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8

【台灣/校園處境】100328公視晚間新聞:性別主流化 同志學生遭奚落

今天還有好幾位青少年同志、公開站出來、希望在國中高中裡面、成立同志社團。這是因為在農曆年前,台北市教育局曾經發函、給高中職以下的學校,要求校方防止有人假社團名義,誘導吸收學生、從事同志交誼活動。雖然教育局表示這是公文疏失,絕對沒有歧視!不過,同志學生還是有話要說。

世新大學性別所的學生,模擬同志學生被欺負的情況,看得場邊也是同志的人好心酸,因為過去在國高中階段,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經驗!

過去甚至發生過男同志學生被霸凌致死的案件,青少年性別文教會也指出,還有青少年同志因為找不到人討論自身問題,抒發情緒,因而走上自殺一途。

該怎麼解決?同志團體和青少年同志認為,在學校不太教同志教育的情況下,各國高中都應該成立同志社團。

青少年同志說,他們要和其他學生一樣,享有同樣的資源,以及不受歧視、不必壓抑的權利,此外也要求學校老師一定要研習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才有能力協助同志學生。

新聞來源:2010/3/28, 20:00公視晚間新聞
http://web.pts.org.tw/php/news/pts_news/detail.php?NEENO=144270

2010-03-26

【台灣/抗議】100326聯合報:婦團抗議 青安屏棄同志、單身族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李順德/台北報導】

「有婚沒婚,都是青年;有伴沒伴,都想成家!」婦團、性別團體昨天至內政部前抗議,指「青年安心成家方案」只照顧結了婚的異性戀男女,不顧單身者及同志權益,「我們要人人安心成家方案!」

內政部長江宜樺回應表示,內政部並未排除單身及中老年人權益,單身但領養子女之人也適用;有關同志部分,是因目前民法仍不承認同志婚姻效力,才未納入考量。

台北市晚晴協會副總幹事林蒔萱昨天指出,「青年安心成家方案」適用對象是廿至四十歲及育有未滿廿歲子女的家庭,但該會近年發現,到中老年才離婚、且一無所有的婦女越來越多,「她們年輕時努力工作,積蓄都給了家裡,離開婚姻後卻連避風處都沒有,政府為何不能讓她們安心?」

單身女性代表陳玫儀說,她出身單親家庭,第一次看到「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新聞時,非常開心,因為媽媽年紀大了,很難在沒電梯的房子爬上五樓;沒想到仔細看了條文後,驚覺被排除在外,「我的家由我和媽媽共同組成,為何因為我沒結婚,兩人就被棄於不顧?」

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女同志代表也指出,他們和所有異性戀伴侶一樣,穩定工作、按時繳稅,也夢想有自己的家和小孩,「為何只因是同志,就不能享有這項優惠?」他們認為,這簡直是變相懲罰無「法」結婚的同志。

新聞來源:2010/03/26聯合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498832.shtml

【台灣/抗議】100325中央社:青年成家方案排除 單身與同志抗議


(中央社記者盧綺華、吳素柔台北25 日電)婦女新知基金會等團體成員今天前往內政部前抗議,高喊「有婚沒婚,都是青年。有伴沒伴,都想成家」,批評「青年安心成家方案」忽視單身、同志及中老年人的成家權益。

「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是內政部配合人口政策推出的住宅補貼措施,主要適用對象是年齡介於20到40歲、提出申請日前兩年內結婚者;另外,育有未滿20歲子女的家庭也可申請。

婦女新知基金會副秘書長簡至潔表示,政府把異性戀婚姻定義成理想的家庭核心組織,忽略單身、同性戀者等也有成家需求。政府把他們排拒在方案外,顯示政府只希望已婚夫妻多生育,單身及同志家庭卻被忽視。

簡至潔說,單身者、同性戀者也有成家需求,希望政府提出「人人安心」的成家方案,不是只把優惠房貸提供給結了婚的異性戀男女。

婦女新知基金會3月16日以網路問卷方式調查,5天共回收623份有效問卷,其中有591名受訪者「沒有婚姻」,而「沒有婚姻」者中,超過9成為20至40歲的青年,更有超過1/3和伴侶同居,且近8成租屋,只有1成有房產。

