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31

【國際/奧運與同志】120728 愛白網:2012倫敦夏季奧運會:22名公開出櫃的同志運動員

愛白網 流雲若雪 編譯  2012-07-28

  2012年倫敦夏季奧運會的賽場上將總共出現22名公開出櫃的同志運動員,其中有三名男同志,19名女同志。

  這個數字超過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數字的總和。但是,這個明顯偏低的數字顯示大多數同志運動員仍然不願意公開出櫃。(特別是考慮到先前有報道,隨著第一批運動員的抵達,短時間內用戶激增使得同志交友應用程序Grindr曾一度癱瘓。)

  Oursoprts列出了這22名公開出櫃的倫敦奧運會運動員的名單如下:

§ Matthew Mitcham (澳大利亞,跳水)
§ Edward Gal (荷蘭,,馬術)
§ Carl Hester (英國,馬術)
§ Seimone Augustus (美國,籃球)
§ Megan Rapinoe (美國,足球)
§ Lisa Raymond (美國,網球雙打)
§ Carlien Dirkse van den Heuvel (荷蘭,曲棍球)
§ Maartje Paumen (荷蘭,曲棍球)
§ Marilyn Agliotti (荷蘭,曲棍球)
§ Jessica Landström (瑞典,足球)
§ Hedvig Lindahl( 瑞典,足球)
§ Lisa Dahlkvist ( 瑞典,足球)
§ Judith Arndt (德國,自行車)
§ Ina-Yoko Teutenberg (德國,自行車)
§ Imke Duplitzer (德國,擊劍)
§ Carole Péon (法國,鐵人三項)*
§ Jessica Harrison (法國,鐵人三項)*
§ Alexandra Lacrabère (法國,手球)
§ Natalie Cook (澳大利亞,沙灘排球)
§ Mayssa Pessoa (巴西,手球)
§ Rikke Skov (丹麥,手球)
§ Karen Anne Hultzer (南非,射箭)

2012-07-25

【臺灣/大炳辭世】120725 中國時報:大炳「永遠的Diva」 自費治裝挺同志遊行

2012-07-25 中國時報 王繼緯、黃識軒/台北報導

4度吸毒的大炳生前受排斥,但在同志眼中,他是永遠的Diva(名伶)。他與小炳兩人從小愛玩芭比娃娃,動手裁縫做女裝、穿高跟鞋反串,出道前便在台灣同志夜店演出反串秀,2005年起,他連6年在台灣同志大遊行自掏腰包治裝、找舞者無償演出,同志讚他是「永遠的Diva」。

 上屆同志遊行總召賴正哲說:「我早在他17歲時便認識他,他是個勇敢活出自我的人,他曾笑我們的關係像牛郎織女,1年才在遊行上見1次面。」大炳因毒失去舞台,賴說:「遊行本意便是包容,我們歡迎各種人來,他擁抱同志,同志也擁抱他。」

 同志肯定他對台灣人權的付出,讚美他「或許世俗人們眼裡最後留下的是負面的片段,但在這世代同志心中,你是永遠的巨星,是大家永遠的姊妹,謝謝你不管遇到任何難關或低潮時,每年10月都記得來陪我們驕傲、帶給我們歡笑,今年遊行你沒辦法來參加了,但是你可以表演給天上的Diva們看。」許多同志要帶彩虹旗去他的追思會,教會表示歡迎。

新聞出處:http://showbiz.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Showbiz/showbiz-news-cnt/0,5020,110511+112012072500008,00.html

2012-07-22

【歐洲/歧視同志遭罰】120721 國際在線:歐足聯向卡薩諾開出罰單 米蘭鋒將歧視言論遭處罰

2012-07-21 騰訊體育訊

  歐洲當地時間7月20日晚,歐足聯通過官方網站宣佈,對卡薩諾在歐洲盃期間就同性戀問題開玩笑以及說出的帶侮辱性的詞彙等不當行為,予以重罰,刻以15000歐元的罰款。

  歐洲盃期間義大利國家隊爆出的同性戀話題,也是一度被炒得沸沸颺颺,亞平寧當地著名同性戀人士塞奇.帕沃內透露給《米蘭體育報》等媒體,稱藍衣軍團內有兩名同性戀國腳,並咬定意甲(球員中不乏同性戀與雙性戀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在今年6月12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卡薩諾就被記者問及同性戀話題,而米蘭前鋒的一席回應給自己惹來了不小的麻煩。

