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7

081016聯合報:同志徵文 張小桃 首獎

楊芷茜/台北報導
.
2008台北同志公民運動「我的同志好朋友」徵文比賽結果出爐,化名「張小桃」的參賽者拿下首獎,獨得5000元儲值金的彩虹悠遊卡;「2008認識同志手冊」則暫定下月底出爐。
.
首獎得主「張小桃」寫的是張小桃與男性好友「無線電」相識10年,才獲得對方鼓起勇氣告白「出櫃」;之後兩人相知相惜,還一同參加彩虹大遊行。不幸的是小桃後來罹患躁鬱症,從11樓跳下,從此離不開輪椅;當小桃爸媽不聞不問時,無線電幫忙小桃買菜、做家事、聽小桃發牢騷,整整一年不間斷,表露出兩人堅貞不變的情誼。
.
民政局指出,2008認識同志手冊預定11月下旬出爐,只印製紙本 200餘冊開放索取,向隅民眾屆時可至活動網站
http://lgbttaipei.net/2008/下載。
.
.
新聞來源:聯合報
.…

2008-11-07

081104自由:〈同言無忌〉不讓父母痛苦 最好別出櫃?

.
文/開心幫幫主
.
Q︰我的三個孩子都不是同志,只是因為我很喜歡閱讀,所以連同志專欄我也會看。其實我並沒有問題,我只是想建議,同志子女是不是可以不要對父母出櫃,因為那不但對父母來說是種打擊,甚至可能會讓他們一生都生活在痛苦中啊!(北市 胡女士)
.
A︰前不久看到一則關於離婚率的新聞,離婚率的居高不下,其實已經不再是新聞了,真正讓人心驚的,是根據某媒體最近所做的調查:竟然有高達七成的夫妻,「曾經」有過想離婚的念頭。當然,夫妻會想離婚的原因一定不盡相同,但同樣的是,大多數夫妻最後都會因為顧念無辜的孩子,而終於放棄了離婚的念頭。
.
其實這和同志面對出櫃的反應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
胡女士,我相信妳也一定經常在報上看到同志提出這類的呼籲:同志絕對不是少數,只是他們不敢讓人「看到」而已。
.
為什麼我們要提出這類的呼籲?我們又如何確知社會真有那麼多的同志?原因正在於,就像是有離婚念頭的夫妻一樣,大概有高達九成五的同志,最後也都是為了害怕讓父母傷心,而終於放棄了「出櫃」的念頭--那可憐的百分之五同志,多半也都是因為有被逼婚或傳宗接代的壓力,而不得不鼓起勇氣出櫃的。
.
為了給子女一個健全的家庭,貌合神離的父母其實是很辛苦和偉大的;但是如果子女已經到了「懂事」的年紀,或許他們就能體諒爸媽的離異,有時的確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甚至孩子可能還會覺得,與其每天吵鬧或冷眼相向,分手或許反而是一件好事。
.
因此,我們只是將立場轉換,希望本身就已經是成年人的父母,能以成熟、明理、為子女好的心態,來接納自己有同志傾向的孩子,畢竟,夫妻可能真的會因為類似外遇等事件而反目成仇,但對同志子女來說,父母真有那麼多的怨或恨嗎?
.
.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nov/4/today-family2.htm
.

2008-11-07

081028自由:〈同言無忌〉站在子女角度 接受才有意義

.
文/開心幫幫主.
.
Q︰大約是在半年前吧,讀高中的兒子向我承認他是同志,我為了擔心影響他升大學的考試,所以就算心裡反對卻也沒有多說什麼。但是在你的專欄裡,卻不斷提醒父母要「接受」同志子女,難道這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嗎?這種無條件的接受,對父母不是很不公平嗎?  (宜蘭 趙媽媽)
.
A︰每次收到同志父母的來信,我心裡就會充滿著矛盾。
.
一方面,是我似乎能從字裡行間看到每位家長的無奈與無助——這些父母或許並不是真的那麼排斥同性戀,他們甚至可能連同性戀是什麼都搞不清楚,但就只是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一件會被別人談論、歧視的事,所以他們是絕對不允許子女是同志。
.
可是另一方面,我又很想問問這些同志父母,除了來自輿論的壓力外,你們是否還有其他比較客觀的理由,能讓你們反對同性戀是有說服力的呢?甚至,當父母一心以「為子女好」來改變同志子女時,你們是否曾經冷靜地思考過,同性戀到底有什麼不好,而非得要他們當個異性戀呢?趙媽媽為了擔心影響兒子的升學課業,所以「暫時」保留了對同性戀的反對態度,可見趙媽媽是清楚地知道,父母對同志子女的態度,是足以影響子女的心情。但是做父母的可曾進一步地思考過,反對子女的同志身分,受影響的並不只是學業而已,還波及子女一生的心情——包括他/她們的個性,以及對自己、對別人的態度。
.
所以,我呼籲爸媽接納子女的同志身分,並不是要父母無條件的投降,我只是希望家長能放下其他人的價值觀,而以真正為子女好的心態,來客觀看待同志子女將面對的所有問題。
.
(如果你對親子間同志議題有任何疑難雜症,歡迎來信寄到電子信箱
GLclub@hotmail.com,每週二開心幫幫主將為你在版上解答。)
.
.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oct/28/today-family2.htm
.

