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1

【香港/同運】150719 破折號:專訪陳可樂

爽歪歪編按:陳可樂是一位香港的同運份子、也是在教會學校長大的基督徒,同時也是酷兒空間 Wrong Side Cafe 創辦人。在這篇超過萬字的三集採訪稿中,可樂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從美國這次的婚姻平權勝利談起,觸及福音教派、同運中的不同辯論及歷史、香港與台灣的同運脈絡等等,是一篇能引起了解、思考與討論的深度訪談。

colachen(陳可樂。圖片轉自香港獨立媒體。CC授權。)

專訪陳可樂(1)-美國彩虹勝利?

訪問&整理:林朗彥 黃莉莉

記:彩虹熱潮為何會在香港引起討論?

可:為什麼特別是這次的「彩虹熱潮」在本地引起這麼大的反應?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同志婚姻已在法國合法化,而加拿大亦早已合法化,數到最近的,便是兩個月前的愛爾蘭,更加是以公投的方式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已其實本來在美國,為數不少的州份已經允許了同志婚姻,只剩下部分人口較少的州份,例如德州,依然不准同志結婚。是次高等法院的裁決,就令到剩餘的州份要盡快為同志婚姻立法。那一個美國的法律議題,為什麼會造成本地的回響呢,我想是因為一向在自由、人權的議題,香港都會一定程度地扣連上美國,或「睇美國頭」。

關於引發本地回響,另外一個分析是,美國是基督新教及保守黨勢力很強的國家,假如連美國的福音派和基右都敗陣,那本地的福音派和基右,甚至整體的基督徒,都會有很大的危機感。而宗教保守黨之所以保守,是因為它的社會想像是「除它以外都是魔鬼」,它們想像基督教群體以外的事物,都是會引惑人犯罪的,而這些幻想的敵人遠不止同志,還有如吸煙、飲酒、媒體和性等等。而他們要保衛的,正是傳統核心家庭價值。

在香港,基督徒的人口比例大約是10%,而同志的人口比例也恰巧大約是10%,彼此都是少數,而差異就在於資源。其實自殖民政府以來,基督教團體作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已取得相當多的社會福利資源。即使你不是一個基督徒,你的生命很多程度上都會與基督教文化接合,所以受新教文化影響-如曾經上過教會、讀過基督教中學的-遠超過10%。在香港接觸過新教文化是一個普遍的經驗,這正是「耶撚」一詞的由來,就是因為太多人在這個群體中受過創傷,或是受這文化排拒。

記:怎樣看基督教的婚姻論述

可:現時的婚姻其實理應已經過世俗化的過程,理應是政改分離的,即使在婚姻誓詞裡,亦主要是一些價值,如尊重、包容和愛等,宗教在其中的成分已是極少。而宗教保守派始終想保守的,就是一男一女的婚姻,即是核心家庭。在他們的家庭圖像中,甚至是沒有舅父表哥堂表嫂大姑媽,是沒有這種概念的,只能是一種狹窄的家庭觀。其實在聖經中,有很多人物都是有多於一名妻子的,例如亞伯拉罕,而當代基督教文化中,多妻故然是罪,但不結婚也可以是一種罪,根據明光社的標準,他們其中一個指責同志的理由是不生兒育女,教不傳宗接代已經可以是罪。但我們想想耶穌,其實他也違反了聖經的家庭價值,到三十歲還不結婚生子,拿今天的話來說,還不是一個「廢中」?我們又想想耶穌的「父親」約瑟,其實他與耶穌根本沒有任何關係,他只是「戴綠帽」,這又有何家庭價值可言呢?今天宗教保守派所保衛的,是什麼呢?

那為何基督教與婚姻有這麼大的關係?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西方文化裡,婚姻是社會組成的基本單位。講講情人節的故事,在羅馬帝國的時代,是不許基督徒結婚的,曾經基督徒也是愛情被詛咒的一群,有一位叫Valentine的人偷偷為基督徒成婚,結果被羅馬朝廷處死,後來才有了記念這位人物的Valentine’s Day。為什麼婚姻對基督教如此重要,因為契約精神就是基督教的核心,整個人類文明本身就是一份契約,所以聖經是由兩份「約」組成。而為何傳宗接代如此重要,是因為過去以色列民族曾受到長久的殖民統治,羅馬帝國的想法是,以色列是一個無根的民族,過往也只是埃及與巴比倫的奴隸。以色列人要去這一想法反抗,所以生育後代、宗族傳承,作為政治運動就變得很重要。而到了現在,要質問的就是,經過政教分離次後,還需要把基督教的信念作為婚姻的普世內容嗎?

記:同志與信徒是否有相似之處?

對於信仰儒家文化的上一輩而言,基督教才是打破家庭價值的現兇。我曾經上過教會,我爸有天對我說「你哋啲基督徒做咩亂倫啊?」,我便很驚訝「吓,亂倫?」,「你哋叫自已個仔做弟兄架!」。在信仰儒家文化的人來講,倫常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應該各安其位,不可有所超越。所以對傳統中國人而言,基督教才是脫軌的。在基督教文化中,除了父母,或者親兄弟姐妹,基本上是可以和任何人結婚。而在封建時代,歐洲也是信仰天主教及基督新教的,而他們的皇室,為了要保存封建皇朝的月脈,其實必然是近親通婚的。現時很多基督徒會有一種道德指控,說支持同性戀就是支持亂倫云云,而亂倫的確是新教歷史的一部分,從另一角度看,對於儒家文化,基督教才是亂倫。

其實早期基督徒的經歷,與同志是十分相似的。曾經基督教也是長期被壓抑在地下,不能夠公開宣稱自己是基督徒,一旦被抓便會施以酷刑,這個情況不止出現在羅馬帝國時期,在明治維新前後的日本,亦出現過。早期日本基督徒主要是受到荷蘭傳教士濡染,這班人包括一些藝妓、皇室侍衛甚至皇帝近親,這些人遭到追殺。政府抓捕基督徒,即「滅耶」,只要家中有耶穌像已可治罪監禁,又會要求人踐踏耶穌像,以測試人是否基督徒。基督教的這些歷史,這段「不可見光的愛」的過去,其實與同志的苦難有很大的共嗚,如果基督徒硬要把自己放在同志的對立面,他會忽略了很多東西,不單止忽略了同志也是人,更忽略了作為基督徒的歷史和身份。

原文網址 http://www.hkdash.com/post/14109

專訪陳可樂(2)-細探同運辯論

訪問&整理:林朗彥 黃莉莉

記:可否講講美國的同運策略?

可:在香港,我們有大愛同盟,而在美國,同志運動亦非常強調「愛」,以其作為論述的重點。美國同志運動有兩大助力,其一就是「愛」,由於美國是基督教社會,同志運動便嘗試以愛喚起共嗚,希望遊說自由派基督徒的支持。其實基督教的愛是一種普世的愛,所以同志便嘗試指出,在同一種愛下,我們可以被平等化。而另一助力自然就是黑人運動。黑人運動是美國爭取平等權利的先行者,故同志運動亦會對它模仿,例如亦會將自已定位為一種身份政活運動,尋求要有大眾所擁有的權利,一如黑人要求要有白人的投票權。

但這種「平權」只是同運的一種策略、一個部份,而不是它的全部。美國有一本關於同志運動的論著,名叫《Against Equality》,內容反對以平權運動作為同志運動的唯一主軸,作者認為平權運動是一個死胡同,它假設了同志婚姻是運動的終極目標,而且這是所有同志唯一渴望的。平權運動看似非常正面,但其實忽視了同志運動內部的分歧,例如種族及性別的分歧。平權運動以非常正面、陽光的方式作為自身敘述,但是否在捨棄自身過去呢?同志過去被人羞辱、歧視,所以更要展露驕傲的一面,這故然是一種策略,但如果為了一個策略而放棄其他策略,運動便會變得平面化。作者嘗試介入同運中的情感政治,他甚至提議辦一個「gay shame parade」而不是傳統的「gay pride parade」,用意是要塑造運動對不同情緒的包容力,因為情緒承載了運動的歷史,使其變得有質感、有厚度、有故事。這些故事包括如圖靈(按:電腦科學之父)的故事,他最後服毒而死,非常悲慘;又例如 Oscar Wilde(按:作家王爾德)的故事,因為他愛上了自己的表哥,因為他的同性情懷,而被監禁。這些都是很可恥的故事,而它成為了同志很重要的文化。說近一點的,台灣作者白先勇,在他的著作《孽子》中,描述一班同性戀者在二二八紀念公園裡「釣魚」,在夜幕低垂的時分結識其他同志,是一個很不見光、很羞恥的狀態。而《孽子》裡的二二八紀念公園,其實是紀念在國民黨遷台時被殺的左翼份子,銘誌這段白色恐怖的黑暗歷史,同樣是一段可恥的過去,政治與同志的相近性,在文學中得到了巧妙的結合。

記:同志運動還有什麼分歧、差異?

