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4

【國際/臉書迫出櫃】121014 搜狐IT:Facebook隱私設置存嚴重漏洞 美花季少女慘被出櫃

2012.10.14 搜狐IT消息

北京時間10月14日消息,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Facebook的隱私設置存在漏洞,兩位不願透露自己性取向的大學生的個人信息被洩露。雖然Facebook一直在加強隱私控制,但仍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隱私。研究人員發現,隨著隱私控制加強,反而會導致用戶“過度自信,產生控制錯覺”,從而更多的共享個人信息。

全文概要如下:

隱私慘遭洩露
寶碧•鄧肯(Bobbi Duncan)拼命向她父親隱瞞自己是個同性戀的事實,但Facebook卻告訴了他一切。

今年秋天的一個晚上,鄧肯加入的一個名為“酷兒合唱團”( Queer Chorus,Queer暗指“同性戀”)的Facebook群無意間向她的200名好友洩露了她的性取向,其中就包括她的父親。當天晚上,鄧肯的父親在她的電話留言中留下了尖刻的語言,要求她放棄同性關係,否則就斷絕父女關係。

22歲的鄧肯在朋友的沙發上哭了整整一夜。她說:“我就感覺自己的肚子被人用棒球棍結結實實地打了一棍。”

不久,她聽說,另一名合唱團成員泰勒•麥考密克(Taylor McCormick)因為同樣的原因出櫃,生活也同樣被攪亂。

這個合唱團是德州大學內的一個學生團體,合唱團團長將鄧肯和麥考密克加了Facebook群。團長並不知道Facebook會自動告知他們的Facebook好友,兩人已經是合唱團群的成員。

兩名學生受到的傷害全是因為Facebook的隱私漏洞。實際上,任何人都可以未經好友的允許,將他們加入一個群中。因此,鄧肯和麥考密克失去了對自己秘密的控制,儘管兩個人都是Facebook的資深用戶,知道用Facebook的隱私設置保護自己的某些活動不被父母知道。

Facebook發言人安德魯•諾伊斯(Andrew Noyes)表示:“我們的心和這些年輕人在一起。他們的不幸遭遇提醒我們,必須繼續加強我們堅固的隱私控制,並繼續對用戶進行指導。”

身處Facebook和谷歌Google+等社交網絡時代,通過登記用戶的行為來獲利的各家公司會經常性的分享、儲存和廣播用戶每天生活的細節。對於個人來說,在個人數據經濟間遊走成了挑戰:在一個預測個人信息流傳範圍都非常困難的時代,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過去很容易不被人知曉的隱私,現在在網上無意間就被洩露,這刺痛了很多人。 2009年,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娜塔莉•布蘭查德(Nathalie Blanchard)丟掉了她的抑鬱症保險補貼,原因是她在Facebook上貼出了自己在海灘上快樂遊玩以及在夜總會與男性共舞的照片。根據布蘭查德律師的說法,在看到這些照片後,她的承保方宏利金融(Manulife Financial)僱用了私家偵探,並要求醫生重新評估她的病情。

按照律師的說法,布蘭查德不知道她的照片是對外公開的,並聲稱憂鬱的人通常會向親朋好友掩飾病情。布蘭查德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恢復她的補貼。最終雙方達成庭外和解。宏利金融發言人拒絕對案情進行討論,只是表示:“我們不會基於Facebook等網站上發布的消息,拒絕或終止一份有效的保險索償。

Facebook改變共享方式
網上的失控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它也是社會學上的轉折。在人類的大部分歷史中,個人信息的傳播總是很慢,就算有也是個人和個人之間的傳播。

Facebook時代使得個人隱私洩露面向廣大受眾,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個人世界中的工作、家庭、朋友和性取向問題以前都是相互分割的,現在要將他們分開來越來越難。一個解決辦法就是不使用Facebook。但全球有近10億人都在使用它,要做到這一點也是很難。

Facebook一直致力於一個用戶只有一個身份。它杜絕用戶使用假名和多個賬號。 Facebook表示,實名制的承諾讓用戶更加安全。這也是他們兜售給廣告業者的服務核心,也就是了解真正的你。

對於未公開的同性戀者來說,這更加是個挑戰,他們必須控制自己在網上的形象,防止好友、家人和敵人窺探到他們的秘密。

在奧斯汀,鄧肯和21歲的麥考密克雖然已經在學校出櫃,但卻不想讓自己的父母知道。鄧肯在北卡羅來納的牛頓長大,此前都是在家中接受父母的教育,家人做禮拜的是一個原教旨主義教堂。現在是語言學系學生的鄧肯在2011年夏天告訴她的朋友,她可能是同性戀。

對於性取向鄧肯有過掙扎,她調整了Facebook隱私設置,不讓父親知道半點風聲。父親的Facebook賬號還是她幫忙註冊的。鄧肯說:“我設置完Facebook後,我知道,或者說我以為我知道不會有任何問題。”

正在學習成為藥劑師的麥考密克在2011年7月向母親透露了自己是同性戀的消息,但沒有跟父親說。麥考密克稱父親參加的是保守教派,在他們看來同性戀是罪惡。

他在Facebook控制中對他的父親進行了帖子“隱私設定”。麥考密克說:“我們年輕時都有秘密。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包容度很高。多年來它一直提供安全場所供年輕人出櫃,並且不讓他們的父母知道。今年秋天,鄧肯和麥考密克參加了酷兒合唱團的第一次彩排,這是一個為同性戀學生的準備的合唱團。

合唱團團長克里斯托弗•阿科斯塔(Christopher Acosta)表示,這是個發現做同性戀也挺好的一個地方。鄧肯在團裡彈鋼琴,唱女低音。麥考密克身材纖弱,但他的低音讓合唱團驚訝。

