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31

【觀點/愛滋汙名與教育】140831熱線秘書長夜盲:這個暑假的愛滋諮詢電話

140831終結愛滋不告知入罪條例
爽歪歪說明:
這篇觀察報告是由熱線負責接線工作的秘書長夜盲撰稿,針對今年暑假期間,熱線辦公室及接線室接到暴增的愛滋電話,對照六、七月官方衛生單位大量發佈的恐嚇式新聞,提出的觀察與省思!
.

作者/夜盲(同志諮詢熱線秘書長)

.

就在一個如同往常十分忙碌的平日下午,我接到一通女性的電話,語帶保留的詢問如果家人感染愛滋,該怎麼辦?

「碗筷是否要分開?衣物是否要分開洗?一起生活會被傳染嗎?可以治癒嗎?會在幾年內過世嗎?需要叮嚀他不要熬夜?我該怎麼陪伴他?……」

我在電話中除了告訴她一些愛滋知識外,也聽見她在電話中對這位家人的擔心、心疼與難過,於是在電話中陪伴了她好一陣子,告訴她一些民間團體資源最後才結束電話。

就在我講這通電話的那一個鐘頭內,辦公室的另一位同事也至少接到了兩通關於愛滋的諮詢電話。

不只熱線辦公室的行政電話,熱線接線室的諮詢電話,在這個暑假也接到非常多愛滋諮詢電話,七月的135通諮詢電話中,愛滋議題有29通,高達21.5%;八月的83通中(統計至8/13),愛滋議題有14通,也占了16.9%。

相較於今年六月的9%(總共133通,愛滋議題有12通),或是去年(2013年)一整年的8.1%,這個暑假的愛滋諮詢電話實在是暴增許多!

.

於是我花了一些時間瀏覽這些電話的紀錄,看到底是什麼樣的內容。結果幾乎都是詢問自己的某一次性行為是否有可能感染愛滋,對象通常都是女性性工作者(沒錯!熱線很常接到異性戀男性來電詢問自己是否會得愛滋)、網友、一夜情對象。但實際一問,這些來電者所發生的性行為過程絕大多數都非常安全,幾乎沒有感染愛滋的風險,只是因為最近身體有些不舒服的症狀(有些身體症狀聽起來有可能還是因為極度焦慮所導致),因而擔心自己感染。其中有不少通電話,也都聽到來電者在生活中看到某篇愛滋新聞,進而開始焦慮、擔心。

看完這些紀錄,認真回想,這個暑假還真的不少愛滋新聞。我請熱線愛滋小組的義工上網收尋整理過後,發現從六月下旬到八月中旬,衛福部疾管署、各縣市衛生局或各大醫院便發布了至少17篇新聞稿給媒體(請見本文附件),新聞標題和內容都語帶恐嚇,目的十分明顯,是為了阻嚇民眾不要發生一夜情、參加轟趴。

然而在我看來,這些期待有阻嚇效果的新聞,反而引發了一些民眾的恐慌與害怕,許多來電者都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去全台各地可以做愛滋諮詢的相關單位!因為他們曾經從事的性行為樣態,便是新聞中提到的一夜情、找性工作者、約炮。在那些新聞中,暗示著發生這些性行為樣態,就會是感染愛滋的高危險群,就算在性行為過程中,這些來電者都有確保是安全的。

而回過頭來,政府真正應該要透過新聞傳遞給社會大眾的,像是愛滋的傳染途徑、目前醫療藥物對愛滋病情的控制、如何與感染者相處生活,就像是我在電話中和那位女性家屬所討論的、她不清楚的那一切,在這些新聞中都很少被談及。

這不禁讓我想問:我們的政府到底是要透過新聞媒體,給社會大眾什麼樣的愛滋教育呢?
140831【新聞整理】2014年暑假愛滋新聞列表

文章出處:2014/08/31
http://hotline.org.tw/blog/482

2014-03-11

【影評/藥命俱樂部】140304 波昂刺刺:《藥命俱樂部》最佳男主角、男配得獎作品!

《藥命俱樂部》最佳男主角、男配得獎作品!

撰文◎電影部落客 波昂刺刺

1393905727-3987041484

 

奧斯卡三座小金人!

影帝男配綻光芒!

————————————-

《藥命俱樂部》預告片

導演:尚馬克瓦利

主要演員: 馬修麥康納 、珍妮佛嘉納 、加爾德勒托

前言

關於這部電影,我不想老生常談,說什麼生命價值不在於長短巴啦巴啦之類,感覺都只是在安慰人。真正瀕死之人對於「你會好的」「加油」之類的話,早已麻痺,你加油一句根本救不了他、也無法激勵什麼。這時不如一通電話回味快樂從前,讓他片刻遺忘恐懼,那才有幫助些。對於某些重症病患,罹患時通常內心都是無限次方的靠么、靠杯、幹你娘,埋怨老天為什麼選中我。

而這些時候,假如你罹患的是「好」的病,如同上述,大家都會給你拍拍擁抱。但你千萬就不要感染愛滋,因為大家都認為「骯髒透頂」的壞病,都會帶著鄙視、歧視、你活該的謬誤態度面對著你。而《藥命俱樂部》,正是描述這樣愛滋病患者的電影。

劇情

阿甘他娘曾講過,人生就像一塊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的味道。而伍羅夫正好吃到了最苦澀的那塊。他被檢測出來,感染HIV病毒,免疫系統已遭受破壞,壽命只剩下30天。沒有錯,只剩下一個月。在那沒有雞尾酒療法的年代,毫無疑問地,這是在宣判死亡倒數。之後,伍羅夫拼了命尋找解藥,打聽到藥廠正在實驗新藥AZT,它能夠抑制病毒。他調到了藥,服用後卻發現了,AZT不如想像中地神奇。而他的壽命正滴答滴答地,倒數結束中…。

1393905733-2407979923

 

