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0

【國際/愛滋新知】 140510 自由電子報:美研究:醬油成分可抗愛滋/0514 NOWnews:喝醬油抗愛滋?疾管署:尚待證實 喝撐也不足量

美研究:醬油成分可抗愛滋
2014-05-10  自由電子報訊

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最近發表一項研究指出,醬油增味劑中有種名為EFdA的成分,其對抗愛滋病毒的效果,比傳統藥物高出70倍。

這個研究成果上個月由密蘇里大學透過新聞稿發布。發表這項研究的密蘇里大學醫學院副教授薩拉菲安洛斯(Stefan Sarafianos)和他的研究團隊表示,目前治療愛滋病患者主要使用泰諾福韋(Tenofovir)藥物,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簡稱愛滋病毒)會逐漸發展出抗藥性,迫使患者必須尋求藥效更強的藥物。

研究發現EFdA與現行治療愛滋病的8種藥物都可以「欺騙」愛滋病毒,進而抑制它的複製過程,因此可以有效防止愛滋病毒在體內擴散。但EFdA在患者身上較快發揮作用,且較不易被人體分解,因此將能在身體內維持較久時間。

這個研究的開始,來自於2001年日本老字號醬油製造商雅瑪山(Yamasa)嘗試改善產品味道時的意外發現。他們發現增味劑中的EFdA分子可能具有醫學價值,因此將EFdA樣本送往化驗。EFdA被證實具有對抗愛滋病毒的潛力,為期10多年的研究因此展開。

這項結合密蘇里大學龐德生命科學中心(Bond Life Sciences Center)、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共同投入的重要研究成果已於日前發表於國際研究期刊。目前正與美商默沙東藥廠(Merck & Co., Inc.)合作測試,使EFdA這種成分適合作人體注射。

醫生也提醒,市售醬油內不一定含有足以治療愛滋病的EFdA份量,對人體的效用尚待進一步研究,故不建議直接飲用醬油治療愛滋病。

新聞出處: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004382

 

圖片來源:Flickr photo byI-m 白

 

喝醬油抗愛滋?疾管署:尚待證實 喝撐也不足量
2014年 05月 14日  NOWnews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真的假的,喝醬油就能抗愛滋?國外有最新研究指出,醬油中所含有的「EFdA」成分,可能具有預防愛滋病毒或治療功效。不過,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14)天強調,這項研究還在臨床實驗階段,對人體效用仍有待研究,呼籲愛滋感染者切勿迷信偏方,因為市售醬油內不一定含有EFdA,且就算醬油喝到撐也不夠份量。

外電日前引用《newser》網站資料及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新聞稿,紛紛報導「醬油成分能治愛滋」,引發關注。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4’-ethynyl-2-fluoro-2’-deoxyadenosine(EFdA)」是日本醬油製造商Yamasa在2001年研發產品新味道時,意外發現可能具醫學價值的分子,被認為可做為預防愛滋病毒或治療的成分,甚至較不會引發抗藥性。

先別急著狂喝醬油!莊人祥強調,目前這項成分還在臨床實驗階段,對人體的效用仍有待研究,況且市售醬油內不一定都含有EFdA,即使有,要達到足以治療愛滋病的份量,光靠喝醬油也攝取不到,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

疾管署呼籲,愛滋感染者應遵從臨床醫師的治療,規律服用合格藥物,才能長治久安,目前組合至少3種有效的抗愛滋病毒藥物的雞尾酒療法,已證實可有效控制愛滋感染者血液內的病毒量及提高抵抗力,並大幅降低感染者發生伺機性感染、腫瘤或死亡的機率。

莊人祥說,102年底為止,國內愛滋感染者的服藥人數為1萬4983人,其中有8成感染者體內測不到病毒量,目前在雞尾酒療法及規律服藥下,感染愛滋病毒已被視為一種慢性病,台灣最年長的愛滋感染者已超過90歲。

不過,若是不規則服藥,疾管署警告,體內存有可測得的病毒量的機會,將高出規則服藥者達7.6倍;因伺機性感染住院的風險更是規則服藥者的3.5倍。

疾管署呼籲,預防愛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拒絕毒品、性行為時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水性潤滑液,並避免參加轟趴、性派對,或有多重性伴侶等危險性行為;如曾與不明對象發生未戴套的不安全性行為,應3個月或每半年進行愛滋病毒篩檢。
新聞出處:http://www.nownews.com/n/2014/05/14/1232585/

