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3

【美國/同志議員結婚】120128 中時:出櫃美眾議員 與伴侶結婚

2012-01-28 中國時報 諶悠文/綜合報導

美國國會眾議院重量級議員法蘭克(Barney Frank)的辦公室廿六日宣布,法蘭克眾議員將與相知相戀近五年的同性伴侶芮迪(Jim Reedy)結婚,婚禮將在麻州舉行。

法蘭克現年七十一歲,麻薩諸塞州選出,民主黨籍。他於一九八七年公開承認是同性戀者,是美國政壇第一代出櫃的同志,也是美國金融改革法案《陶德─法蘭克法案》的起草者。法蘭克在一九八○年首度當選聯邦眾議員,連任迄今,但去年十一月宣布不再競選連任。

法蘭克的男友芮迪現年四十二歲,住在緬因州,在那裡經營居家維修小生意。兩人婚禮的日期或地點等細節並未公布。

法蘭克表示,麻州選區重劃使得他連任之路困難重重,因此決定退休,將來要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寫作和教書。他曾告訴助理說,他不想「死在眾議院」。他還說過,打算寫一本有關同性戀者平權運動歷史的書。

法蘭克的家鄉麻州在二○○四年成為美國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州,後來有五個州和首都華盛頓特區跟進。

法蘭克是國會中自由派大將,共和黨批評者經常攻擊他,但同屬民主黨籍的歐巴馬總統稱許他制定了「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廣泛的金融改革法案」。

文章出處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3/112012012800258.html

2012-02-03

120129 蘋果即時:拍片有無戴套遭突檢 A片商擬撤離洛杉磯/0130 香港蘋果動新聞:視頻:直擊AV片場 演員為防愛滋戴套打真軍

拍片有無戴套遭突檢 A片商擬撤離洛杉磯
2012-01-29 蘋果即時

美國洛杉磯市議會早先決議,A片演員在拍片時一定要戴保險套,以防止性病與愛滋病傳播。為了貫徹法規的執行,現在一群由警員、護士等人聯合組成的稽察小組,必須「依法」前往A片拍攝現場進行突擊檢查,確認這些演員在辦事時都有戴套。

「前」AV男優柏茲(Derrick Burts)就說:「所有A片演員都有皰疹」,他去年就是在拍攝同性戀成人片時感染愛滋病,「即使我們在肛交時都有戴套,還是被傳染」,而且在同性戀成人片界,即使演員驗出HIV陽性反應,仍然可以繼續拍片。而A片導演格拉瑟(Stevie Glasser)則認為,「看A片的觀眾幾乎都是「保險套恐懼症」(Condom-Phobic),如果真要強制演出者都戴套,我相信年產值80億美金的A片工業很快就會悄悄撤出洛杉磯。」

文章出處:http://tw.nextmedia.com/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20129/107798/

視頻:直擊AV片場 演員為防愛滋戴套打真軍
影片出自香港蘋果動新聞

(新浪娛樂訊) 直擊美國AV片場,為求逼真,不少AV場面都是演員“打真軍”,但演員隨時會染上性病。過去8年,美國有10名AV演員拍片時染上愛滋,超過4000人染上淋病和性病。

成人電影業發達的美國洛杉磯,市議會早前通過法案,規定AV演員拍片要戴安全套。最近更加強執法,由警員、護士和愛滋病關注團體人士,到片場突擊AV男星有沒有戴套,違例的製作公司會被吊銷牌照。

文章出處:http://video.sina.com.cn/p/ent/s/u/2012-01-30/102261651931.html (含影片)

延伸閱讀
120118 國際在線:洛杉磯通過新法 拍成人電影須使用安全套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11917518319&myarea=2
2008 SongYY網站:你不可或缺的—保險套以及潤滑液
https://gplus.org.tw/know_3.asp?KNOID=KNO081017182927628&myarea=3&page=1

2012-02-03

120131 新華網:報告稱去年中國新發愛滋病感染者4.8萬人

2012年01月31日 新華網/健康報

衛生部、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所作的2011年中國愛滋病疫情評估報告近日發布。評估結果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估計中國存活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愛滋病患者78萬人,女性佔28.6%;愛滋病病人15.4萬人;全人群感染率0.058%。估計2011年當年中國新發愛滋病病毒感染者4.8萬人,2011年愛滋病相關死亡2.8萬人。