可:同志運動內部還有很多辯論和矛盾,其中一派的同志是要求廢除婚姻制度,他們認為婚姻作為一種社會機制,其實襲斷了很多社會資源,包括很多只給予夫妻的福利、保障、房屋津貼和公民權等等。其實很多人是被排除在這些社會利益之外,即使我過得很慘,但我是單身的話,依然是處於劣勢,公屋便是一好例子。又例如採多元關係的人,他們不是因為結不到婚才採取多元關係的,而是多元關係本來就必然存在於社會之中,那為什麼這些人就不值得社會去支援呢?由此可見,其實異性戀婚姻不單是排拒了同志,而是排拒了更多種不同的人,所以部分同志運動會主張把整個婚姻制度拆除。而這一派人之所以反對同志婚姻,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只會加強了婚姻制度的霸權,令它得到多一個群體的認受。同志認同婚姻,只會進一步將單身、多元關係等其他所有狀態,描述成結婚前的少年荒唐,而不可以是安頓人生的選項,總之最終還是要結婚。而這正是酷兒所反對的,指出同志運動並非一向只以婚姻平權為目標,例如80年代的美國同運,其實是爭取全民的醫療福利,這是不論性向都能享受的。為何同志運動不單是爭取同志福利,又為何女姓主義運動不單止爭取女人福利,這是很好的提醒,就是所有所謂的族群運動,或身份政治運動,所爭取的目標必需要有普世的價值,對所有人都是公允的,才會有政治能量,否則只是小數人爭取小數的福利。正如基督徒一男一女的婚姻信仰,應用在教內當然沒有問題,但作為一個普偏的、公共的政策,就不可以用自己宗教的價值去定義所有人,必需要與其他群體協調。我們可以看到,近年同志運動的資源,傾斜投放在爭取婚姻平權,以致忽略了其他問題。

還有很多不同的辯論發生在同志群體之中,例如同志之間互相的恐懼,又例如厭女情結。即是如果一個同志是「乸型」、娘娘腔,就會被認為不是一個那麼好的同志,最好的男同志是應該像男人、「straight acting」,而這種想法其實是源自於社會對女姓的貶意。而這對同志是很真實的,譬如在同志交友網站,很多人會寫明「no sissy」,而這種對女性氣質男性的擯斥、恐懼,其實跟恐同直人的心態是同出一轍的。對於變性人、跨性別人士、drag(異裝),其實在同志內部依然有著異性戀霸權般的排拒性。然而,我們不能忘記,其實美國同志運動可以走上主流層面,是有賴於drag queens(易服癖者)這個群體。在70年代,發生了著名的Stonewall Riot(石牆酒吧暴動),這是一場維持了七天的暴動。事源一天晚上,警察到了紐約格林威治小鎮上一間同志聚集的酒吧,即石牆酒吧,意圖作拘捕,並開始以警棍毆打。其中一名drag queen首先攻擊了警察,然後演變成以「讓黑手黨和警察滾出同性戀酒吧!」為口號的暴動,最終政府屈服。然後,同志的力量不再隱藏,在暴動之後很多新同志組織建立起來,並及後演變成全國性的運動。現今美國媒體所描繪的男同志形象,都是很健碩、陽剛,都是很具男性氣慨的,而drag queen則變成小丑,只是運動的配角、點綴,甚至有人在gay parade中會說「好心你就唔好影衰同志運動啦,你著到鬼五馬六,會破壞主流社會對同志嘅接納架」。所以同志運動需要很多的反思,如種族面向的,我們看到很多的同志形象都是白人的,還有強壯的,那不好看的、黑人的、中東的,又在哪裡呢?所以去解讀美國同志運動,不能夠只說「love wins」,它只是很特定的,在法律的範籌上取得一個小成果,但絕對不是同志運動的所有。

台灣詩人陳克華,曾經在主流報章批評過,台灣同志運動太早與女性主義運動接冾、走得太近,應該保留一點距離。為什麼呢?因為女性主義運動是很避忌談性的,很排拒情慾,他們認為女性情慾是會遭男性宰制的,是會遭到性化、物化,談性便很容易被父權社會利用。而陳克華認為同志不應有這種包袱,同志不是要融入主流社會,不是要變成「我都好乾淨、我都守身如玉」,而是要展示慾望,一種可與主流道德抗衡的多元情慾,包括肛交等。陳克華的詩,會使用很多一般不會用的、很污穢的意像,如濃瘡、血液、分泌、腐壞等等,他想做的,是將同志漫長黑夜中,那些不見光的事物都揭露,要社會接受原原本本的同志的存在。而陳克華本身也是佛教徒,所以也可以說他是在打另一條的宗教戰線,因為在台灣華人社會,佛教機構也是一股很強的保守勢力。

記:你怎樣看香港同運?

可:我對近年本地同志運動的觀察,是很多時會有距離感,會覺得外國同志運動的進步,都沒有發生在香港。香港一直以來都自詡國際城市,國際社會有的,我們都要有,亦所以我們步伐一直比人慢,香港社會的開明進步,其實只是假像。就拿「妹仔」制度(蓄養丫鬟、蓄婢)來講,香港到1973年才廢除,可見其實香港一直落後。香港到2000年後,才開始有同志集會和遊行,起初是很少人參與的,但會有很多人站在行人路上圍觀,其中不少人載著口罩,這班可能就是那些想隱藏身份的同志。同志遊行的參與人數,是逐年增加的,後來不少議員都加入支持,而長毛就是最堅實的一個,自有首次「國際不再恐同日」,他已經參加。

香港同志運動一直處於落後的狀態,其發展也是一個極為艱辛的過程。其中一例就是同志團體「香港彩虹」,曾經一度面臨倒閉,當基督徒將同志運動形容得像一頭強大、三頭六臂的可怖魔鬼時,坦白講實情就是同志團體根本缺乏資源,事實就是「差啲執笠」。其實直到非常近期,香港才開始有可見的同志團體,在陽光底下去運作,而尚有很多是隱姓埋名的。例如女同學社,你到他們的辦公室,會看到他們的活動照片,很多都以箱頭筆劃去相中人的雙眼。一個團體,他們的會員參加完活動以後,即使貼在自己的地方,都要如此隱密,為什麼呢?原來他們說,經常接受媒體訪問時,記者會拍到辦公室環境裡的照片,然後可能會員的家人看到,便會發現他們的同志身份。他們要處理得非常小心,就算是辦個生日會,都要做足保密工作,因為這些同志被發現,後果是不止於「鬧兩句」,可能會遭斷絕關係,會被踢出家門。我自己家也收留個一個這樣的青年人,就在去年,一個才二十歲的男同志,被父親趕出家門,這個男孩子很傷心,沒有辦法下只能出走。在2014年,依然有人因為同志的身份,無家可歸。而剛提過的「香港彩虹」,便是去接觸、接收這種情況的同志,有些可能才十多歲,還未完成學業。而為這些同志提供庇護的「香港彩虹」,差點要結束,當時一些團體內的前輩主動賣淫,以繼續支援機構的租金,續租會址,讓一班年輕同志有個安身之所,香港同運正是如此艱難。去年我開了Wrong Side Cafe,聚集了一班同志客人,曾經有一位十九歲的男同志跟我分享他的經歷。原來他十六歲那年,被家人綁架到內地,在內地,他被多逼看精神科醫生,做了很多測試,甚至是電擊。他的父母堅信兒子的同性性傾向是病,迫他看了很多醫生,最終要由香港社工到內地救人,把他帶回香港。而其實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原文網址 http://www.hkdash.com/post/14112

專訪陳可樂(3)-跨越我的衣櫃

訪問&整理:林朗彥 黃莉莉

記:可否分享你作為同志的個人故事?

