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4

【美國/名人出櫃】120703 聯合晚報:CNN當家主播 大方出櫃

2012.07.03 聯合晚報╱編譯蔡致仁/綜合報導

美國CNN當家主播安德森.古柏2日大方出櫃,坦承自己是同性戀。他說:「我覺得很快樂、舒暢而且以自己為傲。」不想留下隱瞞性向印象

古柏今年45歲,他不但是CNN當家主播,也主持新聞節目與談話節目。他在2日發表公開聲明,指出雖然隱私對記者很重要,但他不想對人留下自己刻意隱瞞性向的錯誤印象,而且希望站出來對抗部分人士對同性戀的霸凌。

古柏性向 早就是公開秘密
英國網路媒體The Daily Beast曾經請古柏評論名人出櫃的現象。雖然古柏的性向早已是新聞圈的公開秘密,但他為了個人隱私一直避而不談。

巧合的是,上周娛樂周刊的一篇報導指出,與以前相比,現在公眾人物出櫃的方式沒有那麼大方。古柏在這周就發表出櫃的聲明,等於是對這些媒體的直接回應。

不想留下隱瞞性向印象
古柏將聲明寫成電子郵件,寄給英國記者蘇立文,蘇立文把信的內容公開在「小菜一碟」部落格上。

古柏說,「大部分人都想為自己與親密的人保留隱私,但最近我開始思考保護隱私與個人及專業原則之間孰輕孰重? 長久下來我的做法反而讓人覺得是刻意隱瞞,所以我現在選擇公開事實並以此為傲。」

此外古柏也指出,「有太多人因為性向受到歧視、霸凌甚至發生暴力傷害,而且被害者遍布所有年齡層,我認為現在站出來表明立場反對這些事情,是有價值的做法。」

作為記者,古柏也指出專業與私人空間拿捏的難處。雖然他仍希望自己能有「私人空間」,但「我認為能見度也很重要,甚至比保護自己身為記者的隱私更重要。」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WORLD/WOR6/7200149.shtml

【美國/名人出櫃】120703 聯合晚報:CNN當家主播 大方出櫃

2012-06-25

【臺灣/法界觀點】120625 中國時報名人觀點:伴侶法草案 考驗台灣人權

2012-06-25 中國時報 官曉薇

日前陳長文律師撰文支持同性婚姻權,呼籲馬總統應全力推動修法確立同性婚姻的保障;相對於日前筆者在台北律師公會演講時,有位年長律師發表「同志不能繁衍因此允許同志結婚必然亡國」的反對論,陳長文律師的文章更顯得難能可貴。婚姻與成家是作為人尋求其歸屬及溫暖的最基本想望,然而這樣的基本人權,我們卻長久排除了同志。

其實,我們的社會在不久前,也曾因某些人的愛戀與渴望與眾不同而被排擠;例如過去同姓伴侶不論親等關係如何,都曾被排除在傳統婚姻的允許範圍之外。「原鄉人」的鍾理和因與妻子鍾平妹同姓,其結合不被家族祝福,兩人私奔後在山間刻苦生活卻仍恩愛扶持的故事,透過鍾理和的文字描繪,讓後人動容。曾經,中國社會堅信同姓相婚會影響種族的繁衍,於中國律法中加以禁止,之後民法固然將限制刪除,民間社會仍餘留該習俗而造就眾多苦難鴛鴦。

在隔了好幾個世代之後,我們已經難以理解,「同姓」為何不能結婚?同姓結婚影響種族繁衍的反對論證,在如今看來又多麼荒謬?同樣的,反對同志婚姻者也圍繞著同性不能繁衍後代因此不應結婚的論證。但是婚姻之目的係繁衍後代的論述,在現今社會已經不再被當作理所當然。當性別平等運動解構「性與生殖」、「婚姻與生殖」的關連性後,生殖和性在現今社會已經不必然在婚姻的框架中發生。同志間之所以不能生養子女,是社會規範與制度使然,並非本質如此。

又有人說,「同志平權問題不能只靠婚姻合法化」,筆者再同意也不過了,因為同志平權運動原本即在處理各生活領域同志所受到的歧視。然而,只要牽涉到伴侶間的權益,不論非婚之異性伴侶或是同性伴侶在當今皆沒有任何身分的法律框架下,即便要在各伴侶權益相關的醫療、社會保險、或稅法上各個擊破,都會面臨伴侶關係在法律上「無以名狀」的困境。根本之道是修改民法,給予同性伴侶或是非婚的異性伴侶在法律上具有配偶或相當於配偶的地位。

