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31

【觀點/愛滋汙名與教育】140831熱線秘書長夜盲:這個暑假的愛滋諮詢電話

140831終結愛滋不告知入罪條例
爽歪歪說明:
這篇觀察報告是由熱線負責接線工作的秘書長夜盲撰稿,針對今年暑假期間,熱線辦公室及接線室接到暴增的愛滋電話,對照六、七月官方衛生單位大量發佈的恐嚇式新聞,提出的觀察與省思!
.

作者/夜盲(同志諮詢熱線秘書長)

.

就在一個如同往常十分忙碌的平日下午,我接到一通女性的電話,語帶保留的詢問如果家人感染愛滋,該怎麼辦?

「碗筷是否要分開?衣物是否要分開洗?一起生活會被傳染嗎?可以治癒嗎?會在幾年內過世嗎?需要叮嚀他不要熬夜?我該怎麼陪伴他?……」

我在電話中除了告訴她一些愛滋知識外,也聽見她在電話中對這位家人的擔心、心疼與難過,於是在電話中陪伴了她好一陣子,告訴她一些民間團體資源最後才結束電話。

就在我講這通電話的那一個鐘頭內,辦公室的另一位同事也至少接到了兩通關於愛滋的諮詢電話。

不只熱線辦公室的行政電話,熱線接線室的諮詢電話,在這個暑假也接到非常多愛滋諮詢電話,七月的135通諮詢電話中,愛滋議題有29通,高達21.5%;八月的83通中(統計至8/13),愛滋議題有14通,也占了16.9%。

相較於今年六月的9%(總共133通,愛滋議題有12通),或是去年(2013年)一整年的8.1%,這個暑假的愛滋諮詢電話實在是暴增許多!

.

於是我花了一些時間瀏覽這些電話的紀錄,看到底是什麼樣的內容。結果幾乎都是詢問自己的某一次性行為是否有可能感染愛滋,對象通常都是女性性工作者(沒錯!熱線很常接到異性戀男性來電詢問自己是否會得愛滋)、網友、一夜情對象。但實際一問,這些來電者所發生的性行為過程絕大多數都非常安全,幾乎沒有感染愛滋的風險,只是因為最近身體有些不舒服的症狀(有些身體症狀聽起來有可能還是因為極度焦慮所導致),因而擔心自己感染。其中有不少通電話,也都聽到來電者在生活中看到某篇愛滋新聞,進而開始焦慮、擔心。

看完這些紀錄,認真回想,這個暑假還真的不少愛滋新聞。我請熱線愛滋小組的義工上網收尋整理過後,發現從六月下旬到八月中旬,衛福部疾管署、各縣市衛生局或各大醫院便發布了至少17篇新聞稿給媒體(請見本文附件),新聞標題和內容都語帶恐嚇,目的十分明顯,是為了阻嚇民眾不要發生一夜情、參加轟趴。

然而在我看來,這些期待有阻嚇效果的新聞,反而引發了一些民眾的恐慌與害怕,許多來電者都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去全台各地可以做愛滋諮詢的相關單位!因為他們曾經從事的性行為樣態,便是新聞中提到的一夜情、找性工作者、約炮。在那些新聞中,暗示著發生這些性行為樣態,就會是感染愛滋的高危險群,就算在性行為過程中,這些來電者都有確保是安全的。

而回過頭來,政府真正應該要透過新聞傳遞給社會大眾的,像是愛滋的傳染途徑、目前醫療藥物對愛滋病情的控制、如何與感染者相處生活,就像是我在電話中和那位女性家屬所討論的、她不清楚的那一切,在這些新聞中都很少被談及。

這不禁讓我想問:我們的政府到底是要透過新聞媒體,給社會大眾什麼樣的愛滋教育呢?
140831【新聞整理】2014年暑假愛滋新聞列表

文章出處:2014/08/31
http://hotline.org.tw/blog/482

2012-06-06

【臺灣/愛滋寶寶】120605 中央廣播電台:跨海傳愛 愛滋寶寶美國覓得新家/0606 中國時報:愛滋媽媽一直生 政府傷腦筋

跨海傳愛 愛滋寶寶美國覓得新家
時間:2012/6/5 中央廣播電台 撰稿‧編輯:王韋婷

    愛滋寶寶因為先天性健康的因素,往往面臨無家可歸的困境。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與愛慈基金會透過國際機構媒合跨海領養,終於替罹患愛滋病的「黑寶」找到在美國的新家,替「愛之兒」跨海傳愛。

    活潑好動的黑寶外表與一般小孩沒有兩樣,其實黑寶的父母都是藥癮者,父親因為吸毒過量過世、母親入監服刑,黑寶出生時錯過預防性投藥黃金期,讓他成為全台灣年紀最小的愛滋確診患者;也因為罹患愛滋病,讓黑寶無家可歸,國內領養媒合不順利,只得被安置在愛慈基金會。

  為了替黑寶找尋新家,在社工的奔走之下,透過遠在美國的「世界兒童父母協會」,成功媒合湯姆士夫婦領養黑寶,湯姆士夫妻還一起領養了黑寶的哥哥、姊姊,替黑寶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國阿拉斯加,找到新家。

  湯姆士太太表示,雖然自己已經有一個兒子,但一直都想領養小孩;看到台灣照顧小孩的大愛,讓她非常感動,更相信這是最好的選擇。湯姆士太太說:『(英文原音)我認為我可以愛來自任何國家的小孩,我很感激我們選了台灣,因為在台灣的小孩被照顧得很好,他們被愛護,台灣人很重視孩童,我很感恩這一點。』