黑金剛耶

關於主角馬修麥康納

本片首先必須讚嘆的就是馬修麥康納那出神入化的演技,且為戲犧牲,減重十四公斤,只為了詮釋感染者末期逼真的纖細身軀。然後,《藥命俱樂部》與其他電影的不同在於,它不是過往那種勵志萬歲正向積極的陽光電影。而且,馬修麥康納所飾演伍羅夫,就常人道德來評斷,他並不是眾人都擁護的「好人主角」,反倒他會詐賭、買春、酗酒、嗑藥、性濫交、滿嘴髒話,這般的特異獨行,是一般人口中的「壞人」。

此外,這角色更是滿腦歧視,認為愛滋是同性戀「那種骯髒肛交」才會感染的疾病,他這個鐵錚錚的漢子,怎可能得到這種「狗屁娘娘腔」的爛病呢。(以那年代的關於愛滋、性教育,不發達的資訊來看,這點毫不意外。不過,2014年的台灣也好不到哪去。)

想當然爾,得知感染時,他暴跳如雷,胡亂發怒。在本片,馬修麥康納最精湛的莫於,將初期的「放蕩」與罹患時的「絕望」,加以結合詮釋,並且釋放過往的角色形象,從一張白紙重新。依照劇中角色的男子漢特性,馬修不能將這樣負面的情緒展現,只是掩飾,但面對突如其來的死期,他卻又必須如常人般的恐懼。就這樣,將堅強、假裝、恐懼、絕望以完美比例揉雜,觀眾看見一個活生生的真實人物,充滿人性的血肉演出。果真,馬修麥康納贏得了奧斯卡影帝。

公路旁的停車哭喊,我們第一次見到伍羅夫的情緒潰堤。在這條一望無際的路途中,沒有旁觀者,剎那間,獨自扛起的壓力襲捲而來。他不知道明天到底在哪,假如這條路就是人生,那我是不是就像這台破車,只能停在路間,到此告一段落,孤獨告別人生舞台呢?真實的情感流露,這是觀眾首次見到伍羅夫脫去堅強外衣。

 

瘦好多,根本不同人吧

1393905740-2787463597_n

 

1393905731-2651460351

 

去日本耶~

1393905742-2558913530_n

 

這幕能不得獎嗎

蕾昂的出現

接受墨西哥醫生的健康療法後,伍羅夫恢復了一定的體力。因此他再次神氣活現,打算靠這些藥物大賺一筆。(在這邊,我個人認為他還不到是為了拯救其他病患) 就在這時,他再次遇見蕾昂,一名扮裝者。

(在此,就我個人觀察,想特別聲明,蕾昂應該算是跨性別而不是男同志。因為她透過穿女裝、化妝,甚至改名,拒絕男性稱謂,是以女性身份在過活的。雖然她生理性別是男性然後喜歡男性,但她應該就其「心理性別」或「性別認同」為女性,女愛男,被歸類在異性戀才對。)

(另外,我個人不喜歡扮裝「癖」者這種稱呼,覺得對這些行為者具有歧視性,畢竟癖這個字多用於負面,有一種貶意存在,貶意到在醫學上是一個被病理化的名詞。)

蕾昂是本片的另外亮點,加爾德勒托飾演,亦是第86屆奧斯卡男配角得獎者。我個人認為,此角的精彩在於內心深鑿,與性向揣摩。一般來說,好萊塢電影中的同性戀/扮裝者,會有過度的刻板色彩,一定要搞得娘氣衝天,行為舉止誇張,然後講話屌來屌去。但加爾德勒托飾演的蕾昂卻沒有那般外放,反倒內斂,有著女性特質,就像實際多數跨性別者把自己當作生理女性,而不是像綜藝節目上刻意裝騷裝娘裝賤人的反串誇張。

但單就扮成女性,並不是把他捧上小金人的主因,而是蕾昂一角的刻意堅強與善良溫柔。起初,蕾昂是一位感染末期的病患,但她總是強顏歡笑,會主動與旁人攀談搭訕。當面對伍羅夫要求分藥,她於心不忍,卻又畏懼著死亡,不敢答應。這幕我們看出,她強忍的堅強。

直到中期的達拉斯俱樂部,兩人再次打交道,起初原是要在HIV感染者身上大撈一筆,誰知,最後卻演變成抵抗FDA的小蝦咪。

蕾昂面對伍羅夫的暴躁,她總是能夠以柔情對付陽剛好說好勸。劇末,為了答謝這位給藥恩人伍羅夫,當他窮途末路時,蕾昂違背了「本性」,渾身不自在地,去向父親借錢。這一幕,彷彿看見女性不惜一切低頭,只為成全男性的偉大,(當然也是種性別刻板印象),蕾昂這番言論,觀眾們無不動容。

只可惜是,蕾昂最後沒有挺過。但她卻一路美美地、嬌滴地過完此生。即便病魔纏身,那正面積極的能量依舊停留在達拉斯俱樂部,鼓舞著伍羅夫,要他不要放棄,繼續奮鬥。就像奧斯卡主持人Ellen說的,加爾德勒托是在場最美麗的演員,正因為她演出如此動人亮麗的角色。

1393949363-992242354_n

 

這眼神能不得獎嗎!!!

1393905738-1810749778_n

瘦好多

異男與GBT

《藥命》更有趣的一點是,陽剛異性戀與陰柔男同志的友誼。

可以想想所謂的鐵‧異性戀,號稱自己多MAN、多陽剛的男子漢,如何與他的世界觀不容許的GBT相處。(去掉L,是部分異性戀通常很矮噁地相信自己可以幹彎拉子)在這種人的眼裡,這種生理男還愛男人的人類就是玩肛交的娘娘腔。(是的,一定要娘娘腔,他們不相信這世界上有不娘的同志存在)

劇中為了接觸同志場域,加上當時的按摩之恩,伍羅夫「忍痛」與蕾昂合作。但逐漸地,鐵漢柔情了,他發現蕾昂其實就是個女人。即便最初,他連握手都深怕會感染到娘娘腔病毒,但最後朝夕相處下,他打破腦中的絕對思維─同志不只肛交不只娘娘腔,有著好多好多,溫柔、體貼、堅強、善良、聰明。最後,伍羅夫擁抱了蕾昂,摒棄了執念。

 

你企甲賽!