六月中旬丹麥國會通過同性婚姻法,成為世界上第十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我國的性別團體「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也將於七月底公布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民法修正草案。這波公布的草案、連同先前公布之同時適用同性戀與異性戀間的伴侶制度,將成為亞洲史上第一部同性婚姻及伴侶法草案,我們的人權進展是否如我們自我標榜的進步呢?同性婚姻及伴侶法制的立法,才正要考驗我們的政府與公民社會。

(作者為台北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

新聞出處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062500388.html

延伸閱讀
120618 中國時報名人觀點:天堂不撤守-保障同志權益 應積極釋法修法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619235929104&myarea=3
120604 台灣立報:同志婚姻露曙光 草案7月出爐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66214826858&myarea=3&page=1

 …

2012-06-24

【臺灣/喪葬新觀念】120623 聯合報:官方版喪禮工具書 列同志訃聞/Nownews:女性也可捧斗!內政部喪禮工具書 訃聞範例呈現同志身份

官方版喪禮工具書 列同志訃聞
2012.06.23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內政部昨天推出官方版喪葬工具書「現代國民喪禮」,希望打破傳統男尊女卑的喪禮習俗,女兒不必「哭路頭」;單身女性亡故可納入神主牌,並將「同志訃聞」納為範例,強調人生最後一哩路的性別平等與多元包容。

內政部長李鴻源在新書序言說,人們常常經歷了一場不恰當的喪禮後,才驚覺人生的告別典禮不該如此;每個人都該學習正面看待死亡,建立殯葬自主意識,在生前預為規畫身後事,喪禮禮俗也應與時俱進。

新書規畫「人生的畢業典禮」,分卒、殮、殯、葬、祭五個程序,新書的訃聞參考範例,提供「同性同居」篇,將「同志訃聞」納為案例,建議讓亡者的同性伴侶直接用「伴侶」具名發訃,取代過去隱諱的「誼兄誼妹」。

台灣傳統「送行者」有很多繁文縟節,喪葬禮儀改進小組列出十八項改進項目,如出殯日孝女「哭路頭」風俗,象徵出嫁女兒要哭著回去;改進小組認為,兒女只要在父母靈前稟告實情即可。

其他如長子「捧斗」、捧神主牌,男性長輩主持「封釘」、執幡、做七、配偶互不相送、點主、安座等,基於男女平權,都有改進必要。

東華大學副教授蕭昭君舉考試院長關中為例,傳統是「白髮人不送黑髮人」,但關中全程送女兒最後一程;當子女比父母先亡,傳統在發引時由父或母執杖擊打棺木,但關中全未這麼做。

蕭昭君表示,傳統喪禮看不到同志喪禮文化,但藝人朱慧珍卻能代亡女出櫃,這些範例都是傳統喪禮看不到的。顯示愈來愈多人願突破陋習,讓喪禮更符合親情、人性。

新聞出處: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178705.shtml

女性也可捧斗!內政部喪禮工具書 訃聞範例呈現同志身份
2012年6月22日 Nownews 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

是否只有長孫才可「捧神主牌」,出嫁女兒奔喪一定要「哭路頭」,同性戀者的訃聞與伴侶要如何呈現?內政部今(22)日推出首本喪葬工具書《現代國民喪禮》,從亡者殯葬自主、性別平等,與多元尊重的角度來提供國人喪葬儀禮、靈骨塔購買與訃文撰寫的實用知識。

內政部長李鴻源上午在「平等自主慎終追遠—現代國民喪禮」發表會中表示,傳統殯葬文化是以男性父權觀念主導,這本書可做為國人參考依據的素材,不必再被業者牽著鼻子走。李鴻源說,他一開始看到書名也是覺得心裡「毛毛的」,但書中內容其實是很溫馨的。

《現代國民喪禮》一書提到,鑑於現今家庭結構轉變,未婚、離婚與同居情形大增,女性成為家庭主體的機會增加,因此女性也可參與「捧斗」、撐傘、祭祖等喪葬儀式主持;單身或離婚女性去世也應納入宗祠;「哭路頭」也不再是出嫁女兒必定要遵從的刻板儀式等。