    性傳播佔新發感染八成多

    根據該評估報告,在估計存活的78萬名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中,經異性傳播佔46.5%,經同性傳播佔17.4%,經注射吸毒傳播佔28.4%,經既往有償採供血、輸血或使用血制品傳播佔6.6%,經母嬰傳播佔1.1%。異性傳播多分布在愛滋病流行較嚴重省份,同性傳播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及流動人口集中地區。雲南、新疆、廣西、廣東、四川、貴州6省(區)注射吸毒人群估計感染數都在1萬人以上,6省(區)注射吸毒人群估計感染數,佔全國該人群估計感染數的87.2%。在經既往有償採供血、輸血或使用血制品傳播中,河南、安徽、湖北、山西4省估計感染數,佔全國該人群估計感染數的92.7%。

    在估計2011年當年新發感染的約4.8萬人中,異性傳播佔52.2%,同性傳播佔29.4%,注射吸毒傳播佔18.0%,母嬰傳播佔0.4%。

    2011年估計存活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經性傳播達63.9%,比兩年前增加了4.9個百分點;2011年估計新發感染者,經性傳播構成比由2009年的75.7%升至81.6%。歷年報告病例中同性和異性傳播構成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經性途徑傳播所佔報告者的比例從2006年的33.1%升至2011年1月~9月的75.2%,其中同性傳播比例從2006年的2.5%升至2011年1月~9月的13%。

    愛滋病發病和死亡人數增加

    疫情估計顯示,2005年~2011年,存活愛滋病病人數逐年增加,既往感染者陸續進入發病期,愛滋病發病和死亡人數增加。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全人群感染率為0.058%,仍屬低流行國家。

    據2005年~2011年每兩年一次評估,疫情估計愛滋病病人數分別為7.5萬、8.5萬、10.5萬和15.4萬;愛滋病病人佔存活感染者比例,2005年為11.5%,2011年為19.7%。愛滋病死亡人數也呈上升趨勢,2005年為2.5萬,2011年為2.8萬。同時,我國每年新發現的愛滋病病人及由感染者轉為愛滋病病人的數字也呈上升趨勢。

    報告稱,截至2011年9月底,全國31個省(區、市)均有疫情報告,有93%的縣(區)報告了感染者或愛滋病病人。累計報告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數排前6位的省(區)依次為雲南、廣西、河南、四川、新疆、廣東,報告人數佔全國報告總數的75.8%。累計報告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數排前20位的縣(區、市)均分布在雲南、廣西、新疆、河南和四川。

    各類人群感染率差異較大,吸毒人群(特別是注射吸毒者)感染率最高,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感染水平較高的哨點仍集中在雲南、新疆、四川、廣西、貴州、廣東等省(區),如雲南紅河州、廣西梧州市、新疆伊犁州吸毒者感染檢出率超過50%。大多數地區暗娼感染檢出率仍處于較低水平,檢出率超過1%的暗娼監測點主要集中在雲南、新疆、廣西、四川、貴州5省(區)吸毒較為嚴重的局部地區。在吸毒與賣淫並存的暗娼人群中,感染率相對較高。

    大量感染者尚未被發現

    評估報告指出,2011年疫情估計顯示,全國現有78萬名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存活,而截至2011年9月底累計報告存活感染者和病人約34.3萬人,提示大量尚未發現的感染者和病人未進入防治隊列,存在進一步傳播的危險。

    監測顯示,愛滋病流行的危險因素仍然廣泛存在:25%的注射吸毒者仍在共用注射器;有32%的暗娼不能堅持每次使用安全套;有87%的男男性行為者最近6個月與多個同性性伴發生性行為,只有44%的男男性行為者在性行為時使用安全套。注射吸毒情況雖有所遏制,但使用新型毒品現象愈顯流行,多性伴現象仍在蔓延。

    評估報告提示,中國愛滋病感染人群正在呈現多樣化。病例報告顯示,2000年~2011年9月底,50歲以上年齡組報告數增加明顯,其中50歲~64歲年齡組人群報告數佔總報告數構成比在11年間增加7.5倍,從1.6%升至13.6%;65歲以上年齡組人群報告數佔總報告數的構成比在11年間增加20倍,從0.34%升至7%。此外,2006年~2011年9月底,報告職業為學生的感染人數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學生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報告數佔當年報告總數比例,從2006年的0.96%升至2011年的1.64%。

