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3

【賴比瑞亞/感染者支援】131003 台灣立報:建造魚塭 愛滋感染者自給自足

建造魚塭 愛滋感染者自給自足
2013-10-03 台灣立報 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

自從被診斷為HIV感染者之後,48歲的金(Moses King)面臨一個重大難題:他無法在嚴重歧視感染者的賴比瑞亞社會自處。

據英國《衛報》報導,受到全球對抗愛滋病、肺結核和瘧疾基金會(GFATM)的援助,金可以獲得由賴比瑞亞政府發配的藥品,不過他和6個孩子的飲食攝取卻不足。身為小型自耕農的金可以自耕蔬菜、購買米糧,但買不起含有蛋白質的肉類和魚類。他說:「自己耕種讓我們存活下來,但我們面臨許多問題。我們無法獲得任何蛋白質,沒有辦法攝取足夠營養來維持生理機能。」

創造工作機會 穩定營養來源

與感染者一起工作的諮詢師瓊恩(Pate K Chon)多年前看到一部泰國漁塭的紀錄片後,便在賴比瑞亞如法炮製,讓感染者有工作做,同時可取得穩定的蛋白質飲食來源。

瓊恩在1992年時被診斷為HIV感染者,她說:「我在紀錄片中看到水泥魚池,覺得這是個好辦法。和我一起工作的人中,有許多人的飲食攝取很不均衡,而魚類是純淨的蛋白質來源,不會如其他蛋白質來源一樣造成健康問題,而且我們可以自行養殖。」

瓊恩創辦的非營利組織「以感情、愛和開放思想服務群眾」(SHALOM)開始著手建造養殖池。去年,瓊恩遇到身為慈善家及新興企業實驗室(Emerging Business Lab)的創辦人希伊(John Sheehy)後,利用募得的資金在首都蒙羅維亞(Monrovia)的東北部建造一座漁塭,並設立農業訓練課程、康乃爾大學線上課程,並和非洲其他地方的漁民交流。希伊說:「我籌措資金建造漁塭、規劃水塔規模和水流系統。我的許多知識都是自學而來,現在我想撰寫手冊並跟其他人分享。」

希伊這項計畫已發展成「賴比瑞亞從成長到餵養漁塭」(Grow2Feed Liberia Fish Farm),每年至多可提供20萬尾魚,足以服務1,200名感染者的飲食需求,當然也包括金和他的家人。漁塭的水也能用來灌溉作物,作物和收入也用來造福社區居民,包括503名女性、206名男性和346名孩童。

社區近魚塭 成小型產銷社會

希伊說:「社區成員就住在漁塭附近,同意成為計畫成員,參與許多漁塭的作業並照料農作,待魚苗90天後長成大魚時,他們可獲得漁獲,並選擇自行食用或到市場販售以換取其他日常用品。漁塭給予感染者一個回歸正常社會的管道,現在他們每星期都會在市場和人們議價交易。」

根據賴比瑞亞人口健康調查報告,總人口350萬人中約有1.5%是感染者,其中60%為女性或女孩。賴比瑞亞社會中仍普遍存在對感染者的歧視,造成賴國內約半數感染者未獲得妥善治療。

對感染者來說,良好的營養攝取尤其重要。研究顯示,他們需要更高比例的蛋白質以預防健康狀況惡化。瓊恩說:「如果你接受抗反轉錄病毒藥物療法,營養是其中一個重要關鍵,因為藥物毒性很強,如果你沒有攝取足夠食物,藥物會讓你病得很重。」

提供訓練 計畫將入大學課程

瓊恩表示,賴比瑞亞糧價高,人民購買昂貴的進口米,魚類對大多數人來說則是稀有食材。希伊說,漁塭計畫是賴比瑞亞第一個為感染者族群設想的方案,已經吸引了賴國政府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注意,FAO已提供部分訓練,未來將支持在賴比瑞亞大學的課程。

漁業養殖專家認為,這項計畫在非洲大有可為。來自象牙海岸的「水利漁塭」(HydroFish)每年產出3千噸漁產,創辦人懷特(Paul White)表示:「漁業養殖在非洲絕對可行。這裡曾經嚴重缺乏資金和漁獲加工的技術,但現在都有了。」

有些輿論懷疑,漁塭養殖出的魚屬近親交配且含有毒性,希伊則認為,透過良好的技術可以降低這些風險。他說:「許多養殖漁塭的魚屬近親交配,會造成問題,但我們用賴比瑞亞的本土魚種配種,不是外來種,意思是我們可以持續用當地魚種選育出新的種源。我們不使用鄰近湖泊的魚種,因為那裡的魚吸收了許多毒素。我們也用水塔控制環境因素,且會定期測試水質。」

希伊希望能夠將漁塭計畫推展到整個賴比瑞亞和其他地方。他說:「獅子山共和國有間稻作公司問我們,是否能買我們的漁產給他們的員工,另外還接到來自奈及利亞和中美洲的詢問,不過我們100%不營利,也絕對不會放棄我們對社會正義的堅持。」

新聞出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3881

 

 

MDG : “Grow2Feed Liberia Fish Farm

 

 

延伸閱讀:
130917 The Guardian(英國衛報原始報導):Why fish farming can help people living with HIV in Liberia
http://www.theguardian.com/global-development/2013/sep/17/fish-farming-help-liberia-hiv-positive

