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8

給你第一手的男同志生活情報_只有維尼

#給你第一手的男同志生活情報  

 

前任理事長來爆料

想知道在國外企業與本土企業有哪些不同的文化嗎?

擔任熱線理事長期間~又有哪些心得呢?

本篇有許多 #私密的 #不為人知的 #無法啟齒的 全部一次大公開~~ 

 

|三八G的尬聊時光_只有維尼|

Q:待過的國外企業有哪些員工福利是讓你印象深刻的?

員工假期很有彈性!

記得2001政府將一些國定假日改成只紀念不放假,

當時服務的外商公司仍然維持提供假期給員工但也增加更多彈性,

紀念日當天有需要對外溝通聯繫的員工可以選擇正常上班,並將假期另外排定,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當天直接放假。

 

Q:相較於在國外上班跟國內有哪些企業文化上的差異?

我覺得企業文化不僅是跟國家有關,也跟單位主管的管理風格有關,

我自己在台灣公司遇到的主管有些是比較西式作風,

管理上其實跟在跨國公司沒有太大差別。

 

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 #打卡

曾經在竹科某家公司服務時,

當時如果一天打卡上班的時數不足八小時,人事系統會要求員工一定要請假。

但如果一天上班超過八小時,人事系統卻又沒有自動計算成為加班。

跟主管反應過後,也只得到公司因為廠辦合一,

人事系統比較沒彈性,希望我見諒。

 

這點讓身為員工的我 (也許只有我吧) 覺得公司只想要不吃虧,

針對反映的內容沒有想要去思考改進,很可惜。

 

Q:與外國同事相處時,那件事情是你覺得需要花時間適應的?

我自己覺得其實外國跟本國同事不見得有很大的差別耶(>д<)

在大公司大家都是對著自己設定的目標前進,

只要雙方有同步 (align),

ヽ爽編(゚∀。)ノ依林新歌跳起來~~抱歉!離題惹

 

我覺得其它就沒有特別需要去適應的。

彼此有衝突的時候,壞人也是不分本國、外國人的(^_っ^)

|爽編∀゚)你這賤人就是矯情~~抱歉!又離題惹

 

到是有件印象很深刻的事,

當時歐洲辦公室的同事,

在暑假時間會有一個月的假期,

雖然假期期間公事仍然會維持運作,

但整個步調會慢一些,這真的很有趣!

 

Q:你覺得台灣人在國外企業工作的優勢是什麼?

優勢都是相對的,

如果是跟其他亞洲國家人比,我覺得沒有耶=”ω”=

 

但如果是跟一些歐美同事比,或許數學能力比較好ʕʘ̅͜ʘ̅ʔ

不過現在大家都很熟悉excel等各式各樣的工具,

我覺得差距就查覺不出來了。

 

Q:對你而言,熱線的那項服務是你覺得很重要的?

我自己覺得熱線的服務對於社群而言沒有不重要的(^_っ^)

#這幾年跟國際其他組織進行交流與合作很重要,

婚姻平權運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與同婚合法化國家的組織交換意見、共享資源,

與尚在推動中國家的組織進行經驗分享、啟發各國走出自己的路,

不僅讓台灣的民主自由被更多人看見,

也讓台灣的經驗成為其它亞洲國家的參考。

Taiwan can help in many ways!

 

Q:怎麼會想接任熱線的理事長?

我是2013年中到2017年中擔任過兩任熱線的理事長。

當初是覺得自己在商業領域學到的一些方法,

以及在國外念書之後變得不怕講英文(*^ー゚)b

有機會可以為熱線在組織營運上帶來改變才決定接任。

———–以下是私密話題———–

Q:你的第一次?(可以是情感啟蒙或是任何害羞的第一次…)

我的初戀比很多人都晚,是大三下學期的時候。

當時在BBS (天啊,好古老( ́இ\\\д\\\இ‵) 認識了同校機械系的同學,

算有共通的興趣,在網路上也聊得來,後來就在一起了。

但整個初戀只維持了幾個月,就結束了。

後來想想自己當時對於戀愛這件事很衝動,

也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才會導致分手。

 …

2021-07-04

【側記:是誰攻擊了我的真心-爽歪歪系列講座】

文:楊剛

時間:2021/4/24(六)
分享:嗶嗶、Shun
主持人:Steven

同志諮詢熱線愛滋小組四月爽歪歪講座的題目是「是誰攻擊了我的真心」,由於「受騙」的樣態非常多元,分享者自身的經驗與應對方式不一定適用於其他人;本場活動除由兩位分享者講述在網路交友的時代自己「被騙」的經驗之外,也鼓勵參與者在以較為互動式的多個分組討論環節中分享自己的經歷、思考自己會如何應對、並且想想可以如何陪伴遇到這種事情的朋友。

由於在交友軟體盛行的時代,關於金錢的詐騙最為常見;本場活動將「與金錢相關的受騙經歷」列為最先討論的主題。分享者講述自己在交友軟體上被騙錢的經驗,包含常見的用盜用的照片並用電商投資、比特幣等等誘騙受害者匯款等等。除了要求對方買遊戲點數或是買東西,Shun 也曾經遇過對方趁自己洗澡時偷錢。在討論時,參與者討論到應對措施,包含將自己的貴重物品帶進浴室、或是邀請對方一起洗澡等應對方式。

在下一個環節,分享者討論了自己經歷到對方盜用照片、甚至是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拍攝等等與「照片」有關的經歷。Shun 提到自己曾經在申請加入某男同志Line群時,被要求在限定時間內需要完成各種任務,從拍攝個人照片,到後來需要拍私密照片、影片並做奇怪的動作,導致他人握有自己的生活照、私照與私密影片;雖然最後沒有收到這些影像被外流的訊息,但是這個經驗還是讓他很擔心。