    隨著流動人口不斷增加,異地或異國婚姻造成的輸入性感染者也在一些地區出現。據對山東、山西、吉林、安徽、江蘇等省部分地區外來媳婦的調查,輸入性病例造成了配偶間的性傳播及母嬰傳播。

文章出處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2-01/31/c_122630103.htm

延伸閱讀
111101 新華網:中國累計報告愛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2.9萬例 / 111102 自由亞洲電台:專家呼籲中國允許匿名愛滋病毒檢測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1222589291&myarea=2&page=3
101130 台灣立報:中國愛滋疫情 台灣人應關注
https://gplus.org.tw/news_3.asp?NEWID=NEW10129211434239

2012-02-03

120130 南方周末:令人振奮的意外治癒-“基因療法”帶來治療愛滋病新希望

劉伯寧

  2011年是首個愛滋病(AIDS)病例確診30周年。自1981年在紐約七名同性戀青年中發現愛滋病以來,該病已累計致死2500萬人。每年新增HIV感染病例3300萬人,新增患者260萬。目前,臨床上尚不能根治該病,廣為使用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尾酒療法)僅能有限地延緩病程發展。

  2011年5月,在《血液》上刊發的論文顯示:一名白血病患者在進行骨髓移植後,竟意外地治愈了愛滋病,這被稱為世界上首例愛滋病“痊癒”患者。

  面對愛滋病驚人的流行性和致死率,最為有效的預防手段當屬接種疫苗。然而,目前臨床上沒有一種疫苗接種後,能對HIV病毒進行有效的預防。2011年11月30日,《自然》雜誌刊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大衛·巴爾的摩教授(David Baltimore)的研究論文:小鼠一次性肌肉注射含有抗體基因的病毒載體後,便可對HIV病毒長期免疫。

  無論是骨髓移植治愈愛滋病,還是病毒載體令小鼠長期免疫HIV病毒,都將愛滋病的預防和治療指向了“基因療法”。

  善於?裝的病毒

  理論上說,當HIV病毒感染機體時,人體免疫系統所具有“免疫監視”功能,本應及時地發現並清除病毒:體液免疫系統可以?生抗體“中和”病毒;細胞免疫系統則可直接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細胞。但是,面對機體的“免疫監視”,HIV病毒猶如巧妙地?裝了自己,不被免疫系統所發現。

  HIV病毒分為兩種亞型(HIV-1,HIV-2),即使同一亞型的病毒在不同患者體內,病毒的毒株也不相同。實驗室中針對某一毒株的所開發疫苗或抗體,往往臨床上不能對所有患者適用。2010年《科學》雜誌刊文,發現能夠中和95%以上HIV毒株的抗體,但是據此設計能夠中和所有HIV毒株的疫苗,也難度不小。

  此外,病毒包膜外殼所具有?多抗體結合位點(藥物靶點),要麼難以接近,要麼高度變異,這也進一步增加了設計疫苗的難度。而就細胞免疫而言,HIV病毒感染後存在很長時間的“窗口期”。此時,感染病毒的細胞並未大量增殖。細胞免疫根本無法識別它。

  有了以上“?裝策略”,HIV病毒就可以輕易避開免疫系統的監視,發生“免疫逃逸”,併進一步引發機會性感染等免疫缺陷並發症。

  愛滋病病例發現的前一年(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宣佈人類通過接種疫苗,已經消滅了天花。HIV病毒發現之初,又恰逢重組乙肝疫苗成功問世。所以,當時人類曾樂觀認為:通過疫苗可以成功地預防HIV病毒感染。但是,近三十年裡,雖然在愛滋病的基礎研究和HIV病毒學免疫學研究不斷取得突破,愛滋病疫苗的設計理念也由從誘導“體液免疫”?生抗體、調整至介導T細胞?生“細胞免疫”。但是,真正有效預防HIV感染的疫苗卻遲遲不能問世。

  2008年默克公司在當時堪稱“設計完美”的疫苗,經過3000人次的“STEP”臨床試驗後,宣告失敗。目前為止,臨床上最為有效的疫苗當屬“RV144”,其預防HIV感染的成功率也不過是31%,這在臨床上基本沒有應用價值。近日,陰道凝膠(替諾福韋)因感染防護率低也被緊急叫停臨床試驗。