1393905736-2758733154_n

 

1393905737-1522296144_n

擁抱

關於電影,對比《花神咖啡館》

就整部電影,尚馬克瓦利深深刻劃角色人性,不光是HIV感染者伍羅夫、蕾昂。他更安排珍妮佛嘉納,飾演的正義女醫生伊芙當對照組,強化了醫療體系、FDA、CDC、藥廠利益至上的毒瘤形象,讓整部片從個人政治拉升層級至群體對抗。此外,利用《花神咖啡館》的優點,巧妙讓畫面與音樂結合加速進行,僅留下深刻的劇情衝突,來感動民眾。

《花神咖啡館》講述了前世今生,而《藥命俱樂部》卻只強調了「今生」。就劇情開始,鬥牛背上的八秒,暗示了伍羅夫接下的艱難。而當伍羅夫捱過了一切,或是說被國家機器打得一無所有後,他有了全新體悟,看透了生與死,因此選擇再戰牛背。畢竟在過往的兩千多天磨練、折磨下,他成為了一名鬥牛士。

1393905730-2190682330 (1)

 

美麗女醫生

結語

還有很多想講的,像是感染者的性與歧視,或是國內專利藥剝削、個管的缺乏等等,但等有空再寫,以免此文過於冗墜。回到電影,《藥命俱樂部》有著精湛演員,講述了將死的人的奮鬥故事,而且這部電影不如以往的勵志電影,讓我們看見人生的最低潮,激發出最深層的感動體悟。

至於這部片適合推薦誰看,它都贏得三座小金人了,能不看嗎?

文章出處:http://bernd97.pixnet.net/blog/post/174102285

延伸閱讀:
羅一鈞醫師心之谷部落格:1986–1990–愛恨交織AZT
http://heartvalley.blogspot.tw/2011/05/19861990-azt.html

★2014爽歪歪網站讀者問卷調查~~請您撥出2分鐘幫我們填寫!!★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SF5ep_-pYM0ZqzxU6cIHdAMQCSweJXarvLS326igrbI/viewform

2014-02-24

【觀點/反歧視】140224立報:林宜慧 > 感染者教我的事:再談捐血「害」人

■作者:林宜慧(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

最近媒體報導仍然有人透過捐血來檢驗愛滋,造成一人受到感染。媒體報導模式與以往幾乎沒有不同,輿論反應亦與過往幾乎如出一轍,感染者社群反彈的情緒也仍然很大。

事實上,台灣自2013年起,全面改用NAT(去氧核醣核酸檢驗法)篩檢捐血中心收集到的民眾獻血,已經縮短檢驗空窗期為11天,意指,這些使捐血中心誤信為安全可用、而實際上已經感染愛滋病毒的血液,當事人受到感染的時間點,必定不超過11天。

因此,這些落在NAT檢驗空窗期的人,就算曾經自行在其他管道做過愛滋檢驗,檢驗結果也不太可能是陽性。或許有人因此而誤信自己沒有感染,仍然可以安心捐血,其實忽略了NAT已較一般愛滋檢驗的空窗期短上許多,一般愛滋檢驗的陰性結果,只代表自己在大約兩個月前一定沒有受到感染,但最近兩個月是否受到感染,無法獲得保證。

不論實際情形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捐血中心沒有能夠驗出血液不可使用、甚至使受血人受到感染的血液來源,事前確實都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愛滋病毒,也都不在疾病管制署的愛滋名單中。

對照某些媒體在描述這些細節時,使用「『堅稱』捐血時不知已遭感染」的文句,暗指捐血人自知卻隱瞞的惡意自我防衛行為,不難想見,當事人會有多麼沮喪絕望。

另一方面,這些人確實在該次捐血行為前,自我認定或檢驗結果,都顯示他們並非愛滋感染者,而媒體總是大筆一揮標上「愛滋病患捐血害人」,一巴掌打盡所有感染者,社群常常因此憤怒反彈,自己已經淪為媒體追求新聞爆點的操弄對象,成為民怨的代罪羔羊。

所有的感染者都知道,已經診斷確認感染、受到法定通報的人,是不可能捐血的,即便意圖闖關,捐血中心資料庫勾稽之下,血液馬上會被剔除銷毀,而當事人則會吃上官司或被罰款。

但是這些檢驗知識、空窗期長短、法定通報限制與相關法規,一般民眾很少人全盤清楚,更少人會承認自己不清楚,進而積極追查正確資訊;輿論一面倒的指責愛滋感染者,感染者自覺委屈或憤怒,雙邊對立再次白熱化,瞭解接納丟一邊去。

人人未來可能都需要接受輸血幫助,不論是不是感染者,用血安全能夠獲得保障,是每個人共同的希望。

這些捐血而誤使人受到感染的,本身已經承擔極深的自我譴責;尤其媒體提到,有人是長期固定捐血人,在沒有發生這個悲劇前,這些人可能都是你我身邊認定的好公民,熱心於對社會盡一份力;這件事的發生,將他們打入萬劫不復的地獄。受血人不幸,受血人的家屬心疼有怨,而捐血人也絕不好過。

我們都希望這一類的事件不再發生,所以在法規之外,捐血中心有良心回電單的設計,讓自覺血液可能不安全的人,可以在捐血事後回電提醒;捐血說明單上也列出不適宜捐血的情形;不斷呼籲民眾愛滋檢驗有匿篩管道等等。

然而,最近的這兩個案例,讓我們看到,人們的自我認定或檢驗結果,可能還是與實際是否有受到感染的真實存在落差。在現今檢驗科技的限制之下,如何拉近落差的間距,更進一步保障用血安全,或許必須仰賴更專業的捐血前諮詢,不論捐血人是否是熱心公民,都務必儘量確認捐血人在NAT空窗期間,是否仍有發生可能感染的行為。(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

延伸閱讀

【非關對錯:與HIV一起生活】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2934

【健康的才可以在一起?!】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2060

本文出處:2014年2月24日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910/p …

2014-02-19

【觀點/NGO倡議】140217 香港關懷愛滋協會:「關懷愛滋 」就感染者的標籤指標所提出的建議/附「內化污名指標」量表

SongYY說明:
以下的建議是香港愛滋團體「關懷愛滋 」針對近日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的「愛滋污名現况」的研究結果(相關新聞連結),所提出針對感染者朋友、醫護人員以及雇主的具體建議。其中所附的「內化污名指標」問卷量表,是一份頗堪玩味的問卷。其實不只感染朋友可以做,非感染者朋友也不妨假想自己是感染者,來試做這份問卷。做完問卷後,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如果把問卷的疾病由愛滋病換成其他疾病 (如B肝、C肝),你覺得結果還會一樣嗎?問卷中所提到的種種可能的壓力或負面想法,又從何而來?讓HIV感染朋友承受這樣的壓力或負面情緒的社會,有沒有改變的契機?