男同志代表李明照表示,同志也是台灣公民,有穩定工作、按時繳稅,跟一般人一樣;同志也有親密關係的需求,更有組織家庭的渴望,台灣的法律制度卻仍處處對同志族群充滿歧視與漠視。

單身女性代表陳玫儀表示,她和媽媽住在一起,就因為自己還沒進入婚姻,就被政府技巧性的排除在這項方案外,非常不公平。990325

新聞來源:2010/3/25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SearchNews/doDetail.aspx?id=201003250176&q=%E5%90%8C%E5%BF%97

2010-03-22

【觀點/認同&出櫃】100322苦勞網公共論壇:陳柏屼 > 我家的同志社區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性致勃勃」網站轉載。僅向作者致謝。)

作者:陳柏屼(台大社會系)

2001年,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正值蒙爾蒙勃發期、青春期、叛逆期,同志自我認同因上述因子正傲得很。家裡的氣氛因為親子關係緊張而總是不穩定,天天火藥滿膛。那年暑假前我交了第一個男朋友,暑假期間第一次翹家跑到台北朝聖,那時候晶晶還沒換地址,買了讓我哭得亂七八糟的「撫摸」專輯。

鄉下沒什麼資訊,網路相對也還不發達,從國中開始內心發現了自我與外在的矛盾後開始試著尋找答案:「我是同性戀嗎?」、「什麼是同性戀?」、「我會得到愛滋嗎?」……。那時候總覺得自己孤單,覺得世界虛假,生活的世界背棄了我。

於是乘著青春叛逆,那年暑假我向家裡出櫃了,不意外的腥風血雨。不過這不是本篇的重點。

****

我家住在嘉義的某個鄉鎮,不太發達,但生活機能很不錯,附近有兩三間大學,也因此漸漸變得熱鬧。房子在大馬路旁的巷子裡,巷子裡有大約十戶人間,並不特別熟絡。

隔壁住著一位獨居的老婆婆,前幾年過世後,一對夫妻搬進來住。某一次因出櫃事件與家裡大吵,不外乎就是兩造無法理解彼此的想法,言詞尖酸努力想要改變彼此、壓倒對方,最後以大哭和甩門收場。那次老爸突然跟我說:「你知道隔壁為什麼是女兒繼承房子嗎?」要是老爸不說我根本不知道那是老婆婆的女兒。爸爸接著說,阿婆的兒子好久以前就離開了,他就是跟你一樣是那個,搞到最後無法回家,「你也要跟他一樣嗎?」,老爸失望難過又兇悍地問說。我當下心裡一愣,喏喏的回了幾句他無法回家不是因為他是gay,而是這社會對gay不友善。即使不知道真實狀況,亦無法證實,我只能制式的如此反擊。

從那天之後,總是幻想那位沒見過面的大叔(如果還活著應該跟我爸媽差不多歲數)以前住在隔壁時過著怎樣的生活,又是發生什麼事讓他離開了家,再也沒有回來過?現在,又在哪裡呢?

****

巷子倒數第三間,阿伯在中華電信上班,阿嬸在過年的時候都會自己做蘿蔔糕、年糕、發糕。我和姐姐總是新奇地圍著看,最後會獲得熱騰騰的發糕笑嘻嘻的捧回家吃。

國三時,他們唸師大的二兒子回來了,我媽請那為大哥哥當我的英文家教。我們在他的房間上課,大哥哥很有質感/雅痞,會用香水,衣服都很精緻,房間是木質地板,有一張深咖啡色地毯,大雙人床總是整齊,房間還有個大落地窗。大哥哥很斯文,寫字的時候小姆指總是會翹起,總是會告訴我一些他出國看到事物,讓我嚮往不已。

二四二五的年紀,在國中教書,單身,這種角色設定是街坊鄰居八卦的最愛,總是三不五時就在說,啊,可以介紹那個誰的女兒,或是真的實際做起媒來。那時除了當我的家教外,經營補習班的媽媽也請他擔任作文班的老師。突然有一天爸媽在閒聊說,你不覺得xx老師有點那個,娘娘腔嗎?那時候還沒出櫃,同志認同還在摸索,但也豎起了耳朵偷聽。

