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7

【活動側記】120429熱線光陰的故事系列講座:遠距戀情

熱線光陰的故事系列講座:「遠距戀情」活動側記

活動地點:同志諮詢熱線

主持人:喀飛

與談人:小五、智偉、增勇

活動側記:易男

<小五的分享>

  2003年的相遇、一樣的英文名字、1416km、300美金的電話費……一段加拿大溫哥華與美國兩地的戀情;這是屬於小五的遠距,也是一段充滿回憶的愛戀日子。

  那年的暑假,小五開始了她的遠距戀情。兩人分別在加拿大與美國,所以可以見面的機會並不多;有一次對方飛來美國三天只為了和小五一起過對方的生日。在那年冬天,她們一起到南加州旅行了三個星期,也是她們第一次大吵架的開始,而每次的分離總讓兩人依依不捨的大哭。小五說,她常覺得,為何兩個人明明來自台灣,卻要如此相隔兩地,而且一年才見兩次面……。她記得剛開始,因為不認識對方的父母,所以就會偷偷走後門;後來認識父母了,才可以走前門進去找女友。後來女友搬到了宿舍,依然還是要偷偷摸摸的。這或許就是尚未出櫃時所必須承受的現實考驗。而後來女友向家裡的人出櫃了,似乎也有些心裡的壓力和挫折,但因為當時兩人相隔兩地又有課業的限制,只能透過電話給予情感支持和協助,是相當無力的過程,而且無法給予對方及時的陪伴,自己心裡也會不好受。之後,小五搬到了西雅圖,因為距離拉近了,所以努力打工存錢和讀書,好讓兩人可以多點見面的機會;如果遇到吵架的時候,兩個人也比較可以及時的找到對方,面對面的進行溝通。

  或許是因為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兩個人更努力的為感情創造出可能的空間。例如,飛機可以先搭國內班機到邊境轉機,就可以從國際航班的費用節省為國內航班的費用;也可以申請吃到飽的電話費方案,好讓彼此的電話費都省下了不少。但小五也承認,兩個人的相處會讓人有些鬆懈,從一開始見面都會洗車加送花,到後來只送花,最後就變成省錢在家裡吃等等。

  後來回國之後,兩人沒有緩衝時間就直接同居;因為剛結束學業回來,所以也不急著找工作,享受了一段兩人的甜蜜世界。而同居,也是真正看見彼此生活面貌的開始。結束了蜜月期,開始找工作的兩人都面對了一些瓶頸與困境,也才發現,有時後遠距不是問題,反而是遠距之後的相處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

  最後,在2010年結束了這段戀情,小五也用了環島的小旅行,作為對這些日子的紀念。小五也製作了一段影片和大家分享,透過一個人的旅行,體驗了台灣這座島嶼,沉澱了心情,也更認識了自己。把心裡的祝福送給對方,期許彼此都可以更好的活著。 


<智偉的分享>  


  「大家認為,什麼樣才算是遠距?」智偉在開始他的分享前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智偉說他的朋友們有人認為要隔了海才算是遠距,有人認為不能每週見上一面算是遠距,但也有人認為台北到蘆洲就是遠距了!所以遠距這把尺都在每個人的心裡有著不同的定義。「看見那把尺了嗎?」智偉指著投影片上的一把布尺,說著那把尺似乎象徵著他在戀情中的距離、時差、飛行的里程數和那些座艙裡的座位等等回憶與過程。

  要如何面對關係的改變?從知道對方即將出國,和真的面對分離,彼此都需要更多的包容與珍惜。而關係裡會遇到的許多問題也都需要彼此好好的談一談,或許關於性的欲望,兩個人對於自己和對方的開放度到哪裡、問什麼、不問什麼、問多少,都關乎著關係的維繫。而在另一半沒有向家人出櫃的情況下,「送機」時兩人只能像朋友般的道別,唯有到無人處後才能像情侶般的擁抱相送。彼此也留了封遺書給對方,算是給彼此權益維護的保證。

  其實「時差」問題才是遠距最大的癥結所在。當兩個人相隔異地,生活的步調不同、經驗不同、作息時間不同、頻率不同,最後各種的寂寞、孤獨感、期待被理解等情緒交雜之下,很容易出現「不愛」的情緒,使感情出現裂縫。智偉說,「溝通」是很重要的,如果雙方有情緒,最好當天吵完、當天解決,免得許多的小事堆疊而成莫大的情緒就不好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智偉說到解決遠距戀情的方式時感嘆呼喊著。時代日新月異,從Skype、MSN、無名小站、視訊到智慧型手機,就是要不斷的縮短兩個人的距離感,這也是現代的遠距或許比上個世紀的遠距來得有資源面對的原因;有空就存錢飛到對方的國度去看看,唯有自己也經驗過同樣的生活才能理解對方在說的是什麼,也才更能和對方的生活貼近;遇到各種大小節日也要送上禮物,表示自己的關心和在意。過程中也會有壓力和擔憂,壓力來自因為距離而無法給予彼此適時的關心與支持;而擔憂來自因為距離與時差,若是對方有任何的突發狀況,自己無法第一個知道並給予協助的人,甚至會成為被告知者的負面感受。

  智偉談到,其實對方回國後又是另一個挑戰的開始。出國後,彼此調整了一種遠距模式;現在對方回國了,又要重新安排與調整生活的節奏。有時,問題的產生反而會是在近距相處之後也說不定。但是因為兩人都想努力的維持關係,所以才有努力下去的動力。

