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1

【台灣/愛滋】171028 風傳媒:愛滋感染者現身同志大遊行:要擔心的事很多,最擔心的是沒辦法再「被愛」

成立逾19年的同運團體「同志諮詢熱線」以「HIV+OK」為口號,希望社會大眾知道愛滋感染者其實很OK,沒什麼好怕。(顏麟宇攝)

成立逾19年的同運團體「同志諮詢熱線」以「HIV+OK」為口號,希望社會大眾知道愛滋感染者其實很OK,沒什麼好怕。(顏麟宇攝)

「我是一個愛滋感染者,當我感染後很希望可以讓周圍朋友知道我的狀況,也遇過一些朋友背叛、或私底下講一些話,讓我很害怕交朋友、害怕友誼……」今(28)日同志大遊行,愛滋感染者Winter於晚會站上舞台公開談論感染後心聲,而服務於同志諮詢熱線的小杜表示,愛滋感染者最大擔憂是「不再被愛」。

「講自己是感染者,可能就有很不好的事情發生…」

今年同志大遊行以性別平等教育為主要訴求,同時也要底層性議題如年長、身障、愛滋感染者被看見,而成立逾19年的同運團體「同志諮詢熱線」以「HIV+OK」為口號,希望社會大眾知道愛滋感染者其實很OK,沒什麼好怕。

20171028-2017年台灣同志遊行Taiwan LGBT Pride,10月28日盛大登場。(盧逸峰攝)
2017年台灣同志遊行Taiwan LGBT Pride,10月28日盛大登場。(盧逸峰攝)

服務於熱線愛滋諮尋小組的張小D,於遊行隊伍行經信義路時站上宣傳車表示自己是感染6年的男同志。雖然感染時他自認對疾病有一定的知識、不會太過恐懼,但身邊有很多人對他會擔心、會排斥,也造成生活許多不便。

「擔心去一般牙醫診所被知道我是感染者以後,會不會以『設備器材不夠』來被拒絕,動手術也怕被拒絕。可惡的是《蓄意傳染條例》依然存在,如果我上交友app沒告知我是感染者,對方可以告我,我要負重傷害罪類似的刑責……」這是張小D生活感染6年來的種種困擾。

20171028-2017年台灣同志遊行Taiwan LGBT Pride,10月28日盛大登場。(盧逸峰攝)
2017年台灣同志遊行Taiwan LGBT Pride,10月28日盛大登場。(盧逸峰攝)

而同樣服務於熱線的Winter於晚會站上舞台表示,感染後雖然想要跟朋友討論狀況,卻遇過被一些朋友背叛、講閒話的狀況,讓她一度相當害怕交朋友:「現在不管在什麼媒體或app上,講自己是感染者,可能就有很不好的事情發生……」

只要穩定服藥、測不到病毒就不具感染力 卻仍日日擔心「不再被愛」

雖然婚姻平權近年有進展,但同志與愛滋感染者仍必須每天面對歧視與恐懼。服務於熱線的小杜表示,現在醫藥相當進步,透過事前或事後預防性投藥,只要感染者穩定服藥、測不到病毒,愛滋病其實就不具傳染力,也不會影響到感染者的健康,然而仍有保守勢力不斷攻擊感染者,充滿拒斥。

20171028-2017同志大遊行於28日盛大開幕,現場民眾一同舉著彩虹旗。(顏麟宇攝)
20171028-2017同志大遊行於28日盛大開幕,現場民眾一同舉著彩虹旗。(顏麟宇攝)

「很多感染者說發現自己感染後,最害怕的就是自己不再被愛、沒自信、擔心沒人再喜歡他了。」這是愛滋感染者每天要面對的難題。

而一名熱線接線督導於遊行時表示,目前接到求助電話裡第二大類就是愛滋感染者:「台灣做愛滋教育都是恐嚇式的方式,傷害到的不只是得愛滋的朋友,好像(同志)發生性關係就會感染到愛滋,希望教育上能對愛滋越來越友善。」

20171028-2017年台灣同志遊行Taiwan LGBT Pride,10月28日盛大登場。(謝孟穎攝)
2017年台灣同志遊行Taiwan LGBT Pride,10月28日盛大登場。(謝孟穎攝)

「沒有什麼事情比信任跟接納更有溫度」

「沒有什麼事情比信任跟接納更有溫度。」愛滋感染者張小D感嘆,Winter則是感謝許多團體不斷為同志與愛滋感染者上街頭,她樂觀相信社會有一天會對愛滋病改觀。

「我很ok」希望平等心態看待感染者

「當我講出『我很ok』這句話,不是只有代表我一個人,希望大家都能用這樣的方式這樣的心態來看待感染者。」Winter這樣強調。對感染者而言,得了愛滋日子還是要過,他們感謝一些朋友的聲援,也希望有一天能被真正友善而平等地看待,不再擔心自己「不被愛」。

2017-12-12

【新聞/愛滋】171201法國世界報:與HIV一同變老:中老年感染者訴說生活日常

爽歪歪說明:
治療使感染者得以延長壽命,中老年HIV感染者人數日增,長期副作用、提早衰老、生活孤立以及對貧窮的畏懼……,這些都是中老年HIV感染者所要面臨的全新挑戰。爽歪歪網站特別翻譯法國《世界報》於2017年世界愛滋日當天刊出的相關報導。

 

法國世界報 (LE MONDE)報導 | 2017.12.01 | Marie Slavicek 報導 |
中文翻譯:饒益品 

 

里斯多夫.馬提亞斯(Christophe Mathias)於1990年發現自己感染了HIV病毒時正值26歲:當時,他的醫生向他宣告他只剩3年可活。27年後,克里斯多夫依然活著,且體內已經測不到病毒量。拜抗反轉錄病毒的藥物所賜,HIV病毒依然在他的體內,但已呈休眠狀態。「當我被檢測出來時,我當時有過的愛人一半已經發病、另外一半已經過世。我們那一代,沒有人覺得自己能活過30歲。」這位過去積極參與「Act Up」(知名愛滋運動組織)的成員如此敘述。