2008-11-07

081021自由:〈同言無忌〉未審先判給壓力 誰敢出櫃啊

.
文/開心幫幫主
.
Q︰我女兒已畢業現在就職中,在大學她人緣不好又內向,所以沒什麼朋友,有個男生疑似追她,但她不接受,現在也只與女性朋友交往。女兒打扮男性化,同時也不注重外表,一點也沒有青春女子該有的特質,我曾試探問她有人說她是拉子,那什麼是「拉子」?她只淡淡地回答拉子是指女同性戀,不否認也不承認。
請告訴我她的性傾向?我覺得她也不全然不喜歡男性,是否可導正或有其他的方法(例如醫學的篩檢)得到正確的答案?(北市 陸小姐)
.
A︰陸小姐,首先我必須先向妳說抱歉的是,我想除非是當事人願意坦白承認自己的性傾向,否則其他人是沒有資格為別人的性傾向做定論的。
.
一來,是因為性傾向並不像是生理的發育般,會有所謂開始或完成的時期,像有的人可以早在小學時期就確定自己是個同性戀者,但也有人卻是直到結婚後,才發現自己其實「真正」喜歡的是同性。
.
第二個原因則是,在社會污名化及家人的壓力下,大多數同志都會隱瞞自己的同志傾向,這不但會讓父母誤以為自己的孩子當然不可能是同志,更會導致同志假結婚的雙輸後果。
.
雖然我不能確定妳女兒的性傾向,但是妳的來信卻點出了最為關鍵的部分,那就是「妳到底是如何看待同性戀」呢?如果照妳所問,希望可以「導正同志傾向」,那也難怪妳女兒的回答是「不否認也不承認」,因為即使她都還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同志,但她卻知道假如自己透露「有可能是」的話,勢必會引起一場風暴,甚至還會有沒完沒了的後續治療。
.
因此,如果父母的態度是已經未審先判地給了子女壓力,那聽到真話或是溝通的可能性,也許就注定是無效的吧!
.
(如果你對親子間同志議題有任何疑難雜症,歡迎來信寄到電子信箱
GLclub@hotmail.com,每週二開心幫幫主將為你在版上解答。)
.
.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oct/21/today-family2.htm
.

2008-11-07

081014自由:〈同言無忌〉女兒有同志傾向 輔導不見成效

.
文/開心幫幫主
.
Q︰我有一個同性戀傾向的女兒;現在已經國中二年級,她大概在小學五年級下學期已經有這種傾向了。
.
她在國中時,學校已經有特別輔導過了,但卻沒有什麼明顯的效果!她需要去看心理醫生嗎?還是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請幫幫我這個很困惱的媽媽!(北市 張媽媽)
.
A︰張媽媽,由於妳的來信有很多我想知道的細節都未見詳述,不過歸根究柢,我認為問題的癥結還是在於:妳是如何確認女兒在小學五年級就已經有同性戀的傾向了?此外,就算她真的是一個女同志,妳又為什麼會認為她需要「輔導」或「心理治療」呢?
.
當然,我並不是否定妳女兒有同志傾向的可能,因為我正是在小學時期就已經知道自己喜歡的是男生了,只是,一直到我當兵時開始了第一次的戀愛前,我都不覺得同志身分對我的生活有任何影響啊!
.
因此我總覺得,在小學或國中就為性傾向做定論,似乎有些太早,不過我倒不是覺得性傾向是可以改變的,我只是不明白在高中以下的年紀,有急著為性傾向做定論的迫切性嗎?甚至相對的,我覺得父母不妨先拋開對性傾向的單一選擇,而能針對完整的性別認知及兩性議題和子女多溝通,因為也有可能爸媽以為的異性戀子女,其實是個「還不自覺」的同志啊!
.
此外,妳是因為女兒的某種「同志現象」而煩惱嗎?包括像是妳女兒不喜歡穿裙子,甚至喜歡做男生的打扮,如果是這種類似因同志傾向所衍生的問題,我建議不妨就妳所憂心的環節和女兒溝通,而絕對不是企圖以改變性傾向的方式,讓女兒能符合妳個人,甚至是社會的期待。
.
更重要的是,對課業不佳的學生,或許還可以經由輔導而得到進步,但如果是一個根本不喜歡運動的學生,大概再怎麼加強輔導,也很難讓他/她成為棒球或舉重國手,所以妳的煩惱是源自妳硬要改變女兒的本性,如果妳願意試著接納她,那煩惱不是立時就化解了嗎?
.
.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oct/14/today-family2.htm
.