<增勇的分享>


  一九九三年的春夏之際,增勇老師遇見了他的另一伴。在相遇之後,他們就知道其中一人即將出國深造,但戀情的發生總是如此的出乎意料,所以,「春天來了,就這樣。」增勇老師說。

  面對遠距的戀情,增勇老師說,彼此當然都會有些擔心或顧忌,但他記得對方對自己說:「我不要你做自己會後悔的事。」自己冷靜地想想,剛開始熱戀,彼此當然願意犧牲;但因為知道相愛,所以不會去勉強彼此做一些無法做自己的、強求改變的事。那時候因為增勇老師尚未出櫃的關係,所以對方也無法到場送機,他們就提前了一天互道了離別,但也是依依不捨的十八相送。

  當時增勇老師一個月的生活費是八百加幣,光電話費就花了七百加幣了。後來就趕緊辦理了電子信箱,好加速他們思念的傳遞。老師說,當時就好像是帶著一個人生活,好像很多事都要留著和對方分享。他們都努力地記錄著生活的點點滴滴,透過書信分享給彼此。增勇老師笑說在他們那個石器時代裡,聯絡方式都是文字化的。透過書信的來往、生活的規律性,信裡的文字不是隨興的話語,多半是整理過的情緒、想法和經驗感受,所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似乎不比現在來得貼近與緊密,是在相信彼此的情感上建立的。透過書寫,增勇老師開始寫詩,寫詩成為了一種習慣,成為了最貼近自己的方式。

  增勇老師認為,遠距戀情是一種認識彼此或重新認識彼此的方式,交換了許多生活零碎的片段,是整理過的、不那麼貼近(例如:facbook、app)但反而更細膩。若不是遠距,或許就沒有那麼多的貼心之舉,也就沒有那麼多的回憶。兩個人的成長速度和生活經驗的堆疊是不同的,有時能有共同的生活才能彼此經驗;但共同生活時好壞都在一起,各種生活習慣的調整以及如何經營必須去面對。但共同生活後會有一種「同步」,才能對彼此更貼近。因為有共同的記憶,所以身體遠距,心靈卻很近。增勇老師分享到,身為在異地的一伴,一心就是想回家,生活沒有太多娛樂,就是想快點完成學業歸國。

  生活中彼此會製造一些情趣,增加彼此的安全感和認同感。像是另一伴會寄一些聲音、口白或音樂的卡帶,讓彼此更貼近;面對他們的情慾問題時,除了看G片、卡帶或錄影帶,還會拍一些只有兩個人才有的私密照片,或是拍一些屬於自己的情趣影片,增加屬於兩個人的回憶。


<Q&A時間>


提問:講者試問現場聽眾,曾有遠距戀情者(可自己定義)?

答:大約有7~10人。

提問:如何處理自己遠距時的情慾?尤其是拉子朋友們。

小五:忍耐!並且努力達到共同目標,像是縮短彼此距離、增加見面機會和時間 等等。做該做的事,畢竟生活還是要過。

增勇:可以phone sex或視訊!


提問:聽眾面對遠距戀情的經驗分享:有時候生活很累,講電話講到一半就會睡著,然後對方就會感受到電話結束時的挫折。而電話裡的自己有時候都是整理過的,但一見面時才會發現,彼此的生活是斷裂的,彼此不如自己想像的……。有時在電話中會情緒失控,對方又無法完全的接住情緒、或是當見面又要分開時的痛苦,該如何是好?

智偉:旁人不看好,當時又正值年輕,所以資源會太少。在自己過往的經驗中,就是協調可以溝通的時間並且透過科技的輔助,並且身邊要有可以支持的人,這些能使戀情更被支持。

問:兩人若是都很寂寞,該如何處理和回應?

小五:太孤單的時候,也是會想要有一些情慾的發展,我們彼此都有體驗過,可是就是有可能會面臨分手議題。所以建議可以先溝通好,再去做嘗試。

智偉:有進退的談,不是一次談完,對彼此的期待不同,不是統一標準的答案。例如,不可以當0或1,代表了某種主權的宣示;或者不要成為最後一個知道對方變心的人等共識。這樣的好處是,當彼此發生關係時不會內疚,可以維持在一定的限度內。

回應:要談規則時,建議是兩人狀態都好的時候談,比較不會有情緒的干擾。例如,有怎樣的性癖活動,就是可以去不用報備。但如果變心了,一定要告訴對方等等。

智偉:察言觀色!許多事情要事先講好,並且懂得嘗試錯誤學習法,去學習彼此適合的方式。

喀飛:愛情是在嘗試、了解自己的界線,也是瞭解彼此的過程。

回應:其實自己不相信遠距,或者就是會拒絕讓它發生;但因為聽了大家的分享,或許哪天真的需要時,就會比較知道該怎麼面對。

回應:如果是去工作,那麼時間和難度又會更多於唸書了。

智偉:協調的過程變得重要,人的關係如何維持要告彼此去了解對方的需要到底是什麼再去做協調與溝通。遠距吵架的原因會有很多,真正要去了解的是彼此的個性、習慣、家庭、階級、文化等等成長背景的差異,這些都是思考生成的背後因素。也使自己再次的去面對彼此生命的議題。

喀飛:曾陪伴三個男友去當兵!

