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8

121018 中央社:視性工作有罪 亞太難防愛滋

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曼谷18日專電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等組織今天指出,幾乎所有亞太地區國家將性工作某些部分視為有罪(criminalize),污名與歧視,限制使用保險套與醫療,增加了愛滋病毒(HIV)的感染。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PF)、聯合國愛滋防治計畫(UNAIDS)公布的「性工作與法律」報告,檢視亞太地區48個國家的法律、政策與執法狀況對性工作者人權的影響。

性工作與法律報告的作者、人權律師高德文(JohnGodwin)在記者會上指出,除了紐西蘭之外,多數亞太國家將性工作犯罪化(criminalization),往往造成警察虐待性工作者、沒收保險套等,妨礙了HIV的防治工作。

報告指出,沒有證據顯示把性工作有罪化就能防範HIV感染,反而像紐西蘭、澳洲新南威爾斯把性工作除罪化(decriminalization),亦即視性工作者為合法勞工,增加性工作者得到性醫療服務,且有非常高的保險套使用率。

高德文認為,透過發執照、給予公民權、提供勞工保護等方式,讓性工作者得到適當保障,才不會讓他們無法得到相關的性醫療服務。

報告提到台灣的篇章指出,台灣2011年修法劃出紅燈區為合法性交易區,警方加強取締區外的非法娼妓,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批評此法實際上是造成禁娼的結果,因為幾乎沒有地方政府同意成立紅燈區。

日日春也認為,性工作除罪化、以法律管理性工作環境,才能保護性工作者免於暴力與被剝削。

泰國賦權基金會(Empower Foundation)主任蒼塔薇帕(Chantawipa Apisuk)在記者會上也指出,當性工作被視為是合法的工作,性工作者才能受到勞工法律的保障。

新聞出處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210180250.aspx

延伸閱讀
121018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Sex Work and the Law in Asia and the Pacific(「性工作與法律」報告)報告全文下載網址
http://www.snap-undp.org/elibrary/Publication.aspx?ID=699
121018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新聞中心:New UN report takes a stark look at links between sex work, HIV and the law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http://www.undp.org/content/undp/en/home/presscenter/pressreleases/2012/10/18/new-un-report-takes-a-stark-look-at-links-between-sex-work-hiv-and-the-law-in-asia-and-the-pacific/
120801 台灣立報:防愛滋做半套 法律不保障 性工作者身陷危機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0556
120727 露德協會網站:保障性工作者人權 利於愛滋防治
http://www.lourdes.org.tw/list_1.asp?id=1957&menu1=4&menu2=23

2012-10-17

121016 公視:口腔黏膜試劑驗愛滋 首度從美引進/中央廣播電台:疾管局首推在家篩檢愛滋

口腔黏膜試劑驗愛滋 首度從美引進
2012-10-16 公視晚間新聞 記者 賴淑敏 徐啟峰台北報導

為有效防治愛滋病,找出潛在的愛滋感染者,疾管局今年首度從美國採購一萬劑的「口腔黏膜試劑」,只要在牙齦外面刮一下,20分鐘後就可以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愛滋,讓無法外出接受匿名篩檢的民眾,在家自行篩檢,不過疾管局也提醒,萬一初篩結果呈現陽性,還是得到醫院進一步抽血、複檢確認。

只要用這支口腔黏膜試劑、在牙齦外面刮一下,20分鐘之後,就可以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HIV愛滋病毒,準確率高達九成。

==疾管局長 張峰義==
可以做為篩檢
很適合做為篩檢
但是還要最後確定的話
萬一篩檢有陽性的話
還是要跟工作團隊再聯絡

疾管局表示,過去愛滋匿名篩檢,必須到醫院抽血,但仍有不少高風險族群,因擔心身分曝光,不願主動前往檢驗,因而成為愛滋防疫上的漏洞,根據統計,台灣愛滋感染者,已達到2萬3千多人,死亡有3628人,但接受匿名篩檢者,只有兩成四。

==疾管局長 張峰義==
要做這樣的(口腔試劑)檢驗
也必須要先跟我們的諮商中心
有先取得聯絡
跟諮商人員有一個好的互動溝通
覺得可能他適合這樣(篩檢)

疾管局強調,愛滋病主要是經由不安全性行為感染,這些被感染者,有人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染病,也有人心存僥倖、拒絕篩檢,因此今年首度從美國採購一萬劑的口腔黏膜試劑,提供給這些高風險族群,在家自行篩檢,不過疾管局也提醒,萬一口腔黏膜試劑呈現陽性,還是得要到醫院進一步抽血、複檢確認。

新聞出處:http://news.pts.org.tw/news_detail.php?NEENO=223713

疾管局首推在家篩檢愛滋
時間:2012/10/16 新聞引據:中廣新聞網

  為降低愛滋病毒傳播,疾病管制局今天(16日)舉辦「I-Check 愛檢查」活動,提供具隱私性的免費愛滋篩檢及專業諮詢服務,並邀請藝人張兆志等人擔任「I-領袖」,協助推廣、揪團參加篩檢活動。疾管局首次採購1萬劑「口腔黏膜檢驗試劑」,提供民眾自行在家檢驗。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台灣被篩檢出來的愛滋感染者當中,有高達三分之一比率,在通報後1年內發病,顯示國人不安全性行為之後不篩檢、或是延遲診斷的情形相當普遍。為鼓勵篩檢,疾管局今年首次採購一萬劑口腔黏膜試劑,提供民眾索取在家篩檢。

  疾管局組長陳昶勳表示,因為有些人會顧慮到隱私問題、或是還沒有勇氣直接到醫院去,所以,雖然疾管局基本上還是鼓勵民眾走出去篩檢,但如果民眾還沒有勇氣走出來的時候,可以在經過專業人員在電話諮商之後,寄給民眾寄送口腔黏膜檢驗試劑在家篩檢。

  陳昶勳進一步表示,民眾在家把牙齦上下各刮一次,放到試劑上面,20到40分鐘就可以知道初步的結果。但還是要呼籲民眾這只是初篩的工具,初篩後的檢驗結果,民眾還是要回電給服務中心人員,若有疑問仍須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新聞出處: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83957&id=5&id2=1

SongYY說明
在家檢測的試劑的確提供了住在偏遠地區不便篩檢的朋友、或是因注重隱私而不敢前往篩檢場所的朋友,有得知自己是否感染的方便機會。然而,在家檢測也有許多值得讓人憂心的負面效果,以下是節譯自NBC News網站上《At-home HIV test raises ethical questions, bioethicist says》一文中所提到的隱憂:

『首先,在家測試並沒有強制性的諮商。受試者如果想的話,可以撥打電話獲得諮詢,但不必然一定要做。諮詢不該是強制性的嗎?畢竟,如果檢測結果是陽性的話,難道受試者不需要聽到關於如何盡早就醫、告知性伴侶、改變所從事的風險行為、以及若懷孕或同時罹患其他嚴重疾病該如何處理…等等資訊嗎?當在家測試時,受試者難道不應該聯繫某位可以告知事實的人嗎? (SongYY按: 疾管局的I-在家計畫在取得試劑前必須接受電話諮商與問卷訪談,另外提供了24小時的諮詢電話,但亦無法強迫受試者知道結果後一定會回撥)

