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7

【泰國/愛滋去污名】120917 中央社:不歧視愛滋 每年1萬泰警受訓

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曼谷17日專電

泰國皇家警察今天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等各相關單位簽署新夥伴計畫,每年讓1萬名資淺的警察接受愛滋病教育課程,消除對愛滋病的歧視,以加強防治工作。

UNDP發布新聞稿指出,泰國對愛滋病(AIDS)與愛滋病毒(HIV)仍存在污名與歧視,造成愛滋防治工作及高危險族群接受治療時的障礙。

泰國政府將男男性行為(MSM)、變性人(TG)設定為防治愛滋的關鍵目標人口。泰國感染愛滋病毒的人口中,有超過16%來自MSM族群,曼谷更高達31%。

UNDP指出,愛滋病是世界死因第3名,泰國有超過50萬人感染愛滋病毒,包括1萬4000名兒童,每年約有1萬人感染,預估未來5年將有約4萬3000人感染,高風險族群是MSM與TG。

UNDP常駐泰國代表史蒂文斯(Luc Stevens)表示,每年約有1萬名警察將接受愛滋病毒基礎防治、愛滋病權利原則等相關課程,以便對感染愛滋後遭污名與歧視有所了解,警察可以實際解決污名化問題。

新聞出處: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209170343.aspx

延伸閱讀:
120917 The Nation:UNDP-led HIV/AIDS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Thai police
http://www.nationmultimedia.com/national/UNDP-led-HIVAIDS-education-programme-for-Thai-poli-30190536.html

2012-09-16

【馬來西亞/防治同志教育?】120912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父母教師把關防性向異常/0915 教部沒指示追剿同性戀/0916 東方日報相關評論與回應

父母教師把關防性向異常
2012年9月12日 檳城12日訊

教育部副部長博安表示,「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LGBT)群體人數日益增加,是因為父母及教師沒及時注意到相關症狀。

他說,各方應提高意識,許多人都是從學校或青年時期開始有這些傾向,父母及教師應及早關注此事及給予輔導。

他指出,父母應從小開始注意孩子是否有「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群體的症狀,如男性喜歡女性的玩物,並應趁早作出預防。

在學校宿舍被雞姦
「當男生常在男性朋友家過夜時,那就需要調查了。」

他說,有些人是在學校宿舍時有這種傾向,也曾有一些人在宿舍被雞姦。

他指出,該群體感染愛滋病毒的人數,已超越針筒注射毒品的吸毒者,但他受詢及時無法出示數據證明。

不過,根據衛生部資料顯示,從1986年至2009年,針筒注射毒品吸毒者是感染愛滋病毒最大的群體。

在2010年時,儘管性行為感染愛滋病案例已超越吸毒者1737宗案例,但在性行為感染愛滋病案例中,同性戀/雙性戀只有301宗,而異性戀佔1472宗。

博安今日為「解決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問題」父母論壇開幕後,在記者會上這麼表示。這項論壇由大馬教師基金有限公司舉辦,共吸引1500父母及教師參與。

趁早預防免後患
他說:「這已是第10場系列論壇,在雪蘭莪、吉隆坡、霹靂州舉辦,共吸引5700人參與。」

他表示,印尼有許多領袖,甚至是宗教領袖支持該群體的運動,這具有爭議,若大馬不趁早解決,未來或產生大問題。

「目前大馬已有一些徵兆,有一些人以人權的立場,捍衛這些少數群體的運動。但其實那是對民主的混淆。我們還是趁早預防較好。」

根據大會派發的讀本,男同性戀的症狀是擁有結實身體及喜歡展示身體,如穿V領或無袖衣服、喜歡穿鮮豔顏色的緊身衣、對男性較有興趣、喜歡攜帶如女生般的大包包。

至於女同性戀的症狀是喜歡引誘女性、與非伴侶的女性保持距離與關係、較喜歡與女性伴侶一起吃喝玩樂及睡覺、對男性沒有感覺。

劉素希斥無根據
對此,女權運動分子劉素希受詢及時,直斥這些症狀沒有根據,不能作準。她認為有些打扮是潮流,而且會隨著地域及時間而有所轉變。

「很多女性都喜歡與朋友一起看戲、吃飯、睡覺、手牽手,是否代表她們都是同志?」

劉素希認為,不應本末倒置,在未了解「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群體的前提下,就直接下定義為社會問題而進行預防工作。

她認為,應先了解事情及進行更全面的討論,也不應錯誤引用數據塑造負面的印象。

新聞出處: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3554:&Itemid=113

教部沒指示追剿同性戀
2012年9月15日 吉隆坡15日訊

隨著「偵察校園同性戀者」指南出爐掀起國際輿論後,教育部強調,該部不曾核准任何一方擬定或發出偵察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及跨性別者(LGBT)指南,以在全國學校派發。

教育部今日在一篇僅有三段文字的簡扼文告強調,他們從未支持、贊同或是核准發出相關指南。

該部在其官方面子書專頁發表這文告時強調,上週三在檳城所舉辦的講座會,純屬該些對同性戀現象的非政府組織所辦。

文告說,該部非常重視在成人社會中出現的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現象,同時也採取了幾項相應的措施去應對。 「教育部會給予學生直接或間接的輔導,避免他們陷入這種不健康的歪風。」

據報導,教育部副部長博安上週三在檳城為一場題為「解決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問題」的父母講座會主持開幕。

博安更指出,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及跨性別群體人數日益增加,為人父母或師表者,都沒及時關注這些症狀,因此各方應提高意識。