  湯姆士太太的兒子山姆也滿心期待新成員的加入,希望能和弟弟、妹妹一起分享生活中的一切。

  愛慈基金會董事長張麗淑表示,社會還無法接受愛滋寶寶,花了2年多替黑寶重新找到愛他的父母和家人,心裡的大石頭終於放下,也希望藉由黑寶的故事,讓社會敞開心胸,關心弱勢兒童的困境。

新聞出處: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58730

跨海領養愛滋兒 蜜雪兒:他只是個等人愛的孩子
2012-0605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一聽到孩子的學校或鄰居有愛滋寶寶,很多人常選擇拒絕讓小孩上課、要求愛滋寶寶搬離,不過遠道從阿拉斯加來台的蜜雪兒和湯瑪斯夫婦,不但選擇領養4歲的愛滋寶寶「黑寶」,還一起領養了他的哥哥和姊姊。

台北市愛慈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張麗淑說,台灣共有12個HIV(愛滋帶原)「疑似」及確診的寶寶被領養,領養人全都是外國人,張麗淑說,前面11個HIV寶寶都是被來台宣教或工作的外國家庭收養,而蜜雪兒夫婦更是跨海來台灣領養台灣的愛滋寶寶。

蜜雪兒夫婦喜歡大家庭,已經有一女一兒的他們希望可以領養需要一起被領養的兄弟姊妹,原本還有一家4兄弟姊妹待領養,但聽說「黑寶」有HIV,在台灣幾乎不可能找到領養人,他們夫婦就決定領養黑寶,而且連同他的哥哥姊姊也要一起領養;黑寶的父母都是藥癮者,父親已經吸毒過量過世,母親也入監服刑,所以黑寶兄弟三人分隔四處,在蜜雪兒夫婦領養後,黑寶手足才真的大團圓。

蜜雪兒說,當他們要見黑寶之前,有很多人跟他們說「這個孩子有『這」、有『那』…等種種的問題」,但是她看到黑寶,她只看到一個「等愛的小孩」,她說,黑寶有HIV一事對她來說,只不過是一般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生的病、會遇到的問題,她說「他,就是一個孩子!」

蜜雪兒一家人都很期待黑寶兄弟姊妹的到來,蜜雪兒說他們10年前就想領養小孩,15歲的女兒一直叫她快點,再晚她就上大學,看不到新來的弟弟妹妹了,他們本來全家人都來台灣一起迎接三個小孩返國,但因為領養還有一些過程,耗時太久,湯瑪斯和姊姊因為有工作及要上學都先回去了,而11歲的哥哥則留下來陪黑寶玩,和未來的三個弟妹培養感情,蜜雪兒也趁機學習台灣文化,希望未來跟黑寶兄弟感情更融洽。

張麗淑表示,慈愛之家有51個孩子中,有許多都是由HIV的父母生下來,許多出生時都經過預防性投藥,目前都驗不出有帶原,有些則是疑似帶原,黑寶是慈愛之家第一個被確診的HIV寶寶,雖然慈愛之家的人員都很疼愛這些小孩,但是無法提供家庭的感覺,還好有許多外國來台的家庭自願擔任「周末寄養家庭」,黑寶也在南非的周末寄養父母照顧下,養成非常活潑的個性,而且會說英文,所以和新父媽的相處毫無障礙。

相對於蜜雪兒夫婦愛心跨海來台領養愛滋寶寶,張麗淑說,台灣社會對HIV感染者冷漠及歧視,造成愛滋兒少就養及就學的困境,台灣共有29個確認的母子垂直感染HIV的兒少,黑寶就是第29個,其中有3個已經死亡,黑寶幸運被愛心家庭領養,剩下的25個要怎麼辦呢?張麗淑更沈痛地表示,黑寶的媽媽最近又生了一個孩子,雖然有預防性投藥,未來是否能平安預防仍不得而知。

她提醒不慎感染愛滋的母親若懷孕,產後一定要就醫配合預防性投藥,目前台灣有接受預防性投藥的預防性幾乎百分之百,要給孩子的生命一線新希望!

新聞出處:http://n.yam.com/liontravel/healthy/20120605/20120605513000.html


愛滋媽媽一直生 政府傷腦筋
2012-06-06 中國時報 邱文秀/台北報導

      染有毒癮的愛滋患者「黑寶」媽媽,小孩被基金會安排出養到國外後又生下一胎,出生才兩個月大的么兒,現也接受預防性投藥治療。愛慈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張麗淑無奈嘆道:「目前不只一個個案,有毒癮的愛滋媽媽在小孩被出養後又繼續生,有些個案已生三胎或四胎。」

     台北市社會局兒少科科長陳淑娟說,目前並無法令限制愛滋婦女不得生育,政府對於育齡愛滋病帶原者會進行輔導,若對方願意接受節育手術,社會局與衛生局會提供資源。但陳淑娟說,這些愛滋媽媽多數有毒癮,不見得待在原地接受輔導,很難追蹤去向。

     愛慈基金會好不容易把「黑寶」媽媽生的三個小孩安排到美國新家庭,當張麗淑聽聞又有個新生兒時,差點「昏倒」,因為小孩恐怕跟著兄姊腳步,由政府出面安置到機構,再出養到國外。

     張麗淑說,由於國內對愛滋寶寶及愛滋病患認知還不成熟,愛滋寶寶在國內長大易遭受歧視,台灣人領養小孩有諸多限制,很多疑似愛滋寶寶,在出生六周內接受預防性投藥,一歲半後經確認無感染,只是曾經「疑似」感染,在台灣就不會被收養,目前愛慈已協助十一名「疑似愛滋寶寶」但未感染者,到國外接受領養。