回應:自己曾經是身處在台灣的一方,朋友和生活圈都在這裡,而對方因為沒有出櫃卻在國外交了女友,後來才知道自己從人妻變小三!

提問:溝通如何達到平衡?可以貼近彼此生活、了解對方,但卻又不會覺得煩?

智偉:日常生活的了解是扣連著未來的夢想與藍圖並進的,面對爭吵、寂寞和慾望要懂得忍耐;而關係裡的溫暖和意義,會使許多平常的小東西變得很有價值,而且絕不隨便提分手,因為距離會讓開口常成為真!

增勇: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我愛你」。而吵架的過程是必要的,然後去創造一些的密碼,當吵架時說出這些密碼就要可以釋懷了。關係是要用力去經營的,想辦法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在乎,不能一開始就想退路是什麼,不能有退路,不想太多,就是努力去維持這段關係。

小五:努力了解彼此的需要,盡量去做到,例如,代替對方陪伴對方的家人等等。並且多說我愛你。

<三位講者的結語>


增勇:遠距是一種考驗、像是成年禮,是往後面對問題時很重要的支持力。

小五:因為遠距過,所以更珍惜在一起的時光;也因為距離,所以讓思念更多。

智偉:因為身邊的人都不看好遠距,所以更打開了彼此關係的想像,可以更寬容、開放。或許這關係會走個40~50年,而這段遠距的時間會讓彼此有更多的支持,也更豐富。

時間:2012年4月29日(日)14:00~16:00

【活動側記】120429熱線光陰的故事系列講座:遠距戀情

2012-04-29

【活動側記】120428東部同志社群講座1:男女同志安全性行為

時間:4/28(六)14:00-17:00
地點:璞石咖啡3樓(花蓮市明禮路8號)
與會人員:小杜、妖妖、虎斑、任小隻
文:任小隻
 
  「到底會不會有人來啊?」工作人員小杜緊張的説著,不時注意是否有走上樓的腳步聲。4月28日的下午,微微飄著雨,由台灣同志諮詢熱線主辦,疾管局補助的系列講座中的第一場「男女同志安全性行為」,在花蓮璞石咖啡的三樓,就這麼開始了。講座前,熱線擔心對花蓮的同志社群不熟悉,除了在當地的GAY BAR宣傳,也將海報張貼到一些店家和校園。「如果人少少的話,我們就來小團體討論也好。」小杜對著最早到的新哥説著,並向新哥詢問花蓮的同志場所,有GAY BAR,還有按摩店(這我們之前沒蒐集到情報,果然還是要問在地人!)。
 
  活動開始前十分鐘,又陸續有人出現,有東華大學的女孩兒們-牛牛、斑斑跟Kyo(騎機車來就要四十分鐘,特地來參加真是太感謝了)、慈濟大學的可愛男孩-闇,也有在花蓮上班的帥氣男孩Tim跟他的朋友芽芽等等。雖然最後聽眾來的不如預期的多,但大家都說這次主要是來探路、聽聽內容,下次會帶更多的朋友來。
 
  講師妖妖(愛滋/教育小組志工)跟虎斑(愛滋/親密關係小組志工),這有趣的組合-喜歡被上的GAY跟喜歡上人的T,分別介紹了男女同志性器官的基本構造,原來肛交是因為可以刺激前列腺,產生快感;投影片還秀出了真實的女性陰部照片(可不是健康教育課本等級的手繪圖喔~),兩位講師談「性」的從容大方與幽默,使台下笑聲不斷。除此之外,還介紹各種招式與能增進情趣的性玩具,並示範保險套、指險套與潤滑液的使用方法。
 
作愛除了要有趣,更重要的是安全
  如果有口交的行為發生,男同志作愛前,要盡量避免刷牙;而女同志則一定要刷牙(但最好提早兩小時刷),這兩者的差異是為什麼呢?原來,因為身體構造和性愛的方式不同,男同志要避免對方的體液、分泌物透過口腔感染細菌給自己;而女生的陰道較為脆弱,所以要避免對方將嘴裡的細菌(嘴破、牙垢)帶入自己的陰道造成感染。「用漱口水漱一漱就好啦!」對於還要提前刷牙感到麻煩的新哥這麼説。講師妖妖提醒大家,一定要選用不含酒精的漱口水,以免傷害口腔黏膜。
 
  「我之前跟一個男生作愛,再三叮嚀他進來之前要塗潤滑液,他說有塗,但進來時我就覺得超痛的,問他塗多少,竟然只有一顆米粒那麼大!」講師妖妖拿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各位同學,潤滑液千萬不能省!至少要有十元硬幣大。而且,遇到電扇跟冷氣時,潤滑液容易乾,請記得隨時補充潤滑液!」無論對男女同志來説,充分的潤滑放鬆是很重要的,可以提高性愛品質,也避免造成直腸壁或陰道壁的撕裂傷。但,千萬不能用嬰兒油、凡士林之類的油性物質(A片教的都是錯的!!),因為陰道壁不喜歡油,而且,油也會溶解橡膠質的保險套。
 