9月8日排練時,阿科斯塔問團裡誰還沒加Facebook群,麥考密克和鄧肯說他們還沒有。

那天晚上,阿科斯塔將兩個人加入Facebook群。 Facebook為合唱團所在的群提供了三個選項:秘密(非成員無法瀏覽成員和討論)、封閉(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群和群成員,但只有成員才能看見發帖)和公開(成員和內容公開)。

阿科斯塔先生選擇了公開。他說:“我底氣十足,合唱團沒什麼好羞恥的,應該感到自豪。”

但阿科斯塔稱他不知道的是,他添加鄧肯進群無需得到她的在線同意。 Facebook會發送通知給鄧肯的所有好友​​,包括她的父親,告訴他們她剛加入了酷兒合唱團。

當阿科斯塔按下按鈕,Facebook允許他推翻之前鄧肯和麥考密克制定的隱私設置。 Facebook在線幫助中心解釋,開放群和封閉群一樣,對於公眾都是可見的,會向群成員的好友發布通知。但除非得到用戶同意,否則好友無法將用戶加入群,其他好友也無法看到他加入什麼群。但出現這件事之後,Facebook幫助中心修改了說法,稱好友可以看到用戶加入什麼群。阿科斯塔說:“我反覆摸索和試驗才搞清楚了規則。”

根據鄧肯和當時在場朋友的說法,幾小時後鄧肯的父親就在她的手機信箱裡留下了憤怒的留言。鄧肯當時告訴她的朋友:“我不想讓他知道。但他看見了。”

對於此事,鄧肯的父親沒有回應置評要求。

鄧肯說,那一晚他父親反覆打她的電話,並威脅停掉她的汽車保險。他要求鄧肯到Facebook上放棄合唱團和同性戀的生活方式。兩天后鄧肯的父親在她的Facebook頁面上留了言:“敬告所有同性戀。回你們的洞裡面等待上帝吧。抵禦正在等著你們這些變態。祝你們好運。”

鄧肯說她好幾週內陷入了抑鬱。 “我不能正常工作。在課堂上別人說的話我一個字都聽不見。”

麥考米克的母親當天晚上打電話給他,他的名字加入了酷兒合唱團群。現在他父親知道了。整整三個星期,麥考米克的父親都沒有和他說話。針對此事麥考米克的父親也拒絕發表評論。

隱私控製或適得其反
包括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在內的團體都批評Facebook的默認設置正在慢慢向公眾和Facebook的企業合作夥伴透露更多的個人信息。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北加州技術與公民自由律師克里斯•康利( Chris Conley)表示,用戶通常不知道他們信息流傳的程度。如果敏感信息被洩露,要想保住秘密通常是不可能的。

Facebook高管表示,他們一直在增加隱私控制,因為這樣才能鼓勵用戶分享。 2011年8月Facebook推出全新的隱私控制時,Facebook產品副總裁克里斯•考克斯(Chris Cox)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一切都是關於你可以輕易精準的將內容分享給特定的人,他們看到這些內容不會感到驚訝。”

儘管如此,隱私關注者聲稱,控制漏洞依然存在,好友可能洩露其他用戶的信息。例如,Facebook用戶無法去除其他用戶發出的照片。

更大的關注點在於,許多人不知道如何使用Facebook的隱私控制。在2011年春天皮尤研究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中發現,美國社交網絡用戶利用刪除他人評論等手段對網上身份進行控制的行為越來越活躍,但調查中有一半人聲稱在管理隱私控制上存在困難。

今年9月,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取消了裁判布萊恩•斯特波羅(Brian Stropolo)執法新奧爾良聖徒隊和卡羅萊納黑豹隊的比賽,因為賽前ESPN發現Facebook上,斯特波羅身穿聖徒隊球衣和球帽的照片。

現在還不清楚這些照片本應是公開還是私有的。

隱私研究人員表示,越來越多的隱私設置可能會讓社交網絡用戶產生“控制幻覺”。在2010年的一系列試驗中,卡內基•梅隆大學副教授亞歷山德羅•艾奎斯提(Alessandro Acquisti)發現,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隱私設置會讓他們產生“某種形式的過度自信”,從而讓他們分享的更多。

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長期以來一直假定,共享信息的能力將改變公眾培養自我身份的方式。在大衛•柯克帕特里克(David K​​irkpatrick)2010年撰寫的《Facebook效應》中,扎克伯格曾提到,那種面對不同人有不同身份的時代將很快消失。 Facebook只有一個身份。

出櫃幾天後,鄧肯和麥考密克進了學校的性別中心接受諮詢。與此同時,麥考密克的母親莫妮卡擔心這個消息會影響到她賣保險的生意。她說:“城裡每個孩子都知道。我相信我已經失去了一些客戶,但他們不會給你說為什麼。我們住在一個小城裡。”

鄧肯說她嘗試與父親溝通,但僵局依然。她和麥考密克依然留在合唱團。阿科斯塔先生將群屬性改成秘密,並製定了​​網絡隱私指導。鄧肯表示,她現在很好,但不希望其他人有她的經歷。鄧肯說:“我責怪Facebook。它不應該讓別人看到我的某一面。”

新聞出處:http://it.sohu.com/20121014/n354819343.shtml

延伸閱讀
121011 The Wall Street Journal(本篇報導原文):When the Most Personal Secrets Get Outed on Facebook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0872396390444165804578008740578200224.html

2012-10-13

【臺灣/政黨活動】121013 中央廣播電台:談同志議題 蘇貞昌:社會應由衷尊重差異/聯合報即時新聞:蘇貞昌 支持同志伴侶修法方向

SongYY說明:這場由民進黨民主學院舉辦的座談,邀請的與談人包括蘇貞昌、立委蕭美琴、作家馮光遠、GLCA陳敬學、集合出版社林寒玉、熱線義工高小莫。然而經媒體報導,座談內容皆聚焦在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身上。
政治人物對同志議題發表意見已非罕見,延伸閱讀中《被出賣的彩虹旗》一文對過去(1999~2010年)政治人物在LGBT議題上的作為有很好的整理與提醒。時至2012,我們是否能看到不同? 恐怕還要繼續觀察。

