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2

111222 華視新聞:美軍返航福利 女女兵親吻開先例/中央社:美海軍女同志首次碼頭公開獻吻

美軍返航福利 女女兵親吻開先例
華視 2011-12-22 

  美國海軍有個不成文規定,就是軍艦出任務返回基地時,艦上官兵可以買摸彩券,爭取第一個上岸跟親密愛人親吻的資格,結果這回有一位女兵獲得,結果她一上岸就跟自己的同性伴侶親密擁吻,成為美軍解除同性戀限制後,第一對公開親吻的美軍士兵。

  美國海軍三等女兵史奈爾一身便裝,難掩一臉的興奮,向前迎接她的親密愛人姬塔,現場傳來熱烈的掌聲,因為這一吻,可是美軍史上頭一遭,美國二等女兵姬塔,這番話讓一旁的史奈爾聽得頻頻點頭,因為美軍過去對同志從軍,有不說不問的限制令,好不容易解禁後,這對祕戀兩年的情侶才能公開戀情。

  美國海軍三等兵史奈爾,說起這個碼頭熱吻,是因為抽中,而出現美軍解除同性禁令的第一個熱吻,而且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的同性熱吻,出現在美軍陣營裡。

文章出處:http://m.cts.com.tw/cts/international/201112/201112220898055.html

美海軍女同志首次碼頭公開獻吻
中央社台北22日電

自從美國解除軍隊不得有同性戀 的禁令後,2位海軍女官兵成為獲得碼頭「第一吻」福利的首對同志戀人。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已經出海80天的海軍 中士葛塔(Marissa Gaeta),在艦上抽獎活動中,贏得碼頭首吻獎。

這對同志戀人說,那是「令人期待已久」的一刻。

美國聯邦政府經過多年討論後,今年9月終於廢止 軍方「不問不說」(Dont Ask Dont Tell)政策,願 意公開同志身分的軍人,得以繼續服役。

大批民眾聚集在維吉尼亞灘(Virginia Beach)碼 頭,等著迎接隨同軍艦「橡樹丘號」(USS Oak Hill) 前往中美洲巡航的摯愛歸來。

當23歲的葛塔走下艦艇,並與交往2年的女友、22 歲的海軍下士史奈爾(Citlalic Snell)當眾擁吻時, 現場群眾不禁歡聲雷動。

美聯社報導,聚集在碼頭的民眾先前並不知道,會 有同志情人在這個極具傳統性的一刻彼此獻吻。

葛塔告訴當地媒體,艦上人員向來會在返港前,抽 出碼頭「第一抱與第一吻得主」。

葛塔說,她一共花了50美元買50張抽獎券,不過別 人買更多。

這對在受訓期間結識彼此的同志戀人表示,很高興 終於能坦然公開這段關係。(譯者:中央社蔡佳伶)

文章出處:http://www2.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12220380&pType0=aOPL&pTypeSel=0

延伸閱讀
111222 BBC:US Navy lesbian couple share first gay dockside kiss (附圖)
http://www.bbc.co.uk/news/world-us-canada-16297406
110921 自由時報:不問不說18年 美軍同志禁令解除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921215323257&myarea=3

2011-12-21

【臺灣/愛滋NGO】111220 聯合報即時:一波三折 關愛基金會正式成立/台灣立報:健身俱樂部挺愛滋 百萬援助關愛之家/不忍孩童流浪 關愛之家打造溫暖窩

一波三折 關愛基金會正式成立
2011.12.20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即時報導

收容兒童、成年愛滋感染者的台灣關愛之家協會,25年來歷經遷徙流浪、幾乎斷炊,及安養設施與收容孩童、病人的合法性問題等,今年又幾經波折,終於獲得內政部正式核准成立許可,正式成立台灣關愛基金會。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創辦人楊捷說,基金會象徵著台灣愛滋感染者的全人照護邁開一大步,可合法設立愛滋兒童與青少年收容機構、愛滋感染者養護機構,為愛滋感染者提供更長期且完善的服務。

楊捷說,25年來關愛之家已送走了近3百位愛滋感染者,讓他們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而關愛之家協會有97%以上的經費,來自於社會大眾的熱心捐獻。成立基金會後,雖可望有政府部分補助,但仍缺收容安置的場地,也將面臨經費上的壓力,期盼各界持續關注,捐款相助。

文章出處: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6793644.shtml

健身俱樂部挺愛滋  百萬援助關愛之家
2011.12.21 台灣立報記者史倩玲整理報導

許多企業雖然經常捐助弱勢,但愛滋相關社福團體卻較其他團體生存更艱困。健身俱樂部World Gym特別拋磚引玉,捐出百餘萬援助收容愛滋兒童的關愛之家。World Gym總監柯約翰(John Caraccio)表示,有正確的觀念就知道愛滋不可怕。

關愛之家表示,柯約翰不僅親至關愛之家探視院童,了解他們的生活環境及需求,並邀請俱樂部主管級員工到關愛之家做義工,安排有氧老師設計小朋友體操帶動,最後更決定號召全台21家據點的全體員工及會員共獻愛心,於8、9、10月進行了募款活動,包含館內募款、有氧募款課、飛輪募款課,授課老師也捐出酬勞,募款金額為55萬3,505元。柯約翰表示,除了原本的募款金額外,World Gym健身俱樂部加碼捐110萬元,讓捐款總額一舉衝到165萬3,505元。