與HIV一同變老?在雞尾酒療法於1996年問世前,沒有人能夠想像這樣的情境,但如今已成為再真切不過的現實。根據法國健康署(Direction générale de la santé, DGS)於 2013 年進行的調查,在法國有10000到11000名年齡超過60歲的HIV感染者,也就是所有接受治療中的患者的一成之多──而這個比例預計只會日漸增高。根據一項今年五月發佈的調查結果(https://goo.gl/Z4sJKF),HIV感染者的預期壽命已逐漸追上一般大眾的預期壽命。

延伸閱讀:Rémy Hamai,愛滋組織Act Up主席:「HIV 病毒至今仍在蠶食我們的生命」( https://goo.gl/Cxmmyr 

「我現在身體好得很」,安娜斯塔西亞(Anastasia,化名)十分愉悅地表示。69歲的她,得知自己感染病毒已經28年,如今是4個孩子的母親、熱衷於體操運動,見證了HIV療法一路走來的持續進展:她在過去,每天需服用20顆藥丸,如今一日只剩下4顆要服用。她笑著說:「我已經習慣了這些『糖果』,就是靠它們我才得以看到我的8個孫子孫女來到這世界上。」安娜斯塔西亞也感到療程的品質如今有了大幅的提升。她不再受第一代藥物的副作用所苦,如糖尿病或是脂肪位移(lipodystrophie)。

 

「拼拼湊湊的療法」

然而,大部分HIV感染者所經歷的日常生活絕非如同安娜塔西亞的案例這般幸運。「抗病毒療法至今仍然會引起很多的副作用:消化問題、失眠、骨質疏鬆症……」愛滋機構Sidaction董事長、53歲的芙羅杭斯.涂恩(Florence Thune)說,她得知自己感染病毒已經21年。「我目前一切都還好,但十年後呢?我的身體經歷過長達30年的治療後會變得怎麼樣?」

「這些病患是蛋白酶抑制劑(antiprotéase,對抗HIV病毒的藥物)療法的第一代實驗對象。他們接受的治療是在極度緊急狀況下拼拼湊湊而成的,對身體的毒性相當高。」巴黎主宮醫院(Hôtel-Dieu de Paris)的免疫與感染科醫師尚-保羅.威雅(Jean-Paul Viard)解釋,「有些藥物會讓病患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增高50%。目前,癌症及心血管疾病是HIV感染者族群的第一大死因;我們也觀察到這個族群比一般大眾提早經歷身體的衰老過程。我所看過的中老人病患中,有一半有藥物治療相關的併發症:高血壓、糖尿病、神經認知疾病……目前的首要挑戰,便是預防並治療這些與HIV療法相關的不適及疾病。」

延伸閱讀:「如果我沒有服用 PrEP,我今日早已感染 HIV 了」 https://goo.gl/q5Rywy

與HIV一同變老,也意味著要重新拾回過去往往因為感染HIV而拋諸腦後、對於「未來」的生涯規劃。許多中老年HIV感染者的工作經歷充滿了中斷與不連貫,退休後需要面對眾多的未知數與不穩定。有些人在多年以志工身分投入愛滋運動,有些人則是因為健康因素需要減緩、甚至放棄他們的工作。「我於1996年時身高182公分,體重只有38公斤。」如今65歲的平面藝術家特里斯丹(化名)回憶,他得知自己感染病毒已經25年。「我現在過得很好,但是曾經有段期間,我爬一層樓梯都要花上半小時。不用說,這對我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LGBT設立的護理安老院(Ehpad

20年前,芙羅杭斯.涂恩根本不覺得自己能夠活到屆齡退休的那一天來臨。如今,這是她心頭最大的憂慮。「我沒有辦法貸款或是辦理壽險:我身為感染者的身份不合條件。這完全是雪上加霜。」她感嘆道。至於從1994年起便被判定為具「無法工作」身份的克里斯多夫.馬提亞斯,對於未來沒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對他來說,他退休後只有領每個月約800歐元(約台幣28000元)的基本老年年金(minimum vieillesse,法國政府給付給65歲以上或屆齡退休的低收入老年人的社會福利)過活一途。「對此我沒有什麼怨言:要勒緊褲帶過活,我是做得到的。」他如此表示,「我可以確定的是:我不可能付得起錢去住進老人院。」

根據法國健康署的數據表示,目前僅有極為少數的HIV感染者-約百餘名-住在護理安老院(Ehpad, établissement d’hébergement pour personnes âgées dépendantes)。而根據「國家自主及團結處」(CNSA, Caisse nationale de solidarité pour l’autonomie,法國衛生部轄下,負責對老年及身心障礙人士提供資源、援助、資訊及研究的單位)的數據顯示(https://goo.gl/ENHEHf),於2016年入住護理安老院的中位數費用為每個月1949歐元(約台幣69600元),且在不同地區有相當程度的差異。


「在老年醫學領域服務的人員,目前並無接受HIV病毒相關的資訊及教育。」法杭西斯.卡席耶(Francis Carrier)表示。他是「Grey Pride」組織的主席,「Grey Pride」是2016年年底成立、一個幫助中老年LGBT及HIV感染者的同志機構。「這是相當迫切的需求!再過幾年,有三分之二的HIV感染者都會進入老年。」而團結互助的精神也並非如此容易。如今63歲、得知自己感染HIV已經33年的法杭西斯.卡席耶表示:「同志社群對於老年人的觀感並不甚友善,而老年HIV感染者的身分更造成了雙重孤立。」他的首要工作目標,就是儘早促成為LGBT所設立的護理安老院。

 

新聞來源:2017/12/01 法國世界報 https://goo.gl/rmgDmN

 …

2017-11-23

【新聞/愛滋】170815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三部難能可貴的經典紀錄片,側寫無知、誤解造成愛滋病恐慌的風暴史實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我們高聲呼喊性別平權落實的時候,可曾想像近在眼前,3、40年前彼時愛滋病於世界造成的風暴史實呢?