談同志議題 蘇貞昌:社會應由衷尊重差異
時間:2012/10/13 撰稿‧編輯:陳沂庭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今天(13日)與同性戀朋友座談。蘇貞昌表示,同志本來就是自然的,問題大多出在社會「不了解」與「要掌控」。他認為,應該從教育開始,教導社會大眾由衷地尊重差異,社會才能真正多元。

  民進黨民主學院13日舉辦「期待‧幸福」系列第一場座談會,活動現場邀請近20位同志朋友透過對話的方式,分享自己親身遭遇,讓社會大眾可以進一步認識同志,並且尊重同志,這也是首次由政黨舉辦探討同志議題的座談會。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出席座談會時表示,同志本來就是天生、自然的,不是刻意,更不是傳染,但同志問題大多來自於「不了解」與「要掌控」。他指出,這世界有許多不同的差異,「差異不應該是被容忍、包容,而是應該被尊重」,不能因同性戀者在社會中是少數,就視為他族,認為同志是錯誤的。

  蘇貞昌認為,應該從法律面、社會制度、教育體制開始,在「尊重」的大原則下重新設計、規劃,讓社會大眾從不了解到了解,才會由衷產生尊重。他說:『(原音)應該讓不知道變成知道,知道才會從心裡面由衷地尊重,才會由衷地好的態度,這樣社會才會真正多元,才會彩虹的美麗。』

  蘇貞昌表示,民進黨的價值就是要尊重多元、差異,如果民進黨更有力量,會更有效率地推動民進黨所堅持的價值與信仰。

  會後媒體詢問蘇貞昌對於同志婚姻合法化的看法,蘇貞昌表示,社會上確實存在各種性向,民進黨會舉辦這個座談,也表示政黨對同志的態度;他個人也認為,朝同志婚姻合法化的方向比較正確。

新聞出處: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83395

同志婚姻合法化?蘇貞昌:了解後要尊重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今出席「擁抱彩虹-傾聽同志心聲」座談會,他說這是首次由政黨舉辦討論同志問題的座談會,他也首次表態支持同志婚姻合法化,網友們議論紛紛。

 座談會中,蘇貞昌指出,同志問題來自於「不了解」與「要掌控」,同性戀是他者、是少數,因此,他認為,了解後應該要尊重,而不是掌控,同時也承諾民進黨如果更有力量,會更有效率的推動相關政策。

 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展開討論,1名網友表示:「同性結婚根本沒差吧,對我也沒啥影響,幹麻禁止同性結婚?」但也有網友表示反對、並說,「不要小看宗教勢力的反彈」、「是終於發現同志的票也不是少數了吧」,網友們展開激烈鍵盤戰。

 近年同志議題逐漸興起,近日臉書已關閉的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日前也在臉書上公開表達支持同志婚姻合法,他說:「同志是與生俱來,不會因社會認同就增加,也不會因社會反對就減少。」知名廣播人賈培德也提出質疑:「我們到底在怕什麼?」今天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公開表示支持。

新聞出處: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708321&type=%E6%94%BF%E6%B2%BB

蘇貞昌 支持同志伴侶修法方向
2012.10.13 聯合報╱記者李昭安/即時報導

首次有政黨舉辦與同志對話活動!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今天出席「擁抱彩虹-傾聽同志心聲」座談會,與多位同志對談,一見到知名作家馮光遠,馬上給他「愛的抱抱」。媒體詢問對同志婚姻合法化的看法,蘇貞昌表示,支持保障同志伴侶權益的民法修法方向,但詳細修法內容要由民進黨政策會全盤思考。

2010年參選台北市長期間,蘇貞昌原本準備參與同志大遊行並發表同志政策,但主辦單位因怕模糊焦點,蘇最後未出席。這次再度被問到是否出席本月底舉行的同志大遊行,蘇貞昌表示將思考後再做決定。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7428169.shtml

同志婚姻合法化 蘇貞昌支持
2012/10/13 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13日電

民主進步黨主席蘇貞昌今天說,同志問題多出於「不了解」與「要掌控」,民進黨如果更有力量,會更堅持尊重多元的價值。

蘇貞昌參加「擁抱彩虹-傾聽同志心聲」座談會,他表示,這是首次由政黨舉辦討論同志問題的座談會,希望能夠面對與解決同志相關問題。

民進黨籍立委蕭美琴說,多年前擔任立委時就曾提出過「同性婚姻法草案」立法,還曾舉辦過公聽會、研討會,希望同性婚姻在法律上能被承認,保障同志的生病探視、保險醫療給付、稅務優惠等基本公民權益。

她說,但是台灣比較保守的宗教團體,對這個法案持反對態度,組織性動員來批評,也對其他立委造成壓力,最後這個草案在立法院沒有被討論就遭到封殺,讓她很心酸。

蘇貞昌說,同志問題來自於「不了解」與「要掌控」,同性戀是他者、是少數,而異性戀是多數、是強者,因此希望掌控。他認為,了解後應該要尊重,而不是掌控。

蘇貞昌表示,民進黨的價值是要尊重多元、差異,民進黨如果更有力量,會更有效率的來推動,民進黨所堅持尊重的多元價值。

會後媒體問蘇貞昌對於同志婚姻合法化的看法,蘇貞昌表示,社會上確實存在各種性向,民進黨會辦這個座談,一方面也表示政黨的態度,他個人也認為,往合法化這個方向比較對。

新聞出處: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210130040.aspx

延伸閱讀
100901 性別人權協會網站:被出賣的彩虹旗(羅承宗教授)
http://gsrat.net/library/lib_post.php?pdata_id=251