在家測試HIV的試劑有點像依賴浴室裏的體重計來對抗肥胖。兩者均可以告訴你重要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挽救你的生命,但是,除非有人和你一起討論測試結果的重要性,告訴你在對抗問題上有什麼可以做,否則測試後的情況很有可能是:你會說:“謝天謝地,我測試結果不是陽性”,然後維持同樣的行為,即使該行為是對你不好的 --抑或是檢測結果呈陽性,你可能會說:“我面臨問題了,我覺得十分可恥或害怕,以至於我不會、不想做任何事情(只想逃避)。”

此試劑所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並非100%的準確。陰性結果也可能因為試劑誤差、錯誤的使用方法或是最近才感染(空窗期還沒過)而出現。(SongYY按: 疾管局所購買的OraQuick偽陰性機率為8%;而錯誤的使用方式如只收集唾液而非刮拭牙齦,會使結果更不準確)。而陽性結果,也需要以血液檢驗來再次確認。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此試劑包可能被暗中使用。此試劑的使用僅需擦拭牙齦。有人可能會利用你沉睡時、或是找藉口獲得你的DNA--甚至可能從牙刷獲取檢體。你可能會在不知情或不同意下完成篩檢。(SongYY按:依照疾管局的說法︰「此試劑僅提供本人使用,若未經他人同意而讓他人檢驗,將面臨法律責任」。)

建議要使用I在家篩檢計畫的朋友,不妨先問問自己:你真的瞭解愛滋嗎?你準備好要面對篩檢結果了嗎?如果結果是陽性,你會尋求何種可支持你的資源?你願意撥打相關電話來說說自己的情緒、了解接下來可以怎麼做嗎?篩檢有助於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但光是篩檢本身並無法使你「拋開煩惱」,正確的認識愛滋、了解並檢視自己對愛滋的想法與態度,或許是同等重要的!

延伸閱讀:
【爽歪歪網站提醒你】關於HIV篩檢,你必須知道的事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6722179411&myarea=4
120705 中國時報:愛滋病毒自己驗 美國核准第一款 /紐約時報:美國批准首個家用HIV檢測試劑盒(愛白網翻譯)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75113435215&myarea=2
120515 NBC News網站:At-home HIV test raises ethical questions, bioethicist says
http://vitals.nbcnews.com/_news/2012/05/15/11721214-at-home-hiv-test-raises-ethical-questions-bioethicist-says?lite

TAG:愛滋篩檢

2012-10-17

121017 新生報:規律性行為、自慰 可防攝護腺癌

規律性行為、自慰 可防攝護腺癌
2012/10/17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男性要如何預防攝護腺癌?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一名專門進行攝護腺手術的外科醫師大衛‧沙瑪迪建議,想預防攝護腺癌,男性除了要有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習慣,也要有規律性行為,或規律自慰,以幫助降低攝護腺癌發生風險。

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台灣一年攝護腺癌病例約有一萬例。近十年來,台灣攝護腺癌死亡率更上升七倍之多。

在美國,每年約有二十四萬人被診斷罹患攝護腺癌,且多數患者沒有症狀,多半是經由「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驗才發現患有攝護腺癌。

大衛‧沙瑪迪醫師指出,男性要預防攝護腺癌,最好要有健康飲食,盡量攝取多種食物,像咖啡、綠茶、亞麻籽、黃豆、魚類、花椰菜、綠色蔬菜等都含有一些抗氧化、抗發炎物質,對身體很有好處。此外,也要盡量控制紅肉、雞蛋、加工類肉品、牛奶、含糖食物攝取量。

預防攝護腺癌,飲食上可吃些大蒜義大利麵、紅酒,像番茄中的茄紅素、大蒜中的硫化物與紅葡萄中的白藜蘆醇都可幫助對抗攝護腺癌。

沙瑪迪醫師也建議,平常要養成規律運動時間,不只可預防肥胖,也可避免疾病上身。男性若能規律射精,不管透過性行為或自慰,都可減少攝護腺癌風險。平常也要定期接受身體健康檢查,身體健康檢查時,千萬不要漏掉「攝護腺特異抗原」檢驗項目。有家族病史的民眾也要多留意攝護腺癌威脅。有些健康食品或許有保健、養生效果。民眾食用這些健康食品前,最好多和醫師溝通、討論。

新聞出處: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8826

延伸閱讀:
121015 UPI.com:Ways to prevent prostate cancer
http://www.upi.com/Health_News/2012/10/15/Ways-to-prevent-prostate-cancer/UPI-14921350343352/
更多爽歪歪網站性愛知識/趣聞報導一覽
https://gplus.org.tw/action_2.asp?searchdata=TAG%3A%BD%EC%BBD&searchsubmit=%B7j%B4M

TAG:趣聞

2012-10-17

121016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網:印尼頒布法令 無視HIV藥物專利權

發佈時間:2012-10-16   來源:知識產權觀察

    印度尼西亞政府無視大量抗HIV藥物的專利權而進行仿製藥生產。在亞洲國家中,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些國家允許本土公司生產廉價的仿製藥,從而影響了國際製藥公司的藥品銷售。

    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上月悄悄地頒布了一項法令, 允許政府使用7種HIV/AIDS和B型肝炎藥物專利,這些專利權都由諸如默克公司、葛蘭素史克、百時美施貴寶、阿博特、吉利德科學公司這些大公司擁有。

    代表各大製藥公司利益的國際貿易組織稱印度尼西亞此舉開了一個具有“負面影響的先例”。受影響的單個公司沒有當即發表評論。

    該法令指出印度尼西亞採取這些措施是為了“滿足抗病毒和抗反轉錄病毒治療的迫切需要。”

    據聯合國愛滋病網站2009年統計數據,在印度尼西亞這一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中,約有31萬人攜帶HIV病毒。 15歲至49歲人口中患病率是0.2%。

    由於尚有未上報數據,實際數字應該比這個還高。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為了保護公共健康,在必要的情況下,成員國可以採取措施,無視專利權的存在。

    尤多約諾是在9月3日低調簽署該法令的,只是最近才被西方集團推向方口浪尖,這些西方集團意欲更多地進入發展中國家的藥品領域。

    今年3月份,印度剝奪了德國製藥公司拜耳對某抗癌藥物的專利權,印度尼西亞頒布此法令緊隨此後。

    上個月,印度最高法院還聽取了一件涉及藥品專利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案件的最終辯論,案中涉及諾華製藥公司的白血病藥物Glivec,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例可能會改變印度醫療保健行業各種規則,並影響印度作為廉價仿製藥供應商在世界上發揮的作用。

    與此同時,6月份中國修改了部分知識產權法律允許國內生產專利藥品,這也很可能令外國製藥公司恐慌。

    修改後的專利法允許北京在下列情況下向符合條件的企業頒發強制許可生產專利藥品仿製藥:緊急情況、或者不尋常情況,或者為了公眾的利益。

    節省巨額成本
    如果措施得以全面實施,印度尼西亞將會在這個世界人口第四大國引入廣泛的仿製藥競爭並能節約巨額成本。

    印度尼西亞頒布法令授權政府控制HIV藥物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只是最近頒布的法令較2004年和2007年頒布的法令更進一步,涵蓋了更多的現代藥物。

    “印度尼西亞開了一個重要的先例,不單單為本國HIV病毒攜帶者,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自無國界醫生組織的Michelle Childs說。

