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6

【高雄/藝文】131109~10 2013衛武營玩劇節:《我的妻子就是我》─同黨劇團

2013衛武營玩劇節-《我的妻子就是我》─同黨劇團

2011牯嶺街五場一票難求
2012華山藝術生活節場場爆滿
我的妻子就是我 三度加演!!

她 活出他自己
前東德最感人傳奇故事
我的妻子就是我 I Am My Own Wife
榮獲美國東尼獎 普立茲獎 雙料最佳劇本

四十個邱安忱 分飾四十個角色
旅法歸國導演 謝東寧 精密組織 誠心打造
您一生不可錯過的 劇場演員實力大挑戰
您必須在場的 人性赤裸溫馨告白
她 改變了你我的世界

【演出介紹】
1993年,劇作家道格˙萊特到德國訪問劇中真實人物Charlotte von Mahlsdorf,並根據這位傳奇的跨性人,生命經歷的故事發展成一個跨越時空、跨越性別、跨國籍的劇作。

【我的妻子就是我】故事橫跨60年,從1930年代Charlotte的童年、1961年柏林圍牆興建,乃至1989年後柏林圍牆的倒塌。透過主人翁的雙眼,使觀眾回顧德國命運多舛的近代史。

【主要參與人員】
編劇︰Doug Wright (美國)
導演︰謝東寧
演員︰邱安忱
燈光設計︰邱品學
舞台設計︰林仕倫
音樂設計︰蔣韜
服裝設計︰阿咪、洪靜珊
動作設計:金崇廉
舞台監督:官家如
排練助理︰方岫嵐
文宣設計暨攝影︰劉人豪
德文指導︰Chris Merkelbach
文本翻譯:Ann Chang、陳佳穗
行政企劃:蘇昱綸
宣傳 行銷 :顏若涵、黃俐嘉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官方介紹:http://www.wac.gov.tw/homestyle.php?styl=02&strlink=ActivityDetail02&lit_id=710
售票網址:http://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oK4bYlG1Gfzd352pCuAJTw

2013-11-06

【台北高雄/藝文】131101~24 白雪綜藝.劇團「風月救風塵-華麗升級三度加演版」

白雪綜藝.劇團「風月救風塵-華麗升級三度加演版」
整台清一色男演員  全劇不二話笑到翻

2008年3月,白雪綜藝˙劇團推出全新製作『胡BB風月救風塵』,改編自元代關漢卿作品『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由白雪綜藝˙劇團當家花旦松田丸子飾演「宋引章」,並力邀赴美攻讀劇場藝術博士的胡BB回國擔綱「趙盼兒」一角。

2009年10月,應各界加演要求聲浪,再度於紅樓展開『風月救風塵絕對風騷加演版』兩天三場的演出。更力邀藝人高山峰前來飾演男主角『周舍』;劇場界國寶汪其楣老師更是『以身相許』支持白雪、支持反串表演,擔綱『汪員外』一角。

2013年白雪綜藝.劇團以長銷式演出的型態連演13場場次,藉以帶動藝文人口購票風氣,並分成「風組」及「月組」兩組,增加其專業演員演出機會,同時以達新生代年輕演員擔任其主角之經驗,男主角更請到知名藝人高山峰及馬幼興,分別擔任兩組之男主角,期望能讓更多觀眾欣賞白雪的獨特表演藝術,讓具有台灣文化特色的定目劇百花齊放、蓬勃發展。

風組演出日期:11/1、2、3、9、10、16、17、23、24。

月組演出日期:11/6、7、8、13、14、15。

1392683_670380546326372_73316792_n

製作人/藝術總監:簡志澄
執行製作:白安伸
藝術顧問:汪其楣
原  著:關漢卿
原創編導:黃 淑
執行導演:王怡雯
主視覺設計:郭鳴捷
舞蹈設計:呂思宜
音樂設計:孔鏘老師
燈光設計:林俊佑
服裝設計:劉人瑋/羅玉珊

風組演員:胡BB、松田丸子、高山峰、王學城、白鳥鸝子、德仔、李辰翔、凱爾、黃長福……等

月組演員:松田丸子、馬幼興、陳允澤、鄭旭村、廖治強、曾柏翔、姜睿明、徐宸繽、高敏海……等

劇團臉書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pointsnowwhite?fref=ts
購票網址:http://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oK4bYlG1GfwsBed3Xjtahw