2012-10-13

【美國/體壇同志】121013 21CN體育:ESPN記者呼籲尊重同性戀 讓”出櫃”不再恥辱

原文標題:Coming out in the NBA
文/Kevin Arnovitz 翻譯/nic

上週,羽量級拳擊手奧蘭多-克魯茲成為了拳擊界第一個公開出櫃的同性戀運動員。他在聲明里寫道:

“我掙扎了24年,而在我的職業生涯越走越好的現在,我想要面對真實的自己……我願意成為那些有著拳擊夢的孩子們的榜眼,我也一直以自己波羅黎各籍的身份感到驕傲。我一直是個有自尊的同性戀者。”

  現在確實應該有人站出來了。克魯茲的話非常大膽震撼,但同時也非常具有說服力。他並不是因為掩蓋不住,或者是想要過另一種生活,或者是為了別的什麼人才出來說這番話的。他只是表明了自己仍為自己驕傲:

“我掙扎了24年,而在我的職業生涯越走越好的現在……”

這句話也可以解讀為:我辛辛苦苦打拼到現在,有了今天,我有權利去過我想過的日子。

克魯茲的宣言其實也與體育精神遙相呼應:克服困難,發揮天賦和汗水達到目標,不卑不亢,通過在賽場上的表現確認自己的存在。也有無數人願意買票,觀看這些運動員的努力和競賽。

而在團隊運動中,分享同一個目標也是體育精神之一。而在NBA的2012-13賽季即將開始之際,聯盟還是沒能出現一個自己的“奧蘭多-克魯茲”。

  * * * *

“什麼時候才會出現這樣一個人呢?”

如果你是個公開的同性戀體育記者,你可能會經常問自己這個問題。而我在四年時間裡差不多都是這樣回答的:“也許還要等五到十年吧。”

答案之所以如此模糊,其實是因為“什麼時候”其實沒有觸及問題的關鍵。沒有人會給你一個確切的日期,所有人都必須要權衡利益得失,而結果往往是:現在不行。所以不如把這個問題換成:要如何才能出現這樣一個人呢?

這中間就會出現很多矛盾和變數了。比如,運動員的利益和聯盟的利益哪個更重要?是要球員先出櫃為聯盟開先例,還是聯盟先變革風氣以鼓勵球員有不再遮掩的勇氣?或許答案就在這兩者之中。

如果要現役NBA球員敢於出櫃,那麼聯盟必須保證他的職業生涯不會因此陷入危機,球隊不會因為擔心他破壞更衣室和諧而看低他,球迷不會在他站上罰球線時高喊“斷背山”。

即使意志再堅定,面對這些現實也會退縮。金州勇士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里克-維爾茨在去年5月出櫃,當時他還在太陽管理層工作。維爾茨說自己花了很多年才有勇氣說出來,但從管理層到更衣室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球員們暫時還沒人能跨出這一步。

  * * * *

  並不是沒有NBA球員公開出櫃過。約翰-阿米奇(注:英國籍前NBA球員,退役後成為NBA第一位出櫃的球員。從1995年開始曾為多支球隊效力,現成為心理醫生)曾說過:

“我相信維爾茨的出櫃具有很重大的意義,在體育界這是非常艱難的決定,這是我們邁出一大步。在我打球的時候,假如能有個隊友或者同僚能告訴我出櫃其實不會威脅我​​的職業生涯,那我想對我的幫助應該會很大的。”

但還是有很多內部人士表示,一個被看做是同性戀的球員很難得到NBA球隊的青睞。 “站在管理層的角度看,一切可​​能威脅到球隊化學反應的事情都是要被排除的。”一位經紀人說,“有些人總是會被排斥在更衣室外,遺憾的是,球隊重視的,只是超級球星或主力球員的喜惡。”

對於NBA球隊來說,同性戀的話題非常危險,他們不知道球星,球迷和媒體會對一位同性戀球員做出何種反應。

“如果勒布朗是同性戀,你覺得他會就此沒法在聯盟生存下去麼?”一位消息人士反諷道,“但如果是一個不那麼有名的球員,情況就不同了。他的實力能抵擋一切負面攻擊嗎?那些攻擊可能是說他不適應球隊文化,或者惹上槍支毒品,或者不斷抱怨,或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被看做同性戀,也成了一種攻擊理由嗎?

這個問題,在很多球員,官員和經紀人間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這並不是說現在的聯盟還是很畏懼和反感同性戀(注:在英語中,對憎恨反對同性戀的專有名詞為homophobia),那都是不言自明的事。阿米奇的話至今仍具有啟示意義,對同性戀球員來說,在NBA難以生存的原因不止是在球場上,更衣室裡,訓練時受到的嘲笑,更是其職業生涯受到的威脅。

想像一下你要去做這樣一個決定,結果是你每天都會造到精神虐待,也幾乎得不到來自同僚的支持,就算原本那些對你沒有敵意的人也會因不勝其擾而逐漸產生反感。

這就是那些不敢出櫃的NBA球員要面對的問題:失業,或者就算沒有失業也會被幾乎所有人排斥。他們可能遭受到的憎惡無疑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

我曾經去過很多球隊的賽后更衣室。所以很多人——不管是不是同性戀——問我,作為一個同性戀記者(注:本文作者已出櫃)是什麼感想呢?看著那些半裸著接受采訪的球員我會有什麼感受呢?

說實話,在更衣室裡我甚至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性取向。試想一下,在晚上10點半的更衣室,你手裡拿著錄音筆,考慮著馬上要到的截稿時間——我和其他所有擠在更衣室的記者都沒有任何區別,我們腦子裡想得都是希望球員趕緊穿好衣服,接受采訪,好讓我們趕緊把稿寫完,然後隨便去哪個還沒關門的餐廳填飽肚子。

但時不時的,我總會感覺到恐慌。比如幾乎所有同行,很多球員都知道我是同性戀,而在全是半裸肌肉男的更衣室,即使我心裡沒有任何想法,會不會有人覺得我有什麼“想法”而害怕我?會不會有人覺得我是來拋媚眼的?