     「黑寶」被領養後,台灣目前還有廿五個確診的愛滋寶寶,這些小孩很多是隔代教養,父母不少是吸毒者,連自己都照顧不好。

     張麗淑無奈地說,愛慈只是小基金會,能力有限、無法一一照顧愛滋寶寶,若愛滋感染者不願意節育,她們也沒辦法,希望政府機關協助。

新聞出處: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00304/112012060600049.html

SongYY補充
並非愛滋感染的婦女便無法生育健康的小孩。根據感染控制雜誌2005年的報導:『預防母子垂直傳染的愛滋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母親懷孕第二期起服用抗病毒藥物,生產過程中施打zidovudine(ZDV)、或口服ZDV+lamivudine、或nevirapine,及嬰兒產出後不餵食母乳、並給予ZDV口服液。完善的照護可讓嬰兒得到HIV感染的機會降到百分之二以下。』

【 北部/講座】130615「出櫃/不出櫃?」社群內講座  新竹場延伸閱讀
0802 媽媽寶寶雜誌:愛滋媽媽6大守則-替胎兒健康把關
http://www.mombaby.com.tw/pregnancy.php?serialno=0903240001

2012-06-05

【美國/感染者真實發聲】120605 鉅亨網:鉅亨看世界─啟發魔術強生的女孩

鉅亨網鄭杰  2012-06-05

20 年前,當 Hydeia Broadbent 七歲的時候,她經歷了她人生的魔術時刻,也就是當她遇見籃球巨星魔術強生 (Magic Johnson) 的那一刻。

當時 Hydeia 只是一個低年級的小女孩,而魔術強生則已經是全球第一流的籃球選手了。他們兩個都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如何,但他們兩人有一大共通處,他們都是 HIV 帶原者。

那時,當 Hydeia 哭的時候,魔術強生伸出他的巨掌搭在她的肩上安慰她,Hydeia 抽噎地說:「我只是想要人們知道,我們只是一般人。」魔術強生則安慰她:「喔,你不需要哭,因為我們都是正常人,我們的確是。」

《CNN》報導,20 年前,Nickelodeon AIDS 協會捕捉了這一幕用以告知美國年輕人 HIV/AIDS 可能影響所有事物。

命運交會的那一刻

今年 3 月在美國洛杉磯,魔術強生又再度與 Hydeia 相遇了,站在身高 6 呎 9 吋的魔術強生旁,身高 4 呎 8 吋的 Broadbent,相形更為矮小,他們兩人是為了參加紀錄片「The Announcement」首映會而現身,這是一部 ESPN 拍攝的紀錄片,紀錄了魔術強生面對 HIV 的種種歷程,而 Hydeia 孩童時淚眼哭訴的畫面一再出現於影片內。

魔術強生和 Hydeia 首度相逢過後 20 年,兩人皆持續為 HIV 發聲,成為舉足輕重的力量,當年魔術強生是因為不安全性行為而感染 HIV 病毒,Broadbent 則是因為生母濫用藥物而無辜遭受感染。

魔術強生回憶當時說:「Hydeia 對我來說就像是全世界。當我 20 年前首度遇見她,並且看到她如何因為他人的對待而變得如此脆弱和身心交瘁,我都心碎了。」

「那個特別時刻是既哀傷,但又深具啟發性的。這讓我想要做更多事提醒世人注意這項疾病,並且教育世人,如此就不再有人會遭受到 Hydeia 所感受到的態度。」魔術強生說。

現在芳齡 27 的 Hydeia 已經成為了一個充滿能量、鼓舞人心的女人,她拒絕沉默,她在各會議、大學、學校公開演講,熱情地告知美國年輕人關於與 HIV/AIDS 共同生活的真實:那些無眠的夜晚、那些噁心的早晨、那些永無止盡的醫生會診,還有成千上萬的醫療帳單。

「我盡量真實呈現,這不是他們會想要得到的疾病。目前的這一代,他們並不知道 HIV/AIDS 的現實,他們看著我和魔術強生認為吞個藥丸,我們就 OK 了。他們並不知道這病的嚴重性,他們不知道藥的副作用,他們不知道財務現實。」Hydeia 說。

他們不知道我們真的會死。」Hydeia 說。

電話那頭帶來的惡耗

時空回到 24 年前,Broadbent 僅僅只有 3 歲。一名戴著雙層口罩、雙層手套,穿著像是太空人的醫護人員就站在她旁邊,醫院的化驗人員將針頭從 Hydeia 身上抽出,Hydeia 痛得尖叫,「爸爸,為什麼你要讓他們這樣對我?」Broadbent 邊哭邊說。

當時是 1987 年,AIDS 疫情席捲美國,甚至讓醫學界也無法提防,醫生們對 AIDS 所知也極為有限,特別是對染病的兒童。

Hydeia 是 Broadbent 夫婦領養回來的孩子,當時她只有

2012-05-20

【亞太/跨性別愛滋防治】120517 中央廣播電台:近半亞太變性人 恐已染愛滋

SongYY說明
這篇報導的標題恐會引起誤會,根據Gaystarnews的報導(參見延伸閱讀),「近半感染」(49%)的數字是來自於德里男跨女的跨性別者的調查,此外來自金邊的調查感染率則為37%,雅加達則是22-34%。本篇報導中也提醒這些數據是:『研究得來的非科學數據,這些研究「零碎且規模通常偏小」。』
儘管數據說明上有些不清楚,這篇報導仍點出:對於跨性別者的人權與
健康,應有更多關注。

