理念?義工表示,以往看到許多反對同志議題的族群大多是基督徒,不過台灣的民間信仰卻是佔大多數,讓義工認為如果選擇在廟口附近宣揚同婚理念,也能接觸到大部份民眾的看法。

整場行動下來,義工和民眾有許多友善的交流,讓「風城部屋GisneyLand」表示很溫暖,「這也許就是道地的台灣人情味」,希望能讓多元性別族群更舒服地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柔。

相關影片:

600_phpvahCkB

也有父母親帶著孩子經過,媽媽和孩子說「幫葛格加油」,小朋友也大聲地對義工加油。(圖擷自影片)

600_phpE2mWD3

也有路過民眾拿到傳單後,非常認真地研讀內容,讓義工感到很溫暖。(圖擷自影片)

原文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475293

2015-12-12

【台灣/婚姻平權】151212 風傳媒:當教會遇上政治?/151210 蘋果日報:護家公投連署文宣,栽贓抹黑樣樣來/151209 蕃薯藤新聞:護家公投入侵校園 教學現場淪為反同天堂

爽歪歪編按:自 12/8 一周內,臉書上陸續有「反多元成家法案連署」,違法進入校園向學生、家長散發連署的消息,可見:

根據教育部公文規定

  • 公立學校不得為特定宗教信仰從事宣傳或活動。
  • 無論公立、私立學校,均應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積極推動性別平等教育。
  • 各校若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學生或其法定代理人得依法提起申請調查或檢舉。

換句話說,如果宗教教育團體進入校園,從事違反性平法的教學活動,例如教導反同性戀、反跨性別,製造不友善校園分為;或者,如果校長、老師散播信望盟的公投連署書,都可以「立即蒐證」,並「依法提起申請調查或檢舉」(引自公文連結說明)。

隨著主打「保護兒少」之名的信心希望聯盟投入本次立委選舉,反多元成家公投連署,成為選舉戰的一部份。但透過抹黑、激化、對立,甚至訴求主張荒謬的連署活動,將 LGBT 族群及婚姻平權當作敵人來妖魔化,真是選戰烏賊化的最差示範。

觀點投書:當教會遇上政治?

李諍言 2015年12月12日 05:50

20151210-045353_U589_M110018_bbff
第13屆同志同志遊行,巧妝群像(陳明仁攝)

「同志運動等於性解放運動」、「多元家庭等於瓦解家庭」、「一個人拉十個人連署公投」、「支持信心希望聯盟」,台上牧師激情喊著口號,台下敎友們熱烈響應、集體連署。

牧師講道主題就是「當教會遇上政治」。配合主題,教會播放著同工們剪輯歷年來「台灣同志大遊行」的集錦。遊行中曾出現有關性解放、猥褻字眼和話語,包括「與同志無關」的歌手演唱會,出現性暗示的話語,也全被剪輯打包進去,。十分鐘左右的影片,不斷形塑同志運動=性解放=同運主張與16歲以下未成年者發生性行為是合法的。

教會製作和播放這部影片,目的有兩個:

一、為基督徙組成的「信心希望聯盟」立委提名人催票,期待「好人」能夠進到立法院,阻止少數立委主導法案通過「多元成家法案」。

二、發動公投提案連署,未來有關「婚姻家庭法案」要修法,必須公投,由全體公民決定。

(編按:谷阿狗模仿自 Youtube 頻道經營者谷阿莫,名稱意圖使人混淆,並採用聳動的剪接手法,製造仇恨效果。谷阿莫亦表達抗議,可見:山寨「谷阿莫」挺政黨影片瘋傳 引來本尊踢館

坐在台下的我,一時間也被影片震懾住了,因為這和我認識的同運朋友,以及「因愛結合」,多年堅持在一起的同志伴侶,形象落差甚鉅。剛好我本身也在電視媒體工作,非常清楚,這是一種操作手法,教會將人物、事件去脈絡化,斷章取義,再透過剪輯組合,以真假混雜的方式拼貼,企圖告訴人們:這就是同志運動!你看多淫亂啊!彷彿自己就是真理的一方,而同志運動,或已被影響的學校老師、年輕下一代都是缺乏思考、行徑荒誕的一群。

令人擔憂的是,在許多教會的串連下,這樣的傳播方式必然影響許多教友,在沒有區辨能力的情況下,將同志汙名化。然而,教友會眾們,只要再多想一下,現今許許多多社會問題,在主流異性戀世界亦大行其道,只是教會沒有同樣將它剪輯出來播放出來,今天單單把問題套在同性戀者身上,公平嗎?妥適嗎?

固然多數教會對「多元家庭法案」,有其一貫反對立場,現今甚至走出教會,想積極投身政治,以守住法律防線,但在此提醒當「教會」遇上「政治」,可別學到的盡是台灣政治界,最為人詬病的「抹黑」與「激化」技倆。

*作者基督徒。

原文網址:http://www.storm.mg/article/75693

護家公投連署文宣,栽贓抹黑樣樣來

640_c26a0b37271501742128a3b624846f29

作者提供。

作者:高雄師範大學同志文化研究社全體社員(2015年12月10日12:06)

近日許多學校出現一份名為「守護家庭公投連署書」,由信心希望聯盟(以下稱信望盟)所發起,內容為「民法親屬篇中涉及夫妻、血緣、與人倫關係之規定若未經過公投不得修訂」,其目的十分明顯是針對近來引起許多討論的婚姻平權法案,阻止同志伴侶進入婚姻關係。

除了公投連署書之外,還搭配了一張充滿移花接木栽贓抹黑的文宣(如附圖),意圖藉由社會大眾對性的恐懼,騙取民眾簽署連署書。而文宣圖片當中,赫然驚見高雄師範大學同志文化研究社(以下稱本社)之課程海報,本社對此表達嚴正抗議,並做出以下聲明:

1. 信望盟移花接木,恐性又恐嚇

信望盟未經本社同意,貿然使用本社104學年度的社課海報,並在文宣(如附加檔)內以移花接木的方式,將完全不同的活動胡亂拼湊,亂指大學迎新出現同志的性議題,意圖藉由社會大眾對性的恐懼,誤導民眾判斷,簽署一份毫不相關的公投連署書。

圖片中左方乃虎尾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系與中台科技大學護理系聯合迎新的「草案」,但在系上師生審查過程中,檢討到不應在正式迎新活動拿性議題來開玩笑,正式文宣活動已經將此拿掉,主題改為「護理有愛、自動關懷」。而右方圖片則為本社社課宣傳海報,與他校迎新活動毫無關係。

2. 應還原社課脈絡,聽見校園中的多樣聲音

被信望盟放大的那場社課,主講者是一位性別所研究生,主題來自於他的一篇研討會論文,邀請他以較為輕鬆的方式來跟同學們分享他的一些田野經驗。當天社課主講者講完故事之後,大家開始討論一些對於「暴露」的疑惑、想像與不解;最後討論到性的多樣、道德規範、社會文化…等交織而成的實踐型態,期待同學們除了多認識一種性的樣貌,也能看見自身的位置,反思在性中的權力關係。

本社規劃社課的立場,希望能夠站在邊緣的角度,將不同於主流價值觀的視野帶入校園。以本學期社課為例,內容就涵蓋了休閒旅行、性、新住民、跨性別、NGO參訪、婚姻與家庭、身體意象、BL文化…等。關於性,的確是我們不斷探討的議題之一,期待在缺乏性教育以及多元文化視野的校園中,提供另類的視角,讓不同的聲音得以互相理解。

3. 堅決立場:反對守護家庭公投連署

婚姻當然不是關係的萬靈丹,並非親密關係的最終目的,也並非每個人都需要進入婚姻,但本社堅持「每人都應有是否要進入婚姻之選擇權」,全力支持婚姻平權法案。再者,信望盟推動之公投連署不僅阻止了同性伴侶進入婚姻的可能,更阻擋了未來關於民法親屬篇的一切修法,此乃萬萬不可行!民法親屬篇自民國19年頒佈以來,由於社會關係的不斷變動,期間經歷了無數次的修法,包括廢除重婚合法、夫妻財產的分別制度…等。如果現代人不願進入婚姻,害怕婚姻,更應檢討婚姻制度是否有哪些不合時宜之處,與時俱進。若此守護家庭公投一旦通過,無疑阻礙了對民法親屬篇任何修正的可能性。試問,如果社會大眾必須嚴格遵守百年前所制訂的倫理規範裡,會是什麼景象?