2013-11-06

【台灣/女性感染者】131105 台灣立報:露德協會成立女性愛滋諮詢專線

露德協會成立女性愛滋諮詢專線
2013-11-05 台灣立報 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

儘管台灣女性愛滋感染者人數偏少,但女性在面對愛滋議題時,卻經常感到尷尬而不知如何啟齒。有鑑於此,台灣露德協會開闢女性愛滋諮詢專線,由女人幫助女人,讓諮詢者更加安心。

自保意識相對薄弱
根據疾管署的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本國籍女性共有1,754人感染愛滋。雖然感染人數偏低,但露德協會指出,政府長期以來的愛滋防治工作將重點放在特定族群,導致不少女性認為自己是愛滋絕緣體、只要有單一性伴侶就不會感染愛滋,因此自我保護的意識相對薄弱。

根據露德協會的統計,2012年全年度透過各種管道(網站、電話、論壇等)向露德詢問愛滋相關事宜者,共有2,126人。但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為期約2年半的時間裡,透過各種管道詢問愛滋相關事宜的女性只占271人。

露德協會指出,前來諮詢的女性以感染者家屬居多。有些人是母親,她們擔心孩子感染愛滋的健康,詢問有關服藥等問題。另一個經常問到的是日常生活的共處,露德協會理念推廣組組長楊家淇表示,這些家長過去受到的愛滋教育較少,難免有較多的擔憂,藉由諮詢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疑慮。

較不易說出心裡話
楊家淇表示,為評估個案的感染風險,諮商人員會詢問女性的性行為方式,但女性會可能因為不自在、不好意思,所以言談有所保留。反觀男性,則是交代較為詳細,所以也比較能夠準確評估風險。

楊家淇指出,由於女性在受教過程中,較少被教導去表達這些事物,所以諮商人員往往必須透過引導,才能讓女性做出具體陳述。她表示,由女性服務女性,不僅讓女性更有安全感,也必較容易說出心裡話。

不用保險套 信任是癥結
露德協會指出,台灣女性感染者有7成是被親密伴侶所感染,其他3成主要感染途徑則是藥癮。露德協會2011年3月做過一份網路調查,發現8成女性無法堅持性愛過程全程使用保險套。楊家淇表示,「信任」是問題癥結所在。過去的諮商經驗發現,如果女性要求戴保險套,男方會覺得自己被懷疑、不被信任,言下之意可能是指男方在外頭幹了甚麼對不起女方的事。

另外,有些女性則是因為過度信任,或感染風險意識較低,所以疏忽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部分有意避孕的女性,沒有意識到保險套具有防止性病傳染的功能,結果選擇其他避孕工具,像是避孕丸或產後婦女特別會使用的避孕環。而正值生育年齡且想要生育的女性,更是沒有使用保險套的理由。

WomenHIVAIDSRibbon-copy

女性受愛滋病情影響大
露德協會表示,愛滋對於女性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女性愛滋諮詢專線開辦,有助於女性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露德協會2012年的台灣地區感染者生活現況調查發現,有42%的女性感染者經常感到憂鬱,62%服用抗憂慮、安眠等身心治療藥物,且一旦感染HIV,會導致台灣女性癌症中常見的子宮頸癌病程加速惡化,治療更加困難。

由於生理結構差異,女性感染者的注意事項,與男性感染者有些不同。楊家淇指出,女性有生理期,如果月經異常,用藥需要調整,但礙於目前沒有明確依循,所以藥量仍比照男性,所以副作用較為嚴重。另外,女性愛滋感染者可能會比一般女性較早進入更年期。

露德協會表示,無論是擔心被感染、已經感染、或家中有感染者的民眾,都歡迎利用這支專線,電話號碼0911-95-7885(救我,請幫幫我),服務時間是週1至週5的上午9點至下午6點,詳情請上露德協會官網查詢。網址:http://www.lourdes.org.tw

新聞出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4855

2013-11-03

【高雄/講座】131110 跨性別好聲音系列講座(三) 扮裝自我夢想導師

跨性別系列講座

【扮裝自我夢想導師】

從男生到女生,經歷多少懷疑、掙扎與辛苦?
從男身到女身,又有怎樣的性別轉換,踰越然後愉悅?