這是一段絕非隻字片語能形容當時血淚革命。

文:氣餒馬

當我們高聲呼喊性別平權落實、並逐漸將愛滋病從長期遭誤解歧視的舊觀念中解放出來的同時,可曾想像近在眼前,3、40年前彼時愛滋病於世界造成的風暴史實呢?這是一段絕非隻字片語能形容當時血淚革命。

80年代初期的西岸舊金山,當同志解放運動剛開始發展、並獲認同時,卻因20世紀最可怕的現代病症「愛滋病」來襲而造成的未知恐懼,再度將同志們打落無盡的地獄之火。1981年6月,美國疾管局發布通報,指出一種前所未見的疾病,正在洛杉磯的年輕男同志中火速蔓延,最致命的並非疾病本身,而是無知、誤解所造成的恐慌。

然而,撇除社會既定印象的負面觀感,當年群眾更是不滿大量握有實權的政府機構及政治人物,對於全面擴散的愛滋疫情毫不留情的漠視與歧視;此舉不僅使最具效率之治療方式延遲問世,造成了不必要的生命犧牲、更將一種疾病提升至整個社會政治與文化的複雜議題。

2圖:《那些年,我們在這裡》電影海報
《那些年,我們在這裡》電影海報

 

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樣的歷史議題上的確有不少相關影像作品聚焦於此,特別是本篇即將為大家精選三部密切紀實當年這段史實的經典紀錄片,它們分別為:《那些年,我們在這裡》、《瘟疫求生指南》以及《在憤怒中團結》。這三部影片皆於近年問世,也都出自美國之手,正巧透過這塊土地與愛滋的首次激烈交鋒,帶領著人們一步步走向進擊之路。

《那些年,我們在這裡》這部2011年的紀錄片乘著過往的珍貴影像蒐集,經歷美國從70年代末期性別自主風氣提昇,至80年代愛滋病出現時的人心惶惶,這樣突如其來大起大落的社會氛圍,於影像呈現中是既直白又赤裸的、沒有任何的屏障隔閡,紀錄片將觀眾帶回愛滋爆發的最初年代,重現當時的男女同性戀如何面對這場對未來毫無所知的世紀疫情,透過難能可貴的影像紀實,我們彷彿真切的感受群眾的情緒張力和溫度。

3圖:《那些年,我們在這裡》參與愛滋運動人士

Photo Credit: 《那些年,我們在這裡》劇照

當人們相繼染病、醫學也束手無策之時,片中最動人之處莫過於雖然那個年代生命的易逝和動盪的時局看似無情,但同志族群以及支持群眾以愛、同理和決心攜手對抗這場戰役,阻止病毒擴散、不論他我相互扶持,使越黑暗的地方總能發現透亮的微光。導演從容揭開了影響全球人類的疾病大事件面紗,也使本片受到大量影展青睞,入圍第61屆柏林電影節、2012年美國獨立精神電影獎最佳紀錄片提名、獲選2012同志娛樂評論家協會獎年度紀錄片,並連續參與2011年日舞影展和2012年位於台北的城市遊牧影展。

《在憤怒中團結》電影海報
《在憤怒中團結》電影海報

 

《在憤怒中團結》鎖定1987年,簡稱為「ACT UP」(the AIDS Coalition to Unleash Power)的愛滋平權聯盟;這個在美國成立的團體,為愛滋病出現於1980年代肆虐全球奪走無數人命的的危急時期,聚合了一小群超越種族與階層的人們,積極反抗政府漠視、宗教污衊和藥商財團謀利,起身為自己爭取該有醫療人權、也做出足諸多以改變人類歷史的超凡行動。

ACT UP曾佔領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進行「阻止教會儀式(Stop the Church)」行動,甚至在保守派議員家中套上巨大保險套,種種強烈而吸睛的行動使愛滋議題揭露的不是疾病爆發的衛生問題,而是社會的內在矛盾與價值觀差異,而ACT UP不斷以另類聲音的方式介入,干擾維繫日常生活正常運轉的主流權威體制,藉此促進社會實質上的對話與思考,翻轉予以常規的體制現況,可以說是近代抗議行動的先驅面貌。

5圖:《在憤怒中團結》民眾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漠視態度進行發聲。

Photo Credit: 《在憤怒中團結》劇照

 

本片包含許多愛滋平權聯盟在20多年間的公民運動和示威畫面,以及愛滋鬥士的訪談片段,令人充分感受為基本生存人權奮鬥的慷慨激昂,同時也喚起身為人類應該擁有的民胞物與精神,愛滋平權聯盟所造成的治療愛滋醫療普及、令世人不再受到愛滋病威脅,在成立屆滿30週年的如今看來更加意義非凡。該片曾榮獲2012年米蘭同志影展最佳紀錄片評審團大獎、2012年哥本哈根同志影展以及2016 日本青森同志影展參展殊榮。

6圖:《瘟疫求生指南》電影海報
《瘟疫求生指南》電影海報

 

《瘟疫求生指南》也是一部2012年的美國紀錄片,它講述了愛滋病早期的世紀浪潮,以及上述影片中層提及的「ACT UP」團體和「TAG」(Treatment Action Group)治療行動小組兩者的不斷努力。此片由戴維・弗朗所執導,他是一名追蹤愛滋病新聞長達二十幾年的資深記者,這也是他的第一部長片電影,弗朗將其獻給他於1992年死於與愛滋病併發肺炎的伴侶,格外動人。

這部紀錄片使用了超過700多個小時的連續鏡頭影片檔案採集,其中包括大量的新聞報導、人物採訪以及各種由ACT UP組織發起的集會遊行現場,會議和研討會紀錄。弗朗堅信,他們為這段歷史事實所做的努力是具代表性的,就如同紀錄片中所述:「在未來會有一天,地球上的人類會聽到這個故事,一個被視為黑死病的疾病,卻因為大家挺身抗爭,有些人雖然死亡,但其他人卻因此存活而且獲得自由。」此片於2012日舞影展大放異彩後,隨即於同年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獲得最佳紀錄片,並於2013入圍世界電影最高殿堂之一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7圖:《瘟疫求生指南》中於鎮暴警車前慷慨演說的社運人士。中於鎮暴警車前慷慨演說的社運人士。

