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3

【國際/愛滋】190305 自由時報:全球第2例!接受幹細胞移植 愛滋男體內HIV病毒消失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今(5)日刊載研究指出,一名英國愛滋病患在接受對HIV病毒有抵抗力者的骨髓幹細胞捐贈後,體內已經找不到任何愛滋病毒。專家認為,這可能將是全新愛滋療法的新曙光。

綜合外媒報導,英國倫敦大學感染與免疫學系教授古普塔(Ravindra Gupta)表示,這名居住於倫敦的匿名男性病患於2003年發現罹患愛滋,2012年開始進行抗反轉錄病毒藥物(ARV)治療,之後又發現罹患淋巴癌,因此2016年接受幹細胞移植,並從捐贈者獲得能抵抗HIV的突變基因(CCR5 基因突變)。

在幹細胞移植手術後的1年4個月間,該病患持續接受ARV治療,1年半前他中止投藥,至今仍未驗出HIV。但古普塔說,目前就斷言「治癒」(cured)還言之過早,應該稱患者是「長期緩解」(long term remission),還得要繼續觀察患者的狀態。另外,這種治療方式也不能適用於所有患者,但有望藉此發現全新療法。

報導指出,美國男子布朗(Timothy Ray Brown)是全世界第一例感染HIV後又成功治癒的患者,被稱為「柏林病人」。1995年布朗被檢查出HIV陽性,2007年時接受骨髓移植,後來體內再也找不到HIV病毒。不過,雖然學者嘗試將此方法用在其他病患身上,這10多年來布朗的痊癒歷程無人能複製。

古普塔表示,2名患者都經由類似的治療方式而緩解,這代表「柏林病人」並非特例,此療法或許可以消滅HIV病毒。但其他專家指出,對HIV病毒有抵抗力者的骨髓幹細胞捐贈,究竟是如何治療愛滋病患,其機制至今依然不明。此外,幹細胞移植伴隨巨大風險,無法用於其他情況良好的患者。…

2019-03-23

【國際/愛滋】190306 自由時報:骨髓幹細胞移植治愛滋 成功第2例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愛滋病治癒再現曙光!繼美國患者布朗(Timothy Ray Brown)二○○七及○八年在德國柏林接受取自骨髓的造血幹細胞移植,體內導致愛滋病的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自此消失無蹤後,英國五日宣告,相同的幹細胞療法也在倫敦一名愛滋病患者身上見效,令十年來不斷複製「柏林病患(the Berlin patient)」成功案例、卻一再失敗的全球醫界振奮不已。

睽違十年後,骨髓幹細胞移植成功治療愛滋患者出現第二例,圖為史上第一位痊癒的愛滋病患者「柏林病患」布朗四日在美國西雅圖接受採訪。(美聯社)睽違十年後,骨髓幹細胞移植成功治療愛滋患者出現第二例,圖為史上第一位痊癒的愛滋病患者「柏林病患」布朗四日在美國西雅圖接受採訪。(美聯社)

先前被譽為世上唯一治癒愛滋病患者的經典「柏林病患」布朗,一九九五年愛滋病確診,選擇五十九%患者採行的抗反轉錄病毒治療(ART)來抑制體內HIV繁殖;但他二○○六年又被診斷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就在柏林夏里特醫院醫師胡特(Gero Hütter)安排下,接受兩次造血幹細胞移植。

接受具HIV抗體捐贈者基因移植

不過,他的捐贈者白血球表面不存在最常見HIV︱1進入宿主細胞所憑藉的CCR5蛋白質,其CCR5基因反而有一段長為32鹼基對的缺失,這種「CCR5-Δ32」削除性突變等同阻斷HIV︱1識別的門戶,擁有這種體質的百分之一不到歐洲人,也天生注定不會受到HIV︱1感染。布朗在第一次移植對方造血幹細胞當天,就停止了ART治療;三個月後,他體內幾乎測不到愛滋病毒,用來衡量免疫功能的「CD4」細胞數卻節節高升,至今不再為治療愛滋病所苦。