分享人嗶嗶也提到自己在九年前要從高中升大學的時候所發生的事件:在當時有收到消息,表示自己與當時曖昧對象視訊對話的截圖,疑似因為曖昧對象流出,被放到外國網站 Tumblr 上面販賣。對於主持人關於是否可以報警處理的提問,分享人表示很多其他受害人也有報警,但是由於不是公眾人物,並不會受到很大的重視。分享人提到,除了是個熟悉法律程序的「訟棍」,網站經營者也因為高中生年紀的人如果要走法律程序則會要面對讓爸媽知道、花錢跑法院、出櫃等等風險,因此特別鎖定高中生左右年紀的人下手。

在照片後,分享人與主持人也提到關於影片外流、或是約砲時對方要求留影片紀錄時該怎麼應對。 Shun 提到自己在這場講座前,就遇到因為不知道怎麼好好拒絕,所以被約砲對象錄影的事件;而嗶嗶則提到自己在高二的時候與朋友聊天時意外得知自己當時的男友在與自己性行為時其實會錄影,還會讓其他砲友(朋友就是其中之一)觀看。嗶嗶提到,在一次趁男友去洗澡時查看電腦,發現裡面有非常多以名字命名的資料夾,自己的名字也是其中一個。雖然沒有跟他攤牌,甚至還分擔家務以「證明自己比其他資料夾上的名字好」,在分手前還是去了對方家把東西偷刪掉了。

主持人也提到自己高二、高三時與一位對象發生關係時對方表示想要拍照,並表示會在修圖完成後將照片傳給他;但詢問數次對方仍沒有把照片傳回來,還是有感到受傷及不愉快。

接下來的環節討論了在交友時,應如何避免或應對想做出預期外行為的約會對象?例如分享人提到有遇到在前一天晚上還很正常的性行為對象,在隔天早上突然變得很暴力、不戴套硬上的事件。參與者也有提到自己遭遇以「同志按摩私約」為幌子的恐嚇事件,也就是將受害者約在便利商店,誘騙對方購買遊戲點數、ATM 轉帳,或是透露銀行帳號、身分證字號等個資的手法;若被害人覺得不對勁想要離開,甚至會用「黑道已經知道你的地點了」這種說法逼受害人就範。

活動最後,熱線的工作人員小杜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注意事項:

關於金錢財務的部分,小杜建議去別人家時不宜帶太多錢,即使沒有錢,皮包也避免讓別人輕易接觸,避免個資成為往後對方要脅自己的工具;在習慣以照會友的男同志社群,要注意避免讓自己的臉、身材、私密部位出現在同一張照片裡。

小杜也提到,關於「是否要找警方」的煩惱,可以與一些和社群網站已有合作關係的 NGO 合作,以使社群平台下架你被流出的照片,或是避免你的照片被上傳。

最後,小杜提醒拔套等行為已經構成妨害性自主;如果被迫發生危險性行為,可以在 72 小時內吃 PEP (事後預防性投藥),以避免 HIV 感染。如果遇到這種事件,也可以報警給較有經驗與專業的分局或婦幼隊,或是透過 113 、現代婦女基金會、勵馨基金會等等的途徑得到社工或是法律途徑上的協助。

extendreading延伸閱讀

想了解什麼是PEP (事後預防性投藥)?→什麼是預防性投藥 

 

 …

2021-06-26

不再只針對男同志族群限制捐血!英國「依個人行為判斷風險」新捐血規定上路

2021-06-19

編譯:阿上 (熱線愛滋小組義工)

2021年6月14日—剛好也是世界捐血日—當天,英國除了北愛爾蘭之外的區域,捐血制度開始了一項新的重大改變:不再將男同志或雙性戀男性在捐血規定中視為特殊族群。換句話說,在每次捐血前,捐血者將不會被問是否曾有過男男性行為;取而代之的是,不論性別或是性取向,所有捐血者都一視同仁地以最近三個月是否有過性行為或性病感染、性伴侶是否固定等,來評估是否符合可捐血的條件。

在此之前,男同志或雙性戀族群在英國捐血規定中一直被另眼相待。80年代愛滋病盛行於男同志族群,因此自當時開始規定:只要自述發生過男男性行為的民眾,終身禁止捐血。2011年起,英國開始對此不合時宜的終身禁令加以鬆綁;起初修改成「一年內沒有發生過任何男男性行為 (包括安全性行為)」的捐血者,即可捐血。在2017年,捐血條件再由「『一年』沒有發生男男性行為」縮短成「三個月」。然而這種仍以「族群」做為篩檢機制的捐血規範,在維護血液安全上是否真有效益,以及對於捐血意願的衝擊,都備受討論。2020年底,英國終於結束這種族群取向的風險評估方式,通過新的規範,並於2021年6月開始執行。

個人化的評估風險,而非對特定族群另眼相待

英國國民保健署 (NHS) 捐血部門的首席護理師Ella Poppitt 在接受訪問時表示:「這項變革重點在於我們轉換我們評估捐血者是否有性感染風險的方式,修改成更個人取向。」在新的規範中,只要最近三個月只與一位固定且關係長於3個月的性伴侶發生性關係(包括肛交),不分性別與性取向,便符合可捐血條件。而若捐血人這三個月中有新的性伴侶,只要未發生肛交,也符合可捐血條件。然而若最近三個月中有性病接觸史、或有使用PEP或PrEP,便無法捐血。(詳細的捐血新規及其原委可見英國國家愛滋信託網頁)。

英國這項變革在國際上並非首例。事實上,根據路透社的整理報導,截至2020年底,在國際上至少有17個國家,沒有僅針對男同志或雙性戀男性的身分規範捐血禁令,包括義大利、阿根廷、西班牙、南非、俄羅斯,此外匈牙利在2020年1月也加入這個行列中。