柯約翰表示,希望藉由此次募款活動,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讓群眾注意幫助社會上的弱勢團體,也更了解關愛之家這個收容愛滋病童機構。柯約翰指出,愛滋並不可怕,只要有正確的知識及觀念,這群愛之天使也擁有無限的生命力及希望。

文章出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3831

不忍孩童流浪 關愛之家打造溫暖窩
2011.12.20 台灣立報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

「如果我們不堅持守護他們最後一個家,那他們該怎麼辦呢?」長期照顧愛滋患者的楊捷激動地說。社會大眾對於愛滋病多半帶有錯誤認知,以為愛滋病容易傳染而排擠他們,甚至連家人也遺棄他們。嬌小的楊捷不忍愛滋病患在外流浪而成立關愛之家,收容無處可去或年紀尚小的愛滋病孩童,給予他們一個溫暖的家。

顧小孩 楊捷視如己出
座落台北市再興社區的關愛之家,配合耶誕節到來,陽台前掛滿紅色的襪子,楊捷和多名愛滋病患、孩童居住在小小的3層樓裡。關愛之家的第一、二層樓,地板上鋪滿五顏六色的巧拼,牆上貼滿小朋友的大頭照,上頭寫著工作人員利用「盼、台、灣、關、愛、之、家、平、安、喜、樂、……」等45個字,為孩童取疊字的小名,並且循環利用,現在已經有第4代盼盼。到了晚上,楊捷和所有的孩童睡在2樓的巧拼上,如果半夜小孩哭鬧,楊捷便會馬上起身安撫,如同媽媽一樣,細心照料關愛之家的孩童。

這些住在關愛之家的孩童,有的是楊捷親赴勒戒所、監獄裡抱回來,有的則是被家人棄養,儘管如此,楊捷對待他們如同呵護自己親生的孩子一般。台灣關愛基金會董事長汪其楣說,楊捷將孩子帶回來扶養後,還會帶孩子去探監,支持服刑中的母親擁有活下去的勇氣,出獄之後,母親便和孩子一同住在關愛之家,類似的例子不在少數。汪其楣直誇楊捷有菩薩心腸,願意包容、接納無家可歸的人,和楊捷一同住在關愛之家的愛滋病患者—冬冬,即是其中一名。

家人誤解 患者難受
身高約170公分,看起來卻十分瘦弱的精障者冬冬,約15年前遭男友感染,成為愛滋病患者,此後,她和原生家庭分離,更心酸的是,她再也沒見過爸爸媽媽。談到此,冬冬忍不住掩面嚎啕大哭,像個無助的孩子。冬冬一邊流淚,一邊訴說,她很想念爸爸、媽媽,曾打電話回家,但接電話的都是她的弟弟或妹妹,直推說爸爸、媽媽不在家。冬冬很清楚知道,由於感染愛滋病,家人十分不諒解,甚至斥責她讓整個家族蒙羞。冬冬曾想回家探望爸爸、媽媽,但一想到爸爸有心臟病,可能承受不了刺激,只好隱忍自己想家的情緒。後來冬冬來到關愛之家,得到另一個家,和楊捷一起照顧小寶寶,幫忙餵奶換尿布,看著孩子們天真無邪的臉龐,冬冬覺得自己和孩子一同學習成長,也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新的希望。

基金會盼各界援助
然而,關愛之家時常面臨迫遷、不友善對待,終於在上個月完成登記,正式成立台灣關愛基金會,為愛滋感染者的全人照護邁開一大步。目前台北、高雄、屏東共有6間關愛之家,安置1百多名的愛滋病患者。可是,台灣關愛基金會仍然缺乏設立愛滋兒童與少年的收容機構、愛滋病患的養護機構,汪其楣希望政府釋出閒置空間,讓基金會安置病患,也期盼社會各界透過捐款,讓患者得到妥善照顧。

文章出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3815

【SongYY按】:根據內政部的法規,關愛之家協會必須成立基金會,並成立合法兒少機構及安養機構,才能繼續安置照顧目前分散在台灣6處的愛滋病患與受愛滋影響的孩童。2011年4月關愛之家終於籌得3000萬跨越基金會門檻,但因立案主管機關究竟是內政部或衛生署「喬不定」,延宕到2011年11月才正式成立基金會。請參見下列報導。

延伸閱讀

110403 台灣立報:資金到位 關愛之家成立基金會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6157
110808 中央日報網路報:關愛之家基金會 誰來管喬不定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08&docid=101620767

2011-12-21

【加拿大/愛滋新知】111221 星島日報:歷時20年 西安大略大學科學家研製愛滋病毒疫苗 一月起獲准作人類臨床測試

綜合報導
加拿大一組科學家用了20年時間研究的成果,已獲准開始對人類進行愛滋病病毒(HIV)疫苗注射測試。
西安大略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一組研究人員研發的疫苗,已經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同意,可以對人類進行臨床測試。
明年1月起,40名有愛滋病病毒的健康人士會接受疫苗注射,測試其安全性。