Photo Credit: 《瘟疫求生指南》劇照

《瘟疫求生指南》中於鎮暴警車前慷慨演說的社運人士。

在翻閱這三部活生生的歷史扉頁紀錄後,彷彿多了些理解和同理至愛滋病於人類歷史中寫下的過往,其實美國著名的作家和評論家蘇珊・桑塔格早於1988年《疾病的隱喻》一書中便犀利的指稱愛滋病普遍被現代社會影射為「瘟疫」的一種,這樣的疾病不止被看做是遭難、還被看做是懲罰;並往往被稱為是一個「高危險群」的群體之稱,使人類歷史中以及並來判定共同體之陳腐的陳舊觀念得以復活。

如同當今宗教、法律常以「同志」、「亂倫」、「雜交」等與愛滋病劃上等號,實際上是充滿不公不義之後果的。如今,雖然這樣的疾病不若數十年前有如霧霾般襲來的恐懼、也不若片中曾經得以珍貴性命捍衛生存權力的拉扯,但人類文化長久以降對疾病的污名化、標籤化、邊緣化究竟真實的改善了多少,仍然是個人們需不斷自問、思辯入裡的過程。

欲觀看這幾部紀錄片,歡迎到GagaOOLala同志電影線上看免費體驗。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新聞出處

2017-11-23

【台灣/愛滋】170703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愛滋恐懼症

圖與文 / 林文蔚

藥劑師送來的那兩籃醫師開立的處方用藥之後,主任嘴裡就嘀咕個不停,他看我不解地盯著他看,索性把嘴裡的嘀咕大聲對我說:「ㄒㄧ ㄉㄨˊ  ㄒㄧ ㄉㄨˊ,ㄒㄧ ㄉㄨˊ 你懂不懂?」

 

我還是不能理解他的意思,問:「吸毒?你說的是我們這個舍房的收容人是吸毒人口佔大多數?」

 

主任:「ㄒㄧ ㄉㄨˊ  ㄒㄧ ㄉㄨˊ   ,東邪西毒你不懂?我是說這些人最毒了。」

 

在我們身旁的三四位雜役迅速瞄他一眼,接著不是將頭轉開,就是把目光向其他處,主任仍神色自若地繼續大聲嘀咕,我站了起來走到舍房另一側,想遠離這令人難以忍受氣氛,負責打掃的雜役見狀低聲說:「我們習慣了,他人不壞,只是不懂。」

 

「我實在無法忍受這樣的歧視。」我說。

 

他苦笑:「唉~誰叫我們是感染者呢…」

 

學姊看學長正在忙,於是向我丟出了個可以迷死一萬人的笑容:「拜託!拜託!她移監有東西沒帶到,我回去拿,可不可以先幫我釘腳鐐?」

 

平時都受學姊照顧,就算她現在露出一張嚇死萬人的夜叉臉,這個忙也非幫不可。

 

女收容人自動坐在台階上,我將腳鐐套上她的腳踝,並示意她幫個忙:「拉緊鍊條,釘的時候腳鐐亂動的話撞到腳會很痛。」我說。

 

正當我舉起榔頭,學長對我喊:「她H的!H的!」

 

不等他說完,我說:「放心啦!」接著一鎚一鎚釘下。

 

釘鐐完成學長拿著酒精噴罐過來:「來!消毒一下!」

 

我拍拍手上的鐵銹,說:「不必了吧!」

 

學長見狀也不再堅持,我收拾著工具,女收容人趁著起身時偷偷在我耳邊說了句:「謝謝你。」

 

學姊回來恰巧看到這一幕,尷尬的對她說:「是我們比較抱歉,對不起!」

 

從社會到監牢,愛滋歧視無所不在

愛滋感染者在社會上向來備受歧視,雖然監所對從業人員都會在例行的常年教育上實施HIV的相關衛教,內容也有詳述日常生活並不會導致傳染,讓管教人員了解感染途徑,但並未因此消除其中的歧視和恐懼。

 

愛滋感染者在社會上向來備受歧視,雖然監所對從業人員都會在例行的常年教育上實施HIV的相關衛教,內容也有詳述日常生活並不會導致傳染,讓管教人員了解感染途徑,但並未因此消除其中的歧視和恐懼。

 

監所最常見的是以安全為由不讓感染者與其他人接觸,為了管理方便新收入監時都直接篩檢,抽血檢驗時並未讓當事人知情同意,一旦篩檢出HIV陽性反應,收容人知道自己為感染者時會十分震驚和恐懼,非常需要相關的心理醫療和社福方面的諮詢。但監所住往只側重將之與其他收容人做專區隔離處置,後續諮詢機制則不加重視,當然也就對於感染者如何不被汙名化、隱私保護要怎麼做?如何維護進一步的權益?接下來的醫療處置及福利資源如何協助?這些對感染者切身的問題,卻涉獵不深。

 

監獄內,「專區受刑人」分批在教室上課(其實只是去看電影打發時間)。

 

這在全控機構快速處理潛在問題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對當事人又是如何呢?面對自身罹患上個世紀奪走兩千萬人,號稱「世紀絕症」的人來說,是多大的打擊、痛苦、徬徨和無助,鎮夜在被窩裡哭泣的,又有誰看到?誰又曾在乎過呢?

 

一位露德協會的修女曾說過一個令人無奈又無言的例子:早年某監獄將感染者收容單位的菜渣廚餘分開處理,用車載到野外倒掉,為的是長官怕豬吃了會生病。這樣的荒唐例子發生在對愛滋認識不深的過去或許還可以理解,但集中管理下的感染者們,至今仍要面臨各監所不同主事長官對他們的刻版印象,以空間不足為由無法讓他們到工場作業也就理所當然,這樣才能不讓感染者們接觸到各類工具,以達成監所的最高管理宗旨:「戒護安全」。

 

真正的理由想必大家心知肚明…

 

…因為恐懼…

 

 到底是誰在害怕?