2014-03-13

【國際/愛滋新知】140313 中央廣播電台:美研發新凝膠 可預防HIV /生物幫網站:Science:美國研發出一種可保護使用者免於受到HIV感染的陰道凝膠

美研發新凝膠 可預防HIV
2014/3/13   中央廣播電台新聞 新聞引據: 中央社

美國科學家12日表示,研發出1款新型陰道凝膠,猴子試驗顯示,在性行為後使用,能避免感染愛滋病毒(HIV)。不過研究人員表示,距離核可上市還要5到10年。

根據法新社,儘管研究仍在非常初階的試驗階段,研究人員希望,相較於目前市面上必須在性行為前使用的抗反轉錄病毒凝膠,這款凝膠是更實用且更有效的選項。

凝膠由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研發,內含默克藥廠(Merck)能降低血液中愛滋病毒量的藥物raltegravir (SongYY註:此即為嵌入酶抑制劑藥物宜昇瑞的主要成分)。

研究對象是6隻恆河猴 (SongYY註:中央社翻譯有誤,法新社原文只說是獼猴,並未說是恆河猴;事實上實驗對象是豬尾獼猴) ,暴露於類似人類HIV的病毒3小時後塗抹凝膠,其中5隻猴子沒有感染病毒,有效率達84%。

目前所有殺菌凝膠都是在性行為前使用,這款新研發的凝膠卻是在性行為後使用。研究發表在「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

研究共同作者賀奈(Walid Heneine)表示,凝膠還需經過更多動物與人體試驗才能上市,預計還要5到10年。

 

新聞出處: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90811&id=1&id2=2
Pig-tailed macaque
實驗是在雌性的豬尾獼猴(pig-tailed macaque)身上完成  圖片來源:BBC新聞

Science:美國研發出一種可保護使用者免於受到HIV感染的陰道凝膠
日期:2014-03-13 來源:生物幫網站

據在猴子身上所做的一項新的研究報告,一種陰道凝膠可保護使用者免於受到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即使是在性行為後3個小時內使用也仍然有效。

此之前,先前所有的殺微生物製劑一直是被設計成在性行為發生前使用的,這使得讓婦女堅持使用它們變得富有挑戰性。一種可在性行為後使用的凝膠會給予女性更多的掌控能力,並可能意味著對性預期及性伴侶接受的需要的減少。

由Charles Dobard及其同事研發的這種凝膠是通過阻斷病毒的嵌入酶而起作用的。眾所周知,阻斷病毒嵌入過程可防止病毒形成感染並阻斷它的複製能力。病毒嵌入細胞內的DNA大約需要6個小時,這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在性行為後用病毒嵌入酶抑制劑進行治療的寬廣的時間窗。

在猴子體內,研究人員發現,在性行為發生前30分鐘使用該凝膠可防止HIV感染。更重要的是,該凝膠在性行為後長達3小時內使用也同等有效。研究人員接下來計畫在臨床研究中測試該凝膠並為女性研發病毒嵌入酶抑制劑產物,這些產物或是單獨使用或是與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泰諾福韋合併使用。

新聞出處:http://www.bio1000.com/periodical/science/497687.html

 

延伸閱讀
140312 Sci Transl Med (原始論文):Postexposure Protection of Macaques from Vaginal SHIV Infection by Topical Integrase Inhibitors
http://stm.sciencemag.org/content/6/227/227ra35.abstract
【國際/新藥挫敗】111127 中央日報:陰道凝膠無效 愛滋病研究受挫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127222744227&myarea=2

2014-03-12

【國際/愛滋新知】140312 aidsmap:研究期中結果顯示,無論性向,體內測不到病毒量的HIV感染者,均無將病毒傳染給伴侶

PARTNER研究頭兩年結果顯示:無論是男同志或異性戀,體內測不到病毒量的HIV感染者,均無將病毒傳染給他們的伴侶
雖然研究結果最終要到2017才會確定,用藥物有效地壓制HIV病毒量意味著規則服藥的感染者經由肛交傳播HIV的風險〝最多”只有4%