本場講座,Valis將親自展演化妝與裝扮的變身歷程,精彩可期,歡迎來聆賞。

*講者:Valis

*時間:11/10(日)14:00~16:00

*地點: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南部辦公室(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二路472號12樓之7)

*聯絡電話:(07)281-1265  每週一~五 14:00-22:00

2013-11-03

【台北/講座】131109 我與公婆的第一次

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還是兩家人的事?

面對另一伴的老爸老母

你是選擇三過他家門而不入,還是堅持無論如何都要見公婆?

萬一門當父不對,或是婆媳諜對諜

又會在愛河裡投下怎樣的深水炸彈?

無論你站在櫃內或櫃外

自我認同是L、G、B、T

你一定要來聽聽看

這些八點檔從沒上演過的 婆、媳、公、夫大過招!

★日期:11月09日(六)

★時間:14:00-17:00

★地點:同志諮詢熱線大教室 (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70號12樓)

★主辦單位: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家庭小組

★聯絡電話:(02)23921969每週一~五 14:00-22:00

不需報名‧自由入場

本活動由公益彩券回饋金補助

2013-11-02

【台灣/青少年防疫】131029 全球中央雜誌:愛滋侵襲台灣青少年/附SongYY回應評論

SongYY說明:這篇刊載於全球中央雜誌的報導在討論青少年感染愛滋的現況,當中有許多值得討論的部分。關於此文,SongYY以「十大死因與恐懼渲染」、「看見人性,更要看見背後的社會結構」以及「正視青少年主體的愛滋教育」這幾點做了相關的回應,附於文末,請大家一併參考。

愛滋侵襲台灣青少年
2013/10/29 全球中央雜誌 文/陳清芳 (中央社記者)

2012年青年10大死因榜上首見愛滋病,七位15至24歲年輕生命因愛滋病終結。在25歲那年染上愛滋病的瓢蟲感慨:「愛滋糾結了人性、社會偏見和政治,長輩們又太封閉。」

15到24歲的年紀,應該煩惱青春痘冒不停、功課一堆還要補習、考試考壞了、沒有搶到簽名海報或是演唱會門票、沒有情人也煩、情人吵架也煩、同學人際關係搞不定……,大大小小的正事雜事清單上,再怎麼樣也排不到「感染了愛滋病該怎麼辦?」

但事實卻令人憂心。從1998年到2012年期間,15到24歲感染愛滋人數每年成長1.8倍。累計至2012年底,超過4,700個感染者處於這年齡層,這是增加最快的一群,約占總體的二成,傳染途徑以男性之間的性行為感染占了大多數。「沒有長輩願意告訴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只是不斷說,這樣做、那樣做會生病……」瓢蟲(化名)說。

防治愛滋 衛教不能等
瓢蟲在25歲那年染上愛滋病,2005年他躍上官方的愛滋防治海報,他的陽光形象和過來人經歷,吸引不少新感染者透過網路社群、露德基金會等管道找到他,談談怎麼面對、如何調適有愛滋病的未來日子。他感慨「愛滋糾結了人性、社會偏見和政治,長輩們又太封閉」。

有多封閉呢?校園放置保險套販售機會不會教壞小孩,家長和老師有得吵;保險套販賣機在大學校園相當罕見,在中學校園好像是違禁品。

直到今年9月,愛滋防治納入課程,小學生的健康與體育課有二到三節的「性教育含愛滋防治計畫」,納入「認識自我」單元裡;國中生的健康教育,有二到三節安全性行為單元一定要教愛滋病防治,至於大學新生訓練,至少半小時宣導愛滋。

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等社團,多年深入校園訓練防治種子,紅絲帶基金會近幾年邀請日本女優紅音螢在鬧區教用保險套,請來AV男優真崎航(已故)等人,深入男同志夜店破除不戴套的迷思,衛教尺度非常有彈性。

學校二、三堂課能發揮的效果很難說,「安全性行為全程戴套」並非嘴巴說說就算,在男同志圈子內更不是「拒絕無套肛交」一句話就能帶過;衛生機關和民間團體卯足了勁,揪團找伴送禮抽獎樣樣來,就怕有危險性行為的人不來篩檢。