我想任何人想到這種事都是有點齷齪的。雖然我在更衣室也就呆20來分鐘的時間,而且從不會去洗澡間這樣私密的地方,但如果我的採訪對像中有同性戀,我想他不可能沒有這樣的擔憂吧。

  * * * *

2007年,小牛隊老闆馬克-庫班曾經談過鼓勵球員出櫃的兩個原因:“從市場的角度考慮,如果一個球員剛好是同性戀,又想變成超級大富翁的話,那麼他應該出櫃。因為沒什麼比這更適合炒作和拓展市場了,你甚至可能成為新的美式英雄——那會讓你撈到一大筆錢的。而那些痛恨譴責同性戀的傻子,可能就會被排斥,會毀掉很多商業機遇。”

庫班還揭露了一個感情層面上的原因:“如果你把這件全世界都認為很難說出口的事情公開,堅持做你自己,那麼這件事本身就代表了美利堅的精神。它和體育的目的訴求是一樣的。”

有得必有失,只是他們得到的會大於失去的嗎?

到現在,NBA裡所有同性戀球員都在否認,這並不是說庫班的話不正確,但畢竟還沒有先例。可能有些經紀人或是知情人建議他們保持緘默,或者只是出於第六感,對未知結果的恐懼。或者他們只是覺得現狀安好,這個秘密帶來的負擔並非無法承受。

奧蘭多-克魯茲沒有沉默,因為他的價值觀不一樣。他覺得如果他不能面對真實的自己,那麼他在賽場上也不會得到最大的榮光。克魯茲的聲明在某種程度上也扭轉了輿論,讓驕傲的聲音在羞恥的憎恨面前沒那麼不堪一擊。

當我們以厭惡的口氣談論同性戀時,同性戀者的反擊傾向於防守而不是進攻。而當一個人以自己的意志選擇出櫃時,我們的攻擊不再是理論,而轉為了人身。

克魯茲擁有一名拳擊手的激情,但他也有理性的原則:同性戀是可以被容忍了。他們不該因此而受到壓迫,被剝奪了起碼的尊嚴。

這並不是異端邪說,它也不會扭曲什麼價值觀。就算沒有正式的法規,這也應該成為社會契約的一部分。不管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學校,還是在NBA的更衣室,同性戀者都能和其他人正常相處。

  * * * *

NBA和其他體育運動一樣,都把同性戀隱藏在幕後,也並不會得到官方的承認。不過“運動員同盟”的規定中寫下“歡迎任何性取向的人加入”的條款,也算某種程度上的進步。

NBA的聯盟文化是複雜的,很多球員,教練和管理人員雖然人很好,但都不自覺的厭惡同性戀。就算不厭惡的人中,也有很多並不希望看到一位同性戀球員出現在自己的球隊裡,帶來不必要的媒體關注,哪怕媒體想要發掘的是積極的故事。

如果你在助漲這樣的氣氛,你算是個好人嗎?如果你對除了那一個人以外的所有人都保持尊重,那麼你是個​​好隊友嗎?

如果你是NBA圈裡的人,你需要考慮以下無可辯駁的事實:在你的圈子裡,同性戀是存在的,永遠都存在——就像不管走到哪裡你都會看見人一樣的平常。你希望這些人承認自己嗎?又或者你希望他們一直這樣躲藏?究竟怎樣才會讓大環境變得更加和諧呢?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真的希望籃球能實現該有的使命,那麼你應該承認,一個好的球員是要去尊重和承認這片球場上每一個人的價值和取向的。

1210132258463871

新聞出處:http://sports.21cn.com/basketball/nba/zqfy/2012/10/13/13242373.shtml

2012-10-13

【香港/出櫃名人挺遊行】121013 自由時報:黃耀明遊行挺同志 爭婚姻合法/121008 新報:邀林鄭參與今年同性戀遊行 陳志全願做同志代言人

黃耀明遊行挺同志 爭婚姻合法
2012-10-13 自由時報 記者陳慧玲/台北—香港連線專訪

「達明一派」黃耀明、劉以達成軍25週年,今年12月2日將首度在「簡單生活節」獻唱;這也是黃耀明「出櫃」後首次來台演出。

時代變得對同志更好
昨他開心表示,公開承認自己的同志身分後,這半年來大家對他的態度更好,「不管是計程車司機、大樓管理員,看到我都更友善了,這個時代真的變了。」很欣慰沒有因自己的決定為生活帶來困擾。

今年4月下旬,黃耀明在「達明一派」香港演唱會上坦言是同志後,曾被媒體拍到他和圈外男友過著同居生活,會不會想趁著來台演出機會,邀男友一起來台吃美食、看表演?他笑說:「要看他有沒有工作啦,我們其實已經秘密去過台灣玩了!」

11月上街爭取權益
香港很多同志族群希望透過黃耀明,爭取同志婚姻合法化,他認為,這不是一天可以達成的目標,「同志結不結婚都是一種選擇,我自己是不會結,但一定會幫忙爭取權益,給同志平等選擇。」他透露,11月香港有同志遊行活動,他一定會去支持,「要讓偏見越來越少,站出來需要信心和勇氣!」

談到自己嚮往的簡單生活,黃耀明說:「工作太繁重,不做事都是奢侈的心願,如果真的可以,我喜歡一整天不做事,不排行程,漫無目的地搭巴士到處去,就算在城市裡迷路也是一種生活上的快樂。」