說到恐懼,我當然清楚每個人都有害怕被愛滋感染的恐懼,矯正機構最常拿來當案例的是某監所有位HIV收容人脫逃失敗,整個人掛在圍牆的蛇籠刀網上,滴血滿地卻沒人敢前去處理,一位神勇的教誨師戴著防割手套去幫這位收容人脫困,雖然教誨師身上沒傷也做了預防性投藥,不過監所裡流傳的故事版本是師娘大人叫教誨師自己在沙發睡半年。

 

這事後半是否為真沒人知道,不過我服務的單位確實曾發生過違規房裡的HIV收容人,用破裂的壓克力燈罩把自己割得渾身是血,用來跟管教人員談判的,進了鎮靜室的他幾天之後重施故技,為了防他再度自傷,值班同仁只能出手跟他搶奪燈管,幾位前往處理的同仁與事後清理的雜役分別割傷及血液接觸。

 

我想說的是,這些畢竟是少數案例,並非每位感染者皆是如此,不過看到這裡的讀者或許會罵我,這些危機發生時我又不在現場,不過很抱歉,我正好是前述的談判人員,但我並不認為就該用這類案例一桿子打翻一船人,我反倒覺得感染者收容人更怕我們被感染。有次上班忘了帶筷子只好跟專區收容人借用,雖然明知共用餐具並不會有感染的危險,但他們仍不放心把用過的筷子給我用,於是翻箱倒櫃找出了一雙塵封已久的竹筷,再把它刷洗一番才交給我。

 

獄內愛滋患者處境大不同

主任退休後,新接任專區的阿倫思索著要如何改善專區收容的處遇方式,在工場工作的收容人比較容易打發時間,而且和群體有更多的互動,但我們這個專區的收容人就只能關在舍房裡,這裡三十個房間,每房空間約兩坪左右住二至四人,每天這上百人會分成上下午各一批,每批以十五個房間為單位,到隔壁的教室上課,所謂的上課,可能是志工來關懷,有時是長官來訓話,或者只是看看電視殺時間,不上課的人就得悶在小小房裡;有些人輪到了其實也去不了,可能是發病後身體虛弱,或者是雞尾酒療法副作用帶來的不適,去上課的經過這幾房多半會在窗外給病友打打氣:

 

「放心!過幾天就好了!」

 

「嘿!加油!」

 

他想到一個權限內能做,又能改善收容人心情的方法,他讓那些沒輪到上課或者虛弱得無法下床的收容人的房門可以打開,但跟他們約定,房門雖開但不能任意進出,一來讓他們的感受不再是悶在小小的空間裡,二來也方便讓雜役進房去探視那些需要照顧的病友,但又不至於收容人私下趁機到別的房串門子,而讓專區的秩序顯得太亂。

 

這樣實施一陣子後,果然收容人都很自律,沒有人打破任意進出的規矩,也一掃原先專區裡低迷的氛圍…

 

不過長官來巡視看了非常不高興就是了:「你這樣搞會害後面接的人很難做!」

 

過沒幾天阿倫就被換掉了,專區又再度陷入愁雲慘霧,雜役最多也只能在站在窗外關心病友狀況…

 

雜役在牢房窗外詢問因為雞酒法療法而產生副作用,身體不適無法出房的受刑人。

 

某監獄同仁聽完這些之後說:「不一樣耶!我們設有專門工場管理,還有一個技訓班,這個計劃是跟某個民間團體合作,每六個月一期,課程內容有生理處遇,包含腳底按摩、急救訓練、自我照顧等,還有心理處遇,如藝術治療、團體心理治療等,另外還有技訓處遇,像這期是上農園藝,並且在監獄設考場輔導考丙級證照,之前還有考喪禮服務人員證照。」

 

「哇!這麼好!那你們篩檢和給藥怎麼做?」我說。

 

同仁:「我們感染科每兩週一次門診,目前服用雞尾酒療法人數大概六十個人,篩檢今年開始外包給檢驗所入監抽血,新收收容人每一個都會抽,每年再辦一次全監抽血防止空窗期,HIV收容人定期檢驗病毒量及CD4則由醫師專業判斷多久抽一次,每個人狀況不同時間就不同,原則上為三到六個月抽一次。監所醫療目前最頭痛的就是找不到皮膚科專科醫師入監看診,皮膚科醫師少,大部份都去做醫美了,還有牙科部份,願意入監的醫師原本就少了,願意做假牙的更少,我們四名醫師只有一位願意做假牙,所以HIV收容人更慘,在監內醫師都不願意看,只能以戒護外醫的方式就診,牙痛等到排外醫都已經痛到不行了。」

 

我嘆了口氣:「唉~不過比起來,我們實在差太多了。」

 

同仁:「我們是好在有民間團體願意出錢,由我們出力,一年經費將近兩百五十萬,而且這個計劃已經執行十年了。」

 

「十年!」我驚嘆:「我們是今年司改國是委員參訪後才計劃要開 HIV 收容人的工場。」

 

可見召開司改國是會議真的是有用的嘛!~

新聞出處

 …

2017-09-10

正確使用PrEP 配合其他措施預防愛滋

2017-09-05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 正確使用PrEP 配合其他措施預防愛滋

    正確使用PrEP 配合其他措施預防愛滋

    使用PrEP預防愛滋 避免抗藥性產生

    有關網路媒體針對愛滋疫情與PrEP抗藥性等議題報導,疾管署說明,我國從2000年起,愛滋疫情快速上升至2005年的3,378例,主因是注射藥癮者共用針具或稀釋液,因推動藥癮愛滋減害計畫,包括衛生教育、清潔針具服務、美沙冬替代療法,使藥癮愛滋疫情迅速獲得控制,注射藥癮感染人數持續下降。之後則以不安全性行為感染為主因。

    遵守「愛滋病防治ABC原則」

    疾管署除持續推動多元篩檢服務,並自2012年推動社群動員愛滋篩檢計畫,使未診斷者主動篩檢,找出潛在感染者。目前結合教育部等部會,共同推動相關預防教育措施,如宣導「愛滋病防治ABC原則」,A(Abstain)拒絕性誘惑、B(Be Faithful)忠實性伴侶、C(Condom)戴上保險套,及在家自我篩檢計畫、感染者診斷即刻服藥,近幾年透過篩檢找出更多冰山下個案,期望在政府全方位及務實防治精神下,經由教育、預防發現治療各面向努力,讓整體疫情早日反轉。