2014-03-04 aidsmap網站報導  熱線愛滋小組義工 小索 阿上翻譯
特別感謝台北榮總感染科顧文瑋醫師協助校訂翻譯

alt

計畫主持人Jens Lundgren博士

這個史上第二大規模,針對使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ART)的感染者傳染性的研究發現,病毒量維持在200 copies/ml以下的HIV感染者,不管是進行肛交或陰道交,均無發生任何一例造成他人的感染。

根據這個研究的統計分析顯示,與成功治療HIV病毒的感染者發生任何形式的肛交而感染HIV的最高機率為1%,當非感染者扮演0號且有內射的情況下的最高機率為4%,然而真實的機率或許會更接近於0%。

研究發表者Alison Rodger被問及病毒量測不到的感染者傳播HIV的機會時,她的回應是:「我們最佳估計的機率是零」。
◎參與者
先前2011年發表的HPTN 052研究顯示,抗反轉錄病毒藥物療法在異性戀感染相異伴侶間 (感染HIV的一方服藥),可達到96%減少傳染的效果,不過這項研究中收案的男同志伴侶太少了,以至於無法判斷藥物的效果是否也適用於男同志伴侶或是透過肛交的傳染。

為了彌補證據的不足,PARTNER研究至目前為止已經招募了1110對感染相異伴侶(譯註:一方為HIV陽性,一方為HIV陰性),其中40%為男同志的伴侶。

納入這個研究的條件包括:伴侶間必須至少偶而發生不帶套的性行為、HIV陰性的一方不能使用暴露後(PEP)或暴露前預防性投藥( PrEP)、HIV陽性的一方必須正在接受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 (ART)且最近一次的病毒量要在200 copies/ml以下。這和之前針對HIV陽性感染者提前接受治療、或延遲接受治療兩組比較的HPTN 052研究不同。

整體來看,這個2年的期中分析包括了767對伴侶,一共追蹤了894 伴侶-年(couple-years of follow-up)。在異性戀的伴侶間,HIV的血清狀態(serostatus)分布平均:有半數的伴侶中是男生有HIV,另外一半的伴侶則是女生這一方有HIV。

有一些伴侶被排除在結果分析中之外。大部分的人是因為沒有回來繼續追蹤,但16%是因為HIV感染者的病毒量上升超過200 copies/ml,另外有3%是因為HIV陰性的一方使用了暴露後或是暴露前預防性投藥。

男同志伴侶與異性戀伴侶之間有統計上的明顯差異。在研究開始時,同志伴侶間進行無套性愛的時期平均較短,為1.5年,異性戀男性則為2.5年,異性戀女性為3.5年。

在研究追蹤期間。所有的異性戀相異伴侶中,HIV陰性的一方均表示曾經有過無套的陰道交,其中72%有體內射精。男同志相異伴侶中HIV陰性的一方70%的人表示有當過肛交中的0號,40%在當0號時有體內射精,30%的人則僅當過1號。除此之外,也有相當比例的異性戀伴侶表示有過肛交。

男同志較異性戀更常發生在伴侶關係之外的無套性行為:有1/3的男同志伴侶HIV陰性的一方表示有過此行為,而異性戀中則為3到4%。無疑地因為如此,在男同志伴侶間的性傳染病普遍許多,有16%的男同志伴侶在追蹤研究期間感染了性傳染病(主要是淋病或菜花),而異性戀伴侶則是5%。

在研究開始時,伴侶中陽性的一方已持續進行抗反轉錄病毒治療的時間,在男同志為5年,異性戀則為7到10年;在男同志伴侶中,病毒量測不到的比例為94%,而在異性戀中為85到86%。
◎結果
PARTNER研究提供我們最重要的新資訊是:到目前為止,針對這些HIV感染者病毒量測不到的相異伴侶,加總估計男同志伴侶間有16400次、異性戀伴侶間有14000次的性行為中,沒有發生任何彼此間傳染的案例。

雖然有部分的HIV陰性的一方在追蹤時感染了HIV (細節在後續分析中公佈),根據HIV基因型測試的結果顯示,所有陽轉的案例,HIV病毒都是來自於其他人而非他們HIV陽性的伴侶。