40人率先接受注射測試
       西安省大學舒利克醫學及牙科學院(Schulich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病毒學教授Dr.Chil-Yong Kang形容,能夠得到FDA同意展開今次的臨床測試,實在是一個「里程碑。」他表示,他們20年前開始基本科學的研究,10年前則開始研發疫苗,能夠達到現今這個階段,對他們來說,實在難以置信。
他續說,該種名為SAV001的疫苗,是第一種獲批准作臨床試驗具預防作用的HIV疫苗,使用一種已死的完整HIV-1病毒,刺激人體內的免疫反應。
這種策略之前已被採用,並成功研發多種疫苗,包括流感、小兒痲痺症、狂犬症和甲型肝炎等。Dr.Kang表示,過去既能成功研發對多種病毒性疾病的疫苗,對於加拿大研發的疫苗,同樣可用以對抗HIV,將會給予極大希望。
今次用於疫苗內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是經過基因改造成非病原性,或無法致病;Dr.Kang及其研究團隊更利用化學品和輻射,進一步降低病毒的活躍能力。
他指出,研究人員過往沒有採用一種已死的完整HIV-1病毒進行研究,因為不知道怎樣令其變成一種較安全的病毒,亦不知道如何大量製造該類病毒,如今利用對該病毒進行基因工程,終於解決了上述問題。
根據國際愛滋病疫苗發啟組織(International AIDS Vaccine Initiative簡稱IAVI)的資料,現時全球正就30種HIV疫苗進行第一階段臨床測試,大多數的疫苗主要集中使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一種特別組成部份去觸發免疫反應。目前仍未有一種有效的HIV疫苗。
加拿大HIV研究協會主席安杰爾醫生(Dr.Jonathan Angel)的研究,是獲得加拿大保健研究學會資助。他表示,加拿大一位科學家的工作可以由基本研究層面,進至一種可以符合FDA的嚴格要求,並獲准對人類進行臨床測試的疫苗,實在令人感到無比興奮。但亦提醒說,研發一種具效力的HIV疫苗仍然是一項令人畏縮的工作,因為HIV是一種科學家至今仍然未能完全明白的複雜病毒。
一旦SAV001的疫苗被證明安全,就會展開第2階段臨床測試,對象是600名對HIV呈陰性反應而會有感染HIV風險的志願人士。研究員將會測量各人對疫苗免疫反應。
第3階段和最後階段的測試對象會是6,000名對HIV呈陰性反應,而會面對受HIV傳染的高風險志願人士,當中一半會接受疫苗注射,另一半則不會,他們會被跟進3年時間,了解兩組人中有多少人會感染HIV。
Dr.Kang和其團隊的研究工作獲得Sumagen Canada資助,該公司於2008年成立,用以支持研發疫苗工作,同時是一間以南韓為基地的藥業公司的子公司。(資料來源:星報)

文章出處: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1-12-21/headline1324456652d3606426.html

延伸閱讀:
111220 The Star(加拿大星報):Canadian-developed HIV vaccine approved for human studies.
http://www.thestar.com/news/article/1104653
111220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Media Release (西安大略大學新聞稿):HIV/AIDS Vaccine Developed at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Proceeding to Human Clinical Trials
http://communications.uwo.ca/media/hivvaccine/

2011-12-21

【臺灣/愛滋藥價】111220 苦勞網:愛滋感染者權益兩座大山難越 社會恐慌、跨國藥廠利益

孫窮理 (苦勞網特約記者)

今年(2011)台大器官移植事件,再一次造成社會「愛滋恐慌」與對感染者的污名,今天(12/20)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召開記者會,公佈由19個關懷愛滋議題的民間團體票選出的「五大愛滋新聞」,其中台大器官移植事件,沒有疑問地登上榜首,而有此一事件延伸的「剪保卡加註愛滋」事件,則為第2名;其餘三則依序分別為:「愛滋公務預算不足,政府計劃要讓感染者部份負擔」、「青少年感染愛滋人數上升」,以及「同志空窗期捐血導致感染遭起訴」3個事件;而以「亞洲已開發國家多元情欲聯盟」代表身份出席的同志諮詢熱線國際事務部主任巫緒樑認為,國際間智財權規範對跨國藥廠的保護,是愛滋藥品價格昂貴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愛滋防制政策制定與執行的困難。

權促會祕書長林宜慧表示,在台大愛滋器捐事件中,醫護人員被描述為「勇者」,受贈者是「不惜一切、給予最好的預防性投藥的受害者」,捐贈者家屬被指為「幫凶」,而社會大眾則是「未來可能的受害者」;這種對愛滋的負面陰影,產生了像「健保卡加註」這種不理性的反應,不但難以維護器捐的安全,而且會產生讓醫療人員放鬆警戒,使本來不好的愛滋醫療環境雪上加霜。

另外,林宜慧提到,關於愛滋預算不足,要感染者部份負擔,台灣面臨目前面臨藥價過高的問題,這是一個被「專家」決定,沒有公共辯論空間的議題;而空窗期的捐血者被移送、起訴,林宜慧認為,他是成就歷史里程碑的「烈士」,因為這個事件,終於使台灣願意使用核酸檢驗法(NAT, nucleic acid testing)篩檢血液技術,維護用血的安全。

巫緒樑說,一般國際對位開發國家的愛滋感染比較關注,對於已經被列為已開發國家如韓、日、台、港、新等國家,反而缺乏關懷愛滋的資源,「這不只是教育失敗的問題,而是愛滋政策整體性缺乏」,他特別針對空窗期捐血者遭起訴的事件指出,在聯合國和WHO推動「愛滋病除罪化」的同時,台灣的這個作法是跟整個國際潮流背道而馳,將愛滋病入罪,反而會增加愛滋的感染率。

愛滋藥品價格昂貴,是一個關鍵的問題,目前由擁有專利權的國際藥廠在專利期間生產的藥物稱為「專利藥」,而由非專利藥廠生產的有專利權藥品,稱為「學名藥」,一般來說,依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財產權協議(TRIPs,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Rights)」規範,只有在專利保護期間結束之後,非專利藥廠才能生產受專利權保護的藥品;2001年,面臨嚴重愛滋氾濫問題的南非為反制跨國藥廠的暴利、壓低愛滋藥品價格,以有效抑制愛滋,實施《藥品與相關物資控制修正法》,引起跨國藥廠抵制,經過國際訴訟,迫使藥廠撤回告訴(相關評論),使得第三世界國家得以生產專利期間的「學名藥」。