  面對可以?裝的HIV病毒,和進展緩慢的傳統疫苗,人們不得不開始反思愛滋病的預防和治療策略。此時,新興的基因療法或許是破除愛滋病防治迷局的一個選擇。

  “不治而癒”的患者

  2011年,媒體廣為報道的首個愛滋病“痊癒”患者,實際上因為白血病在2007年被迫接受骨髓移植手術。恰巧骨髓供體者帶有變異的CCR5基因。該基因可以令HIV病毒不能正常感染機體。骨髓移植手術成功後,患者在治愈白血病的同時,其體內的免疫系統發生了“免疫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統被骨髓供者免疫系統完全取代,愛滋病也就自然“不治而癒”。

  2009年,病人連續二十個月未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體內依舊沒有檢測出HIV病毒。醫生謹慎地將該病例,以“通過骨髓移植長期控制HIV病毒”為題刊發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1年5月,又將進一步的驗證患者“治癒”的結果,以“通過骨髓移植治愈愛滋病患者的證據”為題刊發在《血液》雜誌上。

  該研究以“病例個案”的形式進行報導,多年後HIV病毒是否會復發、該療法是否適用於其他患者都不得而知。“骨髓移植”這種傳統基因治療手段,若作為大規模的愛滋病治療方案,基本不具可行性。因為這不僅需要供者體內含有CCR5變異基因,而且受體與供者要通過嚴格的骨髓配型。此外,移植手術難度大、風險高、治療成本大。所以,該方法應用於愛滋病的臨床治療幾無可能。

  但是,首例愛滋病治愈患者的出現,還是引起了科學界和公?的濃厚興趣。因為該病例至少說明了,基因療法在愛滋病治療領域大有可為。

  “基因療法”是一種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者體內,起到預防、治療疾病的臨床效果。為了讓目的基因在人體內長期、有效的表達,具有永生性和分化能力的造血幹細胞,常常是基因療法中靶細胞的首選。最近幾年,由於肌肉細胞轉基因操作更為簡便,體內存活時間長(超過十年),也開始成為靶細胞的候選。而充當轉移目的基因運輸載體的,往往是腺病毒、慢病毒等病毒載體。

  2009年,《自然·醫學》雜誌刊登論文顯示,在目前最大規模的愛滋病基因療法二期臨床中,對74名受試者而言,基因療法整體安全、有效。

  “免疫工程”理論

  加州理工學院前校長巴爾的摩教授,1975年因發現“RNA逆轉錄?”而榮獲諾貝爾醫學?,這正是研究HIV病毒複製、傳播的理論基礎。目前臨床上使用最為廣泛的“?尾酒療法”,也是通過抑制HIV逆轉錄?活性來延緩病情的發展。不僅如此,近幾十年來,巴爾的摩教授一直是愛滋病防治領域的頂級科學家,他的實驗室所倡導的“免疫工程”理論,一直走在愛滋病“基因療法”研究的前沿。

  “免疫工程”(Engineering immunity)綜合了基因療法、免疫療法、幹細胞療法等技術,借助腺病毒、慢病毒等載體,將能夠中和HIV病毒的抗體基因導入幹細胞。後者重新植入體內後,能夠分泌抗體預防和治療愛滋病。因為幹細胞的永生性和分化能力,所以,借助“免疫工程”技術能夠使機體對於HIV病毒的終身免疫,巴爾的摩教授也將此稱為“免疫預防”(immunoprophylaxis)。

  2005年,巴爾的摩教授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文章:若幹抗癌基因(腫瘤T細胞受體基因)可以導入小鼠造血幹細胞,並成功在體內有效表達。這種方法在腫瘤的基因治療中具有方法學的意義。這也證明了“免疫工程”技術,通過改造機體免疫系統治療疾病的可行性。

  “免疫工程”能夠具有抗癌的作用,那麼能不能用於愛滋病的預防呢?