  「作愛要戴保險套是知識,但你們知道要怎麼戴嗎?哪面是正面?知識沒有用,要變成常識才行」講師虎斑説,並發放保/指險套,拆開套在手指與假陽具上示範説明。先看看包裝有沒有被惡搞戳洞,確認保存期限,小心撕開包裝(A片裡的男主角用嘴撕包裝,會割壞保/指險套,是不正確的),將保/指險套取出,輕輕吹氣,突起的那一面向上,慢慢往下套,但如果套錯面,可不要節省的拔起來再換面啊!已經接觸到細菌了,就直接丟掉換新的吧!一個指險套用一根手指,千萬不要節省,「其實我比較喜歡用保險套,可以一個套兩到三根手指,女同志怎麼可能只滿足於一根手指呢?」講師虎斑笑著說。
 
愛要作得好,溝通很重要 
  「另一半説戴套沒感覺,説不想戴怎麼辦?」、「我比較喜歡外面,不喜歡她的手指進來裡面,但我不好意思説。」無論男女同志,都可能遇到這樣的問題。在作愛的過程裡,溝通也非常非常重要啊!毎個身體都不一樣,喜歡的、不喜歡的也不一樣,愛要作得好、作的安心,一定不要害怕跟對方說。
 

  最後開放觀眾舉手提問,並發放潤滑液作為參加小禮。下一場講座是5/26(六)在花蓮的璞石咖啡,5/27(日)在台東的台東大學,主題是「聽同志説故事:認識同志文化」。很好奇我們從甚麼時候知道自己是同志嗎?或想了解我們喜歡同性跟喜歡異性的感覺是否有不同嗎?各種不同的生命故事,歡迎妳/你手拉手一起來聆聽!

※文中聽眾皆為化名。

【活動側記】120428東部同志社群講座1:男女同志安全性行為-1講師妖妖提醒大家保險套絕對不能加上油性潤滑

2012-04-29

【活動側記】120429熱線光陰的故事系列講座:遠距戀情

熱線光陰的故事系列講座:「遠距戀情」活動側記

活動地點:同志諮詢熱線 時間:2012年4月29日(日)14:00~16:00 主持人:喀飛 與談人:小五、智偉、增勇 活動側記:易男

<小五的分享>

2003年的相遇、一樣的英文名字、1416km、300美金的電話費……一段加拿大溫哥華與美國兩地的戀情;這是屬於小五的遠距,也是一段充滿回憶的愛戀日子。 那年的暑假,小五開始了她的遠距戀情。兩人分別在加拿大與美國,所以可以見面的機會並不多;有一次對方飛來美國三天只為了和小五一起過對方的生日。在那 年冬天,她們一起到南加州旅行了三個星期,也是她們第一次大吵架的開始,而每次的分離總讓兩人依依不捨的大哭。

小五說,她常覺得,為何兩個人明明來自台 灣,卻要如此相隔兩地,而且一年才見兩次面……。她記得剛開始,因為不認識對方的父母,所以就會偷偷走後門;後來認識父母了,才可以走前門進去找女友。後來女友搬到了宿舍,依然還是要偷偷摸摸的。這或許就是尚未出櫃時所必須承受的現實考驗。而後來女友向家裡的人出櫃了,似乎也有些心裡的壓力和挫折,但因為當時兩人相隔兩地又有課業的限制,只能透過電話給予情感支持和協助,是相當無力的過程,而且無法給予對方及時的陪伴,自己心裡也會不好受。

之後,小五搬到了西雅圖,因為距離拉近了,所以努力打工存錢和讀書,好讓兩人可以多點見面的機會;如果遇到吵架的時候,兩個人也比較可以及時的找到對方,面對面的進行溝通。 或許是因為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兩個人更努力的為感情創造出可能的空間。例如,飛機可以先搭國內班機到邊境轉機,就可以從國際航班的費用節省為國內航班的費用;也可以申請吃到飽的電話費方案,好讓彼此的電 話費都省下了不少。但小五也承認,兩個人的相處會讓人有些鬆懈,從一開始見面都會洗車加送花,到後來只送花,最後就變成省錢在家裡吃等等。

後來回國之後,兩人沒有緩衝時間就直接同居;因為剛結束學業回來,所以也不急著找工作,享受了一段兩人的甜蜜世界。而同居,也是真正看見彼此生活面貌的 開始。結束了蜜月期,開始找工作的兩人都面對了一些瓶頸與困境,也才發現,有時後遠距不是問題,反而是遠距之後的相處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 最後,在2010年結束了這段戀情,小五也用了環島的小旅行,作為對這些日子的紀念。小五也製作了一段影片和大家分享,透過一個人的旅行,體驗了台灣這座島嶼,沉澱了心情,也更認識了自己。把心裡的祝福送給對方,期許彼此都可以更好的活著。

<智偉的分享>

「大家認為,什麼樣才算是遠距?」智偉在開始他的分享前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智偉說他的朋友們有人認為要隔了海才算是遠距,有人認為不能每週見上一面算是遠距,但也有人認為台北到蘆洲就是遠距了!所以遠距這把尺都在每個人的心裡有著不同的定義。「看見那把尺了嗎?」智偉指著投影片上的一把布尺,說著那把尺 似乎象徵著他在戀情中的距離、時差、飛行的里程數和那些座艙裡的座位等等回憶與過程。