後來大哥哥調職,離開嘉義後,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在巷子偶爾巧遇,越長越大開發起gay達後見到面總是逼逼響(相信他也是吧),兩人碰面總是意義深遠的相視然後彼此會心一笑。有幾次想直接相認,但想想後又作罷,畢竟國中後就沒啥聯絡,而且或許沒有必要吧,不過若能聊聊一定很不錯。

****

媽媽經營補習班,十幾年來與許多小朋友、家庭結識,許多小朋友是從幼稚園看到大。巷子口有一家,爸爸除了正職外,也是個書法老師,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姐弟兩都曾在我家上過課,在街上遇到總是會打招呼(跟我媽)。高中後,每天都是早出晚歸,變得不太常會在街頭遇到,有一天巧遇,讀國中的姐姐改變非常的大,剪了個非常男孩的刺蝟頭,酷酷的,點個頭轉身就離開。內心受到非常大的衝擊,是小T,是T耶!!!那個長頭髮以前會繞著我打轉的小妹妹變成(很可怕)的T了!!(很抱歉,這是我對T長年來的誤解,但現在跟T相處還是會怕怕的Orz)

雖然一樣沒有直接確認,我也知道無法靠外表就去確定一個人的認同,直到2005年我們在同志大遊行遇見了,我們有點距離的互望了一下,彼此都嚇了一大跳,她還是酷酷的,一樣的刺蝟頭,右手牽著一個正妹,隨即我們被人潮沖散。之後也沒有什麼機會碰到,但經過她家門口時會很希望會不會再巧遇,不知道她有沒有向家裡出櫃?不知道現在唸哪間大學?與家人相處還順利嗎?

****

今天,到國小母校慢跑,讓自己變得更好被認為是療養情傷最好的方式。跑到一半時從籃球場走出一個女生笑著跟我打招呼,原來是第四間的那個小妹妹。她笑著跟我說,她也來運動,而且都有看到我來慢跑,原本想跟她多聊一點,但她看我還沒跑完,就約說等我跑完再來聊天。

我結束今天的菜單後,走到籃球場,看到她坐在長椅上,跟朋友聊天,走近打招呼時才發現她身旁打籃球的是一對拉子couple,跟這個妹妹不熟,聊了一下才知道原來她也上大學了,在台南。她說她之前有看到我上電視,也跟我分享了一些她的想法。在一旁的拉子情侶就偶爾插個話、虧她一下。在對話過程中我無法確認她是不是同志,但至少我很確認她對同志非常的友善。

從那離家出走的隔壁大叔、大我十歲的家教大哥、巷子口的小酷T,到對同志友善的大學新鮮人妹妹,加上我,小小短短的巷子儼然就是個同志社區,跨越了世代,像是在寫個小小隱幽不察的野史貼附在這個以異性戀家庭為單位的正史下。但終究不是個「同志社區」,同志、性少數的生活經驗還是得透過不能明說、眼皮底下巧遇,彼此互相試探、確認,然後只能在心底默默結盟。然後在表面觀察下,同志還是操演著漂移的生命軌跡,不管是為了什麼原因,總是無法與家庭、社區緊緊依靠,即使個別家庭能夠接納,但在鄰居社區間還是個很大且被視為不需要突破的障礙。

但知道這些訊息還是讓人振奮不已,嘿,其實同志真的活生生的存在於生活四周,可能是國小老師,可能是從小就認識的鄰居大叔,也可能是街上賣麵的阿姨。希望有一天這個社會能夠對於性與性別少數有足夠的認識和尊重,讓下一代在成長過程中就知道鄰居的大哥哥是同志,巷口的書法老師是拉子couple,早餐店的叔叔是跨性別者。讓所有的小gay小拉及其家長在長大的過程中,不會再有那麼大的恐慌、焦慮、不安、衝突和孤獨感(對家長也是),能更正面的了解所有沒機會了解的事情和生命經驗,然後長大後不再急著離開家向外尋找安穩的空間。

每次我看陳俊志導演的《無偶之家 往事之城》記錄片時,我總是會猜想,隔壁離家的大叔,會不會是在漢士吃阿嬤為無法回家圍爐吃年夜飯的同志之一?想著就覺得自己已是非常幸運,生長在無數運動者堆壘漸已改變的社會中,但也清楚的知道,這些還不夠,還需要我們運用自身的資源,承接著現有的力量繼續改變。我們或許不需要一個特定標示出來的同志社區,因為其實到處都是同志,每個社區都應該是同志社區,彩虹社區!