  2009年,巴爾的摩的實驗室在《血液》上發表論文:通過慢病毒介導基因轉移,能夠讓小鼠?生中和HIV病毒的廣譜性抗體。同年,《自然醫學》雜誌也刊發了一篇類似的論文,同樣採取病毒載體進行基因治療,可以令恆河猴對SIV病毒?生免疫。而“恆河猴與SIM病毒”正是愛滋病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動物模型。

  ?生抗體的肌肉細胞

  傳統的基因療法採取“幹細胞移植法”:從患者體內取出骨髓幹細胞,導入目的基因後再重新植入患者體內。如此操作不僅手術風險大,而且步驟繁瑣,每一步都需花費數千美元。為此,巴爾的摩實驗室免疫工程課題組首席科學家楊莉莉博士(lili yang)與其丈夫南加州大學的王品(Pin Wang)副教授,共同開發了“靶向基因轉導”的方法。該方法可直接將整合有目的基因的病毒載體,直接注入幹細胞。這就避開了傳統“幹細胞移植”的風險。若該技術成熟,幹細胞基因療法的治療成本有望降至100美元。

  另外,該課題組開始使用肌肉細胞代替幹細胞,作為基因療法的靶細胞。前者雖不具有幹細胞的永生性和分化能力,但是其在體內較長時間的存活期,也能保證預防效果長達10年以上,甚至有望實現終身免疫!

  巴爾的摩發表在2011年11月30日《自然》雜誌上的論文表明:抗體基因借助腺相關病毒載體(AAV),採用肌肉注射法轉移至小鼠體內後。小鼠對HIV病毒的免疫力,是常規暴露感染時的一百倍。而且52個星期後,小鼠體內的抗體水平依然能夠中和HIV病毒。這意味?,一次性的免疫治療也許就可以讓機體對HIV病毒長期免疫!

  近年不斷出現基因療法治愈癌症、白血病、糖尿病、帕金斯症、血友病等的報道。但是,基因療法整體而言尚處於臨床研究階段。基因療法中使用的目的基因會永久地整合至體細胞基因組中,其潛在的風險性需要進一步研究。

  巴爾的摩自己也承認,嚙齒類的動物模型與人體差異很大,倘若基因療法導入的基因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那麼該療法會?生嚴重的副作用。目前,巴爾的摩教授正和費城兒童醫院的學者聯合,爭取在2012年獲得進行人體試驗的批准。

  面對基因療法預防HIV感染的價值與風險,正如巴爾的摩本人所言:“我們何不一試,因為我們別無選擇。”

文章出處http://magazine.sina.com/bg/nfweekend/20120130/20120129/1856116483.html

延伸閱讀
111206 新華網:醫療案例回顧-美國男子成世界愛滋病痊癒第一人 患愛滋達10年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2822366709&myarea=2&page=2
111130 中央日報:小白鼠實驗成功 愛滋疫苗有望/生物通:諾獎得主愛滋病研究新突破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24172433695&myarea=2&page=2

2012-02-01

【台灣/認識同志】120127 聯合報:醫二三事╱人人有座斷背山

2012/01/27 聯合報╱記者張耀懋

「同志是異數」、「如5%的偏離值」…。同志議題,在大選期間因副總統候選人林瑞雄的談話起波瀾。

從精神醫學的發展,197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正式將同性戀排除在疾病種類外;1980年,精神疾病診斷標準更新時,從疾病診斷手冊中完全剔除。也就是說,精神醫學界確認:同志並非一種疾病。

納粹視為疾病 強制治療

同性戀被列為疾病起源,有不同說法。1930年代,德國納粹的種族衛生學明訂,同性戀,尤其男男戀是精神病,且將過度手淫、精神萎靡等,都認定為精神耗弱的病態現象。治療手法更是千奇百怪,包括改變生活態度和懲罰性的強制治療都被主張過,激烈者還主張電擊。

諷刺的是,納粹軍官團強調健與美的亞利安男性形象,卻常是當時同性戀者幻想對象,納粹軍官與高階政治成員間也一直存在撲朔迷離的同性戀傳聞。從1930至40年代納粹與蘇聯的宣傳品中,對同性戀者的撻伐,除了道德枷鎖,還有對未來生育率及勞動力下降的恐懼,這與當時部分國家強力禁止男子手淫的理由相近。部分類似的論述均植基於這時期下的產物。

單性論 性別不重要

嚴格說來,早期同性戀並不一定連結到不道德與病態。這與希臘與羅馬時期的生理學主張「單性論」有關。所謂單性論,是從哲人亞里斯多德所提出的「胚胎發生論」衍生,如公雞、母雞都是從同樣的蛋而來。至於為何最後分雄雌,說法很多。當時的通說認為,胚胎發育時受熱不同,而決定出生時的性別:高溫變男、低溫就變女。