2013-09-25

【國際/全球愛滋現況】130925 台灣醒報:全球愛滋感染數 下降3到5成/國際線上: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報告肯定全球防愛滋進展

全球愛滋感染數 下降3到5成
2013年9月25日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綜合報導

根據聯合國愛滋規劃署官員表示,歸功於醫學界在愛滋治療上的新進展,自2001年以來,全球愛滋病成人感染數下降33%、孩童感染者則降了50%。然而,青少年危險性行為的比例在增加,且許多國家對於愛滋病患者的歧視仍是非常嚴重,這些將不利於愛滋防治工作。

根據聯合國最新的世界愛滋調查報告,自2001年以來,全球愛滋成人感染數則降了33%,而孩童感染數下降50%,而。2001年,全球愛滋感染人數多達3千4百萬人,但在2012年,數字降至2千3百萬人,而孩童感染愛滋病的人數,則從55萬降到26萬。

聯合國愛滋規劃署官員表示,歸功於醫學界在治療藥物上的進展。從2005年開始,全球致命疾病感染人數下降了30%。

根據報告指出,現在全世界有3千5百萬人感染愛滋病,其中有1千6百人死於愛滋病併發症,愛滋病毒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使患者的身體抵抗力變弱,原本不會造成危害的疾病,變得有機會感染人類,嚴重時會導致死亡。

聯合國官員表示,美國有1千1百萬愛滋病患者,但每年因感染而患病者只有4萬9千人。聯合國現在正極力推廣幫助患者控制病情的新藥,作用不只能增加自己對病毒的抵抗力,也能保護他人免於愛滋病感染。這種藥物最大的功效之一,是幫助感染愛滋病的懷孕婦女,免於將病毒傳給新生兒。

聯合國愛滋病報告也指出,2012年,全球花費190億美金對抗愛滋病,在中低收入國家,9千7百萬愛滋病患者因此受益,得到藥物治療。到了2015年,對抗愛滋病的費用還將增至220億至240億之間。

愛滋規劃署官員表示,儘管世界愛滋人口有下降的趨勢,但年輕族群發生危險性行為的比例反而更高,這點非常令人憂心。另外,在許多國家,對於愛滋病患者的歧視仍非常嚴重,導致他們不敢尋求醫療支援,延誤了治療的時機。

新聞出處:http://tw.news.yahoo.com/%E5%85%A8%E7%90%83%E6%84%9B%E6%BB%8B%E6%84%9F%E6%9F%93%E6%95%B8-%E4%B8%8B%E9%99%8D3%E5%88%B05%E6%88%90-093400845.html

 

 

 

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報告肯定全球防愛滋進展
2013-09-23 來源:國際線上專稿  國際線上報導記者 劉素雲  編輯:杜軍帥 

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23日在日內瓦發佈的報告顯示,自2001年以來,全球新增愛滋病毒感染率降低33%。其中兒童感染率降幅尤為明顯,為52%。愛滋病防治,正在朝著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所確定的改變或扭轉愛滋病流行趨勢的目標加速前進。

報告顯示,在2012年,全球共有230萬名新感染愛滋病毒者,包括成人和兒童,與2001年相比減少了33%。其中,新感染愛滋病毒兒童已減少到26萬人,與2001年相比減少了52%。另外,愛滋病相關死亡率與2005年高峰期相比已經下跌了30%。這些成績主要歸因于抗反轉錄病毒治療的進一步擴大。

報告特別強調了愛滋病防治在中低收入國家取得的有效進展。到2012年底,在中低收入國家,約有970萬人接受了抗反轉錄病毒治療,短短一年內增加了近20%。目前的證據顯示,抗反轉錄病毒療法是預防愛滋病的最有效辦法,它通過聯合使用至少三種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最大限度地抑制愛滋病毒,特別是在疾病早期,可大幅降低感染者的死亡率。許多國家已經採取措施,擴大治療的覆蓋面。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米歇爾·西迪貝表示,到2015年,完全可以實現1500萬人接受愛滋病毒治療的目標。“同時還必須做出承諾,確保沒有人掉隊”。

將於24日召開的第68屆聯合國大會有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加快推進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進程,其中,愛滋病防治是千年目標確定的八項任務之一。所以,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在大會開幕前一天發佈報告,也是想引起全球對愛滋病防治問題的關注。

根據報告內容,目前愛滋病防治的最主要問題是資金。愛滋病防治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投入。目前,全球捐助資金一直徘徊在2008年的水準。不過,許多國家都增加了愛滋病防治的國內支出。2012年,全球用於愛滋病防治的資金估計為189億美元,不過還需要加大投入,到2015年估計每年需要240億美元。

報告還回顧了2011年“聯合國愛滋病毒和愛滋病政治宣言”中確定的全球愛滋病防治的十項具體目標的進展情況。報告指出,還需要加速這些方面的努力,比如確保高風險感染人群及時接受防治,防止針對婦女和女童的暴力行為等。目前,性別不平等、法律不完善以及歧視行為等繼續阻礙著愛滋病防治計劃在一些國家的實施,在這方面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努力,以解決長期存在的障礙,進一步擴大愛滋病防治的範圍。

新聞出處: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42071/2013/09/23/7211s4263327.htm