延伸閱讀限制?不限制?–全球各國男同志捐血規定比較與近年趨勢

科學實證支持血液安全

改變針對男同志、雙性戀族群的捐血規範,經常會面對是否「將人權凌駕於血液安全上」的質疑。然而這顯然是誤解:新的規範背後是有嚴謹的研究支持。協助擬定新規範的諾丁罕大學教授Eamonn Ferguson說明包括行為科學以及流行病學,都是支持政策成形的實證,他解釋:「我們對捐血者與非捐血者做了調查,並廣泛訪談捐血機構工作者、捐血者、非捐血者、男男性行為者以及病患。根據這些我們提出行為科學研究的證據。再整併流行病學的證據,我們得以釐清對捐血者問哪些問題是最佳的,再形成政策上的改變。」「此次政策變革往前踏出重要的一步,不僅創造更公正平等的捐血系統,同時也維護了血液安全。」

血液篩檢科技的進步,也扮演重要的角色。2020年5月,三位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醫生獲刊在《科學》雜誌上的投書,當中便寫到:在美國,因輸血而感染HIV、B肝或C肝的風險降到比200萬分之一還小,實際發生的比例更低。然而這些都是拜科學技術進步之賜,而非對男男性行為者的限制。目前對HIV的核酸檢測發生偽陰性的機率極低,而HIV檢驗的空窗期最短只需9天,能對捐血樣本作有效篩檢。又如歐洲血液中心,會用一些嵌入劑如amotosalen,使血液中病原體的核酸不活化,更加確保血液安全。這些科學技術都能將血液感染風險最小化,而不須將許多健康的人拒於捐血門外。而三位醫生也建議:與其對男男性行為者通殺性禁止,不如改以具體行為 (如是否與多重性伴侶進行未保護的性行為或是共用針頭等)為基準來評估風險,

COVID-19 疫情下:需要更多捐血者加入

這是一個必須面對的事實:COVID-19的疫情下,不管是捐血的不便性增加或是捐血意願下降,都使得多個國家的血庫持續面臨血荒的壓力。這使得許多國家開始重新檢視對於捐血者是否有不必要的限制,希冀鼓勵更多人投入捐血的行列,確保血庫充足,醫療體系能正常運作。也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於2020年4月將捐血條件由「『一年』沒有發生男男性行為」縮短成「三個月」,同年12月,紐西蘭跟進這項改變,隔年一月,澳洲也作了同樣的宣布。

英國的政策改革多少也呼應了疫情下需要。倡議團體FreedomToDonate的發起人Ethan Spibey便表示這次的政策變革「不僅是建立更公平、更具包容性的捐血系統,更關乎需要用血者的需求,而這真的是性命攸關的。」

台灣在疫情衝擊下,也不能避免出現血庫血荒。而回首台灣的捐血規定,2005年為了防治愛滋,制訂了「捐血者健康標準」,有男男性行為者屬於「永不得捐血」對象。但自2013年全面使用核酸擴大檢驗(NAT)方法檢驗後,台灣便未曾發生因輸血感染愛滋案例。考量檢驗技術提升及國際趨勢,2018年衛福部曾研議稍微放寬為「5年內有男男間性行為者暫緩捐血」,但因當時社會對立的氛圍難以溝通對話,只好暫緩。英國的改革或許是一個很好的借鏡:檢討僅針對特定族群的捐血限制,並不代表棄守對血液安全的把關。以科學實證建立公平的規範,反而能同時達到降低風險,又擴大捐血者族群的雙贏局面。

參考資料

2021-06-14 英國獨立報 More gay and bisexual men able to give blood after ‘historic’ rule change
2021-06-14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捐血與移植部門新聞稿 Landmark change to blood donation eligibility rules on today’s World Blood Donor Day

2021-06-26

限制?不限制?–全球各國男同志捐血規定比較與近年趨勢

2021-06-21

編譯:阿上 (熱線愛滋小組義工)

圖片說明:《經濟學人》英國捐血政策做出歷史性改變的同一日,整理全球各國對同志捐血政策的差異。

顧歷史,80年代愛滋病剛興起時,世界許多國家開始在捐血政策中將男同志與雙性戀男性列為捐血的拒絕往來戶,終身不得捐血。但隨著血液篩檢技術的進步、愛滋防治的成功,以及對歧視與污名的敏感度提升,近20年來不同國家陸續修改這樣的捐血政策,最近的例子便是英國,取消男同志捐血限制,不分性向一律以個人行為來評估風險。究竟世界其他國家關於男同志捐血限制的現況為何?以下便是各國狀況的簡介。

不針對男男性行為限制,開放男同志與雙性戀男性捐血的國家

根據路透社報導,這樣的國家到2020年底至少有17個,包括義大利、阿根廷、西班牙、南非、俄羅斯等國,今年英國也已加入行列,荷蘭在9月也可望加入。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國家並非完全不評估捐血者是否有血液疾病的風險,但他們在評估時,不以性傾向作為拒絕捐血的條件,而是由過去一段時間個人行為來判斷。有些國家相當早就開始這樣的政策。以義大利為例,2001年便取消排除男同志捐血的規定,以醫師在捐血前對捐血人個人的訪談來決定是否可以符合捐血條件;若捐血者最近4個月有高危險的性行為,則不論何種性傾向這次都不得捐血。這樣的政策改變,十餘年來是否有使捐血中HIV陽性的血液比例增加呢?一篇2013年的論文對此進行研究,結果是:並沒有增加,這代表不排拒男男性行為者捐血,並不會增加用血者的風險。

很多人以為不限制男同志捐血的國家應該都是歐洲注重人權的國家,事實上名單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中南美洲的國家,這些國家許多是自2010年陸陸續續開始開放,如墨西哥(2010)、智利(2013)、阿根廷(2015)。位於非洲的南非則在2014年解除禁令。