    “這是迄今為止由政府發布的覆蓋面最寬的許可之一,真實地反映了人們需要對成套的治療方案的需求的現實,” Childs說。

    消費者組織大眾公民也希望較貧窮國家能獲得更多的藥品,稱印度尼西亞此舉將使得患者可以獲得更新、更合適的抗HIV病毒和治療B型肝炎的藥品。

    然而,代表全球製藥商利益的國際製藥商協會聯合會表達了其對於這一覆蓋面廣泛的法令的擔憂。

    際製藥商協會聯合會創新、知識產權和貿易部主任Andrew Jenner說發展中國家在有限的情況下有權頒布所謂的強制許可而無視專利權存在,但是這應該是最後一招。

    “印度尼西亞系統性地發布強制許可將會創下具有負面作用的先例,會降低人們投資研發新藥的熱情,包括對HIV/AIDS和肝炎治療藥物的研發,”他說。

    “我們認為通過協商的辦法如分級定價或者自願許可解決問題會更加有效、更加具有可持續性,無論從醫療上講還是從經濟上講。”

新聞出處:http://www.nipso.cn/onews.asp?id=15556

SongYY說明
同志諮詢熱線國際事務部主任巫緒樑曾指出,國際間智慧財產權規範對跨國藥廠的保護,是愛滋藥品價格昂貴的重要原因,也造成愛滋防治政策制定與執行的困難。而目前國際間設定一個『貧窮線』,在這條線以下的第三世界國家,可以不受專利保護的限制,自行生產仍在專利期間藥物的仿製藥,以較低價格提供給患者。此舉對於防疫極為重要,然而跨國藥廠常透過種種方式維持自己的既得利益,第三世界國家與藥廠之間的角力後續發展值得繼續關注。

延伸閱讀
120507 人民網:巴西再延長取消美抗愛滋藥物專利/金衡網:拜耳起訴印度政府強迫其向當地企業授予專利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512104419784&myarea=2
120210 新浪網:歐盟擬與印度簽協議 "發展中國家藥房"或成歷史/0215 印度廉價藥品可能遭封殺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216223653184&myarea=2&page=3
111220 苦勞網:愛滋感染者權益兩座大山難越 社會恐慌、跨國藥廠利益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2210338368&myarea=2&page=4

2012-10-14

【國際/臉書迫出櫃】121014 搜狐IT:Facebook隱私設置存嚴重漏洞 美花季少女慘被出櫃

2012.10.14 搜狐IT消息

北京時間10月14日消息,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Facebook的隱私設置存在漏洞,兩位不願透露自己性取向的大學生的個人信息被洩露。雖然Facebook一直在加強隱私控制,但仍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隱私。研究人員發現,隨著隱私控制加強,反而會導致用戶“過度自信,產生控制錯覺”,從而更多的共享個人信息。

全文概要如下:

隱私慘遭洩露
寶碧•鄧肯(Bobbi Duncan)拼命向她父親隱瞞自己是個同性戀的事實,但Facebook卻告訴了他一切。

今年秋天的一個晚上,鄧肯加入的一個名為“酷兒合唱團”( Queer Chorus,Queer暗指“同性戀”)的Facebook群無意間向她的200名好友洩露了她的性取向,其中就包括她的父親。當天晚上,鄧肯的父親在她的電話留言中留下了尖刻的語言,要求她放棄同性關係,否則就斷絕父女關係。

22歲的鄧肯在朋友的沙發上哭了整整一夜。她說:“我就感覺自己的肚子被人用棒球棍結結實實地打了一棍。”

不久,她聽說,另一名合唱團成員泰勒•麥考密克(Taylor McCormick)因為同樣的原因出櫃,生活也同樣被攪亂。

這個合唱團是德州大學內的一個學生團體,合唱團團長將鄧肯和麥考密克加了Facebook群。團長並不知道Facebook會自動告知他們的Facebook好友,兩人已經是合唱團群的成員。

兩名學生受到的傷害全是因為Facebook的隱私漏洞。實際上,任何人都可以未經好友的允許,將他們加入一個群中。因此,鄧肯和麥考密克失去了對自己秘密的控制,儘管兩個人都是Facebook的資深用戶,知道用Facebook的隱私設置保護自己的某些活動不被父母知道。

Facebook發言人安德魯•諾伊斯(Andrew Noyes)表示:“我們的心和這些年輕人在一起。他們的不幸遭遇提醒我們,必須繼續加強我們堅固的隱私控制,並繼續對用戶進行指導。”

身處Facebook和谷歌Google+等社交網絡時代,通過登記用戶的行為來獲利的各家公司會經常性的分享、儲存和廣播用戶每天生活的細節。對於個人來說,在個人數據經濟間遊走成了挑戰:在一個預測個人信息流傳範圍都非常困難的時代,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過去很容易不被人知曉的隱私,現在在網上無意間就被洩露,這刺痛了很多人。 2009年,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娜塔莉•布蘭查德(Nathalie Blanchard)丟掉了她的抑鬱症保險補貼,原因是她在Facebook上貼出了自己在海灘上快樂遊玩以及在夜總會與男性共舞的照片。根據布蘭查德律師的說法,在看到這些照片後,她的承保方宏利金融(Manulife Financial)僱用了私家偵探,並要求醫生重新評估她的病情。

按照律師的說法,布蘭查德不知道她的照片是對外公開的,並聲稱憂鬱的人通常會向親朋好友掩飾病情。布蘭查德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恢復她的補貼。最終雙方達成庭外和解。宏利金融發言人拒絕對案情進行討論,只是表示:“我們不會基於Facebook等網站上發布的消息,拒絕或終止一份有效的保險索償。

Facebook改變共享方式
網上的失控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它也是社會學上的轉折。在人類的大部分歷史中,個人信息的傳播總是很慢,就算有也是個人和個人之間的傳播。

Facebook時代使得個人隱私洩露面向廣大受眾,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個人世界中的工作、家庭、朋友和性取向問題以前都是相互分割的,現在要將他們分開來越來越難。一個解決辦法就是不使用Facebook。但全球有近10億人都在使用它,要做到這一點也是很難。

Facebook一直致力於一個用戶只有一個身份。它杜絕用戶使用假名和多個賬號。 Facebook表示,實名制的承諾讓用戶更加安全。這也是他們兜售給廣告業者的服務核心,也就是了解真正的你。

對於未公開的同性戀者來說,這更加是個挑戰,他們必須控制自己在網上的形象,防止好友、家人和敵人窺探到他們的秘密。

在奧斯汀,鄧肯和21歲的麥考密克雖然已經在學校出櫃,但卻不想讓自己的父母知道。鄧肯在北卡羅來納的牛頓長大,此前都是在家中接受父母的教育,家人做禮拜的是一個原教旨主義教堂。現在是語言學系學生的鄧肯在2011年夏天告訴她的朋友,她可能是同性戀。

對於性取向鄧肯有過掙扎,她調整了Facebook隱私設置,不讓父親知道半點風聲。父親的Facebook賬號還是她幫忙註冊的。鄧肯說:“我設置完Facebook後,我知道,或者說我以為我知道不會有任何問題。”

正在學習成為藥劑師的麥考密克在2011年7月向母親透露了自己是同性戀的消息,但沒有跟父親說。麥考密克稱父親參加的是保守教派,在他們看來同性戀是罪惡。

他在Facebook控制中對他的父親進行了帖子“隱私設定”。麥考密克說:“我們年輕時都有秘密。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包容度很高。多年來它一直提供安全場所供年輕人出櫃,並且不讓他們的父母知道。今年秋天,鄧肯和麥考密克參加了酷兒合唱團的第一次彩排,這是一個為同性戀學生的準備的合唱團。

合唱團團長克里斯托弗•阿科斯塔(Christopher Acosta)表示,這是個發現做同性戀也挺好的一個地方。鄧肯在團裡彈鋼琴,唱女低音。麥考密克身材纖弱,但他的低音讓合唱團驚訝。