要如何面對關係的改變?從知道對方即將出國,和真的面對分離,彼此都需要更多的包容與珍惜。而關係裡會遇到的許多問題也都需要彼此好好的談一談,或許關於性的欲望,兩個人對於自己和對方的開放度到哪裡、問什麼、不問什麼、問多少,都關乎著關係的維繫。而在另一半沒有向家人出櫃的情況下,「送機」時兩人只 能像朋友般的道別,唯有到無人處後才能像情侶般的擁抱相送。彼此也留了封遺書給對方,算是給彼此權益維護的保證。 其實「時差」問題才是遠距最大的癥結所在。當兩個人相隔異地,生活的步調不同、經驗不同、作息時間不同、頻率不同,最後各種的寂寞、孤獨感、期待被理解 等情緒交雜之下,很容易出現「不愛」的情緒,使感情出現裂縫。智偉說,「溝通」是很重要的,如果雙方有情緒,最好當天吵完、當天解決,免得許多的小事堆疊 而成莫大的情緒就不好了。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智偉說到解決遠距戀情的方式時感嘆呼喊著。時代日新月異,從Skype、MSN、無名小站、視訊到智慧型手機,就是要不斷的縮短兩個人的距離感,這也是現代的遠距或許比上個世紀的遠距來得有資源面對的原因;有空就存錢飛到對方的國度去看看,唯有自己也經驗過同樣的生活才能理解對方在說的是什麼,也才更能和對方的生活貼近;遇到各種大小節日也要送上禮物,表示自己的關心和在意。過程中也會有壓力和擔憂,壓力 來自因為距離而無法給予彼此適時的關心與支持;而擔憂來自因為距離與時差,若是對方有任何的突發狀況,自己無法第一個知道並給予協助的人,甚至會成為被告知者的負面感受。 智偉談到,其實對方回國後又是另一個挑戰的開始。出國後,彼此調整了一種遠距模式;現在對方回國了,又要重新安排與調整生活的節奏。有時,問題的產生反而會是在近距相處之後也說不定。但是因為兩人都想努力的維持關係,所以才有努力下去的動力。

<增勇的分享>

一九九三年的春夏之際,增勇老師遇見了他的另一伴。在相遇之後,他們就知道其中一人即將出國深造,但戀情的發生總是如此的出乎意料,所以,「春天來了,就這樣。」增勇老師說。 面對遠距的戀情,增勇老師說,彼此當然都會有些擔心或顧忌,但他記得對方對自己說:「我不要你做自己會後悔的事。」自己冷靜地想想,剛開始熱戀,彼此當 然願意犧牲;但因為知道相愛,所以不會去勉強彼此做一些無法做自己的、強求改變的事。那時候因為增勇老師尚未出櫃的關係,所以對方也無法到場送機,他們就 提前了一天互道了離別,但也是依依不捨的十八相送。 當時增勇老師一個月的生活費是八百加幣,光電話費就花了七百加幣了。後來就趕緊辦理了電子信箱,好加速他們思念的傳遞。

老師說,當時就好像是帶著一個人生 活,好像很多事都要留著和對方分享。他們都努力地記錄著生活的點點滴滴,透過書信分享給彼此。增勇老師笑說在他們那個石器時代裡,聯絡方式都是文字化的。 透過書信的來往、生活的規律性,信裡的文字不是隨興的話語,多半是整理過的情緒、想法和經驗感受,所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似乎不比現在來得貼近與緊密,是在 相信彼此的情感上建立的。透過書寫,增勇老師開始寫詩,寫詩成為了一種習慣,成為了最貼近自己的方式。 增勇老師認為,遠距戀情是一種認識彼此或重新認識彼此的方式,交換了許多生活零碎的片段,是整理過的、不那麼貼近(例如:facbook、app)但反而更細膩。若不是遠距,或許就沒有那麼多的貼心之舉,也就沒有那麼多的回憶。兩個人的成長速度和生活經驗的堆疊是不同的,有時能有共同的生活才能彼此經驗;但共同生活時好壞都在一起,各種生活習慣的調整以及如何經營必須去面對。但共同生活後會有一種「同步」,才能對彼此更貼近。因為有共同的記憶,所以身體遠距,心靈卻很近。

增勇老師分享到,身為在異地的一伴,一心就是想回家,生活沒有太多娛樂,就是想快點完成學業歸國。生活中彼此會製造一些情趣,增加彼此的安全感和認同感。像是另一伴會寄一些聲音、口白或音樂的卡帶,讓彼此更貼近;面對他們的情慾問題時,除了看G片、卡帶或錄影帶,還會拍一些只有兩個人才有的私密照片,或是拍一些屬於自己的情趣影片,增加屬於兩個人的回憶。

<Q&A時間>

提問:講者試問現場聽眾,曾有遠距戀情者(可自己定義)?
答:大約有7~10人。

提問:如何處理自己遠距時的情慾?尤其是拉子朋友們。
小五:忍耐!並且努力達到共同目標,像是縮短彼此距離、增加見面機會和時間 等等。做該做的事,畢竟生活還是要過。
增勇:可以phone sex或視訊!