挑戰人性 防疫工作困難重重
青少年對性好奇,想要探索肉體,這是自然而然的事,瓢蟲說,有的年輕人認為反正只是摸摸對方身體、約在速食店第一次見面、聊天很OK,沒想到看對眼或被帶去續攤後,就失控了。對方令人驚艷而不想錯過,或是自己喝到茫而棄守防線,甚至力氣不敵而被硬上,一次、二次,總有一次,事情發生了。相反的情況是「又還沒有發病」、「說不出口」,讓感染者心存僥倖,在一場場的冒險遊戲中,理智一再敗退;又或許擔心嚇跑交往對象,一開始只是相互手淫,等到感情愈放愈多,更難開口坦白,也沒法解釋為何不能改變性行為模式,直到壓力鍋爆炸,分手難過,感染愛滋也難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行政中心主任莊苹從事愛滋與性病防治多年,她有妙喻:「假如我很胖,又有糖尿病,明明知道要忌口,可是看到大飯店自助餐琳瑯滿目,怎麼可以放過,管你的,我就是要吃」,這就是人性,男同志、愛滋感染者也是人。

見面前先表明「用套」否則免談、交友前坦白「我生病了」之類的自保招數,這是瓢蟲的一些建議,但他坦承這不容易。莊苹也說,「所有的愛滋防疫工作,都是違反人性,困難就在這裡」。

感染者管理需因人而異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兒少未經人事,不懂得自保,成了熟男老爹眼中的「天菜」。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第三組副組長黃彥芳舉例,南部有多名未成年人遭同一名中年男子性侵誘姦,其中有人因此感染愛滋,這名男子一直未被通報,也從未治療愛滋病,現已入監服刑。

目前愛滋感染者的個案管理,既個人化且因地而異,莊苹說,原則上17歲以下感染者,要考慮到兒童及青少年性侵案件,需不需要轉介社工輔導或家長解決,答案卻是不一定;個案如果未滿14歲,原則應告知監護人孩子感染愛滋,有的孩子家境特殊要例外處理,還有的年輕人必須要隱瞞父母,病情只能告知最信賴的他人,以免有家歸不得,被迫淪落在外。

把感染者的生活照顧好,病情也會控制好,感染者長期服藥,就和肝炎、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一樣,生病了就要一直吃藥。遺憾的是,2012年青年10大死因榜上首見愛滋病,七位15至24歲年輕生命因愛滋病終結,在這個年齡層,愛滋防治的腳步,必須要趕快追上感染者增加的幅度才行。(完)

文章出處:http://www.cna.com.tw/topic/NewsWorld/40-1/201310290007-1.aspx

20131029172757

SongYY回應評論

中央社的期刊《全球中央雜誌》11月號,很用心地推出了愛滋專題報導,並作為封面故事,有多篇探討全球愛滋現況的文章。其中陳清芳小姐的《愛滋侵襲台灣青少年》一文於10月底先發表於網路上,探討台灣青少年感染愛滋現況。文章一開始便引用了感染者瓢蟲的話:「愛滋糾結了人性、社會偏見和政治…..」

很可惜的是,閱讀完這篇報導,我們看到了記者對人性部分的探討,但是卻對偏見歧視的社會結構未有著墨。以下是SongYY對這篇報導的一些回應。

「十大死因說」與愛滋恐慌
「2012年青年十大死因榜上首見愛滋病!」 這大概是近來所有討論青少年愛滋疫情的相關文章和報導,最愛引用的數據。甚至反對同性婚姻的宗教團體,也見獵心喜地把這點列入他們反對同性婚姻的理由之一。但,這看似令人驚懼的「列名十大死因」,背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讓我們來看看原始數字:2012年15-24歲的總死亡人數為1340人,其中死於愛滋者有7人,僅約占總死亡人數的0.52%,在死因中排入第10名,而第11、12名死因的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人數均為5人 (和愛滋僅差2人)。原位與良性腫瘤、慢性肝炎與肝硬化死亡人數則都是4人,排名第13與14,不在10大死因之列。

如果再往前推一年,2011年同樣年齡層總死亡人數為1410人,其中原位與良性腫瘤死亡人數便較2012多,共有8人,慢性肝炎與肝硬化死亡人數也有7人,因愛滋死亡者則為3人;在這一年中,愛滋是在青年10大死因之外的。

參考這些數字,我們不難發現:去追究青年死因中,死亡人數相近(均為個位數)、比例上占總死亡人數0.5%以下的這些死因,何者擠入前10名、何者在10名之外,其實沒有多大的意義。也因人數過少,年度間的比較極有可能亦不具有統計上的意義,舉例而言,若愛滋死亡人數由2011年3人到2012年有7人,可被解讀成「愛滋死亡人數大幅上升、首度進入十大死因疫情嚴重」,那我們是否也可說: 良性腫瘤死亡人數由2011年的8人到2012年的4人,「減少5成、跌出十大死因之外」,代表「政府防癌、防腫瘤有顯著功效」?這樣草率推出的結論,你會同意嗎?