—-
時間:2012/5/17 撰稿‧編輯:張子清

聯合國今天(17日)公布報告顯示,亞太地區近半數變性人可能已經感染愛滋,原因在於醫療品質低落及高風險生活方式,將感染率推向「臨界水平」。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所做調查發現,亞太地區900萬至950萬變性人口「最可能感染愛滋病毒」,數據顯示,其中49%的變性人可能已經感染。

UNDP表示,調查結果是根據亞太各地變性女(男變女)感染愛滋比率研究得來的非科學數據,這些研究「零碎且規模通常偏小」。

報告撰筆人、香港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的溫特(Sam Winter)呼籲各國政府注意,採取必要緊急行動,解決這場人類危機,並指出許多變性人最後都淪為娼妓,並且進行不安全性行為。

報告同時發現,變性人經常遭受暴力與歧視,能夠從事的工作種類不多,而且獲得的心理支持也很少。

新聞出處: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55590&id=3&id2=2

Logo延伸閱讀
120518 GAYSTARNEWS:In some areas 49% of Asian trans women are HIV positive
http://www.gaystarnews.com/article/some-areas-49-asian-trans-women-are-hiv-positive180512
120517 UNDP(聯合國原始報告):New Asia-Pacific report focuses on transgender persons
http://www.undp.org/content/undp/en/home/presscenter/pressreleases/2012/05/17/transgender-persons-are-lost-in-transition-on-human-rights-and-hiv-responses-says-new-asia-pacific-report.html

更多愛滋新聞連結
愛滋‧性病討論區,歡迎加入討論連結
性愛‧情慾討論區,歡迎加入討論連結
安全的性知識連結
愛滋防治資源連結
熱門新聞/活動連結

2012-05-02

【臺灣/針扎迷思再起】120502 ETtoday新聞:80萬支針防愛滋針具回收差 被針頭刺恐感染 /附舊文重貼:針頭刺臀憂染愛滋 以偏概全的謬誤!

SongYY說明
新聞中可知,議員與社會大眾對於「針扎染愛滋」仍具有迷思:事實上愛滋病毒相當脆弱,暴露在空氣中30秒至3分鐘就會失去傳染能力;且若要傳染,須有一定的溫度、病毒濃度與血量,所以被棄置路邊或垃圾桶中的針頭刺到,根本不會感染愛滋。連最容易發生針扎情況的醫護人員,目前也無因針扎感染愛滋的案例,實在毋需有不必要的恐慌。
衛生署「藥癮愛滋減害計畫」設置針具服務機,推出後有一定的成效︰媒體報導北市愛滋感染者因藥癮注射感染愛滋病的比例,從九十四年的二○.二%,到一百年降至○.三%,這樣的防治方向是值得肯定的。

⋯⋯
80萬支針防愛滋針具回收差 被針頭刺恐感染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衛生署在2007年時推動的「藥癮愛滋減害計畫」,於特定地點裝置提供針頭及清潔服務,以避免毒癮人士共用針頭,不過台北市議員黃珊珊發現,該計畫執行5年多來已發出超過80萬支針具,卻只回收了一半,還有另一半使用過的針具可能混在一般垃圾中,或是被隨手丟掉,若民眾不小心被刺到,恐染愛滋病。

該計畫執行5年多來,截至今年3月共發出83萬6235支針具,但只回收40萬3607支,等於有43萬2628支「用過的」、「污染的」針具可能被丟在一般垃圾中,或是被隨手丟掉,其中多數可能是愛滋病高風險族群使用過,萬一民眾不小心被刺到,或是收垃圾的清道夫未注意而被扎到,甚至被不肖業者拿去重複使用,將造成無法預期的災害。

自2001年開始,衛生署發現藥癮愛滋感染人數首度突破10位數達86人,之後幾年感染人數不斷倍增,到2005年已增至2463人、增加616倍,而主要原因就是共用針頭導致血液傳染愛滋。衛生署調查發現,由於針頭不易取得,且毒癮發作往往突如其來,再加上毒癮人士為免被警員臨檢,不敢隨身攜帶針頭,才會造成共用針頭情形氾濫,進而增加愛滋感染率。

為降低愛滋病傳染率,衛生署在2007年時推動「藥癮愛滋減害計畫」,於特定社區及公園裝置針具服務機,提供針頭販賣以及清潔針頭的服務,使用後也須回收,以避免毒癮人士共用針頭。黃珊珊表示,針具自動販賣機外觀上雖註明「18歲以下青少年朋友請勿任意購買」,但只屬於道德規範,要求衛生局評估執行計畫的相關配套。

資料來源: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502/43217.htm

同場加映:

針頭刺臀憂染愛滋 以偏概全的謬誤!
yam蕃薯藤新聞 林奕瑄 特稿 2011-11-07

蘋果日報今天報導一則台中市劉姓體育老師,從台北搭乘統聯客運返回台中,上車後隨即入睡,醒來後感覺左臀刺痛,一看才發現竟是被蝴蝶針刺傷;深怕是吸毒者蓄意遺留,因而染上愛滋病,老師嚇得立刻飛奔醫院抽血檢查,醫師診斷後不確定是否遭感染,未來兩年必須定期抽血檢查,每天活在恐懼之中,讓他寢食難安。

這名體育老師,之所以如此害怕,最主要的原因免不了是缺乏深入瞭解該方面的知識,因此對未知深感恐懼。事實上,愛滋病毒相當脆弱,只要離開人體,暴露於空氣中,平均1.5至3分鐘便會死亡;目前已知感染主要危險因子是透過體液交換,根據誼光愛滋防治協會醫師表示,台灣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因為被帶原者針頭扎到而感染的案例。