  帕沃內透露義大利隊中喬文科、蒙托利沃和阿巴特都是同性戀,而阿巴特更是雙性戀,三大國腳中阿巴特是卡薩諾的AC米蘭 隊友,蒙托利沃則是半個米蘭人(上賽季已經敲定今夏落戶聖西羅)。談及同性戀話題時,卡薩諾以開玩笑的口吻表示:“國家隊有同性戀嗎?這是每個人自己的問題,不過我希望沒有這樣的事情。”

  然而卡薩諾在回答問題說及“同性戀”時使用了歧視性詞語,將其稱為“二椅子”,一種不尊重的稱呼,當晚就招致了狂風驟雨般的批評。其實卡薩諾自己說完後現場記者就已經哄笑不止,義大利前鋒也意識到自己用詞不妥當,改口大談個人私生活自由的問題。但木已成舟,當天義大利同性戀協會就抗議卡薩諾的發言是“低級趣味,惡毒的攻擊”。

  歐足聯的紀律委員會隨後就針對卡薩諾的言論展開調查,儘管義大利隊主帥普蘭德利之後公開聲明,“不會禁止同性戀球員的存在”,鋒線愛將的言論還是招來了一張重磅罰單。歐足聯官網宣佈,“因為歧視性言論,對義大利的安東尼奧.卡薩諾處以1萬5千歐元罰款”,並給予米蘭射手三天時間考慮是否上訴。一句玩笑話值上萬歐元,這代價也是夠昂貴的。

新聞出處: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41280/2012/07/21/5551s3778642.htm

延伸閱讀:
120402 使用污衊同性戀者的語言,Colin Clark遭美國職業足球聯盟禁賽三場
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3128

【歐洲/歧視同志遭罰】120721 國際在線:歐足聯向卡薩諾開出罰單 米蘭鋒將歧視言論遭處罰

2012-07-22

【美國/軍中同志權】120720 聯合晚報:同志遊行可穿軍服 但僅限一次/新華網:美軍事基地首次舉辦同性婚禮 新人為兩男性士兵

同志遊行可穿軍服 但僅限一次
2012.07.20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美聯社加州19日電

美國國防部通令美國三軍,將首度准許現役軍人穿著制服參加同性戀遊行。五角大廈政策向來禁止軍人身穿制服任何遊行,除非個人獲得指揮官特准。

通令說,國防部為21日舉行的聖地牙哥「同志之傲遊行」(Gay Pride Parade)網開一面,因為主辦單位鼓勵軍人穿著制服參加,而且遊行逐漸受到全國矚目。

聖地牙哥的「同志之傲遊行」是美國規模第四大的同類遊行。去年有相當大數目現役軍人參加,但都穿T恤,只是T侐胸前印有軍種名稱。五角大廈說,例外限於今年的聖地牙哥遊行,下不為例。

聖地牙哥遊行總幹事葛倫蕭形容,這是歷史性的一刻:「我們能夠以尊嚴和敬意頌揚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將士,真是殊榮。爭平等的奮鬥尚未結束,而且不容易,但這是往正確方向邁進的一大步。」

報導說,國防部這次開放政策,是因為現役軍人向單位報告想參加21日的遊行,有些主官說可以穿制服,但有些不准,此事變成各部隊指揮官的棘手問題。

領導爭取現役軍人參加遊行的前水兵沙拉表示,目前已有三百多位現役軍人報名,但屆時有多少人穿制服露面,還不清楚。

五角大廈在通令中提醒軍人,只要身穿制服,還是必須遵守相關的政策規定:「穿制服的現役軍人不得為任何特定團體或個人背書,或選擇性地圖利他們; 不得成為政治信息的平台; 不得接受商業性的贊助。」