南非愛滋藥事件,是第三世界國家對跨國藥廠智財權戰爭的一次重大勝利。巫緒樑說,「目前國際間是設定一個『貧窮線』,只有在這條線以下的國家,可以生產專利期間的『學名藥』,而台灣因為被列在『貧窮線』以上,所以不能生產」,然而,WTO規範另外也同意不在「貧窮線」以下的國家可以生產非專利期間的學名藥,輸出到這些第三世界國家,「台灣卻連這個『中介』的角色都放棄了、同時台灣的藥廠也不願意生產專利期間結束之後的『學名藥』」,這是造成目前國內愛滋藥品價格過高的主因,巫緒樑說,現在我們只看到像「宇昌」要生產愛滋的「專利藥」去國際賺錢,卻沒有想到應該要從事價格較低的「超過專利期間的『學名藥』」的生產。

「就以泰國生產的『學名藥』為例,一個感染者的花費,差不多一個月是2千多塊;而如果是使用『專利藥』,則差不多是2萬多塊」,同樣效果的藥品,「專利藥」和「學名藥」的價差通常可以達到10倍以上。

而現在還有新的事件,將會使愛滋藥品價格問題雪上加霜,「目前美國和韓國已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 Free Trade Agreement),在協定裡,把跨國藥廠原來生產專利藥的期限再延長,這會使得韓國的藥廠延後專利期間過期後『學名藥』生產的時間」,跨國藥廠為了維護自己的暴利,在WTO規範之餘,透過這種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維持自己的既得利益,「韓國的愛滋權益團體用激烈的動作,在國際會議的場合對美韓FTA表抗議」巫緒樑說。

事實上,美韓FTA對台灣也會造成影響,「這將會使得美方會以韓國同樣的標準來要求台灣也要對這些跨國藥廠的專利藥給予一樣的保護」巫緒樑說。美韓FTA就已經造成台灣的連鎖效應,何況現在還有人主張要恰簽美台FTA,愛滋藥品價格問題不能解決,「難道要逼我們像韓國人一樣激烈抗爭?」巫緒樑說。

文章出處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5554

延伸閱讀
111220 公視新聞:今年5大愛滋新聞 器捐誤植登榜首/台灣立報:年度愛滋新聞 凸顯嚴重歧視/其他媒體相關報導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220205544535&myarea=2
111220 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Return to the Beginning「2011年度五大愛滋新聞發表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http://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266

2011-12-20

【臺灣/愛滋新聞】111220 公視新聞:今年5大愛滋新聞 器捐誤植登榜首/台灣立報:年度愛滋新聞 凸顯嚴重歧視/其他媒體相關報導

今年5大愛滋新聞 器捐誤植登榜首
2011-12-20 公視暗時新聞

愛滋人權團體票選今年五大愛滋新聞,第一名就是先前引發軒然大波的台大醫院誤植愛滋器官事件,另外其衍生出的健保卡註記愛滋問題的新聞也上榜,而青少年族群感染率上升也排名在內,愛滋人權團體希望透過這些新聞事件,提醒政府重視衛教,同時制定更完善的愛滋政策。

台大醫院院長陳明豐向社會大眾道歉,今年八月,台大醫院誤植愛滋感染者器官給五名受贈者,造成醫護人員和受贈者暴露在高危險感染風險,這起事件引發社會譁然,也被愛滋人權團體票選為年度第一名愛滋新聞。另外,青少年感染愛滋一年內增加13.3%的新聞也上榜。

另外,包括誤植器官衍生出愛滋者健保卡是否註記,以及愛滋用藥感染者的部分負擔,和愛滋感染者在空窗期捐血,都被民間團體評選為年度五大新聞,有同志諮詢團體認為,這些新聞顯示出,政府對於衛教和愛滋政策的努力還不夠。

民間團體認為,這些重大新聞事件,透過媒體報導,正好讓社會大眾有機會重新檢視愛滋,他們呼籲政府,雖然愛滋感染者在台灣屬於小眾,但是人權不能被忽視,希望政府能從新聞事件中省思,制定更完善的愛滋政策,並加強衛教宣傳。

文章出處:http://web.pts.org.tw/php/news/pts_news/detail.php?NEENO=198715

年度愛滋新聞  凸顯嚴重歧視
台灣立報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

愛滋感染者權益者促進協會於20日發表由19個民間團體票選出的5大愛滋新聞,其中以愛滋器官移植事件高居第一。權促會秘書長林宜慧指出,由團體票選出的愛滋新聞看來,台灣的愛滋教育可以說相當失敗。

2011年5大愛滋新聞中,居首為「愛滋器官移植事件」,其次為「健保卡是否強制註記愛滋」、「愛滋公務預算不足,要感染者部分負擔?」、「青少年感染愛滋人數上升」,以及台灣首例「同性戀者於愛滋空窗期捐血,導致他人感染,遭地檢署起訴」。

愛滋污名仍未消除
林宜慧表示,愛滋的污名仍未被消除,以愛滋器官移植事件為例,一起人為疏失導致的醫療失誤,卻因與愛滋相關,使事件中所有相關的人與事,全部蒙上負面的愛滋陰影。移植團隊人員被報導為「承受高度受感染之虞的勇者」,器官受贈者被描述為「不惜一切,給予最好的預防性投藥的受害者」,器官捐贈者的家屬被指為「不幸事件的幫兇」,社會大眾則是「未來可能的受害者」。