    針對「全國廣設同志健康中心」一事,係參考國際經驗及建議,於社區推動友善篩檢及衛教點,透過該中心提供愛滋衛教諮詢與篩檢,與地方政府衛生局或相關機構合作,共同落實愛滋病防治工作。

    使用預防性投藥 讓感染性降低

    有關愛滋病毒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之抗藥性報導,係為2015年在美國西雅圖所發表的文章,其為1名長期服用PrEP的民眾,近期發現感染愛滋病毒,科學家指出該名個案係感染有抗藥性的病毒,其為罕見案例,自從何大一博士1996年發明雞尾酒療法後,使得容易有抗藥性的愛滋病毒,在多種藥物使用下,都可獲得良好的控制。

    國際上目前僅有3例服用PrEP而感染愛滋的案例,且眾多研究也顯示,正確使用PrEP並不會造成愛滋病毒抗藥性的增加。因此,疾管署對外一貫宣導,服用PrEP者為高風險行為者,除了於使用前需為「非」愛滋病毒感染者(HIV陰性),並應依醫囑按規服藥外,仍需配合其他相關預防措施(如性行為時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等),並每3個月定期做愛滋篩檢,就可達預防感染愛滋的最大效果。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2017-09-02

【台灣/迷思澄清】170809 東森新聞健康雲:感染「愛滋病毒」就是得愛滋病?醫師破迷思啦!(有影音喔!)

2017-08-09
ETNEWS新聞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染愛滋病毒就是得愛滋病嗎?其實錯了!大家都知道「愛滋病」是性病,但卻存有迷思。醫師指出,其實感染愛滋病毒就是感染愛滋病毒而已,人類在感染愛滋病毒後,通常不會立刻發病,最長甚至是數十年才可能有症狀。且愛滋病主要是攻擊感染者的免疫力,不會直接致死,但會「間接」造成生命危險。

「蒼藍鴿」在臉書粉絲團《蒼藍鴿的醫學天地》指出,HIV是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是「愛滋病毒」,但AIDS是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才是大家認知的「愛滋病」。他說明,感染愛滋病毒並不代表就是得了愛滋病,但如果感染後沒有接受治療,愛滋病毒會讓體內的CD4輔助型T細胞越來越少。

醫師說明,CD4細胞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免疫細胞,正常人每立方公釐的血液有500顆CD4細胞,如果CD4細胞因為感染愛滋病毒,而低於200顆,就可能會併發正常人不會得到的伺機性感染,例如肺囊蟲肺炎、真菌感染或巨細胞病毒感染等,這時才會被確診為愛滋病。

那愛滋病會不會直接死亡?醫師則表示,愛滋病毒的攻擊目標是體內的免疫系統,會使感染者免疫力喪失,當感染到一定嚴重度時,一般對人體無害的病原體,例如寄生蟲、真菌等,在愛滋病患身上就會可能有致命危機。因此,精確來說愛滋病毒是「間接」造成感染者死亡。

另外,不少人都認為只有同性戀會得愛滋病?醫師直說,雖然衛福部統計資料指出,肛交的確比陰道交危險,但基本上只要有性行為和血體液都有可能感染,此外,愛滋病也會透過血液和母子垂直感染。

醫師提醒,雖然現代醫學還無法根治愛滋病,但若定期服藥,和一般人的壽命是沒有差別的。而對於只有同性戀會得愛滋病的迷思,醫師則強調,統計結果不是讓民眾歧視的,其實是要找出原因的。

完整影音請見:

[notice_box] 在爽歪歪網站的「愛滋與其他性病」單元,也有值得參考的資訊喔! 請參見:

  • 愛滋基本認識
  • 怎樣會感染?怎樣不會感染?
  • 什麼是預防性投藥
  • 感染者的健康與治療
  • [/notice_box]

    新聞出處: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984900?t=%E6%84%9F%E6%9F%93%E3%80%8C%E6%84%9B%E6%BB%8B%E7%97%85%E6%AF%92%E3%80%8D%E5%B0%B1%E6%98%AF%E5%BE%97%E6%84%9B%E6%BB%8B%E7%97%85%EF%BC%9F%E3%80%80%E9%86%AB%E5%B8%AB%E7%A0%B4%E8%BF%B7%E6%80%9D%E5%95%A6%EF%BC%81

    2016-12-20

    【觀點/婚姻平權與愛滋】161219 風傳媒:【觀點投書】平權路上,愛滋礙了嗎?

    觀點投書:平權路上,愛滋礙了嗎?

    魏樊遠 2016年12月19日 06:00 風傳媒

    灣社會中,「愛滋病」與「同性戀」始終是彼此身上的汙名化標籤,想到其一,很快可以聯想到其二。在這波婚姻平權的辯論中,愛滋病的控制也不意外地成為反方媒體的寵兒。

    愛滋病毒主要透過性行為及血液傳染。雖然亦可透過妊娠及授乳造成母子垂直傳染,但自2005年孕婦全面篩檢愛滋計畫啟動後,垂直感染之個案數已持續下降,近年僅有零星個案出現。

    透過性行為及血液傳染的疾病所在多有,愛滋病之所以能夠不同於其他,在於它普遍被認為與毒癮及男同性戀相關,再者,它是目前少數無法根治的傳染性疾病之一。但即便如此,愛滋也早已不是過去所說的世紀黑死病。

    1996年,愛滋病的治療因「雞尾酒療法」獲得革命性的進展。研究證明以多種抗愛滋病毒藥物同時進行治療,能夠減少死亡率並減緩疾病惡化。台灣亦在1997年引進雞尾酒療法,此後隨著藥物及相關研究不斷革新,台灣的愛滋病毒帶原者已能在藥物控制下,過著與常人無異的日子。愛滋不但不再是絕症,近年的研究報告更顯示,早期發現並規律治療的愛滋病毒帶原者,其平均壽命只約略比一般民眾短少一年。

    因此,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早期發現並規律治療這些愛滋病毒帶原者。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UNAIDS)在2010年發表三零政策(three zeros strategy),呼籲全球公共衛生系統以「零愛滋新個案」、「零愛滋相關死亡」,以及「零歧視」作為共同對抗愛滋疫情的方向。