新聞出處: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238096.shtml

美軍事基地首次舉辦同性婚禮 新人為兩男性士兵
2012-07-20 國際線上 沈思萌

 據美國廣播公司 7月20日報道,位於美國新澤西奎爾.迪克斯.雷克赫斯特聯合基地(Joint Base McGuire-Dix-Lakehurst)為兩名空軍舉辦了一場婚禮,新人是兩名男性空軍,在軍隊中均表現活躍。這場婚禮是在美國空軍基地舉辦的首場婚禮。

  兩名男子分別叫恩尼尤瑪力(Erwynn Umali)和威爾柏林斯(Will Behrens),9個月前他們還無法想象兩人有正大光明的一天,當時法律要求他們對兩人特殊的關係保密。

  報道稱,婚禮共有150位親戚及朋友參加,由福音路德教會牧師凱.瑞博(Kay Reeb)主持。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兩人特殊的關係,尤其是雙方父母,他們都有嚴格的信仰,所以對兩人的結合內心比較掙扎。

  兩名新人表示,2011年美國同性戀月的活動結束后,他們決定對周圍人公開他們的關係,當時部隊里對此並不反對。不久前,他們向部隊申請在軍事基地舉辦婚禮也非常順利,軍隊很開放,但軍方對他們說這是首次有人提出這樣的申請。

  婚禮結束后兩家人去了迪斯尼遊玩。柏林斯表示,雖然他們不能得到和異性戀夫婦同等的法律權利,但是他們會支持超越性別的真愛。

新聞出處: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hoto/2012-07/20/c_112489675.htm

延伸閱讀
120229 自由時報:美同志大兵熊抱激吻 感動網友/120303 中央社:美陸戰隊同志擁吻照PO網惹議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34233129965&myarea=3
111222 華視新聞:美軍返航福利 女女兵親吻開先例/中央社:美海軍女同志首次碼頭公開獻吻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222224623181&myarea=3&page=2
110921 自由時報:不問不說18年 美軍同志禁令解除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921215323257&myarea=3

2012-07-19

【臺灣/同志伴侶權】120712 台灣立報:家庭定義改寫 伴侶法不能再拖

2012-7-12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

台灣將於8月11日出現第一對女同志佛化婚禮,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秘書長吳紹文表示,感謝佛教界對於同志婚禮的支持,同時呼籲內政部盡快回應伴侶制度相關修法,因應當代家庭變遷趨勢。
平權論述再添一筆
同家會的會員美瑜和雅婷,日前獲得佛教界重量級人士釋昭慧允諾證婚,將於8月11日舉行台灣第一個女同志佛化婚禮。吳紹文表示,這場婚禮的意義不僅在於佛教界人士挺身支持同志結婚權,在佛典的釋義下,更能豐富台灣同志平權論述。

當代成家 方式多元
吳紹文認為,家庭的型態不僅限於婚姻和血緣家庭,成家的方式應該更寬廣。以同家會70多位會員為例,成家方式就相當多元。有單身女同志和固定伴侶透過人工生殖生孩子成家,也有婚姻中女性離婚和伴侶重新成家,更有單身男同志透過代理孕母和原生家庭共同撫育孩子。另外,除了固定伴侶成家之外,也有多位好友共同構築一個家。這顯示出現代社會變遷迅速,家庭型態越趨越多元,不應再以固化一對一、男與女的概念作為組成家庭的當然方式。
吳紹文也呼籲內政部與立法機關,應儘速回應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所推動的伴侶制度和多人家庭民法修正案,以因應當代家庭變遷的趨勢。

婚權促同志父母安心
同志結婚權對同志的父母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吳紹文指出,雖然社會上不少針對現行婚姻制度瑕疵的討論,但在台灣的社會脈絡下,結婚生子仍為父母用來想像孩子取得未來生活保障的主要路徑。國家法律如果完全漠視、不承認同性戀進入婚姻與生養下一代的權利,就間接強化父母對孩子同志性傾向的恐懼與不支持。
吳紹文表示,如今出家的佛教界人士看見同志族群因沒有婚姻權的辛苦,因此以眾生都應平等的關點,願意替同志挺身而出,此舉也影響許多佛教徒父母。他呼籲,政府不能也不該迴避同志合法結婚的國際趨勢。台灣作為亞洲地區友善同志第一名的國家,更應承認同志婚姻,在人民結婚權上落實平等概念。