4. 堅持同志教育,捍衛性別平權

本社於民國89年成立至今,目的便是希望在師範校園中帶入性別教育與同志教育,提供同志學生以及關心性別議題的人士,一個正式的管道。而信望盟的文宣明顯扭曲同志教育,不僅未查證社課內容,缺乏實際證據,無端加以撻伐,已然違反我國的性別平等教育法之立法精神,是我們無法容許的。試問信望盟,在文宣中採用移花接木與扭曲抹黑的方式,對同志教育進行抨擊,到底是真的為了青少年的福祉著想,還是想動員家長對不理解的議題所產生的焦慮,進一步放大,奪取政治選票資源?況且,信望盟的文宣出現在校園當中,要求老師進行連署,已經違反中立原則。我們期待不同的政黨在政見當中對同志議題表達意見,但不允許歧視與壓迫的行為發生在校園中。

本社歡迎不同意見進行討論,但請不要以特定政黨力量來進行打壓,我們沒有大筆的資金,沒有財團與宗教團體的援助,我們憑靠生命經驗中累積的熱情與能量,希望透過更多教育議題之倡議,能改變更多同志學生的命運;我們沒有錢、不以恐嚇的方式進行宣傳,我們腳踏實地的認真耕耘了15年,將創社的精神努力傳承,我們不容許任何團體,以扭曲的方式來呈現我們努力的成果。

原文網址:http://bit.ly/1lCuDes

護家公投入侵校園 教學現場淪為反同天堂

yam蕃薯藤新聞/張童恩/綜合報導-2015年12月09日 下午18:45

基督教背景政黨「信心希望聯盟」等團體11月發起「護家公投」,擬將同志婚姻權交付全民決定。教會人士近期積極動員連署,無所不用其極妖魔化同志族群,甚至有惡質教師將公投連署書指定為孩童的回家作業,要家長填寫,遭民進黨婦女部主任林靜儀痛批是「迫害同志」之舉。

教育第一線工作者紛紛爆料,稱反同性婚姻人士將黑手深入校園,以各種名義明示、暗示校園成員簽署「護家公投」。據林靜儀消息,有支持平權的家長接獲一份「回家作業」,叫做「通知單」,一查之下才知這是「得X者基金會」品格教育老師要推翻同性戀結婚用的公投連署書。

8a2566806055426a

林靜儀認為,如果訴求正當,「為什麼要偷偷摸摸叫小朋友夾帶回家?」她呼籲老師校長們善盡查證責任,請家長「一起捍衛性別弱勢者的權益,給孩子正確的人權觀」。

無獨有偶,台南某國小亦有人散發反同婚公投傳單,將民法972、刑法227包裹在一起。該文宣稱多元成家法案未來可能被國會通過,恐嚇家長「若連最基本的家庭都失去了,那台灣還剩下什麼呢?」網友質疑,「校長是否同意該名家長或是職員如此行為是否不當?」、「學校立場是否同樣支持?」

972566805465209b

有教會人士私下憂心地說,信心希望聯盟藉此(指公投)凝聚政黨士氣,但立場過於激進,手段也相當可議。他表示,「一旦弟兄姊妹忽視同性戀的受迫,選擇站在迫害一方,長遠來看勢必引起反效果,恐怕不利傳福音」。

原文網址 http://bit.ly/1lCv2gI

2015-08-02

【台灣/歐洲/同志家庭】150729 自由時報:只能當孩子的陌生人! 同志雙親為親權提抗告/150723 關鍵新聞網:義大利禁同性婚姻 歐洲法院判決:違反人權,侵犯隱私與家庭生活的權利/150727 風傳媒:反《同性伴侶法》台灣天主教團:為何看荷蘭,同性戀在俄羅斯是犯罪

爽歪歪編按:台灣現在有越多越多 LGBT 家庭加入生養孩子的行列,但在法律上支持這類多元家庭的權利與保護卻付之闕如,不只對原本家庭支持關係就薄弱者,雪上加霜;也更加鞏固、強化了社會歧視的氛圍。近日,歐洲人權法院就義大利同志伴侶一案,做出判決,全文重點摘要可見張宏誠教授的精彩摘譯(亦可收藏重點筆記版本)。國家法律應給予人民在權利上的安定、並積極促成人權平等的狀態,不應置 LGBT 伴侶及其孩子於無法可用的狀態。將多元家庭排拒於國家保護之外,讓個別家庭必須前仆後繼為其權利進行奮戰及奮鬥狀態,幾乎可說立法及司法機關的怠惰處置,成為置多元家庭於高風險的幫兇。

150729 自由時報:只能當孩子的陌生人! 同志雙親為親權提抗告

parent1

一對同性伴侶育因法而無法收養自己的親生小孩,今(29)日協同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及社民黨立委參選人李晏蓉,至士林地方法院提出抗告,希望透過此舉使得法律與行政體制有所改變。(圖擷自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現行法律並沒有禁止單身收養,但同志伴侶收養在法律上卻未能擁有親權。一對同性伴侶育,一方接受人工受精後育有2子多年,但法官卻以同志家庭的孩子會成為輿論焦點,而駁回他們的收養申請。因此,他們今(29)日前往士林地方法院提出抗告,希望能透過訴訟,讓法律體制以及社會行政都能夠進而重新檢討。

parent2

大龜和孩子相處融洽,卻因在台灣法律上只認可伴侶中的生母的親權,卻成了孩子在法律上的陌生人。(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提供)

據《風傳媒》報導,大龜與周周是一對已相識15年的同性伴侶,周周約7年前曾到加拿大接受人工授精,產下一對龍鳳胎。當他們計畫要申請收養後,社工曾前往探視,對於他們的撫養能力也給予肯定的評價,但法官最終以「社會未有共識的狀況下,同志家庭的孩子會成為輿論焦點」為由,駁回申請。對此他們今日協同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及社民黨立委參選人李晏蓉,至士林地方法院提出抗告,希望透過此舉使得法律與行政體制有所改變。

社民黨立委參選人李晏榕說,「依照《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3條,關係兒童之事物,應以兒童最佳利益之觀點出發。而我國釋字第587號、第623號解釋皆闡明,《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之內容及精神已為我國司法實務所採納。」而同家會收養發言人則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同志以人工生殖的方式生產,但台灣的同志家庭卻被迫隱形,也被迫面對單親的問題,「在台灣法律上只認可伴侶中的生母的親權,另一個家長和孩子卻成了法律上的陌生人。」據同家會統計,台灣有超過3,000個正在考慮生養和已經生養孩子的同志家庭。

法院在審理親權案件時,依賴的是來自社工的訪視報告,但大龜與周周的案例卻不被採納。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呼籲,法院作為一個維護人權的機構,應該正視多元家庭的存在,並積極創造友善的環境,保障他們的法律權益。
原文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94976

150723 關鍵新聞網:義大利禁同性婚姻 歐洲法院判決:違反人權,侵犯隱私與家庭生活的權利

Sid Weng 2015/07/23 14:38:00 發表於 • 社會 • 國際

歐洲人權法院(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21日判決指出,義大利缺乏足夠的同性伴侶保護法令,甚至不予承認同性戀關係,已違反人權。這項判決將迫使義大利加速同志權益的立法。

聯合報導,這起案件的源頭來自於3對義大利的男同志,他們先前向義大利法院爭取同性婚姻的權利,但義大利最高法院今年2月以憲法不允許同性婚姻為由,駁回他們的聲請。當事人上訴到歐洲法院,承審法官宣判:義大利政府沒有立法協助同性伴侶維持穩定關係,已違反歐洲人權(ECHR)公約第8條:「尊重隱私與家庭生活的權利」。

歐洲法院的判決指出,同性伴侶被迫在義大利過著雙面生活,「他們可以公開自己的同性戀關係,卻無法獲得官方正式承認,自然無法取得合法的家庭地位」。歐洲法院21日的判決,預料將對義大利政府造成一定程度壓力。

多數歐洲國家對於同志權益重視,也允許同性婚姻,但義大利是目前少有不承認同志婚姻、甚至連同志伴侶關係都還不具有法律地位的歐盟大國,義大利現任總理倫齊(Matteo Renzi)上台後,承諾要立法通過同志伴侶可藉由註冊取得相關法律地位與權益等,但至今尚未實現。

LGBT_rights_in_the_EU.svg_-763x1024

(從這張2015年歐盟同志權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實心顏色越多的國家,代表對同志越友善。其中,紅色實心代表該國承認同性婚姻,西班牙、荷蘭、德國等都在內。義大利的顏色都不是實心,代表一切都在計畫中,不過還沒成定局|Photo Credit: Wdcf CC By SA 3.0)