儘管危險且痛苦的骨髓移植手術並非愛滋病療法的上選,但○三年確定感染HIV︱1的「倫敦病患」也如法炮製,一六年接受「CCR5-Δ32」削除性突變者的骨髓,來治療一二年發現的霍奇金氏淋巴瘤。他只進行一次移植手術,術後十六個月才停止一二年開始進行的ART,一七年九月至今十九個月,體內不復見HIV蹤影。

劍橋大學教授古普塔(Ravindra Gupta)領銜的醫療團隊,五日透過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及年度「反轉錄病毒和伺機性感染大會」(CROI),宣布這項暌違十年的「里程碑」。儘管古普塔說判定「倫敦病患」已痊癒仍「言之過早」,但已證明「柏林病患」痊癒絕非「僥倖」,也讓科學界研究這項愛滋病療法有了再出發的全新動力。…

2019-03-23

【國際/愛滋】190308 上報新聞:愛滋病治癒再傳喜訊! 全球第3例「杜塞道夫病人」

愛滋病曾被視為不治之症,但隨著全球出現3起成功治癒案例令醫界出現曙光。(湯森路透)

愛滋病不再是不治之症?目前全球已出現3名成功治癒愛滋病患體內的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

 

繼英國醫學團隊5日宣告,一名倫敦愛滋病患接受幹細胞療法後,身上的HIV已消失18個月未再復發。荷蘭研究員6日也在西雅圖愛滋病毒會議(CROI)上宣布,一名「杜塞道夫病人」(Düsseldorf patient)在停用3個月抗反轉錄病毒藥物後,也未在體內發現HIV。

 

2007年德國柏林以骨隨造血幹細胞移植,讓一名美國患者布朗(Timothy Ray Brown)體內的愛滋病毒消失至今,成功的案例被稱為「柏林病患」。12年後全球醫界終於再度傳出2件好消息,成功複製當年治療的途徑。

骨髓移植風險高

 

掃描顯微鏡(SEM)底下的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湯森路透)

 

據報導,骨髓移植的療程必須殺死所有細胞並用供體細胞(donor cell)替代,風險極高,只能對癌症病患施行此療法。在柏林和倫敦病患的案例之中,骨隨捐贈者攜帶罕見的突變基因,可以對HIV病毒具有更強的抵抗力。

 

最新的「杜塞道夫病人」停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3個月之後,採集腸道和淋巴組織的樣本後,皆未在他體內發現HIV病毒。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員古普塔(Ravindra Gupta)表示:「現在我們知道了第一個案例不是一種異狀,而是可以共享的案例。」

 …

2018-10-03

【台北/講座】 20181020 愛滋新訊最前線

【你聽過U=U了嗎?愛滋新訊最前線】

PrEP?U=U?PARTNER 2?

2018世界愛滋大會,
關於愛滋治療及預防的最新訊息。

讓台大醫院洪健清醫師用深入淺出的方式,
讓你第一手掌握最新的醫學資訊,

現場也歡迎大家盡情發問喔。

時間:10/20(六)15:00-17:00
地點: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70號12樓,古亭站7號出口附近)
講者:洪健清醫師(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愛滋界的重量級天王,從事愛滋工作超過20年)
活動網址:https://hotline.org.tw/event/1475

※免費活動,不必報名。座位有限,請提早入座。
※本活動將申請手語翻譯服務。

主辦單位: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愛滋小組、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

2018-07-29

【台灣/愛滋】180225 蘋果新聞:國防大學逼退愛滋生挨批 檢討方案竟是製作宣導小卡

國防大學。資料照片

防大學2012年針對遭確診愛滋病的政戰學院學生阿立(化名),被要求分開洗餐具、衣服等方式歧視,最後以操行成績不及格為由將其退學,遭衛福部認定歧視,開罰100萬元。行政訴訟一審雖判校方勝訴,但遭最高行政法院發回更審。另方面,立法院過去據此凍結國防部教育訓練業務100萬元,國防部則稱,已辦理人權教育專題演講、製作人員教育小卡等精進作為,並在去年3月底獲同意解凍預算。