佛教的基本態度在於讓生命變得更好。而釋昭慧看見同志族群因隱晦不明的情感生活帶來的痛苦,以眾生皆應平等的佛教觀點,為同志挺身而出,支持同志合法結婚與獲得社會認可,更影響許多同志佛教徒。吳紹文表示,感謝佛教界人士對同志佛家子弟的支持,並期待這場台灣第一次的同志佛教婚禮不僅能祝福兩位新人在人生修道路上共同扶持,更能聚集社會各界良善願力,將祝福擴散給所有同志佛教徒,因而獲得平靜、穩定和力量。

新聞出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9899

延伸閱讀
120705 蘋果日報:人間異語:女弟子彼此相愛 佛教法師祝福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76124653884&myarea=3&page=1
120623 聯合報:她跟她佛堂披白紗 法師允證婚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624173725827&myarea=3&page=1

2012-07-13

【國際/同志人權】120711愛白網:反同基督教組織宣布—「同性戀不能被治療」

愛白網 Bonn 編譯

超過三十年來,「出埃及記」( Exodus International)組織一直是所謂的「治療同性戀運動」的領袖力量。他們聲稱通過基督教的祈禱與心理療法,同性戀現象可被「治癒」。

「出埃及記」的領導者們曾宣稱,該組織的分支網路已幫助成千上萬名同性戀者將其從「討厭的」同性慾望中「拯救」出來。保守的基督教組織一直用「同性戀現象並非天生,而是一種選擇」的說法,反對法律為男女同性戀者及同性婚姻的保護。

但這項「治療同性戀運動」已在上周被「出埃及記」組織的主席Alan Chambers否定。他在上周舉行的組織年度會議上發表了一系列公共聲明,宣布摒棄「治療同性戀運動」的一些核心思想。現年40歲的Alan Chambers宣布同性戀取向無法「被治療」,且「修復療法」提供了虛假的希望,會對同性戀造成傷害。

上周四在「出埃及記」組織的總部——佛州的奧蘭多市,Chambers先生通過電話採訪談論了這些引起巨大爭議的觀點。他承認,實際上包括他自己,還有每位他認識的「前同志」現在仍湮沒在同性渴望中。Chambers先生曾遠離同性生活而結婚,並生養了兩個子女。他表示如他一般的同性戀基督徒會面臨一生的精神掙扎,掙扎著避免犯下《聖經》中所說的「罪」。 Chambers先生認為,應該勇於承認這些心路歷程。

日前,加州眾議院已通過將面向少數人群的「轉化療法」界定為非法的法案,現在已提交至州議會。今年早些時候,著名的精神病學專家羅伯特•斯匹澤(L. Spitzer)博士向社會道歉,表示此前公布的關於許多病人已大部分或完全「改變」他們的性取向的研究是無效的。

新聞來源:2012/7/11 愛白網
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3345

2012-07-12

【臺灣/捐血政策】120711 中時電子報:同志是否能捐血 衛署:危險性行為者不得捐血/附捐血法規探討與舊聞重貼:110918 立報:規定不放寬 捐血限制污名同志

同志是否能捐血? 衛署:危險性行為者不得捐血
2012-07-11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吳佩臻

中國大陸最近開放解除對女性同性戀捐血的禁令,但男性同性戀有性行為者因為感染愛滋病的比率較高,所以仍然禁止男性同性戀捐血。台灣血液基金會表示,我國對於女性同性戀捐血一直沒有限制,但有「危險性行為者」,規定不得捐血。

國際對於男性間有性行為者不得捐血的規定,起源1980年代愛滋病毒蔓延,因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男男之間有性行為者,感染愛滋病的比率較高。

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處長叢萍表示,我國目前針對有「危險性行為者」例如:「男性間有性行為者」規定不得捐血。