風傳媒報導,義大利仍在同性婚姻保障權利上缺席,為此,歐洲法院已經宣告,公民伴侶法或伴侶登記制度是最能使同性伴侶關係獲得合法認同的方式,參與歐洲法院的47國裡,已經有27國通過這樣的法案。

同性伴侶權利推動組織GayLib的創始人歐里阿瑞(Enrico Oliari)對歐洲法院的判決發表聲明指出,「我們感到很高興」,並形容結束了長達18年的戰鬥,包括8年在法庭上的戰鬥。

地球圖輯隊報導,倫齊上周末表示,他帶領的政府將在年底推出民事同性伴侶的相關法律,也希望義大利憲法改革與國會事務部副部長史卡弗羅多(Ivan Scalfarotto)不要再絕食了。他從七月初就開始絕食抗議同志權益相關立法不完善。

義大利承認民事同性伴侶關係的法案還卡在參議院,排在上千個反對派提出的修正案後。其實目前在義大利有少數的市政府允許民事同性伴侶關係,但是全國禁止同性結婚,現存法律的同性權益也有諸多限制。

RTR4ANF2-1024x673

(義大利一對同性伴侶在國外結婚後,回到羅馬市政廳登記,開心地和揹著義大利國旗肩帶的羅馬市長馬里諾合影|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自由報導,義大利為傳統天主教國家,倫齊日前表示政府將立法允許同性婚姻,立刻便引發上萬民眾在6月走上羅馬街頭抗議。但如同天主教徒佔也多數的愛爾蘭,在義大利也有越來越多民眾支持同性婚姻。不久的將來,所有人的目光都將聚集在義大利政府是否會推翻歐洲法院的決定。

新頭殼報導,今年5月愛爾蘭舉行同性婚姻公投,超過6成選民投下贊成票,也成為全球第一個透過公投,讓同婚合法化的國家。公投結果振奮全球同志權益運動,也獲得各國肯定;但也出現反對聲浪,梵蒂岡國務卿帕洛林(Pietro Parolin)就表示,愛爾蘭的公投結果是「人性的失敗」。

原文網址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93700/

150727 風傳媒:反《同性伴侶法》台灣天主教團:為何看荷蘭,同性戀在俄羅斯是犯罪

郭昱宏 2015年07月27日 16:10

護家盟到法務部前,對同性伴侶法表達反對意見。(郭昱宏攝)

法務部鑑於世界潮流改變,研議制訂《同性伴侶法》,保障同性伴侶權益,護家盟和統一教、天主教等團體27號前往法務部陳情見,護家盟秘書長張守一表示,如果通過此法,下一代有可能產生對性對象與行為的混淆,他反對政府改變傳統婚姻定義,因為會影響下一代對性行為的認知與人格發展,破壞傳統家庭倫理,並向法務部遞交陳情書,現場亦有支持同志團體到場表達不相立場。

張守一表示,今天是來「說明」,而非抗議。希望法務部能聽取意見。他強調,當一個行政機關對於是非無法正確認知時,至少行政機關應該保持行政中立。他表示,同志性行為具有誤導性與傳染性,既然會影響青少年的性行為認知,就應該給予限制,不該被公開宣揚。但如果是在私領域範圍內,還可以包容。

台灣天主教團秘書長陳科表示,政府不應為了亞洲第一個對同志婚姻保障立法的虛名研議設立《同性伴侶法》,應多關心民生社會、經濟的問題。他表示,各國國情不同,其他國家的案例不符合比例原則的看法,不應修改法律,他表示,目前全球有70多國視同性戀者和同志性行為犯罪,例如俄羅斯和新加坡,理由何在?而法務部的研究和思維邏輯為何是從德國、荷蘭、法國等已有伴侶法的國家進行研究,已失去客觀性的研究。

護家盟:有人權不代表有婚姻權

護家盟認為,這將影響並傷害下一代對於性行為的正確認知與人格健康發展,並破壞世世代代傳統家庭的結構與倫理,政府必須區分人權、行為權以及婚姻權的份際與差畢,有人權並不代表有行為權與婚姻權。

統一教副協會長閔代璽表示,同志性行為是淫亂且破壞公序良俗,會衝擊未來青少年的價值觀。

他認為,這議題並非人權問題,而是是非問題,同性婚姻牴觸傳統婚姻價值,他說,「一男一女婚姻的結合,自然會有下一代產生,這具有安定社會的功能,但同性伴侶的結合,卻無法自然產生小孩,必須透過領養等方式,這非自然,已違反天道。」

持不同立場的左翼無產階級同志聯盟、恐性與受暴連線兩位代表,則高舉彩紅旗、及「功利婚姻=蓄奴+強曝」、「關你屁事」等標語在旁表達反對意見。

護家盟到法務部前對同性伴侶法表達反對意見,左翼無產階級同志聯盟、恐性與受暴連線兩位代表,也在一旁舉標語表達另一種民意。(郭昱宏攝)

原文網址 http://www.storm.mg/article/58844

2015-08-01

【香港/同運】150719 破折號:專訪陳可樂

爽歪歪編按:陳可樂是一位香港的同運份子、也是在教會學校長大的基督徒,同時也是酷兒空間 Wrong Side Cafe 創辦人。在這篇超過萬字的三集採訪稿中,可樂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從美國這次的婚姻平權勝利談起,觸及福音教派、同運中的不同辯論及歷史、香港與台灣的同運脈絡等等,是一篇能引起了解、思考與討論的深度訪談。

colachen(陳可樂。圖片轉自香港獨立媒體。CC授權。)

專訪陳可樂(1)-美國彩虹勝利?

訪問&整理:林朗彥 黃莉莉

記:彩虹熱潮為何會在香港引起討論?

可:為什麼特別是這次的「彩虹熱潮」在本地引起這麼大的反應?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同志婚姻已在法國合法化,而加拿大亦早已合法化,數到最近的,便是兩個月前的愛爾蘭,更加是以公投的方式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已其實本來在美國,為數不少的州份已經允許了同志婚姻,只剩下部分人口較少的州份,例如德州,依然不准同志結婚。是次高等法院的裁決,就令到剩餘的州份要盡快為同志婚姻立法。那一個美國的法律議題,為什麼會造成本地的回響呢,我想是因為一向在自由、人權的議題,香港都會一定程度地扣連上美國,或「睇美國頭」。

關於引發本地回響,另外一個分析是,美國是基督新教及保守黨勢力很強的國家,假如連美國的福音派和基右都敗陣,那本地的福音派和基右,甚至整體的基督徒,都會有很大的危機感。而宗教保守黨之所以保守,是因為它的社會想像是「除它以外都是魔鬼」,它們想像基督教群體以外的事物,都是會引惑人犯罪的,而這些幻想的敵人遠不止同志,還有如吸煙、飲酒、媒體和性等等。而他們要保衛的,正是傳統核心家庭價值。

在香港,基督徒的人口比例大約是10%,而同志的人口比例也恰巧大約是10%,彼此都是少數,而差異就在於資源。其實自殖民政府以來,基督教團體作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已取得相當多的社會福利資源。即使你不是一個基督徒,你的生命很多程度上都會與基督教文化接合,所以受新教文化影響-如曾經上過教會、讀過基督教中學的-遠超過10%。在香港接觸過新教文化是一個普遍的經驗,這正是「耶撚」一詞的由來,就是因為太多人在這個群體中受過創傷,或是受這文化排拒。

記:怎樣看基督教的婚姻論述

可:現時的婚姻其實理應已經過世俗化的過程,理應是政改分離的,即使在婚姻誓詞裡,亦主要是一些價值,如尊重、包容和愛等,宗教在其中的成分已是極少。而宗教保守派始終想保守的,就是一男一女的婚姻,即是核心家庭。在他們的家庭圖像中,甚至是沒有舅父表哥堂表嫂大姑媽,是沒有這種概念的,只能是一種狹窄的家庭觀。其實在聖經中,有很多人物都是有多於一名妻子的,例如亞伯拉罕,而當代基督教文化中,多妻故然是罪,但不結婚也可以是一種罪,根據明光社的標準,他們其中一個指責同志的理由是不生兒育女,教不傳宗接代已經可以是罪。但我們想想耶穌,其實他也違反了聖經的家庭價值,到三十歲還不結婚生子,拿今天的話來說,還不是一個「廢中」?我們又想想耶穌的「父親」約瑟,其實他與耶穌根本沒有任何關係,他只是「戴綠帽」,這又有何家庭價值可言呢?今天宗教保守派所保衛的,是什麼呢?