原文刊載於:2010/3/22苦勞網公共論壇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1073

2010-03-19

【美國/反歧視】100319 Yahoo奇摩新聞:反同性戀歧視 維州萬人護政策


(Your News記者陳文婕綜合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州立聯邦大學10日針對司法部長肯.古奇涅利(Ken Cuccinelli)要求州內大學取消或更改任何對同性戀者反歧視政策,在維吉尼亞首都瑞奇蒙上街示威。州內13所大學也在網路聯合響應,支持人數近萬人。


維州各大專院校4日紛紛接獲肯.古奇涅利的信,信中指出大專院校無權立法保護同性戀,只有州議會有權在法律上擴大保障同性戀權力,要求學校移除相關保護政策。

這封信引起州內大學生群起反彈,為使州議會代表聽到民意,聯邦大學10日上街遊行,參與人數逾1200人。

遊行學生布里特尼.布朗(Brittany Brown)表示,身為同性戀者,這封信的訴求十分荒謬,學校多年來實施保護性別傾向的相關政策,至今都沒問題,一旦接受司法部長的要求,等於民主倒退。

「我真的很激動,多樣性和平等應是人民的基本權利,這也是我們所爭取的。」布里特尼.布朗說。

除街頭抗議外,瑪莉華盛頓大學發起「向古奇涅利性別歧視信說『不』」的網路串連發聲,包括維吉尼亞大學、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等11所大專院校加入,15日奧多米尼婭大學和瑞奇蒙大學也成立社群應援。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串連活動負責人飛利浦.姆里拉(Phillip Murillas)說,許多學校正值春假,較難集合學生,但他們仍可在網路發表反對意見。除學生積極向政府單位和學校行政單位聯絡表達訴求外,教職員也支持抗議行動。

另一所網路串連人數眾多的維吉尼亞大學,其召集人傑米.戴利(Jamie Dailey)表示,等春假結束,學生將回到校園,展開進一步行動。

傑米.戴利表示,奧多米尼婭大學和瑞奇蒙大學也成立社群應援,學生和教授都對此感到憤怒,受夠了這個國家對公民權利的限制。他們將持續鬥爭,直到同性戀者明文受法律保護,讓這國家的平等權確實存在。

古奇涅利發佈信件後,維吉尼亞州長鮑伯.麥克唐納(Bob McDonnell)立即發佈行政指令,告知國家機關不要歧視同性戀者,說明這是建議而非法律,試圖撲滅由古奇涅利引起的輿論風暴。

18日威廉瑪莉學院學生舉行集會,證明學生絕不因正值春假期間而放棄爭取權利,並阻止讓此事件影響未來的同志人權,學生將進一步行動直到維吉尼亞州確立同性戀反歧視法。(Your News是由政大新聞系大學報、中央社、Yahoo!奇摩合作)

新聞出處:2010/3/19 Yahoo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19/132/22c6f.html

2010-03-19

【美國/軍中同志】100319愛白網:美前指揮官稱斯雷佈雷尼察屠殺與同性戀者參軍有關,荷蘭政府駁斥

3月18日,美軍北約大西洋戰區前最高指揮官約翰-謝漢(John Sheehan)在美國參議院作證時,將1995年波黑的雷佈雷尼察地區大屠殺事件的發生歸咎于荷蘭允許同性戀者參軍,荷蘭政府已針對謝漢的這種說法發表了駁斥聲明。

謝漢是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就是否廢除“不問不說”相關法律的議題作證時發表了有關說辭。在謝漢提到的1995年7月的雷佈雷尼察地區大屠殺事件中,塞爾維亞武裝為報復穆斯林武裝對塞爾維亞人的攻擊,在聯合國控制的雷佈雷尼察安全區內屠殺了7000多波士尼亞穆斯林男子。