懷念台灣紅油抄手
1986年時,黃耀明、劉以達曾與庾澄慶等歌手在西門町迪士可表演,「但之後再去台灣都是宣傳,沒參加過大型音樂演出,好高興這次終於可以去『簡單生活節』表演。」他說好懷念台灣的紅油抄手,更愛吃鳳梨酥,這次來台一定要吃到。「簡單生活節」門票已經開始預售。

新聞出處: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13/today-show12.htm?Slots=TPhoto


邀林鄭參與今年同性戀遊行 陳志全願做同志代言人

2012-10-08 新報 採訪:羅奕熙 攝影:曾憲宗

陳志全(慢必)的同志身份,使他躍身政壇新人王,成為亞洲首位公開「出櫃」議員,早前引來了前競選對手質疑,又有網絡群組及廣告攻擊。「性小眾平權」是他從政目標之一,但不是全部,陳志全稱,怕被誤會從政是要變天,執意不提性取向,卻抵不住悠悠眾口,原來他以為同志身分早為人知。

這位新人王選後公布性取向,就像當他今日步入議事堂宣誓正式揭開人生新章一樣,陳志全正在啟動香港同性戀平權的前進巨輪。對於決定走出來,他解釋過很多,受的攻擊也不少。他接受本報專訪,說社會的反應是意料中事,他說:「選前有想過找明哥(同志藝人黃耀明)為我站台,但他支持公民黨,所以作罷,但他給我意見說一定有人把事情挖出來。」
從前認為性取向是私事而不願談,到今天能力大了,責任也大了,陳志全形容這是義無反顧,「長毛(梁國雄)也說我以後就是同志界的代言人,我也明白避不了,不然記者也不會找我(問趙式芝同性婚姻一事),嘻嘻!」

爭取兌現同志權益
政府2006年完成《反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的諮詢,以正反意見相若為由拒絕立法,6年過去,性小眾的法律權利原地踏步。陳志全指出,阻力在建制內外都有,性小眾權益對大眾來說,不及其他民生議題急迫,無助議員吸票。
陳稱,即使有人把同志權益寫入政綱,也可能只為政治正確:「我經常讚新民黨的政綱在這方面寫得很完備,但有甚麼推動力去令他們落實?民建聯都寫要爭取民主,寫了是否等於會發生呢?」他形容自己晉身議會是一個衝擊,可以把握機會問這些議員何時兌現承諾,也可以找葉劉淑儀合作爭取。
陳志全稱,不想外界以為他要變天,認為議員主動不及政府主動。他透露,上屆政府有核心人物想為同性戀者多做事,奈何最高層有宗教信仰而作罷(前任特首曾蔭權是天主教徒) 。就政府推搪社會未達共識,卻從未統計過香港同性戀者的人數,他說:「我想可以每年都做一次意見調查,由我們自己做,可能今年五五比,明年六四,到七三時總可以立法了吧!」
他慨嘆,即使政府肯向前走一步,重推反歧視條例立法,亦僅為性小眾消除一道自由枷鎖,即使是同性婚姻合法化,也不等於政府在宣揚同性戀。問他是否希望政府做得更積極,他說:「未食早餐,很難先食午餐。現階段很難想像,政府機構主動帶頭,如容許公務員在個人資料伴侶一欄填上同性的名字。」不過,他讚揚旅發局今年主動宣傳「粉紅天」同志多元性文化節是進步了。
外國一些國家,如澳洲,性小眾遊行搞得像嘉年華全民同樂,香港能達到這境界嗎?陳志全說,其實政府與民間的態度都一樣,不願將同性戀宣之於口,他希望政府多為性小眾正常化做工夫。他說:「今年的同志遊行我會參加,但除了議員,高官是否也應出席呢?我會嘗試邀請,如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及民政局的官員。」

笑言或選2017特首
陳志全說,性小眾正常化的過程可能很緩慢,但有首個公開的同志議員,就可以令市民明白其實身邊都可能有非異性戀者,他認為,「我常說簡單地問一個人是否接受同性戀沒有用,因為若他身邊家人、朋友都不是(性小眾),他的接受與否只會停留在概念上。公眾人物公開性取向可以確立一個(性小眾的)存在。」
進入議會後,陳志全自嘲唯一的變化是多了被攻擊,生活大部份如常。他已決定在大埔、沙田及將軍澳設議員辦事處,多做地區工作,希望每周至少一晚可以落區。黃毓民囑咐他加入立法會6至8個事務委員會,以熟習立法會工作,目前肯定會加入資訊科技和民政事務兩個委員會,其他則需和黨友協商。問其政途如何走,陳志全稱未想下一步,他笑道:「可能2017年選特首吧,只是去選罷了,何俊仁都選過,能入場一試無妨,嘻嘻!」

新聞出處: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php?id=254238

SongYY說明:報導是關於香港的同志遊行,但別忘了兩周後的台灣同志大遊行:10/27下午2:00於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公園路及中山南路間)準時出發!

延伸閱讀
【香港/藝人出櫃】120503 新浪人物誌:黃耀明:不是出櫃,是要打破這個「櫃」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53235151211&myarea=3
【香港/首位出櫃議員】120911 香港東方日報「慢必」(陳志全)直認同性戀/爭取權益 (同志)團體叫好/外國先例 無礙仕途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911205735136&myarea=3

2012-10-11

【臺灣/伴侶法釋疑】121010 台灣立報:消解伴侶關係 單方說了算

2012-10-10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

由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推動的同性婚姻、伴侶制度以及多人家屬民法修正草案中,明確規定伴侶制度可以單方解消。伴侶盟秘書長簡至潔表示,如此可避免目前婚姻制度中,因一方不願離婚而無法解消關係的困境。