Alison Rodger在研討會表示,如果相異伴侶中陽性的一方沒有接受治療,則至少應會有50-100個傳染案例發生。

「沒有發生傳播」(no transmission)並非完全等同於「傳播機率為零」 (zero chance of transmission)。研究人員根據觀察的結果計算了「95%信賴區間」,這個統計方式的意義在於,他們根據研究採樣,計算出「沒有發生傳播」是真實狀況(而非研究誤差所造成)的機率有多高,以及傳播風險最高的可能性有多少。

根據他們的計算結果,如果一對伴侶的性行為頻率和此研究中的平均值相當,那麼有95%的機率他們傳播HIV病毒給對方的可能性為每年最高0.45%;若他們進行肛交,可能性則為每年最高1%。

在記者會上,PARTNER研究的計畫主持人Jens Lundgren博士指出,研究的結果代表最大有5%的機率,男同志相異伴侶在十年之間持續進行無套肛交,則十對裡有一對HIV陰性的一方會感染到HIV。雖然更可能的情況是被伴侶傳染HIV的機率接近零,而且的確可能真的等於零。

當研究族群的受試人數變少時 ,信賴區間也會變大,因此所得到的結論也會比較不是那麼「精準」。這代表HIV感染者若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而體內病毒量測不到,則發生陰道交又有體內射精、傳播HIV的機率每年最大為2%,肛交時0號被傳染的機率每年最大為2.5%,發生肛交又有體內射精時、0號被傳染的機率則為每年最大4%。後者的數據暗示著這樣的性行為若持續10年而未改變,約有1/3的機率會被感染,但是同樣的,這樣的數據是來自「最糟的情況下」的估計,而實際的機率可能比這個低。

在此研究中,即使參加者罹患其他性傳染病的比率較高(尤其在男同志伴侶),仍然沒有任何HIV傳播發生。2008年發表的「瑞士宣言Swiss Statement」宣稱病毒量測不到的HIV感染者並不具傳播HIV給他人的能力,但若感染其他性病者除外;然而PARTNER研究的結果可能意味只要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療且病毒量測不到,罹患其他性病(無論是相異伴侶間陽性或陰性的一方)並不會增加HIV傳播的風險(當然其他性病還是會傳播)。

PARTNER研究仍然在繼續募集男同志伴侶受試者,且如同前述,要到2017年才會有完整的研究結果。在此之前我們應謹慎解讀研究結果,因為如同Jens Lundgren所言,數學運算可能永遠無法得到一個確定性去說,只要成功接受HIV治療「傳播機率完全等於0」。此外,這些結論也無法套用在有接受治療但療效不佳、相對少數的案例身上。

原文
140304  aidsmap網站:No-one with an undetectable viral load, gay or heterosexual, transmits HIV in first two years of PARTNER study.
http://www.aidsmap.com/No-one-with-an-undetectable-viral-load-gay-or-heterosexual-transmits-HIV-in-first-two-years-of-PARTNER-study/page/2832748/?utm_source=NAM-Email-Promotion&utm_medium=conference-bulletin&utm_campaign=English

 

 

SongYY補充
這篇發表於第21屆反轉錄病毒和伺機性感染年度大會(CROI 2014)的期中研究報告,引起各界的廣泛注目。在許多可能影響的層面上,SongYY補充說明以下幾個部分:
1.此研究的結果,對於感染相異伴侶有相當大的影響。目前有許多感染者相異伴侶,即使進行安全性行為,雙方仍因擔心「萬一傳染…」而惴惴不安,承受相當大的心理壓力。如果本篇研究結果屬實,相信可以減緩許多這類的心理壓力。但如報導中所提,研究尚在進行中,正式研究結果必須要等到2017年,才能有更完整、長期的證據。
2.在相異伴侶的性中,「是否使用保險套」的考量不會只有「是否會造成傳染」這一點,在未保護的性行為中,感染者的一方是否會被傳染其他疾病而增加HIV治療的難度,也應納入評估。
3.要能達到「病毒測不到 (或是如本研究中所言病毒量小於200 copies/ml)」的治療結果,必需要靠配合醫囑穩定規律服藥。然而我們的社會是否提供了一個讓所有感染者安心自在規律服藥的環境?這點也同時值得思考。

延伸閱讀

ʺBentʺ

不只是「陽性」、「陰性」 -從App Hornet 新增「陽性,測不出」談起

男同志交友App ʺHornetʺ最近通知使用者:『我們已經增加了新的狀態選項在下拉選單:“陽性,無法檢測”……』

如果有一天,你在交友App上看到某人檔案上寫著「陽性,測不到」,你看到的,是病,還是健康?是不可知的風險,還是某種塵埃落定的確定性?你會迅速滑過,還是會開啟對話?