已於1997年從美軍退役的謝漢在作證中稱,冷戰結束後的歐洲盟國對軍隊實行新政策,例如允許同性戀者參軍,這些做法“使得軍隊失去戰鬥力”,“例證之一就是荷蘭部隊被調遣駐防在雷佈雷尼察地區、以防塞族武裝發動攻擊的戰場”。謝漢認為當時的荷蘭駐防部隊“力量薄弱、指揮不力”,“這導致”塞族軍隊進入雷佈雷尼察城區、並對穆斯林人實施了屠殺。

在作證中,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卡爾-列文問謝漢:“荷蘭軍隊領導人是否告訴過你,那是因為軍人中有同性戀者?”謝漢回答說:“是,他們說過。他們認為那是問題發生的一部分原因”。列文接著追問道:“是因為有軍人是同性戀者?”謝漢回答說:“是因為讓軍隊自由化的綜合原因”。

謝漢出席的參議院聽證會議題是關於是否廢除禁止公開的同性戀者在美軍中服役的“不問不說”政策。目前與美國在軍事上有合作和聯盟的部分國家,包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色列和荷蘭等,都允許公開的同性戀者在軍隊中服役。對於謝漢的說法,荷蘭政府很快發表了聲明加以駁斥。

3月19日,荷蘭國防部發表聲明稱謝漢的有關說法“極其荒唐”。荷蘭的聲明認為,身為同性戀者的荷蘭軍人目前在阿富汗等戰場時常與美軍共同執行任務,而關於雷佈雷尼察屠殺事件的調查已經在荷蘭、國際組織和聯合國的參與下進行,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這一事件發生的原因與軍人中有同性戀者有關。

另外,荷蘭首相巴爾克內德也於3月19日在海牙的每週記者會上譴責了謝漢的有關說辭,認為謝漢的說法是可恥的、有失體統的,也是對同性戀者的侮辱。荷蘭駐美國大使雷尼-鐘斯-伯斯當天也在一份聲明中駁斥了謝漢的說法。(文稿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愛白網”)

新聞出處:2010/3/19愛白網
http://www.aibai.com/info/open.php?id=20450

2010-03-19

【台灣 /聲明】100319陽光酷兒中心:同志健康中心經營友善性別空間、與多元性別同仁共創健康文化氛圍

 

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st1\:*{behavior:url(#ieooui) }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回應2010年3月18日於立報發表的「同志健康中心,篩檢重男輕女」一文

陽光酷兒中心為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委託台灣愛之希望協會成立,主要目的為經營友善性別空間、與多元性別成員共同創造健康文化氛圍。陽光酷兒中心辦理文化活動皆是為了女同志Lesbian、男同志Gay、雙性戀Bisexual、跨性別Transgender等酷兒Queer (LGBTQ) 社群的文化營造。

中心辦理一系列的講座與座談,如這個月底的陳克華攝影展暨文化講座、同志父母座談會,還有四月份的同志心理講座與同志家庭及伴侶諮商服務,每月皆有豐富的課程,除了動態的熱舞、瑜珈到靜態的塔羅牌與英日文講堂,陽光酷兒中心歡迎及尊重所有多元性別的酷妹辣哥光臨。

撇清與迴避不如正面迎戰愛滋病/性病。陽光酷兒中心關心所有酷兒族群的身、心、靈的健康,愛滋病與性病當然是我們的關注的焦點。陽光酷兒中心提供客製化高品質的愛滋/心理諮商服務,目前本中心每週一固定由專職護理師提供專業愛滋/性病篩檢諮詢服務,前來本中心接受愛滋/性病篩檢諮詢服務的酷兒們,其中同志族群佔多數約57.1%,其次是異性戀35.7%,有7.1%是雙性戀;其中有14.2%為女性朋友。本中心誠摯接受同志諮詢熱線的呼籲,需廣納多元性別並經營性別友善空間,與多元性別同仁共創健康文化氛圍。