劉老師的因為錯誤觀念,成了莫名恐懼的藉口,愛滋病毒感染必須有有相當程度的條件,根據學者統計,大約要五千個病毒顆粒,才有可能傳染給他人;然而,性行為過程中沒有正確使用保險套的風險,卻遠高於與病患接觸的風險;預防愛滋,並不可怕,有了正確知識,並小心預防高風險感染途徑,才是讓自己免於恐慌的第一步。

文章出處:http://n.yam.com/yam/healthy/201111/20111107114383.html

Logo延伸閱讀
120502 公園針具販賣機 1周內全撤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5/112012050200219.html
090610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官方網站:針扎被咬勿恐慌 愛滋感染機率低
http://www.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85

更多愛滋新聞連結
愛滋‧性病討論區,歡迎加入討論連結
性愛‧情慾討論區,歡迎加入討論連結
安全的性知識連結
愛滋防治資源連結
熱門新聞/活動連結

TAG:認識愛滋

2012-04-18

【臺灣/愛滋器捐後續】120418 中國時報:愛滋器捐案 移付懲戒委員會/ETtoday:愛滋器捐9醫師送懲戒會 病友嘆:換作我仍願接受手術

愛滋器捐案 移付懲戒委員會
2012-04-18 中國時報 張睿纖、唐榮麗/台北報導

       去年八月台大醫院爆發愛滋器捐事件震驚全國,事隔近八個月,台北市衛生局已將此案移付市府醫師懲戒委員會討論,但並不代表要懲戒相關九名醫師。當時擔任台大器捐小組召集人的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昨低調表示,「當初已預期有這樣的結果,沒有特別感想。」

     衛生局表示,台大醫院誤將愛滋病患器官移植案,去年八月已對該院開罰五十萬,在調查及專家會議過程發現,醫界與法界人士意見分歧,此案究竟歸屬專業問題還是法律問題,與會者也有不同意見。

     衛生局經研議,除召開專家諮詢會議,也請移植小組相關人員書面陳述意見,因考量此事對民眾醫療安全及就醫權益影響,十二日已將此案移付台北市醫師懲戒委員會,預計將花兩個月時間討論。

     衛生局強調,移付懲戒委員會討論的是「案子」,並不是要懲戒個人,必須先釐清案情後,才知道下一步要採取什麼措施,目前不能認定就是柯文哲醫師的責任,也不希望由柯一肩扛下,其他八位醫師也還是「關係人」身分。

     柯文哲指出,愛滋器捐事件是整個國內器捐移植體系出了問題,應該徹底檢討、改善,而不是出事情了,「就一定要抓一個女巫將她燒死,卻不改變任何事情」,這樣之後還會發生一樣的遺憾。他自嘲,自己神經大條沒特別感覺,但其他八名醫師秉持救人原則,當時只想搶時間全力救治病患,沒有人有惡意,如今卻面臨要被調查的下場,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柯文哲說,此外,器官捐贈者的母親也是受害者,當初出於一片好心捐贈墜樓過世兒子有用的器官,希望能遺愛人間,沒想到現在社會關心的卻是相關人員懲處的問題。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五名接受愛滋器官移植的病患,仍持續接受預防性投藥,目前為止均測不到愛滋病毒,但須持續服藥至今年八月底後停藥半年,再進行抽血檢驗,才能排除感染愛滋的風險。

     台大醫院昨天則發出聲明表示,移植團隊醫師均依照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規定及器捐中心作業流程規範合法施行移植手術,仍被移送懲戒,深表遺憾,將協助相關醫師接受調查,並給予全力支持。

資料來源: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1/112012041800129.html

愛滋器捐9醫師送懲戒會 病友嘆:換作我仍願接受手術
2012-04-18 ETtoday新聞  記者饒偉生/台北報導

        去年8月,台大醫院驚爆愛滋器捐事件,當時擔任移植小組召集人的柯文哲以及另外8名醫師,在17日被移付懲戒委員會討論,但尚未對相關涉案人員作出懲戒決定。對此,有名於2009年底接受肺部移植手術的民眾撰文指出,「今天換作我在那受贈者的角度,我即使知道這是來自愛滋患者的器官,我還是會接受手術」,並強調自己如果不說話,怕以後沒有醫生可以看。

這位曾經接受器官移植的網友林先生,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指出,他在2009年底接受肺臟移植手術,當時團隊中負責葉克膜的正是柯文哲醫師,如今看到柯與其他醫師被移赴懲戒會,讓他有感而發,認為團隊成員不應受到如此大的苛責,相關單位應該要思考的是,愛滋病患能否比照結核病患者,由衛生局造冊列管,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林先生表示,「今天換作我在那受贈者的角度,我即使知道這是來自愛滋患者的器官,我還是會接受手術。原因不外乎,我們這種類型的病症從發病到死亡,通常在一年內。即便是愛滋病,在控制得宜下,依然能夠保持不錯的存活率。畢竟,活著才有希望,不是嗎?」

其實林先生曾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血癌),痊癒後又因藥物副作用導致肺部纖維化,當時除了身體非常煎熬之外,就連心理也受盡磨難,根本沒有獨自求生的能力,他描述自己的狀況「比路邊的乞丐過得還要遭」,因為光是最基本的吃飯、上廁所等動作,都會讓他喘不過氣來,生活過得非常痛苦。

2009年底,他接到來自台大醫院肺臟移植小組的電話,告知「現在有合適的你要不要作?」看著眼前突然跑出的希望,他卻像是洗了場三溫暖一樣,內心不禁擔心能否看到明天的太陽。經歷了30分鐘後,他做出了人生最重大的決定,「直到現在,我都還不敢確認我作(應為做)下這決定是不是好棋!」