我自己是上基督教學校的,也有上教會、參加團契,我是那種名列前茅的學生,所以牧師很喜歡我,我自己也很喜歡牧師。在這樣的背景成長的我,當發現自己是喜歡男生的時候,可想而知是多麼崩潰。一方面,我在學校是一個基督徒;另一方面,我是一個儒家家庭中唯一的子嗣,所以壓力很大。那時有很多東西抑壓著,不能跟任何人說,會很想哭,又怕被家人聽到,真的會爬進衣櫃裡去哭,把自己埋在衣服裡哭,所以「出櫃」的比喻是很真切的。每星期我到團契,都哭著問牧師,為什麼人總是要犯錯,牧師說「祈禱吧,你祈禱便可以了」,如是者,我常常禱告,但上帝始終沒有把我變「正常」,沒有把我變成直人,沒有讓我愛上一個女孩。自己的性器官,還有性慾,成為了很大的困擾,為什麼要有反應、為什麼要有渴求,這些問題令我變得壓抑。有一年,李安的電影《斷背山》剛上映,奪得了奧斯卡獎項,當時的校長在週會上向所有學生說「我聽人講,《斷背山》係講有對同性戀拆散人哋個家庭,所以你哋千祈唔好睇啊」。聽在耳裡,我就覺得,為什麼自己要受這些氣,為什麼我要每星期都聽到被侮辱的說話,聽別人說自己不應該存在?漸漸發覺自己變得很奇怪、抑鬱、內向,會不做功課,會逃學,老師就建議我見社工。我接觸的是一些主流社工,其實是很親和的,但我甫坐下,便發現他頸上繫著十字架,就變得沒有心情了,也不可以講出真實的問題。那時真的會嘗試自殺,會覺得世界上已沒有別的路可以選擇,我知道自己沒有其他可能性,我就是喜歡男人,我不能享有與其他人一樣的生活,是在社會以外,被其排斥的。如果上帝創造人是完美的,我就是不完美那一個,是「整錯左嗰件」。那時候會以為只有我一個是「基佬」,會覺得沒有男孩子會喜歡我;以為「基佬」都是在美國,會想如果自己真的有一個愛人,但他在地球的另一邊,或者就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上,但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相遇,感到生命十分悲傷。同志身份對生命的影響非常巨大,因為我懷有一個big secret,它使我跟家人、朋友都隔絕了。

記:怎樣克服這樣的處境?

可:我有所轉變的契機,大概是「破處」吧,哈哈。人愈大,接觸的資訊愈多,也有互聯網,有msn及同志論壇,可以邀約到別人。在我差不多升上大學之前,覺得要在上大學前「破處」,就約了一個年紀比我大的男人去約會,然後我就很「厚面皮」地跟他說「其實我仲係『處男』,你可唔可以教我,我咩都唔識」,他也很好的答應了我。他本身是教琴的,於是有一晚我們就在一間琴室裡做了,他也很好地引導了我的第一次,教會我享受自己的身體,雖然我們沒有做完全套。到今天,我仍然很感激這位前輩,對於我而言,那是一次性啟蒙,並不是單純一個好色的年輕人去滿足自己,而是去了解自己內心的慾望。這些慾望是很難掌握的,你並不知道它具體會變成什麼,我到底是渴望一副健美的身體,還是「大JJ」呢,還是我只是希望有人疼我、有人告訴我「其實你都好正」呢?

2015-07-18

【演說】跨性別金牌運動員 Caitlyn Jenner 得獎致詞@亞瑟・艾許勇氣獎

 

https://youtu.be/vFs-B5DOYIw

(影片取自譯同平權影像集 YouTube 頻道。) 

前美國十項全能田徑金牌得主 Bruce Jenner,今年四月在美國ABC電視網的「20/20」節目中,公開跨性別身份,宣告自己的新名字是凱特琳(Caitlyn Jenner)。頂著奧運金牌的光環,在65歲勇敢出櫃,她的現身讓不少人欽佩;先前登上浮華世界(Vanity Fair)的封面,也因為脫口秀主持人的毒蛇評論,引發「叫我凱特琳」 (Call Me Caitlyn)網路運動。(可見:跨性別者全面佔領潮流雜誌,主張「每個人都美」的封面自主

這場演說是她獲頒「亞瑟·艾許勇氣獎」(Arthur Ashe Courage Award)的得獎致詞。這個獎項屬於 ESPN 頻道主辦的「年度卓越運動獎」(ESPY)之一,Arthur Ashe 是一位非裔美籍的網球選手,也是美國史上第一位入選戴維斯代表隊的非裔選手,及溫布頓史上第一位黑人選手,並拿到世界排名第一的殊榮。80 年代因手術輸血感染愛滋,在那個對愛滋不甚了解、風聲鶴唳的年代,他勇敢現身並成立了基金會,致力於HIV的教育與去除污名。(可見維基百科

凱特琳在這場演說中呼籲大家尊重跨性別者,並提及青少年跨性別者在認同過程中,所可能遭受的暴力攻擊與歧視而致死的嚴重性。她強調:

「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這不是件壞事,這是件好事,要接受你一直以來不理解的事或許並不容易,但我想證明只要我們同心協力,這件事絕對是可能的。」

「如果你想要辱罵我、嘲弄我、懷疑我的動機,都儘管來吧。因為事實上,我承受得住,但是對於那些成千上萬,正試著接受真實自我的孩子來說,他們實在不該承受這一切。」

jenner speech

2015-07-12

【國際/同志大遊行】150617 酷新聞:彩虹戰勝歧視 韓國法庭放行同志遊行/150522 中央廣播:連禁10年 莫斯科再禁同志驕傲遊行/150629 自由時報:土耳其同志遊行 警方竟出動鎮暴水車驅離/150701 關鍵新聞網:iTunes開設LGBT專區、土耳其水砲鎮壓 天空高掛彩虹

爽歪歪編按: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6月26日宣布美國50州全面開放同志婚姻,緊接著在全美各地的同志驕傲遊行中,民眾們無不歡樂共慶。然而,同時在韓國、俄國和土耳其等地,同志遊行依然遭受到政府及反同組織的阻撓,並且發生水砲與橡皮子彈的強力鎮壓與零星流血衝突。

酷新聞:彩虹戰勝歧視 韓國法庭放行同志遊行

日前報導(韓國基督團體 阻礙同志遊行舉辦)過,今年的韓國同志遊行本來擬定在6月29日舉行,而警方在5月29日才以先到先得的形式接受申請,於是同志團體與基督團體兩邊都在5月20日起各自動員在警署外露宿,搶入紙申請。不過到30日南韓警方就拒絕了雙方的申請。

最新發展為首爾市的行政法庭於6月16日裁決警方應准許同性戀舉辦遊行,這無非還給LGBT團體一個公道,而本月同志遊行未能獲警方批准。雖然屢屢遭到干擾,不過同性戀驕傲主題的活動上週已經開幕。

k3 k2 k1

原文網址 http://ageofqueer.com/archives/3796

 


俄國警方拘留了好幾名同運份子,因為他們意圖在莫斯科舉辦未經政府核准的同志遊行,同時警方也拘捕了幾名反同志的東正教抗議分子。最終雙方共有14人遭到逮補。(譯自影片說明

連禁10年 莫斯科再禁同志驕傲遊行

中央廣播電台/吳寧康-2015年05月22日 上午11:40

俄羅斯活動人士今年舉辦同性戀驕傲(Gay Pride)大遊行的計畫,再度闖關失敗。莫斯科市政廳21日一如往年般地宣布,不會同意這項活動。

國營的俄羅斯新聞社(RIA Novosti)引述市長發言人報導,「我們已警告主辦單位,這項遊行將不會獲得授權,並且告訴他們一旦無視這項禁令的風險。」

儘管當局並未說明禁止這項活動的原因,但對「同性戀驕傲」的主辦單位來說卻不感意外。他們自2006年以來,年年試圖在莫斯科舉辦這場活動,但從未成功。每次只要他們試圖舉行公開活動,莫斯科警察就會立即進行驅散。