竭誠歡迎師長朋友們來本中心喝茶聊天,瞭解中心的活動與課程,也希望大家能與陽光酷兒中心共同營造友善性別空間,讓陽光酷兒中心成為台灣的驕傲,是高雄閃亮的彩虹地標。

陽光酷兒中心─南區同志健康文化中心
開放時間:每週星期三至星期一 14:00~23:00
地址:800高雄市河南一路120號2樓
電話:07-2351010
電郵:sunshine10khh@gmail.com
網站:www.sunshinequeer.tw

彩虹天堂─中區同志健康文化中心
開放時間:每週星期三至星期日 14:00~22:00
地址:404台中市一中街116巷9號
電話:04-22266910
傳真:04-22261096
電郵:msmtaiwan@gmail.com
部落格:http://msmtaiwan.blogspot.com/2010/03/3.html

附件:

陽光酷兒中心─南區同志健康文化中心
近期活動:
http://sunshine10khh.blogspot.com/search/label/%E4%B8%89%E6%9C%88%E6%B4%BB%E5%8B%95%E8%AA%B2%E7%A8%8B
陳克華攝影展暨講座
http://sunshine10khh.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27.html
同志心理座談
http://sunshine10khh.blogspot.com/2010/03/secret.html

彩虹天堂─中區同志健康文化中心:
近期活動:
http://msmtaiwan.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06.html
志工召募活動─
http://msmtaiwan.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06.html
彩虹下的約定─談老年同志的照護議題
http://msmtaiwan.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15.html

【立報2010/3/18報導】同志健康中心 篩檢重男輕女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18/131/228p4.html…

2010-03-18

【台灣/政策】100318立報:同志健康中心 篩檢重男輕女

台灣立報  更新日期:2010/03/18 00:07  史倩玲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由衛生署疾管局委託民間單位承辦的同志健康中心已經於2010年開幕,但同志健康中心的主要服務內容卻僅對男同志進行愛滋 篩檢。同志諮詢熱線社工部主任夜盲表示,政府明顯忽視女同志以及跨性別族群的健康需求。

疾管局在2010年委託民間團體在中部以及南部成立 同志健康中心,中部為「彩虹天堂」南部則為「陽光酷兒中心」,主要的業務內容為愛滋匿名篩檢以及舉辦課程以及活動。

忽略女同跨性別

夜 盲指出,雖然承辦的民間團體對同志較為友善,但從疾管局的招標案來看,但同志諮詢中心以愛滋篩檢為主的做法,明顯只針對男同志。而被忽略的女同志以及跨性 別族群,則不在同志健康中心的業務範圍之內。不過,即使政府資源多集中在男同志,男同志社群也未必領情。因為男同志的健康議題並不只愛滋一項,政府將男同 志健康議題與愛滋畫上等號,明顯忽略同志族群真正的健康需求。

同志健康議題 不僅愛滋

夜盲強調,由於同志以及跨性別社群長期 承受污名化以及社會的排斥,因此憂鬱症以及自殺的比例也較一般人高,同志社 群其實更需要心理健康的相關服務。另外,女同志以及跨性別的健康議題也不被政府重視,例如T通常不願接受乳房檢查以及內診;而跨性別者則因為廁所空間不友 善,多因憋尿而有泌尿系統問題。但政府明顯對於愛滋之外的健康議題並未給予任何重視。

雖然愛滋防治是好事,但重點在政府是以何種心態投入預 算。夜盲指出,政府在成立同志健康中心上投下大筆經費,卻逐年刪減同志公民運動的預算,可見政府的心態仍以控管公共衛生為主,並非真正尊重同志。

為 衝業績 驗血手法粗糙

以目前的愛滋防治現況而言,由於目前疾管局以業績為主要要求,卻忽略衛教,因此也衍生出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夜盲指 出,由於對基層衛生單位而言,驗一個男同志的血,就可以獲得異性戀的6倍點數。許多單位為了業績,甚至打電話到各學校,要求老師提供男同志學生名單;或是 在學校鄉鎮舉辦的園遊會中,以驗血就送民眾贈品集點數的方式,快速衝高驗血管數。