提問:聽眾面對遠距戀情的經驗分享:有時候生活很累,講電話講到一半就會睡著,然後對方就會感受到電話結束時的挫折。而電話裡的自己有時候都是整理過的,但 一見面時才會發現,彼此的生活是斷裂的,彼此不如自己想像的……。有時在電話中會情緒失控,對方又無法完全的接住情緒、或是當見面又要分開時的痛苦,該如何是好?
智偉:旁人不看好,當時又正值年輕,所以資源會太少。在自己過往的經驗中,就是協調可以溝通的時間並且透過科技的輔助,並且身邊要有可以支持的人,這些能使戀情更被支持。

提問:兩人若是都很寂寞,該如何處理和回應?
小五:太孤單的時候,也是會想要有一些情慾的發展,我們彼此都有體驗過,可是就是有可能會面臨分手議題。所以建議可以先溝通好,再去做嘗試。
智偉:有進退的談,不是一次談完,對彼此的期待不同,不是統一標準的答案。例如,不可以當0或1,代表了某種主權的宣示;或者不要成為最後一個知道對方變心的人等共識。這樣的好處是,當彼此發生關係時不會內疚,可以維持在一定的限度內。
回應:要談規則時,建議是兩人狀態都好的時候談,比較不會有情緒的干擾。例如,有怎樣的性癖活動,就是可以去不用報備。但如果變心了,一定要告訴對方等等。
智偉:察言觀色!許多事情要事先講好,並且懂得嘗試錯誤學習法,去學習彼此適合的方式。
喀飛:愛情是在嘗試、了解自己的界線,也是瞭解彼此的過程。
回應:其實自己不相信遠距,或者就是會拒絕讓它發生;但因為聽了大家的分享,或許哪天真的需要時,就會比較知道該怎麼面對。
回應:如果是去工作,那麼時間和難度又會更多於唸書了。
智偉:協調的過程變得重要,人的關係如何維持要告彼此去了解對方的需要到底是什麼再去做協調與溝通。遠距吵架的原因會有很多,真正要去了解的是彼此的個性、習慣、家庭、階級、文化等等成長背景的差異,這些都是思考生成的背後因素。也使自己再次的去面對彼此生命的議題。
喀飛:曾陪伴三個男友去當兵!
回應:自己曾經是身處在台灣的一方,朋友和生活圈都在這裡,而對方因為沒有出櫃卻在國外交了女友,後來才知道自己從人妻變小三!

提問:溝通如何達到平衡?可以貼近彼此生活、了解對方,但卻又不會覺得煩?
智偉:日常生活的了解是扣連著未來的夢想與藍圖並進的,面對爭吵、寂寞和慾望要懂得忍耐;而關係裡的溫暖和意義,會使許多平常的小東西變得很有價值,而且絕不隨便提分手,因為距離會讓開口常成為真!
增勇: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我愛你」。而吵架的過程是必要的,然後去創造一些的密碼,當吵架時說出這些密碼就要可以釋懷了。關係是要用力去經營的,想辦法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在乎,不能一開始就想退路是什麼,不能有退路,不想太多,就是努力去維持這段關係。
小五:努力了解彼此的需要,盡量去做到,例如,代替對方陪伴對方的家人等等。並且多說我愛你。

<三位講者的結語>

增勇:遠距是一種考驗、像是成年禮,是往後面對問題時很重要的支持力。
小五:因為遠距過,所以更珍惜在一起的時光;也因為距離,所以讓思念更多。
智偉:因為身邊的人都不看好遠距,所以更打開了彼此關係的想像,可以更寬容、開放。或許這關係會走個40~50年,而這段遠距的時間會讓彼此有更多的支持,也更豐富。…

2012-03-07

【活動側記】120212熱線愛滋愛滋亮晶晶講座:男同志轟趴文化

時間:2012年2月12日14:00-16:30
地點:米倉咖啡
側記:熱線愛滋小組義工阿嘎

    2月12日下午兩點,熱線愛滋小組在米倉咖啡廳舉辦「男同志轟趴文化」講座,邀請了東吳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鍾道詮、熱線藥物文化講師高隨和,與趴場田野觀察家凱兒擔任與談人。主持人嚇慮弟開場時便提到,一般媒體呈現轟趴的方式多與毒品、雜交、警察取締有關,卻難有公開討論的機會。道詮老師也說,希望藉由分享他的研究經驗,能指出既有資訊的不足與錯誤,並以更務實的立場來了解轟趴參與者各種風險管理的獨特知識。

「難道轟趴參與者不知道有被取締和感染的風險嗎?為什麼即使如此,參與者仍這麼喜歡跑趴?參與者對轟趴的想像與參與經驗究竟是什麼?」道詮老師一開始便比較了台灣與澳洲兩張轟趴風險宣導的官方海報,充分表現出二者對於轟趴的不同態度:台灣官方以警告的語氣標示著「毒品轟趴」與「感染愛滋」,而澳洲官方則是以友善的字彙,提醒轟趴參與者所有玩得盡興、玩得安全所需準備之物。接著,道詮老師以研究者的立場為轟趴做了簡介。轟趴通常是個四、五人以上的聚會,聚會地點在民宅或旅館房間;轟趴的一種分類方式是S趴(性趴)、E趴(藥趴)與二者混合的ES趴,另一種分類方式則是營利取向的職趴與非營利取向的私趴。

道詮老師指出,他的受訪者原初對於轟趴的想像多是不好、骯髒且違法的活動,這反映了台灣社會對於集體性交與娛樂性藥物的鄙視。但是在親身參與過後,多數人漸漸改變原本緊張與放不開的情緒,而能享受轟趴的趣味。藉由分析訪談資料,道詮老師也指出好玩、自在、安全、不貴,是參與者願意持續參與轟趴的主要原因,例如,趴客受訪者會認為「原來不是一群人在一起吞藥跑趴,就得做愛。仍然有可能,就一群人在那邊純聊天、喇勒、講八卦,也可以非常愉快」、「趴就好像個私密空間,讓我有種歸屬感」、「跑趴時,趴主會篩選,因此,我比較相信來趴的人。…買藥時,由於你認識趴主,你就可以問藥的狀況」。