立法院預算中心彙整去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決議中,有助性別平等的50項重要決議,並持續追蹤後續作為,盼推動我國友善性別平等環境。其中,關於國防大學歧視愛滋生事件,立法院前年審查預算時,要求國防部通盤檢討與改進,包括學生及軍教職員之教育、申訴管道改善、列入人權教育制度等,並凍結100萬元,待國防部提出書面報告後始得動支。

國防部則在去年3月30日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提出報告,稱為深化人權教育內涵,邀請學者專家進行22場次行別主流、生命教育等專題演講及巡迴座談;後續精進作為包括製作人員教育宣導小卡、設置人權教育專區、舉辦專題演講、巡迴座談、規劃人權教育課程、舉辦人權教育辯論賽,以及辦理人權教育參訪等,最後也獲得立法院解凍預算。

此外,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也曾做出決議,對於我國近年女性軍人逐步提升,然升遷發展仍居於弱勢,女性將官僅1人、校官逐漸減少,職務分派亦過偏於非戰鬥部隊,要求軍方檢討。對此,國防部允諾,將持續培育女性人力,深植基層戰力,將在低階歷練充實專業學能、中階依循計畫考選調訓,於高階發揮專業領導、候選候晉重要軍職。(符芳碩/台北報導)

2018-07-25

【台灣/愛滋】180205 今日新聞:陽光男同大方自白 盼社會撕下愛滋歧視標籤

▲霖霖與伴侶拍攝影片,鼓勵HIV感染者多加了解用藥資訊以及穩定服藥。(圖/資料照片)

▲霖霖與伴侶拍攝影片,鼓勵HIV感染者多加了解用藥資訊以及穩定服藥。(圖/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去年9月時一席現代愛滋病是由男同性戀所引起的發言引起極大爭議,而現年25歲的「霖霖」便特地拍攝影片上傳至網路,大方坦承自己身為一個男同性戀以及愛滋感染者的身分,強調自己絕非特例,盼社會對於愛滋不再存有歧視標籤,並鼓勵愛滋患者更加勇敢誠實面對自己。

當「男同志」、「愛滋」、「娛樂性用藥」,充滿爭議性的名詞聚集一起

先前以影片「我是如何成為一個統計數字。」回應行政院長賴清德「愛滋病主因是男同性戀引起」一說的霖霖,在影片中不只勇敢揭露自己愛滋感染者身份,還道出擁有長達7年毒品成癮的經驗,影片至今已超過5萬人次點閱,底下湧進近400則留言,都可見大眾對於「男同志」、「愛滋」、「娛樂性用藥」這三個名詞仍擁有既定標籤和臆想。

面露陽光般笑容的霖霖說:「院長提到的客觀數據,我就是其一。我不是一個特例,我會感染HIV、我會碰到毒品,這數據產生的原因不是因為單一問題而產生,其中每一個的人生都是整個社會與人際交互影響的縮影。」


▲霖霖希望社會對於愛滋不再存有歧視標籤,以自身故事向大眾分享。(圖/資料照片)

愛滋最大的殺手不是無知,而是歧視和標籤化

「高中時期,我逐漸了解自己的性傾向,於是開始針對這方面展開探索,透由參加大專院校性別友善社團,補足學校、家庭沒有提供的健康教育及衛教資訊,之後也有定期進行愛滋篩檢,但在一次交友中誤吸食了安非他命,發生了人生第一次的高風險性行為; 我,感染了愛滋。因為先前對於疾病的認知充足,得知當下並沒有害怕,我知道只要按時服藥、穩定接受治療,我與一般人無異。」

身為家中么子的霖霖,原本想隱藏這個祕密到終老,但在面對毒癮的情況下,他不得不坦承一切向家人求助,可是印象中的美好家庭,卻因此掀起了一股波瀾。由於哥哥姐姐對於愛滋的錯誤迷思,甚至要霖霖向醫生索取相關證明,否則不願意讓自己的小孩與他相處,這樣的拒絕讓霖霖一度很受挫,甚至萌生了輕生的念頭。

「我爸70多歲了,他其實不知道什麼是愛滋、什麼是同志,在哥哥姐姐恐懼我感染愛滋的時候,我的爸爸說『孩子不管怎樣都是我的孩子,他就是生病了啊,生病了我們帶他看醫生就好!』對比哥哥姐姐對於愛滋的刻板印象,以及爸爸對於疾病的無知,我覺得無知反而更無害。」