另外,同性戀者的喪禮也應尊重死者的性別認同,包括入殮時的穿著與喪禮的形式等,也應具體呈現同志伴侶在喪禮中的名分地位,例如可以「伴侶」具名發訃,取代較隱諱的「誼兄」、「誼妹」等。

《現代國民喪禮》一書中也提供訃文具體範例形式,如同性同居、未婚男性、再婚母親與離婚之單身母親等寫法。

新聞出處:http://www.nownews.com/2012/06/22/301-2827252.htm

SongYY補充
這本書的緣起是民國93年行政院通過「婦女政策綱領」,其中揭示要改革具貶抑、岐視女性之民俗儀典觀念,於是內政部成立專案小組,決議編撰一本符合現代治喪需求的現代喪葬參考書籍。參與的性別運動工作者不僅討論男女平權,更把視角延伸到同志、跨性別、不婚族,放入多元尊重的概念。這些持續耕耘、進行社會風俗「微革」的工作者值得鼓勵與喝采!

附件:「現代國民喪禮」各章摘要  資料來源:www.moi.gov.tw/files/news_file/附件_3.doc
第1章觀念篇:
從喪禮的功能「盡哀」、「報孝」的前提,揭櫫現代喪禮「尊嚴自主‧性別平等‧尊重多元」三大核心價值,並從亡者自主、家屬尊重、喪禮服務人員敬業三方面,提出殯葬自主概念;除喪禮過程中應性別平等之外,亦應尊重亡者的性傾向。而家族中不同的族群、種族、宗教信仰的人更應發揮民主協商與包容的精神,以能尊重多元。
第2章流程篇:
探討生前預立遺囑與死後治喪的「卒、殮、殯、葬、祭」5個階段,提供新思維及新做法,以及藉由喪服的穿著,處理生死關係,表達喪家與亡者的親疏遠近及悲傷治療,藉此而協助國人自主善終,以實現性別平等與多元尊重的現代社會價值觀。
第3章奠禮篇:
從傳統儀式進行省思,發現過去喪禮欲表達出盡哀、報恩、孝道傳承的理念,但時代變遷,昔日的美意,在今日卻成為僵化刻板的儀式,失去實質內涵。本章在傳統出殯奠禮的架構下,重新以實現尊嚴自主、性別平等之內容進行建議調整;亦就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一貫道之告別追思儀節提出省思。並在篇末提供案例,讓實現一個尊重殯葬自主、性別平等及多元尊重的奠禮可以具體可行。
第4章綠葬篇:
本章重新思考傳統葬禮的問題,提出葬禮迷思,引領大家思考並建構一個能實踐「平等.尊重.安心」之葬禮原則,內容提出傳統葬禮的問題與省思、符合現代需求葬禮的內涵,以及環保自然葬的核心價值、種類和做法、流程,並列舉近來多位名人案例。
第5章文書篇:
傳統殯葬文書主要功能是傳達喪葬訊息及表達對亡者的哀思,同時表現儒家內外有分、親疏有別的人際關係。但因流傳已千餘年,因此常因不知其意義而產生誤用、錯用的情形。此外,由於傳統父系制度影響,使殯葬文書有男尊女卑的現象。藉由提出現代殯葬文書的書寫格式與文體,達到性別平等、多元尊重的理想。
第6章送行篇:
藉由亡者、亡者家屬、業者三方的關係,探討要實踐死亡尊嚴,必須要尊重殯葬自主。現代社會殯葬禮儀服務商業化後,民眾的身後事已可委託專業化的服務,然殯葬禮儀之商品非一般民生消費用品,牽涉的金額大,且最後呈現的品質,無法彌補重來,故提供民眾進行殯葬消費時的注意事項。另外,為要圓滿亡者的生命、為治喪的家屬提出建議,也對喪禮服務人員應有的服務倫理擬定具體的內容,除勉勵喪禮服務人員,也做為消費者及治喪家屬在接受服務時,列為檢驗服務人員的參考。

延伸閱讀
臺灣殯葬資訊網:參加「現代國民喪禮」一書編撰有感 郭慧娟
http://www.taiwanfuneral.com/Detail.php?LevelNo=373

2012-06-24

【臺灣/宗教看同志婚】120623 聯合報:她跟她佛堂披白紗 法師允證婚

2012.06.23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同為佛教徒的女同志情侶美瑜、雅婷,不想再當社會的隱形人,決定結婚「讓彼此關係更完整」,昭慧法師慨允證婚,八月十一日在弘誓佛學院禪堂一起穿白紗完婚。