那為何基督教與婚姻有這麼大的關係?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西方文化裡,婚姻是社會組成的基本單位。講講情人節的故事,在羅馬帝國的時代,是不許基督徒結婚的,曾經基督徒也是愛情被詛咒的一群,有一位叫Valentine的人偷偷為基督徒成婚,結果被羅馬朝廷處死,後來才有了記念這位人物的Valentine’s Day。為什麼婚姻對基督教如此重要,因為契約精神就是基督教的核心,整個人類文明本身就是一份契約,所以聖經是由兩份「約」組成。而為何傳宗接代如此重要,是因為過去以色列民族曾受到長久的殖民統治,羅馬帝國的想法是,以色列是一個無根的民族,過往也只是埃及與巴比倫的奴隸。以色列人要去這一想法反抗,所以生育後代、宗族傳承,作為政治運動就變得很重要。而到了現在,要質問的就是,經過政教分離次後,還需要把基督教的信念作為婚姻的普世內容嗎?

記:同志與信徒是否有相似之處?

對於信仰儒家文化的上一輩而言,基督教才是打破家庭價值的現兇。我曾經上過教會,我爸有天對我說「你哋啲基督徒做咩亂倫啊?」,我便很驚訝「吓,亂倫?」,「你哋叫自已個仔做弟兄架!」。在信仰儒家文化的人來講,倫常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應該各安其位,不可有所超越。所以對傳統中國人而言,基督教才是脫軌的。在基督教文化中,除了父母,或者親兄弟姐妹,基本上是可以和任何人結婚。而在封建時代,歐洲也是信仰天主教及基督新教的,而他們的皇室,為了要保存封建皇朝的月脈,其實必然是近親通婚的。現時很多基督徒會有一種道德指控,說支持同性戀就是支持亂倫云云,而亂倫的確是新教歷史的一部分,從另一角度看,對於儒家文化,基督教才是亂倫。

其實早期基督徒的經歷,與同志是十分相似的。曾經基督教也是長期被壓抑在地下,不能夠公開宣稱自己是基督徒,一旦被抓便會施以酷刑,這個情況不止出現在羅馬帝國時期,在明治維新前後的日本,亦出現過。早期日本基督徒主要是受到荷蘭傳教士濡染,這班人包括一些藝妓、皇室侍衛甚至皇帝近親,這些人遭到追殺。政府抓捕基督徒,即「滅耶」,只要家中有耶穌像已可治罪監禁,又會要求人踐踏耶穌像,以測試人是否基督徒。基督教的這些歷史,這段「不可見光的愛」的過去,其實與同志的苦難有很大的共嗚,如果基督徒硬要把自己放在同志的對立面,他會忽略了很多東西,不單止忽略了同志也是人,更忽略了作為基督徒的歷史和身份。

原文網址 http://www.hkdash.com/post/14109

專訪陳可樂(2)-細探同運辯論

訪問&整理:林朗彥 黃莉莉

記:可否講講美國的同運策略?

可:在香港,我們有大愛同盟,而在美國,同志運動亦非常強調「愛」,以其作為論述的重點。美國同志運動有兩大助力,其一就是「愛」,由於美國是基督教社會,同志運動便嘗試以愛喚起共嗚,希望遊說自由派基督徒的支持。其實基督教的愛是一種普世的愛,所以同志便嘗試指出,在同一種愛下,我們可以被平等化。而另一助力自然就是黑人運動。黑人運動是美國爭取平等權利的先行者,故同志運動亦會對它模仿,例如亦會將自已定位為一種身份政活運動,尋求要有大眾所擁有的權利,一如黑人要求要有白人的投票權。

但這種「平權」只是同運的一種策略、一個部份,而不是它的全部。美國有一本關於同志運動的論著,名叫《Against Equality》,內容反對以平權運動作為同志運動的唯一主軸,作者認為平權運動是一個死胡同,它假設了同志婚姻是運動的終極目標,而且這是所有同志唯一渴望的。平權運動看似非常正面,但其實忽視了同志運動內部的分歧,例如種族及性別的分歧。平權運動以非常正面、陽光的方式作為自身敘述,但是否在捨棄自身過去呢?同志過去被人羞辱、歧視,所以更要展露驕傲的一面,這故然是一種策略,但如果為了一個策略而放棄其他策略,運動便會變得平面化。作者嘗試介入同運中的情感政治,他甚至提議辦一個「gay shame parade」而不是傳統的「gay pride parade」,用意是要塑造運動對不同情緒的包容力,因為情緒承載了運動的歷史,使其變得有質感、有厚度、有故事。這些故事包括如圖靈(按:電腦科學之父)的故事,他最後服毒而死,非常悲慘;又例如 Oscar Wilde(按:作家王爾德)的故事,因為他愛上了自己的表哥,因為他的同性情懷,而被監禁。這些都是很可恥的故事,而它成為了同志很重要的文化。說近一點的,台灣作者白先勇,在他的著作《孽子》中,描述一班同性戀者在二二八紀念公園裡「釣魚」,在夜幕低垂的時分結識其他同志,是一個很不見光、很羞恥的狀態。而《孽子》裡的二二八紀念公園,其實是紀念在國民黨遷台時被殺的左翼份子,銘誌這段白色恐怖的黑暗歷史,同樣是一段可恥的過去,政治與同志的相近性,在文學中得到了巧妙的結合。

記:同志運動還有什麼分歧、差異?

可:同志運動內部還有很多辯論和矛盾,其中一派的同志是要求廢除婚姻制度,他們認為婚姻作為一種社會機制,其實襲斷了很多社會資源,包括很多只給予夫妻的福利、保障、房屋津貼和公民權等等。其實很多人是被排除在這些社會利益之外,即使我過得很慘,但我是單身的話,依然是處於劣勢,公屋便是一好例子。又例如採多元關係的人,他們不是因為結不到婚才採取多元關係的,而是多元關係本來就必然存在於社會之中,那為什麼這些人就不值得社會去支援呢?由此可見,其實異性戀婚姻不單是排拒了同志,而是排拒了更多種不同的人,所以部分同志運動會主張把整個婚姻制度拆除。而這一派人之所以反對同志婚姻,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只會加強了婚姻制度的霸權,令它得到多一個群體的認受。同志認同婚姻,只會進一步將單身、多元關係等其他所有狀態,描述成結婚前的少年荒唐,而不可以是安頓人生的選項,總之最終還是要結婚。而這正是酷兒所反對的,指出同志運動並非一向只以婚姻平權為目標,例如80年代的美國同運,其實是爭取全民的醫療福利,這是不論性向都能享受的。為何同志運動不單是爭取同志福利,又為何女姓主義運動不單止爭取女人福利,這是很好的提醒,就是所有所謂的族群運動,或身份政治運動,所爭取的目標必需要有普世的價值,對所有人都是公允的,才會有政治能量,否則只是小數人爭取小數的福利。正如基督徒一男一女的婚姻信仰,應用在教內當然沒有問題,但作為一個普偏的、公共的政策,就不可以用自己宗教的價值去定義所有人,必需要與其他群體協調。我們可以看到,近年同志運動的資源,傾斜投放在爭取婚姻平權,以致忽略了其他問題。

還有很多不同的辯論發生在同志群體之中,例如同志之間互相的恐懼,又例如厭女情結。即是如果一個同志是「乸型」、娘娘腔,就會被認為不是一個那麼好的同志,最好的男同志是應該像男人、「straight acting」,而這種想法其實是源自於社會對女姓的貶意。而這對同志是很真實的,譬如在同志交友網站,很多人會寫明「no sissy」,而這種對女性氣質男性的擯斥、恐懼,其實跟恐同直人的心態是同出一轍的。對於變性人、跨性別人士、drag(異裝),其實在同志內部依然有著異性戀霸權般的排拒性。然而,我們不能忘記,其實美國同志運動可以走上主流層面,是有賴於drag queens(易服癖者)這個群體。在70年代,發生了著名的Stonewall Riot(石牆酒吧暴動),這是一場維持了七天的暴動。事源一天晚上,警察到了紐約格林威治小鎮上一間同志聚集的酒吧,即石牆酒吧,意圖作拘捕,並開始以警棍毆打。其中一名drag queen首先攻擊了警察,然後演變成以「讓黑手黨和警察滾出同性戀酒吧!」為口號的暴動,最終政府屈服。然後,同志的力量不再隱藏,在暴動之後很多新同志組織建立起來,並及後演變成全國性的運動。現今美國媒體所描繪的男同志形象,都是很健碩、陽剛,都是很具男性氣慨的,而drag queen則變成小丑,只是運動的配角、點綴,甚至有人在gay parade中會說「好心你就唔好影衰同志運動啦,你著到鬼五馬六,會破壞主流社會對同志嘅接納架」。所以同志運動需要很多的反思,如種族面向的,我們看到很多的同志形象都是白人的,還有強壯的,那不好看的、黑人的、中東的,又在哪裡呢?所以去解讀美國同志運動,不能夠只說「love wins」,它只是很特定的,在法律的範籌上取得一個小成果,但絕對不是同志運動的所有。