後來,他選擇接受手術,過程相當順利。在接受漫長的復健後,醫師通知他可以出院,此時他說,「嘴角掩不住高興的心情。」他除了感謝台大移植團隊以及親友的支持外,也相當感謝這位善心的捐贈者,他認為有緣才會讓兩人配對,此後會更加珍惜這得來不易的肺臟。

資料來源: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418/39908.htm?from=ticker_ticker-1

Logo延伸閱讀
120212 自由時報:傳將器捐病患當愛滋患治療/台大:投藥半年 測不到病毒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216223239771&myarea=2
台大感染科醫師羅一鈞部落格《心之谷》: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成功率 (理性版)
http://heartvalley.blogspot.com/2011/08/hiv.html
台大感染科醫師羅一鈞部落格《心之谷》:器官移植感染HIV–國外案例整理
http://heartvalley.blogspot.com/2011/08/hiv_30.html

2012-03-28

【香港/愛滋醫生之死:當局處置】120317~27 當局由「毋須追蹤染愛滋病醫生曾接觸的病人」到「140病人速驗愛滋息恐慌」的處置轉變相關報導

SongYY說明:根據媒體報導,黃姓醫師墜樓後,一月份香港相關當局便已開會評估事件對其他人影響甚低。3月17日黃醫師感染身分被媒體披露後,相關單位第一時間是表示已評估風險低,表達認為「無需追蹤感染醫師曾接觸過的病人」的立場。但其後在輿論壓力 (詳見《香港/愛滋醫生之死:輿論恐慌》新聞整理)下,2天後成立熱線提供病人諮詢,並於26日再次召開專家會議,之後決議對曾接受剖腹開刀手術的140名病患進行病毒的篩檢追蹤。以下為相關報導依時序的整理。
至於感染者擔任醫護人員傳染風險有多高?強制通報醫護人員的感染身分是否合宜? 請見《香港/愛滋醫生之死:實務評估》新聞整理。

周一嶽稱毋須追蹤染愛滋病醫生曾接觸的病人
商業電台 – 2012年3月17日

東區醫院一名外科醫生年初墮樓死亡,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證實,死者是愛滋病帶菌者,有初期病徵。衛生署已成立包括世衛專家在內的委員會調查,認為有關醫生將愛滋病病毒,傳染給病人的風險相當低,加上考慮到私隱問題,因此現階段毋須追蹤他曾接觸過的病人,但要聯絡他的家人及親友。周一嶽相信,染病的外科醫生,為病人做手術時有戴手套;處理醫生屍體的仵工亦會戴手套,因此傳播風險不高,呼籲病人毋須恐慌。

他又說,這名醫生並無向院方呈報感染愛滋病,現時亦無規定要呈報,但認為醫護人員若有傳染病,應通知上級,以便作適當治療,甚至隔離。

文章出處:http://hk.news.yahoo.com/%E5%91%A8-%E5%B6%BD%E7%A8%B1%E6%AF%8B%E9%A0%88%E8%BF%BD%E8%B9%A4%E6%9F%93%E6%84%9B%E6%BB%8B%E7%97%85%E9%86%AB%E7%94%9F%E6%9B%BE%E6%8E%A5%E8%A7%B8%E7%9A%84%E7%97%85%E4%BA%BA-075600486.html

染愛滋醫生自殺惹關注 醫管局設查詢熱線
新報‎2012年3月19日‎

醫管局鑑於早前一名感染愛滋病公立醫院醫護人員自殺的個案,引起社會極度關注,因此特別分別為病人及員工設立電話查詢服務,以釋除病人及員工對此事的關注和疑慮。

專人解答跟進需要
醫院管理局發言人昨日表示,醫管局現正等待衛生署轄下專家小組就早前一名公立醫院醫護人員感染愛滋病的個案的評估和決定,是否有需要為病人及員工作出所需跟進。在接獲專家小組進一步指示前,醫管局理解到病人對此事的關注和疑慮,因此特別設立電話查詢服務,病人如有任何相關疑問,可於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致電29962222查詢,會由專人接聽解答查詢和按個別需要作出跟進。

早有標準防護措施
至於公立醫院員工方面,發言人指醫管局亦了解他們的關注,現正在內部設立電話查詢服務。醫管局重申,公立醫院一向實施標準防護措施,避免員工和病人感染和傳播傳染疾病的風險。公立醫院有關專家早前初步評估今次事件後,估計病人及員工受影響的機會甚低。

文章出處: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php?id=217045


專家組下周一開會評估東區醫院醫生感染愛滋病個案
香港商業電台21.03.2012

衛生署委任的愛滋病與醫護人員專家組,將於下星期一開會,以進一步評估年初墮樓死亡的東區醫院醫生感染愛滋病的個案,同時邀請世衞組織的專家出席會議。衛生署發言人表示,專家組將評估這名醫生對曾治理病人構成的風險程度,並就是否要追查病人,作出建議。衛生署重申,專家組一月已召開首次會議,並確認沒有持續傳染病人的可能,而根據文獻及海外經驗,在醫護環境中,病人被染病醫護人員,傳染愛滋病病毒的風險極微。

http://www.881903.com/Page/ZH-TW/newsdetail.aspx?ItemId=495619&csid=261_341

回應染病毒醫生死亡事件140病人速驗愛滋息恐慌
2012年03月27日 香港商報 記者蕭瑩盈

今年1月,跳樓輕生的東區醫院外科醫生黃浩卿被證實感染愛滋病,引發病人恐慌事件有新進展。反應遲緩的醫管局和衛生署,昨日終決定進行「回望調查」,首階段為140名病人進行一次性快速檢驗,2日內可得出測試結果。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強調,相信感染風險很低,但專家組承認因今次事件較過往收到轉介個案風險為高,所以首次進行「回望調查」。