主辦單位先前提出申請,要在5月30日舉辦2場會議和1場遊行,他們預期每場活動可望約有100人參加。

主辦人士之一的阿列克謝夫(Nikolao Alexeyev)告訴法新社說,雖然未能獲得許可,但他們仍計劃在30日採取某種行動,不過地點尚未決定。

支持同性戀的遊行活動在俄羅斯仍屬罕見,同性戀在俄羅斯直到1993年才除罪,在1999年之前都被視為一種心理疾病。

原文網址 http://n.yam.com/rti/gay/20150522/20150522047931.html

 

土耳其同志遊行 警方竟出動鎮暴水車驅離

土耳其同志大遊行遭警方驅離,遊行民眾遭水柱沖散。(美聯社)

土耳其同志大遊行遭警方驅離,遊行民眾遭水柱沖散。(美聯社)

2015-06-29 23:0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26日裁定同性婚姻全國合法化,引發國際間關注,土耳其則是在當地時間28日舉行同志大遊行,大批民眾揮舞著六色彩虹旗,在伊斯坦堡的街頭行走,不過此舉卻遭當地警方干擾,警方更出動鎮暴水車驅散民眾,引發爭議。

根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遊行地點在伊斯坦堡的塔克辛姆廣場(Taksim Square),當地雖然有例行性的警力駐守,但是當遊行開始後,大陣仗的警力出動,土耳其警方除了動用鎮暴水車驅散民眾外,還使用了橡膠子彈等武器,在大批警力的優勢下,遊行人群隨即遭沖散、驅離。

至於土耳其的同志遊行從2003年以來,每年都會在伊斯坦堡進行。報導稱,今年的遊行正逢伊斯蘭教的齋月,而土耳其目且仍禁止同性婚姻,同志遊行對保守的穆斯林來說尚無法接受,可能是警方驅離民眾的原因之一。

土耳其同志大遊行遭警方驅離,民眾倉皇躲避水柱。(路透)

土耳其同志大遊行遭警方驅離,民眾倉皇躲避水柱。(路透)

土耳其同志大遊行遭警方驅離,有民眾遭鎮暴水車沖倒,無力起身。(路透)

土耳其同志大遊行遭警方驅離,有民眾遭鎮暴水車沖倒,無力起身。(路透)

土耳其同志大遊行遭警方驅離,參予的民眾倉皇逃離現場。(美聯社)

土耳其同志大遊行遭警方驅離,參予的民眾倉皇逃離現場。(美聯社)

原文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363430

 

全球同志大遊行》iTunes開設LGBT專區、土耳其水砲鎮壓 天空高掛彩虹

Sid Weng 2015/07/01 15:48:00 發表

中央社報導,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26日宣布美國50州全面開放同志婚姻,落實婚姻平權,締造美國同志平權運動歷史性的一刻,成為全球第23個同性婚姻合法國家後,包括加拿大、德國以及紐約、舊金山等地都舉行盛大同志驕傲日大遊行,成千上萬遊行者走上街頭,大肆慶祝。就連社群網站也被「彩虹」攻占,估計全球約有2600萬臉書使用者網頁換上了彩虹標誌。

自由報導,全美最多同性戀聚集的加州舊金山,在美國時間28日舉行世界上最著名的同志驕傲大遊行(Gay Pride Parade)。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也參加,帶領著8000名蘋果員工一起參加遊行。並在推特上公開活動照片,與網友分享。

庫克一直都是婚姻平權和同性戀婚姻的支持者,在《富比士雜誌》的世界前500大企業中,庫克是唯一公開宣布出櫃的CEO。去年他公開出櫃後,也曾經公開參加這項大遊行。他在推特上貼著一張蘋果公司員工的合照,照片中,員工身穿白色蘋果上衣,手舉彩虹旗揮舞著,和他一起參加同性戀遊行。

庫克的推特

庫克在推特上表示這是一個婚姻平權的勝利,並引用了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在1997年經典廣告中親自配音說的話:「那些瘋狂到覺得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是真正改變世界的人。」(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蘋果並在自家iTunes上成立「以同性戀為榮( LGBT Pride )」主題專區。專區裡同時也紀念1969年6月28日發生的石牆暴動( Stonewall riots ),並在之中規畫一系列的電影、音樂、電視節目以及廣播等各類型的App展示,讓更多人能了解並參與同性戀的相關知識。

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

Photo Credit: Apple iTunes

Photo Credit: Apple iTunes

聯合報導,美國最高法院的裁決也在其他國家掀起波瀾,愛爾蘭都柏林和法國巴黎等許多城市,28日也舉行同性戀大遊行。許多同性戀表示,美國高院的裁決是分水嶺,世界各國很快就會紛紛贊成同性婚姻。

都柏林有6萬同性戀參加遊行,規模為愛爾蘭史上最大。愛爾蘭上月剛舉行公民投票,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許多遊行人員表示,美國高院的裁決,增添了他們歡慶的氣氛。

在亞太地區的菲律賓、印度和澳洲等地,同性戀維權組織表示,美國最高法院的裁決可能幫助他們的國家改變對同性戀的態度。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Ankara)與伊斯坦堡(Istanbul)塔克辛廣場(Taksim Square)也在週日舉行同志大遊行,但卻遭到警方以沒有申請為由,派出大批警員鎮壓,並使用以水砲、橡膠子彈、催淚瓦斯等手段驅離遊行民眾。但網路上流傳一張照片,就在警方啟動水砲時,卻意外在天空中創造出了一道彩虹,讓警方暴力鎮壓更加諷刺,也令不少民眾大受鼓舞。

rainbow in turkey

這張照片被貼在Reddit網站後,也迅速引發網友們瘋傳。而儘管土耳其遊行民眾遭到驅散,隨後不少民眾又再度聚集起來,繼續在街頭上跳舞、為同志平權發聲。主辦單位表示今年因適逢齋戒月,他們申請遊行被拒,擔心恐惹惱保守的穆斯林。今年的穆斯林齋月自6月18日開始,到7月18日告終。

土耳其是少數沒有將同性戀視為犯罪的伊斯蘭國家,不過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2015-05-09

【國際/社會歧視】150505 自由:拒同志情侶入住 惡房東遭訂房網停權/150420 蘋果:印度嫁了同志男 女自殺寫遺書:結婚5年無性

拒同志情侶入住 惡房東遭訂房網停權

強納生.王(圖左)和他的伴侶布蘭特(圖右)要到德州參加婚禮,因此使用知名訂房網站Airbnb在當地訂房,沒想到在入住時房東得知他們是同志情侶,而拒絕租房給他們。(圖取自都市報)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來出門旅遊用訂房網站訂房已經是許多遊客的首選了,然而日前有一對同志情侶卻遭受知名訂房網的房東不友善的對待。這名惡房東居然在得知要入住的是一對「同志」情侶時,直接將兩人趕出房間,更直接對他們說「你們讓我很不舒服」。而訂房網站在知道此事後也立刻將這位惡房東給停權。
強納生也回答房東:「我沒特別說明我們是同志情侶應該沒關係吧?」沒想到房東居然說:「很有關係」,便叫他們打包行李,將他們趕出民宿。(圖取自都市報)
強納生也回答房東:「我沒特別說明我們是同志情侶應該沒關係吧?」沒想到房東居然說:「很有關係」,便叫他們打包行李,將他們趕出民宿。(圖取自都市報)
知名訂房網Airbnb表示,他們公司對歧視採取零容忍政策。(圖取自都市報)
知名訂房網Airbnb表示,他們公司對歧視採取零容忍政策。(圖取自都市報)
事後房東還在自己民宿出租的網站上加上注意事項「我們是異性戀友善房東」,意指他們不接受同性戀入住。(圖取自都市報)
事後房東還在自己民宿出租的網站上加上注意事項「我們是異性戀友善房東」,意指他們不接受同性戀入住。(圖取自都市報)