2013-09-19

【美國/愛滋疫苗進展】130919 自由時報:愛滋疫苗露曙光! 動物實驗清除效果佳 /附公視影音與文字報導

《醫學研究》愛滋疫苗露曙光! 動物實驗清除效果佳
2013-09-19 自由時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愛滋治療大突破!美國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研究團隊本月發表於《自然》期刊的研究指出,新型疫苗使9隻恆河猴完全清除猿猴免疫缺乏病毒(SIV),此種病毒比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還要毒10倍;國內專家認為,此研究為人類愛滋治療和預防帶來一線成功的曙光,令人振奮。

研究團隊以巨細胞病毒(CMV)攜帶SIV抗原,作成疫苗,並以模擬性行為的方式,給16隻恆河猴作直腸接種,再讓牠們確實感染SIV最毒的一型。接著追蹤其體內病毒量,直到連續3次測不到病毒,觀察24週至30週後,人道犧牲、解剖。研究人員採每隻恆河猴全身100多個組織,以高通量DNA序列檢查,結果發現有9隻完全驗不出SIV病毒。

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兼傳染病與癌症中心主任陳宜民指出,使用CMV作疫苗載體是此研究最獨特之處,它是疱疹病毒的一種,有慢性持續感染的特性,可引發中等程度的T細胞免疫反應,以致記憶型T細胞巡邏全身時,能偵測並殺死感染SIV的細胞,達到清除病毒的效果。

陳宜民表示,該型SIV比HIV還毒10倍以上,通常猴感染後兩年就會死亡,這次病毒雖然造成感染,卻因疫苗產生很好的保護力,竟然清除病毒,很令人振奮。雖有7隻恆河猴病毒仍在,可能是個體差異所致,經更完整動物實驗,或許3年後可開始人體試驗,試試能否治癒愛滋。

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表示,透過疫苗「預防愛滋感染」的理想,一直沒有成功的跡象,只能退而求其次,期望能「控制病毒」,此研究是目前第一個達到「清除」效果的研究。

不是人體試驗 仍需小心解讀
謝思民提醒,93%恆河猴基因與人類相同,很適合模擬人類感染,但畢竟不是人體試驗,需小心解讀,而且測不到病毒,不代表病毒不存在,是否會復發,還是個未知數。

此外,要應用於人類前,必須先確認以CMV攜帶HIV抗原疫苗的安全性,才能展開預防性疫苗或治療性疫苗的人體試驗。

新聞出處: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sep/19/today-health3.htm?Slots=BHealth

 

 

 

 

 

 

 

 

 

獼猴SIV 毒性遠甚人類愛滋HIV 美團隊研發 愛滋疫苗重大進展
2013-09-20 公視中晝新聞 記者賴淑敏徐啟峰台北報導

美國奧勒岡健康跟科學大學研究團隊,這個月發表在Nature、國際醫學期刊上,說、有一款新型疫苗可以清除「獼猴免疫缺乏病毒」SIV,這款病毒、比人類的愛滋病毒HIV,更毒十倍,國內愛滋病專家認為,這項研究成果對未來治療跟預防很重要。

愛滋病治療未來可望有重大突破!美國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研究團隊,在動物實驗發現,利用新型疫苗、可以有效殺死「獼猴免疫缺乏病毒」SIV,而這種病毒比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還要毒十倍,為人類愛滋病治療帶來一線希望。

==聲音來源:高雄醫學大學傳染病與癌症中心主任 陳宜民==
過去從來沒有一個疫苗顯示說
它們可以有這麼好的
預防HIV感染的效果

研究團隊是以巨細胞病毒CMV當載具、做成SIV抗原疫苗,並以模擬性行為方式,先給16隻獼猴接種疫苗,再讓牠們感染SIV病毒,然後觀察24到30週後,人道犧牲、解剖發現,有九隻獼猴以DNA序列檢查,完全驗不出SIV病毒,顯示疫苗可以清除SIV病毒。

==聲音來源:高雄醫學大學傳染病與癌症中心主任 陳宜民==
他們發現說這種感染
在動物體內會讓牠產生所謂
作用記憶性T細胞
那這個有作用的記憶性T細胞
它會在全身各器官在那邊巡邏
只要發現是有
HIV病毒感染的細胞
它們就會發揮作用把它殺死

國內愛滋病研究專家認為,美國的動物實驗模式、雖然是預防性疫苗,但是從它透過激發T細胞免疫反應、清除病毒的機轉來看,未來作為人類治療性疫苗,應該也有同樣的效果,而這項研究成果,日前也登上Nature國際頂尖醫學期刊。

新聞出處:
http://web.pts.org.tw/php/news/pts_news/detail.php?NEENO=250731

2013-09-18

【台灣/認識愛滋專題】130918 聯合報:愛滋 最大的障礙是誤解

愛滋 最大的障礙是誤解
2013/09/18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專題報導

1980年10月到1981年5月,美國洛杉磯分別發現5名男同志感染罕見的「肺囊蟲肺炎」,並因而過世;由於這種肺囊蟲肺炎對一般健康人的致死率微乎其微,醫師百思不得其解。
這段歷史,是人類第一次接觸愛滋病的歷史。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隨後證實,這些人都是死於免疫系統喪失;隔年並正式將這種疾病命名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毒則稱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美國發現這種新興病毒後,台灣於1984年也發生國外過境旅客感染愛滋病事件;本土首例病例則出現在1985年,這名男性患者作遍所有檢驗仍查不出病因,直到有醫師懷疑,並將血液檢體送往美國後才確診。