    這三個「零」,在醫療資源豐富便利的台灣,最重要的絕對是「零歧視」。所有針對愛滋的歧視與汙名,都是愛滋病毒帶原者與高風險感染者進入醫療系統的最大阻礙。唯有讓所有的高風險感染者都獲得安全性行為、安全針具之相關知識,養成規律篩檢的習慣,我們才能降低愛滋傳染機會,並早期發現新的愛滋個案。也唯有讓所有的愛滋病毒帶原者都能夠卸下心防,開始長期與規律的藥物治療,我們才能夠減少後續的愛滋傳染與相關死亡。

    對於愛滋的汙名,除了已造成醫療阻礙,竟也在這波婚姻平權的辯論中,成為反對方的操作工具。
    但當我們可以誠摯的祝福安寧病房中時日無多的人們共成連理,為甚麼反而以愛滋為由,限制同性伴侶們進入婚姻呢?疾病不應限制婚姻
    ,尤其婚姻做為一段穩定關係的保障,讓同性戀族群中的愛滋病毒帶原者進入婚姻關係中,使他們能夠因而獲得家庭支持,也絕對有利於醫療照護與社會安全維持。

    婚姻平權通過與否,亦與愛滋疫情無關。在已通過婚姻平權的國家中,我們無法在統計數據中發現婚姻平權造成愛滋疫情升溫的證據。

    只要會呼吸,就可能得肺炎;只要開始有性生活,不論性傾向,都可能得到愛滋。愛滋的汙名標籤,不僅降低一般民眾對於愛滋的敏感度,也正在嚴重影響相關醫療需求者的就醫意願,使得台灣空有世界一流的醫療水準,但穩定服藥的愛滋病毒帶原者仍未達到聯合國所訂定之標準,造成台灣的愛滋防疫漏洞。「讓愛滋疫情在台灣獲得控制」應是獨立於同婚議題之外的共識,為了這個共同目標,我們應該停止操作愛滋汙名。

    停止歧視、停止愛滋傳播必須仰賴相關教育。這樣的教育必須涵蓋全體國民,內容必須涵蓋愛滋、毒品,與安全性行為。日前引起爭議的「彩虹媽媽」,以傳達「拒絕婚前性行為」為唯一重點的性教育,並蓄意忽略安全性行為的教學,便是一個失格的例子。

    這種所謂的貞潔教育(abstinence-only program),早在十年前就已被證實無法降低青少年族群罹患性傳染疾病與懷孕的機會(Santelli, 2006; Underhill, 2007)。2010年,美國兒科醫學會更明文指出貞潔教育是一項「不智且無效」的性教育政策。最主要的因素在於青少年除了校園,有太多接觸到性相關資訊的媒介,我們的教育目標應該是要讓學童俱備完整的能力與知識,在所處的社會中保護自己,而非讓他們受到或有訛誤的片段資訊影響,將自己暴露於風險之中。

    十年前的美國已是如此,今日台灣的各種資訊媒體普及,性相關資訊的取得只有更加容易。刻意在教育中忽略安全性行為,實是陷學童於不義。

    這波婚姻平權的辯論,凸顯出了台灣在愛滋相關教育的不足,也引起校園性教育退步十年的疑慮。愛滋議題本獨立於婚姻平權,不應該受到惡意操作。在平權路上,愛滋不僅僅是無礙,且是無關。

    *作者為醫師

    原文出處:http://www.storm.mg/article/202929

    2016-08-27

    【台灣/行動實踐】蘋果日報、東網:店家挺阿立「餐具請愛滋患者洗」/附 h*ours café 聲明稿全文:消弭歧視,愛滋無礙

    以上圖像創作由: Egg Wei Chen 創作,轉載於 h*ours cafe 的粉絲專頁。

    爽歪歪說明
    如果你進入一家餐廳/咖啡店,老闆和你強調:「本店所有の餐具均請愛滋感染者清洗過,敬請安心使用」。你會有什麼反應?
    國防大學因愛滋將阿立退學一案經媒體廣為人知之時, h*ours café 的店長阿Joe在店門口特別就放了這樣的看板,表示對阿立的聲援。經過網路名人阿空的轉貼、媒體的報導,引發了相當的關注與討論。為回應這些不同的聲音,8月25日h*ours café 也特別在臉書粉絲頁發表了正式聲明,也再引起媒體的後續採訪。這項充滿意義、值得思考的運動實踐,爽歪歪網站選擇了以下報導與文章轉載於下 (可按以下超連結快速跳轉):

    店家挺阿立「餐具請愛滋患者洗」

    門口公告引熱議 店長:多理解勿恐慌

    2016年08月25日 蘋果日報 綜合報導

    就讀國防大學的阿立(化名)疑因染愛滋病遭退學,還傳出校方要求他餐盤和衣物與他人分開洗,台北市h*ours cafe咖啡店為聲援阿立,近日在門口放置公告「本店所有の餐具均請愛滋感染者清洗過,敬請安心使用」引發熱議,有人說「愛滋不會影響工作,歧視才會」,也有人擔心若洗碗者割傷流血怎麼辦。

    「無傳染風險」

    阿立於二○一二年學校例行健檢時,被驗出罹愛滋病,從此國防大學不斷暗示他主動退學,隔年以品德問題將他退學。阿立向衛福部提出申訴,衛福部認為國防大學歧視愛滋病患,國防部不服,一度告上法院。

    為聲援阿立,h*ours cafe咖啡店近日在門口放置「本店所有の餐具均請愛滋感染者清洗過,敬請安心使用」的公告,引發網友討論,有網友說:「無知與歧視才會殺死一個人。」該店店長阿Joe昨說,放置公告是希望大家面對愛滋感染者議題,應多一些理解與關注,而非恐慌與排拒的態度。

    LA11_003
    設置聲援阿立公告(右圖)的店長(左圖)希望外界對愛滋患者多理解。莊宗達攝

    衛福部疾管署首席防疫醫師羅一鈞說,愛滋病毒主要透過性行為傳染,一離開人體,在空氣中數分鐘即失去傳染力,由愛滋感染者清洗餐具絕無傳染風險。

    聯合國愛滋病防治計劃署亞太地區辦事處昨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不評論訴訟中的個案,但強調對愛滋病感染者零歧視的原則;該署月初也曾致函我疾管署,支持捍衛病患免於歧視,並提供國際相關判決供參考。