而如何保障國內血液安全?台灣血液基金會業務處處長林敏昌表示,目前我國針對捐血者做的管制,是先在隱密空間先進行面談,接著填寫表格,表格上會針對是否有不正常的性行為等問題進行基本調查,請捐血者誠實回答,而如果是男男間有過性行為者,屬於危險性行為,按照規定,終身不得捐血。

但是中國只解除對女性同性戀捐血的禁令,也引起了性別歧視的爭議,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我國相關的法規只有針對「危險性行為者」做限制,並非針對「性別」限制。

依據我國血液製劑條例第14條第2項授權衛生署訂定的捐血者健康標準,列為永不得捐血對象包括:曾有吸毒或慢性酒精中毒者、靜脈注射藥物成癮者、男性間性行為者、曾從事性工作者等。

周志浩強調,我國捐血限制是以「行為」做為規範,而非以同性戀或雙性戀等性傾向為規範。

新聞出處: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30518+132012071100839,00.html

SongYY補充
台灣的捐血限制真的沒有歧視或不合理之處嗎?以下為衛生署制定的《捐血者健康標準》︰

【第四條】 捐血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暫緩捐血
第十七款  一年內曾從事危險性行為或曾罹患性病(梅毒、淋病、披衣菌、生殖器皰疹、軟性下疳、尖型濕疣等)者。

【第五條】 捐血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永不得捐血
第四款 靜脈注射藥物成癮者、男性間性行為者及長期使用血液製劑者。

若按照這則新聞周副局長所言︰『相關的法規只有針對「危險性行為者」做限制』,則第四條第十七款中,便已限制了危險性行為的部分,何需第五條第四款的規範?更荒謬矛盾的是,若一位從事危險性行為的異性戀,在標準中僅被列為「應暫緩捐血」;但男性間性行為者不管是否使用保險套、性行為風險高低,就算遵守最高安全準則,卻仍被列為「永不得捐血」。

男性間性行為本來就有「男同性戀」的意涵,《捐血健康標準》明顯不科學的雙重標準,不僅歧視男同志族群,更令人擔憂的是其背後隱含『男性間性行為=危險性行為』的概念,模糊且曲解了「危險性行為」的定義,反而不利於愛滋防疫!

舊文重貼:
110918 立報:規定不放寬 捐血限制污名同志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
由於英國10年未發生輸血感染愛滋案例,決定放寬男性間性行為者不得捐血規定乙事。衛生署疾管局17日表示,我國暫不跟進。同志諮詢熱線政策推廣部主任小杜指出,捐血限制應以安全性行為為主,而非限制發生同性性行為者。

多國放寬捐血規定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依據我國血液製劑條例第14條第2項授權衛生署訂定之捐血者健康標準,列為永不得捐血對象包括曾有吸毒或慢性酒精中毒者、靜脈注射藥物成癮者、男性間性行為者、曾從事性工作者等。疾管局強調,捐血限制以性行為為規範,而非以同性戀或雙性戀等性傾向為規範。另外,疾管局也指出,我國輸血感染愛滋病例中,因男性間性行為者捐血造成的比例高達7成。由於國情不同,我國目前暫不考慮跟進英國作法。

國際對於男性間性行為者不得捐血規定,起源1980年代愛滋病毒蔓延。英國專家及病友團體2006年起針對血液傳染、捐血者誠信及改進捐血檢測進行檢討,認為英國輸血安全的紀錄良好,近10年不曾發生輸血感染愛滋病案例。基於安全紀錄,英國政府決定取消男性間性行為者終生不得捐血的規定,而改成規定過去12個月曾與男性發生性行為的男性,不論是否使用保險套,仍不能捐血。不過,近年陸續放寬發生同性性行為捐血規定的國家包括澳洲、瑞典、日本、義大利 (SongYY補充:2012法國也開放原先禁令),但限制永不得捐血的國家仍有美國、加拿大。