還原各死亡原因的實際數字和比率,可以看出,只談「十大死因」實有刻意渲染之嫌,除了引起社會恐慌,繼續製造「愛滋很恐怖」的刻板印象,對於防疫有何助益?

看見人性,也要看見背後的社會結構
數字當然不會全無意義。在HIV感染已能用藥物控制有如慢性病的今日,除非延誤就醫或過晚發現,否則感染者多半不致病發死亡。也因此,在看到因愛滋而死亡的年輕案例時,其實更應該思考的是:是什麼讓他們沒有辦法提前由篩檢得知感染?是什麼讓他們延誤就醫的時間?

新加坡曾拍過一支宣導短片《Be Positive》 (見延伸閱讀) ,影片開頭一位年輕男子坐在診所考慮要不要做篩檢,但腦海中浮現的是篩檢結果若是陽性時,家人、朋友、職場的排斥與失望,於是他選擇默默地離開,放棄做篩檢。的確,社會的偏見歧視,造成許多人不願正視愛滋的態度;或佯裝沒事、或選擇切割,社會加諸愛滋龐大的污名,反而使得更多人靠近了防疫漏洞。

也是同樣的社會結構,使得感染者處境艱困。在中央社這則報導中提到了感染者的「不告知」,卻沒有討論到,在龐大的愛滋歧視下,告知/不告知的選擇,可能會是多麼艱難:告知後不僅是被拒絕的問題,還有身份可能因此曝光的憂慮。報導中認為某些感染者「心存僥倖」,但是將防疫責任推給感染者,不思改變背後充滿歧視壓力的社會結構,這樣的防疫思維或許才更適合用「心存僥倖」來形容。

正視青少年主體性的愛滋教育
最後要提到的是,青少年愛滋教育很重要,但務實作法應檢討過去的愛滋教育有何問題、有哪些阻力讓愛滋教育無法落實。如果真的要保護青少年,絕對要重視青少年的主體性,知道他們對性的慾望、想像。才能了解他們可能做的選擇、從而提供如何保護自己的建議。以這則報導中所提到南部「中年人誘姦性侵少年」事件為例,如果回顧媒體報導(見延伸閱讀),會發現是案件中的少年想買摩托車,故以援交方式籌錢,和「誘姦性侵」實有一段距離。只是把青少年弱化為受害者、認為青少年都是被動的,恐怕只是一廂情願的想像,並無助於青少年的保護。

延伸閱讀
Be Positive 新加坡愛滋宣導短片 (請記得開啟中文字幕功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PPsS6Ik8dw
130101 自由時報:高一男3P援交 遭白嫖還染愛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1/today-south19.htm

2013-11-01

【台灣/兒少感染者】131031 聯合報:愛滋少女看牙…醫師不願診治/優活健康網:愛滋病童 醫師:不僅醫療問題應關懷

愛滋少女看牙…醫師不願診治
2013.10.31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5歲病童,半年前因帶狀疱疹後常生病,斷續高燒一個月,轉新竹馬偕醫院,確認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投藥後穩定;不過,家長卻不讓孩子繼續看病;院長李宏昌說,排斥或過度保護愛滋病患,都不正確,它就像高血壓一樣,固定服藥控制,「可以跟正常人一樣生活」。

新竹馬偕是新竹地區愛滋醫療中心,接連出現許多案例,讓醫生覺得國人觀念仍待釐清。

馬偕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林千裕說,5歲病童案例,轉院後團隊先治療他的肺炎,並做雞尾酒療法,小朋友病況終獲改善,豈料,後來父母卻不願意孩子接受治療,只能請衛生單位協調。

還有15歲女孩,牙疼到牙醫診所,醫師問她有何病史?她說HIV,醫師馬上說,設備不足,要她轉院;另8歲弟弟,也是愛滋患者,上學後,媽媽交代老師特別照顧,結果孩子體育課都不上,同學奇怪,輾轉知道,反排斥、嘲笑他。