「佛的教義是我們平時溝通互動的語言,要結婚,我們當然要辦佛化婚禮,這樣才慎重。」學社工的美瑜,近年在佛教團體擔任反毒講師,也漸受影響,成了佛教徒。和她愛情長跑七年的雅婷,發現愛人信佛後變得平和許多,也開始接觸佛教,各在不同精舍上課。

去年美瑜看了講拉子(lesbian的英譯,女同志的俗稱)婚姻的電影,「兩人可以長久廝守,好羨慕」;雅婷也在「愛你鍾情」中看到同志情侶因無法公開關係,結果其中一人喪生時,另一半連最後一面也無法見,「看得好傷心」,而萌生結婚念頭。

兩個人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希望彼此結合「有教理依據」,卻找不到任何同志佛化婚禮紀錄,似乎只得自創。然而問題跟著來:同志結合是否違反佛教五戒中的「不邪淫」?法師若為同志主持佛化婚禮,又是否違反戒律?

兩人在所屬佛教團體得不到答案,鼓起勇氣請教佛教弘誓學院指導法師昭慧法師,答案讓她們充滿信心。

「同志婚姻基本上設定固定伴侶,應該鼓勵,不該詛咒!」昭慧法師說,佛法的基本態度是讓生命變得更好,婚姻的固定伴侶,能節制人對慾的追求,在佛法看來正是讓芸芸眾生朝善發展的一種策略。

兩位當事人更意外知道,弘誓學院院長性廣法師早在一場兩岸佛教研討會上提及,昭慧法師將主持一場同志佛化婚禮,在場佛教人士還報以如雷掌聲。

「佛教真具進步思想!」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監事王晴怡說,部分宗教團體認為同志是罪惡,佛教基於「眾生平等」,讓同志新人也能被承認與祝福,「這才真正發揮宗教和諧力量」。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慧開法師指出,佛典確實從未提及同志,但那可能因為當時年代太早,「沒提到不必然意味贊同」。同志婚姻是社會問題非宗教問題,就如,「我幫人受戒,從不問性向」。

婚禮當天,弘誓佛學院眾多人士都將參加。美瑜的爸爸歡喜說,「我多了一個女兒」;雅婷的媽媽沒能完全調適,還在考慮要不要參加婚禮。

新聞出處: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178707.shtml

2012-06-24

【臺灣/同志求助資源】120623 自由時報:同志情紓壓 有門診諮詢/聯合報:性別友善門診 傾聽同志秘密

同志情紓壓 有門診諮詢
2012-06-23 記者蔡孟尚/竹東報導

新竹縣驚傳竹科女員工因同性戀情變砍殺同居室友案,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任蘇柏文表示,同性戀的感情壓力大,院方特別為這個族群開設性別友善門診,由醫療團隊提供個別諮詢,電話:03-5943248轉1136。

他也說,如果當事人在感情生變時出現情緒困擾,適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不但能阻止悲劇發生,也能讓自己以健康心態度過這段低潮期,之後不論雙方是否繼續當戀人,至少不會留下遺憾。

「我們在診間旁的身心健康工作坊,門口貼有象徵同性戀情的彩虹旗圖案,就是要爭取他們的認同!」蘇柏文說,同性戀者十分敏感,擔心身分曝光,引來異樣眼光,往往諱疾忌醫,如果能在環境上先讓他們放鬆,對治療他們因感情引發的心理困擾,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是國內極少數開辦性別友善門診的醫院,投入包括醫師、心理師、護理師、社工等專業人力;蘇柏文說,其實需要得到精神醫療協助的同性戀者很多,醫院特別在精神科診間旁獨立出的身心健康工作坊,有兩間獨立的隱密會談室,不方便在護士面前吐露心聲的同性戀者,可以跟醫師或心理師單獨會談。

新聞出處: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23/today-north15-2.htm?Slots=TPhoto

性別友善門診 傾聽同志秘密
2012.06.23 聯合報╱記者羅緗綸、莊旻靜、王慧瑛/新竹報導

新竹縣寶山鄉前天發生女同性戀殺害愛人案件,有人認為同性相戀難有好結果,但也有女同志喊冤,「不要把我們貼標籤!」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醫師主任蘇柏文表示,「同性戀較缺乏宣洩的管道。」