解除終身禁令、部分鬆綁的國家

這是目前已開發國家的主流雖然可能不久後就會被全面解禁的國家取代。2000年,澳洲解除有過男男性行為者不得捐血的終身禁令,取代的捐血條件是「12個月內」沒有發生男男性行為者,才可以捐血。這種放寬一定時間內 (常被戲稱為「禁慾期」)沒有男男性行為的作法,在21世紀開始的許多歐美國家都能見到,且在近20年內不斷「滾動式修正」,禁慾期越來越短。以加拿大為例,先在2013年取消終身禁令,改成五年禁慾期,2016年再從五年縮短成一年,2019年再改成三個月。

亞洲國家現況

西亞的以色列在2017年,先將男同志與雙性戀男性的捐血規定改成「『一年』沒有發生男男性行為」即可以捐血。隨後在2018,以色列借鏡法國,開放「血漿冷凍計畫」予男同志與雙性戀男性選擇。這項計畫是指發生男男性行為的捐血者可捐血,但所捐的血液分離後保留血漿並先冷凍起來,待四個月後捐血者再回來捐第二次血時,若確認捐血者健康無虞,原先冷凍的血漿便可送入血庫提供受血者使用,新捐的血漿則冷凍保存,再等待4個月。

東亞的日本、韓國則較直接,分別規定六個月與一年的「禁慾期」;香港則在2017年取消有男男性行為者終身不得捐血的禁令,改成「12個月內未發生男男性行為」方能捐血。

在台灣,有男男性行為者仍終身禁止捐血。與我們並列的不乏保守國家,如—烏克蘭、印尼、馬來西亞、土耳其、孟加拉……等等。2018年衛福部考量檢驗技術提升及國際趨勢,曾研議放寬現制,改為「5年內有男男間性行為者暫緩捐血」,但因當時社會對立的氛圍難以溝通對話,只好暫緩至今。

國際趨勢是什麼?看看近三年的改變……

2021

9月 荷蘭預計於9月開始,單一性伴侶的男同志與雙性戀男性,將可逕行捐血,沒有禁慾期之限制。
5月 芬蘭修改捐血條件由「『一年』沒有發生男男性行為」縮短成「四個月」。
2月 奧地利將2019年才修改的捐血條件:「『一年』沒有發生男男性行為」進一步縮短成「四個月」。
1月 澳大利亞將捐血條件由「『一年』沒有發生男男性行為」縮短成「三個月」。

2020

12月 紐西蘭將捐血條件由「『一年』沒有發生男男性行為」縮短成「三個月」。
5月 巴西最高法院裁定,男同志或雙性戀男性須「12個月內未發生性行為」方能捐血的規定,為違憲的規定。
4月 美國和英國北愛爾蘭地區,將捐血條件由「『一年』沒有發生男男性行為」縮短成「三個月」。
3月 丹麥取消有男男性行為者終身不得捐血的禁令,改成「4個月內未發生男男性行為」方能捐血。
2月 法國修改捐血條件由2016年制訂的「『一年』沒有發生男男性行為」縮短成「四個月」。
1月 匈牙利取消針對男男性行為不得捐血的限制,不分性向均改由性行為的風險程度進行捐血條件的評估。在此之前,匈牙利有過男男性行為者終身不得捐血。

2019

12月 奧地利取消有男男性行為者終身不得捐血的禁令,改成「12個月內未發生男男性行為」方能捐血
9月 馬爾他取消有男男性行為者終身不得捐血的禁令,改成「12個月內未發生男男性行為」方能捐血
7月 南美洲國家玻利維亞頒定最高法令 3978,取消1977年以來對男同性戀者和雙性戀者的捐血限制,保障捐血上的平等權。
7月 荷蘭將捐血條件由「『一年』沒有發生男男性行為」縮短成「四個月」。
5月 加拿大將2016 修改的捐血條件「『一年』沒有發生男男性行為」縮短成「三個月」。

2018

4月 以色列修改原先「12個月內未發生男男性行為」方能捐血的政策。男同志與雙性戀男性亦可選擇捐血時勾選血漿冷凍計畫,所捐的血液分離後將保留血漿並冷凍起來,待四個月後捐血者再回來捐第二次血時,若確認捐血者健康無虞,原先冷凍的血漿便可送入血庫提供受血者使用,新捐的血漿則冷凍保存,再等待4個月。

2017

9月 香港取消有男男性行為者終身不得捐血的禁令,改成「12個月內未發生男男性行為」方能捐血。

參考資料

2021-06-14 《經濟學人》Which countries prohibit gay or bisexual men from donating blood?
2020-12-15 路透社 Factbox-What are the blood donation rules globally for gay and bisexual men?
2021 …

2021-01-05

給你第一手的男同志生活情報_解 #索 下班後的第二人生

#給你第一手的男同志生活情報

在人生的TO-DO-LIST上
有哪些是你很想體驗的呢?
今天邀請到索索來跟大家聊聊
他的
#如果30歲還是XX
#似乎就能成為志工

|三八G的尬聊時光_解 #索 下班後的第二人生|

Q:為什麼會想擔任志工?
A:30歲後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覺得自己從小到大獲得許多社會資源,應該要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不過始終沒有主動付諸行動。

Q:曾經考慮的NGO有哪些?下決定的關鍵是?
A:其實當時對台灣有哪些NGO一點也不熟,是剛好有認識的人在熱線當義工,問我要不要來看看。剛好我那時候雖然已經出櫃,但生活中幾乎沒有認識什麼同志朋友;來熱線可以多認識同志朋友,又可以幫助到很多跟自己有相同身分的人,於是就來熱線當義工了。

Q:目前在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擔任志工主要負責哪些項目?
A:我在熱線參加的是愛滋小組,主要工作是安排愛滋篩檢工作的行政事宜(白話版:催諮詢員填班表),也有參與愛滋小組的其他工作,例如內部演講、影片拍攝、訪談計畫等。另外熱線每年的募款感恩會我也都有參與籌備工作。