愛滋病一直有20世紀黑死病之稱,但數據顯示,愛滋病死亡率遠低於你我想像。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從國內出現第1例感染者以來,累積已有2萬5595人感染愛滋,死亡人數約4千人,死亡率不到兩成。

儘管如此,認為愛滋病是絕症的民眾仍不在少數。台灣露德協會調查全台1077位民眾發現,超過一成民眾認為愛滋病是絕症,雞尾酒療法已問世17年,還有民眾不知已有藥物可抑制愛滋病毒。

事實上,愛滋病死亡率大幅降低,應歸功於雞尾酒療法;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表示,愛滋感染者接受雞尾酒療法後的半年內,除了血液中病毒量可降至偵測不到的地步外,亦能增加患者的抵抗力。換句話說,雞尾酒療法雖然無法完全清除病毒,但可以抑制病毒複製。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表示,歐洲研究發現,只要規律服藥,愛滋感染者的平均餘命只比非感染者少一年。

台灣露德協會的調查,突顯出對抗愛滋病最大的障礙不是藥物,而是民眾的誤解;台灣露德協會秘書長徐森杰表示,多數國人還是將愛滋感染與不道德畫上等號,事實上愛滋病與肝炎一樣,都只是一種慢性疾病,「民眾不該對患者貼上道德標籤。」

 

多數國人還是將愛滋感染與不道德畫上等號,事實上愛滋病與肝炎一樣,都只是一種慢性疾病。 記者陳立凱/攝影

常見愛滋迷思

■感染愛滋病毒就是得了愛滋病?

A:感染病毒不一定會發病,而且多數人感染後幾乎沒有症狀;愛滋病是指感染病毒後發病,出現感染症狀。

■愛滋病是絕症?

A:雞尾酒療法問世後,雖無法根治愛滋病毒,但可以抑制病毒在患者體內複製。

■治療愛滋病很複雜?

A:目前的愛滋用藥主要是口服藥,只要按時服藥即可。

■抗愛滋藥物有許多副作用

A:多數副作用都很輕微,容易處理。感染者可與醫師討論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處方。

■只有男同志會感染愛滋?

A:無論是異性戀或同性戀,只要發生不安全性行為,都有可能感染愛滋病毒。

資料來源/謝思民醫師   製表/黃文彥聯合報

 

新聞出處: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77284

 

 

平均每天6人感染愛滋 性行為要帶套
2013.09.18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專題報導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1到7月,共新增1360位愛滋感染者,較去年同期增加8%,平均每天有6人確診感染愛滋;儘管愛滋病已經有30年歷史,但染病人數卻絲毫沒有遞減。

「多數民眾總認為自己不會那麼倒楣。」台灣露德協會秘書長徐森杰表示,許多人發生性行為時,沒有做好防護措施,是愛滋感染人數快速增加主因。

「愛滋病到了需全民篩檢地步。」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說,雖然愛滋感染者不一定會發病,但個案本身已有傳染力;他強調只要曾發生過不安全性行為,每1到2年就該定期篩檢,除了保護自我,也避免傳染他人。

但有人覺得自己不會那麼倒楣,加上社會附加在愛滋病上的「道德烙印」,不僅讓患者害怕服藥,也讓潛在感染者不敢篩檢。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表示,社會將染病認為是患者咎由自取,事實上愛滋病是血液傳染疾病,異性戀或同性戀者都有感染風險。

「染病是不幸,不是他們願意的。」林宜慧表示,感染者做的事情其實與大家都一樣,「同樣都是發生性行為,他們是被傳染的。」

疾管署統計,愛滋感染個案以年輕人居多,20到39歲感染者超過七成,其中有7%是學生;由於感染多半年輕,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組長陳昶勳說,目前便利商店雖能買到保險套,但大專院校若能普設販賣機,疾管署也樂觀其成。

林宜慧則表示,社會應該正面面對性教育,與其不敢提及性,不如勇敢教導學生的性知識,「面對它,才能戰勝它。」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169953.shtml

 

延伸閱讀
爽歪歪網站:安全的性知識>愛滋基本常識
https://gplus.org.tw/know_3.asp?KNOID=KNO12111122424515&myarea=8&page=1
爽歪歪網站「認識愛滋」相關新聞一覽
https://gplus.org.tw/action_2.asp?searchdata=TAG%3A%BB%7B%C3%D1%B7R
%B4%FE&searchsubmit=%B7j%B4M

2013-09-18

【台灣/愛滋預防】130918 台灣立報:愛滋宣導重男輕女 防疫現漏洞

愛滋宣導重男輕女 防疫現漏洞
2013-9-18 台灣立報 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

「現在才知道,原來女生也會感染愛滋!」紅絲帶基金會「愛現幫」的講師惜惜,某次校園愛滋宣導結束以後,聽見女學生跟她分享這個心得時,感到相當訝異。然而這個想法可能是一項警訊,它具體而微地暴露出台灣女性愛滋防治意識的不足。

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2013年7月底,本國籍女性愛滋感染者有1,746人,占總感染人數的6.82%。儘管所占比重不高,但傳統社會價值、失衡的性別權力關係以及過度偏重男性的政策宣導,都導致女性對愛滋的認識相對不足。