矛頭一致指向感染者
排名第二的新聞「健保卡是否強制註記愛滋」則是因為愛滋器捐事件引起的後續討論。社會輿論將矛頭指向感染者本身,認為感染者的健保卡應註記。但林宜慧表示,健保卡註記愛滋是完全不理性的行為,不但無法確知未遭註記的民眾是否感染愛滋,也會讓醫事人員忽略進行標準防護措施,更使得愛滋感染者就醫的困難度倍增。

部分負擔 防疫決堤
第三名新聞「愛滋公務預算不足,要感染者部分負擔」,更是愛滋感染者最關切的問題。林宜慧指出,台灣一直以來提供愛滋感染者免費治療,讓愛滋成為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但近年來,由於預算不足,政府開始討論並正視愛滋藥費問題。

林宜慧分析,愛滋原廠藥品因藥價高,造成許多愛滋感染者無法使用,也成為全球最早期的愛滋議題。

雖然民間團體疾呼政府應放棄感染者部分負擔藥價政策,但是政府仍未放棄部分負擔政策。

林宜慧指出,據目前了解,如果愛滋感染者部分負擔實施,費用增加的幅度將比一般人改為二代健保的費用更多。林宜慧指出,政府應該實施愛滋長期政策,讓感染者的就醫問題獲得保障,社會防疫才不至於出現缺口。

愛滋教育失敗
林宜慧表示,第四名新聞「青少年感染愛滋人數上升」,更代表政府防治愛滋的教育失敗。

林宜慧表示,許多感染愛滋的青少年,是在服兵役時檢驗發現,這也代表這群已經感染愛滋的青少年,很可能在數年前就已經感染。而現在青少年獲取資訊的管道以及對性的好奇,已經不能再用傳統的思維控制。

國家應該重新檢討愛滋教育的問題,並積極改變,讓青少年不只有正確的愛滋預防知識,更願意在生活中落實,才能解決愛滋防疫問題。

新檢測可縮短空窗期
第五名愛滋新聞也是台灣台灣首例,「同性戀者於愛滋空窗期捐血,導致他人受感染,遭地檢署起訴」。媒體報導,指稱該名同性戀者「相當惡劣,明知自己為高危險群還故意捐血」等與事實不符的情節,而此事也引發衛生署關注「藉捐血驗愛滋」的現象,並將重點放在修正《人類免役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及《血液製劑條例》等法規。

林宜慧指出,捐血者健康標準明訂「男性間性行為者永不得捐血」,是台灣社會長期累積對同志的污名與歧視,標準可以限定行為,但是不能限定身分。

林宜慧更表示為血液安全把關,應以有效的篩檢科技取代污名化的規範。由於此案的發生,我國衛生署也終於決定採用國際間已經普遍採用NAT(血液核酸擴增檢測法),有效將愛滋篩檢空窗期縮短至11天,但卻非常遺憾此案仍面臨起訴。

愛滋歧視 無助防治
綜合以上5則新聞,林宜慧表示,每一則新聞都呈現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愛滋防治教育的失敗。

而教育失敗與污名歧視又互為因果,相互鞏固增強。因此,不論是年輕的青少年,或是應該具有專業的醫事人員,都無法掙脫出惡性循環,對於愛滋認知仍有很大的誤解,以至於遇到愛滋就感到恐懼而不知該如何面對。

林宜慧指出,回到一開始與愛滋相遇的年代,人人聞愛滋而色變;而近30年後的現在,台灣愛滋防治政策的腳步始終跟不上疫情傳播與資訊發達的速度。

當這個社會仍以歧視的眼神看待愛滋時,教育就不可能成功,防治就不會有成效。林宜慧表示,「Return to the beginning」是對今年愛滋事件的註腳,是對近30年的檢討,更是對未來的期許與展望。

文章出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3789

年度愛滋新聞 器捐案列第一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0日電

愛滋人權團體票選今 年重大的愛滋新聞,台大醫院愛滋器官移植案名列第一 ,衍生的健保卡註記愛滋、器捐者是否染愛滋列管在案 等議題,引起人權隱私的爭議。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邀集19個 民間團體,從今年743則愛滋新聞中,以「愛滋人權、 社會大眾對愛滋的認知」為標準,挑選出台大醫院愛滋 器官移植案、愛滋藥費擬比照健保部分負擔等年度重大 愛滋新聞。

愛滋權促會認為,台大醫院這起人為疏失,透過媒 體擴大性地報導,隨後引發健保卡註記聲浪,這一連串 的連鎖效應,使得社會大眾有機會重新檢視愛滋,此事 件是個新契機,一個讓社會重新檢視愛滋樣貌的新契機 。

愛滋器捐事件發生在今年8月,台大醫院因檢核失誤,導致一名愛滋男子捐出的心、肝、肺、腎等器官, 在24到25日陸續植入台大與成大醫院的5名病患體內, 台大26日才發現錯誤。

文章出處:http://www2.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12200073&pType0=aHEL&pTypeSel=0

今年重大愛滋新聞 缺乏尊重與了解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即時報導

媒體報導是影響或反映社會大眾認知的一環。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權促會)等民間團體,票選5則今年重大愛滋新聞,顯示社會對愛滋、及少數性傾向仍有不解及缺乏尊重。同時也反映『愛滋防治教育』的失敗,民間團體認為,教育失敗與污名歧視互為因果,相互鞏固增強。