據英國《都市報》報導,日前一名遊客強納生.王(Jonathan Wang)和他的伴侶布蘭特(Brent)要到德州參加婚禮,因此使用知名訂房網站Airbnb在當地訂房,要在參加完婚禮之後入住,沒想到當兩人入住房間時,該民宿的屋主西瑟(Heather),便問強納生他身邊的男人是誰,還說:「我以為你會帶你的老婆來」,而強納生也回答房東「這是我的另一半布蘭特」。

沒想到房東卻怪強納生怎麼沒說清楚,強納生也回答房東:「我沒特別說明我們是同志情侶應該沒關係吧?」沒想到房東居然說:「很有關係」,便叫他們打包行李,將他們趕出民宿,甚至還說:「你們住在我家樓上的房間,讓我很不舒服」。

而且之後房東還在自己民宿出租的網站上加上注意事項「我們是異性戀友善房東」,意指他們不接受同性戀入住,而且惡房東在接受電視台訪問時還表示:「我並沒有做出不合法或是有違道德的事,那是我的房子我有權力決定要租給誰」。

但事後Airbnb發表聲明表示,他們公司對歧視採取零容忍政策,而這名拒絕同性戀情侶入住的房東,已被網站停權、除名。更表示:「我們禁止任何房東跟房客散播有關仇恨與偏見的言論。」

原文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306850

嫁了同志男 女自殺寫遺書:結婚5年無性

令人稱羨的印度夫妻,其實婚姻有不為人知的苦痛之處。香港蘋果翻攝網路

印度一對醫生夫婦擁有高薪工作,還經常在社交網分享溫馨相片,是親友心目中的模範夫妻,怎料31歲妻子上周突然自殺,結果揭發這段長達五年的婚姻,背後原來另有秘密。

印度新德里電視台報導,貝迪(Priya Vedi)上周六被發現倒斃在新德里一間飯店房中,當時她躺在床上,現場佈滿鮮血,她的手腕有傷痕,警方在現場撿獲遺書,相信她是割脈自殺。

遺書與貝迪最後一次在臉書留下的文字相似,同樣控訴多年遭到丈夫冷落,兩人結婚五年後從未行房,夫妻關係根本有名無實,並透露婚後半年,已知道丈夫利用假電郵帳戶,與同性戀社群聯絡,更與男性朋友和同事有曖昧關係,甚至收藏同性戀者色情物品。

但貝迪當時選擇相信丈夫的帳戶只是被駭,而二人的關係將有所改善,因此選擇隱忍。怎料丈夫上月突然自爆,對自己的性傾向感到疑惑,貝迪接受不了現實;加上丈夫經常因嫁妝問題,騷擾她及其家人,令她身心受盡折磨,最終踏上不歸路。

警方事後以教唆他人自殺的罪名,拘捕貝迪的丈夫,當局仍在調查事件。(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原文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420/595979/

2015-05-09

【台灣/婚姻平權】150422 聯合:同志族群就在公司裡 你的職場友善嗎?/150430 蕃薯藤:同志伴侶報稅等嘸優惠 民團:權益還來

同志族群就在公司裡 你的職場友善嗎?

2015-04-22 12:56:37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報系資料照

世界四大審計事務所之一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20日下午舉辦「多元文化與包容座談會」,邀請安永全球公共政策事務副總裁Beth Brooke-Marciniak暢談多元文化對企業的幫助,以及同志友善在企業經營的重要性,因為「你的客戶也可能是同志」。

根據各項統計,同志人口約佔總人口數的4~10%,代表大多公司裡都有同志員工。然而15-43%的同志員工曾在職場經歷過某種形式的歧視和騷擾,8~17%的同志員工曾由於自己的性取向而沒有被聘請或遭解僱。

在職場上,同志身份通常隱晦不可言,無法像異性戀大方展示自己的親密伴侶或家庭生活,也擔心工作或升遷受到影響。根據研究,企業若不提出任何同志友善對策,其生產力會降低15~30%,不單是員工個人的損失,還會影響到合作團隊與整個公司,造成公司的損失。

國內婚姻平權法案尚未過關,民間企業對同性婚姻的認可卻逐漸形成力量。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近年推動「同志友善企業」,目前已獲六家公司響應,日前再傳出台灣本土遊戲業龍頭的遊戲橘子跟進,員工無論異性/同性婚姻享有平等權利,「婚假八日,薪資照給。」

參與同志友善企業的公司必須簽訂兩項宣言,《反歧視宣言》承諾不對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員工及其家屬任何形式的歧視,所有商業行為如招聘、晉升和員工報酬,不以性別認同列入考慮。確保工作環境裡沒有任何形式的騷擾,尊重員工多樣性,擴至所有業務往來者。《同志人權公約》承諾提供LGBT伴侶或配偶與異性戀伴侶或配偶享有同等福利,以及公開展現企業對LGBT社群的支持。

目前已參與同志友善企業的公司為白金科技、flyingV募資平台、宇軒數位、杰徳影音、德臻法律及好孩子國際娛樂。

圖擷自同志友善企業說明書

原文網址 http://goo.gl/r23QzT

同志伴侶報稅等嘸優惠 民團:權益還來

五月申報綜合所得稅的季節又到了,今年財政部做出重大變革,讓夫妻名下的各類所得均能分開計稅。但對同志族群來說,各項好康看得到,吃不到,因為同志伴侶還不能依《民法》取得配偶身份,所以無法享有賦稅優惠。民間團體疾呼,政府應儘速通過同性婚姻,早點歸還同志該有的權益。

去年12月,法務部次長陳明堂在立院婚姻平權草案審查時強調,光(夫妻)用語改變就有109種法律要修,相關法條300多條,這顯示同志受剝奪的權益甚多,賦稅優惠正是其中一項。一旦同志伴侶成為身心障礙者或是無謀生能力時,問題就會浮現。

法務部102年委託研究案「臺灣同性婚姻法制化之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指出,稅法領域裡的《所得稅法》15、17條,與配偶權益有關。在現行法律下,異性戀夫妻可以選擇多元的稅額計算方式,以利節稅。同志伴侶同為納稅人,卻只能被當作兩個單獨個體來課徵綜合所得稅,變相受到國家的不平等待遇。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簡至潔指出,同性伴侶或同居者目前僅能透過家長扶養家屬的方式來爭取申報免稅額,然而實際上仍難認定同性伴侶間之身份關係,且國稅局第一線人員也愛莫能助,讓同志朋友深感政府不便民。她強調,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同性婚姻通過;在此之前,國稅局應該加強宣導,盡力協助同志納稅人辦理。

有同志伴侶認為,同志也是納稅人,該享有的權益卻都沒有,「政府根本把同志納稅人當狗屁」。國稅局服務人員回應,一切須依規定辦理,「人們若有稅法上的問題,我們都很樂意解答」。

▼財政部提供節稅秘笈,同志伴侶無福消受(圖/擷取自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原文網址 http://n.yam.com/yam/gay/20150430/20150430005276.html

2015-03-14

【台灣/婚姻平權】蘋果:150312 歷經異性戀婚姻 跟第三者之後/150313 蘋果:為了真愛 我比男人更渴望結婚/150313 自由:同性伴侶收養遭駁回 法院認「不符小孩利益」/150313 自由:北市府今夏辦首場同志婚禮 不限性別/ 150313 ETtoday:同志婚禮=霸凌市民? 護家盟:政府違反依法行政原則

爽歪歪編按:頭二篇新聞為一對女同志共同成家、卻缺乏法律保障的困境,關於財產和醫療,即便有共同生活的事實與情感,法律上卻形同陌路。讓人想起法國司法部長 Christiane Taubira 的演說(Youtube影片),對已經存在於同志家庭中的孩子,不看見、不支持,陷伴侶與孩子的權益於動盪之中。

護家盟宣稱其主張是為下一代好,卻無視 LGBT 協助照顧家族或伴侶孩子的現實,在各種社會支持與福利方面,進行分離排除,等同於歧視。未來,同志伴侶與家庭的現身只會越來越多,社會與國家已無法漠視他們的存在與權利的平等保障。

人間異語:歷經異性戀婚姻 跟第三者之後

Lulu 單身熟女

◎記者陳玉梅採訪整理  2015年03月12日

Q:離婚後,怎會想跟女性友人共組家庭?