Read

2014-03-05

【國際/愛滋新知】140305 中央社:防禦愛滋 何大一有重大發現

防禦愛滋 何大一有重大發現
2014/03/05 中央社波士頓4日綜合外電報導  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愛滋病專家何大一在內等研究人員今天表示,為猴子注射長效型愛滋病藥物,能提供好幾週防禦力。這項發現有望在人類愛滋病預防產生重大突破。

「紐約時報」(NYT)報導,不同實驗室的2項研究都發現,每月注射抗反轉錄病毒藥物的猴子,有百分百的防禦力。從猴子試驗來看,人類每3個月施打1次,即可見效果。

如果這項發現能應用在人類身上,就有望克服愛滋病預防的最大障礙,亦即許多人無法定期服用抗反轉錄藥物。

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衞生學院愛滋病專家艾爾薩德(Wafaa El-Sadr)表示,初步的人體試驗將在今年底展開,但更大型的人類治療試驗可能還要等好幾年。

學界自2010年以來就知道,健康的人每天服用小劑量的抗反轉錄藥物能獲得9成防禦力,這稱作「接觸前的預防性投藥」(PrEP)。但好幾項臨床試驗顯示,必須每天都不間斷服藥才能受到完整防護,但許多人做不到。

數名愛滋病專家表示,肌肉注射藥劑可能改變這個情況。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進行實驗,6隻母猴每月施打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可的長效型實驗藥物GSK744,另6隻施打安慰劑,前者沒有猴子受到感染,後者全部感染。

洛克斐勒大學艾倫戴蒙德愛滋病研究中心(Aaron Diamond AIDS Research Center)主任何大一博士以相同藥物對16隻猴子進行類似研究,結果一樣,有施打藥物的猴子有防禦力,沒施打藥物的猴子則無。

何大一的研究團隊也從實驗找出猴子所需的藥物劑量,研究人員根據實驗認為,人類每3個月施打1次,即可見效果。

這兩項研究成果今天在反轉錄病毒與機會性感染年會(Conference on Retroviruses and OpportunisticInfections)提出。

新聞出處: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3050349-1.aspx

 

SongYY補充
中國生物通網站介紹,實驗中使用的藥物GSK744LA是第二代嵌合酶抑制劑(INSTI) dolutegravir 的高度有效類似物,嵌合酶是HIV將其產生出的DNA插入到人類基因中所需要的一種酶,使用嵌合酶抑制劑便可阻斷HIV自身複製必需的一個關鍵步驟。

 

研究人員將GSK744LA溶解,使其結晶成奈米顆粒,再將奈米顆粒懸浮於溶液中。當懸浮液以肌肉注射的方式進入生物體,它形成了一種“緩釋製劑”(depot),緩慢地滲入到血液和組織中,包括HIV暴露發生之所直腸。何大一表示緩釋製劑使藥物能夠存在3-4個月之久。

在一項後續實驗表明,單劑量GSK744可保護猴子達平均5-10周。由於人類代謝藥物的速度要比獼猴慢得多,何大一由此推估在人類中可保持長達3個月的效應。

但何大一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強調:這種治療只能稱為預防性投藥,並不同於疫苗,能有效幫助高風險人群降低感染愛滋病機率。而他也承認,距離研發出愛滋病疫苗依然非常、非常遙遠,在疫苗成功開發前,他們的策略可作為中間的過渡方案。

延伸閱讀
140305 生物通:著名愛滋病專家何大一Science發佈重大成果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4-3/201435103930263.htm

140305 明報:何大一或研究出預防愛滋病藥物
http://inews.mingpao.com/htm/Inews/20140305/ta31414a.htm