林千裕說,國內愛滋感染人數累積至今,已近2萬6千人,平均每天有6人感染,最大族群在15~24歲,其次35~44歲,愈趨年輕化,不容小覷。

也是愛滋團隊的副院長蘇世強和院長李宏昌說,愛滋病毒不會藉一般接觸或共餐傳染,不需過度擔心,雖然HIV還沒有根治方法,但雞尾酒療法越來越進步,只要配合醫師治療,效果好、副作用也少,「跟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規則服藥,生活品質影響不大。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263425.shtml

愛滋病童 醫師:不僅醫療問題應關懷
2013.10.31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

目前對於HIV目前無有效根治的方法,然而雞尾酒療法越來越進步,已經可以使愛滋病變得跟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只要規則服藥,對病患的生活品質並沒有太大影響。而兒童愛滋病患者其生理構造和免疫系統還不成熟,治療上不僅只有醫療問題,衍生出的是社會大眾排斥愛滋病患者的社會問題。

新竹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林千裕表示,從1980年代發現HIV病毒以來,全世界感染HIV的病人數急遽上升,且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 國內愛滋感染人數累積至目前為止已接近2萬6千人,平均每天有6人感染愛滋!然而愛滋病毒是不會透過一般的接觸或共同用餐來傳染,因此並不需要過度擔心;雖然對於HIV目前還無有效根治的方法,但雞尾酒療法越來越進步,只要配合醫師好好治療,大部分病人的治療效果都很好、副作用也很少,愛滋病已經變得跟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只要規則服藥,對病患的生活品質並沒有太大影響。

兒童愛滋病 症狀不典型容易被忽略
然而兒童的生理構造跟免疫機能還不成熟,加上兒童感染愛滋病的症狀通常不典型,增加診斷上的困難、容易被忽略,而相較於成人,兒童愛滋病更為複雜,除了要考慮病童生長發育情形及藥物選擇外,還有病童的告知及教育、服藥順從性、家庭的溝通、隱私保密、學校及交友等問題。

愛滋病不只是個醫療問題,更是大家聞之色變的疾病,社會大眾往往因誤解而對愛滋病感染者產生排斥,衍生出其他家庭、社會問題。因此為了使病情能獲得良好的控制,面對愛滋病童的治療通常需要專業醫護人員、個案管理師、以及社工人員的治療團隊一起來幫助病童克服愛滋、安心長大。

新聞出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29804

SongYY說明
關於HIV感染者與牙醫,延伸閱讀中有多篇報導。其中《台大醫學系系學會醫訊第二刊》刊載的《醫護人員應如何看待愛滋:羅一鈞演講紀錄》一文,感染科醫師羅一鈞表示︰「用專業告訴我們,(面對HIV患者)應該做的預防措施和一般人完全相同,不需要特別加以防護!……再者,假設病人還處於空窗期,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或者不願告訴醫師,豈不是防不勝防嗎?何況 HIV 對一般環境中的物理化學條件非常敏感,很快就會死。……在牙科門診洗牙,也只需要牙科治療的標準防護措施 (外科口罩, 戴手套 & 戴護目鏡),是不管病患有無 HIV 都該做的。」

由感染科醫師的專業意見可知,HIV感染者就診,通常不造成感染高風險,不需要特殊等級的防護。部分醫護人員的過度擔憂甚或排拒,反應出的是整個社會對於愛滋的集體恐慌;不只是上述新聞中的兒童感染者,所有感染者都要背負面對集體恐慌帶來的艱困處境。如何能夠透過教育去除這些不理性的恐慌,或許才是愛滋防治工作更需著力的部分。

延伸閱讀
【感染者的故事/受侵權經驗】權促會徵文:那個下午我去看牙醫
https://gplus.org.tw/action1_3.asp?ACTID=ACT1197171613757&myarea=2
120221 中央社:鐵窗之愛 黃淳豐治愛滋者牙疾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22123180861&myarea=2
101116 中國報:牙醫遵守防範守則 大馬沒拔牙染愛滋
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169102
111130 台大醫學系系學會醫訊第二刊:醫護人員應如何看待愛滋:羅一鈞演講
http://ntumsa-post.blog.ntu.edu.tw/?p=367

2013-10-31

【觀點/愛滋人權】131028 張正學:﹤感染者教我的事 ﹥走不進去的校門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爽歪歪網站轉載。僅向作者致謝。)

2013年10月28日 台灣立報﹤感染者教我的事 ﹥專欄

作者:張正學

「如果不想讓我念,何必要我多留一天,然後隔天卻又要我放棄唸書呢?!」1年多前接到了這通電話,他非常沮喪地說著這句話,一頭霧水的我,邀請他來面談,才知道事件的原委。