「關懷愛滋 」就感染者的標籤指標所提出的建議
2014-02-17 香港關懷愛滋協會

愛滋病毒感染者方面
愛滋病毒感染者可透過以下的自我測試了解自己的標籤情況,由於自我標籤與精神健康有關,建議感染者需根據自己的狀況主動及盡快尋求醫療和情緒支援。

testq

 

計分方法:
總分達 28 分或以上,表示你出現內化污名的傾向,對自己作為愛滋病病毒感染 者存有負面想法,建議聯絡提供愛滋病相關服務的非政府組織求助。
相關網頁 : 關懷愛滋感染者支援網站: www.poz.org.hk

SongYY補充:在台灣若需要情緒支持的感染者朋友可以聯絡
同志諮詢熱線 (每週一四五六日,晚間七點至十點) 02-2392-1970 、07-281-1823
露德協會帕斯堤夜間諮詢服務 (每週一至週五18:00-22:00)  0978152990

一般醫護人員方面
一般醫護人員應該認識愛滋病及愛滋病病毒的傳播途徑,不應因無知而造成恐懼 和歧視。標準預防措施旨在降低經血液傳播的病原體的傳播風險以及其他病原體通過明確或尚未明確的途徑傳播的風險。它們是感染控制的基本措施,是為任何病人提供醫療服務時都必須執行的基本措施。因此,透過標準預防措施,醫護人員已經能夠預防任何感染,並沒有需要特別處理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有特別的處理。如純粹因為愛滋病病毒而將感染者安排在最後一個看醫生/檢查、安排感染者使用即用即棄食具並不合理。醫護人員應公平對待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並提供適切的治療和照顧,發揮其專業精神。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像其他殘疾人士一樣, 受到《殘疾歧視條例》所保障,因此在貨品、服務及設施提供中免受歧視。

僱主方面
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像其他殘疾人士一樣,受到《殘疾歧視條例》所保障,而《殘 疾歧視條例》訂明僱主不應以殘疾為理由而歧視求職者及僱員,除非該人士的殘 疾使他/她無法執行工作的固有要求或提供遷就會對僱主構成不合情理的困難。 因為愛滋病病毒感染已是長期病患,通過治療能夠維持健康,日常工作不會傳染。 由於愛滋病病毒並不影響工作能力,因此,聘任僱員應著眼他/她的工作能力和 優點,不應著眼於感染狀況,作出公平的評估;此外,亦沒有需要在招聘過程中 要求應徵者披露或檢驗其感染狀況,因為相關資料有可能會影響僱主對應徵者的 印象而作出歧視性的決定。

相關網頁:「 關懷愛滋」平等工作間 www.equalworkplace.com

文章來源:http://aidsconcern.org.hk/image/data/library/Stigma%20Watch%20Appendix%202_chin_1702.pdf
香港關懷愛滋官網:http://aidsconcern.org.hk/index.php?route=common/home

★2014爽歪歪網站讀者問卷調查~~請您撥出2分鐘幫我們填寫!!★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SF5ep_-pYM0ZqzxU6cIHdAMQCSweJXarvLS326igrbI/viewform

2014-02-15

【觀點/多元成家】140214 PNN:鐘聖雄—願天下有情人多元成家

2014/02/14

圖、文 / 鐘聖雄 

142151632348371

謹將這篇文章和這些照片,獻給還不知道什麼是多元成家、懶得瞭解什麼是多元成家,或者仍對多元成家感到疑惑的讀者們。

多元成家草案在半年來引起了非常多的批評與質疑。這套將「婚姻平權」、「伴侶制度」、「家屬制度」分三套送進立法院討論、審核的草案,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慮。尤有甚者,有人將多P、亂倫等概念與之混為一談,讓許多初次接觸議題者在霧裡看花的同時,或因保守觀念所囿,或因忙碌而無法深入討論,面對這樣一部理應建立在「愛」之上的草案感到無法接納。

但其實我真的不懂,多元成家有什麼好反的?為什麼某些人要成家,會造成另一些早可以成家的人困擾呢?

我以為,多元成家草案之所以造成這麼多喧擾,或許是因為我們向來對家庭、伴侶、婚姻的想像,都太過狹隘,以致於我們無法用更開放的心胸,去想像不同的成家方式。為什麼男生一定要愛女生?那沒有性別的人該怎麼辦?伴侶之間只能有愛情嗎?家屬一定要有血緣關係嗎?那教會裡的人為何都互稱兄弟姊妹?

在我的理解中,所謂的多元成家,其實是打開我們對家庭的想像;它讓所有願意共同生活,互相照顧的人們,都可以成為彼此的家人,並且讓沒有血緣、性關係、愛情婚約的家人們,受到和傳統家庭一樣的法律保障。

雖然網路上已有許多針對多元成家草案的相關討論,支持者也陸續完成許多懶人包、問答集,但說實在的,即便我自己從事媒體工作,身邊不乏許多高知識份子,但真的能細讀完這些完這些文章的,其實仍是少數(即便這些朋友本身就是性少數,或是期待不同家庭型態的人)。就算有看完好了,說實在的,我認為多數人都是先選定了自己的立場,才去看支持/反對的論述文章,而不是真的放下成見,看見彼此。

但嘿,我們在談論的不是愛嗎?我們關心的不就是人與人的關係嗎?為何我們非得這麼橫眉豎目、唇槍舌戰地去討論誰愛誰可以,怎麼誰要和誰成家就噁心來著呢?也許,放輕鬆點,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討論和想像方式。

大雄不用和哆拉A夢「那個」也可以結成伴侶啊!