台灣詩人陳克華,曾經在主流報章批評過,台灣同志運動太早與女性主義運動接冾、走得太近,應該保留一點距離。為什麼呢?因為女性主義運動是很避忌談性的,很排拒情慾,他們認為女性情慾是會遭男性宰制的,是會遭到性化、物化,談性便很容易被父權社會利用。而陳克華認為同志不應有這種包袱,同志不是要融入主流社會,不是要變成「我都好乾淨、我都守身如玉」,而是要展示慾望,一種可與主流道德抗衡的多元情慾,包括肛交等。陳克華的詩,會使用很多一般不會用的、很污穢的意像,如濃瘡、血液、分泌、腐壞等等,他想做的,是將同志漫長黑夜中,那些不見光的事物都揭露,要社會接受原原本本的同志的存在。而陳克華本身也是佛教徒,所以也可以說他是在打另一條的宗教戰線,因為在台灣華人社會,佛教機構也是一股很強的保守勢力。

記:你怎樣看香港同運?

可:我對近年本地同志運動的觀察,是很多時會有距離感,會覺得外國同志運動的進步,都沒有發生在香港。香港一直以來都自詡國際城市,國際社會有的,我們都要有,亦所以我們步伐一直比人慢,香港社會的開明進步,其實只是假像。就拿「妹仔」制度(蓄養丫鬟、蓄婢)來講,香港到1973年才廢除,可見其實香港一直落後。香港到2000年後,才開始有同志集會和遊行,起初是很少人參與的,但會有很多人站在行人路上圍觀,其中不少人載著口罩,這班可能就是那些想隱藏身份的同志。同志遊行的參與人數,是逐年增加的,後來不少議員都加入支持,而長毛就是最堅實的一個,自有首次「國際不再恐同日」,他已經參加。

香港同志運動一直處於落後的狀態,其發展也是一個極為艱辛的過程。其中一例就是同志團體「香港彩虹」,曾經一度面臨倒閉,當基督徒將同志運動形容得像一頭強大、三頭六臂的可怖魔鬼時,坦白講實情就是同志團體根本缺乏資源,事實就是「差啲執笠」。其實直到非常近期,香港才開始有可見的同志團體,在陽光底下去運作,而尚有很多是隱姓埋名的。例如女同學社,你到他們的辦公室,會看到他們的活動照片,很多都以箱頭筆劃去相中人的雙眼。一個團體,他們的會員參加完活動以後,即使貼在自己的地方,都要如此隱密,為什麼呢?原來他們說,經常接受媒體訪問時,記者會拍到辦公室環境裡的照片,然後可能會員的家人看到,便會發現他們的同志身份。他們要處理得非常小心,就算是辦個生日會,都要做足保密工作,因為這些同志被發現,後果是不止於「鬧兩句」,可能會遭斷絕關係,會被踢出家門。我自己家也收留個一個這樣的青年人,就在去年,一個才二十歲的男同志,被父親趕出家門,這個男孩子很傷心,沒有辦法下只能出走。在2014年,依然有人因為同志的身份,無家可歸。而剛提過的「香港彩虹」,便是去接觸、接收這種情況的同志,有些可能才十多歲,還未完成學業。而為這些同志提供庇護的「香港彩虹」,差點要結束,當時一些團體內的前輩主動賣淫,以繼續支援機構的租金,續租會址,讓一班年輕同志有個安身之所,香港同運正是如此艱難。去年我開了Wrong Side Cafe,聚集了一班同志客人,曾經有一位十九歲的男同志跟我分享他的經歷。原來他十六歲那年,被家人綁架到內地,在內地,他被多逼看精神科醫生,做了很多測試,甚至是電擊。他的父母堅信兒子的同性性傾向是病,迫他看了很多醫生,最終要由香港社工到內地救人,把他帶回香港。而其實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原文網址 http://www.hkdash.com/post/14112

專訪陳可樂(3)-跨越我的衣櫃

訪問&整理:林朗彥 黃莉莉

記:可否分享你作為同志的個人故事?

我自己是上基督教學校的,也有上教會、參加團契,我是那種名列前茅的學生,所以牧師很喜歡我,我自己也很喜歡牧師。在這樣的背景成長的我,當發現自己是喜歡男生的時候,可想而知是多麼崩潰。一方面,我在學校是一個基督徒;另一方面,我是一個儒家家庭中唯一的子嗣,所以壓力很大。那時有很多東西抑壓著,不能跟任何人說,會很想哭,又怕被家人聽到,真的會爬進衣櫃裡去哭,把自己埋在衣服裡哭,所以「出櫃」的比喻是很真切的。每星期我到團契,都哭著問牧師,為什麼人總是要犯錯,牧師說「祈禱吧,你祈禱便可以了」,如是者,我常常禱告,但上帝始終沒有把我變「正常」,沒有把我變成直人,沒有讓我愛上一個女孩。自己的性器官,還有性慾,成為了很大的困擾,為什麼要有反應、為什麼要有渴求,這些問題令我變得壓抑。有一年,李安的電影《斷背山》剛上映,奪得了奧斯卡獎項,當時的校長在週會上向所有學生說「我聽人講,《斷背山》係講有對同性戀拆散人哋個家庭,所以你哋千祈唔好睇啊」。聽在耳裡,我就覺得,為什麼自己要受這些氣,為什麼我要每星期都聽到被侮辱的說話,聽別人說自己不應該存在?漸漸發覺自己變得很奇怪、抑鬱、內向,會不做功課,會逃學,老師就建議我見社工。我接觸的是一些主流社工,其實是很親和的,但我甫坐下,便發現他頸上繫著十字架,就變得沒有心情了,也不可以講出真實的問題。那時真的會嘗試自殺,會覺得世界上已沒有別的路可以選擇,我知道自己沒有其他可能性,我就是喜歡男人,我不能享有與其他人一樣的生活,是在社會以外,被其排斥的。如果上帝創造人是完美的,我就是不完美那一個,是「整錯左嗰件」。那時候會以為只有我一個是「基佬」,會覺得沒有男孩子會喜歡我;以為「基佬」都是在美國,會想如果自己真的有一個愛人,但他在地球的另一邊,或者就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上,但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相遇,感到生命十分悲傷。同志身份對生命的影響非常巨大,因為我懷有一個big secret,它使我跟家人、朋友都隔絕了。

記:怎樣克服這樣的處境?

可:我有所轉變的契機,大概是「破處」吧,哈哈。人愈大,接觸的資訊愈多,也有互聯網,有msn及同志論壇,可以邀約到別人。在我差不多升上大學之前,覺得要在上大學前「破處」,就約了一個年紀比我大的男人去約會,然後我就很「厚面皮」地跟他說「其實我仲係『處男』,你可唔可以教我,我咩都唔識」,他也很好的答應了我。他本身是教琴的,於是有一晚我們就在一間琴室裡做了,他也很好地引導了我的第一次,教會我享受自己的身體,雖然我們沒有做完全套。到今天,我仍然很感激這位前輩,對於我而言,那是一次性啟蒙,並不是單純一個好色的年輕人去滿足自己,而是去了解自己內心的慾望。這些慾望是很難掌握的,你並不知道它具體會變成什麼,我到底是渴望一副健美的身體,還是「大JJ」呢,還是我只是希望有人疼我、有人告訴我「其實你都好正」呢?