羅馬帝國時期曾有詩文如此描述:某位牧羊女因追趕一隻羊,導致體溫上升、器官膨脹,在她大步跨越欄杆的那一瞬間,「她」短暫的變成男生。從這觀點來看,性別並不全然由器官決定,交媾對象的性別也不重要。但基督教的聖經就不認同,同性戀被視同犯淫戒,違背上帝分造男女的目的。

5%框架 可信度待琢磨

至於5%同志的比喻,雖然只是林瑞雄要解釋「異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不過,這5%的數字來頭不小,1948年的《金賽報告Kinsey’s report》就提出這比率。唯後來研究下修數字,甚至認為不到全人口的1%。

但是,這些比率均指較固定的同性戀族群,若考量曾有過同性行為或傾向的比率,就會高出甚多,有些估計達5至10%。只是這類研究多仰賴面訪問卷,面對「性」這敏感議題,資料可信度還待琢磨。

另外,更多人主張,同志並非「0與100%」的非黑即白,而是像一條斜線般,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只是這座斷背山或大或小而已。據此,同性戀者的比率更難以「5%」框架。

基因決定性向?無一致結論

過去常用心理因素來說明同性戀成因,特別著重早期孩童經驗及父母態度等;後來也有以生物學研究主張,同性戀在某種程度上受基因影響、並有遺傳傾向,唯結論並不一致;一個強而有力的反撲是,若是,同性戀如何透過下一代遺傳?同性戀者人數應會因孕育下一代的障礙,愈來愈少才對。

其實同性戀除了議題敏感隱諱外,同性間的性行為也因時空背景,看法殊異。羅馬帝國時代的男性間性行為及男妓,以及明朝的孌童,當時或普遍認可,但似與現在同性戀有一段距離,孌童或更像現代的戀童癖?

對「同性戀是異數」的命題,林瑞雄以「outlier」解釋「異數」。統計學上,outlier是當某幾個資料值偏離其他資料值甚遠時稱之,一般稱為「離群值」。林瑞雄稱之為「異數」;這翻譯與知名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書名《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相同,中譯本就翻成《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離群值 可能是測量失誤

統計上「離群值」(outlier)的出現,可能代表兩種意義,一是測量錯誤,代表這離群值的測量出現觀察失誤或編碼誤植;另一可能性是,若測量無誤,則可能表示是較特殊的資料。以同性戀者佔人口比例,是否可被稱為outlier,還待商榷。

重要的是,在「同志是異數」中,到底要測量甚麼數值?若是測量人的藝術氣質,而認為同志會給人較優異的印象時,或許同志在藝術氣息上,是可被視為outlier;但是同志是否較具藝術氣質,則要有實證資料來佐證。

政治人物的發言或有其考量,但是,科學有一定邏輯與推演;科學家在評論社會問題時,冰冷的統計術語外,也許可以帶一些溫度。

(諮詢: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中研院台史所副所長劉士永、政治大學公行所教授陳敦源、陽明大學醫學系副教授、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精神科醫師陳映燁、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江東亮)

文章出處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57&f_SUB_ID=3502&f_ART_ID=368072

延伸閱讀
熱線認識同志手冊
http://hotline-ttha.myweb.hinet.net/

2012-02-01

【國際/愛滋經費】120127 中廣新聞:比爾蓋茲捐七億多美元抗愛滋瘧疾/蘋果日報:比爾蓋茲捐7.5億美金 助抗愛滋

比爾蓋茲捐七億多美元抗愛滋瘧疾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謝佐人

「微軟電腦」創辦人「比爾蓋茲」宣布,將透過「蓋茲基金會」捐贈七億五千萬美元,協助全球對抗愛滋病、肺結核與瘧疾。

這是「比爾蓋茲」以口頭承諾,而非現金,對「全球基金會」提供的協助,也就是說,全球基金會可以在緊急需要的基礎下,彈性使用蓋茲承諾的基金。

正在瑞士「達弗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的「比爾蓋茲」在記者會中表示,他希望藉著支持全球基金會,協助改善貧窮國家,並拯救染病民眾的性命。

「全球基金會」自從十年前成立以來,「蓋茲基金會」就經常捐款協助,這次是最大手筆的協助承諾。

文章出處: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3/132012012700343.html

比爾蓋茲捐7.5億美金 助抗愛滋
2012年01月27日 蘋果即時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26日在「世界經濟論壇」宣布,為紀念全球對抗愛滋病、肺結核和瘧疾基金成立10周年,將透過蓋茲基金會,捐款7億5千萬美金(約台幣224餘億元),協助全球貧窮人們對抗愛滋病、肺結核與瘧疾