家長杜漸防萌
該講座會也派發一本讀本,內含男女同性戀者的特徵指南,所指的特徵皆是以穿著,甚至身材結實即有症狀,內容之荒謬引人嘩然,社運人士紛抨擊此等指南,是鼓吹校園師生戴上有色眼鏡,形同「獵巫」來剿滅同性戀者等。

這場由大馬教師基金會有限公司及布城學校家協理事會舉辦的講座會早前在峇六拜伊斯蘭基金會大廈展開第10場的巡迴演說,當時出席的1500名檳州各校教師和家長皆獲此指南。

類似的講座也已經在雪隆、霹靂展開,估計已有5700人出席,主辦單位還會邀請專業講師及成功被矯正的「前同志」與家長以及教師分享有關課題,預防孩子成為同志、雙性戀或是跨性別者。

隨後,博安在週五接受《法新社》專訪時指出,教育部支持類似的講座會,以讓家長認識更多有關同性戀者群體的種種「症狀」。

他也說,至少家長能藉此杜漸防萌,防杜孩子身陷歪風。由於教育部副部長言論「激烈」,指南在教育部「認可」的活動上廣為派發,教育部被視為已為此份指南「背書」。

性取向自主嘉年華召集人兼平權社運份子馮啟德指出,教育部此等立場是具有歧視性,而且迂腐弱後,讓人深感駭然。 「教育部這種作風是霸凌,更是笑話。」

在歐美國家,同性戀者或行徑女性化的學生因不堪校園霸凌而自殺案例頻傳,而據英國《衛報》一篇報導指出,英國有55%的同性戀者等的弱勢群體是受到校園霸凌,而萌生輕生、自殘念頭。

該報的一名作者托德,在撰文(網址ow.ly/dJB5C)斥大馬教育部「愚昧」,在結尾時寫道:

「問題不是家長、老師或社會可以輕易地偵察到他們是否是同性戀者,而是他們所受的痛楚大部份是外人看不見的。」

新聞出處: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3895:&Itemid=113

指南辨識同性戀 學者:反效果
2012年9月16日 吉隆坡16日訊

資深心理學家李志祥博士認為,以同性戀特徵指南來判斷學生性取向將導致符合這些特質和表面行為的學生成為同學的笑柄,屆時不但無法取得預期效果,還會令學生自尊心受創、對性別更加混亂。

他表示,對教師來說,他們沒有受過相關知識的訓練,如果單憑這項指南去鑑定學生是否是同性戀者,是十分草率的。

他對《東方日報》說,「青少年在中學時期容易出現性別混淆是正常的,有些學生本來就不確定(性取向),但因為被別人取笑而讓個人自尊心受創,同時,性取向也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這項同性戀特徵指南是上週在檳城舉辦「解決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問題」巡迴講座會後引起爭議,由於教育部副部長博安現身「背書」,讓教育部被指「支持」這項指南,但日前該部已經發表文告撇清。

該項指南最受爭議的項目是男性偏愛V領、亮色系、緊身衣服和拎大包包的穿戴風格被指是男同性戀者的特徵,讓「看傻眼」的外國媒體也競相報導。

李志祥認為,該指南準確性令人質疑,同時覺得講座會主辦單位這種「費盡心思」幫父母鑑定孩子是否是同性戀者的行為,既無聊又荒謬。 「無論從醫學、科學抑或心理學角度,都無法對同性戀的特徵作出準確判斷,並反問該指南的根據性在哪裡。」

引起更多誤會衝突
他說明,亞洲人的性成熟年齡較遲,大概在20歲初,當他們有社交能力、性經驗後,就能判斷及選擇他們所要的生活,這時性取向才會定下來。 「中學生出現性別混亂是每所學校常有的普遍現象,如果父母依據這些『同性戀者特徵』去判斷孩子的性取向,容易造成誤判,引起更多誤會衝突。」

他指出,青少年容易出現性別混亂,這是因為他們正處於自我統一發展和自我統一危機的關鍵年齡。他認為,與其去關注學生是否有同性戀傾向,不如多花時間去解決日益嚴重的學校霸凌事件、中學生患上精神疾病以及價值觀日趨功利等問題。

李志祥表示,現在的青少年價值觀追隨潮流,愛好中性打扮,男生開始健身是因為青少年開始在意自身形象,該指南所提及的「特徵」顯然有爭議性。 「有時青少年與同性要好,他們也會產生自己是否就是同性戀者的疑問,其實不然。中學生容易出現性別決策不確定的情況,這時家長和孩子就要學習怎麼去認識。」

他指出,學校一般的做法就是建議學生擴大社交生活、多與異性接觸以及教他們認識何謂同性戀及性教育。

新聞出處: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3951:&Itemid=113

網視:偵察同性戀,不如追剿貪污
國內 2012年9月16日

突然,V領無袖、緊身及亮色係被標籤為男同性戀者的衣著,突然,女性若喜歡與女性一起出門、吃飯以及在女性陪同下一起睡覺,就有同性戀的嫌疑。

突然間,同性戀似乎患上了傳染病,人人必須留意他們的「症狀」,突然間,大家被所謂的「症狀」混淆,因為男性穿著V領無袖、緊身或亮色系太普遍;而沒有男朋友的女性難道就必須孤伶伶吃飯逛街?

「偵察校園同性戀者指南」除了掀起國際輿論,在網路上更是吐槽聲一片,此指南被形容成匪夷所思。

有者反問,政府怎麼不先發出「偵察貪污官員指南」和列出貪污官員的「症狀」進行追剿,看看效果如何。然而貪污是一種選擇,那同性戀呢?