誤定危險性行為
依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國內因輸血感染愛滋病毒者有23人,近10年有11人因輸血感染。造成所有輸血感染事件的捐血人中,男性間性行為者佔7成以上,相較英國近10年輸血安全紀錄,我國目前仍朝向加強民眾正確捐血觀念宣導、諮詢面談作業法制化及對於血液捐贈者不實陳述處以罰鍰,以強化捐血者誠信、及使用縮短空窗期之檢驗法等作為,積極預防輸血感染事件發生。另將持續監測輸血感染案件發生情形,等待達無輸血感染愛滋案例,將再評估放寬限制規定的可行性。

不過,小杜指出,疾管局將限制發生性同性性行為者捐血,其中就有限制同志族群捐血的意涵,同時也將男男性行為定義為危險性行為,不但污名同志,也定義錯誤。另外,所謂的因男性間性行為者捐血而感染愛滋的比例雖佔7成以上,但母數僅有11人,並未有代表性。小杜認為,如果要限制不安全性行為者捐血,應不分男男性行為、男女性行為,如此才不會模糊預防愛滋的焦點。

新聞出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0923

延伸閱讀:
040212 性別人權協會:看同志捐血禁令 同志人權、大眾安全並不衝突
http://gsrat.net/events/events_content.php?et_id=3
110411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同志的血沒有毒 血液安全的責任在國家 同志捐血遭起訴案 聲援說明書
http://www.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207
120618 華人健康網:拒絕汙名化!法將廢止同性戀者捐血禁令 /PinkNews(熱線翻譯):法國禁止男同志捐血的規定即將在七月取消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61917915259&myarea=3&page=1
110918 台灣立報:規定不放寬 捐血限制污名同志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91918656624&myarea=3
110411 苦勞網︰捐血一袋,害人一命?捐血的社會意涵 (作者︰李佳霖)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9122

 

TAG: 同志捐血

2012-07-12

【瑞士/校園同志】120711 瑞士資訊網站專題:同性戀話題進入課堂/“12歲時,我感覺自己是個怪物”

同性戀話題進入課堂
Daniele Mariani/ 瑞士資訊swissinfo.ch (譯自意大利語:薛偉中)

在瑞士的學校裡,性取向和同性戀恐懼症(homophobia,簡稱恐同症)常常是禁忌話題。然而,這個問題不容輕視:舉例來說,相對於異性戀的同齡人,同性戀青少年試圖自殺的比例也更高。

一個女孩告訴同學們:“第一次聽人說到同性戀的時候,我還小。那次叔叔帶了個男子來參加家庭聚會。”另一個學生說:“我那時差不多10歲,在班里和同學們談起了這個話題。”然而,一個在非洲國家長大的年青人講訴的事情卻讓大家唏噓不已:“13歲的時候,我曾目睹過人們用私刑處死了一個同性戀者,人們說他「身上有鬼附體」。”

5月末的一個下午,在伯爾尼州聖提彌(St. Imier) 職業教育中心社會醫務人員的課堂上,大家談起同性戀和同性戀恐懼症。帕斯卡爾·莫瑞亞-熱努(Pascal Morier-Genoud)和學生們討論得很活躍,這些學生大部分為17-18歲。 10年來,莫瑞亞-熱努一直從事於該題材的學校教育工作。這次,和他同來的還有一個男同性戀者。

“人們刻意渲染恐同,卻根本不想花心思去了解同性戀,性取向的問題會伴隨人一生。因此,該話題已經引起學校的重視,這很必要。”莫瑞亞-熱努指出。

2000年瑞士法語區的最後一次同性戀研究顯示:4個青年同性戀者中就有1個企圖自殺過。那麼,學校的重視就更顯其必要。這個數據在其他國家進行的調查中也得以證實。

因“不同”而受歧視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學校環境尤為重要。就此,瑞士同性戀組織-粉十字(Pink Cross)-的負責人艾麗西亞·帕海勒(Alicia Parel)強調說:“在學校裡,如果被人視為異類,就常常會遭受身體或言語上的暴力,這不僅涉及到同性戀者,也涉及異性戀者,只要被視作異類就夠了。這種不被認同的感覺會導致壓力和苦惱,作為成年人,我們的作用就是保護兒童。”