9月8日排練時,阿科斯塔問團裡誰還沒加Facebook群,麥考密克和鄧肯說他們還沒有。

那天晚上,阿科斯塔將兩個人加入Facebook群。 Facebook為合唱團所在的群提供了三個選項:秘密(非成員無法瀏覽成員和討論)、封閉(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群和群成員,但只有成員才能看見發帖)和公開(成員和內容公開)。

阿科斯塔先生選擇了公開。他說:“我底氣十足,合唱團沒什麼好羞恥的,應該感到自豪。”

但阿科斯塔稱他不知道的是,他添加鄧肯進群無需得到她的在線同意。 Facebook會發送通知給鄧肯的所有好友​​,包括她的父親,告訴他們她剛加入了酷兒合唱團。

當阿科斯塔按下按鈕,Facebook允許他推翻之前鄧肯和麥考密克制定的隱私設置。 Facebook在線幫助中心解釋,開放群和封閉群一樣,對於公眾都是可見的,會向群成員的好友發布通知。但除非得到用戶同意,否則好友無法將用戶加入群,其他好友也無法看到他加入什麼群。但出現這件事之後,Facebook幫助中心修改了說法,稱好友可以看到用戶加入什麼群。阿科斯塔說:“我反覆摸索和試驗才搞清楚了規則。”

根據鄧肯和當時在場朋友的說法,幾小時後鄧肯的父親就在她的手機信箱裡留下了憤怒的留言。鄧肯當時告訴她的朋友:“我不想讓他知道。但他看見了。”

對於此事,鄧肯的父親沒有回應置評要求。

鄧肯說,那一晚他父親反覆打她的電話,並威脅停掉她的汽車保險。他要求鄧肯到Facebook上放棄合唱團和同性戀的生活方式。兩天后鄧肯的父親在她的Facebook頁面上留了言:“敬告所有同性戀。回你們的洞裡面等待上帝吧。抵禦正在等著你們這些變態。祝你們好運。”

鄧肯說她好幾週內陷入了抑鬱。 “我不能正常工作。在課堂上別人說的話我一個字都聽不見。”

麥考米克的母親當天晚上打電話給他,他的名字加入了酷兒合唱團群。現在他父親知道了。整整三個星期,麥考米克的父親都沒有和他說話。針對此事麥考米克的父親也拒絕發表評論。

隱私控製或適得其反
包括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在內的團體都批評Facebook的默認設置正在慢慢向公眾和Facebook的企業合作夥伴透露更多的個人信息。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北加州技術與公民自由律師克里斯•康利( Chris Conley)表示,用戶通常不知道他們信息流傳的程度。如果敏感信息被洩露,要想保住秘密通常是不可能的。

Facebook高管表示,他們一直在增加隱私控制,因為這樣才能鼓勵用戶分享。 2011年8月Facebook推出全新的隱私控制時,Facebook產品副總裁克里斯•考克斯(Chris Cox)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一切都是關於你可以輕易精準的將內容分享給特定的人,他們看到這些內容不會感到驚訝。”

儘管如此,隱私關注者聲稱,控制漏洞依然存在,好友可能洩露其他用戶的信息。例如,Facebook用戶無法去除其他用戶發出的照片。

更大的關注點在於,許多人不知道如何使用Facebook的隱私控制。在2011年春天皮尤研究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中發現,美國社交網絡用戶利用刪除他人評論等手段對網上身份進行控制的行為越來越活躍,但調查中有一半人聲稱在管理隱私控制上存在困難。

今年9月,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取消了裁判布萊恩•斯特波羅(Brian Stropolo)執法新奧爾良聖徒隊和卡羅萊納黑豹隊的比賽,因為賽前ESPN發現Facebook上,斯特波羅身穿聖徒隊球衣和球帽的照片。

現在還不清楚這些照片本應是公開還是私有的。

隱私研究人員表示,越來越多的隱私設置可能會讓社交網絡用戶產生“控制幻覺”。在2010年的一系列試驗中,卡內基•梅隆大學副教授亞歷山德羅•艾奎斯提(Alessandro Acquisti)發現,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隱私設置會讓他們產生“某種形式的過度自信”,從而讓他們分享的更多。

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長期以來一直假定,共享信息的能力將改變公眾培養自我身份的方式。在大衛•柯克帕特里克(David K​​irkpatrick)2010年撰寫的《Facebook效應》中,扎克伯格曾提到,那種面對不同人有不同身份的時代將很快消失。 Facebook只有一個身份。

出櫃幾天後,鄧肯和麥考密克進了學校的性別中心接受諮詢。與此同時,麥考密克的母親莫妮卡擔心這個消息會影響到她賣保險的生意。她說:“城裡每個孩子都知道。我相信我已經失去了一些客戶,但他們不會給你說為什麼。我們住在一個小城裡。”

鄧肯說她嘗試與父親溝通,但僵局依然。她和麥考密克依然留在合唱團。阿科斯塔先生將群屬性改成秘密,並製定了​​網絡隱私指導。鄧肯表示,她現在很好,但不希望其他人有她的經歷。鄧肯說:“我責怪Facebook。它不應該讓別人看到我的某一面。”

新聞出處:http://it.sohu.com/20121014/n354819343.shtml

延伸閱讀
121011 The Wall Street Journal(本篇報導原文):When the Most Personal Secrets Get Outed on Facebook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0872396390444165804578008740578200224.html

2012-10-14

121014 世界日報:患腦膜炎同志飆升 衛生局籲打疫苗

愛滋病患爆發腦膜炎
編譯中心綜合紐約27日電 September 28, 2012

華爾街日報報導,紐約市感染愛滋病毒的男性同性戀中,爆發了一種可致人死命的細菌引起的腦膜炎,上個月已導致一人死亡,另一人病情危急。

紐約市衛生局27日把爆發腦膜炎一事通知了當地的醫生。在過去兩年內已有12人感染這種腦膜炎。但這種傳染病的傳播速度似乎正在加快,最近四周發現四個病例。在12個病例中,有四人已經死亡。

調查人員正在調查這種腦膜炎的傳播過程。與感染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已經接受抗生素的治療。

細菌型腦膜炎以及一種有關的血液可能引起包裹大腦和積水的膜腫脹。這種疾病很罕見,但免疫系統被愛滋病毒削弱的人更易感染這種腦膜炎。

新聞出處:http://ny.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ynews/20297706/article-%E6%84%9B%E6%BB%8B%E7%97%85%E6%82%A3%E7%88%86%E7%99%BC%E8%85%A6%E8%86%9C%E7%82%8E?instance=nyinstant

患腦膜炎同志飆升 衛生局籲打疫苗
記者劉爽紐約報導 October 14, 2012

10月以來,紐約市衛生局進入對男同性戀者的緊張調查階段,因為從9月開始至今,紐約市31至42歲的男同性戀者中的腦膜炎(meningococcal disease)患者急劇增加,已有死亡案例。衛生局希望攜帶HIV病毒的男同性戀者都注射相關疫苗,尤其是那些在9月1日以後有過「一夜情」的男同性戀者。

腦膜炎的發病症狀包括高燒、頭痛、頸部僵硬、有發紅部位,病症一般在受感染後兩至十天才出現。如果是HIV病毒攜帶者的男同性戀發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就醫。腦膜炎是一种嚴重的細菌感染,有很高的死亡率。衛生局表示,紐約市男同性戀者中的腦膜炎爆發,與在其他州發生的相關藥物污染沒有任何聯繫。腦膜炎病毒(SongYY按:病原體應是細菌)在男同性戀中的傳染通過親吻及性交等途徑。