其實早在去年就出現類似的情況,登嘉樓州教育局將66位有女性化傾向的男生送到一個訓練營,以糾正他們的行為。

該局總監當時稱,不是要干預大自然過程,是要把這些學生帶到正確的生活道路。他說,父母和教師們必須在男童早年時期,留意他們的女性化傾向,即使是即使是最輕微的力,若任由不管,它可能在後期形成他們與家人和社會的問題。

措施匪夷所思
《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報導了大馬的「偵察校園同性戀者指南」,文章(huff.to/OKDpRf)引來超過800項回應,多達1萬人轉發,大部分都認為此措施匪夷所思。

其中有幾位馬來西亞網友出來澄清,甚至為「馬來西亞政府的愚蠢」致歉,並指「政府目前由狒狒和穴居人在管理」,希望外國人不要為此對大馬和大馬人民有刻板印象。

有網友馬上牽引出熱愛V領穿著的美國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桑托姆,比起現任總統奧巴馬早前轉態支持同性婚姻,這位保守派領袖的立場是堅決反對同性婚姻。

「我們如何解釋他的V領毛衣?有人通知他(桑托姆)了嗎?有人告訴他的支持者,他們正在支持『同性戀』候選人?」

網友rtgmath回應:「無論是同性戀或異性戀,他們都是人,不應被標籤或歧視。通常只要接受他們的性向,他們並不會打擾其他人。真打擾人的是原教旨主義者,他們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很大的麻煩。」

也有同性戀者出來回應:「我從未使用手袋。我是否個不完整的同性戀者?」

若身材結實就屬男同性戀者,網友諷刺:「馬來西亞新的廣告牌:『真正的男人是鬆弛和寒酸的』。」

馬來西亞公民自由運動(MCLM)代表沙裡夫丁也撰文(bit.ly/OtzvKV)指出,對偵察校園同性戀者指南的出現表示震驚,因為教育部任意負起一個不受法律規定的任務和責任。

他指出,教育部的主要和唯一責任,是為每個和各社會階層的馬來西亞人指供學習機會和基礎設施。

時評人吐槽男性不能穿著緊身小潘若是男人也穿紗籠跳水?
時事評論人瑪麗安在《自由今日大馬》網站上發表文章(bit.ly/U0SfXH)稱:「布城幾時才會明白,表現出同性戀傾向者也是人類?」

「偵察校園同性戀者指南下,男性不能穿著緊身。如果我們的奧運腳車手是學生,他們將被排斥。」

「愛好運動的馬來西亞學生應該怎麼穿呢?如果潘德蕾拉是男人,她是否要穿紗籠圍裙潛水?」

李欣怡:原來我是Gay
著名藝人電視主持人李欣怡在面子書上說:「我常常V領無袖,我不常穿鬆身衣,更大愛五顏六色的,我出名愛拎大包包!啊!我終於頓悟為什麼我嫁不出去,原來我是Gay!匪夷所思。」(on.fb.me/PGRmlX)引來網友近400個讚。

新聞出處: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3991:&Itemid=113

延伸閱讀
120915 …

2012-09-16

【臺灣/跨性別】120914 聯合晚報:總統府人權委員會 盼放寬變性人認定

總統府人權委員會 盼放寬變性人認定
2012.09.14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戶政政策可能出現變化,除了男性、女性,未來還可能出現「跨性別的第三性」!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最近提案,希望衛生署放寬「變性人」認定標準,簡化性別認定; 並由戶政單位研擬發給第三性(跨性別)另一種版本的身分證。醫政處指出,近日將邀集專家學者討論。

醫事處副處長王宗曦指出,國內變性人個案並不少見,過去就曾發現男生變成女生後覺得後悔,又想變回男性的特殊個案,身分證如何換發,對戶政機關是一大難題。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昨天開會,衛生署企畫處長石崇良代表出席。委員會提案建議放寬現行的「變性人」性別判定規範,讓變性人也能擁有人權。石崇良指出,早期變性人必須完成三階段條件,才能變改身分證,民國97年起放寬只要手術摘除卵巢、陰莖、睪丸等生殖器官後,就可以領到新的身份證,開始新的性別人生。

但國內變性手術規定相當嚴格,必須年滿20歲、且需兩名精神科醫師開立診斷書。加上變性費用昂貴,男變女約40萬元、女變男至少得花上70萬元,不少想變性的人只做了半套,先切除原本的性器官,卻遲遲未能進行重建手術,這也影響身分證的取得。

因此,跨性別人權團體在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提案,要求衛生署放寬相關規定。強烈建議台灣跟進部分歐美國家,由現行必須「摘除性器官」後才能改換性別,放寬只要經醫師精神評估,就可以變更身分證上性別欄的男女註記。

王宗曦指出,這項提案也希望我國戶政政策能夠更進步,除了現有的男性、女性外,未來允許第三性(跨性別)申辦另一種版本的身分證。 衛生署近日將邀請專家學者開會討論,再將研究報告和決議送交戶政單位,做為決策的參考依據。

對於跨性別人權團體的提案,國內變性權威、整形外科醫師王茂山則持保留態度,他認為,性別認同的判別不是只有精神上,如果性器官沒有徹底處理,從解剖學上仍具有男性或女性的生理特質,問題相當複雜。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363145.shtml