其中包括愛滋器官移植事件,及延伸而出的健保卡註記愛滋隱私保護與醫護安全能否兼得議題。另外從預防、照顧的角度,愛滋預算不足,要感染者部分負擔;青少年感染者激增。捐血的法規限制,也反映出政府的愛滋防疫工作並未完善與徹底,應該加強民眾愛滋教育以及鼓勵篩檢。

權促會秘書長林宜慧表示,「愛滋器官移植事件」,是一起人為疏失導致的醫療失誤,卻因與愛滋相關,使事件中的所有相關人與事,全部蒙上極負面的愛滋陰影。而媒體大幅報導器捐事件,引起社會輿論將矛頭指向感染者本身,認為「感染者健保卡應註記」,忽略了健保卡註記愛滋,不只無法達到保障器官移植安全的目的,還有加重愛滋醫療困難,以及弱化醫事人員落實「標準防護措施」的可能。

即使政府與民間合力防治愛滋,但「今年新增的感染者,以青少年居多」,反映出台灣愛滋基礎教育失敗,青少年獲取資訊的管道及對性的好奇,已經不能再用傳統的思維來控制。

另外,台灣首例同性戀者於愛滋空窗期捐血,導致他人受感染,部分報導與事實不符,甚至引發衛生署位『藉捐血驗愛滋』的現象,並將重點放在修正法規。在「捐血者健康標準」明訂「男性間性行為者永不得捐血」,再度反映台灣社會長期累積對同志的污名與歧視。

文章出處: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6793903.shtml

延伸閱讀
111220 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Return to the Beginning「2011年度五大愛滋新聞發表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http://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266
111220 苦勞網:愛滋感染者權益兩座大山難越  社會恐慌、跨國藥廠利益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2210338368&myarea=2

2011-12-20

【中國/性工作者】111220 中國新聞網:杭州調查男男性服務人群

中新網杭州12月20日電(記者 沈蘭 通訊員 施水泉)

隨著男男同性戀人群生活的逐漸顯化,接踵而來的一個特殊群體即男男性服務人群(英文名為money boys 縮寫為MB)。MB傳播愛滋病、性病問題不容忽視。以杭州市疾控中心性病愛滋病防制所所長羅艷領銜的科研小組,通過二年的努力,進行的《杭州市男男性服務人群在愛滋病/性病感染狀況及相關影響因素研究技術報告》課題以詳實的調查數據說明這個嚴峻的問題。今天通過浙江省級專家組的評審,並獲得較高的評價。

據羅艷介紹,這次研究共調查了259名MB,是近一年裡為男性提供過商業性服務的男性,並得到知情同意。這些人中,年齡最小18歲,最大41歲,未婚者占94.2%,外省來杭人口占81.1%。文化程度以初中(20.1%)和高中/中專(61.4%)為主,大專以上占15.1%。MB為兼職的人群職業分布廣泛,以娛樂場所服務員居多,占32.0%。

調查顯示,這259名MB,愛滋病病毒感染率為10.4%,梅毒陽性率為14.3%,B肝表面抗原陽性率8.1%,丙肝陽性率0.4%。均高於非商業性男男同性戀者。研究對象中以外省人口為主,占81.1%,其中66.8%的人在本地居住時間小於3個月,提示此類人群的流動性較大,大大增加了愛滋病在不同地區間傳播的危險性。

另外,最近6個月,0.4%的調查對象與男性發生商業性肛交性行為時從未使用安全套,12.75%有時使用、有時不用,而10.76%的調查對象與男性發生商業性口交性行為時從未使用安全套,32.67%有時使用、有時不用,均高於前者。研究對象中既同性又異性即雙性戀的占43.2%。值得重視的是,在非商業異性性行為時,只有49.21%的研究對象每次使用安全套,這些研究對象中的愛滋病感染者很有可能通過雙性戀行為將愛滋病傳播到普通人群,造成嚴重危害。

據悉,這次調查的MB中,對於愛滋病及其預防知識缺乏深入了解,甚至還存在一些錯誤認識:20.1%的人認為和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進餐可以感染愛滋病;44.1%的人認為蚊子叮咬可能傳播愛滋病;29.4%的人認為看上去健康的人不可能攜帶愛滋病病毒。更有甚者,高達59.7%的人認為自身沒有感染HIV的危險,風險意識十分淡薄。

專家認為,MB人群是公認的隱蔽群體,由於從事特殊的性服務工作使得該群體更為隱蔽,常規的宣傳與干預活動往往難以觸及。本次調查發現網絡、免費宣傳材料、電視是他們獲取愛滋病防治信息的主要途徑。互聯網以其隱匿、便捷、覆蓋廣泛成為開展健康教育的良好載體,可以將信息傳達至日常難以接觸的隱蔽人群。

因此,在針對MB人群的宣傳教育中,應在利用大眾傳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互聯網這一新興媒體的作用。此外,為促進MB對免費自願諮詢檢測服務的利用,健康教育者應深入到MB活動場所,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促進工作,正確傳達有關信息,提高MB人群對自身行為危害性和免費自願諮詢檢測的認識。

文章出處: http://www.chinanews.com/jk/2011/12-20/3546148.shtml

2011-12-20

111218 星洲日報、中國網:馬來青年同性結婚照片網上流傳 首相署部長促查 伊斯蘭青年組織報案促褫奪公民權

首相署部長:照片網上流傳‧查馬來青年同性結婚

(星洲日報吉隆坡18日訊)掌管伊斯蘭事務的首相署部長拿督斯里加米爾表示,政府將會調查網上盛傳一名馬來青年與異國男性伴侶結婚的事件是否屬實。

他昨日出席國民大學的一場大專生會展後說,該局將會仔細觀察有關照片,以確定是否是移花接木。

“我們會先調查,因為現今許多人都喜歡在自己的照片上動手腳。”