世界經濟論壇正在瑞士舉行。蓋茲表示,雖然全球經濟困難,但這不能做為減少救助貧困人們的理由,他希望藉由這項捐款協助,能救貧窮病患生命,也呼籲各國加入救助行列。

文章出處:http://tw.nextmedia.com/realtimenews/article/international/20120127/107553/

延伸閱讀
090224 蓋茲基金會捐助1億美元供研究抗愛滋殺菌劑
https://gplus.org.tw/news_3.asp?NEWID=NEW09225222219228
111012 法新社:抗愛滋5年 印度少10萬病例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110160567664&myarea=2

2012-01-29

【新加坡/感染者處境】120129 星洲日報:新國打造愛滋患者無歧視環境/120118 星洲日報:新加坡-怕同志排擠瞞病胡搞 愛滋工程師監18月

新國打造愛滋患者無歧視環境

(新加坡29日訊)新加坡保健促進局和全國僱主聯合會特別推出修訂版愛滋病病毒感染職場指導原則,希望以更精簡的內容,分階段引導僱主及人力資源管理層,為感染愛滋病病毒員工提供一個無偏見的工作環境,同時給予他們繼續工作的機會。

新加坡七成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年齡介於30至59歲,正處在工作能力最強的階段。但由於公司和企業僱主對這個群體仍存有負面的既定印象,導致多數工作表現良好的感染者被解聘。

修訂版指導原則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公司企業員工進行基本教育,傳達正確的愛滋病知識;第二階段要打造一個無偏見的工作環境,給予感染愛滋病病毒員工支持;第三階段則在制定公司管理政策同時,把感染愛滋病病毒員工考慮在內,讓他們獲得公平對待。(星洲互動)

文章出處:http://www.sinchew-i.com/node/272200?tid=6

新加坡-怕同志排擠瞞病胡搞‧愛滋工程師監18月

(新加坡18日訊)害怕被“圈內人”排擠,染上愛滋病的工程師與另一男子胡搞時,隱瞞自己有愛滋病,結果被判坐牢18個月。
這名27歲的工程師,是在2009年1月間,和一名36歲的“圈內人”在公寓玩同性間的性愛遊戲時,先與對方互相口交,跟著肛交對方。

兩人玩性遊戲前,被告沒透露自己是愛滋病患者,有可能會讓對方染上愛滋病,因此觸犯傳染病法令條文。

被告求情說,他隱瞞事實,是擔心告訴對方後,將受到“圈內人”的排擠。他也說,他在肛交前採取防範的安全措施,不會把愛滋病傳給對方。

受害男驗出感染愛滋病
控方指出,與被告發生性關係的那名男子,去年被驗出感染愛滋病病毒,但無法確認是從哪裡感染的。

衛生部從這名男子身上追查到被告與一名48歲男子的身份,並提控他們。

涉案的48歲男子也承認在2009年5月間,替受害男子口交並讓對方肛交。案定1月26日宣判。

文章出處:http://www.sinchew.com.my/node/234016

SongYY說明:
儘管第一則新聞中消弭歧視的政策宣示相當值得參考,但整體而言,新加坡在愛滋感染者的相關議題上仍採取限縮保守的政策。根據第二則新聞,被判刑的工程師有進行安全性行為,但仍應未告知自己的感染身分而被判有罪。這樣的法規執行方向,似乎與現行國際上「愛滋病除罪化」的呼聲相悖。

愛滋權促會理事(也是熱線國際部主任)巫緒樑曾在《愛滋除罪不入罪有助於愛滋預防》一文中提到:『許多愛滋防治的研究都指出,去除污名是愛滋防治最重要的一環。而繼續將愛滋入罪將繼續傳達:愛滋感染者不但是因為不道德的行為而感染(不論真實感染原因為何),並且是會傳染病毒的罪犯。不道德與犯罪將成為雙重加成的污名,這樣的立法將無法去除愛滋的社會污名,更無法達到預防愛滋的目的。更有甚者,因為愛滋罪刑法化,許多懷疑自己感染的人不敢去做篩檢,也不可能對自己的伴侶坦承自己有此疑慮或要求安全性行為。因為做完篩檢,萬一檢驗結果是陽性,就必須面對對伴侶坦承自己是愛滋陽性的結果。但是一般人在面對這麼大的壓力下,通常無法告知伴侶或家人這樣的結果。那若無法說出口,是否就要面臨日後被判刑的命運?許多研究指出不少感染者因為愛滋的刑罰而不願意去作確認的檢測,這不但延誤愛滋感染者的就醫,更造成愛滋預防的缺口。』