變性人判定 人權委員提案放寬
2012.09.15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男性、女性,可能不再只是身分證唯二選項,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最近提案,建議衛生署放寬變性人性別判定,增加「第三性」選項。

人權諮詢委員前天與衛生署開會,衛生署醫事處副處長王宗曦說,衛生署將再邀戶政人士及專家開會討論。

衛生署企畫處長石崇良表示,過去想要改變性別程序嚴格,需先經醫師精神評估、摘取性器官、重建性器官後,才能更改。二○○八年起,不需重建器官,就可更改性別。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主任蘇柏文表示,這項提案有正面意義,但還需考慮台灣文化、社會接受度。跨性別權益行動會發言人高旭寬說,應開放社會大眾廣泛討論再定案。

變性手術需花費四十萬元,蘇柏文就有收治案例,因付不起變性手術價錢,只好從事援交賺取手術費。他說,若提案能通過,性別認同障礙族群,就能有更多選擇。

但整形外科診所院長王茂山表示,若只由精神科醫師診斷判別,可能會造成一般人或醫師,對性別判定的混淆,甚至可能出現醫師誤診。

王茂山有位女患者,希望變男性,卻在變性前發現罹患子宮頸癌,延後變性手術。若這位患者身分證改成男性,又沒摘除性器官,可能會讓醫師忽略其婦科疾病。

婦女新知秘書長陳美華說,社會應由個人決定自己性別,不應由國家或醫學強制介入。有些精神科醫師可能還是有性別刻板印象,曾有精神科醫師建議想要從男變女患者,不要變性,說他肩膀太寬,不適合變成女性。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364807.shtml

延伸閱讀
120512 聯合報:阿根廷新法:性別自己說了算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512225854822&myarea=3
120418 苦勞網:台灣法令不應限制手術才能變更性別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7946

2012-09-16

【臺灣/不同世代同志】120916 中國時報:同志座談會 深盼婚姻合法相伴到老

2012-09-16  中國時報    阮迺閎/花蓮報導

     「在社會的壓迫與歧視下,沒有法律保障的同志愛人,最後成了摯愛的其他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十五日在花蓮市璞石咖啡館舉行座談會,會中播放的影片描述相伴多年的老同志在另一半過世後,受到社會壓力,只能默默流淚在告別式中獻上祝福。

     協會表示,同志伴侶沒有法律保障,不像異性戀伴侶有合法的血緣關係,加上社會的價值觀,普遍無法認同同性交往,伴隨而生的歧視讓同志們備感壓力,許多向家人坦承「出櫃」的同志,最後還落得逐出家門的下場,「連死後也無法回家。」

     座談會中協會人員提到,同志的新聞多是情殺、自殺等負面新聞,使得「同志」的身分,在媒體的渲染下被汙名化;偶而看到的同志大遊行,也只看見年輕同志的身影,老年同志的處境,在不願曝光的情況下,總是被人忽略。

     四十多歲男同志Oliver表示,過去民風保守,曾讓他想逃離家庭束縛,但現在卻想回歸家庭。母親過世後,他想到自己也將變老,開始思考同志老年的生活,他認為同志也有組成家庭的權利,盼政府制定伴侶法,讓同志伴侶合法化。

新聞出處: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4/112012091600217.html

SongYY補充
這篇報導了同志諮詢熱線舉辦的「20、30、40、50跨世代同志生命分享-身體、家庭、感情、職場」東部講座,謝謝來參加的朋友,也請大家支持熱線這個東部講座的計劃,讓美麗的花東有更多屬於彩虹的聲音。

文中提到的影片,是熱線老同小組在有限的經費、人力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拍出的感人短片《其他人》,於2012年熱線感恩晚會台北場首映,現在在youtube上也可以看到喔!

 

http://youtu.be/KggqVcKcPWE…

2012-09-16

【香港/反歧視立法】120916 明報:反性傾向歧視 林煥光倡再推 同志議員出櫃 立法契機

SongYY說明:第一則報導中的林煥光是現任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現任特首梁振英曾長期擔任過此職務)、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簡稱平機會,是專責香港的反歧視、促進平等機會等工作的獨立機構)主席。第二則報導中的明光社則是香港著名的「反對同志運動」保守基督教團體,時有激進作為。

反性傾向歧視 林煥光倡再推  同志議員出櫃 立法契機
明報記者 袁柏恩 明報專訊

新一屆立法會有首名「出櫃」同志議員陳志全,並明言會積極為同志爭取權益及推動《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本報綜合立法會各主要黨派取態,大多支持立法,即使未有定案者亦認同可再討論。身兼行政會議召集人的平機會主席林煥光對上屆政府不立法的取態感失望,盼新政府上場、立法會換屆及有同志議員站出來,能成為立法的契機,重新啟動同性平權的齒輪。

06年調查 正反人數相若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屬下研究性傾向歧視問題小組,於04年建議政府就《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政府其後委託公司就此進行調查,不過由於06年結果顯示正反人數相若,政府最終評估尚未是立法適當時機,擱置立法。

部分候任議員支持立法
事隔6年,本報在陳志全「出櫃」後向各黨派查詢,除陳所屬的人民力量,社民連梁國雄、新民主同盟范國威、街工梁耀忠、民主黨、新民黨均明言支持立法。工黨、前「研究性傾向歧視問題小組委員會」主席何秀蘭更指出,已覑手與大學合作設計民調,調查市民對同性戀及立法的接受程度,並會提動議辯論。至於公民黨、民協馮檢基原則上支持立法,認為立法具體細節可再討論(見表)。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發言人表示,社會上對不同性傾向人士的態度正逐步開放,但社會上對應否立法仍各有看法。當局在採取立法途徑的時機成熟前,會繼續透過公眾教育和宣傳推廣平等觀念。