「回望調查」首階段展開
愛滋病與醫護人員專家組在昨日召開第2次會議,評估一宗涉及東區醫院醫護人員感染愛滋病的個案。鑑於公共安全及關注,當局決定進行「回望調查」,首階段為140名過去2年曾接受該醫護做手術的病人進行一次性驗血檢驗,即日或翌日可得知結果。但當中不包括曾接受婦科、兒科、神經科及耳鼻喉科和眼科的手術病人。若病人的結果出現陽性,化驗人員會將血液再跟該醫護的樣本作基因比對,進一步確定其傳染關系。專家組會根據第一階段調查結果,檢討是否需進行第2階段的調查跟進。

數日內電話及發信聯絡
醫管局職員會在這2、3日內,以電話聯絡涉及的東區醫院病人,若聯絡不到,會寄挂號信通知。其他市民若有疑問,可致電熱線29962222查詢。
專家組解釋,根據文憲記載,及世衛專家的意見,染病醫生將愛滋病病毒,傳染給病人風險很低,而傳染給同事的風險更接近零。但為安全起見,專家組根據手術的复雜性定出兩年標準。傳統剖腹、割胃、涉及斷骨等手術,及超過3小時或急救手術均屬高風險類別,因醫護有可能在手術過程中受傷而不知。另外。就一般來說,醫護人員均需做好防護措施,包括戴眼罩、口罩和消毒手套,因此病人受感染機會非常低。

專家組認今次風險較高
自94年成立以來,專家組共處理20宗相關個案,涉及醫生、護士、牙科人員及輔助人員等,專家組承認,今次風險較高,是首次經評估后需為病人進行回望調查。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表示,現時無法例強制醫護人員呈報個人健康狀况,相信目前的自顧性呈報性質有效。由於有關呈報機制需同時照顧人權、私隱、公共衛生及法理等問題,需進行廣泛諮詢,取得社會共識才能修訂。

熱線1周接50人查詢
醫管局質素與安全總監廖慶榮表示,電話熱線上周設立以來,至今有50人查詢,如有病人最終確實受感染,當局會與病人商討賠償事宜。他又指,無證據顯示該醫護有隱瞞病情情况,但承認醫管局無見過其入院或接受愛滋測試的紀錄。
醫管局中央內科統籌委員會主席李頌基表示,病人受醫護人員血液感染機會約為4/1000,自80年代至今,涉及病人受醫護人員感染愛滋病的個案只有4宗。
任職東區醫院外科部駐院專科醫生的黃浩卿,生前被視為醫管局明日之星。他02年在中大畢業,03年加入東區醫院實習,曾參加院內微創外科訓練中心推行的駐院醫生訓練計劃,09年參加國際結腸直腸疾病研討會更獲最佳論文獎,并於去年成為外科專科醫生。由於黃高大俊朗,有「靚仔醫生」稱號。
今年1月12日,黃浩卿在灣仔嘉薈軒39樓住所跳樓,墮地時撞到圍欄,身體分兩截,血肉四濺。其后被發現患有愛滋病。據報導,他死前曾到過泰國旅游,返港后離奇消瘦,其感染愛滋病未知是否與此有關。

文章出處: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12-03/27/content_2929194.htm

醫管局:需接受測試主要為剖腹手術病人
2012-03-26 HKT 香港電台21:00

東區醫院一名外科醫生,年初自殺身亡後,證實生前感染愛滋病,當局會主動為140名病人進行快速病毒測試及輔導。
當局表示,140名病人中,大部分病人曾接受開刀的剖腹手術,包括切除胃、大腸及膽囊等手術。140名病人中不包括婦產、耳鼻喉及眼科等病人。

醫管局會主動用電話及寄信聯繫140名病人,如3日後仍未能聯絡,會再以掛號信形式嘗試聯繫。當局亦設立熱線29962222,讓市民查詢。

醫管局質素與安全總監廖慶榮表示,現時沒有要求醫護人員強制申報有否感染愛滋病,因此現時沒有感染愛滋病醫護人員的具體數字。

文章出處:http://www.rthk.org.hk/rthk/news/expressnews/20120326/news_20120326_55_828960.htm

Logo

延伸閱讀
【香港/愛滋醫生之死:輿論恐慌】120317~0321 墮樓外科醫生證染愛滋事件/香港媒體對當局處置批評相關報導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328204131622&myarea=2
【香港/愛滋醫生之死:實務評估】120317~0327 全球僅一宗愛滋醫生感染病人 /醫局無意強制愛滋醫護呈報 防標籤令染病者隱藏/其餘相關報導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328212226505&myarea=2

2012-03-28

【香港/愛滋醫生之死:實務評估】120317~0327 全球僅一宗愛滋醫生感染病人 /醫局無意強制愛滋醫護呈報 防標籤令染病者隱藏/其餘相關報導

SongYY說明
前一篇《香港/愛滋醫生之死:輿論恐慌》新聞整理呈現香港媒體對感染HIV醫護人員的憂慮以及事件的恐慌,但是到底醫護人員若感染HIV,病人的感染風險有多高呢? 需要強制醫護人員對其工作醫院坦承感染身份嗎? 這篇整理了幾則相關報導,或許透過務實的數據,能卸除我們對愛滋不必要的焦慮。報導中也有美國醫療護理流行病學學會(SHEA)針對HIV感染的醫護人員制訂的手術風險指引,可供參考。
至於香港當局在輿論壓力下於3月下旬所作的事件處理,也請見《香港/愛滋醫生之死:當局處置》新聞整理。