2015-07-12

【國際/同志大遊行】150617 酷新聞:彩虹戰勝歧視 韓國法庭放行同志遊行/150522 中央廣播:連禁10年 莫斯科再禁同志驕傲遊行/150629 自由時報:土耳其同志遊行 警方竟出動鎮暴水車驅離/150701 關鍵新聞網:iTunes開設LGBT專區、土耳其水砲鎮壓 天空高掛彩虹

爽歪歪編按: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6月26日宣布美國50州全面開放同志婚姻,緊接著在全美各地的同志驕傲遊行中,民眾們無不歡樂共慶。然而,同時在韓國、俄國和土耳其等地,同志遊行依然遭受到政府及反同組織的阻撓,並且發生水砲與橡皮子彈的強力鎮壓與零星流血衝突。

酷新聞:彩虹戰勝歧視 韓國法庭放行同志遊行

日前報導(韓國基督團體 阻礙同志遊行舉辦)過,今年的韓國同志遊行本來擬定在6月29日舉行,而警方在5月29日才以先到先得的形式接受申請,於是同志團體與基督團體兩邊都在5月20日起各自動員在警署外露宿,搶入紙申請。不過到30日南韓警方就拒絕了雙方的申請。

最新發展為首爾市的行政法庭於6月16日裁決警方應准許同性戀舉辦遊行,這無非還給LGBT團體一個公道,而本月同志遊行未能獲警方批准。雖然屢屢遭到干擾,不過同性戀驕傲主題的活動上週已經開幕。

k3 k2 k1

原文網址 http://ageofqueer.com/archives/3796

 


俄國警方拘留了好幾名同運份子,因為他們意圖在莫斯科舉辦未經政府核准的同志遊行,同時警方也拘捕了幾名反同志的東正教抗議分子。最終雙方共有14人遭到逮補。(譯自影片說明

連禁10年 莫斯科再禁同志驕傲遊行

中央廣播電台/吳寧康-2015年05月22日 上午11:40

俄羅斯活動人士今年舉辦同性戀驕傲(Gay Pride)大遊行的計畫,再度闖關失敗。莫斯科市政廳21日一如往年般地宣布,不會同意這項活動。

國營的俄羅斯新聞社(RIA Novosti)引述市長發言人報導,「我們已警告主辦單位,這項遊行將不會獲得授權,並且告訴他們一旦無視這項禁令的風險。」

儘管當局並未說明禁止這項活動的原因,但對「同性戀驕傲」的主辦單位來說卻不感意外。他們自2006年以來,年年試圖在莫斯科舉辦這場活動,但從未成功。每次只要他們試圖舉行公開活動,莫斯科警察就會立即進行驅散。

主辦單位先前提出申請,要在5月30日舉辦2場會議和1場遊行,他們預期每場活動可望約有100人參加。

主辦人士之一的阿列克謝夫(Nikolao Alexeyev)告訴法新社說,雖然未能獲得許可,但他們仍計劃在30日採取某種行動,不過地點尚未決定。

支持同性戀的遊行活動在俄羅斯仍屬罕見,同性戀在俄羅斯直到1993年才除罪,在1999年之前都被視為一種心理疾病。

原文網址 http://n.yam.com/rti/gay/20150522/20150522047931.html

 

土耳其同志遊行 警方竟出動鎮暴水車驅離

土耳其同志大遊行遭警方驅離,遊行民眾遭水柱沖散。(美聯社)

土耳其同志大遊行遭警方驅離,遊行民眾遭水柱沖散。(美聯社)

2015-06-29 23:0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26日裁定同性婚姻全國合法化,引發國際間關注,土耳其則是在當地時間28日舉行同志大遊行,大批民眾揮舞著六色彩虹旗,在伊斯坦堡的街頭行走,不過此舉卻遭當地警方干擾,警方更出動鎮暴水車驅散民眾,引發爭議。

根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遊行地點在伊斯坦堡的塔克辛姆廣場(Taksim Square),當地雖然有例行性的警力駐守,但是當遊行開始後,大陣仗的警力出動,土耳其警方除了動用鎮暴水車驅散民眾外,還使用了橡膠子彈等武器,在大批警力的優勢下,遊行人群隨即遭沖散、驅離。

至於土耳其的同志遊行從2003年以來,每年都會在伊斯坦堡進行。報導稱,今年的遊行正逢伊斯蘭教的齋月,而土耳其目且仍禁止同性婚姻,同志遊行對保守的穆斯林來說尚無法接受,可能是警方驅離民眾的原因之一。

土耳其同志大遊行遭警方驅離,民眾倉皇躲避水柱。(路透)

土耳其同志大遊行遭警方驅離,民眾倉皇躲避水柱。(路透)

土耳其同志大遊行遭警方驅離,有民眾遭鎮暴水車沖倒,無力起身。(路透)

土耳其同志大遊行遭警方驅離,有民眾遭鎮暴水車沖倒,無力起身。(路透)

土耳其同志大遊行遭警方驅離,參予的民眾倉皇逃離現場。(美聯社)

土耳其同志大遊行遭警方驅離,參予的民眾倉皇逃離現場。(美聯社)

原文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363430

 

全球同志大遊行》iTunes開設LGBT專區、土耳其水砲鎮壓 天空高掛彩虹

Sid Weng 2015/07/01 15:48:00 發表

中央社報導,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26日宣布美國50州全面開放同志婚姻,落實婚姻平權,締造美國同志平權運動歷史性的一刻,成為全球第23個同性婚姻合法國家後,包括加拿大、德國以及紐約、舊金山等地都舉行盛大同志驕傲日大遊行,成千上萬遊行者走上街頭,大肆慶祝。就連社群網站也被「彩虹」攻占,估計全球約有2600萬臉書使用者網頁換上了彩虹標誌。

自由報導,全美最多同性戀聚集的加州舊金山,在美國時間28日舉行世界上最著名的同志驕傲大遊行(Gay Pride Parade)。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也參加,帶領著8000名蘋果員工一起參加遊行。並在推特上公開活動照片,與網友分享。

庫克一直都是婚姻平權和同性戀婚姻的支持者,在《富比士雜誌》的世界前500大企業中,庫克是唯一公開宣布出櫃的CEO。去年他公開出櫃後,也曾經公開參加這項大遊行。他在推特上貼著一張蘋果公司員工的合照,照片中,員工身穿白色蘋果上衣,手舉彩虹旗揮舞著,和他一起參加同性戀遊行。

庫克的推特

庫克在推特上表示這是一個婚姻平權的勝利,並引用了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在1997年經典廣告中親自配音說的話:「那些瘋狂到覺得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是真正改變世界的人。」(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蘋果並在自家iTunes上成立「以同性戀為榮( LGBT Pride )」主題專區。專區裡同時也紀念1969年6月28日發生的石牆暴動( Stonewall riots ),並在之中規畫一系列的電影、音樂、電視節目以及廣播等各類型的App展示,讓更多人能了解並參與同性戀的相關知識。

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

Photo Credit: Apple iTunes

Photo Credit: Apple iTunes

聯合報導,美國最高法院的裁決也在其他國家掀起波瀾,愛爾蘭都柏林和法國巴黎等許多城市,28日也舉行同性戀大遊行。許多同性戀表示,美國高院的裁決是分水嶺,世界各國很快就會紛紛贊成同性婚姻。

都柏林有6萬同性戀參加遊行,規模為愛爾蘭史上最大。愛爾蘭上月剛舉行公民投票,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許多遊行人員表示,美國高院的裁決,增添了他們歡慶的氣氛。

在亞太地區的菲律賓、印度和澳洲等地,同性戀維權組織表示,美國最高法院的裁決可能幫助他們的國家改變對同性戀的態度。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Ankara)與伊斯坦堡(Istanbul)塔克辛廣場(Taksim Square)也在週日舉行同志大遊行,但卻遭到警方以沒有申請為由,派出大批警員鎮壓,並使用以水砲、橡膠子彈、催淚瓦斯等手段驅離遊行民眾。但網路上流傳一張照片,就在警方啟動水砲時,卻意外在天空中創造出了一道彩虹,讓警方暴力鎮壓更加諷刺,也令不少民眾大受鼓舞。

rainbow in turkey

這張照片被貼在Reddit網站後,也迅速引發網友們瘋傳。而儘管土耳其遊行民眾遭到驅散,隨後不少民眾又再度聚集起來,繼續在街頭上跳舞、為同志平權發聲。主辦單位表示今年因適逢齋戒月,他們申請遊行被拒,擔心恐惹惱保守的穆斯林。今年的穆斯林齋月自6月18日開始,到7月18日告終。

土耳其是少數沒有將同性戀視為犯罪的伊斯蘭國家,不過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2015-06-27

【美國/婚姻平權】150627 爽歪歪編譯:全美同性婚姻合法裁決背後的真實人生:Jim Obergefell的故事

全美同性婚姻合法裁決背後的真實人生:Jim Obergefell的故事

2015-06-27 爽歪歪網站綜合編譯
(其中有部份譯文來自淡藍網的報導,特此說明)

Obergefell,這個大家或許不熟悉的名字,卻是6月26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之所以會討論同性婚姻合法的原告之一。2015年,聯邦最高法院將4宗來自不同州的同性維權案件併案,以其中最早提出訴訟的Jim Obergefell為名,統稱為 Obergefell v. Hodges (奧貝格費爾訴霍奇斯案)。而Obergefell這個名字,在美國婚姻平權的歷史中,日後註定會被不斷、不斷的提到。