我稱他小雨。小雨那年17歲,申請入學獲准,他備齊所有文件到校,準備辦理相關手續。

當天是周末,只有正在值班的教官留校,教官人很親切和藹,小雨對教官印象很好,於是,把自己人生的點點滴滴都說了出來,從為何要選擇這個系所,到最後連自己生了什麼病、在哪裡看診、認識哪些相關的民間團體都說了。

掏心掏肺之後,不置可否的教官表示,週末學校沒有行政人員可以辦入學手續,請他下週一再來學校一趟。

週一的一大早,小雨接到學校電話,來到教官室,本以為是要辦理入學手續,拿到手的卻是一張「自願放棄入學同意書」,教官請他在同意書上簽名以示同意,並退回了所有的入學申請文件。

教官說,既然你在北部看病,那就不要再奔波到南部了吧!你既然跟台北的民間團體比較熟,那就繼續在那邊接受服務吧!一切都是為了小雨好;只不過,教官從頭到尾沒有告訴他,為什麼要他填寫那張同意書,儘管小雨已經一再說明,自己有愛滋,並不會影響其他老師或同學。

之後,小雨被帶離開了這間學校的大門。

瞭解了小雨的遭遇,我開始和學校溝通,在進入新學期的幾個月後,我終於接到學校的道歉電話,學校坦承,因為是第1次有學生主動告知愛滋的身分,實在不知所措,又擔心愛滋學生會和同學們共同生活在一起,會不會影響其他師生的安全健康,以及,不知道小雨會不會是「特殊的傾向」,百般為難之餘,最後才決定不讓他入學。最後,學校強調,經過瞭解,現在是歡迎小雨來唸書的,只是他感染愛滋的事,已經通報給系主任及校長,並召開過校務會議等等。

簡單來說,小雨因為信任教官,所以告訴教官他感染,然後被學校拒絕入學。小雨後來沒有申請復學,他心灰意冷,覺得失望極了。

「如果有一天,你知道你的同學有愛滋,你還會跟他在同一個班級上課嗎?」

「如果有一天,和你住在一起的室友告訴你,他是一個愛滋感染者,接下來你會怎麼做?」

這幾年來,針對學生進行愛滋宣導教育時,我總喜歡提出這兩個問題,除了想探探現階段學生對愛滋感染者的接納度,更重要的是,總也會有校長、主任、教官或老師在場,這些問題同樣也是在問他們。

我的經驗裡,許多感染學生被拒絕就學,主要的阻力還是來自校方,曾有學校以避免影響學生安全為由,千方百計讓感染愛滋的學生避免住校,也有諮商老師在得知諮商對象為愛滋感染者時,認為這是重大傳染病,堅持要依法通報給校長。

相對來說,年輕學生對於身邊出現感染同學,反而比師長們的接納度高。

1986年考取國立師範大學的田啟元,因校方得知感染一事,最後函授教學畢業;1994年澎湖一名輸血感染的國小學生,因身分曝光,全班同學紛紛轉班轉學,最後教室內只剩下一對一的師生;2006年關愛之家11歲的愛滋兒童家家,也因為曝光,被迫轉學,都是持續不間斷的案例。

什麼時候,學校可以讓感染愛滋的學生安心上學,不再因為無謂的害怕而被拒絕?

這幾天又遇到小雨,他跟我說正在準備考試,希望可以就讀到自己想念的科系,我只是千交代萬交代的告訴他:「下一次,你絕對不要再這麼『古意』的跟學校說你有愛滋了。」

他看著我,點點頭笑了。

1310312320423391

(作者為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社工)

文章出處: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4592

台灣立報新專欄介紹:感染者教我的事

台灣社會與愛滋病毒共存邁入第28年,感染人數超過2萬5千人。

在愛滋的領域內,有專責的主管機關、有專法、有特定政策、有指定醫院、有民間團體專門協助,在這個具體而微的小社會,感染者很少自願現身,社會大眾也不太願意主動靠近,明明在同一個社會共存,卻彷彿是兩個獨立運作的宇宙。

「感染者教我的事」由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多位資深工作者共同執筆,隔週2陪你穿梭「那個」宇宙,拉近兩個空間其實只存在想像中的距離。

愛滋權促會官網【感染者教我的事】專欄介紹與文章一覽表
http://www.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