某科技公司員工高喻軒懷疑羅姓女友,劈腿男同事,狠殺她多刀致死,法官昨天裁定高女羈押。

高喻軒與目前已老公分居且育有一女的26歲羅女同居10個月,高懷疑羅劈腿,和另名男同事互傳曖昧簡訊,前天偷看羅女手機簡訊,雙方口角,高持刀砍死羅,還打電話給羅女老公,「她背叛了我,也背叛了你,我把她殺了。」事後還冷靜地po上臉書。

蘇柏文表示,同志遇上感情糾葛,因不知如何宣洩,較易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他也說,國外研究發現同志朋友比一般民眾需要更多情緒的支持與諮詢討論的環境。

一位伴侶曾短暫和男性交往的26歲吳姓女同志則表示,「遇不到懂這種痛苦的朋友,又沒辦法跟家人說,真的會悶到不行!」她認為,同志往往被貼上「曾經感情受挫」、「家庭不溫暖」才愛上同性的標籤,「但我們跟異性戀一樣,只是想好好愛一個人而已!」她也指出,「殺人」跟「同性戀」並非等號,「異性戀互砍的新聞不更多?」

33歲陳姓女同志說,和伴侶相戀近7年,才敢將感情狀態向好友分享,能體會「不能說的秘密」,也曾交往過異性戀人的她認為,和異性相較之下,同性戀人較為體貼。

蘇柏文表示,曾有同志因伴侶要分手,出現憂鬱及割腕等行為,甚至威脅將二人戀情,告知對方家長或同事,情緒長久壓抑易累積負面想法,個性上更鑽牛角尖。

蘇柏文也表示,目前在台大竹東分院有性別友善門診,有專業醫師及心理師提供諮詢,讓同志能有宣洩與討論管道。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178300.shtml

SongYY補充
蘋果日報6月22日亦有針對此事件採訪專業人士報導其建議,茲摘錄於下︰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林愛咪(Amy)表示,不論異性戀或同性戀者,被親密伴侶背叛,有些人在痛苦之餘,會選擇自殘或傷害對方,企圖挽回感情或發洩情緒,這是「人性」問題,絕非只會發生在同志身上。
Amy說,因台灣社會對同志不友善、歧視,感情難以維持長遠,遇到感情破裂,想到下一個伴侶難尋,就易做出傷害自己或對方的行為。
兩性專家吳娟瑜建議,戀人若發現對方劈腿、背叛,應冷靜分析、釐清,並給對方空間說清楚,尊重每個人都有談戀愛的自由,該放手就放手,不要鑽牛角尖。

同志交友須知
●可上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等同志網站流覽交友資訊
●應適度獲得親友體諒和支持,避免阻力和衝突
●多了解彼此想法,維持良性溝通
●尊重對方交友自由,該放手就放手
●發現對方有負面情緒反應,應找專家或親友排解
●若對方有言語威脅或暴力相向,應速離開並聲請家暴保護令
※求助管道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電話:(02)23921970,每周四~周日,19:00~22:00開放諮詢
◎網址:
http://www.hotline.org.tw
資料來源: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

延伸閱讀
120622 蘋果日報:殺女友70刀奪命 「亂搞小三 背叛的下場」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622/34317624
1010714 同志親密關係衝突講座台南場
http://www.hotline.org.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AMY1010614&Rcg=43601

2012-06-19

【臺灣/法界觀點】120618 中國時報名人觀點:天堂不撤守-保障同志權益 應積極釋法修法

2012-06-18 中國時報名人觀點 陳長文

      這幾天令人注意的新聞有豪雨成災、美牛案再顯國會失能等,但這些卻無法讓筆者忘懷月前的一則新聞||一位年輕女同志選擇結束生命,其母沉痛地代替往生「女兒」向外宣告其同志身分,並表達以「女兒」為榮。類似同性戀者痛苦處境的消息總讓筆者感到萬般不捨,是什麼樣的歧視文化,讓年輕人受害到連命都可以不要;而為人父母又何忍孩子必須在懷疑自我的情緒下成長?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第一條:「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目前全球已有三、四十個國家立法承認同性婚姻或保障同性伴侶的法律權益,今年法國、美國的總統候選人也提出此等主張。自認是尊重人權、民主開放的中華民國又是如何看待這個極其重要的議題呢?