2013-04-26

【美國/疫苗研究失敗】130426 法新社:試驗無效 美停試一HIV疫苗

SongYY說明:HVTN 505計畫中的疫苗,是採用「初打-加打」(prime-boost)的策略,以HIV的遺傳物質為初打疫苗,並追加含HIV遺傳物質的重組腺病毒為加打疫苗;類似的疫苗在猴子研究中成效斐然,讓這個計畫備受期待。然而在歷經將近4年的人體臨床試驗後,計畫仍以失敗告終。這樣的挫折提醒我們:疫苗研發是一段漫長的過程,當許多新研究聲稱是未來HIV疫苗的希望時,我們或許能樂觀視之,但毋須過度期待。
在目前沒有疫苗的情況下,什麼會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呢? 不妨參考爽歪歪網站
﹤安全的性知識﹥單元喔~

試驗無效 美停試一HIV疫苗
法新社 2013-04-26  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美國當局今天宣布,在發現一種愛滋病毒(HIV)實驗疫苗無法預防感染後,已停止這種名為HVTN 505疫苗的臨床試驗。

在一系列對抗HIV的候選疫苗研究中,這項自2009年展開的計畫,是最新一個失敗的研究。

隸屬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國家過敏與感染疾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表示,試驗對象為美國19座城市的志願受試者,他們為男同志或是與男性發生性行為的跨性人,其中1250人施打HVTN 505疫苗,另有1244人施打安慰劑。

專家小組在本月22日分析研究結果,建議停止試驗計畫。試驗發現,疫苗組有41人感染HIV,安慰劑組為30人感染。

估計全球有3400萬人感染HIV,其中包括340萬名兒童。每年估計有180萬人死於愛滋病(AIDS)。

新聞出處:http://news.msn.com.tw/news3128921.aspx

2013-03-19

【台灣/愛滋醫療】130319 中央社:治癒愛滋特例 台灣患者難比照

治癒愛滋特例 台灣患者難比照
2013-03-19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9日電

外電陸續報導「治癒」、「停藥無恙」的愛滋病個案,衛生署指出,這是特殊個案提早治療的趨勢,不代表國內病患可擅自停藥。

近日媒體報導「全球首例,美治癒愛滋新生兒」及「愛滋及早治療,停藥7年半無恙」兩起案例,都提及及早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治療一段時間並且停藥之後,個案血液檢驗結果偵測不到愛滋病毒或可控制病毒量。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天表示,個案難以推估至一般愛滋病毒感染者,愛滋感染者仍應定期就醫及按時服藥。大部分的感染者在停止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後,血中病毒量會回升,停藥可能會使病毒產生抗藥性,導致治療失敗。

衛生署防疫醫師、台大醫院感染科兼任醫師羅一鈞表示,兩例個案都在感染愛滋病毒的極早期,病毒量極低時即接受治療,這是最新的愛滋治療趨勢,目的在於維持病人免疫功能,而且不容易在人群中傳播。

不過,這些個案僅是「功能性治癒」,羅一鈞解釋,也就是免疫功能正常,但以精密儀器放大檢視,仍可在病人體內找到極微量的愛滋病毒,未能達到「病毒學上的治癒」,病人提前5到7月開始服藥,不但有藥費負擔及藥物副作用機率,未來仍不排除愛滋病毒捲土重來。

他說,台灣採用世界衛生組織的愛滋病毒治療基準,是病人的CD4淋巴細胞數值低於350時,開始服藥,以血中測不到愛滋病毒為控制目標,服藥不中斷。外電報導中的案例,是感染10週內、CD4淋巴細胞數值低於200時,提前服藥治療,與台灣不同。

疾管局資料顯示,2012年底以前,曾經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且仍存活的感染者計有1萬3323人,未規律回診就醫者約佔2成左右。規則就醫服藥的人,95%檢驗結果偵測不到病毒

新聞出處: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303190338-1.aspx

延伸閱讀
【國際/愛滋新知】130316 自由時報:法國研究 愛滋及早治療 停藥7年半無恙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33190420376&myarea=2
【美國/醫療突破】130304 聯合新聞網:美首例 愛滋寶寶治癒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33712213537&myarea=2

2013-03-16

【國際/愛滋新知】130316 自由時報:法國研究 愛滋及早治療 停藥7年半無恙

法國研究 愛滋及早治療 停藥7年半無恙
2013-03-16 編譯張沛元/綜合14日外電報導

一項小規模的法國研究顯示,14名愛滋病毒(HIV,人類免疫不全病毒)帶原者停止接受藥物治療後,仍能維持健康多年。此一研究結果證實,提早用藥或許能「功能性治癒」愛滋病。此一研究已刊載於美國期刊「PLoS病原體」。