立法框架與同性婚姻無關
平機會主席林煥光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平機會一直支持立法。他指出,雖然香港未為同性戀者人數作官方統計,但對比其他地區一般約8%,人數應不會少於少數族裔(約6%)。他解釋,立法框架其實只是按照現行4條平等機會條例進行,保障教育、僱傭、服務等範疇,與同性婚姻無關。

建議可納入豁免條例
林煥光又舉例,若社會對某些議題仍未接受,可先納入豁免條例,如現時《種族歧視條例》亦豁免了入境部門。「現時立法保障的模式,並不是鼓吹性行為,不是因此帶動更多人出現同性行為,亦不會出現此後果。 只是說什麼性傾向都好,你也是作為一個『人』,可有此(平等)權利。」

談離任「繼續支持平等」
1997年時任立法局議員劉千石曾就立法提出私人條例草案,但遭否決。林煥光坦言,現時私人草案要通過很困難,立法權仍在政府,「政府一貫以社會上未有共識為由不考慮立法,我自己是失望的」。

林煥光指出,讓同性戀者享有平等機會是國際趨勢,香港作為國際都會亦應考慮。他笑稱,雖然特首梁振英沒有將立法納入政綱,但亦關注少數社群的權益,「希望新政府有更開放的思維」。將於明年1月離任平機會主席,專注行政會議召集人一角的他表明,「即使不做平機會工作,這價值觀(人人平等)是我個人很深的信念,我在不同崗位都會繼續支持」。

新聞出處:http://news.mingpao.com/20120916/gha1.htm

06年未有共識 立法不了了之
明報專訊

政府曾就《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進行調查,但06年結果顯示未有共識,最終立法不了了之。時任民政事務局副常任秘書長余志穩表示,政府當時並無正反立場,他個人認為若政府重推立法,正反雙方必須坦誠討論可涵蓋的範疇及豁免範圍,又相信若單是讓同志在僱傭及教育等議題上不被歧視,各團體不會反對。

籲正反陣營坦白溝通
余志穩接受本報查詢時指出,06至08年時,政府正覑力處理《種族歧視條例》,下一步才討論《性傾向歧視條例》。由於未有草案提出,當時並未深入討論到立法細節。他又指,08年《家庭暴力條例》修訂時,正反雙方就同性伴侶是否被納入保障範圍進行激辯,是《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的前哨,「同志一起飲茶食飯、玩樂而不被歧視,相信無人反對」,但他認為下次立法時,雙方陣營應坦承看法,例如宗教辦學團體是否獲豁免等。

明光社:歧視減少 無立法需要
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表明不贊成立法。他認為正因社會對同志接受程度漸高、歧視減少,更沒立法需要,他擔心其他人會因發表不利同性戀的言論而被入罪。「多元社會要接納各人有不同看法,我們不贊成那些會懲罰講不同意見的人的條例。」他又不認同以「豁免條例」解決爭議。

性權會:政府拖延立法
性權會主席邵國華認為,政府當年的調查顯示過半數人認為社會應確保同性戀者享平等機會,約三成認為應立法禁止性傾向歧視,認為是政府拖延立法。

邵國華又指,《性傾向歧視條例》只是與另外4條平等條例看齊的保障法例,距離同性婚姻甚至同志夫婦的子女撫養權,尚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新聞出處:http://news.mingpao.com/20120916/gha2.htm

延伸閱讀
【香港/首位出櫃議員】120911 香港東方日報「慢必」(陳志全)直認同性戀/爭取權益 (同志)團體叫好/外國先例 無礙仕途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911205735136&myarea=3&page=1
120916 明報:倘若立法個案分析
http://simg.sina.com.hk/cp/12/09/16/05/969808/2/p.jpg

 

【香港/反歧視立法】120916 明報:反性傾向歧視 林煥光倡再推 同志議員出櫃 立法契機-2

2012-09-15

【馬來西亞/歧視同志】120915 太陽報:馬國研討會涉歧視同志/0912 星洲日報:孩子性取向有跡可尋 2組織教你看透男女同志

馬國研討會涉歧視同志
2012-09-15 太陽報

馬來西亞政府與教師團體近日舉辦多場研討會,討論男女生為同性戀的特徵,讓家長作預防。會上指,男生若穿緊身、V領或無袖上衣展示其身材,或攜帶手提包,均可能暗示他是同性戀。女生則以她們是否常與女友人出雙入對、用膳和睡覺判斷。同性戀活躍分子指這些研討會充斥歧視。

新聞出處:http://the-sun.on.cc/cnt/china_world/20120915/00423_007.html

大馬辦研討會 談約制同性戀
路透社吉隆坡14日電 – 2012年9月14日

馬來西亞政府已開始舉辦研討會,目的是幫助教師及家長發現孩子是否有同性戀徵兆,凸顯出這個穆斯林為主的國家更加趨向宗教保守主義。

馬來西亞教師基金會(Teachers Foundation ofMalaysia)發言人說,截至目前,基金會已在全國舉辦10次研討會。最近1場活動於12日舉行,出席人數達到1500人。