家庭不再有名無實
根據目前的民法規定,目前台灣離婚方式僅有協議離婚以及裁判離婚兩種方式。我國民法親屬編於民國74年修正時,在裁判離婚的理由上過於嚴格,採用有責主義,換句話說,想離婚的一方必須舉證配偶的惡行,這樣的法律不但導致離婚困難,也讓夫妻、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員只能繼續維持有名無實的家庭。

伴侶盟提出的伴侶制度,可以單方解消伴侶關係,避免在婚姻制度下離婚困難的窘境。簡至潔表示,如果伴侶雙方在財產或是小孩監護權上有爭議,也不影響單方面解消伴侶關係。如果雙方協調不成,可在解消關係之後,走司法程序,由法院裁判監護權以及財產問題。

簡至潔還表示,有人會擔心在伴侶制度下,如果伴侶關係解消,雙方又都不願意爭取監護權,是否會衍生小孩無人撫養的問題;但事實上親子關係如果是建立在認養上,無論伴侶關係是否存在,認養人都需負小孩的撫養義務。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監事朱一宸也表示,依據伴侶盟草案第1058條之3的規定,締結伴侶關係,應以書面為之,並向戶政機關為伴侶之登記;伴侶契約內容有變更時,亦同。簡單來說,希望計劃結為伴侶的人們以文字訂定伴侶契約,然後再向戶政機關登記,讓彼此於「法律上關係」正式生效。

協定契約 保有彈性
契約並非一經登記就不能再改變,締約雙方仍可隨時協調變更約定內容,調整後再向戶政機關更改登記即可。如果雙方沒有約定,則以法律最低的標準為保障。如沒有約定財產制則以法定財產制為主;沒有約定繼承比例及順位,則比照婚姻制度中準用配偶的規定。

基於「契約相對性」原則,契約只對締約的兩人相互間產生法律上效果,所以只要兩人具備出於自由意志、沒有外力脅迫下所訂的契約,都為有效,事項可由伴侶自行商議決定。從伴侶住所、伴侶財產制、家庭生活費用、子女扶養費用、家務分工事項、零用金等到遺產繼承,皆可協議並依雙方意願約定。

朱一宸還指出,有些特殊的情形可能會讓約定內容的一部分或全部產生法律上的瑕疵,例如:如果締約時締約人中有一方因精神狀況欠佳而欠缺行為能力,或是約定的內容根本不可能實現,或者對締約人一方顯然太不公平。締約人若無法自行協議變更,則可尋求法院的介入與調整。如果有一方違反契約,則可以走法律途徑尋求司法判決以及執行,維護當事人權益。

新聞出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2745

多元成家我支持連署活動網站-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http://tapcpr-petition.twbbs.org/

1210112140449081 1210112143114171

延伸閱讀
120625 中國時報名人觀點:伴侶法草案 考驗台灣人權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625232637199&myarea=3&page=4
120618 中國時報名人觀點:天堂不撤守-保障同志權益 應積極釋法修法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619235929104&myarea=3
120611 台灣立報:同志平權 不能只靠婚姻合法化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613233050858&myarea=3&page=4
120604 台灣立報:同志婚姻露曙光 草案7月出爐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66214826858&myarea=3&page=1
111230 中國時報:同志婚姻 別設性別框架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230231616553&myarea=3&page=9
111004 台灣立報:同居伴侶法 婚姻法制問題有解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090237594&myarea=3&page=12

2012-10-10

【瑞典/性別多元】121010 自由時報:瑞典平權人士 催生無性別代名詞

編譯張沛元/法新社斯德哥爾摩九日電

瑞典的性別平等傳統已讓老媽出門賺錢、老爸在家帶小孩的情況愈來愈普遍,如今性別平等倡議人士又有新招:主張第三人稱代名詞除了男性的他han與女性的她hon,還應該要有一個沒有性別中立字眼hen。

1210101812212251

他han、她hon… 應該要有無性別的hen
對於推動hen運動覺得又好氣又好笑的獨立記者克雷森說,性別平等界大概是已沒事可做,才會想出這種餿主意。語言學家米爾斯指出,hen一字出現於男性的他han濫用到被視為政治不正確的一九六○年代,目的在於簡化語言與避免得按照性別使用han或hon的麻煩。

童書使用引爆論戰
但這個從來就沒真正獲得廣泛接納的字,卻在兩千年時因瑞典的變性人界的倡導而重新浮上檯面。接著,一本今年出版的童書「奇夫與怪獸狗」(Kivi och Monsterhund),全書以hen取代han與hon,再度點燃此一性別平等論戰。作者魯德克維斯特表示,他這麼做是為了讓該書能向所有孩童,而非僅限男童或女童朗讀。

挺hen派說,hen無意取代han與hon,而是讓說話者在提到某人時,倘若不知道此人的性別、此人是變性人,或者是男是女並不重要時,就不需要特別交代性別。瑞典語言學會的卡爾森說,瑞典社會「需要第三性,第三種立場」,但她也認為仍有必要保留「他」與「她」,畢竟「我們想知道某人是男是女」。

根據米爾斯的說法,無性別的hen字是一種工具,作用在於傳播性別平等概念;但另一位語言學家帕克瓦爾反而覺得,多一個字更不方便;雖說語言決定人的思考方式,但身為語言專家,帕克瓦爾對於hen有助於宣導性別平等抱持質疑態度,畢竟語言與思想間的關聯性並不強,「你並不會因為使用了一個中性的代名詞而變得比較具有性別平等概念」。

目前無法預料hen在瑞典能獲得多少人支持。瑞典學院官方字典編輯馬孟葛倫說,他想不出來世上有哪個被創造出來的代名詞能享有如此主導性的地位;hen是否會被納入二○一五年版的官方字典,取決於該字廣泛流行的程度。截至目前為止,hen看似只是一時流行。瑞典畫報Aftonbladet的線上調查顯示,九成六受訪者說不會去使用hen,還有人表示壓根沒聽過這個字。