     我國在民國三十六年立憲時即以第七條明定:「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勾勒出一個沒有歧視的理想國度。可是悠悠六十五年過去,婚姻關係仍被老舊的民法定義是男與女的結合,高等法院也說:「現行民法親屬篇婚姻章所規定之結婚應以一男一女為限」(而完全沒考慮這些法條有違憲之虞,進而停止審判並聲請大法官解釋),大法官釋字六四七號或許囿於個案,也僅強調異性伴侶的保障。凡此,不但跟不上人權意識的發展腳步,更罔顧了憲法保障人民平等權的規定。

     民國八十九年法務部完成「人權基本法」草案,並經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通過,第三條「人人應享有之自由及權利,不因…性傾向…,而有所歧視。」明確對「性傾向」提供保障,奠定同性戀者權益的基礎。草案第二十六條進一步明定:「人民有依其自由意志結婚與組織家庭的權利、同性男女所組織之家庭得依法收養子女。」但「人權基本法」迄今未完成立法,法院或大法官也不關心這項議題,同性伴侶在法律上仍是兩個毫無關係的個體,不得組織家庭,遑論互享照顧、財產繼承等共同生活的權利義務關係。

     根據聯合國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公布關於全球「同性戀、雙性戀以及跨性別者」(LGBT)人權報告,LGBT族群因性向或性別認同遭受暴力侵害或歧視的情況,普遍存在,即使在已立法保障的國家亦然。

     在西方性別認同的辯論中,反對意見主要來自宗教,認為同性戀違反自然;開放同性婚姻將導致家庭制度崩解。以往同性戀者被迫接受矯治,直到一九七三年美國精神醫學會經過近萬人的會員投票,其中五八%肯定同性戀者的心理無異於異性戀者。醫學顯示,愛滋病也不是同性戀專屬疾病。人類社會自古就有性別認同的差異,經歷無數辯論與檢驗,對同志族群「異常」或「危險」指控,是找不到科學依據的。一般民眾對同性戀者仍然存有不正確的認識,亟需改正。

     教育部原訂一○○學年度實施包含「同志教育」內容的國中小性別平等教育,據聞因宗教團體質疑而未能實施,令筆者十分不解。根據民調,多數民眾並不排斥同志族群;有些父母對此議題似乎採取包容的態度,然而一旦發現自己孩子的同志傾向,卻因社會的恐同(同性戀)氛圍往往不敢給予公開支持,而成為歧視的共同加害者。同性戀者苦於社會的恐同霸凌,逃避輕生的事件時有所聞。根據同志處境調查,有高達二九%的受訪者因為同志身分動過輕生念頭。同性戀者分佈於社會各階層中,面臨價值的束縛,只得壓抑情緒,在學業、事業表現難免打折扣。而某某人有勇氣出櫃是因為他(或她)已擁有相當的社經地位,不需擔心工作升遷、受到歧視,這也凸顯了社會對於同性戀錯誤認知的問題。

     日前總統府公布國家人權報告,也承認台灣對於同志伴侶權益的保障有所不足。馬總統在市長任內對同志向來友善,既如此,馬總統除了應全力推動修法確立同性婚姻的保障,還要責成相關部會宣導正確的同志教育。筆者更期盼台灣的法官、大法官們能夠展現與時俱進的平等意識,於適當個案中賦予同性伴侶憲法上應有的平等保障。(作者為法學教授/律師)

新聞出處: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061800373.html

 …

2012-06-19

【法國/同志捐血】120618 華人健康網:拒絕汙名化!法將廢止同性戀者捐血禁令 /PinkNews(熱線翻譯):法國禁止男同志捐血的規定即將在七月取消

華人健康網 記者許育瑋/編譯

1個多月前甫當選法國總統的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除了讓法國的政治經濟急速左傾,在社會議題上也明顯比前任總統薩克奇(Nikolas Sarkozy)所領導的右派政府開放包容許多。上個月中法國政府宣布,他們將聯手國會廢止自1983年以來不允許同性戀者捐血的法令,並加強血液篩檢的配套,希望藉此消除對同性戀者的汙名化。

法國《費加羅報》(Le Figaro)14日報導,法國左派政府上台後無懼於國內龐大的天主教勢力,宣布一連串對同性戀者友善的政策,包括新上任衛生部長Marisol Touraine提出讓同性戀者可以捐血的構想,認為捐血的判斷標準應該建立在個人的健康狀況,而不是天生的性傾向和私人的性生活上。不少民眾對這些大刀闊斧的改革予以掌聲,卻也同時引來不小的質疑聲浪,擔心公衛系統會因此出現漏洞。