Q:在下班之餘投入NGO的協助,過程中有讓你印象深刻的經驗嗎?
A:我非常喜歡愛滋篩檢諮詢的工作,可以和形形色色的人聊他們的經驗、認知、價值觀、以及內心的焦慮。另外很多朋友知道我在熱線參與愛滋工作,有任何與同志、愛滋有關的疑問,或需要協助的地方也都會私下和我聯絡,是很令人開心的事情。

Q:你會給嘗試加入NGO志工的朋友哪些建議?
隨時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如果狀態不佳,請務必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有多餘的心力再來幫助別人。讓自己處於比較好的狀態再來投入NGO工作,比較容易保持長期的熱情,也可以避免運動傷害。

———–以下是私密話題———–
Q:你的第一次?(可以是情感啟蒙或是任何害羞的第一次…)
A:人生中第一次10(也是目前唯一一次10)的經驗很不好,除了痛之外沒有什麼快感,而且對方還中途拔套,我去洗澡時才知道自己被內射了;後來我還自費去吃事後預防性投藥(PEP)。

Q:最特別的約會經驗?
A:某次跟約會對象去爬陽明山,對方被一條冷門路徑吸引就逕自走去,不顧跟在後面多次發出質疑的我。走到後來路愈來愈不明顯,根本不知道身在何處;我的腳已經瀕臨抽筋,也很擔心萬一扭傷無法移動需要救難隊救援,既丟臉又浪費國家資源。後來對方看到我臉超臭也不回應他,才回頭牽我的手往前走試圖安撫我。還好後來順利走回道路,但我希望這種特別的約會經驗再也不要發生了。

Q:近期的性幻想畫面?
A:我的性幻想都和10無關,看G片的時候也不太喜歡看10的片段;比較喜歡的G片主題應該是公開裸露、或是控射吧。

Q:在交友上,對方最吸引你的特質是?
A:長相至少要看的順眼,身材部分我喜歡偏瘦的體型,再來就是聊天和相處的感覺決定一切。如果是伴侶的話,我希望能夠明顯感受到對方對我的喜愛。

Q:最想解鎖的性愛經驗?
上面提到的10、公開裸露、控射,如果可以解鎖好像都還不錯,但沒有解鎖好像也不會遺憾就是了。比起性愛的生理愉悅感,我更享受的還是跟對方互動所得到的親密感吧。

2018-11-28

20180901爽歪歪系列講座:情慾量販店—男體產業之重口味解密 活動側記

記錄:小諭

繼上次的講座-不同世代的性社交文化,這次邀請以男體情慾為出發,透過男性身體呈現不同形式作品為業的工作者,來聊聊這些針對男同志為主要消費群的行業,在這些令人食指大動的肉體背後,有哪些辛酸的工作血淚,而這些工作對於他們的生活及人際互動上又帶來哪些改變呢?

這天熱線隆重邀請到在圈內頗有名氣的三位工作者來分享,分別是到日本拍過G片的阿空、在派對等等場合展現性感舞姿的GOGOBOY Touya、以及拍攝男體寫真的張弼翔。三位的工作領域各不相同,然而在工作時面對許多類似的情境,也有著不少雷同的心情。

透過主持人舜茗層層深入地提問,讓大家對這些產業內容更加的了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阿空提到自己在拍G片的當下,並不一定和作品裡看到的一樣,那些心曠神怡的表情背後,有著種種可能遇到的困擾,像是在清潔後庭過程中產生的不適,或者是在身體上無法融入角色可能造成表現不如預期,甚至是在拍片的過程中,因為拍攝現場的環境、身體不適應等等原因,為了維持硬度需要工作夥伴互相幫忙,但這也讓他更擔心自己是否影響拍攝進度,更是感到壓力不小啊。

Touya也曾經在某次表演時有過被客人騷擾的不舒服經驗,記得當時他站在一個十分窄小的舞台,在燈光昏暗的環境下表演,已是困難重重,竟然還有觀眾不停伸手朝他的褲襠襲擊,造成他進退兩難,進一步就可能被無情把玩,退一步又可能跌落舞台,造成當時那段無處可逃的表演經驗。

張弼翔也分享了他拍照的過程中,廠商有很多對於模特兒線條的要求,也講了一些關於被拍攝的小技巧,讓大家了解到其實在拍照的過程中不是肌肉很大就很好,而是要有線條,能夠呈現出光與影的感覺,讓照片在視覺上更有突出的效果才是更重要的。

同時我們也了解到三位在從事這些產業之後,對於如何告訴他們的朋友,以及如何破除種種他人對工作內容的刻板印象,當然也遇到不少社交互動上的困擾,像是可能會被意外的出櫃,又或者是會被別人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就在這次的甘苦談,及現場問答之後,令大家都對於男體產業有更深刻的了解。

非常感謝阿空、Touya和張弼翔三位專業的男體產業男士的大方告白,令我們一探男體產業除了腥羶色以外的真面目,也非常感謝主持人在訪問的過程中總是可以為大家帶來不同的笑點,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活動資訊,歡迎大家持續關注熱線的活動頁面喔!…

2014-12-27

141227 蘋果日報:平安夜暴力事件/141225 新頭殼:赴教會挺同志遭毆 網友質疑「角力隊」施暴/141225 醒報:平安夜歡迎同志 各教會仍嚴陣以待/141225 苦勞網:下福盟:友善同志朋友,但譴責同運團體霸凌平安夜/141220 蘋果日報:讓教會看到同志/141219 東森新聞:警力戒備真愛聖誕活動 伴侶盟批:明顯把同志當亂源

爽歪歪評論:針對平安夜在新店美河市教會的同志抗議被毆事件,將相關正反報導,羅列於下,包括下一代幸福聯盟與醒報報導。同時,小編也把之前同志婚姻法案在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護家盟等人的發言報導,匯集如下條列。對於恐同的歧視行為,與「尊重」「愛護」等意義被虛空化的裝飾性語言,相信社會自有公評:

  1. 反同志婚 陳科神父:人們通常要生育
  2. 反同婚媽媽:魚缸水汙染 孩子活得下去?
  3. 護家盟原民代表 體會次等公民心情卻反同婚
  4. 家庭黨:台灣是中國文化堡壘 應反同性婚
  5. 護家盟張守一:跨性別是最有心理問題的族群
  6. 護家盟代表名單大揭露 多為宗教背景

平安夜暴力事件

2014年12月27日01:00

伊達政宗(雙性戀同志、基督徒)

我是伊達政宗,臉書活動《真•愛聖誕》同志路過教會公民行動的發起人。對於造成許多恐同教會的焦慮與恐慌,我再一次感到很抱歉。但我想,但更抱歉的事,是在平安夜讓社會看見了某教會真實的恐同樣貌。

平安夜我本人在另一教會,受到極度的禮遇,教會請我們到獨立一間都是信徒的副堂,親切的問候我們的狀況。當日彩虹旗亦直接從教會大門口一直揮舞直到副堂。縱然我們有點感到被「隔離」在副堂之中,但是彩虹旗屹立不搖仍是不爭的事實。可惜不久夥伴傳來另兼教會不幸的打人意外。教會再打人意外後,始終都承認有滋事打人情況發生,甚至牧師亦派施暴者來進行驗傷。

在醫院時,施暴者亦『親口』告訴我:「神愛世人,而懲罰亦是一種愛。」我覺得真的很遺憾。我深刻的感覺到,「平安夜,聖善夜,請離開這裡,請離開這裡。」

對於各方大力的報導,非常感謝,但是其中有幾點需特別補充、或是澄清:

首先、對於教會指控的「同運團體」,我頗不以為然。依教會界普遍「挺同志,但反同運」的觀點:「同運」=「性解放」=「女權運動」。而我們這次僅以「出櫃」(舉彩虹旗)的表達身分,教會到底在「反」什麼?不是說要「挺」嗎?平安夜被暴力攻擊的夥伴六人中,有四異一同一跨,並非「全為同志(LBGT)」之組合。

再者、這場衝突與《真•愛聖誕》同志路過教會公民行動無關,活動早已延至明年。而且如活動內部說明所示,以牽手、擁抱、親吻來表達訴求。但是這並不適用平安夜的這場「公民自組行動」,因為完全無上述三種的「微衝撞」方式。

第三、當日聖誕音樂會活動早已結束,並不可能存在鬧場之說。隨後唱起的「平安夜」亦只是因應舉牌才產生之臨時活動。在國外往往所謂鬧場,是廣發傳單保險套,大喊口號,但是夥伴沒有。只有安靜的舉著彩虹標語。

第四、至於爬圍欄的部分,基本上,由於教會方選擇用人數包圍、並用更高看板阻擋彩虹標誌與「同志不會傳染」的白紙,在此壓迫性的作法下,使得夥伴亟欲跨越『椅子』脫身,完全沒有爬圍欄的事實

第五、如果被打,夥伴怎能在一邊在自己受傷的情景下,一邊繼續錄影呢?若真有清楚被打畫面,那才可能成立該教會所謂「預謀鬧場」。但很顯然不是。這一點,籲請教會出示「完整錄影」畫面,畢竟當天可是出動了好幾台大臺攝影機來做近距離接觸。

最後,若教會欲切割打人者非同工、或信徒,無可厚非。但仍需注意的是教會仍有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縱然是抗議,也不得任憑「其它人士」在教會中毆打抗議者。也必須依法配合交出傷害嫌疑犯。

身為一個基督徒,我們該關心的不是可以怎樣利用教會的資源,主導一個議題或是抹黑一個議題,而是怎樣才合「主的旨意」。用心聆聽祂微小的聲音,而非在風火地震中,忘記了祂所託付的使命。求上主指教我們,學習在這罪惡的世代中,以愛為光,以愛為鹽,在弱勢與底層的聲聲呼喚中,看見自己的責任,與祂同工完成永恆的命定。

如果教會不容許安靜表達性向認同,那麼我們又有合資格談論在立法院之太陽花學運,甚至是霸佔道路的雨傘革命?每個公共設施都有自己的功能,那抗議呢?該去哪裡?甚至是教會聖誕報佳音活動,難道沒有構成擾民之事實?社區可不是給你來半夜扯喉嚨之用。電線杆功能又豈容隨便貼上「末日近了」?

誰才是你所多瑪的「好鄰舍」呢?誰又扮演了那「好撒馬利亞人」?信仰與性向,並非對立的兩件事。教會不能再任意把自己所不明白或不願明白的事情,當作魔鬼。另外把性向升格為一種信仰形式來攻擊,更是可惜,又可笑。至於時常聽聞教會胡亂評論其它宗教,燒神桌牌位,甚至打爛神像的作法,我只能說,教會在這些教導上,相當不成熟,相當粗暴,虧欠這個社會頗多。

這次甚至也看到連友善、願意接待同志的教會,都遭受到恐同/反同基督徒的霸凌與羞辱。對於指控我塑造同性戀與教會對立的人哪,你們可看見了歧視毒瘤嗎?教會口中的「愛與包容」又在哪裡?是,教會是罪人的組合;但是往往有少數基督徒,長的比較像是魔鬼的子孫,於是壞了整鍋的基督教傳統。因此我們都需要悔改。

感謝上主,祂愛同志。縱然道路漫長,走著走著我們終究會回家,不再受風寒,或被飽以拳腳。路上的他們或許正敲打你的大門,要求「任他們所為」「任憑他們心願而行」。

縱然聖誕夜,濺血,不平安。但我仍願衷心的說「願你們平安!」

原文網址 http://goo.gl/NpokoS

赴教會挺同志遭毆 網友質疑「角力隊」施暴

新頭殼newtalk2014.12.25 翁嫆琄/台北報導

平安夜不平安!數名挺同志運動人士今(25)日赴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表示,昨天數名同伴到新店行道會美河堂參加平安夜活動,他們只是拿著彩虹旗及A4紙,上面寫著「我是基督徒,神愛世人,也愛同志」,就突然遭教會人士毆打,遭毆打的李小姐出示4張驗傷單,強調將提告傷害。