衛生局建議男同性戀者先去自己的HIV病症診療場所尋求腦膜炎疫苗,如果診所沒有該疫苗,可以到衛生局在五大區設立的診所施打。有醫療保險的患者兩個月內可以不用支付自付額(co-pay)。這些診所地點分別為,布碌崙的康尼島醫院、國王郡醫療中心、Woodhull醫療健康中心;曼哈坦的表維醫院、哈林醫療中心;皇后區的艾姆赫斯特醫院和紐約醫院皇后醫療中心;布朗士的Jacobi醫療中心和林肯醫療健康中心。

同時,衛生局開始在女性中啟動「防HIV」宣傳攻勢,教導女性在性行為中採取主動的保護措施,每次性行為都要使用保險套。在宣傳圖中,寫著「我的身體、我的風險、我的原則」(My Body. My Risk. My Rules.),這些宣傳圖將會出現在地鐵車廂、公車站以及發廊和指甲店中。紐約市目前有11萬HIV病毒攜帶者,在攜帶HIV病毒的女性中,非洲裔和西語裔女性占九成。

新聞出處: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20489086/article-%E6%82%A3%E8%85%A6%E8%86%9C%E7%82%8E%E5%90%8C%E5%BF%97%E9%A3%86%E5%8D%87-%E8%A1%9B%E7%94%9F%E5%B1%80%E7%B1%B2%E6%89%93%E7%96%AB%E8%8B%97?instance=news_pics

SongYY說明
按照外媒報導,當局建議要注意的是紐約市感染HIV的男同志,因為若感染者有細菌性腦膜炎的伺機性感染,致死率每五人中有一人;至於未感染HIV的男同志則無需擔心,也無需注射疫苗。細菌性腦膜炎不會經飛沫傳染,然而長久的親密接觸如親吻、性愛,或是共用食具或香菸均有可能傳染。

延伸閱讀
121011 US News: Another Meningitis Scare Emerges, Targeting NYC’s Gay Men
http://health.usnews.com/health-news/news/articles/2012/10/11/another-meningitis-scare-emerges-targeting-nycs-gay-men

2012-10-14

121007 聯合報:神話不再(鍾怡雯)/1014 回應與挑戰:鍾怡雯的「神話不再」(楊邦尼)

SongYY說明:2010年,馬來西亞作家楊邦尼以愛滋書寫《毒藥》一文獲得當年時報文學獎散文組首獎。2年後,當時的評審鍾怡雯寫下《神話不再》一文,其中雖未點名,卻影射楊邦尼當年虛構感染者身分,欺騙了評審與讀者,並且質疑楊筆下所言︰感染者經治療後『痊癒得外表完全看不出。可能嗎?愛滋病耶。』,更爆料出當年評審過程中主辦單位真的有打電話問作者本人是否真為感染者。
文章刊出後引起廣泛的討論。幾天後聯合副刊繼續刊出讀者來信的討論《愛滋的可能》一文,指出鍾怡雯對愛滋的認識是有錯誤的。10月14日,被影射的楊邦尼以《回應與挑戰:鍾怡雯的「神話不再」》正式回應了鍾怡雯。
事件中除了文學上創作理念的爭執外,尚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地方,鍾怡雯對感染者的想像,是否反映了許多大眾對愛滋的認識?而主辦單位直接詢問作者是否真為感染者的舉動,又是否恰當?我們對感染者的處境是否真的了解?
文末並附上楊邦尼得獎作品《毒藥》連結。

討論文學/神話不再
2012.10.07 聯合報╱鍾怡雯(桃園)
 

文學獎多到可以產生專業參賽者,或者所謂收割部隊。得獎再多讀者或評審都認不出這人的風格……

兩年前的事,不吐不快。某報的散文決審,其中兩篇題材特殊的自傳體散文有「虛構」之疑。四位評審各執一辭,於是主辦單位決定單刀直入,當下去電詢問兩位作者所寫是否「屬實」。寫原住民題材的作者老實承認,純屬虛構。他理所當然落選了。另一位寫自身愛滋病「痊癒史」的作者大言不慚,此乃自身經歷。於是他得獎了。得獎的是馬來西亞同鄉。這篇散文流浪過幾個文學獎,等待的不外乎這一刻,二十萬。那年是報社慶祝六十年,獎金特別高。

這件事可以分成兩個層次談。散文可以虛構嗎?似乎是90年代末,小說家以小說參加散文得獎了幾次,因此引發討論和爭議。這問題太長篇大論,先略過。第二個問題比較值得關注。參賽者的道德問題。得獎人顯然預設了散文應該「寫實」,也很聰明的預知來電用意,用謊言得了一次大獎。本來在台灣這會是個沒人知道的祕密,沒料到剛好同鄉在。同鄉我當下很錯愕,馬來西亞的寫作圈子那麼小,來來去去就那些人,我可沒聽說誰得了愛滋。然而跟這位參賽者素未謀面,沒有查證,也就不好說什麼。

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投票給這篇散文,主要是它的技術問題。羅列硬梆梆愛滋病資料,古狗一下就有。散文平鋪直述缺乏感情,似乎在旁觀他人的疾病。最要命的是,作者說自己歷經了發病和治療的過程,包括使用雞尾酒療法和運動等,最終戰勝疾病,現在痊癒得外表完全看不出。可能嗎?愛滋病耶。還說他得愛滋病很怕家人知道,治療過程極為保密。既然如此,為何寫出來?文中把發明雞尾酒療法的何大一寫成何大安。在這篇散文裡,這要命的筆誤可是關鍵性錯誤。何大安老師應該很高興,他比何大一有名。

回歸到文學獎的基本問題。文學獎是寫作的競技場,寫手的競爭,得獎各憑本事和運氣。然而「文學」獎事關文學,我們總是對它有多一點美好的想像,跟得獎同樣重要的,譬如,反省和自覺,譬如,誠實。虛構的散文得獎我沒意見,投票嘛,一翻兩瞪眼,少數服從多數。

上述例子只是文學獎的冰山一角,還牽涉到另外一個問題,這位作者消費了愛滋病,也消費同志,同時也利用了讀者或評審的同情心。我最有意見的地方在這裡。文學獎是創作,不是算計。占文學獎最大宗的親情散文如今也有消費之嫌,一而再消費自己的父母親,或者祖父母,或者兒子。同樣的主題寫了又寫,再感人再真實的生命經歷,也要彈性疲乏了吧?我很難想像一位作者翻來覆去都在寫同樣的人物,鉅細靡遺,裡裡外外,為求效果不惜下重手或重口味的也有。他不煩,讀者也煩了吧?評審讓這樣的作品一再出線,評審也應該反省。我在《一百年散文選》序文提過的觀點,這裡再引一次:

台灣的文學獎實在太多了,多到氾濫。地方性、財團法人、宗教或者什麼性質令人眼花撩亂,名堂記不起來的文學獎。平面媒體的發表空間有限,文學獎本來是新人練筆或出頭的管道,它絕對具有正面而積極的意義。然而這幾年來文學獎已經氾濫到了應該檢討的地步。按常理推論,文學獎的蓬勃應該代表文學創作能量的勃發,實驗的前衛的推陳出新的,被主編們埋沒掉超越時代眼光的佳作,應該在這些百花齊放的文學獎裡出現。我應該掘得到寶,不論是寶石或璞玉。