IMG_8331

 

哆拉A夢與大雄。(感謝易智言、楊雅喆導演)

不要懷疑,上面這兩位就是哆拉A夢和中年的大雄先生(請不要誤認為胖虎或豬哥亮謝謝)。他們和多元成家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他們其實就是伴侶制度最好的代言人。

我一直認為大雄超魯(蛇)的,要說他長大以後可以把到靜香,實在是一點都不科學,對吧!?但如果大雄始終把不到妹,娶不到老婆的話,是否就註定要一個人孤苦無依,老了也沒人幫他推輪椅出去曬太陽,或者在他再度被胖虎K 到昏迷,也找不到適合的人幫他簽署緊急手術同意書呢?

不,他還有哆拉A夢。如果台灣的法律能賦予哆拉A夢,等同於大雄家屬身份的話,就算大雄再魯,哆拉A夢不僅永遠可以照顧他,法律上也能讓他們互相享有許多權利義務關係。仔細想想(不仔細也沒關係啦),兩個共同生活、彼此照顧的人,不就是「伴侶」了嗎?

「欸?」或許聽到這裡,你頭頂會冒出許多問號來。「大雄和哆拉A夢結成伴侶,是不是哪裡怪怪的?」我想告訴你,如果你會覺得那裡怪怪的,或許就是因為你用所謂的「婚姻」關係,去想像伴侶制度了。是的,伴侶之間或許可以有愛情,也會有性關係,但他們不必然要有。只要是共同生活、彼此照顧的人,他們之間都一定會有感情,通常也會承諾要照料彼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就是伴侶了。愛情,並不是伴侶的必要條件。

「為何有人可以獲得幸福,有人不行?」「讓別人幸福有這麼痛苦?也不過就是多一點人得到幸福而已,(而且)完全不影響更多數人的任何權益。」楊雅喆認為,人生而平等,都應該有獲得幸福的權利,如果要教我們的下一代什麼叫「平等」,或許推動多元成家制度,就是最簡單的第一步。

「任何人在一起都會有問題,也會有開心,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有這樣的選擇而已。現在有人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易智言則認為,一套法律如果只有一部份人適用,一部份人則被排除在外,那這樣的法律是很有問題的。他說:「只是把我們應該的到的權力還給我們,讓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未來,我更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反對這個法案。」

IMG_8866

蝙蝠俠與阿福。(感謝詹順貴律師、廖本全老師,這次總算不用呼口號)

也許有人因為很魯,未必找得到老婆,但也有人雖然不魯卻怪咖又宅;比方說,其實蝙蝠俠,正確地說應該是Bruce Wayne,就是這樣的例子。什麼?你說他有貓女?!即便我不是因為出於嫉妒,我還是認為真正愛Bruce Wayne的,非管家阿福莫屬啦!

Bruce Wayne從小就失去父母,真正將他拉拔長大的,其實是他的管家阿福;說穿了,其實他也就是傭人的頭頭。然而,Bruce Wayne和管家阿福之間,真的只是單純的雇傭關係嗎?我相信所有看過Christopher Nolan版本蝙蝠俠電影的朋友,都會認同Wayne家族與阿福之間,是貨真價實的家屬關係。連繫他們的,絕對是親情,而不是勞雇契約。即便Rachel 不甩貓女也沒拐著,Bruce早就找到他的伴侶家人了,不是嗎?

詹順貴認為,民主的真諦在尊重每個人自由選擇、多元意見,雖然多元成家有別傳統一男一女夫妻制度,「但既然我們是民主社會,只要不妨礙他人,為何要反對?」廖本全則認為,家的組成可以有各種可能,不應該被菁英、少數、傳統所定義,而要透過多元的討論,讓家擁有更多元、豐富、圓滿的意義。

IMG_8874

電影浩劫重生(cast away)中的Chuck Noland和史上最感人的排球Wilson。(感謝苦勞網孫窮理犧牲色相)

「WILSON~~~~~I’m Sooorry, Wilson~~~」光憑影帝Tom Hanks在電影《浩劫重生》中這段哭天喊地、真情流露又賺人熱淚的動人演出,我們就知道友情的羈絆絕對不下於親情和愛情。這部電影要是沒有 Wilson,簡直就像旁白鴿不會抓漏一樣黯然無光,可見得人除了婚姻(愛情)之外,精神伴侶有多麼重要啊!

咳,正經點我不是在開玩笑(雖然我承認拍這張照片是為了整孫窮理)。當然我不是在硬凹人也可以和排球(或其他物種)成家,但我希望大家可以透過對不同角色、關係的理解,一起走出「愛情」、「婚姻」的框架,去想像到底什麼是伴侶制度。又,這些彼此間未必存在愛情的人,到底可不可以成家,然後,他們又到底哪一點噁心,哪裡不自然了呢?

我願意不厭其煩地再說一次,那些和你共同生活,彼此照顧的人,其實就是所謂的伴侶,而這樣的人們也想要成家的心願,有那麼難瞭解嗎?