2008-11-06

081031中廣:教廷要防止性慾強跟同性戀者成為神父

.
劉剛
.
教廷為了避免神父發生性醜聞,準備對有意成為天主教神父的人進行心理測驗,以便阻止性慾強跟有同性戀傾向的人成為神父。
.
路透社說,教廷一份報告指出,他們要用心理測驗篩選未來的神父,測驗目的就是檢查出一個人是否有心理缺陷。教廷所說的心理缺陷,包括無法控制自己的性慾,以及同性戀傾向。
.
這份文件說,如果神學院無法自行進行這種篩選,可以從校外聘請專家,協助進行篩選。路透社報導沒說,教廷將從什麼時候開始進行這種心理測驗。
.

2008-11-06

081024中時:極右派黨魁繼任者 自爆「我倆是一對」

【諶悠文/綜合報導】
.
奧地利新納粹主義極右翼政黨「奧地利前途聯盟」黨魁海德日前因車禍去世,繼任黨魁的裴茲納,日前接受電台訪問時,竟然語出驚人地公開承認,已婚的海德生前與他有一段「非比尋常的關係」,證實了長久以來,有關他們兩人是一對同性戀人的傳聞。
.
相差三十一歲 他是我的男人
.
現年廿七歲的裴茲納透露,五年前他擔任記者時遇見海德,他感覺這位大他卅一歲的政治人物有磁石般的吸引力,海德是他的「人生伴侶」。他表示,海德最擔心的是他們兩人的關係禁不起年齡差距的考驗。
.
裴茲納感性地說:「我們之間的關係遠遠超越了友誼。約格(海德的名)和我有著某種十分特別的緣分。他是我生命中的男人。」
.
公開反同性戀 向來是好男人
.
由於極右派向來反對同性戀,未料極右翼政黨領袖竟然自己是同性戀,這段訪談播出後,立即震驚了奧地利各界,「奧地利前途聯盟」也尷尬不已,試圖阻止節目重播,以降低政治殺傷力,可是沒有成功。

海德以反對外來移民與讚揚希特勒聞名,兩周前突然車禍喪生。他生前反對降低同性戀合法性行為年齡,且塑造飲酒適度的居家好男人形象。
.
兩人曾經爭吵 酒後車禍喪生
.
可是車禍後的調查赫然發現,意外發生時海德的座車以超過速限一倍的車速在公路上奔馳,他的體內的酒精含量是法定標準的四倍。而且海德出事前數小時,曾到克拉根福一間同性戀酒吧飲酒。甚至有人臆測,海德是在一場派對上與裴茲納發生爭吵後才出事。
.
裴茲納堅稱,與海德結縭卅二年並育有兩女的妻子克勞蒂亞,並不反對他們的同性戀情。可是裴茲納的姐妹克莉絲汀不以為然。她說:「克勞蒂亞有時會吃醋,因為裴茲納與她丈夫在一起的時間比她還多。」
.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http://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4+112008102400316,00.html
.

2008-11-06

081013星島日報:8號「保護婚姻提案」公投 亞裔同性結婚權利面臨挑戰

本報記者丁曙洛杉磯報導

11月4日大選,加州最有爭議性的8號「保護婚姻提案」(Protect Marriage Act)將交付選民公投。該提案亦稱「禁止同性婚姻提案」,倘若通過,將取代今年 5月15日加州最高法院關於「加州憲法保護同性結婚權利」的裁決,並且修改加州憲法,明確規定「只有一男一女的結合,在加州才是有效的或被認可的婚姻」,其直接後果是取消加州同性伴侶結婚(Gay Marriage)的權利。

.

10月2日兩黨副總統提名人辯論,拜登(Joe Biden)和佩林(Sarah Palin )均表態不支援同性婚姻,此後 8號提案的民調開始逆轉。三藩市CBS 5台10月7日公佈最新調查,8號提案的支援率47% ,反對42% ,尚未決定10%。10月10日,SurveyUSA代表加州四家電視台又公佈一份調查,在18至34歲的青年選民中,8號提案支援率 47%,反對42%,尚未決定10%。從加州最高法院裁決到加州選民公投還不到半年,同性戀社區剛剛爭取到的結婚權利就可能夭折。

.