夜盲指出,這種做法不但粗糙,也忽略了衛教的重要。因為無 論哪一個人驗愛滋,都有陽性的可能,因此,應該在驗血之前先給予半小時的諮商,等受驗者準備好了之後,再進行篩檢。另外,如果有人主動要驗血,極有可能是 因為之前發生過不安全的性行為,此時也正是進行衛教的好時機。夜盲強調,如果衛生單位以男同志族群作為愛滋防治的重點,就應該有基本的同志教育,但衛生單 位卻完全缺乏對同志的了解,把驗愛滋當成子宮頸抹片檢查一樣處理。

夜盲指出,如果疾管局要防治愛滋,應該加強衛教以及增加同志教育,而非僅 將同志健康中心做為檢驗愛滋的延伸。如果同志健康中心真正關心同志,應該提供符合如跨性者、女同志或雙性戀等相關衛生議題,而非僅限於男同志的愛滋議題。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18/131/228p4.html

2010-03-16

【名家精選/出櫃】100316羅毓嘉:出櫃十年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性致勃勃」網站轉載。僅向作者致謝。)

作者:羅毓嘉(文學獎得主、台大新聞所研究生)

                                                    --寫在電影《為巴比祈禱》之後。

.

  「我的兒子向我出櫃後,我竟然還帶他去打獵。」
  「他穿著粉紅色的襯衫。是他出櫃後惟一向我要的生日禮物。」
  「鹿從我們面前跑過,他又叫又跳,喊著,『嗨,小鹿斑比!』」
  「我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如此接受我那同性戀兒子。」

.

  已經忘記是怎樣的一股衝動,臨錄取建中那年夏天,我在爸媽房門口貼上一張紙條,寫著「親愛的爸媽,如果我說自己喜歡某個女孩,可能不會讓你們太過驚訝。但如果我說,自己喜歡上的是另一個男孩呢?你們也會這樣平心靜氣地接受我嗎?」

  時間過得真快,十年,轉眼就消散在來往建中政大台大的路途當中。身為同志十年,也就出櫃十年。我在眾多男人之間周旋過,和他們睡覺,然後同他們告別。我在網路上的這裡那裏和人們戰鬥,為了些不公不義,值得或不值得的事情,我留下許多字句甚至選擇碩士論文題目也和同志有關。遊行第一年,第二年,然後七年過去了,我在隊伍最前面風華妖冶地扭腰擺臀,放上自己的相簿。然後,我走在隊伍邊上,為美好的人們攝下美好的影像。人們微笑,我同他們微笑,我們說「pride。」一直以來我告訴人們,你要勇敢。現今這個社會,身為同志還不是一條最順利的路,所以我們要勇敢。我們微笑。我們要用美麗對抗所有的責難與詛咒。

  但十年了。恍恍迢迢這一路走來,其實其實,我還是不知道當年問爸媽的那個問題,答案是不是我想的那個。

  親愛的爸媽,你們已經接受我了嗎?

.

  「我的兒子十四歲時向我出櫃。」
  「我一點都不覺得突然,畢竟身為母親的直覺是最準的,不是嗎?」
  「……不,任何母親的反應,都不會是『噢這好極了。』吧。」
  「但他畢竟是我的兒子啊。」

.

  二零零七年,我寫著,「爸媽說我好的時候我想,一定不包括同性戀的那個部分吧。我考上研究所,拿幾個文學獎,持續寫詩。我看許多書和許多人充分地對話,然而,爸媽說我不好的時候,又泰半與我的同性戀生活有關。爸媽永遠的潛台詞,似乎是,『兒子你可以是同性戀,但能不能,不要讓別人知道?』老媽,一個燦爛美好的同性戀兒子,和質樸純真的異性戀兒子,妳比較想要哪一個呢?其實我知道答案的,可是,我真的真的沒辦法給妳比較想要的那個。」

  然後二零零八,二零零九,轉眼邁入二零一零。

  我還是難以啟齒,關於我眺望芝加哥的日子,飛往香港的日子,在木柵公館與軍功路輾轉幾度的日子……內心深處我仍然想要告訴爸媽,我生活的細節,還有我寫的詩,那些他們教我的事情,他們帶給我的一切節制,瘋狂,與規律。如此傾心且為他們微笑動搖的,那些男人。也想如同姊姊那樣,把男友帶回家來吃飯參與在基隆在宜蘭在這裡那裏的家族聚會。我當然想那麼做,可是一直以來,當我一開口提及那些男人,甚至我已經避免使用「男朋友」這三個字,我親愛的爸媽就若無其事地把話題岔開了去,如果這樣的話,我該怎麼相信我最最親密血脈相連的人們,會接受我生活的這一面呢?