防疫焦點偏男男性交
國家婦女館與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17日召開「從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歧視公約)探討女性愛滋防治教育」座談會,前疾管局副局長、現任紅絲帶基金會秘書長林頂表示,愛滋防治常將重點放在男性間性行為者;但他強調,異性戀占人口多數,性行為的發生仍以異性戀為主,如果忽略這項事實,未來女性感染愛滋的情況會更加嚴重。

紅絲帶基金會研究員李芳盈指出,提到愛滋病,絕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男性間性關係者、靜脈注射毒癮者、性工作者或多重性伴侶者,幾乎不會聯想到一般女性,這部分可能成為防疫漏洞。

女性感染愛滋的主要途徑,不安全的性行為愈來愈引人注意。李芳盈指出,2006年至2010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女性感染愛滋的因素當中,藥癮從79.3%一路下降至22.6%,性交傳染卻從19.4%上升至48.4%。

林頂表示,就「發病率」而言,異性戀的發病率比男同志更高。異性戀以為感染風險較低,因此經常有延遲篩檢、延遲診療的情況發生,因此發病率及致死率都相對偏高。
先生死於愛滋的惜惜,就以過來人的身分表示,自己曾經就是疏忽愛滋的典型女性,對愛滋缺乏足夠認知。雖然在交往之前,她就已經知道對方曾經因為工作的緣故而常有性消費。但交往以後,卻以肉眼來判定先生的健康狀況,直到先生愛滋發病躺在病床上,才知感染愛滋的事實。

女性感染者易受歧視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指出,社會加諸在女性身上的性規範,可能是女性感染愛滋風險偏低的原因,但也因此而疏於警戒。她表示,女性篩檢愛滋意願偏低的原因,包括女性感染愛滋較易受到歧視、經濟弱勢需要依靠而不敢篩檢等。

黃淑英批評,教育與衛生單位都應該檢討。教育單位太保守,應該要發放或販售保險套,同時重視學生的健康教育,從小教導女性要篩檢愛滋,就如同子宮頸抹片、乳癌與大腸癌篩檢一樣,融入至生活的一部分。性別盲的衛生單位,則要看見疾病的性別差異,加強醫事人員訓練,因為身理構造不同,女性較常出現誤診的情況,結果延誤了治療。

推廣愛滋防治,教育位處最前線。致理技術學院副學務長張瑞豐表示,中學與大學的愛滋防治教育,可以融入到公民、護理及通識課程。但他表示,學校要提倡自我保護,鼓勵學生隨身攜帶保險套,但最常遇到的阻力卻是家長的抱怨。

提升女性自主意識
愛之希望協會副主任吳孟姿指出,愛滋防治教育不該只停留在推廣保險套、認識愛滋病。按CEDAW第5條的規定,政府應致力於消弭定型的性別偏見,她認為,革除女性「性被動」的刻板印象、消除既定的性別偏見,對愛滋防治也相當重要。


吳孟姿表示,一直以來,台灣不斷在培育愛滋與性教育的種子師資,希望未來的師資培育能以「女性自主」為目標,開發性協商及安全性行為的策略,教導下一代在親密關係中如何透過性協商來自我保護。

關愛之家與會代表李佳霖則指出,校園宣導愛滋防治,無論是文字或圖片,總是不斷「再現」(representation)男用保險套。他建議,未來設計宣導時,應該同時去呈現男用及女用保險套。


另外,保險套的宣導不該只是被狹隘地看成是杜絕性病或愛滋的手段。李佳霖表示,應進一步融入成長及生命教育,讓學生瞭解相互尊重及女性自主的重要。

李佳霖特別提到,女性較早進入青春期,較早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此時正好是建立女性自信的機會。如果學校在這個時候避談保險套及性行為,對女性恐有不利影響。
李芳盈則表示,目前愛滋防治宣導多從男性觀點出發,應加入女性觀點。另外,雖然大多數女性的感染者是20至39歲的青年(占68.37%),但青年女性是相當多元的群體,如何規劃因應各種次族群的防治辦法也相當重要。

新聞出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3453

2013-09-08

【台灣/愛滋治療新指引】130908 中央社:愛滋給藥放寬 可提前治療

SongYY說明
關於疾管署公告的第四版愛滋病檢驗及治療指引,優活健康網以
新版愛滋治療方針 性伴侶染愛滋就可立即投藥為標題做報導,並有多家媒體轉載。但是其標題和內文均很容易讓讀者誤會,以為只要性伴侶感染愛滋,未感染的一方就需要立即投藥。
中央社的報導相對便清楚多了。事實上,新版指引是在「成人開始使用抗愛滋病毒藥物之時機」中,增加了「可能傳播HIV給性伴侶者」這一項,亦即serodiscordant couples (性伴侶一個有愛滋、一個沒有愛滋)中有愛滋感染的那一位,不論CD4淋巴球數目為何,都建議開始治療。而未感染的一方,當然無須治療。
以下除中央社的報導外,也附上台灣愛滋病學會臉書中的說明與截圖,說明新版指引愛滋治療的參考時機。

愛滋給藥放寬 可提前治療
2013-09-08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8日電

新版愛滋病檢驗及治療指引公告實施,不僅給藥時機提早,而且有性伴侶的感染者隨時都能治療。

這份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告、醫界採用的新版(第四版)指引,將開始服藥的免疫指標CD4淋巴球數值,由小於或等於350調整為小於或等於500。這意謂著,當病人免疫力尚稱良好,甚至根本沒有發病症狀時,就可以吃藥抑制愛滋病毒。