在這個變革的時期,記者採訪過幾對亞裔同性「新婚夫婦」,寫下了他們的故事,作為一段特殊歷史的見證。 愛情故事今年6月17日,加州各縣市府民政局開始辦理同性結婚登記。洛杉磯縣掀起結婚登記熱潮,各市民政局連續兩週超時加班辦理同性結婚手續。同性戀人成雙入對,華服盛裝,申辦結婚證書和出席慶祝典禮。洛杉磯縣府統計,從 6月17日至27日十天內,民政局共發出2665份結婚證書,舉辦了1131次慶祝典禮,其中,華裔、韓裔、日裔、菲律賓裔等同性配偶不下100人。

.

同無數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一樣,同性戀者也一樣愛得熱烈、深沈、持久。等待24年的「結婚證書」 黃笑萍(Doreena Wong)和皮澤爾(Jennifer Pizer)6月17日一早就來到西荷裏活市府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這一對苦苦相戀的「華洋配」如願領取了一紙結婚證書 (Marriage Licenses)。她倆說,「為了這一天,我們等了24年」。

.

黃笑萍任職全美保健法律計劃律師,皮澤爾應聘Lambda律師事務所顧問,她倆是「三同」:紐約大學法學院的同學、民權法律事務的同行,以及家庭生活的同伴。這一刻她們站在彩色汽球門廊下,緊緊相依,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光澤。皮澤爾說,今天是最美麗的一天,許許多多相愛的人終成眷屬。「我們住在一起近24年了,彼此深愛著對方,現在領取了結婚證書,真是妙不可言」。

.

黃笑萍是 1.5代華人,她和女伴的關係向家人瞞了10年,父母金婚50年宴會,她帶著「她」一起出席,但「不知道如何向滿座親人介紹」,內心很酸楚。後來,她要上電台公開自己的同性戀取向,決定先告訴父母,「自己和珍妮在一起已經十年了」。最終父母還是接納了她們,「母親很開明,她能理解和支援我們的愛情」。皮澤爾補充道,「黃笑萍的母親待我非常友善。我的父母也很開明,雙方的兄弟姐妹也沒有反對。我倆很幸運」。皮澤爾是家中長女,黃笑萍則是老么。說起婚禮儀式,黃笑萍滿心歡喜,笑得開心。「我們要辦一個派對,地點選在三藩市,因為家人都住在那裡,還有叔叔和表兄妹等」。黃笑萍和皮澤爾進入法學院第一天就認識了,畢業後一起來洛杉磯工作,結為「家庭伴侶關係」。黃笑萍對於家庭和婚姻的認知是,「人們結合在一起就組成了家庭,我們在一起生活了24年,相親相愛,同居但沒有結婚,除了法律意義外,其他都一樣」。

.

愛情可以「無性別」在西荷裏活市民政局外登記同性婚姻的人潮中,紀庭(Tim Ky)和裡森畢奇(Larry Riesenbach)是很受注目的一對男性「華洋配」,不僅因為他們分別是華人和白人中的帥哥,而且懷中還抱著一個5歲的漂亮小男孩。

.

45歲的紀庭是越南華僑,移居美國已30年了,英文說得相當流利。「加州最高法院廢除同性禁婚令,保護所有的家庭一律平等,實現了同志們多年的夢想。我倆生活在一起已經11年了,組成一個家庭,並且撫養了一個兒子。我們相知相守,住在南帕沙迪納市,生活幸福美滿。我們參加婚姻登記和出席婚禮儀式,就是要向社會證明,同志婚姻同其他形式的婚姻一樣,沒有差別」。他強調,比起那些有名無實的「一男一女」的婚姻夫妻,「我們更懂得尊重彼此的生活與需要,以及全心全意照顧好孩子」。紀庭的男伴裡森畢奇表示,「我們其實同其他夫婦是一樣的,以前只是少一份法律認可的結婚證書。愛就是愛,與異性夫婦是一樣的。既然愛情可以無國界,當然也可以無性別」。至於同性婚禮,也同異性婚禮一樣,「參加者只要帶上鮮花、禮物與祝福就好」。

「同志」社區迎戰公投華人同性戀團體「彩虹協會」會長丁勇(Andre Ting)表示
,社會潮流不可阻擋,選民觀念已有很大改變,他相信8號提案不會通過。

.

當然,「同志」社區已全面動員,迎戰11月 4日公投,確保「同性婚姻合法化」不再被人否決。黃笑萍和皮澤爾皆表示,「教育社區用開放的心胸看待同性戀。過去,華人不能和洋人結婚,如今婚姻不受種族的限制」。而且,當今社會潮流對同性婚姻更加包容。她倆相信同性婚姻合法化經得起檢驗。

.

南海岸空氣品質管理局工程師朱菁蕙表示,她原來是反對同性婚姻的,但經過幾十年的爭議,現在她傾向給予同性戀結婚權。因為她弄明白了一件事,「同性戀的性取向是在基因中形成的,沒有辦法改變的,只能尊重事實,給予他們一個平等的結婚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