據《前鋒報星期刊》報導,加米爾接獲通告後,已到bigayweddingproject.com瀏覽有關的照片。

宗教司:不接受同性戀

另一方面,玻璃市一名伊斯蘭宗教司朱安達再也表示,這名青年應該對自己的行為懺悔,因為同性戀是不被任何一個宗教所接受,更何況是伊斯蘭。

他說,家長和執法當局應該保持緊密的關係,做出最好的安排,好讓這名青年反省。

“此外,伊斯蘭宣教機構面對重審宣教方式的重大挑戰,尤其是對於年輕人,必須讓年輕一代接受伊斯蘭教為生活的一部份,而不只是一門學說或跟從父母的意願而信仰伊斯蘭等。”

他也不希望任何一方以基本人權和自由為由,支持這名青年的舉動,因為那涉及宗教的基本課題。

一名伊斯蘭傳教人士拿督莫哈末達勿說,有關青年的舉動應該受到譴責,因為在伊斯蘭,同性戀是一項很大的罪過。

文章出處:http://www.sinchew.com.my/node/230665?tid=1

報案查男子行同性婚禮 伊青組織促褫奪公民權

(中國網吉隆坡19日訊)約20名來自甲洞伊斯蘭青年組織的代表,今早針對網站流傳一名大馬巫裔男子和外國男子舉行同性婚禮的照片報案,並指調查一旦證實照片屬實,政府應該褫奪其公民權!

 報案者也呼籲高等教育部在贊助或批准優才生出國深造前,必須確保他們的人格正常,同時灌輸正確的宗教價值和愛國觀念給他們,以免他們在國外作出有辱國家和宗教的行為。

 該組織主席諾里占是在今早11時許前往增江警局報案后,在警局外和支持者,包括6名中學生,手舉大字報和高喊“伊斯蘭萬歲”口號后,召開記者會,呼籲警方和高教部等相關單位展開調查。

 網站近日流傳1名身穿馬來傳統民族服裝的男子,在一間疑是外國一所教堂內,和一名身穿西裝禮服的外籍男子舉行婚禮。

 根據報導,該網站相信是在今年9月20日上載15張兩人結婚的照片,網友經過人肉搜查後,懷疑該馬來男子,是早前通過國油大學貸學金,前往愛爾蘭都柏林深造的學生阿里夫。

文章出處: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278517

傳馬來青年同性結婚‧伊青組織報案促查

(星洲日報吉隆坡19日訊)甲洞伊斯蘭青年組織(PBIK)15名代表今早針對網上盛傳一名馬來青年與異國男性伴侶結婚事件,報案要求警介入調查。

這15人今早10時到增江警局,由主席諾利占阿里代表報案。

諾利占阿里過後對記者說,他希望警方能調查有關事件是否屬實,因為這違反馬來西亞文化。

“被指與異國男性伴侶結婚的馬來青年,據說是獲得國油貸學金出國深造,因此他促請高等教育部日後贊助或安排本地學生到外國留學時,必須過濾申請者的背景,確保類似事情不再發生。”

諾利占阿里也說,一旦證實確有此事,他希望政府褫奪這名青年的公民權,以作教訓。

據悉,這名28歲的青年是於2003年到英國愛爾蘭都柏林學院讀藥劑系,國油已要求他的家人償還89萬令吉貸學金,而且也終止支付他每年16萬令吉的學費。

我國駐愛爾蘭大使拿督南利也證實,這名青年還在都柏林,但基於個人隱私,他不便透露詳情。

青年母親要求兒回國

另一方面,巫青團投訴局主任拿督莫哈末凱倫披露,青年的母親已寫信要求兒子回國,同時解決89萬令吉貸學金問題。

他說,這封信目前在他手中,他將於本月23日前往英國時交給對方。

“他的家人是於上週五上門求助。他們懷疑網上流傳的事件的真實性,且無法接受。”

※ 諾利占阿里(前排右3)當場焚燒從網上列印出來的馬來青年與異國男性伴侶結婚的照片與文章,以表達不滿。(圖:星洲日報)

文章出處: http://www.sinchew.com.my/node/230762?tid=1

延伸閱讀
111216 BBC中文網:記者來鴻—大馬「同志」出櫃難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21723841374&myarea=3
111102~111106 馬來西亞「性向自主」活動被禁事件始末報導彙整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16132918676&myarea=3

2011-12-18

111218 聯合報:中台灣同志遊行 「異同為愛」爭權益/ 公視:中台灣第1次! 同志遊行爭取生存權/中央社與Nownews相關報導

中台灣同志遊行 「異同為愛」爭權益
聯合報╱記者張弘昌/北區報導

上千名男、女同志及雙性戀者及力挺的社工、學校社團,昨天下午從台中公園出發,舉行「異同為愛站出來」同志遊行,隊伍高呼「讓台中成為同志定居的友善城市」等口號,並繞經受社區岐視驅離的「彩虹天堂」文化中心聲援,再折返公園與副市長蔡炳坤,簽署行動訴求書。
 
中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總籌召集王信允表示,自去年底屏東女同志自殺,舉辦屏東靜默遊行以來,今年在花蓮、高雄、台北,陸續舉行同志大遊行,針對今年所發生的性別人權迫害事件,與長期性別歧視事件做出行動。