法國《國家愛滋病參考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référence sur le VIH)的研究員Francis Perrin表示,法國自2001年起已建立一套嚴謹完善的篩檢流程,可成功檢測出血液中的病毒基因,但唯獨愛滋病毒的潛伏期長,只要不發病就難以被發現,至今依舊無法突破這道難關。

根據法國《公共衛生研究所》(l’Institut de veille sanitaire, INVS)的統計,同性戀者得到愛滋病的比例高於異性戀者,多半源自於不安全的性行為和藥物注射,但並不代表異性戀者就沒有這個問題。基於公衛而非歧視的理由,多數的歐洲國家都採行以「信任」作為前提的「自行通報」(l’autodéclaration)機制,將同性戀者列在不能隨意捐血的名單中,因此法國一旦通過了這項法案,將是一項劃時代的創舉。

新聞出處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5801

【SongYY補充】
在英國同志新聞報導網站Pink News上,對此事件有更詳盡的報導。熱線義工典典特別翻譯如下︰

法國禁止男同志捐血的規定即將在七月取消
2012.6.15

法國的健康與社會行政部長(Minister of Health and Social Affairs)Marisol Touraine在世界捐血日當天捐血時,也宣布了這項即將推行的政策。接受路特社訪問時,她表示:「不應該以他人的性關係或性傾向來作為可捐血與否的標準」,並明言「唯一應該作為標準的是(血液的)安全與否,基於這點,我們很確定的從事男男性行為的人(MSM,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也可以捐血,因為這本身(對血液安全而言)不是危險因子」。

她接著補充,這項政策即將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施行。

據法國路透社的報導,在Touraine之前的部長也曾經宣告要取消MSM不得捐血的禁令,不過最後還是因為考量愛滋在MSM社群的高傳染率而作罷。Touraine則表明性傾向本身不是危險因子:「原因很簡單,沒有人會僅僅因為他們的性傾向就成為高風險族群」。

在Hollande勝選法國總統後,首相Ayrault近日宣布,為同志社群修定的婚姻與收養平等的法律會儘快通過。

英國、威爾斯和蘇格蘭已於去年11月取消男同志終身禁止捐血的規定,其衛生部門仍訂定了一年的捐血緩衝期,意即男性若於過去一年內從事男男性行為(MSM),仍不能捐血。法國擬比照辦理。

出處網站:Pink News:Europe’s Largest Gay News Service
http://www.pinknews.co.uk/2012/06/15/french-blood-donation-ban-for-gay-men-to-be-lifted-in-coming-months/

延伸閱讀
040212 性別人權協會:看同志捐血禁令 同志人權、大眾安全並不衝突
http://gsrat.net/events/events_content.php?et_id=3
110411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同志的血沒有毒 血液安全的責任在國家 同志捐血遭起訴案 聲援說明書
http://www.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207
110917 Nownews:英放寬男男性行為者捐血限制 衛生署:台灣暫不跟進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917195829506&myarea=3
110918 台灣立報:規定不放寬 捐血限制污名同志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91918656624&myarea=3

TAG: 同志捐血

2012-06-17

【香港/同志父親情】120617 明報:由痛哭到接納 同志的爸爸﹕他開心就好/未獲接納 同志﹕不浪費爸爸的心血

SongYY說明:世界上有52個國家和地區(包括香港)是在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慶祝父親節。香港明報在父親節推出「同志與父親」的專題,有以下兩篇動人且真實的採訪報導。

由痛哭到接納 同志的爸爸﹕他開心就好
2012-06-17 明報專訊

今日是父親節,父母都盼子女早日成家立室,共敘天倫。不過,如子女帶來的是同性伴侶,未必是父親所能接受及明白。有團體在過去兩年,接觸106名得知子女為同性戀而需求助的父母,當中八成父母曾抑鬱失眠,四成試圖控制子女生活。

回想得悉兒子為同性戀者的消息,有父親張爸爸(化名)曾在大半年內陷入情緒低谷,經常失眠、傷心惘然至獨個兒走在街上痛哭及呼叫兒子名字。最終找到輔導團體並與同路人分享,再加上年邁母親的安慰下,明白及接受只要兒子「有自己的生活,開心就可以了」,打破最後一道心牆,與兒子關係重拾舊好。