今年48歲的Obergefell,在歷史性的一刻正在法院,聽著法院廣場上集結的群眾唱著美國國歌。「在那一刻,我感覺到我比之前更像是一個平等的美國人」

00001temp他的先生,John Arthur,也在場陪著他,但是是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在Obergefell手上有兩個已經焊在一起的婚戒,一個是他的,另一個是Arthur的。幫忙焊接的朋友在戒指內側刻了一個凹槽,裏頭裝著Arthur的一部分骨灰—John Arthur,已經在2013年10月,因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過世。

「我將這視為我對John的另一個承諾」 他告訴時人雜誌:「我們為了彼此展開了這場戰爭,如今為了他、為了我們的婚姻,我完成了。」

要知道他們當初為何提出訴訟,要從他們特別的婚禮開始說起。

死亡證書上的未亡人:對關係的承諾

在結婚前他們已經是長達20年的伴侶了。在這20年間,他們曾討論過結婚,但都沒有嚴肅看待。他們不希望結婚只是象徵性的,而是希望能有實質法律上的意義,就像他們的異性戀朋友婚姻一樣。

他們是在2013年六月底時步入婚姻殿堂,當時Arthur已因ALS臥病在床,且病情急轉直下。促使他們舉辦婚禮的原因是2013年6月26日美國最高法院在美國訴溫莎案(United States v. Windsor)中,推翻了《婚姻保護法》(DOMA)中歧視同志婚姻的條文,也使美國同性伴侶若能合法結婚,則享有和異性婚姻相同的平等權利,如稅收減免、社會保障及醫療保障等福利。

「John當時已經在家中接受安寧療護了,」Obergefell回憶起當時的景況:「我們知道判決即將出爐;因此我們緊靠著彼此,在電視機前等待著。當宣布的那一剎那,我立刻探過身去擁抱他,親吻他,然後就跟他說:『我們結婚吧。』」

淡藍網2013年的報導,詳細說明了這一段過程:

『但對他們來說,結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他們所在的俄亥俄州在當時明令禁止同志結婚,而前往其他州結婚也很困難,因為 Arthur患ALS 的緣故,失去行動和說話的能力,嚴重時甚至無法呼吸,所以幾乎無法出遠門。

他們倆人對紐約州、加州、華盛頓州、馬里蘭州等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州份進行對比後,最終選擇了距離相對較短、註冊婚姻等待期只需48小時的馬里蘭州。

通過親戚、朋友、同事的資助以及一些人士的捐款,他們籌集到租用醫療運輸機的費用,當地醫療機構表示願意免費提供救護車送他們去機場。

2013年六月底,Obergefell獨自飛往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登記並領取結婚證,數小時後飛回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48小時後,他們的婚姻關係生效,兩人登上前往巴爾的摩的飛機,同行人士包括一名攜帶兩箱急救藥品的護士以及Arthur的阿姨。

當天上午10點39分,飛機在巴爾的摩降落,兩名飛行員走出機艙,這意味著當前這架飛機完全屬於馬里蘭州。之後,Arthur的阿姨在機艙內為這一對男同志伴侶主持婚禮,引導他們許下誓約、交換婚戒。自始至終,Obergefell一直握著亞瑟的手。』

0000001

當然他們沒辦法蜜月旅行。他們結婚數天後,一位老鄰居將他們的狀況告訴Al Gerhardstein,一位當地的人權律師。

「我馬上知道他們會有問題」 Gerhardstein 律師說道 「而我知道他們大概沒有想到—誰會在結婚之後想到死亡證書這件事?」

Obergefell 與Gerhardstein後來見面了。Gerhardstein告訴他,在俄亥俄州不只同志婚姻是違法的,而且他們在馬里蘭州的合法婚姻也不會被認可。

「他抽出了一張空白的死亡證書和我說 『你知道,當John Arthur去世時,俄亥俄州政府將會說他是未婚的,而你的名字將不會在未亡人(surviving spouse)的欄位上出現』」Obergefell說 「於是我和John決定提起訴訟」。

Gerhardstein律師告知他們需要一份(命令性)禁制令保障他會在死亡證明書上被列成配偶。數天後他們發起訴訟了。一位聯邦法官做出有利他們的判決,這個決定當時引發不少爭議,甚至一位心生不滿的公共州立法者發起了對該名法官的彈劾。

Arthur在數月後去世。他們在法律上獲得的初步勝利並非只是理論上的:Obergefell 的名字的確在死亡證明上被列為未亡人。但是接下來俄亥俄州政府上訴到高等法院,對此提出不服,而如果州政府成功,官員將能重新核發一份上面沒有Obergefell名字的死亡證明。

高等法院後來宣判州政府勝訴,但Obergefell再接再厲繼續上訴到最高法院。如果最高法院不站在他這邊,那麼新的–他被除名的–死亡證明很有可能會重新核發。

從2015年4月最高法院開始聽取證詞,到6月底做出裁決,關心婚姻平權議題的支持方與反對方莫不屏息注意發展,但是對Obergefell而言,整個判決有更私人的意義、關乎他和Arthur在一起的20年。

在一起的日子

他們經常彼此開玩笑說,他們是「『三』見鍾情」。

在1990年代早期,當時Obergefell才出櫃不久,辛辛那提大學旁有一間叫 Uncle Woody的酒吧,他們在那裏透過共同朋友的介紹而相識。初見面—沒有火花;第二度也在那裏見面—沒有火花。直到他們第三次在一位共同朋友的跨年夜派對上,兩人在香檳開瓶的那一剎那陷入了愛河。。

「那個時候我就是去參加新年party,然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了。」Obergefell回憶著:「他的幽默感、他的魅力、他的寬宏大量都讓我如此著迷;他總是能逗我發笑,而且他真的很體貼。」

1990年代是個和現在完全不同的時代。「我們從來沒想過我們有生之年居然能夠結婚。」Obergefell坦承。

Arthur是Obergefell第一個認真交往的男朋友。Obergefell在北俄亥俄州天主教家庭長大,是六個小孩中最小的。他在20好幾十才和家人出櫃,當時他母親已經過世,他最先告訴他的大姊:他打電話和她邀約晚餐,並說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和她討論。

他大姊,Ann Hipper 回憶道:「我孩子跟我說『舅舅一定是要告訴你他是gay。』」

當他們共進晚餐時,Obergefell握住姊姊的手說:「我要告訴你一件事情」

「什麼事?」他姐姐問:「你要說你是gay嗎?」

Obergefell 當場愣住了。

「我不會在意這個的」他姊姊告訴她 「那就是你」

他的其他家族成員也同樣的鎮定,不感意外。

Arthur過得比較不輕鬆。他的母親和兄弟接納他的身分,但和Arthur關係緊張的父親,數年後才得知他是同志的事實。

「當我父親終於可以面對時,我想事情已經好轉」 Arthur的兄弟 Curtis說。

Jim與John,John與Jim,他們分不開。在約會不久後他們便同居。他們在IT諮詢與客戶關係經理的數間公司中同事過,有時他們的辦公桌只隔幾呎而已。他們重新修復老房子、買當地畫家的畫裝飾。Obergefell是較嚴肅與理性的那位。Arthur,如同他的兄弟形容的,整個人「充滿魅力」,而且有嘲諷的幽默感。

00000001

2011年冬天的某一日,Obergefell注意到Arthur的左腳在走路時直接拍擊地面,然後他開始會跌倒。對他而言要進入他們的小福斯汽車變成相當困難。當他們向家庭醫師就診,醫師轉診一位給神經學家。診斷是:ALS。他們再問了別的醫師,答案還是:ALS。

「了解那代表什麼意思」Obergefell在訪談中哽咽的說 「是讓人絕望的」

隔年夏天,Arthur開始用拐杖走路,不久後拐杖換成助行器,助行器換成手動輪椅,手動輪椅再換成電動輪椅。他們再也無法住在原本兩層樓的房子,而搬到辛辛那提越萊茵區的一樓公寓。

2013年初,Arthur已無法行走只能臥床。居家照護也開始了。Arthur從來不生氣。他從不問「為什麼是我?」Obergefell打點一切。

「當我看到他能這麼好的去面對」Obergefell流淚說到,「我很難去生氣」。

然後他們結婚了。他們的婚姻只延續了3個月又11天。

Obergefell 現在仍住在原本的公寓,他們收集的畫作幾乎占滿每寸牆面空間。Arthur也在這裡,他的骨灰被裝在一個盒子中,藏在安全的地方。在某個時間點,Obergefell會將Arthur的骨灰撒在北卡羅萊納州外岸—那裏他們有棟房子的水中,但是他現在心理上還沒準備好。