此外,有性伴侶的愛滋感染者,不論CD4淋巴球數值為何,都可以開始治療。另外,對於愛滋病合併肺結核的感染者,以及預防愛滋孕婦感染胎兒,也一併修正給藥方針。

愛滋用藥由疾管署公費負擔,近年每年的愛滋藥費超過新台幣26億元,署長張峰義坦言,新版指引與世界衛生組織同步,可讓感染者減少併發症、延長生命,代價卻是藥費花得更多,而且是無底洞,目前的想法是請常常中斷服藥的感染者,暫時不要再服藥,以免病毒出現抗藥性。

疾管署第三組組長陳昶勳指出,現有1萬2600多人服藥治療愛滋,另有4000多人定期檢查而未服藥,常見理由是自覺身體狀況良好,吃藥反而會有副作用,例如四肢脂肪位移到腹部、肝功能受影響等,而且吃了就不能隨便停藥。

陳昶勳說,正在治療的感染者,平均是CD4淋巴球數值平均260到270時才開始服藥,新版指引可以提前給藥,有的感染者會想要早用藥早心安,有人可能不領情,但這會增加多少愛滋藥費負擔,大約要半年後才能具體評估。

新聞來源: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309080231-1.aspx

 

附:台灣愛滋病學會臉書上對新指引的說明

我國新版愛滋病檢驗及治療指引(第四版),對於成人起始治療時機之修訂有二,以下詳細介紹其緣由:

1.建議CD4淋巴球數目≦500 cells/μl即開始治療。有越來越強的研究結果顯示,CD4淋巴球介於350-500即開始治療,相較CD4小於350再治療,會減少愛滋病患者伺機性感染發生機率以及死亡率。因此全球各愛滋病治療準則,皆將治療門檻提前至500。今年六月,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將此門檻由350拉高到500,全球有90%的國家,皆採用WHO的準則,因此我國準則此時跟進,相當合理。

2.新增一項起始治療時機:「可能傳播HIV給性伴侶者」,不論CD4數目為何。根據HPTN052研究結果顯示,針對愛滋感染狀態相異的伴侶中(serodiscordant couples,性伴侶一個有愛滋、一個沒有愛滋),有愛滋感染的那一位進行治療,可以降低96%把愛滋病傳染給伴侶的機會,因此美國DHHS準則自2012年起,WHO準則自今年起,都將serodiscordant couples中的感染者列入治療時機,不論該感染者的CD4數目為何。

文章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44137712319456&set=a.484242048309023.1073741833.472830516116843&type=1

2013-09-08

【台灣/愛滋現況】130908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1年內愛滋發病者 異性戀高於男同性戀/附:一位愛滋工作者的回應

1年內愛滋發病者 異性戀高於男同性戀
2013年09月08日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蔡明樺/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今舉辦愛滋病研討會時表示,1年內發病的愛滋新增患者中,異性戀佔4成,高過男同性戀的3成,顛覆愛滋病多是同性戀的刻板印象。疾管署組長陳昶勳解釋,愛滋病75%是透過肛交傳播,經該署不斷宣導,男同性戀對於防治愛滋的警覺性高,定期篩檢的比例較高,反觀異性戀常輕忽愛滋,延誤就醫治療,導致發病比例高過男同性戀。

陳昶勳說,近5年統計,15至24歲年齡層的愛滋新增感染者佔29%,比例逐年上升,新增愛滋感染者的平均年齡也從5年前的33.6歲下降到今年的31.1歲。他並表示,國內目前約有4000多名愛滋感染者未定時用藥,他強調,未規律用藥可能導致病毒突變、產生抗藥性,反而比未用藥者更難治療,建議愛滋患者應規律用藥,才能控制病毒量預防發病。

新聞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30908/255519/%E6%84%9B%E6%BB%8B%E6%96%B0%E5%A2%9E%E8%80%85%E3%80%80%E7%95%B0%E6%80%A7%E6%88%80%E5%8D%A0%E6%AF%94%E9%AB%98%E6%96%BC%E7%94%B7%E5%90%8C%E6%80%A7%E6%88%80

SongYY說明
一位不願具名的愛滋工作者,在看到這則新聞後,有感而發地寫下以下的文字;或許因為感受很深,對於相關官員有相當程度的期許與批判。這一番語重心長的回應,相當值得深思。SongYY將其附在這則新聞下,以供參考。
以下文字經作者同意轉貼,特此致謝。

這篇新聞提的是指HIV確診通報後一年內通報發病的比例,發病標準大致有分數字高低(比如說CD4免疫力)、伺機性感染(比如說肺囊蟲)等等,目前CD4的吃藥標準是高於發病標準的,在提早發現及控制良好下並不容易發病。HIV病程目前約5~8年,所以通報後一年內發病可以當成延誤就醫或過晚發現的指標。

從十年前民間團體開始不斷與CDC溝通高危險族群理論的缺點,將防治資源投注在同志族群並不斷強調高危險族群增長污名之外,也將造成異性戀族群的防疫漏洞,但CDC的邏輯至今並沒有改善太多,前有施文儀,後有楊世仰,個個都是帶頭污名與強調族群的官員。

拿到現實層面來看,不只我遇到的異性戀個案,多數的異性戀覺得愛滋與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的想法相當普遍,其中不乏許多原由是覺得不是同志、也不打藥也不找性工作者…等等所以與他無關,這些現象都是高危險族群理論帶來的後果。