新聞出處: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10/today-int3.htm?Slots=BIntMore

2012-10-07

【中國/性行為普查】121005 中評社:超半數被訪青少年認可婚前性行為

中評社北京10月5日電

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近日發布《中國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狀況監測》項目結果,稱應盡早開展內容切實符合兒童和青少年實際的性與生殖健康教育,關注男女兒童和青少年性別特征、角色規範等方面的多樣化和差異性。

  據新民晚報報道,項目的調查對象包括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和社會青年等,以及6至11歲的小學生,共計近6500人,規模與涉及年齡段在全國性的調查中尚屬首次。調查中還專門納入了社會性別多元和性早熟話題。

  1/5被訪青少年認可“一夜情”
  調查顯示,小學生中,半數以上的9至11歲小學生已出現青春期的身體變化,10%的9至11歲女孩已來月經,3%的9至11歲男孩已有遺精,標誌著他們性生理髮育成熟。然而,他們中僅30%知道月經和遺精是怎麼回事。在12至24歲青少年樣本中,半數以上的青少年認可戀人間的婚前性行為,約1/5的青少年認可“一夜情”。分別有16%的大學生和35%的社會青年在婚前與異性發生過性行為。在婚前與異性發生過性行為的大學生和社會青年中,分別有13%和48%的對象報告曾經懷孕過(女性)或使他人懷孕過(男性)。研究特別關注了“同性戀”:分別有5%和8%的大學生和社會青年與同性有過愛撫行為,1.7%的大學生和5.1%的社會青年與同性發生過性行為。

  部分男性青少年性格女性化
  研究還發現,小學生持較刻板的、二元分化的性別觀念。男孩、女孩最喜歡的玩具或遊戲都具有明顯的傳統的性別角色色彩,大多數小學生認可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半數的12至24歲青少年認可傳統的社會性別角色觀念,如“女孩最大的幸福是找個好丈夫”。

  同時,本研究通過對青少年性別角色特征的測量發現,青少年在性格特征上雙性化(兼具男性和女性氣質)、未分化(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均不明顯)和單性化(典型的男性化和女性化)三足鼎立,各占約1/3。值得注意的是,典型男性化的比例遠低於典型女性化的比例,在男性青少年中亦如此,並隨著年齡的增長典型女性化的比例逐漸上升。

SongYY補充:按照其他媒體報導,該研究調查了浙江、湖南、山西、四川、寧夏、遼寧等六個省和自治區的6482例6-24歲兒童和青少年的性與生殖健康狀況,獲取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數據。特別是對6-11歲小學生的調查,在全國性調查中尚屬首次。

新聞出處: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2/5/7/8/102257831.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2257831&mdate=1005145028

2012-10-04

【美國/跨性別】121003 聯合報︰「我是女生」美4歲男童剪陰莖

中央社╱台北3日電 2012.10.03

美國一名小男孩4歲時試著用剪刀剪掉自己陰莖,堅稱自己是女孩。他6歲時經診斷為性別認同失序,父母決定以女孩方式帶大他,並表示等他15歲,如果他決定變性,願意支持。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達南‧泰勒(Danann Tyler)2歲時堅信自己是女孩,要求穿裙子,留長髮;他的自畫像,把自己畫成小女孩,而且通常帶著不高興的臉。

121042134555061

他的媽媽莎拉‧泰勒,39歲,是瑜伽老師;爸爸比爾‧泰勒,45歲,是一名警官,苦於不知如何解釋孩子的行為,當作是孩子階段性行為。

3歲時,達南脾氣變很壞。

媽媽說:「達南很不喜歡我說他是男孩,還不斷問我為甚麼他有陰莖。要幫他剪頭髮,他就尖叫。我有時會讓他外衣下穿粉紅T恤、戴項鍊,但是他爸爸很不高興,他是男人中的男人,不喜歡自己兒子看起來娘娘腔。」

4歲時,達南企圖用剪刀切斷自己的陰莖。媽媽及時發現,只造成幾道小傷。

達南母親是美國加州橘郡(Orange County)人,她告訴Closer雜誌說:「我看見他在遊戲間拿剪刀試著要切斷自己的陰莖。他出奇平靜地說『我要拿掉這東西。』他這樣讓我覺得很不舒服。」莎拉與比爾向外求救,醫師只說達南想贏取大人注意。

達南媽媽還說:「他學校功課變糟,我幫他穿衣服時,他會變得很激烈,咬我還把我打到瘀青。我完全不知如何是好。」

莎拉不肯讓達南穿裙子去參加派對,她說:「他跳出汽車,跑進車陣說『我要去死』。」

達南6歲的時候,莎拉聯繫醫院,安排他看心理醫師。經過一個月的測試和治療,醫師診斷達南性別認同失序,有這種問題的人不滿自己的性別。莎拉說自己大大鬆了一口氣,觀看有這種失調問題小孩的影片幫助他們接納醫師診斷結果。

她說:「醫師向我們保證達南心理沒有任何問題,但我們仍然震驚。」

醫師說,儘管達南還小,他需要開始過得像個女孩。莎拉與先生做了決定,以女兒方式帶他,讓他留長頭髮,一整天都穿女孩兒的衣裳,上學也一樣。

達南臉上第一次有了笑容。媽媽說,如果達南滿15歲時決定變性,她願意支持。達南(Danann)這個名字男女通用,不必改名。

達南開始以女孩的身份到新學校上課。今年9歲的達南甚至參加女童軍,且在校表現很突出。

莎拉說:達南現在成了爸爸的乖女兒,兩人一起購物,比以往更親近。11歲的哥哥也適應得很好,很保護妹妹。

※延伸閱讀》
“He tried to cut off his manhood with craft scissors”: The torment of transgender boy before finding peace as nine-year-old girl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WORLD/WOR6/74062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