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短短3個月籌備,針對性別、同志議題發起「異同為愛站出來」中台灣同志大遊行。這是中台灣民間首次,針對性別議題所發起的遊行,強調性別平權是城市進步的象徵,不分性取向,「異」性戀也好,「同」志也好,都應該為愛站出來,爭取多元性別的尊重和實質權益。

昨天共有60多個單位、1千多人上街遊行,各式花俏面具、彩妝及變裝道具吸引路人目光,還有男同志不怕天冷,光著上半身,只穿著性感內褲遊行。

文章出處: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788250.shtml

中台灣第1次! 同志遊行爭取生存權
公視暗時新聞 黃千容 賴世杰 台中報導

中台灣頭一次,同志上街頭大遊行!來自北中南各地的同志,和性別平等的社團,舉著彩虹旗,作伙上街頭,爭取尊重和生存權!

象徵同志社團爭生存的彩虹旗緩緩上升,陽光下,中台灣的同志社團站出來,要告訴大家,他們爭的是生存權。

隊伍中還有一個國際陰陽人組織,發起人丘愛芝表示,生下來就擁有雙性,卻被迫選邊站,勇於堅持雙重性別的陰陽人,在同志團體中,更是弱勢中的弱勢。

看到同志勇敢站出來,街頭引起不少民眾注意和圍觀,有人認同,有人則是無法接受。

同志大遊行的導火線之一,是一中商圈西門町社區住戶決議,社區裡「不歡迎同性戀俱樂部」,要求服務同志的社團彩虹天堂搬離,同志團體訴求,讓台中成為同志定居的友善城市

中台灣頭一遭,同志團體上街大遊行,近千人的遊行隊伍,舉著彩虹旗,喊著口號,要讓人們學會接受、包容和尊重他們的生存權。

文章出處:http://web.pts.org.tw/php/news/pts_news/detail.php?NEENO=198513

同志遊行 中市性別友善城市 
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台中17日電

中台灣同志大遊行今天在台中公園舉行,來自各地支持活動的數百名民眾會師遊行。台中市副市長蔡炳坤在會中表示,肯定性別多元及多元尊重訴求,中市將努力實現性別友善城市。

台中市性別團體及非政府組織(NGO)共組「中台灣同志遊行聯盟」今天下午發起中部第1場同志遊行,活動以「異同為愛站出來—中台灣同志大遊行」為名,並號召對同性戀友善的異性戀參與,約有上千人參加遊行。

台中市今天是陰天,攝氏10多度的低溫,支持者製作海報、旗幟,或穿著特殊服飾表達訴求,不少年輕男子穿著清涼,引人注目。

各遊行隊伍在台中公園會師並升起彩虹旗,下午2 時許出發,繞行附近街道,途中獲得不少民眾支持掌聲,下午4時許返回,蔡炳坤到場連署支持訴求。

蔡炳坤指出,權利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要自己爭取,性別多元及多元尊重在國際、台灣及中市都是被關注的議題,台中市了解主辦單位的訴求,將透過教育朝向性別友善的城市努力,並實現訴求。

遊行以「讓台中成為同志定居的友善城市」為口號,並提出建立性別友善公共空間、推動催生伴侶法與同志婚姻合法化、打造性別人權城市3訴求。

主辦單位表示,這次是中部第1次同志遊行活動,參與民眾中有高達4成是對同性戀者友善的異性戀者,「異」「同」為愛站出來。

遊行活動後現場安排演唱、熱舞等演出,傍晚以全體大擁抱溫馨感性結束。

文章出處:http://www2.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12170221&pType0=aLOC&pTypeSel=0

中台灣同志「異同為愛站出來」遊行 爭取同志權益
Nownews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經歷3個月籌備,由台中市性別團體及非政府組織(NGO)共同組成的「中台灣同志遊行聯盟」,針對性別、同志議題發起「異同為愛站出來」中台灣同志大遊行。

遊行17日在台中公園舉行,來自各地支持活動的數百名民眾參加遊行,活動以「異同為愛站出來—中台灣同志大遊行」為名,並號召對同性戀友善的異性戀參與,約有上千人參加遊行。

主辦單位表示,這次是中台灣首次舉辦同志遊行活動,參與民眾中有高達4成是對同性戀者友善的異性戀者,遊行以「讓台中成為同志定居的友善城市」為口號,並提出建立性別友善公共空間、推動催生伴侶法與同志婚姻合法化、打造性別人權城市等三大訴求。

台中市副市長蔡炳坤在會中表示,肯定性別多元及多元尊重訴求,將努力把台中打造成性別友善城市。他指出,權利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要自己爭取,性別多元及多元尊重在國際、台灣及中市都是被關注的議題,將透過性別教育,朝向性別友善的城市努力。

文章出處: http://www.nownews.com/2011/12/18/11490-2767851.htm

影音新聞連結
111217  公視晚間新聞:中台灣頭一遭 同志遊行爭生存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N1mJrSInJk
111218  壹電視即時:戰神.女將全出動 同志為愛發聲
http://tw.nextmedia.com/realtimenews/article/nexttv/20111218/10019743/10
111217  聯合影音網:中台灣千人同志大遊行
http://video.udn.com/video/Item/ItemPage.do?sno=324-233-2B343-2B3c4-233-2B3231303b314-2334

延伸閱讀
111218  新茗新聞網:千人遊行聲援同志,抗議一中街管委會岐視
http://www.sinminnews.com/thread-31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