然而,跑趴的風險一定是有的,風險包括被警察臨檢、東西被誤拿或被偷、這是個不好玩的趴、娛樂性藥物施用的風險(包括不確定純度與成份、不知道施用原則、不知道如何處理副作用),以及與性行為關連的風險。但是轟趴參與者多有處理這些風險的「在地知識」,例如控制音樂音量、少帶貴重物品、一開始先用少量的藥,以及往往最不被外界知道的有助於提高安全、降低風險的性實踐:多數趴主會提供大量保險套與潤滑劑、娛樂性藥物的施用不會重大影響安全性行為的採用、多數轟趴內部有不算弱的安全性行為實踐的規範、多數趴客不會強迫他人從事高風險性行為、多數趴客會適度休息,也會尊重在休息區的人等。至於無套肛交的風險,則是關乎從事無套肛交的人對彼此的不穩定信任或不適當假設,例如某一方是以「彼此都沒有病」的預設來從事無套肛交,而另一方則是以「彼此都有病」為預設。

道詮老師對以上提出了幾點反思,他認為不應把轟趴參與者視為只圖享樂卻不思考後果的人,相對的,應該從轟趴參與者的角度來理解轟趴,此外,也應正視男同志社群內部有人想從事無套肛交。不論是無套肛交、娛樂性藥物的施用、娛樂性藥物與性行為之間的關聯等,都應被公開地討論,若一味地污名化,只可能讓更多人因為資訊的匱乏而受到傷害。

高隨和與凱兒對幾種常見的娛樂性藥物進行了補充說明。K會讓人放鬆、舒坦,E(搖頭丸)和菸(安非他命)會讓人神清氣爽、社交慾望上升、喜愛語言或肢體互動,而喵喵、黑貓、嫵媚兒則會帶給人平常沒有的奇妙感覺。趴場中,近年來菸有逐漸取代E的趨勢,主因是E會使人「茫」(意識不清)、「酥」(勃起困難),且藥的品質難控管。但是菸較容易上癮,且副作用也較強。此外,一些輔助性的娛樂性藥物,如威而鋼,趴客也可以事前詢問趴主是否須自備。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再純的藥,不同人施用的效果不同,不同次施用的效果也可能不同,當然,藥量不同感覺也會不同。只要不過量施用或不當混用,大多不至於有致命的危險。總之,娛樂性藥物並非如外界所認為的如同「我愛一條柴」那樣,而是讓性的感覺被放大、增強,帶領參與者從「禮儀之邦」進入社交期待與能力都增強的轟趴世界。

其實轟趴並非許多人以為的一去就開始脫衣服、做愛,當然也並非每個人都能滿「幹」而歸。除了性愛,還有很多事會在轟趴現場發生,也有一些潛在的禮數、規範應留意,例如準時進場、懂得與他人有良好的社交互動、懂得試藥、選擇適當的離開方式等。在整個流程中,趴主往往扮演了重要角色,從篩選趴客、在藥效上來之前熱絡氣氛、關心新人的用藥反應、維持性愛秩序與氣氛讓賓主盡歡等。趴主名聲、藥的品質、轟趴的整體品質,也會在轟趴社群中流傳。

講座最後是Q&A時間,有聽眾問如何避免或處理用藥帶來的意外。由於在台灣使用娛樂性藥物仍屬非法,因此通常不會送醫院,而是服用抑制過敏症狀的藥;除了不當混用(例如rush配威而鋼),多數的不適症狀來自水喝太少引發的體熱過高的併發症。除了藥物知識,有同伴相互照應、增強社群互助也是很重要的。也有聽眾問到HIV感染者參與轟趴的風險管理問題。道詮老師提醒,不應將感染者當成「復仇天使」,感染者在決定參與轟趴、使用保險套與否的時候,多有強烈的矛盾感,除了道德議題,更多的可能是其自身的健康議題。此外,我們也不應僅將疾病感染侷限在HIV,否則將限縮了對風險管理的認識。

 【活動側記】120212熱線愛滋愛滋亮晶晶講座:男同志轟趴文化-2與談人鍾道詮老師

2012-02-12

【活動側記】120212熱線愛滋愛滋亮晶晶講座:男同志轟趴文化

時間:2012年2月12日14:00-16:30
地點:米倉咖啡
側記:熱線愛滋小組義工阿嘎

2月12日下午兩點,熱線愛滋小組在米倉咖啡廳舉辦「男同志轟趴文化」講座,邀請了東吳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鍾道詮、熱線藥物文化講師高隨和,與趴場田野觀察家凱兒擔任與談人。主持人嚇慮弟開場時便提到,一般媒體呈現轟趴的方式多與毒品、雜交、警察取締有關,卻難有公開討論的機會。道詮老師也說,希望藉由分享他的研究經驗, 能指出既有資訊的不足與錯誤,並以更務實的立場來了解轟趴參與者各種風險管理的獨特知識。