對於成為公眾人物,Obergefell覺得既陌生卻又興奮。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意義是 「為了我曾許下的承諾持續為John奮鬥,讓John繼續活下去。這是我保護他與榮耀他的方式。」

責任編輯、編譯:阿上 (熱線愛滋小組義工、爽歪歪網站執行編輯)
2015-06-07

【美國/跨性別】150607 鄭宇倫專稿:跨性別者全面佔領潮流雜誌,主張「每個人都美」的封面自主

跨性別者全面佔領潮流雜誌,主張「每個人都美」的封面自主

Caitlyn_Jenner_3325767b

作者:鄭宇倫 (臉書連結)

(編按:鄭宇倫為旅美心理師、藝術治療師,長期在LGBT領域服務;本文為鄭宇倫應熱線邀請而撰寫,特此致謝。)

美國十項全能田徑金牌得主凱特琳登上浮華世界(Vanity Fair)最新一期的雜誌封面 (編按:可參閱風傳媒報導《「叫我凱特琳」 變性奧運選手的美麗與自信》) ,她的照片以破世界紀錄的速度席捲了美國社會與同志圈,順帶引起了許多性別權力、種族階級上的討論,其中以跨性別社群所發起的「我的浮華世界封面」(#MyVanityFairCover)活動最為精彩。

rs_634x845-140529130109-634.time-magazine-laverne-cox凱特琳在今年四月於美國電視ABC頻道正式以跨性別的身份出櫃(編按:請參見鄭宇倫發表於Queerology網站的布魯斯的櫃子一文,布魯斯為凱特琳之前的名字),事實上凱特琳的封面不是跨性別者第一次躍上國際主流雜誌,一年前美國影集Orange Is the New Black的女星Laverne Cox就已為美國時代雜誌 (Time) 拍攝封面,Cox在報導中暢談美國跨性別人權運動和反暴力霸凌等跨性別社會議題,封面標題是「跨性別的轉捩點」。這次Cox也以凱特琳在浮華世界的照片向主流媒體媒體喊話,強調這些審美觀的標準是建構於一個由經濟、性別、以及身體健全等刻板印象的基礎上,要求社會在讚美凱特琳身材外型有多正的同時,也花時間將鎂光燈聚焦於和凱特琳一樣勇敢、自信、美麗的跨性別者,呈現跨性別社群的多樣性。

0607美國脫口秀主持人Jon Stewart在節目中批評:「當凱特琳是男人時,媒體談的是你的運動表現、你的事業,但是現在我們只在乎身為女人的你長得正不正。」

Crystal Frasier和她的室友Jenn Dolari也對媒體如何將跨性別女性身體外貌標準化感到厭煩,她將浮華世界封面標題「叫我凱特琳」 (Call Me Caitlyn)權力翻轉,在網路上提供修圖模板讓人自由下載,你可將自己照片製作成浮華雜誌的封面。這樣一個活動吸引了許多跨性別者的共襄盛舉,在網路社交媒體上寫上更多更真實更多元的「凱特琳」。

twitter Crystal Frasier 在推特上提到:跨性別女性存在各種各樣的多元,而我們都値得亮相,値得被愛。

ad_171533087

myvanityfair-4

延伸閱讀:

  • 如果你也想看看跨性別者的多元樣貌,可以在推特和instagram以 #MyVanityFairCover 這個標籤搜尋,便可看到響應活動者的照片。
  • Laverne Cox在Tumblr上對於主流媒體的呼籲:
    http://lavernecox.tumblr.com/post/120503412651/on-may-29-2014-the-issue-of-timemagazine
  • 美國媒體buzzfeed對此活動率先報導
    http://www.buzzfeed.com/skarlan/where-is-my-vanity-fair#.tj4759onw3
  • 英國電訊報對於 #MyVanityFairCover 活動的報導:
    http://www.telegraph.co.uk/women/womens-life/11653455/Caitlyn-Jenner-Trans-women-are-making-their-own-Vanity-Fair-covers.html
  • 2015-05-09

    【國際/社會歧視】150505 自由:拒同志情侶入住 惡房東遭訂房網停權/150420 蘋果:印度嫁了同志男 女自殺寫遺書:結婚5年無性

    拒同志情侶入住 惡房東遭訂房網停權

    強納生.王(圖左)和他的伴侶布蘭特(圖右)要到德州參加婚禮,因此使用知名訂房網站Airbnb在當地訂房,沒想到在入住時房東得知他們是同志情侶,而拒絕租房給他們。(圖取自都市報)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來出門旅遊用訂房網站訂房已經是許多遊客的首選了,然而日前有一對同志情侶卻遭受知名訂房網的房東不友善的對待。這名惡房東居然在得知要入住的是一對「同志」情侶時,直接將兩人趕出房間,更直接對他們說「你們讓我很不舒服」。而訂房網站在知道此事後也立刻將這位惡房東給停權。
    強納生也回答房東:「我沒特別說明我們是同志情侶應該沒關係吧?」沒想到房東居然說:「很有關係」,便叫他們打包行李,將他們趕出民宿。(圖取自都市報)
    強納生也回答房東:「我沒特別說明我們是同志情侶應該沒關係吧?」沒想到房東居然說:「很有關係」,便叫他們打包行李,將他們趕出民宿。(圖取自都市報)
    知名訂房網Airbnb表示,他們公司對歧視採取零容忍政策。(圖取自都市報)
    知名訂房網Airbnb表示,他們公司對歧視採取零容忍政策。(圖取自都市報)
    事後房東還在自己民宿出租的網站上加上注意事項「我們是異性戀友善房東」,意指他們不接受同性戀入住。(圖取自都市報)
    事後房東還在自己民宿出租的網站上加上注意事項「我們是異性戀友善房東」,意指他們不接受同性戀入住。(圖取自都市報)

    據英國《都市報》報導,日前一名遊客強納生.王(Jonathan Wang)和他的伴侶布蘭特(Brent)要到德州參加婚禮,因此使用知名訂房網站Airbnb在當地訂房,要在參加完婚禮之後入住,沒想到當兩人入住房間時,該民宿的屋主西瑟(Heather),便問強納生他身邊的男人是誰,還說:「我以為你會帶你的老婆來」,而強納生也回答房東「這是我的另一半布蘭特」。

    沒想到房東卻怪強納生怎麼沒說清楚,強納生也回答房東:「我沒特別說明我們是同志情侶應該沒關係吧?」沒想到房東居然說:「很有關係」,便叫他們打包行李,將他們趕出民宿,甚至還說:「你們住在我家樓上的房間,讓我很不舒服」。

    而且之後房東還在自己民宿出租的網站上加上注意事項「我們是異性戀友善房東」,意指他們不接受同性戀入住,而且惡房東在接受電視台訪問時還表示:「我並沒有做出不合法或是有違道德的事,那是我的房子我有權力決定要租給誰」。

    但事後Airbnb發表聲明表示,他們公司對歧視採取零容忍政策,而這名拒絕同性戀情侶入住的房東,已被網站停權、除名。更表示:「我們禁止任何房東跟房客散播有關仇恨與偏見的言論。」

    原文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306850

    嫁了同志男 女自殺寫遺書:結婚5年無性

    令人稱羨的印度夫妻,其實婚姻有不為人知的苦痛之處。香港蘋果翻攝網路

    印度一對醫生夫婦擁有高薪工作,還經常在社交網分享溫馨相片,是親友心目中的模範夫妻,怎料31歲妻子上周突然自殺,結果揭發這段長達五年的婚姻,背後原來另有秘密。

    印度新德里電視台報導,貝迪(Priya Vedi)上周六被發現倒斃在新德里一間飯店房中,當時她躺在床上,現場佈滿鮮血,她的手腕有傷痕,警方在現場撿獲遺書,相信她是割脈自殺。

    遺書與貝迪最後一次在臉書留下的文字相似,同樣控訴多年遭到丈夫冷落,兩人結婚五年後從未行房,夫妻關係根本有名無實,並透露婚後半年,已知道丈夫利用假電郵帳戶,與同性戀社群聯絡,更與男性朋友和同事有曖昧關係,甚至收藏同性戀者色情物品。

    但貝迪當時選擇相信丈夫的帳戶只是被駭,而二人的關係將有所改善,因此選擇隱忍。怎料丈夫上月突然自爆,對自己的性傾向感到疑惑,貝迪接受不了現實;加上丈夫經常因嫁妝問題,騷擾她及其家人,令她身心受盡折磨,最終踏上不歸路。

    警方事後以教唆他人自殺的罪名,拘捕貝迪的丈夫,當局仍在調查事件。(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原文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420/595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