既恨且憂 曾街頭痛呼兒名字
兒子阿康(化名)讀書好又孝順,張爸爸一向「自豪及得戚」,然而兒子多年來沒有拍拖,到海外工作兩年後,一次突然在電話對媽媽說:「我喜歡了一個人」,媽媽疑惑地問「你喜歡的是男孩子嗎?」兒子坦白承認,並請媽媽轉告其身旁的爸爸。那一晚,張氏夫婦相擁痛哭,整夜未眠。

「其實我們一早懷疑阿康是同志,但這疑問壓在心內很久不敢問。」張爸爸用殘忍痛心來形容當時的感覺,兒子成家立室的期望落空,甚至一度憎恨兒子,同時間又憂心兒子路難走。

在兒子「出櫃」後大半年,張爸爸持續陷入情緒低潮,更曾悲從中來,一個中年男人不顧旁人眼光,在街上狼狽不堪地痛哭及呼叫兒子名字。兒子沒有放棄向爸媽解釋的機會,透過電話電郵請求父母諒解自己的選擇,更安慰爸媽不要擔心自己,又解釋如非濫交,不會如外界所想易患愛滋病。

母親一句點化:阿康沒有害人
透過阿康鍥而不捨的努力,加上張爸爸亦加入小童群益會的同志家長組織,認識到不少同路人,分享子女出櫃後的艱苦心路。最後,張爸爸在其年邁母親安慰下釋懷,「阿康又沒害人,他有自己的生活,開心就可以了」,張爸爸終打破最後一道心障。現時他最大心願是﹕「我要對他更好,給他足夠的愛」。

兒女「出櫃」 八成父母抑鬱失眠
小童群益會5年前開設全港首個支援同志青少年及其家人的「性向無限計劃」,至今接觸了106名父母,分析發現父母知道子女的同性戀傾向後,八成父母出現抑鬱沮喪及失眠,近七成自責內疚(詳見表)。中心建議,父母如遇此情應尋求協助及找正確資訊。

新聞出處:http://news.mingpao.com/20120617/gcb1.htm

未獲接納 同志﹕不浪費爸爸的心血
2012-06-17 明報專訊

高中時已確認自己性取向的Ben(化名),去年21歲時被父母逼問,半推半就「出櫃」,卻換來父親掌摑,更以死相逼,其後被趕出家門。Ben坦言明白父母基於愛才會如斯激動及擔心,故一直努力與父母溝通,終捱過關係緊張的3個月。雖然至今父親未能完全接受他,Ben坦言唯有繼續努力,並趁父親節跟爸爸說聲﹕「我不會浪費你在我身上所付出的心血!」

出櫃被父摑 逐出家門
「從其他同志朋友的經驗來看,我早知道終有一天要向家人坦白,但父母好愛我,知道這會令他們覺兒子『不生性』,一定會好激動好傷心。」Ben說出過往多年來未向父母坦白的因由。出櫃的過程亦如他所料,父母得悉後情緒波動,父親摑了他一巴,「一時話要殺死我,一時話要自殺」,母親當晚就邊哭邊摟著他,直到哭累才睡著。父親在翌日更向他說「不要丟人現眼」,把Ben趕出家門。

未敢奢求接納 只盼做好自己
Ben與父母的緊張關係維持了3個月,其間母親不時勸他「重返正途」,後又聞說爺爺過身時也沒有流淚的父親,偷偷躲起哭。心酸之餘,Ben唯有不時返家與父母對話。身為兒子,Ben這刻未敢奢望父母接受自己,認為得到父母關注已經好滿足,更表示父親節最想對爸爸說,他會努力做好自己,令父親明白沒有白費花在兒子身上的心血。

新聞出處:http://news.mingpao.com/20120617/gcb2.htm

延伸閱讀
同志諮詢熱線:我的孩子是同志… (內有2012《同志父母親人座談會》全台舉辦時間表)
http://redmedia061.so-buy.com/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322551
香港小童群益會 性向無限計畫
http://www.bgca.org.hk/bgca06/main/press.asp?lang=C&id=472
台灣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官網
http://sites.google.com/site/parentsoflgbt/
台灣同志父母協會臉書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arents.LGBT

【香港/同志父親情】120617 明報:由痛哭到接納 同志的爸爸﹕他開心就好/未獲接納 同志﹕不浪費爸爸的心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