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性致勃勃」網站轉載。僅向作者致謝。
作者/畢恆達(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你看海角七號了沒?」已經成為近來全國性的見面問候語。確實,它幾乎是繼鐵達尼號、斷背山、色戒之後,坊間談論最多的電影。而它由低走高的賣座曲線(已經五個星期了,還在繼續向上爬升),確實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奇蹟。魏導演傾家蕩產追求理想的人生經歷,也因為電影賣座,而為人所知曉與敬佩。
台灣人民的多樣與包容
難以計數的影評或觀後感在部落格與BBS上不斷湧現,而且一片叫好之聲。儘管導演自己公開表示電影的深度還可以再提升,但是若對電影有所批評,仍然會招來網友的圍剿。正如許多觀眾所言,導演展現了台灣土地、歷史、人民的多樣與包容。電影中有原住民、外省人、閩南人、客家人…;有傳統月琴,也有搖滾吶喊。不論國籍、種族、世代、次文化,最後都在野玫瑰的歌聲中得到了釋放與和解。
我想提出的一點觀察是,導演有意無意地以非常包容而不帶批評的態度展現了各式多元、非傳統的家庭與愛情。電影裡幾乎看不到一夫一妻加上小孩的這種核心、甜蜜家庭的鏡頭。男主角阿嘉的父親過世,母親再婚(或同居);旅館服務生明珠有過一段傷心的感情往事,獨自撫養早熟的女兒大大;明珠與祖母決裂,雖住在附近卻彼此不相往來;機車行老闆家庭雖是父母與三胞胎男孩,我們沒看到全家福,看到的卻是水蛙與老闆娘的情誼,以及由水蛙來照顧三胞胎…
電影裡的愛情也多樣而非傳統。六十年前的日本教師在感人的情書中寫道:「你是南方艷陽下成長的學生、我是從飄雪的北方渡洋過海的老師…友子,我就是那時愛上你的…」,他們的愛情是「師生戀」。機車行的老闆娘雖然已婚有小孩,卻與黑手水蛙開展「婚外情」,她深情地看著他在舞台上唱歌,附近居民看在眼裡也都不以為意。阿嘉與年輕友子則從互看不順眼,急速發展到「一夜情」。最後,阿嘉在舞台開唱前抱住友子,他不是單說「留下來」,而是「留下來,或者我跟妳走。」
多元家庭與戀情的接納
我感到好奇的是觀眾的反應。我們社會中仍然有不少人鼓吹真愛運動,譴責婚前性行為;無法接受超偶張芸京,認為她「不男不女」;有人看到男變女的利菁就轉台;在電影院裡看李安的斷背山,當恩尼斯與傑克在帳篷中相擁時,不時傳來異性戀年輕男女受到驚嚇的嘖嘖之聲。然而海角七號的觀眾在一片笑聲與淚水的觀影經驗中,只感受到劇中人物每個人都努力的活著,認真的付出,對於這些多元的家庭形式與戀情,也就不自覺的默默接受了。眾多的影評,也一致擁抱多元而沒有批判。海角七號確實提出了一項有趣的性別試煉。
雖然一部兩小時的電影,不可能涵蓋所有的不同人物與文化。但我再提出一個假設,如果樂團中的一位成員發展一段同志戀情,或者出現跨性別的角色,不知觀眾是否一樣會在笑聲與淚水中,展現同樣的同理與包容?
文章原刊載於:聯合報「名人堂」專欄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54194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