「我支持多元成家,但我是有條件地支持。」孫窮理認為,從平等的角度來看,當然每個希望在一起的人,都應該要能組成家庭,他也希望眼前能夠達到一個,讓所有人都能平等結合的目標。然而,孫窮理進一步指出,現代家庭、法律制度其實排除了不少人,我們的社會福利等等制度,如果都是要透過家庭去實踐,恐怕也非常困難,所以他認為,其實理想的狀態中,應該可以讓每個人都不需要靠家裡,就能得到自己應該有的生活方式。

在孫窮理的發言中,當然,他一方面肯定了每個人都應該能平等成家的權利,但他同時也指出眾多社福制度冀望透過家庭單位去落實,所必須面對的侷限與排除。

我們都是一家人

IMG_8283

 

桃園三結義。(感謝黃哲斌總編、戴立忍導演、駱以軍老師情義相挺)

談完了伴侶,接著我們來談家屬。在伴侶盟所推出的多元成家草案中,由於「伴侶」以兩人為限,所以三人以上想組成家庭者,就必須採家屬制度進行。我相信對多數台灣讀者而言,大家最熟知的「桃園三結義」,其實就像和家屬制度差不多了,差別只在以前「情和義~~~值千金」,大家喝杯酒就什麼都算數了,但現在因為有太多政客和名嘴講話基本上不算話,所以體制面上,我們要追求的就是法律的明文保障。

你會否認劉備、關羽、張飛這三個人是家人嗎?我相信不會。

黃哲斌認為,很多人都以為一定要有血緣才是家人,可是很多時候,其實有人關心、在乎、挺你,那就是家人。戴導雖然在受訪時,只簡短說了句「我支持多元成家」,但從他過去在臉書上,張貼一則有關女同志伴侶為了爭取權益,只得出國成婚、生產的動作來看,也可看出他一直都很關心不同的「成家」議題。

駱以軍則感性地說:「我們會以為人的存在太簡單,可是其實有時候我們看人的存在,就像看一片漫天紛飛的落葉,有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我覺得我們的社會,可以用這次多元成家的議題,好好去思考,我們是不是那麼簡單的、單薄的存在,我們可不可以有更多種型態,可以對旁邊的人保護、守護、照顧。」

 

IMG_9071

 

桃樂絲與獅子、機器人、稻草人,也別忘了小狗托托。(感謝旺福樂團)

如果人生是一場旅程,那麼在你身旁的旅伴,難道不就像家人嗎?在童話故事《綠野仙蹤》(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中,桃樂絲為了返家而和旅程上的結識的獅子、機器人、稻草人,一起追尋勇氣、心和智慧。想像成家庭的場景,其實我們的家人也都不完美,但我們都在不完美的狀態下互相扶持,讓家家那本「難念的經」一起變好念,這不和綠野仙蹤很類似嗎?

除了綠野仙蹤之外,其實漫畫《航海王》裡面也有滿滿的「家屬制度」範本。舉例來說,草帽一夥人個個都是為了某個目的而踏上旅程,彼此同生共死彼此扶持,至於白鬍子海賊團更擺明了是ˋ要在海上成家,不是嗎?其他例如人妖王國,還有艾斯、魯夫、薩波之間的兄弟情,其實也都很符合家屬制度的精神呢!

旺福樂團的小民說,「愛是自由的」,它不應該因為一個人的種族、性向等等差異有所分別,就像我們在選擇朋友時,也不會因為這些先天差異而有分別,所以我們應該賦予每個人平等相愛的權利。

瑪靡則說,她身邊有許多親愛的同志朋友,或許因為性向不被家人接受,離家後卻也無法和相愛的伴侶成家,等到哪一天發生意外時,他最親的人只能守在急診室外,卻無法做出任何有法定效力的協助,沒有人希望見到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瑪靡認為,其實成家是一種基本權利,「它其實不需要別人來為你決定…真的需要這東西(法律保障的家屬權益)的人,他們有權利擁有它」。

 

IMG_8948

 

耶穌與十二門徒。(感謝豬頭皮、馮光遠、陳明章、何榮幸、馬躍‧比吼、李惠仁、崔愫欣、楊佳嫻、胡慕情、涵冷娜、樓一安、米奇鰻、鴻鴻的協助)

我絕對相信基督教是非常重視家庭價值的宗教,但我也有理由相信,基督教所要維持的家庭價值,並不如我們想像中保守。不信?我們聽聽耶穌是怎麼說的:

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 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 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 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

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 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 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

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 人因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人因為義人的名接待義人,必得義人所得的賞賜。 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馬太福音第10章32~42節)

耶穌的母親和他弟兄來了,因為人多,不得到他跟前。有人告訴他說、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要見你。耶穌回答說、聽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弟兄了。(路加福音8章19-21節)

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母親看你的兒子」。主耶穌在十字架酷刑之中,卻沒有忘記他的母親,而將她托付給他最愛的那門徒,就是那約翰。(約翰福音第19章25~27節)

在馬太福音中,耶穌認為門徒不應愛血親勝過愛他(以及差他來的人)在路加福音中,耶穌說遵行神之道的人,就是他的家人。在約翰福音中,耶穌將瑪麗亞託付給了約翰。從聖經中的種種線索我有十足的理由相信,耶穌會願意接受一群信奉共同價值的人成家,而那比血親的家族更為重要。

當然,在基督教中,這個成家的條件是因為信仰;但說穿了,離了宗教,那不過就是「愛」罷了,一個你我都嚮往的寶物。經常有人說,「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那麼,我想請問,何以相愛、成家、互相照護的心願,無法被最低標準所保障呢?

我愛你 我們可以成家嗎?

EDD_6126

 

2012年同志大遊行,這場爭取性別平權的路還得走多久?

如果您有耐心一路讀到這裡,或許您會發現,之前的幾張照片都是透過名人「角色扮演」方式,讓各位能以通俗文本中的角色關係,去想像不同的家庭型態,這也是我企劃此次攝影報導的初衷。然而,在實際開始執行這計畫之後,我才發現,不管史實或虛構,我們的通俗文本中,實在很難找出讓人一看就懂的同性(或跨性別)情侶角色。

無論中外,在過往的歷史中絕對不乏同性愛侶的存在,比方過往如蘇格拉底這樣的哲人、米開朗基羅、達文西這樣的藝術家,更不用談中國歷史中那一海票的同性戀了。然而,要能讓現代人一眼就辨識出來的同性情侶,我真的在一時間想不出來。

這凸顯了一個再清楚不過的事情 – 同性戀並非歷史上的特例,但主流的通俗文本與教育體系,卻刻意地抹去他們的存在。這,就是為何我們對於愛情、婚姻、伴侶、家庭的想像,之所以會如此貧乏又扁平的原因。

我們,都是被教育成異性戀的;都被教育成只能想像一種伴侶關係;都被教育成只能有一種家庭想像。

我們之所以會懼怕多元成家,其實是因為我們的想像貧乏到不自知的程度。所以,我想邀請您,先不用決定支持或反對的理由,但我們可以一起想像 — 家,到底可以是什麼樣子?