莫瑞亞-熱努走入課堂的目的就是打破對同性戀的傳統看法、突破這個依然是禁忌的題材。而且不要忘記,每個班級裡都有可能有被同性同學所吸引的男生或女生,他們可能會自問自己的性取向,可能還沒有找到答案。

“同性戀們對性很放肆,是真的麼?同性戀等於戀童癖嗎?在一對同性伴侶中,總有一個當女性,另一個當男性麼?…”莫瑞亞-熱努常常面對這類提問。

“不,性和性取向根本無關;同性戀等於戀童癖的說法也不對,不應該將同性戀和戀童癖混為一談,比如,10個戀童癖中就有9個是異性戀,你們知道麼? ”

莫瑞亞-熱努也試圖讓人們理解,生活中,一個性取向不同的人會遇到什麼苦惱:“試想在一個公司工作意味著什麼,和同事們一起被邀請參加個聚會,同事們對你說:「啊,下一次把你的女朋友也帶來吧。」4-5次之後你都沒有帶,人們就會開玩笑的問:「你是同性戀吧?」初次承認自己是同性戀很難,然而永無止境的不斷重複就更難。那就換個工作吧。如果每次都要如此應對異性戀的新同事們,你們會怎麼辦?”

談虎色變
然而,在學校裡談論這些話題還很難。 “我只是和學校義務教育最後2年的學生們(15-16歲)交流過,而且只有在老師的要求下,我才會談,”莫瑞亞-熱努指出。

有時,學校領導們害怕家長們投訴:學校談論的同性戀話題會影響孩子;此外,性方面的問題也應該由家庭解決,這個想法還根深蒂固。就在前幾個月,人們還強烈反對一個性教育計劃,該計劃原定於2014年在瑞士德語區各州的學校裡實行。

“只要人們對於同性戀話題談虎色變;只要人們還相信同性戀是神秘病毒傳播的一種疾病,什麼問題都不會得到解決,”艾麗西亞·帕海勒指出,“性取向不可以選擇,同性戀更沒有選擇,正如人們不能選擇自己眼睛的顏色和膚色一樣,個性都是天生的,不是後天獲得的。”

差別不止一種
為了避免無果的論爭,一條途徑就是不要將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恐同症上。

“日內瓦州和沃州都聘請了關於性取向和恐同症方面的專家,他們的責任之一就是為教師們制定教育計劃,”粉十字組織的新負責人指出,“這個教育計劃的優勢在於它涉及到各種形式的差異:體態過胖、身材​​瘦長等等。這一切都會使年輕人的學校生活變得十分艱難。”

“只是將注意力集中於恐同症沒有任何意義,”艾麗西亞·帕海勒補充說,“我們需要一個更廣泛而靈活的視角來面對差異問題。為什麼要撇開那些在某一方面與眾不同的孩子呢?這些孩子也需要支持。”

文章出處:http://www.swissinfo.ch/chi/detail/content.html?cid=32894028


“12歲時,我感覺自己是個怪物”
Daniele Mariani/瑞士資訊swissinfo.ch (譯自意大利語:薛偉中)

近幾年在瑞士,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變得比過去寬容多了。儘管如此,發覺並接受自己的同性戀傾向,對於大部分青年人來說,仍是一個艱辛的過程,這是來自他們中間一員的心聲。

“如今,人們常常說,瑞士沒有恐同症的問題,同性戀的生活也很容易,但是事實卻相反。簡單地說,試試和一個同性朋友在城市手拉手地散步,你們感覺到人們的目光了嗎?!”

5月末的一個下午,在位於伯爾尼州汝拉(Jura)地區的聖提彌(St. Imier)職業教育中心,Hakim(化名)向這所學校社會保健專業的學生們講述了他的經歷。

Hakim還不滿16歲,說起話來滔滔不絕,用詞嚴謹,語速很快。他來這不是為了“皈依”,而是向大家講訴自己的親身經歷,只是因為“如果在他年少時,要是班上能有人來像他一樣講述自己的故事,他會非常欣賞。” Hakim是一些人定義為“同志”,“玻璃”,“斷背”…的一名同性戀者,為了貶低那些社會非主流的人,在發明詞彙方面,人類尤其變得羅嗦起來。