A:我19歲結婚,生下大女兒,但我前夫非常不負責,工作不穩定,又愛賭,我必須扛下家裡一切,久了,覺得這婚姻一點意義都沒有,我想離婚,但他不願意。他會動手,到小孩快國中,我用家暴訴請離婚。

女性友人是我工廠同事,裝扮像男性,剛來上班,才21歲,小我13歲。那時我一個人帶兩個小孩,真的很需要人幫助,她就默默在旁扶持我。她很傻,常會做些事讓我感動,像下大雨,我坐計程車回家,她就騎車跟在後面保護我,我覺得她年紀這麼小,怎會這麼貼心?我有點心疼。這種事不斷發生,我對她的情感不斷累積。

有次她出車禍,我很緊張,我很奇怪自己為何反應這麼激烈?那次,我們聊好多對彼此的想法,之後她就跟我們住一起。我大女兒跟她只差7歲,那時兩個女兒念國中,很懂事了,都叫她姊姊,很多話會跟她說。教育小孩,她真的幫我很大忙。很自然她就是爸爸,我就是媽媽;我偏內,她主外。女兒感受到她的付出,慢慢覺得她是家中一分子。

父母一開始排斥

Q:面對外界,遇到什麼困難?

A:我父母都70幾歲了,一開始對她是排斥的,覺得我們年紀差這麼多,為什麼我身邊永遠是她?剛開始蠻辛苦的。尤其面對外界,我的壓力比她,因為她一直就是個T,早已習慣別人眼光,但我屬傳統陰柔女性,會避著別人的眼光,尤其在公司保守的老同事面前,像她要跟我牽手,我會說不可以。

其實沒離婚前,有個男友對我很好,但他有家庭,永遠得偷偷摸摸,我打從心裡就不覺得他是我要的;而且他老婆來找過我,所以雖然我們交往7年,我並不想破壞他的家庭。跟女友的關係也認為見不得光,我卻因著跟她感情日深想積極去突破,尤其是想去說服我父母,就覺得根本不用在乎外人眼光了,慢慢跟她在街上手牽手也不怕了。尤其住一起後,漸漸也覺得這人不是男朋友,而是老公。我父母慢慢觀察她在我們家扮演的角色、怎麼對我女兒,也就默默接受。我們在一起13年了。

她知道我要什麼,不像男人佔有慾很強,凡事要以她為重心,我幾乎沒有自我。但她年輕,對朋友、工作還很有熱情,而我已45歲,經過這麼多風雨,只想平淡。加上怕她失敗,我常以過來人經驗勸她,但她還是想嘗試,有時兩人就有摩擦。最後我學著放手讓她去做。這些年,我們一家四口生活在愛中。我們倆一起賺錢養家,未來希望能結婚,有權處理彼此財產。她是我的大樹,我期待她事業會成功,以後能買房子,真正有個屬於我們的家。

原文網址: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312/572658/

 

人間異語:為了真愛 我比男人更渴望結婚

傑克 女同志 傑克 女同志

◎記者陳玉梅採訪整理

Q:怎會愛上大你13歲的女同事?

A:我很早就發現自己是女同志,開始剪短髮,到男性服飾店買衣服。21歲,我南下到電子廠廠當品管員,認識了她。我喜歡黏著她,很受她美貌吸引,有點不敢置信她離過婚,大我這麼多,直到看到她兩個國中女兒,才知道一切是真的。

那時她有個已婚男友,但是看她跟他講電話,毫無喜悅,我去了解,才知道她很辛苦。我們差這麼多歲,實在不可能在一起,但我就是對她好,每天陪她回家。她逐漸被我打動,後來我搬去跟她和她女兒一起住。

我爸過世了,我媽對我跟她們住,有點妒忌,經常就會用家裡東西壞了當藉口,要我回去修;或說有煮好吃的東西要我回去吃,但是慢慢的,她也被迫接受,因為我是她女兒。只是她還是期望我有天會回去跟她住。

Q:跟她在一起,有什麼困擾?

A:她沒跟女人在一起過,比較多顧忌,不像我是從小就習慣大家的眼光,甚至連上女廁都會被趕出來。自從高中接觸一群相同的朋友後,我就很坦蕩的接納我就是個T。

她女兒叫我姊姊

Q:她女兒怎麼跟你相處?

A:她們都叫我姊姊。我會教她們功課,到學校接送她們。有次她們說,同學都去吃王品牛排。我就說:「好,我帶妳們去!」她們真的很懂事,知道我們倆賺錢其實不容易,手機也都用我們用過的。

我就是爸爸,尤其一起生活10多年,我對她們有責任,也很喜歡照顧她們的感覺。兩個女兒很輕鬆看待我們的關係,跟同學朋友雖然介紹我是姊姊,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其實下一代已經很開放看這種事。尤其小的現在念護校,學校也有很多像我們這樣的人。

雖然我媽會覺得她們不是我的孩子,要我自己生,但我覺得有她們就夠了。就因為愛我的伴侶,我愛她的孩子跟她爸媽。像她媽過年要去賣場,我就會問:何時帶媽媽去賣場?會想他們需要什麼。

我比我的伴侶更渴望結婚,因為人會老會病,以後需要簽名,她有女兒可以簽,可是如果我媽過世,我有事找誰簽?雖然我有哥哥,但他很自私,沒有好好照顧我媽,只想挖她的錢,還結了三次婚,自己現在這個家顧的好好的,前段婚姻生的女兒就放給我媽養,非常不負責。

我名下有財產,目前媽在,我無法過戶給我伴侶,一旦媽過世,我一定立刻過戶,否則我走後,就是我哥的或充公。我只有結婚,我的伴侶跟女兒才能成為合法繼承人。

那天我買顆小鑽戒,特地帶我老婆到墾丁跟她求婚。我是教徒,堅守著「一夫一妻」,跟一般夫妻沒什麼不同,我不解教會為什麼說我們淫亂?盼社會成全,別讓我們擔心身後事跟醫療眷屬的問題。

原文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313/36432750/

 

同性伴侶收養遭駁回 法院認「不符小孩利益」

〔記者金仁晧、何世昌/台北報導〕女同志伴侶大龜及周周透過人工生殖,育有一對龍鳳胎,但只有周周在戶籍上被列為孩子的母親,他們遞狀請求依民法「繼親收養」規定,讓大龜收養兒女,但士林地院認為,夫妻依法必須一男一女,台灣社會對於多元成家尚無共識,「若認可本件收養,將使孩子成為輿論焦點,不符其利益」,予以駁回。

女同志伴侶周周(左)和大龜(右)合照,臉上洋溢幸福。(資料照,記者金仁晧攝) 女同志伴侶周周(左)和大龜(右)合照,臉上洋溢幸福。(資料照,記者金仁晧攝)

本案兩人已委由律師李晏榕提抗告,今天上午將赴士院召開記者會。大龜受訪指出,當初法院主動說要找社福單位做評估,出來的結果都很正面,最後卻不採納,讓她們很失望,法院以孩子可能曝光與被歧視做為駁回的理由,很像是在「懲罰被害人」,應是施加歧視者才該被導正。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秘書長CC指出,社工訪視後,認為大龜適合收養,法院應依循法律明文訂定的「子女最佳利益」原則判斷,而非考量與大龜一家人毫無關係的「社會共識」。

兒福聯盟評估報告指出,大龜和周周共同創業超過十五年,具一定財力,有能力提供孩子未來求學、生活等花費,大龜明理、態度開放,具有三年多教養經驗,也在日常生活中,傳達孩子多元家庭觀念,建立健康正向的心態,已有緊密親子關係,適合收養。

但士院認為,成年同性伴侶可自由追求自己對性向的認同,但兩個孩子年僅三歲,沒有思考及選擇能力,將不易面對的課題強加在其身上,恐造成負面影響,且縱使不認可本件收養,也沒有直接、立即的損害。