該研究針對14名成年HIV帶原者,這些人在感染HIV的10週內,平均接受3年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然後停藥,結果所有人都能控制住病毒量,平均7年半沒有再用藥。通常病患一旦停藥,病毒量就會立刻回升,但這群受試者身上並未發生這種情況,而且其中有些人甚至已控制住病毒量長達10年。

這14名病患都沒有不用藥便能自動抵抗HIV的基因特性,他們體內的HIV並未完全被剷除,而是使之在細胞內維持不至於生病的低量。

研究負責人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沙茲-喜瑞恩說,大部分採取感染後立刻攻擊病毒然後停藥的病患,無法繼續控制感染,但是的確有少數人可辦到;5%到15%的病患也許靠這種治療法「功能性治癒」,也就是不需要再用藥,但這些人還是有HIV,HIV並未被剷除,只是感染緩解。研究人員還說,目前還不清楚為何這些病患能在不服藥的情況下對抗HIV,多項免疫檢驗沒有找出這些人能持續控制病毒數量的單一原因。

專家警告 勿隨意停藥
上週才有一份研究指出,美國密西西比州一名現年兩歲半、因受母親感染一出生就HIV帶原的女嬰,出生後30小時內接受雞尾酒療法,現在體內已驗不出病毒,為新生兒「功能性治癒」的全球首例。專家同意,兩項研究的類似之處相當吸引人,然其現象卻相當罕見;專家還警告說,全球3400萬HIV帶原者大部分在停止服用抑制HIV的藥物後,會發病成為愛滋病患。

美國知名HIV專家、北卡羅萊納大學傳染病中心主任柯恩說,這份研究提供研究人員些許線索,但解答仍有賴進行更多科學研究。

新聞出處: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r/16/today-int1.htm?Slots=T

延伸閱讀
130314 PLoS Pathog (原始論文):Post-Treatment HIV-1 Controllers with a Long-Term Virological Remission after the Interruption of Early Initiat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NRS VISCONTI Study
http://www.plospathogens.org/article/info:doi/10.1371/journal.ppat.1003211#abstract1

2013-03-04

【美國/醫療突破】130304 聯合新聞網:美首例 愛滋寶寶治癒

美首例 愛滋寶寶治癒
2013/03/04 【聯合晚報╱編譯蔡致仁╱綜合報導】

美國醫學專家3日表示,密西西比州一名女嬰是「愛滋寶寶」,一出生就感染愛滋病,醫師在女嬰出生僅30小時就用雞尾酒療法治療。現在小女孩已經二歲半而且停藥一年,沒有出現任何病徵,顯然她打敗了愛滋病魔。這是第一個成功治癒愛滋寶寶的案例,預料為該領域帶來重大進展。

醫療專家3日在亞特蘭大的「反轉錄病毒及伺機性感染研討會」宣布這項成功案例,為感染愛滋病的孩童帶來一線曙光,尤其是可望造福許多非洲國家的愛滋寶寶。宣布這項重大進展的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病毒學家波薩德博士。她說,「我們證明嬰兒愛滋病是可治癒的」。

這名愛滋寶寶是第一個達成「功能性治癒」的病例,意思是說病人的症狀緩解,不再需要服藥,血液檢驗也沒有發現病毒複製增殖的跡象。但是醫師必須再做更多檢驗,確認療法對其他小孩是否有相同效果,該案例可能改變疑似愛滋寶寶的照護方式。

研究人員說,女嬰在密西西比一間鄉下醫院出生,母親直到分娩時才診斷有愛滋病,但是女嬰在檢驗確認染病前,醫師就決定對嬰兒用快速強效的療法,結合三種藥物。密西西比大學小兒愛滋病專家蓋伊說,「我認為這個嬰兒的愛滋風險太高,我們必須全力治療」。

波薩德說,蓋伊的決定是對的。醫生搶在愛滋病毒之前快速行動,不讓病毒在嬰兒體內建立巢穴。否則,帶有病毒的冬眠細胞通常會趁患者停藥後再度感染。
新聞來源: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43812

延伸閱讀:寶寶若感染愛滋 不能停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57&f_SUB_ID=1651&f_ART_ID=44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