李小姐指出,昨天晚間9點多,他們數名同伴到美河堂參與平安夜活動,之後現場開始唱歌時,他們也拿出彩虹旗及A4紙,上面寫著「我是基督徒,神愛世人,也愛同志」,但僅安靜拿旗並未發聲,卻開始有人靠近他們,並試圖遮住他們的旗子。

沒想到,之後一名中年男子就突然衝上來,毆打李小姐,現場其他同伴也遭毆,而一名自稱代表教會的人這時出現,要求他們出去,甚至還說「我沒有看到有人打你們」,更揚言「去法院說,我代表教會請你們離開」,之後又批遭毆人士「侵門踏戶」、「你喝酒哦!我聞到味道了!」

李小姐現場也出示驗傷單,強調有1人手腕扭傷、1人臉部挫傷,及1人頭皮挫傷,已準備提告,並要求佈道牧師張光偉及張茂松出面道歉,否則週日將號召更多人包圍教會。

不過,教會人士指出,當時現場在辦平安夜活動,但對方卻爬入護欄,因此才叫他們離開。他也說,現場確實有發生推擠,經詢問律師,將向對方提告誹謗。

同運人士強調,他們已知道是誰施暴,盼教會能出面道歉,交出暴力首謀,並且停止對同志族群的歧視與迫害。而網友則發現,新店行道會牧師張茂松的兒子張光偉曾在臉書上表示,「角力隊!你們太棒了!看到你們出動,讓我感到安全感」,質疑教會有一批施暴者就是「角力隊」。

影片內容為同運人士在教會遭毆的畫面。

原文網址 http://newtalk.tw/mobile/news_in.php?id=55156

平安夜歡迎同志 各教會仍嚴陣以待

【台灣醒報記者章文台北報導】針對同志團體串連聖誕節到教會參加聚會「請安」,台北市各大教會都嚴陣以待,但大多都算平靜度過。台北真理堂楊寧亞牧師說,教會一向主動找同運人士溝通,希望不要有誤解或對立狀況;士林靈糧堂劉群茂牧師與新生命小組教會顧其芸牧師受訪時也都表示,教會對接待同志團體做了因應訓練,各場活動都有同志參與,但未影響聚會安寧。

數名挺同志運動人士25日控訴到新店行道會美河堂參加平安夜活動,由於拿著彩虹旗及A4紙,上面寫著「我是基督徒,神愛世人,也愛同志」,在教會引發糾紛,遭毆打的李小姐出示驗傷單揚言提告,新店行道會也針對來聚會者騷擾教會聚會,打算提告。

【教會和平處理】

同運人士很早就放話,要在聖誕節到教會聚會舉彩虹旗「請安」,各教會也做了很多因應的訓練,都是以和平處理、勿驚擾聚會信徒為原則。台北真理堂楊寧亞牧師受訪時說,教會有一套SOP處理,維安的原則不是要對付同志組織,而是希望教會弟兄姐妹不要衝動,在面對同志團體時要特別有愛心,並要保護會友不要受傷。

新生命小組教會主任牧師顧其芸則說,該教會同志都是個別出席,沒有舉旗、舉牌狀況。顧其芸牧師表示,該教會聖誕活動連續兩週,每場都有400至600人,教會如果有人出狀況,弟兄姊妹都會諒解,也會冷靜而有愛心的處理,但他建議,進教會聽道者,應該盡量不要影響聚會的進行,或打擾有心來聽道群眾的安寧。

【尊重同志朋友】

士林靈糧堂今年聖誕節接待最多民眾,10場大小活動人數超過一萬人。劉群茂牧師說,教會有同志來出席,但沒有舉旗或鬧場。他說,教會一向歡迎、接納、尊重同志朋友,除非他們跑上講台或大聲喧嘩才會制止。但劉牧師也說,教會並不歡迎同運團體或色情解放團體來教會訴求自己的主張。

楊寧亞牧師回憶說,平安夜晚上教會同工處理得很好,包括為同志們找票入場,有人送禮物給他們,請他們喝咖啡,還有陪他們談話關懷他們的人,結果他們連彩虹旗也忘了拉起來。今年聖誕佈道會人很多,教會特別透過各牧養區發送入場券,聖誕節3場晚會共接待了4千人次的會友。

【沒有仇同恐同】

平安夜晚上7點的第1場早就爆滿,第2場9點的2、3樓的會堂也很快就坐滿了,同運團體來時只剩下4樓與9樓的轉播區。楊牧師說,那些人後來聽說新店行道會出事,就都趕過去聲援了,無法全程聚會,非常可惜。

楊寧亞牧師說,同志朋友與教會應該多一點對話,少一點對立,很多的誤解需要溝通,好比說該教會「仇同」、「恐同」,這根本是沒有的事;相反的,教會曾經幫助很多受同性戀困擾的人走出憂鬱,教會之前曾主動找同志朋友溝通,可惜他們沒出現。

原文網址 https://www.anntw.com/articles/20141225-sikr

友善同志朋友,但譴責同運團體霸凌平安夜

資料來源: 下一代幸福聯盟

「平安夜裏,真平安」許多人在平安夜裏得到了難得的平安,台灣也真需要平安,但同運團體卻在平安夜前發動號召攻佔各大教會的晚會,干擾教會聖誕活動,根據在網路上發起的《真•愛聖誕》同志路過教會公民行動 ,活動中提到號召全臺灣的同志與直同志朋友在聖誕節期(12月20-28日間)攻佔各大教會的晚會,並且坐在第一排以牽手、親吻、與擁抱,不發一語地來給他們上這訴諸『出櫃政治』的一堂課。約五到十人為一團,分散到全臺各地的教會,聚會時間約兩小時,我相信這會帶來改變…除此之外,在此也強烈建議參與者,以5-10人為一單位,用隨身手機或相機,將各種不友善的歧視事件發生時,詳盡的蒐證,以作為進一步作為開記者會,或提供給司法檢調單位作為呈堂證供的依據…