裁定指出,大龜跟周周主張兩人是事實上的夫妻,但依民法,夫妻為一男一女,同性伴侶不符合,不適用「繼親收養」規定。

伴侶盟秘書長簡至潔表示,周周、大龜已有組成家庭事實,但現行法令卻不予保障,導致須利用出養、再收養的「旁門左道」方式才能主張撫養權;她呼籲盡速通過同志婚姻合法化,並保障同婚配偶撫養權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原文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2246

 

北市府今夏辦首場同志婚禮 不限性別

〔記者蕭婷方、金仁晧/綜合報導〕台北市性別平等辦公室將在今年七、八月舉辦首場同志「自由婚禮」,並開放跨性別者報名;但台北市民政局卻將同志自由婚禮與既有聯合婚禮分開舉辦,導致性別團體批評「差別對待」、「本末倒置」。

台北市長柯文哲對多元成家態度從過去的「棄權」到如今支持,北市將首辦跨性別婚禮,面對社會正反兩極聲浪,性別平等辦公室執行長、社會局長許立民堅定表示,市長支持「就是要辦」!將舉辦自由形式婚禮,要大家想像在河邊吹風騎腳踏車、自帶吃食開派對,接受大家的祝福;且為避免將同志「標籤化」,同志、異性戀,任何跨性別者都能參與自由婚禮。

伴侶盟︰「本末倒置」開放聯合婚禮就可以了

伴侶盟秘書長簡至潔批評北市府「本末倒置」,她說,只要同志可參加既有的聯合婚禮,就可解決問題,何必還要另外花一筆預算籌辦同志婚禮,根本失去同志爭取聯合婚禮的意義。

簡至潔強調,聯合婚禮舉辦方式僅由行政命令規範,只要市府同意修改就能改了,應讓同志享有與一般公民平等的權利。

對此,許立民則回應,舉辦同志婚禮消息一出,府內承受不少「壓力」,因為婚禮為人生重要階段,接受祝福的過程、手段需要更「溫柔」,希望同志婚禮七、八月先辦,測試各界反應,慢慢鬆動市民對聯合婚禮的既定印象。

負責辦理聯合婚禮的民政局長藍世聰說,今年聯合婚禮報名條件已出爐,若再加入同志,程序必得再做調整,還要考慮參加聯合婚禮新人、家人的反應。

律師︰北市辦的婚禮應是「象徵」意義比較大

至於同志伴侶參加「自由婚禮」之後,是否就取得法律上婚姻的效力,律師馬潤明說,民法第九七二條仍嚴格限制,婚約應由男女當事人自行訂定,就算公辦婚禮,還是難以讓同志伴侶結為法律上的連理,北市舉辦婚禮應是「象徵」意義比較大。

但律師劉繼蔚則認為,傳統法律見解認為婚姻必須一男一女,但依民法第九八二條對於結婚的規範,未提及性別,不應強加法律本來沒有的限制,其實戶政單位大可直接准予登記,若公辦同志聯合婚禮可促進不同性傾向間的理解。

馬潤明說,由於同志婚姻牽涉到財產分配、孩童撫養等層面,目前台灣社會仍在討論,未有共識,依法又必須要一男一女才能向戶政機關登記,「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

原文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62245

 

同志婚禮=霸凌市民? 護家盟:政府違反依法行政原則

▲護家盟針對北市府將舉辦的同志婚禮提出抗議。(圖/記者劉康彥攝/ETtoday資料照) ▲護家盟針對北市府將舉辦的同志婚禮提出抗議。(圖/記者劉康彥攝/ETtoday資料照)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台北市政府於2014年3月首創的「性別平等辦公室」,預定於2015年7月舉辦第一場官方同志「自由婚禮」。這個決定引起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護家盟)提出抗議,針對同志婚禮表達糾正意見,認為此舉「對於社會風氣、國民教育與國家尊嚴及主權有嚴重影響,並不該霸凌市民,應遵守法律優先原則」。

針對北市預計舉辦的同志婚禮,護家盟先提出三點糾正意見,包含反對政府違反依法行政、抗議政府藐視法律尊嚴、藐視立法院、藐視法律背後的人民與國家主權、政府不宜公然違背公序良俗、倡導婚禮背後的非常態性行為,以及反對台北市政府霸凌台北市民。

護家盟聲明內容以「法律優位」原則為出發,認為婚禮是婚姻的象徵,應該依照民法972條內容,婚約是男女雙方所訂定,不包含同性戀者或跨性別者;同時表示,有法律規定卻不甩,明顯有故意規避明文已經有所規定的法律。另外護家盟指出,政府不應該為被公序良俗,倡導婚禮背後的非常態性行為。

▲北市府成立性別平等辦公室,預計於2015年7月舉辦官方同志婚禮。(圖/ETtoday資料照) ▲北市府成立性別平等辦公室,預計於2015年7月舉辦官方同志婚禮。(圖/ETtoday資料照)

除此之外,護家盟還寫道,「對於同志議題,許多人確實可以接納同志的存在,但是並不表示能夠接受或認同同志性行為,尤其更不贊同同志性行為成為公開宣揚的議題。」聲明文最後,更以「反對政府霸凌人民」直指,因少數人關係到的問題,卻有多數人被強迫接受,他們不認同「公然由政府帶頭霸凌多數人民」。

值得關注的是,其實北市這場官方同志婚禮,在民政局的規畫下,是與目前的聯合婚禮分開舉辦。但引起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伴侶盟)批評,認為「本末倒置」,應該是同志可以參加現有的聯合婚禮即可,何必另外舉辦。性平辦公室執行長許立民則指出,同志婚禮消息讓市府承受不少壓力,所以希望先測試各界反應,再逐漸改變市民對於聯合婚禮的既有印象。

原文網址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313/478380.htm

2015-02-01

【台灣/多元成家】150104 蘋果日報:台灣首見!原民部落喜辦同志家庭收養/150112 蘋果:原住民部落若贊成同志婚姻 原民會:尊重

爽歪歪評論:之前爽歪歪也曾整理過這個原住民同志家庭的報導,後來看到小翠和彭哥,終於如願以償收養了萱萱,並且獲得族人的認可與支持,小編非常感動。

什麼是家?有愛並相互扶持照顧,是永遠可以回去的歸屬,或許就是最簡單卻永恆的家的意義。

台灣首見!原民部落喜辦同志家庭收養

2015年01月04日09:23

「以後萱萱就是我家的孩子!」居住在屏東縣霧台鄉大武部落的魯凱族女同志伴侶彭哥和小翠,養育小翠的姪女「萱萱」長達12年,萱萱雖叫彭哥「爸爸」,彼此卻沒有法律上的關係與保障,部落長老們經過討論,終於同意彭哥收養萱萱,於昨日上午按照部落傳統習俗舉行儀式,成為台灣第一個部落認可的同志家庭收養。

今年53歲的女同志伴侶彭哥和小翠,一起生活近30年,兩人遵循魯凱族古禮「義結金蘭」正式結拜,12年前受小翠哥哥之托,代為照顧當時僅2個月大的女兒「萱萱」,彭哥和小翠把她當親生女兒般疼愛,帶在身邊一同生活;隨著萱萱長大懂事,彭哥希望部落長老們能同意她收養萱萱,正式認可她們一家人的關係。

經過多次部落會議,收養終於獲得長老們的首肯,具有魯凱族頭目貴族身分的彭哥,在昨日上午遵循傳統將祖傳禮刀、大鐵鍋、琉璃珠、現金等貴重禮品,贈與萱萱生父的家族,完成收養儀式,萱萱也因此取得貴族身分還必須重新取名,在部落長老的討論下,最後命名為「拉法烏蘇」。

現就讀國小六年級的萱萱,是彭哥心目中最棒、最貼心的女兒,彭哥驕傲的說:「傳家之寶不算什麼,女兒比較重要!」最後在萱萱生父生母的同意下,雙方簽定收養同意書,部落長老也言明,同意書雖然沒有實值法律效力,仍期盼彭哥和小翠能盡心照顧萱萱,老年後萱萱也能孝順她們。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林文玲指出,雖然彭哥小翠是同志家庭,但在部落公開收養儀式完成後,在原住民部落裡就等同於法律效力,全部落的人都會承認彭哥小翠一家人的關係。