陳昶勳跳出來解釋時先褒了污名化的高危險族群理論在同志部份帶來的篩檢意識,接著再提了異性戀輕忽愛滋,我對於這個回應非常生氣與難過,高危險族群理論帶來的異性戀問題與同志污名部份個個都是不利於防疫,但他話語之間並沒有見到有任何政策與方向面問題的檢討與自覺。

曾經有一位異性戀個案問我「為什麼會是他?」,我回答不出來,我不知道他是否要為自己負責,但我知道,這些主導防疫方向官員並不需要對這些種種結果負責。

台灣的愛滋防疫在這些長官帶領下是非常可憐的。

2013-09-02

【台灣/菜花】130902 蘋果日報:口交感染 女大生嘴長菜花/聯合報:菜花藥膏汰疣凝 納健保給付/附羅一鈞醫師:生殖器長菜花 常見的十大疑問

SongYY說明
每隔一段時間,菜花這種疾病就會在媒體上出現病例報導 (而且在媒體披露病例的醫師常是固定的那幾位唷!)。9月2日,多家媒體又報導了一位女大學生嘴部出現病灶的案例,更值得關注的是,健保署也於同日宣布將汰疣凝(和化疣敵Wartec的成分相同,為細胞分裂抑制劑 Podophyllotoxin,但是汰疣凝為台廠藥物)列為健保給付藥物,使得菜花治療上更為平價方便。
對於這種疾病的認識,聯合報於今年8月轉載了羅一鈞醫師原發表於2010年8月的部落格文章《關於生殖器菜花的常見疑問》,是一篇深入淺出認識菜花的好文,在此一併附上。延伸閱讀中亦有數篇爽歪歪網站轉載的新聞值得一看。


口交感染 女大生嘴長菜花
2013年09月02日 蘋果日報 沈能元╱台北報導

性行為未做好防護,小心「菜花」朵朵開。一名二十多歲女大學生,日前右側嘴角出現一塊白色凸起物,原以為天熱、火氣大而長青春痘,就醫檢查竟罹患菜花,醫師懷疑她是口交遭感染;暑假門診也發現,學生罹菜花、淋病等性病約增兩成,呼籲性行為應全程使用保險套。

收治病例的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該名女大生經用藥治療,菜花症狀已緩解,問診時她不願說明接觸史,趙懷疑是性行為時感染菜花,若延誤治療,可能造成皮膚反覆感染、潰瘍,嚴重將引發皮膚癌。(SongYY補充:真的會致癌嗎?請參考羅一鈞醫師的文章)

暑假罹性病增2成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王起杰解釋,菜花是人類乳突病毒一種,多經性行為接觸傳染,易侵犯生殖器官、嘴角、口腔黏膜等較潮濕部位;症狀輕微時,可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嚴重須以電燒或冷凍療法,一旦性行為後皮膚出現隆起等異狀,應即就醫。

王起杰也發現,暑假罹菜花、淋病等性病而就醫的高中生、大學生約增兩成,除因學生放暑假較可能有性行為,天熱也有利淋病雙球菌等細菌滋長,呼籲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性行為前後注意生殖器官清潔,若性行為後出現尿道搔癢、排尿疼痛等,應就醫檢查。

新聞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902/35264782/%E5%8F%A3%E4%BA%A4%E6%84%9F%E6%9F%93%E5%A5%B3%E5%A4%A7%E7%94%9F%E5%98%B4%E9%95%B7%E8%8F%9C%E8%8A%B1


菜花藥膏汰疣凝 納健保給付
2013.09.02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曾感染過生殖器疣、即俗稱「菜花」的人而言,必定對電燒或冷凍治療過程的疼痛刻骨銘心。健保署公告自昨天起,把外用治療乳膏「汰疣凝(Podophyllotoxin)」納入給付,民眾可拿藥回家塗抹,兼顧隱私、少疼痛,可提高患者就醫意願。

三軍總醫院皮膚科前主任趙昭明指出,尖頭濕疣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性病,只要人體有細小傷口就可能感染,是軍中排行第一的性病。除了性行為接觸感染外,少部分個案也會經由染病者使用過的馬桶、毛巾,或摸過的門把、水龍頭上面所殘留的人類乳突病毒接觸感染。(SongYY補充:請一併參考羅一鈞醫師文章中的說法:目前沒有證據支持可以透過環境當中的物體間接接觸而傳染菜花。)

新聞出處: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1/8136338.shtml

 

 
生殖器長菜花 常見的十大疑問
2013/08/09  聯合新聞網/文/羅一鈞(現任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台大醫院內科兼任主治醫師)

答客問的眾多問題中,有一部分是關於和生殖器菜花和HPV的基本常識,我找到一篇2008年刊登在知名性病期刊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的文章,有很好的問答資料整理,翻譯摘要如下:

1. 生殖器菜花是什麼引起的?

答:生殖器菜花的病原是人類乳突病毒(HPV)。可感染生殖器的HPV型別有40種以上,造成生殖器菜花的,主要是HPV第6型和第11型(佔90%以上)。其他可感染生殖器HPV型別,則通常只引起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的感染,很少引起生殖器菜花。

2. 生殖器菜花都是性行為傳染的嗎?