“你不覺得丟人嗎?”
出生在中東的一個國家,7歲的時候,Hakim來到了瑞士。大約10-11歲的時候,他開始對自己的性取向不斷自問。 “我的同伴們開始交女朋友,我也想像他們一樣,但是,很快我意識到有些不對勁。那時,我還不太懂,也從來沒有人對我講過同性戀的事。差不多12歲時,我真的感到很痛苦,感覺自己是個怪物,那時我認為自己是個戀童癖。”

13歲是他人生一個決定性的轉折點。一次聽音樂會時,一位女性朋友讓他看那個漂亮的女歌手,他回答說那個男音樂家也不錯。 “「你弟弟知道嗎?」她問我,「知道什麼?」我回答,「嗯,你是個同性戀啊。」然後她開始給我解釋同性戀是怎麼回事,她對我說,她喜歡女孩子,很多人像我們這樣,這沒什麼應該感到羞恥的。慢慢地,我意識到自己不是個怪物,過了一兩個月,我開始和朋友們談起這事。”

很快,整個學校都知道了,各種各樣的議論接踵而來,你不覺得丟人嗎?你跟家人說過嗎?

多虧了那些護著他的好朋友們,尤其是女性朋友們,Hakim一直堅持著。過了一年左右,差不多一切都恢復正常了。

Hakim一直沒完沒了的強調一件事:如果說「公開承認」很難,那麼「被自己接受」的階段就更難,或者說,接受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更難。

“我很倔強,所以沒有感到太痛苦。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樣,問題不是別人的冷嘲熱諷或者身體侵犯,而是內心存在的同性戀恐懼。一再聽人不斷地重複「討人嫌的同志」,自己也開始真的相信自己就是這樣讓人噁心。企圖自殺的年青人中1/4和性取向有關,這絕非偶然。”

讓時間解決問題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家中,事情的發展也大同小異。 “當我告訴母親的時候,我害怕她會癲癇病發作。她卻對我說,她會像從前一樣愛我,讓我不要擔心,因為這只是青春期的一個階段。”他的姐妹們對此也沒大題小做,兩個兄弟中的一個卻表現的迥然不同,“他威脅我,有時以死相挾。”他平靜地指出。

差不多15歲時,母親第一次看到他在街上和男朋友接吻,“這讓她感到震驚,她終於意識到,這不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那麼簡單,我簡直有點瘋了,我從家裡逃了出來,並做了蠢事。”與此同時,情形慢慢好轉。母親見到了他的同伴,“當我第一次對家人敞開心扉時,我希望他們會對我說,「沒有問題,」一切都將和從前一樣。但是我想這是永遠都不可能發生的,家人也需要時間來慢慢接受。”

談到父親的態度,Hakim的雙眼露出了憂傷。兩年前,他的父親回到了中東生活,他對兒子的同性戀傾向一無所知。 “我的計劃是今年夏天去看他,也許會是最後一次吧,因為遲早他會知道的,那麼我就不會再有機會見到他了,我很清楚,他一輩子都不會接受這個事實。 ”

抗爭
還有另一個重要因素:在他父親生活的那個國家—出於謹慎,我們不具體指出哪個國家—同性戀者會受到懲罰,可能最高會被判處10年監禁。 “事實上,我生活在瑞士,總的來說還不錯,像在伊朗那樣的國家,同性戀者甚至會被處以死刑。”當回憶起世界上很多地區同性戀者的悲傷命運時,Hakim強調說。

正是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向戀和變性人的首字母縮寫)群體不斷受到人們的歧視,以及恐同症在學校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一切促使Hakim走上了抗爭的道路。最近,他和洛桑青年理事會的成員們一起,策劃了一次關於恐同症的展覽,由於取得的成功,該展覽也將陸續在其他城市展出。

“我所受的教​​育是關於司法和平等,”他對我們說,“我對歧視很敏感,我年青,是個理想主義者,充滿了夢想,我會繼續抗爭,直到實現我的夢想。”

文章出處:http://www.swissinfo.ch/chi/detail/content.html?cid=3304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