發言人表示:「這是多元宗教和文化的活動,畢竟,所有的宗教基本上都反對這種行為。」

馬來西亞聯邦政府3月表示,正努力遏止同性戀的「問題」,特別是穆斯林的同性戀。馬來西亞有2900萬人口,超過60%是穆斯林。

當地媒體報導,根據近期研討會發放的講義,男孩出現同性戀傾向的徵兆可能包括偏愛緊身和淺色衣物,以及大型手提包。

報導指出,對女孩而言,同性戀徵兆較不明顯。有「蕾絲邊」傾向的女孩不愛男性,而喜歡和女性聚在一塊、一起睡覺。中央社(翻譯)

新聞出處:http://tw.news.yahoo.com/%E5%A4%A7%E9%A6%AC%E8%BE%A6%E7%A0%94%E8%A8%8E%E6%9C%83-%E8%AB%87%E7%B4%84%E5%88%B6%E5%90%8C%E6%80%A7%E6%88%80-101227772.html

孩子性取向有跡可尋 2組織教你看透男女同志
星洲日報檳城12日訊

我們該怎麼判斷孩子的性取向?有何徵狀可循?

根據馬來西亞教師基金會有限公司(Yayasan Guru Malaysia Berhad)及布城學校家協理事會(Majlis Permuafakatan PIBG Sekolah-sekolah Putrajaya)提供予檳各中學輔導教師的指南顯示,男同志的徵狀有下列幾項:
(一)喜歡健身,喜好穿V領、無袖的衣服,以展現身體的肌肉線條。
(二)偏愛緊身衣及亮色系衣服。
(三)對男性有好感。
(四)出門時喜歡攜帶宛如女生常用的大包包。

至於女同志則有以下4個特徵:
(一)會被女性吸引。
(二)除了和女伴外,對其他女性保持距離。
(三)喜歡與女性一起出門、吃飯等等,喜歡在女性陪同下,一起睡覺。
(四)對男性完全沒有感覺。

“一旦發現孩子具備這些徵狀,應該立刻予以關注。”

杜絕歪風吹入校園
有關指南也提醒,要杜絕同志、雙性戀以及跨性別(LGBT)風氣吹向學生,教師可以做出數項建議,諸如規勸學生依照伊斯蘭教義打扮;強調男女有別,女人必須像女人,男人的言行舉止必須有男人的模樣;避免與相關人士結交;同性者分房睡等等。

“明星偶像與媒體常常會宣揚錯誤的觀念,進而把同志、雙性戀與跨性別的不良風氣帶進校園,因此,家長和教師要多加警惕,對於孩子們的讀物要嚴加篩選。"

跨性別可及時糾正
該指南強調,LGBT是可及時糾正的,因此,一旦發現學生有任何不尋常的徵狀,為人師者和家長應該立刻告知其負面影響,並提供系統性的輔導,以幫助孩子走回正途。

“對於男性,應該鼓勵他們多運動,進行一些較粗獷活動以達強身健體之效,並訓練其意志,讓他們在身心上符合雄性的性別。而女性,則從小鼓勵他們往女性化的道路前進,諸如給她們玩洋娃娃、指導他們下廚等等,學會女人之道。更重要的是,家庭要給予足夠的愛,讓孩子感覺到他們被關心。"

大馬教師基金會有限公司及布城學校家協理事會今日在峇六拜伊斯蘭基金會大廈舉辦一場名為《讓家長教師學會處理LGBT議題》的講座會時,派發上述指南予1千500名來自檳州各校的教師與家長。

副教長:讓專家為師長解惑
教育部副部長拿督莫哈末卜艾說,類似活動已在全國各地進行至第十場,舉辦地點包括雪州、吉隆坡、霹靂州及檳州。已有5千700人參與。

“大馬已經來到必須要面對這些議題的時候。現在,讓專家來為教師和家長解惑。"

他也說,同志族群是傳播愛滋病病毒最大的群體之一,務必慎防。他提及,LGBT的風氣會敗壞國家,可惜的是,一些領袖卻偏偏打著人權旗幟支持有關性自主的活動。據其所指,有一名國家的領袖就因為本身性取向,讓整個國家脫離發展的軌道,走向墮落。

他說,大會邀請了專業講師及兩名成功被矯正的“前同志"與家長教師分享有關議題,以預防孩子成為同志、雙性戀或是跨性別者。

男男性交內心常交戰 前同志:宗教把我引回正軌
“前同志"祖現身份享人生經歷,表示宗教力量扮演重要角色。他透露,很多已婚男人是雙性戀者。

祖說,他小學時就喜歡看男人,中學時喜歡上一位男教師。從19歲首次與男人性交後的近20年來,他共與70多名各族男人發生性關係。最高記錄是一天性交9次,體力不支的話,一天也性交3次。

他不曾把女人當成性幻想對象,他年輕時喜歡40歲以上、成熟、關愛他人、蓄胡的男人。

祖說,他喜歡與男人性交的感覺,但同時有罪惡感,內心常在交戰。在輔導師和宗教信仰的力量下,他聲稱已轉換性取向,並將與一名女性結婚。

新聞出處:http://www.sinchew.com.my/node/260797?tid=1

2012-09-15

【美國/歧視感染者遭罰】120914新華網:美學校拒收愛滋學生受罰

2012年09月14日 來源: 新華網

美國司法部12日說,一所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私立中學因拒收一名愛滋病病毒(HIV)攜帶者入學受罰。