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秘書長吳紹文表示,今天同志家庭的功能可以被原住民部落認可,為什麼中華民國的法律沒辦法認同這樣的家庭?我認為這是法律上很大的缺陷,從這個儀式中,證明了不被政府認可的家庭,仍舊可以完成很重要的家庭功能,這是政府應該要看到的。(突發中心/屏東報導)

部落長老主持收養儀式。突發中心攝 部落長老主持收養儀式。突發中心攝

萱萱的生父生母和彭哥簽定同意書,同意彭哥收養萱萱。突發中心攝 萱萱的生父生母和彭哥簽定同意書,同意彭哥收養萱萱。突發中心攝

收養儀式完成後,彭哥小翠和萱萱一家人都十分開心。突發中心攝 收養儀式完成後,彭哥小翠和萱萱一家人都十分開心。突發中心攝

萱萱不畏低溫冰水,仍孝順乖巧的幫小翠媽媽洗菜。突發中心攝 萱萱不畏低溫冰水,仍孝順乖巧的幫小翠媽媽洗菜。突發中心攝

原文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104/535621/

原住民部落若贊成同志婚姻 原民會:尊重

2015年01月12日17:30

屏東縣霧台鄉大武部落魯凱族女同志伴侶「彭哥」和「小翠」日前經部落會議通過,正式舉辦收養儀式承認已收養12年的女童「萱萱」。民進黨立委陳其邁今在內政委員會質詢時詢問原民會主委林江義,若部落支持同志婚姻,原民會是否會支持部落決定?林江義點頭表示:「原民會的立場應該是尊重部落決定。」

質詢一開始,陳其邁問林江義是否了解台灣近期民調對同志婚姻合法化的支持度。林江義說:「應該比例是很低啦!」但陳引述許多媒體、學術機構民調,強調已有過半數民眾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林江義得知後直呼:「我真的很訝異。」

陳其邁追問林江義,對攸關同性婚姻合法的《民法》親屬篇修正案是否了解?林江義說,因為它本人是基督徒,對這議題較少了解,但以後會多關心。陳隨後就舉霧台鄉的國內首例部落會議承認女同志收養案例,詢問林江義是否贊成。林江義說:「既然族人都支持,我們基本上都尊重。」陳再問:「假如部落文化、傳統支持同性婚姻,原民會會支持部落決定?」林江義點頭說:「對,原民會是原住民的委員會,部落的意見非常重要,基本上部落支持我們就支持。」

陳其邁稱讚,林江義說法是「勇敢的決定」,他進一步建議,是否在《原住民族基本法》中針對同志婚姻部分修法尊重部落會議決定。林江義先是回應:「這一步很像快了一點。」隨後他補充解釋,現行《原基法》第23條就規定「政府應尊重原住民族選擇生活方式」。

陳其邁接著再稱讚,林江義說法是「很進步的宣示」,呼籲原民會可針對各原住民族對同性婚姻議題的態度進行調查,作為政府決策依據。林江義當場表達同意。(黃揚明/台北報導)

原文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112/540683/

延伸閱讀

140506/140510 蘋果日報:叫媽還是叫爸爸 原民同志家庭

2015-02-01

【台灣/婚姻平權】150125 聯合報:相戀30年 同志喜餅分享喜悅/150113 LEZS:他他篇男男戀人現身說法

相戀30年 同志喜餅分享喜悅

2015-01-25 03:01:40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喜餅大廠伊莎貝爾去年播出品牌廣告「他他篇」,以一對相差十八歲的男同志伴侶日常生活為主題,網路逾五十萬人次點閱。這對伴侶何祥、王天明今年五月慶祝相戀卅年,將發送親友自己設計、伊莎貝爾製作的喜餅,「邀大家同享喜悅」。

這款客製化喜餅餅面上不僅有兩人姓縮寫,還有一雙交握的手,附上男男、女女性別符號。王天明希望,這喜餅不僅詮釋兩人之戀,也代表同志之戀,主動建議伊莎貝爾可做為同志周年紀念餅或伴手禮。

伊莎貝爾喜餅去年製作的「他他篇」廣告主角何祥、王天明。現在他們自己設計喜餅,分享相戀喜悅。 圖/王天明提供 伊莎貝爾喜餅去年製作的「他他篇」廣告主角何祥、王天明。現在他們自己設計喜餅,分享相戀喜悅。 圖/王天明提供

五十四歲的王天明,念大一時在校內出櫃,大四時認識離婚不久、初入同志圈的何祥,深為他「優伯」(優質大叔)巨星風采吸引。何祥說,當年他仰慕者眾,但大多碰上要公開戀情就卻步;王天明卻誠意十足,在未告白成功前就跟家人出櫃「我找到真愛」,是打動他的主因。

五年級與三年級之戀一走卅年,家人是重要支柱。王天明說,他深知要得到孝順的何祥認同,得對他家人用心,擔起照顧行動不便的何祥母親的重任;何祥更深得王天明一家心,一路打點他家人結婚、偶爾不和等大小事,兩人曾鬧分手,都是王天明家人力促復合。

去年兩人受邀參加試鏡,王天明懷抱「紀念相戀卅年」願望,何祥一心伸張同志權益,最後因「最真實自然」勝出。廣告播出後,正面讚許遠高於負面聲音,讓兩人很驚喜:「過去我們只過自己生活,現在跟外界有好多連結。」

何祥、王天明最大遺憾是缺乏法律保障。何祥說,去年王天明身體不適,他將戀人送入病房時,赫然發現自己沒身分簽任何文件,「如果是天明先走,我就人財兩空,因為房子是登記他名字。」

原文網址 http://udn.com/news/story/7314/664916

他他篇男男戀人現身說法

2014年台灣同志運動在顛簸中顫巍巍前進:國會第一次審議《婚姻平權法案》,卻又在民意代表及行政部門的反對下無法繼續,宗教團體與同志的衝突越顯激烈。在這看似同運轉捩點的時刻,台灣出現了史上第一支同志電視廣告,一向以異性戀男女為主要客群的喜餅業者伊莎貝爾,推出了以真實男同志伴侶為主角的廣告,迅即引起廣大回響。《LEZS》在去年末,邀得兩位男主角何祥與王天明現身說法。

與廣告中帶著雅痞氛圍的家不同,何祥與王天明座落於台北郊區的小窩更為溫馨。社區公寓的房子,看來雖不如廣告氣派,房間中的許多巧思,如鑲著兩人名字縮寫的自製茶几桌面雕刻,卻突顯出兩位男主角的浪漫,見證著兩人長達三十年的愛情。

▲為彼此打理,三十年來如一日。(圖/頤創藝提供) ▲為彼此打理,三十年來如一日。(圖/頤創藝提供)

愛才是維繫家的力量

提起相戀的過程,何祥與王天明臉上有了光。王天明說起初見何祥時,何祥的穿著、神采,三十年前的那一眼彷彿不過是前一瞬發生的事,歷歷在目。兩人拿出家中的舊相本,細數過往,帶笑時而含羞的臉龐,顯示愛情仍然是現在進行式。大夥好奇,難道家人未曾反對同志戀情?令人意外地,王天明說,家人不但支持他們的選擇,而且是兩人關係能夠行走長遠的重要支持,兩人也對彼此家人十分用心。

何祥提起王天明對自己母親的照顧:「我母親很喜歡他,她後來行動不便,都是阿明抱上抱下。」王天明也說,自己哥哥結婚,是何祥一手幫忙打理。反對同志婚姻的聲浪中,不斷有人質疑同志婚姻會破壞傳統家庭倫理。然而即使在三十年前那樣保守的年代,何祥與王天明的家人,卻共同證明了愛才是維繫家庭的最大力量。更多精彩內容,完整收錄於《LEZS》16。

▲▼提起兩人相戀的過程,何祥與王天明都有了笑意。(圖/頤創藝提供) ▲▼提起兩人相戀的過程,何祥與王天明都有了笑意。(圖/頤創藝提供)

▲▼提起兩人相戀的過程,何祥與王天明都有了笑意。(圖/頤創藝提供)原文網址 http://www.nownews.com/n/2015/01/13/1573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