▲現今台灣的愛滋治療藥物已與國際同步,一天一次,一次一顆,無隨餐服用限制,副作用低,僅須穩定服藥、定時回診,其日常生活表現與你我無異,外界更無須用異樣眼光看待。(圖/資料照片)

家人、朋友及伴侶,是陪伴愛滋感染者的重要支柱

慶幸最終家人都給予霖霖接納與關懷,讓霖霖走出對毒品的依賴;而在一次環島的途中認識了現在的伴侶,對方不但接受霖霖感染者身份,兩人更為了鼓勵愛滋感染者穩定服藥拍攝了一系列短片,家人、伴侶以及就學時的師長與朋友,都是陪伴霖霖度過低潮時的支柱。

面對愛滋,你可以更誠實、更勇敢

霖霖說:「感染HIV並不可怕,當你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就多和醫生、個管師討論,了解疾病衛教和用藥資訊,當你了解過後,事情真的沒有那麼可怕。」同樣的這句話,也適用於對於愛滋擁有既定標籤的人身上,同志、愛滋、毒品成癮,這社會上擁有太多不帶善意的標籤,了解其背後發生的原因,簡單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段溫暖有幫助的話,甚至是更深遠的陪伴,這些都有可能拯救一個即將瀕臨邊界的人,而在別人的人生中,我們都能成為這樣的一個存在。

補充資料:

觀看霖霖影片,請至https://livlife.com/zh-tw/your-stories/juno.html

 

2018-07-24

【台灣/愛滋】180226 聯合新聞網:愛滋歧視案╱媽媽先考大學示範 阿立終回校念社福

2016年,因感染愛滋遭國防大學為由退學的阿立(中),在昆明防治中心公衛護理組主...

2016年,因感染愛滋遭國防大學為由退學的阿立(中),在昆明防治中心公衛護理組主任莊苹(左)、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社工張正學(右)陪同下受訪。報系資料照

 

國防大學學生阿立數年前疑因感染愛滋遭退學,屢向校方與衛福部提申訴,引發政府乃至聯合國關切。聯合晚報希望喚起全台關切以阿立為代表的愛滋人權,2016年8月在阿立勇於受訪下,一路大幅追蹤報導,促使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林全至國會都表態挺阿立,國防部終於讓步。

今年聯晚30,聯晚再次製作愛滋權益專題,專訪阿立談他近況,也藉此向阿立與支持他的親友和社工致敬。專訪以第一人稱呈現:

我現在會念社會福利科系,是因為我老媽以身作則,先回學校念書。我知道她這麼作,都是為了我。

我在重回學校前,頹廢了滿久。我媽那時在作護理相關工作,看我這樣,就先去大學念書,再把我拉進去,當我學姐。雖然我們不同校也不同科系,但有些科目類似,我有人盯,就不能繼續頹廢了。

我那時也是想老媽這種年紀都去念書了,我怎可能作不到?雖然如此,起初我還是滿排斥去學校,因為我很久沒念書,頹廢久了,就懶得動、生鏽了。後來因為我媽要考試,她念得很吃力,但那科對我很容易,我就帶媽媽去念那本書,結果自己也把讀書的感覺抓回來。

我被退學這整件事,改變了我和家人的關係,對家人有時會有愧咎感。以前我念軍校時,傲氣很重,好聽點可說霸氣,難聽點是「傲嬌」,甚至對父母滿不禮貌。當時我覺得自己可以拿錢給家裡,也可照顧自己,等到意識到自己要被退學時,危機意識才出來。

改變我和家人距離最大的事是,我被退學前,我爸媽都不知我的事;後來知道我是因為這被退學,他們卻沒把我從懸崖推下去,而是接受。

我現在比一年半前的狀況好多了,有事作、腦神經有動起來,也是因為我媽以身作則先去念書。如果她沒這麼作,我可能會一直消沉下去。雖然我講不出感謝媽媽的話,但她應該知道我很感謝,因為我都開始正常上課了。