遭拒學生名為亞伯拉罕.史密斯,現年13歲。司法部當天公開的法律文件顯示,獲悉史密斯攜帶HIV,這所慈善基金學校“停止處理”他的入學申請。

按這所學校的說法,之所以拒收,是因為擔憂史密斯所攜帶的病毒對其他學生構成威脅。

司法部說,儘管並非“惡意”針對史密斯,學校無法說明接收史密斯或其他攜帶愛滋病病毒的申請者怎麼可能危及他人。

法律文件顯示,學校因違背《美國殘疾人保護法》,須向史密斯家人賠償7萬美元並繳納1.5萬美元罰款。

按照司法部的說法,學校已經許諾不再拒收包括HIV攜帶者在內的殘疾申請人。 (新華社電)

新聞出處: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9/14/c_123718126.htm

SongYY補充:新聞中的私立中學為Milton Hershey School,屬於知名美國巧克力品牌HERSHEY’S公司集團。今年3月,抗議者便曾集結在紐約HERSHEY’S巧克力門市前,抗議其拒收感染者學生的作為。

2012-09-15

【中國/關懷愛滋受挫】120906 河南商報:90後小夥鄭州籌建“愛滋公寓”/0915 突變“愛滋公寓”被迫搬遷/評論:愛滋不是洪水猛獸 恐愛和歧視才是

SongYY說明:9月6日,中國河南商報報導兩位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租屋提供愛滋病患免費住宿,這則《愛滋公寓》的新聞見報後,租屋處的房東即表明要停止租約,9月15日,愛滋公寓被迫搬遷。以下將河南商報對此事件的前後報導與評論一併貼出。

90後小夥鄭州籌建“愛滋公寓”已接待數名患者住宿
2012-09-06 河南商報記者李亞沛 實習生鐘正

  他們是90後,今年8月組建“愛滋公寓”,為愛滋病患者免費提供住宿,“給他們一個家,也希望更多人關注和幫助他們。”

  這個小屋,名叫“愛滋公寓”
  張女士家在漯河市臨潁縣,2011年和愛人同時被查出患有愛滋病。今年8月,她和愛人到了鄭州,在醫院接受治療。

  昨日上午11時30分許,她跟往常一樣從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出來,進了對面樓上的一套房子。

  這是個4室1廳的房屋,有個特殊的名字——“愛滋公寓”,是專門供愛滋病患者免費住宿和休息的地方。

  回到“家”,洗菜、切菜……張女士準備做馬鈴薯炒肉,“讓兩個娃吃頓好的。為了我們這些人,他們真是不容易。”

  她所說的“兩個娃”,是“愛滋公寓”的創建者,22歲的程帥帥和曹小東。

  4室1廳,他們有了自己的公益事業
  屋子顯得有些舊,但卻乾淨整潔。

  “這裡離醫院近,方便病人,房租也不太貴。”程帥帥說,他也算有了自己的公益事業。

  程帥帥介紹,“愛滋公寓”已籌劃了半年。他和曹小東是新蔡老鄉,從高中起就開始關注愛滋病群體,“大學畢業後我去了北京工作,但發現興趣還是在愛滋病這一塊兒。”

  8月初,他辭掉工作,回到鄭州籌建“愛滋公寓”。

  曹小東今年剛剛大學畢業,辦公寓的費用主要由兩人支付。為了公寓能辦下去,程帥帥又找了份兼職,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

  “愛滋公寓”成立以來,已接待了數名愛滋病患者。

  程帥帥說,“鄰居們”還不知道“愛滋公寓”的存在,“肯定要面對街坊鄰居,沒什麼可隱瞞的,也算是一次科普宣傳”。

  “愛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程帥帥說,他們也想讓更多人知道,和愛滋病患者接觸並不危險。

  小瓶聚愛,滴水成海
   “愛滋公寓”裏還有間辦公室,“重點是組織大學生到農村走訪愛滋病高發地區。”

  而“愛滋公寓”面臨的最核心問題是宣傳和籌款,“房租、一個全職員工的工資、網費、水電費,一年需要3萬元,這是最低標準”。

  “我們發起了「小瓶聚愛」公益活動,大家把日常積攢的零錢放在小瓶子裏,每個季度來次愛滋公寓,開瓶取錢。”程帥帥說,這些錢都將用於為愛滋病患者服務,明細會在@小瓶聚愛上公佈。

  “組建公寓就是想給愛滋病患者一個家,也希望更多人關注和幫助他們,和他們做朋友。”程帥帥說,這也是他們努力的方向。

新聞出處:http://big5.chinanews.com:89/gate/big5/www.ha.chinanews.com/GNnews/1/2012/09/06/248228.shtml

“總有人會平等地看待這些”
2012-09-15 河南商報記者 李亞沛  實習生 陳詩昂

90後小伙開辦“愛滋公寓”,為愛滋病人提供住所。但公寓剛開了一個月,就面臨被迫搬遷的問題。公寓開辦者說,愛滋公益事業不會停下來,他們還會通過其他方式進行

  兩名90後新蔡小伙熱心公益,自費給愛滋病感染者租了一個“家”。 9月6日,本報A18版以《想給愛滋病患者一個家,倆90後小伙開辦“愛滋公寓”》為題,對程帥帥和曹小東的故事進行了報導。時隔幾日,“愛滋公寓”就面臨被迫搬遷的問題。

  突變“愛滋公寓”被迫搬遷
    今年8月,兩名90後新蔡小伙開辦了“愛滋公寓”,為愛滋病感染者提供免費住宿。但讓​​兩個小伙子始料不及的是,房東知道這事兒後,要求他們盡快搬走。

  “公寓辦起來以後,為七八名感染者提供過住宿,來這裡諮詢的人不少。”曹小東說,感染者來檢查或者拿藥時,會過來住幾天,“因為去醫院掛號的人比較多,檢查結果一時半會出不來。”