事實不然,而且比率非常低。文學獎只是假象。散文獎項生產三到六篇散文,我很懷疑,真的有那麼多寫作人口嗎?文學獎究竟是把餅做大抑或稀釋文學?又或者,這是全民寫作的年代?然而文學從來不會是什麼全民運動(除了寫作,全民有很多比寫作這件事能夠做也做得更好更值得鼓勵的),除非我們把文學規範打散,從頭再來。更何況全民寫作是非自發性,被動的寫作狀態之下產生,有點命題作文的意味,跟地方文學獎一樣,背後太多跟寫作無關的政治或商業思考,以為這可以讓文學大興,無疑把文學過於簡單化。文學的生產過程非常複雜,絕非單一外力可以速成。真要鼓勵創作,不如辦幾份雜誌報紙,增加發表園地來得實在。地方文學獎多的是面貌模糊,聲口一致的親情散文。地方政府、參賽者,乃至於評審全都應該反省。

文學獎多到可以產生專業參賽者,或者所謂收割部隊。得獎再多讀者或評審都認不出這人的風格。文學獎不再是晉身文壇的通行證。對重要的文學獎得主一點印象都沒有。沒人要讀文學獎得獎作品。當這些負面評價越來越多,我們該好好反省文學獎。

我還是比較懷念我們那時代,還戴著光環的文學獎。只怕神話不再。

文章出處:http://www.udn.com/2012/10/7/NEWS/READING/X5/7413475.shtml

討論特區/愛滋的可能
2012.10.12 聯合報╱翟翱
 
《聯副》於10月7日刊登鍾怡雯教授〈神話不再〉一文,舉某篇書寫愛滋病的得獎散文為例,以該篇寫愛滋顯然是虛構為由,說明文學獎神話不再。鍾教授所言之文壇怪象不假,但其中涉及的疾病知識倒是有待補充。

鍾教授文中指出:「最要命的是,作者說自己歷經了發病和治療的過程,包括使用雞尾酒療法和運動等,最終戰勝疾病,現在痊癒得外表完全看不出。可能嗎?愛滋病耶。」鍾教授以這點是該文最「要命」的穿刺點,讓她識破該文不過是一則虛構故事。必須回答鍾教授的是:是的,愛滋病是這樣;是的,是可能的。不過不是痊癒,是以藥物控制病毒到病毒量測不到的地步。測不到,但還是帶原者,還有傳染性(只是降低許多),也還有可能發病──這裡的發病是指變成AIDS(鍾教授似乎也混淆了HIV與AIDS兩者)。原文開頭謂:「事隔多年,直到有一天,我例行每三個月驗血,四個月複診,結果顯示病毒載量無法檢測……」即指作者體內的病毒已獲藥物控制達到「病毒載量無法檢測」的狀況,並未說自己痊癒。而後文提到「開始服藥即終身吃藥」、「我吃藥越久,就越步步追蹤病毒行跡,毒和藥成孿生體,從此形影不離」,也是稍具愛滋知識即知的事實。患者必須終身以藥物控制病毒,何來鍾教授所云的痊癒之說?鍾教授既要求散文真實,或許更該注意:她以為的真實是否建立在虛妄的愛滋認知上。

文章出處:http://www.udn.com/2012/10/12/NEWS/READING/X5/7424218.shtml

回應與挑戰/鍾怡雯的「神話不再」
2012.10.14 聯合報╱楊邦尼
 
感染愛滋本來就是「不能說的祕密」,感染者連最親密的家人,愛人,友人,有時候都得三緘其口……

鍾怡雯的〈神話不再〉(《聯副》2012年10月7日)掀開了文學獎評審的底牌(潘多拉的盒子?),以及她自己文學信仰的神祗。事由是鍾2010年擔任《時報文學獎》散文評審,「不吐不快」,爆料決審過程:

「其中兩篇題材特殊的自傳體散文有『虛構』之疑。四位評審各執一辭,於是主辦單位決定單刀直入,當下去電詢問兩位作者所寫是否『屬實』。寫原住民題材的作者老實承認,純屬虛構。他理所當然落選了。另一位寫自身愛滋病『痊癒史』的作者大言不慚,此乃自身經歷。於是他得獎了。得獎的是馬來西亞同鄉。這篇散文流浪過幾個文學獎,等待的不外乎這一刻,二十萬。那年是報社慶祝六十年,獎金特別高。」

鍾很厚道,沒有指名道姓那位「大言不慚」的是何人。我就是鍾「言之鑿鑿」的「馬來西亞同鄉」:楊邦尼,所以我是來「自首」的?自首承認自己非愛滋感染者,「用謊言得了一次大獎」?可是鍾怎麼就「認定」我「大言不慚」?「寫自身愛滋病」與「於是他得獎了」這二者有因果關係嗎?得愛滋病——寫愛滋病(而且是「痊癒」耶!可能嗎?)——得獎,這是哪門子的邏輯?按鍾的邏輯:甲患癌——寫抗癌史的主角就是甲——於是甲得文學獎?

問題來了:是不是愛滋病患,選擇說或不說是感染者的權益;說,以怎樣的方式說,何時何地,更與何人說?是自願的說,被逼著說,被他人指說,涉及太多罔兩陰影;不說,?什?不說,須將感染者放在現實脈絡,視社會對愛滋病或感染者的理解,寬容,還是歧視,恐懼等等多方考慮。說是愛滋感染者,與不說是愛滋感染者,與說是不是同志,不僅僅是個人問題,而是身份政治的選擇。個人感染與否都不該成為公眾討論的議題。

第二,〈毒藥〉在2009年第一次投馬來西亞花蹤文學獎,晉決賽,落選;第二年,我第一次參加時報文學散文獎,〈毒藥〉第二次參賽,怎麼就成了「流浪過幾個文學獎」。〈毒藥〉在09年的花蹤落選,我深深知道在某個地方,必有人,他的一雙眼睛,讀懂,相視而笑莫逆於心。用朱天文的話來說,寫《荒人手記》的時候,是寫給「鑒賞者」看的。台灣就是我一向相信的美麗閱讀的烏托邦。所以,我投時報文學獎。別無他想。

第三,鍾怎麼知道我「等待不外乎這一刻,二十萬。」,我難道要和鍾博士辯論「子非魚」的故事嗎?寫作的當下沒有獎金這回事,寫作不是為了「獵獎金」而來。或者,如果參賽者承認是為獎金而寫,文學情操就降格了,銅臭了嗎?那以後大小文學獎就都不要設獎金唄,這樣才能彰顯文學的純粹美好?

如果散文造假呢?文學的本質不都是「虛構」的嗎?文學獎的細則上有規定凡散文寫到疾病,家人過世,就得附上就醫記錄,死亡證明書嗎?散文創作獎如果是要求「真實/寫實」才能入選或得獎,主辦單位要「嚴加說明」,如果散文寫到愛滋,而剛好書寫者的愛滋身份獲主辦方「核實」符合散文真實/寫實條件之一,但主辦單位沒有權利把作者是否是愛滋告知他人。

是不是愛滋感染者,不是由主辦單位或其他人諸如鍾小姐說了算。事涉「中華民國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十四條」:主管機關、醫事機構、醫事人員及其他因業務知悉感染者之姓名及病歷等有關資料者,除依法律規定或基於防治需要者外,對於該項資料,不得洩漏。第二十三條:違反十四條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鍾怡雯繼續「神話」寫作:

「參賽者的道德問題。得獎人顯然預設了散文應該『寫實』,也很聰明的預知來電用意,用謊言得了一次大獎。」

〈神話不再〉一文成了「參賽者道德問題」的檄文。鍾不是我,我不是鍾,怎麼知道我知道「得獎人顯然預設了散文應該『寫實』」,連我自己都不知是否得獎,更無從預設究竟散文是寫實還是非寫實,實中又虛,虛中有實,曹雪芹的假作真時真亦假,誰說得準呢。而且更神的是鍾說我「很聰明的預知來電用意」,其筆法已是「神來之筆」。好吧,讓我還原(非寫實?)2010年9月那個遠從台北打來我馬來西亞家的電話實情(或虛情),是不是鍾說的「作者大言不慚,此乃自身經歷」云云:

下午約四點,電話打來,那頭是典型甜甜的台灣女孩的聲音,自我介紹之後說評審正在討論決審作品,對〈毒藥〉有異聲,想確定文章的「我」是不是就是現實電話這頭的我(我真懊悔怎麼沒有錄音存證),這不就是拿著刀子向我脖子?下去嗎?是,不是。二選一。我文學寫作的信仰,一夕崩塌!作品完成就完成了,讀者或評審讀到或讀不到的,不再是作者的問題(羅蘭·巴特不是老早宣佈「作者已死」了嗎。)怎麼把球丟回給作者,把作者從「墳墓裡挖出來」,萬一作者火化了呢。我支支吾吾,大致是說文學或散文的虛實,從來就沒個定案。《紅樓夢》是曹雪芹的自傳,《追憶逝水年華》的主角是普魯斯特嗎?(有人反駁了:那是小說,散文是要「寫實」的!)這樣來來回回牽扯著,台灣女孩還是要做最後的確認:「那你這篇散文寫的是你嗎?」

我想起耶穌,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文學評審的現場殺戮血淋淋。得獎的代價如此巨大(我當時如何又「算計」了:答是的話就得獎,答非的就out?像鍾文爆料的那位「寫原住民題材的作者老實承認,純屬虛構。他理所當然落選了」),巨大到要作者私下或公開的承認愛滋病或認罪「用謊言得了一次大獎」?

傍晚的陽光斜照進房間,孔雀魚在水裡相忘而游,水光粼粼。我還在心悸,好可怕的「文學獎評審刑場」,參賽者成了「犯人」,驗身證明:愛滋病患——寫愛滋痊癒史——得獎。大約六點,台北打來電話恭喜我獲首獎,要我急急把最後的定稿,個人資料等寄回。腦中沒有獎金,沒有光環,更沒有神話。我只想到一個人,想哭。第一個傳簡訊給H,說作品得獎了,謝謝他。第二則簡訊,給在台北的友人Y,他一直是我寫作上的「對手」。

鍾怡雯「料事如神」:「很聰明的預知來電用意,用謊言得了一次大獎」鍾的這句是「人格與道德的謀殺」,事涉「中華民國刑法第 310 條」之「誹謗罪」,這是會被檢察官起訴的。倘若再次「驗身證明」(驗HIV,CD4,virus load,最好把文章中提到的那些藥一一供出來)得獎者「確實是」愛滋感染者,無疑是陷愛滋感染者於不公不義,以如此嗜血暴力的方式逼感染者現身。或者,作者無以回應,就等於默認鍾的料事如神:參賽者的道德問題。他不誠實,他以謊言騙了一次大獎,因為他謊稱得愛滋病而得獎?

鍾怡雯納悶,馬華同鄉得愛滋她怎麼可以「蒙在鼓裡」:

「本來在台灣這會是個沒人知道的祕密,沒料到剛好同鄉在。同鄉我當下很錯愕,馬來西亞的寫作圈子那麼小,來來去去就那些人,我可沒聽說誰得了愛滋。」

感染愛滋本來就是「不能說的祕密」,感染者連最親密的家人,愛人,友人,有時候都得三緘其口,又怎麼會告知「素未謀面」的鍾怡雯:某甲,愛滋病患,痊癒耶。(愛滋不是痊癒,顯然鍾教授對HIV/AIDS一無所知,常識的破產。)。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寫到:

「和其他引起羞愧感的病一樣,AIDS經常是個祕密,但不是不讓病人知道的祕密。癌診斷經常被病人家人守祕而不讓病人知道;AIDS經常被病人守祕而不讓病人家人知道。」

鍾的「神思」讓人讀了「不寒而慄」,得獎者是馬來西亞同鄉,因為是「自家人」(cit7 ga1 ngin2),所以「錯愕」,因為她「可沒聽說誰得了愛滋病」,大馬文壇「醬」小,所以只要有馬華文友得了什麼「世紀絕症」,特別還是沒有藥可治會死得很難看的愛滋病,就要告訴「同鄉」?「來來去去就那些人,我可沒聽說……」世界上許多愛滋感染者的父母都不知道自己的兒女感染愛滋,鍾小姐不是要高聲尖叫:「怎麼可能!」

鍾怡雯沒有投〈毒藥〉,「主要是它的技術問題。羅列硬梆梆愛滋病資料,古狗一下就有。散文平鋪直述缺乏感情,似乎在旁觀他人的疾病」,另一位評審則認為:「這篇散文大膽使用疾病與藥物的專有名詞,卻未使全文淪於枯燥。選擇簡短句法,描述他個人心境的矛盾衝突。」每位評審對散文的審美,寫作技藝的看法,見仁見智。只是鍾把寫作者的我和散文中的「我」混為一談,歷歷指出,看!這個參賽者作假露餡了吧:

「最要命的是,作者說自己歷經了發病和治療的過程,包括使用雞尾酒療法和運動等,最終戰勝疾病,現在痊癒得外表完全看不出。可能嗎?愛滋病耶。還說他得愛滋病很怕家人知道,治療過程極為保密。既然如此,為何寫出來?文中把發明雞尾酒療法的何大一寫成何大安。在這篇散文裡,這要命的筆誤可是關鍵性錯誤。何大安老師應該很高興,他比何大一有名。」

第一,我在頒獎禮上承認文章中有多處錯字,我把先前修改的稿拿出來重看,修改的痕跡斑斑,不忍卒讀,改了又改,終日不成章。把「何大一」打成「何大安」是fatal error。後來,2010年台灣散文選收入〈毒藥〉,請 Y,好友 A,三人一起校,還是「凸槌」,比如把「六百毫克」寫成「六百克」,六百克的膠囊是會一粒斃命的!

第二,愛滋病患者「痊癒得外表完全看不出」,即使是未發病的愛滋感染者也看不出來,這是common sense,鍾怡雯難以置信的「可能嗎?」。好比抗癌成功者痊癒得外表完全看不出,誰曰不可?愛滋的治療以現今的用藥不是「痊癒」,而是對病毒的抑制,undetected,如同高血壓,糖尿病是慢性病,如此而已。難道要愛滋感染者像古代犯人額頭的黥刑,烙寫:I am HIV/AIDS。這樣一看就看出來啦!

由衷的「建議鍾女士的愛滋病資訊應要及時更新,不然,身為教師及公眾人物,已汙名愛滋社群之實,有違長者之風範。」

鍾文到最後成了「文學獎末世審判」:

「這位作者消費了愛滋病,也消費同志,同時也利用了讀者或評審的同情心。我最有意見的地方在這裡。文學獎是創作,不是算計。」

寫到這裡,我仍在顫抖,背脊發冷,好想學阮籍那樣,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然後放聲大哭。我百口莫辯,我要百口辯之!我上山下海,九死未悔,讀各種愛滋文本,最早是1996年在台大誠品買的英文版的Illness as Metaphor,後來讀到 Andrew Sullivan 的 Love Undetectable: Notes on Friendship,Sex,and Survival 以及 Paul Monett 的 Borrowed Time: An AIDS Memoir 。因為理解生同情,我得寫!