今天是情人節,願天下有情人多元成家。

延伸閱讀:

多元成家懶人包

伴侶制度簡要說明

多元成家方案簡介短片

多元成家方案圖表說明

 …

2014-01-29

【觀點/農安趴十年:回憶筆記】140117 莊苹:十年之憶–當年出名的那場趴

本文原載北市聯醫昆明院區莊苹主任個人部落格,經作者同意轉載,特此致謝
關於農安趴的事件始末可參考爽歪歪網站整理:
農安街同志派對大事時序


十年之憶–當年出名的那場趴

93年1月17日距離103年1月17日的今天整十年

翻出了當年處理農安趴的檔案夾

看著來來往往署名施茂林、陳建仁的公文及一筆筆的追蹤資料

甚至還有王姓議員的質詢稿

遙想著當年水股檢察官來性防所訪查時的態度

以及打電話詢問主管機關為何要函送感染者的過程

 

姑且不論當年一般社會的輿論

就連那時的同志在BBS上的反應都非常兩極

一方說為什麼異性戀可以開趴沒事,同志開趴就變成頭版頭

另一方面說同志圈就是因為有這些人,同志才會被人看不起

而我考量的是

性防所好不容易和圈內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係

絕對不能因為這次的事件別的單位沒處理好

破壞了我們和大夥兒的關係

所以

我請示了所長

主動打電話去中央要了整件事的主導權

 

第一次用所裡的大螢幕看了警方的搜證帶

第一次配合檢察官調查、聽她憤怒的抱怨

第一次與CDC長官一齊出了偵察庭

第一次到CDC向全國各縣市衛生局說明了全案的處理及追蹤流程

檢驗與追蹤結果

以及趁著那次報告讓CDC聽我建議

建立起不打擾個案的追蹤連繫方式

也真的很意外的發現

沒有任何一位朋友因為農安趴感染

因為現場那三百多個用過的保險套

 

想著那個過年前最後一個週末

已退休還在協助抽血的花主任一早看了報後主動跟警局聯絡

現場抽了92名參與者的血

1/20疾管局檢驗站發佈有28名陽性個案

性防再次核對檢驗

在過完年1/26確認14新14舊

以及其他數十位的梅毒個案

 

性防分了三個”張小姐”流程協助所有朋友

首先for陽性新朋友

辦公室同仁在追蹤及告知結果時

請他們到三樓找張小姐

全所聽到這個辭都知道這代表他們是本案的新朋友

會通知我們HIV個管師出面協助

配合著北檢及CDC的要求

我們除了醫療之外另請他們配合填了相關問題

同時也告知他們權促會可提供之法律幫忙

 

二樓張小姐協助的是陰性但有性病的朋友

同樣的

同仁都知道若有人找二樓張小姐時就會請他掛號

門診的護理人員會有人出面跟他會談

除了醫療協助外也看看有沒有需要我們協助的地方

並告知三個月後我們會再做追蹤檢驗

 

六樓張小姐協助的是所有沒有性病的朋友

除了通知他們結果外

也告知他們三個月後再請他們做追蹤

還記得後來有朋友告訴我

要我們告知結果時能乾脆些

不然「你的驗血結果是…嗯…陰性」是一個很嚇人的說法

 

同步

洪媽媽—也就是當年的技正

帶領著另一組人處理著用藥的問題

我們開了幾場趴場用藥的專家會議

了不起的芳芳也立刻架立了全國最活潑可愛的PAPA網

可愛活潑的黃色系Flash

帶領網友們認識各類的娛樂用藥

 

十年了

當年性防所變成了昆明院區

所長已成了教授

北檢檢察長早已不做法務部長

而處理事件的同仁大多已退休不在

但看看個案的名單

受傷的朋友們有的還常常見面

偶而寫篇文章

仍會接到農安趴參與者當年受傷的回應

雖然許多年輕的同志對此事已茫然無知

但我知道故事仍未結束

社群裡仍在討論過往的種種是否讓今天有所進步

而我卻在擔心

當年用心協助病友的團隊

在這十年裡是否有更多的同理

在明天開始的下個十年裡

是否仍能帶領著全國的衛生單位

用更細緻的方式

提供所有的朋友更具個別性的協助

 

倒上一杯茶

敬這十年的種種

靜靜的

想著未來~~

文章出處:http://ymhpc2.wordpress.com/2014/01/17/%E5%8D%81%E5%B9%B4%E4%B9%8B%E6%86%B6/

2013-12-23

【觀點/愛滋人權】131223 曾柏嘉:﹤感染者教我的事 ﹥從感染到治療,距離有多遠?

感染者教我的事:從感染到治療,距離有多遠?
2013-12-23 台灣立報

■曾柏嘉

4509882783_d5e0a8a59e

在一次機緣下,我服務一位剛得知自己感染HIV的朋友Tai(化名)。幾個月來我們多次電話聯繫,Tai說,最初1個月他瘦了6公斤,他每晚都在哭,覺得人生沒有意義。他講電話時的聲音之弱,讓人覺得他是打從心底覺得人生沒有希望。

Tai與家人同住,1週上班6天,請假困難。他必須在這樣的情緒中,跟家人生活、為工作努力。我每次打電話給Tai,他會把他累積的許多心中疑問,例如「可以跟家人一起洗衣服嗎」、「去辦黃卡時工作人員會不會一直審問我很多問題」、「最近覺得記憶力有點變差是併發腦膜炎的前兆嗎」、「我如果上班時吃藥被同事發現怎麼辦」等,逐一問我。

Tai說,他最擔心的幾件事情,就是傳染給他的伴侶和家人、他的伴侶與他分手、被家人知道他感染的事,以及請假看醫生被公司知道。

Tai在「不知道自己身體何時會崩潰」的恐懼,以及「去看醫生吃藥會增加他曝光機會」的恐懼之間兩難,來回掙扎。對他而言,這是生命中最困難的二選一,而且沒有選錯的餘地。

在這些恐懼堆積的困難中,幸好,Tai有一個全世界最好的伴侶,「他會扮丑;他告訴我日子一樣要過;他會氣我為什麼想不開。他應該也會擔心自己有沒有被我感染吧,但是他在我面前從來沒有表現出害怕或脆弱。」

Tai所遭遇的困難和心境,在台灣絕非少數。當一部分的人提出,進步的醫療科技(如檢驗技術、藥物)能將愛滋重新定義為慢性病時,對於另一部分的人而言,他們仍「不理性」地不願辦卡就醫、不願規律吃藥、不願「為自己和別人的生命負責」,可真是「莫名其妙」!