在學校,我覺得念社會福利相關還滿好玩的,媽媽有些共同科目作業寫不出來,我還幫忙寫。由於我自己就是個案當事人,念社福、權益這些,感受會特別強烈,如果我是局外人,感受可能沒這麼強。

我對未來也有了目標,打算畢業後考高普考。我的路雖然才剛開始走,但我覺得我方向是對的,這就好了;不過也得要養活自己。…

2018-07-18

20180602爽歪歪系列講座 – 甲甲男孩轉大人 活動側記

【甲甲男孩轉大人之不同世代的性社交文化講座側記】

文:小鯨

場講座邀請到四位與談人(含主持人),分別代表不同的世代,來訴說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與自身經歷。阿空今年32歲,認同是在研究所參加校內同志活動時,在認識比較多人後才慢慢接受自己的同志身分,一開始因為不想承認而說自己是雙性戀;Loho是在國三時發現自己喜歡男生,現年25歲,交過幾任女友;粽子為高雄人,60年次,大三才確認自己喜歡男生這件事,正式踏入圈子是在當兵後參加希望工作坊的讀書會;Winter現在40歲,認同是跨性別,高中開始接觸同志社群。

  首先談到在出道(即接觸同志圈)之前,有沒有知道什麼可以認識同志朋友的管道,Loho表示自己一開始是用奇摩知識+(當交友網站用),後來有用tt1069、Gaymap、拓網等;粽子說那時只能透過交筆友的方式(例:世界電影雜誌),關鍵字是「限男性」,另外在大學做報告時認識的第一位同志是祁家威;阿空只有在生活中認識,第一次告白是用ICQ,那時新聞有關同志的報導不外乎都是情殺、藥趴等,導致在接觸之前對同志圈會有一些不好的想像;Winter也是知道雜誌,不過是偶像雜誌(例:少女心),但不太敢接觸,有一次去新公園(今二二八公園)的博物館太晚回家,家人很著急,後來才知道是跟同志有關。

再來講到進入圈子後,有沒有去過或聽過什麼可以認識同志朋友的場所,粽子說他來台北之後才知道高雄有西子灣裸曬場,自己則有去過電影院、三溫暖等,以及在健身房認識前任;Loho除了學校社團外,放學後會去二二八公園(但只敢旁觀),以及游泳池;阿空會去三溫暖、游泳池,去過台南的四草裸曬場,也去過香港的海邊裸曬場,這些場所會成為同志喜歡去的地方或許是因為穿得少也不奇怪;Winter也會去游泳池,知道比較特別的是以前在台北有一間同志咖啡館,有出租櫃子可以讓別人留下信件,其他還有像是電話交友、同志夜店等。

接下來就聊到各自的搭訕與被搭訕經驗、第一次性行為,以及最糟糕、最有趣的性經驗等,有聽眾提問對Hi fun、無套的看法,Loho首先提出「減害」的觀念,即觀察每個人可以使用的劑量,至於無套則需在信任與承諾的前提下,並清楚自己及對方的身體狀況,定期篩檢;阿空則提到風險承擔,且以不要傷害他人為前提,另外覺得不應該用法律處罰無套;粽子也同意風險承擔的說法,並覺得性和藥物都是被汙名化的,而無套不應該被連結到特定刻板印象;Winter說很多事情都是同志自己摸索出來的,那家庭、教育在哪裡?以前只知道藥物就是毒品,毒品就是不好,但不知道哪裡不好,應該要有足夠的資訊可以知道用了之後會怎樣,出事之後會怎樣,以及如何求助等。

最後有人問到圈內的拒絕文化,Loho覺得拒絕不一定是歧視,有負面評價才是;粽子則覺得這樣是可惜的,人生會少認識很多人;阿空說重點其實不在歧視,而是我們是否可以看見壓迫,進而想辦法解決;Winter表示比較好的做法應該是說我喜歡怎樣的人,而不是我拒絕怎樣的人;此外,不只是C或娘,障礙者、感染者也一樣不應該被拒絕,希望這個社會可以看見並接納更多元的存在,我們都是活生生的人。

活動時間:2018/6/2
活動地點:慕哲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