是誰消費了愛滋病,是誰消費了同志,是誰願意用自己的愛滋與同志身份博取「讀者或評審的同情心」。文學獎是創作,當然要算計,我算計如何以四千字的局限寫愛滋的毒與藥,不論內容或形式都得壓縮淬煉,在迴旋如梵谷星空底下匍匐地寫。英文的drug,是藥,更是毒。

我還算計,心裡一直陰魂不散的寫作驅力,要往回寫〈毒藥〉前傳;我更算計,給我足夠的時間,沒有字數的限定,寫〈毒藥〉後傳,寫同志和愛滋感染者的孤立無援,恐懼,焦慮,汙名,屈辱。

我仍在熱帶馬來半島的房間寂寂書寫,偶爾想念台北的美好,那裡的人,A在天冷的時候買熱伯朗咖啡給我,還有J恨恨地要我陪他喝到掛,抱頭痛哭,我們活著。

以寫,代替不能言說的。文學的可貴,在苦難,在勇敢,同情,和愛。誰在乎文學獎,獎金,光環,神話。

文章出處:…

2012-10-13

【臺灣/政黨活動】121013 中央廣播電台:談同志議題 蘇貞昌:社會應由衷尊重差異/聯合報即時新聞:蘇貞昌 支持同志伴侶修法方向

SongYY說明:這場由民進黨民主學院舉辦的座談,邀請的與談人包括蘇貞昌、立委蕭美琴、作家馮光遠、GLCA陳敬學、集合出版社林寒玉、熱線義工高小莫。然而經媒體報導,座談內容皆聚焦在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身上。
政治人物對同志議題發表意見已非罕見,延伸閱讀中《被出賣的彩虹旗》一文對過去(1999~2010年)政治人物在LGBT議題上的作為有很好的整理與提醒。時至2012,我們是否能看到不同? 恐怕還要繼續觀察。

談同志議題 蘇貞昌:社會應由衷尊重差異
時間:2012/10/13 撰稿‧編輯:陳沂庭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今天(13日)與同性戀朋友座談。蘇貞昌表示,同志本來就是自然的,問題大多出在社會「不了解」與「要掌控」。他認為,應該從教育開始,教導社會大眾由衷地尊重差異,社會才能真正多元。

  民進黨民主學院13日舉辦「期待‧幸福」系列第一場座談會,活動現場邀請近20位同志朋友透過對話的方式,分享自己親身遭遇,讓社會大眾可以進一步認識同志,並且尊重同志,這也是首次由政黨舉辦探討同志議題的座談會。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出席座談會時表示,同志本來就是天生、自然的,不是刻意,更不是傳染,但同志問題大多來自於「不了解」與「要掌控」。他指出,這世界有許多不同的差異,「差異不應該是被容忍、包容,而是應該被尊重」,不能因同性戀者在社會中是少數,就視為他族,認為同志是錯誤的。

  蘇貞昌認為,應該從法律面、社會制度、教育體制開始,在「尊重」的大原則下重新設計、規劃,讓社會大眾從不了解到了解,才會由衷產生尊重。他說:『(原音)應該讓不知道變成知道,知道才會從心裡面由衷地尊重,才會由衷地好的態度,這樣社會才會真正多元,才會彩虹的美麗。』

  蘇貞昌表示,民進黨的價值就是要尊重多元、差異,如果民進黨更有力量,會更有效率地推動民進黨所堅持的價值與信仰。

  會後媒體詢問蘇貞昌對於同志婚姻合法化的看法,蘇貞昌表示,社會上確實存在各種性向,民進黨會舉辦這個座談,也表示政黨對同志的態度;他個人也認為,朝同志婚姻合法化的方向比較正確。

新聞出處: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83395

同志婚姻合法化?蘇貞昌:了解後要尊重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今出席「擁抱彩虹-傾聽同志心聲」座談會,他說這是首次由政黨舉辦討論同志問題的座談會,他也首次表態支持同志婚姻合法化,網友們議論紛紛。

 座談會中,蘇貞昌指出,同志問題來自於「不了解」與「要掌控」,同性戀是他者、是少數,因此,他認為,了解後應該要尊重,而不是掌控,同時也承諾民進黨如果更有力量,會更有效率的推動相關政策。

 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展開討論,1名網友表示:「同性結婚根本沒差吧,對我也沒啥影響,幹麻禁止同性結婚?」但也有網友表示反對、並說,「不要小看宗教勢力的反彈」、「是終於發現同志的票也不是少數了吧」,網友們展開激烈鍵盤戰。

 近年同志議題逐漸興起,近日臉書已關閉的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日前也在臉書上公開表達支持同志婚姻合法,他說:「同志是與生俱來,不會因社會認同就增加,也不會因社會反對就減少。」知名廣播人賈培德也提出質疑:「我們到底在怕什麼?」今天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公開表示支持。

新聞出處: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708321&type=%E6%94%BF%E6%B2%BB

蘇貞昌 支持同志伴侶修法方向
2012.10.13 聯合報╱記者李昭安/即時報導

首次有政黨舉辦與同志對話活動!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今天出席「擁抱彩虹-傾聽同志心聲」座談會,與多位同志對談,一見到知名作家馮光遠,馬上給他「愛的抱抱」。媒體詢問對同志婚姻合法化的看法,蘇貞昌表示,支持保障同志伴侶權益的民法修法方向,但詳細修法內容要由民進黨政策會全盤思考。

2010年參選台北市長期間,蘇貞昌原本準備參與同志大遊行並發表同志政策,但主辦單位因怕模糊焦點,蘇最後未出席。這次再度被問到是否出席本月底舉行的同志大遊行,蘇貞昌表示將思考後再做決定。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7428169.shtml

同志婚姻合法化 蘇貞昌支持
2012/10/13 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13日電

民主進步黨主席蘇貞昌今天說,同志問題多出於「不了解」與「要掌控」,民進黨如果更有力量,會更堅持尊重多元的價值。

蘇貞昌參加「擁抱彩虹-傾聽同志心聲」座談會,他表示,這是首次由政黨舉辦討論同志問題的座談會,希望能夠面對與解決同志相關問題。

民進黨籍立委蕭美琴說,多年前擔任立委時就曾提出過「同性婚姻法草案」立法,還曾舉辦過公聽會、研討會,希望同性婚姻在法律上能被承認,保障同志的生病探視、保險醫療給付、稅務優惠等基本公民權益。

她說,但是台灣比較保守的宗教團體,對這個法案持反對態度,組織性動員來批評,也對其他立委造成壓力,最後這個草案在立法院沒有被討論就遭到封殺,讓她很心酸。

蘇貞昌說,同志問題來自於「不了解」與「要掌控」,同性戀是他者、是少數,而異性戀是多數、是強者,因此希望掌控。他認為,了解後應該要尊重,而不是掌控。

蘇貞昌表示,民進黨的價值是要尊重多元、差異,民進黨如果更有力量,會更有效率的來推動,民進黨所堅持尊重的多元價值。

會後媒體問蘇貞昌對於同志婚姻合法化的看法,蘇貞昌表示,社會上確實存在各種性向,民進黨會辦這個座談,一方面也表示政黨的態度,他個人也認為,往合法化這個方向比較對。

新聞出處: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210130040.aspx

延伸閱讀
100901 性別人權協會網站:被出賣的彩虹旗(羅承宗教授)
http://gsrat.net/library/lib_post.php?pdata_id=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