是的,這篇文章正是希望藉由Tai的經驗,闡述三點「其妙」之處。第一,「那些蓄意傳染HIV的人非常可惡」的說法,掩蓋了多數的真實情況──感染者對於他可能傳染HIV給他的伴侶,往往有著很深卻難以抒發的擔憂。感染相異伴侶之間,彼此相互顧慮的深厚感情不被看見,取而代之的,是日趨嚴峻的傳染入罪化法條,它不僅悖離多數的現實,更是陷感染者於孤立、悖離防疫與照護精神。

第二,從一個人得知感染,到願意就醫、規律接受治療,距離有多遠?從Tai及多數感染者的經驗我們看到,「知道感染就會治療」是個僅存在於假想中的偽必然性。在不友善且不正義的社會中,從感染走到治療,一路上有太多的結構性困難必須克服,包括保守的家庭、職場歧視,以及不盡周延的國家衛生工作,這往往是一段遙遠的距離。在這路上,感染者靠的是運氣和賭注—有沒有能碰到友善衛生工作者的運氣,以及會不會被公司發現、被解僱的賭注。

第三,從感染到治療的漫漫長路上,多數感染者只能獨自面對困境,並獨自承擔運氣不夠好、下錯賭注的後果。從Tai的經驗中我們也看見,伴侶的支持,以及尚未到來的家庭與職場的支持,絕對是讓Tai願意就醫、穩定接受治療的關鍵。醫療科技要能「大顯神威」的前提,是友善與正義的社會使它得以被取得、被接受與被有效使用,否則,即便是再進步的醫療科技,也是枉然。

當我們認可就醫與規律服藥同時具有治療、預防、避免抗藥性等多重公共衛生意義時,我們必須回過頭檢視愛滋感染者是否具有充分的就醫與接受治療的結構性條件。在對愛滋充滿誤解的社會中,我們不該假設「知道感染就會治療」,然後一邊責怪感染者不就醫不服藥,一邊卻要感染者自行承擔所有因接受醫療卻不幸曝光的後果,一邊又對此充滿誤解的社會視而不見。能帶領我們走出「世紀黑死病」的magic bullet(妙法)絕對不單是任何藥物,而是藥物與正義社會的攜手並進。

(台灣愛之希望協會專員、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會員)

文章出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6243

照片來源:Flickr photo by nanninga

★2014爽歪歪網站讀者問卷調查~~請您撥出2分鐘幫我們填寫!!★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SF5ep_-pYM0ZqzxU6cIHdAMQCSweJXarvLS326igrbI/viewform

台灣立報專欄介紹:感染者教我的事

台灣社會與愛滋病毒共存邁入第28年,感染人數超過2萬5千人。

在愛滋的領域內,有專責的主管機關、有專法、有特定政策、有指定醫院、有民間團體專門協助,在這個具體而微的小社會,感染者很少自願現身,社會大眾也不太願意主動靠近,明明在同一個社會共存,卻彷彿是兩個獨立運作的宇宙。

「感染者教我的事」由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多位資深工作者共同執筆,隔週2陪你穿梭「那個」宇宙,拉近兩個空間其實只存在想像中的距離。

愛滋權促會官網【感染者教我的事】專欄介紹與文章一覽表
http://www.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379

2013-11-12

【觀點/反歧視】131111帕斯堤聯盟聲明稿:關於短片

2013年11月11日

利用感染者族群反對多元成家,我們帕斯堤聯盟不禁想說:可恥!!

近來,多元成家法案引發激進宗教團體對同志族群的戰火,HIV感染者族群,又再一次被激進宗教團體當成是工具大肆利用…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感染者,要被一而再、再而三地羞辱、妖魔化!?

最近網路上出現一個「心碎的媽媽愛滋家屬分享孩子的真實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uuNz7s62fk)」影片,內容錯誤百出、謬誤甚多,再一次利用了感染者族群來攻擊多元成家法案,姑且不論這影片的出處與真假,這是讓人憤慨、不齒的。

第一、疾病不因性別傾向而有選擇性,而疾病的散佈傳染程度,也與法案通過與否無關聯性。

第二、偏頗謬誤的內容除了對感染者族群造成不實的傷害,也造成了防疫上的缺口:“異性戀性行為就無染病可能”的錯誤認知。

第三、感染者不是邊緣人。在良好的追蹤治療下,許多感染者不管是健康或是人際關係上,都相當好,甚至比一般人更佳,也許感染者就生活在大家的身邊,別將感染者邊緣化了。

第四、HIV相關治療上錯誤、扭曲的內容,除了醜化感染者的形象外,更是會造成治療防疫上的問題,也會使原本已有意願接受治療的感染者變得退縮。

十二月一日國際愛滋日將到來,但台灣的HIV感染者卻被惡意污名傷害利用,帕斯堤聯盟在此,除了表達嚴正的抗議外,也請大家仔細想想,污名化傷害了感染者族群,不斷損害感染者權益,讓感染者族群不敢現身,是否就能杜絕愛滋病的傳染!?還是只是掩耳盜鈴之舉!?

表述不同意多元成家法的立場並不可恥,可恥的是使用傷害感染者族群,散播不實資訊來達到目的的手段!!請讓疾病就只是個疾病,別再消費利用感染者族群,HIV不是只有一個故事、一個樣貌,不是只有同性戀才會生病,利用感染者族群來打擊多元成家法案或是同志族群,是相當不理智、無知的行為。

本文出處:2013/11/11帕斯提聯盟臉書粉絲團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ositiveallianc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