    文章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0825/37359512/

    讚!店家放窩心告示:餐具是愛滋感染者清洗

    08月22日(一) on.cc東網專訊

    bkntw-20160822030115870-0822_04011_001_01p
    「阿空」與店家門前的牌子合照。(互聯網圖片)

    本就讀台灣國防大學的阿立(化名)被驗出感染愛滋病後遭校方退學,事件突顯愛滋病患者在社會面對的歧視、不公平和誤解,台灣有一家咖啡店則以行動聲援這幫弱勢社群,主動承認餐具是由愛滋感染者清洗,「敬請安心使用」,希望打破社會對愛滋病的成見。

    台灣同志界紅人「阿空」近日在facebook發貼文表示,看到那家咖啡店門口放了一塊寫着「本店使用的餐具均請愛滋感染者清洗過,敬請安心使用」的牌子,任由每個路人指指點點的時候,覺得「充滿洋蔥」,他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在生活中實踐運動」,「我們都知道感染者清洗過的餐具用起來不會怎樣,但是當你實際遇到的時候,反應會是什麼呢?」

    他續指,希望大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把握機會跟身邊的人互相提醒,不是「愛滋沒那麼可怕」這樣的空話,而是認真的設想「生活中遇到愛滋議題」的情境,「那個被以往的錯誤價值觀所灌輸出來的情緒反應,才是我們真正要面對的」。

    貼文獲得不少網民回應,「太酷的公告了」、「打破那些沒有腦袋的歧視」、「愛滋不會影響工作,歧視才會」、「無知跟歧視才會殺死一個人啊」、「對愛滋的認知,大家還有待進步啊」。

    文章來源:http://hk.on.cc/tw/bkn/cnt/news/20160822/bkntw-20160822030115870-0822_04011_001.html

    消弭歧視,愛滋無礙

    「h*ours café發佈『請感染者清洗餐具』公告引發網友議論事件」 聲明

    滋學生阿立四年前遭國防大學巧立名目退學,日前h*ours café 為聲援阿立,於店門口放置一則公告訊息 :「本店所有の餐具均請愛滋感染者清洗過,敬請安心使用。」網路紅人阿空亦至店前與告示標語拍照,上傳至網路表達「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在生活中實踐運動』」的肯定態度。而告示的標語直接挑明、毫不遮掩的文字,引起網友至新聞頁面下激烈討論。

    支持愛滋感染者權益的網友紛紛至網上回應「愛滋不會影響工作,歧視才會」、「無知與歧視才會殺死一個人啊」,而也有許多網友質疑「萬一洗碗盤割傷流血了怎麼辦?」、「這是最基本的『安全衛生』問題,吃的食物都已經讓人不放心了,現在搞得連吃的器皿我都要考慮,太累了」,認為感染者將造成生活中潛在的感染風險,憂心感染者會無意間散佈病毒。護家盟更在八月二十二日發佈聲明表示:衛福部「干預大學自主、變相鼓勵不當性行為」,聲明內容則認為國防大學「針對學生阿立的退學處分無任何程序問題,更非對感染者的歧視」。

    但我們在此希望進一步跟各位分享以下資訊:今年七月份聯合國愛滋病組織致函疾管署,表示關切學生感染者遭受退學處分之案件;其後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林全也相繼表示支持愛滋學生爭取受教權,此退學處分案件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來自國內外的關注;衛福部更於日前對國防大學做出高達百萬的行政裁罰。

    一直以來台灣的防疫政策與公衛體系中慣以恐嚇口吻,強調愛滋疾病的可怕與蔓延,甚至不當地過度連結愛滋病毒[註]與同志社群,形成社會中對於愛滋疾病的排拒與恐懼氛圍。此次國防大學學生遭退學之案件,宛若對表面和諧、實則歧視的社會給予重擊和揭露,使得愛滋防疫、感染者權益、愛滋藥費等議題在社會中再次引發議論。對此h*ours café 誠摯地相信,面對感染者議題,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與關注,而非恐慌與排拒的態度,因為感染者朋友就與你我生活在一起,是我們的家人、伴侶、同事、老師、同學。

    h*ours café 店長阿Joe也希望向社會說明:店家慣以公告方式說明店家所使用的原物料、食品材料健康無慮、可安心食用,是一種向消費者說明店家商品品質良好的指標。「本店所有の餐具均請愛滋感染者清洗過,敬請安心使用」的標語有兩層含義:對店內而言,是希望能讓來店內消費的客人瞭解店家對感染者、HIV議題的關注與支持,同時呼籲這項議題需要更多朋友的關注;而對店外的社會大眾而言,標語希望傳達的訊息是「感染者朋友是與你我生活在一起的一份子,但社會中對於愛滋的恐懼與排拒將使我們對HIV、感染者與愛滋病的距離更加遙遠」。h*ours café 期待藉著標語提醒彼此:HIV與感染者不只是需要關注的議題,更是與你我一同生活的一份子。

    [註]HIV病毒(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俗稱愛滋病毒)傳染途徑主要透過 (1)不安全的性行為、(2)輸血與共用針頭、稀釋液與(3)母子垂直感染這三種途徑傳染。目前台灣採用的雞尾酒療法,可抑制病毒複製,協助免疫機能重建,若早期控制病毒維持免疫力,在台灣感染者仍可有良好的生活品質,與一般人無異。(關於HIV病毒及愛滋感染相關問題,可至熱線爽歪歪SongYY網站查詢)

    聯繫資料

    聯絡人:h*ours café 店長 阿Joe
    電話:(02)2364-2742 信箱:hoursmug@gmail.com
    店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210巷8弄12號
    營業時間:每日下午兩點至晚上十一點
    『本文圖像創作由: Egg Wei Chen 創作提供,萬分感謝。』— 在 h*ours cafe 的粉絲專頁

    文章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hours.cafe/photos/a.297104273634925.83676.290076757671010/1309049912440351/?type=3&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