  親愛的爸媽,我從來不曾認真細述過這些的。

  如果你們並不真的想聽,我就不說。噯,我不說就是了。

.

  「我的女兒是同性戀,我曾經把她送去接受心理治療。」
  「但當醫生說她應該接受電擊治療……」
  「我就想,不,不可能。我不可能讓她受這種苦。」
  「她有做錯任何事情嗎?」

.

  其實,在這家裡沒有人做錯事啊。我也心疼母親在知道我是同性戀那陣子,鎮日自責擔心是否自己上輩子做錯了什麼事情,敗壞了什麼倫理。我也心疼父親,當我夜歸他暴怒鎮守客廳,擔憂我是否前往什麼病毒與藥物交纏的,壞的場所。甚至我一度懷疑自己做錯了,如果我可以守住這個秘密,如果我忍住不說,這一切是否就不會發生了……

  只是親愛的爸媽,你們怎麼能自私地只願讚揚我的詩我的散文一次次得到了獎項,卻不能靜下心來,接受孕養出這些文字的,我的生命呢?所有那些不能言明的,我的暴躁憤怒矛盾與徘徊,我的惶惑我的幽暗我的情慾我的想像這一切都像流沙將我淹沒。長久以來,或許我是這麼想的--如果我再得一個獎,如果我的告解再一次印刷在報刊雜誌在文學獎合輯,甚至我將所有這些發佈在部落格上,你們會坐在家裡客廳,攤開這白紙黑字,會讀懂我。我在某些文章裡虛構了美好的和解,我真的希望有一天回到家,那願望就這麼簡單地實現。可是可是,我這樣的想法是否仍然太天真了?

  親愛的爸媽,你們說要我別把去同志遊行的照片貼在相簿上。親愛的爸媽,你們要我別再寫「那些特定的主題」了。親愛的爸媽,你們要我別那麼招搖,你們說……

  親愛的爸媽,你們已經接受我了嗎?

.

  「當我們祈禱……」
  「當我們合稱『阿門』,請不要忘了,你的孩子也在聽著。」

.

  當然,我慶幸自己生在這樣的家庭。出櫃十年,爸媽對我的限制也不太多,仍供我穿,供我住。心情更好的時候塞點零用錢給我花用,家庭成員的心理變化總是隱而不顯。可是這樣難道就夠了嗎?親愛的爸媽,我總感覺這十年來我們從未真正貼心過,要討喜對我而言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我學會撒嬌,我會講些貼心話,我會裝作不讓你們擔心的,好的樣子。但我們難道就只能這樣下去了嗎?

  親愛的爸媽,未來的下半輩子,我們都只能隔著這條鴻溝對話了嗎?

  相信你們也覺得不夠。不是這樣的。我們原本不是這樣的。出櫃之前,我一直都是你們心中的乖小孩,從來不用擔心我的成績,我偶爾說謊,但很快就會自己拆穿然後道歉。我想起來了,出櫃的原因,或許正是因為我不願一直一直隱瞞自己,我以為自己可以不再說謊了,但終究還是把我們全家人都塞進了一個更大的,假裝若無其事的謊言了嗎?親愛的爸媽。事情是怎麼變成這樣的?我記得不是很清楚了。但四月中,我會帶你們走進戲院看《為巴比祈禱》,或許我是這樣希望著的,在那之後我能夠牽著你們的手,告訴你們--

  「你們親愛的兒子一直都在這裡,並沒有遠離。」

  「當我說話,希望你們也能真誠地傾聽。」

.

*文中口白,節錄自電影《為巴比祈禱 Prayers for Bobby》片段。

.

原文發表於作者部落格:嬰兒宇宙。羅毓嘉
http://yclou.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