  “房子是上月15日租的,到這月15日整一個月,房東說好算賬,讓我們15日之前搬走。房東說,看見我們把房子用於接待愛滋病感染者,他很恐懼。 ”曹小東說。

  “希望能有好心的市民提供出租的地方。”兩個小伙子有些無奈,他們不知道“愛滋公寓”能夠安家在何處。

  信念  “總有人會以開放、平等的心態看待這些”
“在辦「愛滋公寓」前,我們想到了阻力問題。但我們想,這些問題都是可以通過溝通解決的。”曹小東說,跟這些愛滋病感染者生活在一起,也是想告訴社會,跟他們接觸是沒有問題的。

  “之​​前也沒想過,房東的態度會這麼堅決。”他說,真正讓他們擔心的,是這項公益事業還能不能做下去。

  曹小東說,“愛滋公寓”可能會先擱置下來,但愛滋事業不會停下來,他們還會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對於以後,他仍有信心,“因為總有人會以開放、平等的心態看待這些,我相信能找到這樣的人。”

  呼籲  希望有更多的愛
  清華大學愛滋病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景軍認為,愛滋公益組織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很多,只要能夠和疾病、死亡連接起來,能夠造成心理陰影,這個社會都是在迴避的。它不僅是社會歧視,也是社會心理的問題。

  “房東有權利決定把房子租給誰。”景軍說,“但是還是希望有更多的愛,這種愛要能超越對生命的恐懼。”

  “社會公眾對愛滋病的認識還是比較淺薄,存在恐懼感。”南京“天下公”公益機構執行主任於方強認為,政府還是應該加大責任投入,把法律法規中對於愛滋病感染者歧視的條款刪除。

  “在河南絕大多數愛滋病感染者都是窮苦的農民,只能依靠社會愛心人士的救助,資金來源少。”於方強說,另外,公益組織接受捐贈款必須有一個合法的身份,“這又涉及政府在對愛滋公益組織註冊這一塊兒有顧慮。”

  相關鏈接  國際公認的愛滋病傳播的途徑只有三種
  愛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魏芳介紹,目前,國際公認的愛滋病傳播的途徑只有三種: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

  “空氣不會傳播,一般的生活,共同用餐、擁抱、握手等,也不會傳播愛滋病。”魏芳說,跟愛滋病感染者接觸最重要的是不讓自己的傷口外露,“也不要接觸感染者的傷口。”

新聞出處:http://newpaper.dahe.cn/hnsb/html/2012-09/15/content_782516.htm?div=-1

愛滋不是洪水猛獸 恐愛和歧視才是
2012-09-15 韓青(河南商報評論員)

  鄭州兩名90後大學畢業生在某醫院旁租了個套房,為愛滋病患者免費提供住宿。遺憾的是,在媒體報導之後,片區警察過來問話,房東也來查看。前天,房東要求他們搬離,因住過愛滋病人,他說惡心恐懼,不敢上樓,要把房間全部殺毒粉刷。(詳見今日河南商報A14版)

  房東的恐愛,讓愛心公寓陷入困境,一時很難找到合適的房子。愛心公寓的遭遇,也是許多愛滋病患者遭遇的縮影。在《中國愛滋病調查》和劉倩的《血殤》一書中,關於愛滋病患者一經發現便被單位辭退、愛滋孤兒(父母因愛滋病去世,本人未感染)學校不予接收的案例不勝枚舉。恐愛和歧視,將愛滋病患者困在陰暗的角落,難覓陽光。

  究其原因,一是有人覺得愛滋病是種“髒病”,衹有不潔身自好才會染上。但前些年,愛滋病在我國的主要傳播途徑是血液傳播,有的是因貧窮賣血,有的是因醫院輸血,此外還有母嬰傳播,性傳播占比很小。而即便是性傳播,也未必關乎道德。

  二是有人只知道這是種傳染病,還是種“絕症”,所以聞愛色變、談愛心驚。可愛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血液和體液,日常接觸根本不會感染,包括吃飯、蚊子叮咬之類,而愛滋病毒能潛伏多年,在沒有發作前感染者和常人並無二樣,現在已有一些藥物和療法可以控制病情。

  知識會消除恐懼,愛心能改變歧視。愛心公寓發起人之一曹小東坦言,他老家新蔡縣疫情嚴重,之前他也有過擔心,在做了志願者和愛滋病患者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才消除。所以房東的態度可以理解,衹是希望更多人能通過接觸和了解有所改變。

  關心愛滋病患者,一方面是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同胞因患病陷入絕境,生活困苦,精神無著﹔另一方面,愛滋病患者雖然目前占比不大,但數量一旦超過臨界點,疫情就很難控制,會將整個社會拖入絕境,如果對其白眼有加,任其自生自滅,還可能會有病人報復社會,2003年震驚全國的平輿特大殺人案便與愛滋歧視有關,還有些因找不到正當工作去當小偷、為搶錢咬人抓人的極端案例。

  愛滋不是洪水猛獸,恐愛和歧視才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關心愛滋病患者,也是在關心我們自己。只要花一些時間了解和接觸,多一些將心比心和換位思考,相信很多人願意給予愛滋病患者力所能及的幫助。希望鄭州的熱心市民能夠施以援手,也期待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勇於擔當,幫愛心公寓找到一個新家,讓愛滋病患者沐浴在愛的陽光下。

新聞出處:http://newpaper.dahe.cn/hnsb/html/2012-09/15/content_78251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