根據2007年新華網另一篇題為《新加坡修法追究愛滋患者高風險性行為責任》的報導,報導中便寫道:「根據新加坡現有的傳染病法令,知道自己感染愛滋病病毒的人,在與他人發生性關係前必須讓對方知道自己患愛滋病並徵得對方同意,否則可被判罰款高達一萬新元或監禁長達兩年或兩者兼施。 為避開法律制裁,一些懷疑自己可能受愛滋病感染的人因此不願意接受檢驗。」恰恰說明了罪刑法化之下,反而易產生防治上的漏洞。

除罪化並不代表默許惡意散佈病毒者。在巫緒樑的同文中,也提到:『許多人的疑慮是,如果真的有人惡意散佈愛滋病毒,難道不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國外有些法律學者建議,應該在刑罰的部份除罪,由其他法條處理,而非單獨將愛滋病入罪;或者這類案件應該改採民事賠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賠償及社會公平的彌補。』

台灣法條參考
台灣法條與新加坡不同:「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二十一條中規定:
明知自己為感染者,隱瞞而與他人進行危險性行為或有共用針具、稀釋液或容器等之施打行為,致傳染於人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未遂犯罰之。」

延伸閱讀
110110 巫緒樑:愛滋除罪不入罪有助於愛滋預防 (原載於權通訊第7期)
https://gplus.org.tw/news_3.asp?NEWID=NEW11110113624862
070924 新華網:新加坡修法追究愛滋患者高風險性行為責任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7-09/24/content_6780598.htm

2012-01-21

【美國/官方報告】120120 中央社:愛滋病高風險行為 美國人數降

中央社華盛頓19日法新電

高風險性行為與吸毒習慣會增加愛滋病毒/愛滋病(HIV/AIDS)感染風險,根據1項美國政府調查,這些行為在美國有下降趨勢。

HIV感染高風險行為包括在過去1年擁有超過5個性伴侶、未使用保險套、以性換取金錢與毒品、吸毒、男男性關係以及性伴侶為HIV陽性等,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今天發表的報告,美國人擁有這些高風險行為的人數,比起2002年,2006年至2010年有微幅下降趨勢。

在目前這段調查期間,約有10%男性以及8%女性至少有1項高風險行為,相較於2002年的男性13%以及女性的11%低。這份報告調查對象為2萬2682名15歲至44歲民眾,大部分受訪者是透過電腦答卷,而非真人訪員。

美國約有120萬人感染HIV,大約20%的人不知道自己為HIV陽性。

這份報告指出,2009年新增愛滋病病例中,有61%是男性間性關係造成,27%是異性間性關係傳染,另有9%是注射毒品所致。(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文章出處http://www.google.com/hostednews/afp/article/ALeqM5jg3_lfgs8CUItcQO7Q84_mcfBL6A?docId=health0001.120120095003

法新社英文報導: http://www.google.com/hostednews/afp/article/ALeqM5hSlxJVMhVreV_hPduiIBxSHLTOIg?docId=CNG.e512c9655ef117039aaa546f4ab88143.41

SongYY按
1.美國CDC國家衛生統計中心的報告中,用的名詞是「風險相關行為」(HIV Risk-Related Behaviors)而非媒體報導的「高風險行為」。
2.美國媒體報導中,報導某些學者對此報告的批評:「又是另外一個政府不願意面對真正問題的例子」「浪費時間也浪費納稅人的錢」,請參見以下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120119 CDC NCHS (美國CDC國家衛生統計中心):HIV Risk-Related Behavi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Household Population Aged 15–44 Years: Data from the 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Growth, 2002 and 2006–2010
http://www.cdc.gov/nchs/data/nhsr/nhsr046.pdf
120120 USAtoday:More Americans practicing safe sex, CDC reports
http://yourlife.usatoday.com/sex-relationships/story/2012-01-20/More-Americans-practicing-safe-sex-CDC-reports/526927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