答:生殖器菜花絕大部分是性行為傳染的(包含口交)。兒童案例中,有些是經手傳播菜花到生殖器。雖然在一些無生命的物體上曾發現HPV的遺傳物質(DNA) ,但是目前沒有證據支持可以透過環境當中的物體間接接觸而傳染菜花。

3. 我聽說菜花病毒可以致癌,這是正確的嗎?

答:俗稱的菜花病毒,是指HPV第6型和第11型,這兩型跟癌症無關。會致癌的HPV型別主要是第16型和第18型。由於罹患生殖器菜花的患者,可能經性行為同時感染到與致癌有關的HPV型別,研究顯示日後罹患陰唇癌、陰道癌、子宮頸癌、陰莖癌、肛門癌的機率,是其他人的2到20倍。

4. 菜花要多久才會好?

答:如果治療有效,通常治療三個月內可以清除菜花病灶。「治好」是個有爭議的辭彙,怎樣算「治好」? 有人認為菜花病灶已清除,就算有殘餘的菜花病毒潛伏留存,還是可以當做「治好」。有人則認為要把菜花病毒全數清除才算「治好」。三個月指的是前者。

5. 我會一直帶著菜花病毒嗎? 如果是這樣,我會傳染給別人嗎?

答:這裡有幾個重要概念先澄清:(1) 感染菜花病毒,不一定會出現菜花。有研究追蹤感染HPV第6型和第11型的婦女,發現兩年之中只有60%的人出現菜花。(2) 出現菜花的部位周圍雖然看似正常,有研究指出這些看似正常的部位有45%已帶有HPV病毒,而這些人比較容易出現菜花的復發。

用比較淺顯的話來說,沒有出現菜花,不代表身上沒有菜花病毒,因為可以無症狀。菜花病灶清除了,不表示身上的菜花病毒也都沒了,因為病灶周圍仍可以帶著菜花病毒。現有的菜花治療方法,可以清除病灶,但不能全數清除菜花病毒。

感染菜花病毒後,從感染到出現菜花(潛伏期)平均是3個月,會帶著菜花病毒的時間則平均是一年,有10-20%的人可帶著長達18個月以上。我們可以告訴患者:「出現菜花的時候應該傳染力最強,可是就算菜花經過治療被清除,菜花病毒通常還是存在,可能仍然有傳染力。」

6. 保險套可以預防菜花嗎?

答:關於保險套是否能預防菜花和菜花病毒感染,過去的研究結果,有支持的也有不支持的,但支持保險套的研究比較多。目前的共識是:保險套是可能預防感染菜花病毒的,特別是每次都用的人。

7. 菜花會復發嗎?

答:以目前的治療方法,菜花會復發的機率不低,復發率從10%到90%都有人報告過。菜花的治療方式請看去年九月的文章。常用的治療方式,幾乎都是利用物理或化學方式破壞病灶,對於菜花病毒沒辦法清除,因此容易復發。只有樂得美 (Imiquimod)是透過免疫調節反應去抑制菜花病毒,因此復發率會比其他治療方式來得低。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免疫調節藥物被用來治療菜花。

8. HPV疫苗可以預防生殖器菜花復發嗎?

答:HPV疫苗的其中一種「嘉喜」(Gardasil)四價疫苗 ,能預防HPV第6、11、16、18型,已在從未罹患菜花的年輕女性和年輕男性,被證實可有效預防生殖器菜花的發生。已經罹患菜花的人施打HPV疫苗,對於預防再度感染可能會有幫助,對於復發則可能沒有預防效果。關於HPV疫苗的介紹,請看去年4月和10月的文章。

9. 我或我的伴侶應該接受HPV檢查嗎?

答:HPV檢查,是指用拭子(swab)收集生殖器檢體去做HPV遺傳物質(DNA)的PCR檢查。目前HPV檢查是用來輔佐子宮頸抹片異常的判斷,並不建議用作常規篩檢,因為檢出HPV陰性不表示沒有HPV,可能只是剛好没採集到感染部位。檢出HPV陽性就算是跟菜花有關的型別,不一定就會日後出現菜花,眼下又無法治療HPV本身,這樣的篩檢結果徒增受檢者的焦慮和困擾,所以不建議當作常規篩檢。

10. 我可以做什麼讓菜花快點好?

答:有零星證據顯示,減少酒精攝取、減少抽煙、減少壓力,可能有些幫助。

文章出處: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70648

延伸閱讀
【台灣/警世還是污名?】130524 NOWnews:同志轟趴淪「菜園」 大便出血…天啊!有菜花/蘋果日報:15歲男玩轟趴 肛門長滿菜花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3525114940387&myarea=2
【台灣/性病眾說紛紜】130520 聯合晚報:沾到公廁馬桶水 肛門長菜花/華人健康網:馬桶水濺到染菜花?醫師:微乎其微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352123625937&myarea=2
羅一鈞醫師﹤心之谷﹥部落格:生殖器疣(菜花)的治療選擇
http://heartvalley.blogspot.tw/2009/09/blog-post_21.html
rodrigo個人部落格﹤禁忌、迷思、慾望、恐懼﹥:菜花之性與不性及污名化、專業醫師談菜花系列文章
http://rodrigo.pixnet.net/blog/category/1478821

爽歪歪網站「其他性病」相關新聞一覽
https://gplus.org.tw/action_2.asp?searchdata=TAG%3A%A8%E4%A5L%A9%CA%AFf&searchsubmit=%B7j%B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