全球一宗醫生感染病人
2012-03-27 星島日報 記者 張聲慧 報導

針對有外界擔心病人會從醫生處感染愛滋病,有專家指,病人從醫生處感染愛滋病毒的機會近乎零,而全球亦只有四宗懷疑病人從醫生處感染愛滋病的個案,最終亦只有一宗證實個案。

專家指機會近乎零
  醫管局內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李頌基指,目前全球共有四宗病人從醫生處感染愛滋病的懷疑個案,當中包括於一九九○年時,佛羅里達州曾有一名牙醫把愛滋病傳染給六名病人,該名醫生同樣在死後才被發現患病。二○○○年曾有法國骨科醫生傳染愛滋病給一個病人,以及一名護士傳染愛滋病給一個病人;而二○○一年時,西班牙亦有一名產科醫生把愛滋病傳給一個病人。最終只有骨科醫生傳病個案獲得證實。
Albion Street Centre暨世界衞生組織愛滋病╱愛滋病病毒區域合作中心總監Julian Gold教授指,根據他以往的經驗,病人由從醫生處感染愛滋的機會近乎零。「一九九九年,美國曾有報告指出,有三十三名患有愛滋病的醫護人員接觸了二萬二千個病人,最後發現有一百三十人的HIV測試呈陽性反應,當中只有五人有機會是由醫護人員處而受到感染。」李頌基補充,醫生與病人有血液接觸的機會率只有一千分之四。

文章出處:http://hk.news.yahoo.com/%E5%85%A8%E7%90%83-%E5%AE%97%E9%86%AB%E7%94%9F%E6%84%9F%E6%9F%93%E7%97%85%E4%BA%BA-220936958.html

全球4宗個案 愛滋醫護傳染9病人
2012-03-27 明報專訊

醫護傳染愛滋病給病人比率雖低,但全球仍有4宗個案,9名病人不幸感染,當中一名美國牙醫更把病毒傳染給6名病人。醫管局內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李頌基說,這名牙醫生前把病毒傳給6名病人,情況不尋常,外界推測他可能別有用心。

美一牙醫傳染6病人
除了這名美國牙醫,法國亦有一名骨科醫生和一名護士,分別把病毒傳染兩名病人,西班牙亦有醫護把病毒傳染一名病人。

醫管局外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莫碧添說,該牙醫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執業,已因愛滋病病逝。他重申,醫護傳染病人風險不高,英國曾為28名染病醫護追查1.1萬名病人,但當中無病人受感染。世衛海外專家Julian Gold教授指出,美國也曾為33名感染醫護追溯逾2萬名病人,發現有130名病人感染HIV,但懷疑當中由醫護感染的只有5人。

李頌基說,病人一旦感染愛滋病,首3個月的病毒量較高,到健康出現惡化時,病毒量也會升高,較易感染其他人。但外國研究顯示,病人接受藥物治療後病毒量會降低,可減低傳染風險,母嬰傳播及透過性接觸傳播率亦大大減低。

文章出處:http://news.mingpao.com/20120327/gma3.htm

醫局無意強制愛滋醫護呈報  防標籤令染病者隱藏
2012-03-27 明報專訊

今次事件突顯目前醫管局並無強制要求醫護人員呈報病歷,醫護人員私隱與病人保障如何平衡引起激烈討論。醫管局表示,目前醫護自願呈報感染愛滋病毒,10多年來運作良好,擔心強制呈報可能弄巧成拙,標籤效應會令染病醫護隱藏真相,到頭來遺害更大。

開刀手術列高風險
根據美國醫療護理流行病學學會(SHEA)制訂的指引,手術風險分為3級,其中第3級開刀手術列作高風險,感染肝炎或愛滋病毒的醫護會被限制進行第三類手術(見表)。

醫管局內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李頌基醫生表示,醫護做手術時若不小心穿刺手套,才會令血液進入病人體內,醫護把愛滋病毒傳予病人的機會僅千分之四,傳染性屬低度,低於肝炎。世衛海外愛滋病專家Julian Gold亦指出,目前全球沒有任何國家強制醫護通報感染愛滋病。

主診醫生不記名呈報
雖然香港沒有強制呈報要求,但李頌基表示,目前本港治療愛滋病人的伊利沙伯醫院、瑪嘉烈醫院及衛生署九龍灣綜合治療中心,醫護若向這3處求醫,其主診醫生會根據其工作性質,以不記名方式把個案呈報給衛生署專家組評估風險,評估包括建議染病的醫護採取防範措施,定期跟進患者的治療和進展,了解其身體狀况,也會評估醫護是否能夠有效照顧病人,是否需要調動工作崗位。被問及醫護的主診醫生會否知情不報,李頌基指出,主診醫生需要遵守專業操守,不然會受到醫委會紀律制裁。

醫護不驗血 播毒風險更高
李頌基說,自願通報可鼓勵染病醫護驗血、求醫,專家小組可跟進治療和監察病情發展,相反,強制呈報會造成標籤效應,導致醫護不敢驗血,若他們不知道自己染病,把病毒傳染給其他人的風險會更高。

「關懷愛滋」項目總監張曉華認同醫管局維持不強制醫護通報感染愛滋病。她說,愛滋醫生跳樓新聞在感染者社群引起迴響,擔心社會對他們有更多標籤。張指外國的經驗顯示,不記名測試更能推動HIV感染者驗血,相反只會令感染者「匿埋」,拒絕驗血。

文章出處:http://news.mingpao.com/20120327/gma2.htm

123282145185431醫護人員感染B、C肝或愛滋,只要採取標準化保護措施,便可進行第一、二類手術;若接受治療、病毒量控制在一定標準以下、一年驗血兩次,則可進行第三類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