「難道轟趴參與者不知道有被取締和感染的風險嗎?為什麼即使如此,參與者仍這麼喜歡跑趴?參與者對轟趴的想像與參與經驗究竟是什麼?」道詮老師一開始便比 較了台灣與澳洲兩張轟趴風險宣導的官方海報,充分表現出二者對於轟趴的不同態度:台灣官方以警告的語氣標示著「毒品轟趴」與「感染愛滋」,而澳洲官方則是 以友善的字彙,提醒轟趴參與者所有玩得盡興、玩得安全所需準備之物。接著,道詮老師以研究者的立場為轟趴做了簡介。轟趴通常是個四、五人以上的聚會,聚會 地點在民宅或旅館房間;轟趴的一種分類方式是S趴(性趴)、E趴(藥趴)與二者混合的ES趴,另一種分類方式則是營利取向的職趴與非營利取向的私趴。

道詮老師指出,他的受訪者原初對於轟趴的想像多是不好、骯髒且違法的活動,這反映了台灣社會對於集體性交與娛樂性藥物的鄙視。但是在親身參與過後,多數人 漸漸改變原本緊張與放不開的情緒,而能享受轟趴的趣味。藉由分析訪談資料,道詮老師也指出好玩、自在、安全、不貴,是參與者願意持續參與轟趴的主要原因, 例如,趴客受訪者會認為「原來不是一群人在一起吞藥跑趴,就得做愛。仍然有可能,就一群人在那邊純聊天、喇勒、講八卦,也可以非常愉快」、「趴就好像個私 密空間,讓我有種歸屬感」、「跑趴時,趴主會篩選,因此,我比較相信來趴的人。…買藥時,由於你認識趴主,你就可以問藥的狀況」。

然而,跑趴的風險一定是有的,風險包括被警察臨檢、東西被誤拿或被偷、這是個不好玩的趴、娛樂性藥物施用的風險(包括不確定純度與成份、不知道施用原則、 不知道如何處理副作用),以及與性行為關連的風險。但是轟趴參與者多有處理這些風險的「在地知識」,例如控制音樂音量、少帶貴重物品、一開始先用少量的 藥,以及往往最不被外界知道的有助於提高安全、降低風險的性實踐:多數趴主會提供大量保險套與潤滑劑、娛樂性藥物的施用不會重大影響安全性行為的採用、多 數轟趴內部有不算弱的安全性行為實踐的規範、多數趴客不會強迫他人從事高風險性行為、多數趴客會適度休息,也會尊重在休息區的人等。至於無套肛交的風險, 則是關乎從事無套肛交的人對彼此的不穩定信任或不適當假設,例如某一方是以「彼此都沒有病」的預設來從事無套肛交,而另一方則是以「彼此都有病」為預設。

道詮老師對以上提出了幾點反思,他認為不應把轟趴參與者視為只圖享樂卻不思考後果的人,相對的,應該從轟趴參與者的角度來理解轟趴,此外,也應正視男同志 社群內部有人想從事無套肛交。不論是無套肛交、娛樂性藥物的施用、娛樂性藥物與性行為之間的關聯等,都應被公開地討論,若一味地污名化,只可能讓更多人因為資訊的匱乏而受到傷害。

高隨和與凱兒對幾種常見的娛樂性藥物進行了補充說明。K會讓人放鬆、舒坦,E(搖頭丸)和菸(安非他命)會讓人神清氣爽、社交慾望上升、喜愛語言或肢體互 動,而喵喵、黑貓、嫵媚兒則會帶給人平常沒有的奇妙感覺。趴場中,近年來菸有逐漸取代E的趨勢,主因是E會使人「茫」(意識不清)、「酥」(勃起困難), 且藥的品質難控管。但是菸較容易上癮,且副作用也較強。此外,一些輔助性的娛樂性藥物,如威而鋼,趴客也可以事前詢問趴主是否須自備。值得一提的是,即使 是再純的藥,不同人施用的效果不同,不同次施用的效果也可能不同,當然,藥量不同感覺也會不同。只要不過量施用或不當混用,大多不至於有致命的危險。總 之,娛樂性藥物並非如外界所認為的如同「我愛一條柴」那樣,而是讓性的感覺被放大、增強,帶領參與者從「禮儀之邦」進入社交期待與能力都增強的轟趴世界。

其實轟趴並非許多人以為的一去就開始脫衣服、做愛,當然也並非每個人都能滿「幹」而歸。除了性愛,還有很多事會在轟趴現場發生,也有一些潛在的禮數、規範 應留意,例如準時進場、懂得與他人有良好的社交互動、懂得試藥、選擇適當的離開方式等。在整個流程中,趴主往往扮演了重要角色,從篩選趴客、在藥效上來之 前熱絡氣氛、關心新人的用藥反應、維持性愛秩序與氣氛讓賓主盡歡等。趴主名聲、藥的品質、轟趴的整體品質,也會在轟趴社群中流傳。

講座最後是Q&A時間,有聽眾問如何避免或處理用藥帶來的意外。由於在台灣使用娛樂性藥物仍屬非法,因此通常不會送醫院,而是服用抑制過敏症狀的 藥;除了不當混用(例如rush配威而鋼),多數的不適症狀來自水喝太少引發的體熱過高的併發症。除了藥物知識,有同伴相互照應、增強社群互助也是很重要 的。也有聽眾問到HIV感染者參與轟趴的風險管理問題。道詮老師提醒,不應將感染者當成「復仇天使」,感染者在決定參與轟趴、使用保險套與否的時候,多有 強烈的矛盾感,除了道德議題,更多的可能是其自身的健康議題。此外,我們也不應僅將疾病感染侷限在HIV,否則將限縮了對風險管理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