有人會抱著這種態度來參加聚會嗎:「提供給司法檢調單位作為呈堂證供的依據」? 聖誕聚會本來就是大型晚會,同志朋友去了幾間教會後,發現教會也都很接納,甚至歡迎,送小禮物,教會甚至接待他們進會場,握手歡迎他們,教會也都表明歡迎同志朋友,但同運團體在平安夜的晚會舉牌,不聽從安全人員的指示,強硬宣揚自己的理念,無視於晚會的規定,在新店行道會裏攀爬高處護欄製造危險,並可能傷害群眾,製造公共危險等行為,同運團體製造衝突之後就大作文章,馬上隔天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控告教會,這難道不是預謀的嗎?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台灣沒有信仰自由嗎?為什麼同運團體可以這樣壓迫不同信仰的人?

我們相信同運團體≠所有的同志朋友,但同運團體這樣作,只會製造更多的對立及衝突,難怪教宗會說,同運團體不好,但很多同志朋友都被他們給污名化了。(參考教宗影片:http://youtu.be/ZLRlQY3mW6o )

底下為一在新店行道會平安夜的現場民眾投書:

感謝 主、告別2014的平安夜裡,我們在行道會裡找到了平安。
當晚的聚會吸引了滿場的信眾一同分享著聖誕節的喜樂,在大量的音樂與會友個人見證分享後,牧師做簡短的呼召,希望有感動的朋友走到台前,好讓牧師為這些人禱告。

在看台上的一偶,突然發生了不尋常的躁動,有人違背了我們進這禮拜堂的規定;有人舉起標語、有人大聲宣揚自我的理念而打斷牧師在台上的呼召,…。我想這些行為比之於是其他禁止的:接聽手機、吃東西或嚼食檳榔等,更令人難以接受。
老牧師應該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繼續地做他的事;年輕的牧師們按部就班的招呼信眾陸陸續續走向台前。這些大聲喧嘩甚至攀爬欄杆的人,唯一影響到的是一些抱著孩子的父母;其碼有三對父母發現情況因這製造混亂的人,而抱著年幼的孩子們戰戰兢兢、甚至是擔心害怕的經過他們的身旁;父母們雖然害怕、但是這舉動是勇敢的,誰也不知道這些人還會發生什麼事,…。

讓我感到平安的是:當晚參予服事的志工多屬年長的姊妹居多,但是發現有人對一般的信眾產生威脅,特別是那些抱著小孩的父母時,自然的有一群人自發地向前堵住了「破口」;這是基督徒的一個喜愛使用的名詞,在這裡應該說是這些熱心的弟兄姊妹用自己的熱情隔絕了來自於這些不速之客的紛擾。由於這些人是有計劃而來的,相對於這些熱心的弟兄姊妹單憑熱情的「烏合之眾」,其結果是令人心痛的。期間還有人聽到「警察打人!」,我想這單純是「職業反應」吧!不過警察隨後就趕來了。我們心疼於一個是非不分的世代作為人民保母的無奈,好言相勸的把這一些人勸走。

但是、這是我們的聚會—台灣民粹到憲法所保障的集會自由只適用於暴力集會嗎?真是如此、那我們的信仰可以如此—因為有人覺得我們不進步而可以被任由踐踏嗎?還是、這個社會是與允許所謂的「抗議新貴」可以任何理由侵犯他人而肆意攻擊?

大帽子一扣:「為了進步,為了『人權』」。這些人一波一波的來,打斷我們的聚會;原本、平地無風卻因他們激起我們信眾的不安,甚至是恐慌。這些惡意破壞我們聚會的人卻柿子挑軟的吃,跑到我們家(我相信教會是很多人的家)裡來欺負我們老人小孩的,這樣的行徑,簡直是人神共憤。

原文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81220

讓教會看到同志

2014年12月20日15:02

作者:伊達政宗(醫師、雙性戀同志、基督徒)

我是伊達政宗,臉書活動《真•愛聖誕》同志路過教會公民行動的發起人。對於造成許多恐同教會的焦慮與恐慌,我很抱歉。但我想,但更抱歉的事,是這活動將延後至明年聖誕節。你們白白擔心了。

自多年前開始,有感於現代世界都傾向於繁榮忙碌的商業聖誕節,甚至教會中也只是為預備「聖誕晚會」而忙碌。即將進入了待降節期(Advant)第三主日,即迎接主耶穌基督出生,是聖誕日的預備期,此間信徒生活應為信仰嚴肅的期間。 但許多時候,我感到悲哀,許多信徒用言語、眼神及行動告訴我,「道成肉身的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 ;脫離受壓制與不自由,得以與父神和好……除了同志。」

我在基督教會逾30年,每逢想到教會準備的聖誕節慶祝活動,我就覺得興奮。因為熙熙攘攘的人潮,將要湧入教會,即便這可能是他們一年中唯一的一次。無論遊民,無論妓女,無論是在社會各個底層的人,或是窮人、罪人;這些人曾被教會信徒阻擋,甚至圈禁了他們伸手觸摸耶穌的自由。教會稱他們為「上帝的棄民」。

而聖誕聚會是一年中,少數幾次沒攻擊罪人的教會聚會。

然而哈維.米爾克,這位《自由大道》的主人翁,美國著名同志運動人士,卻觀察到在這天教會對於不同族群的差別待遇,「他們(年輕同志)去酒吧,因為教會有敵意。他們需要希望!他們需要分一杯羹!」“They go to the bars because church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