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2

【法國/研究期間報告】141029 The Body Pro 網站:「有需要再吃」的暴露前預防性投藥可能可以顯著降低HIV感染風險;這也使得IPERGAY研究暫停

「有需要再吃」的暴露前預防性投藥可能可以顯著降低HIV感染風險;這也使得IPERGAY研究暫停

2014-10-29 Myles Helfand/TheBodyPRO.com 網站
翻譯:熱線愛滋小組

SongYY說明:許多新的研究發現,讓人對愛滋防治的未來充滿不同的想像,這個法國有關於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的服藥策略研究,便開啟了一個防治上可能的新方向。但是在解讀這則報導時需注意:
1. 這只是期間分析報告,之所以先行向大眾公布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已發現實驗組的風險,可能與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有顯著差距時,倫理上不能再繼續讓對照組服用安慰劑,因此實驗需暫停並修改設計。
2.由於實驗並未完全完成,所以樣本數也不大,實驗時間也比預計的短;若加大規模、延長時間是否仍有同樣的結果仍未可知。
3.實驗數據均尚未公開,其他學者難已對其成效做具體評估,是否有如研究者自稱的有效。但可以確定,預防性投藥不太可能達到100%預防的效果。
最後提醒:實驗中的藥物舒發泰(Truvada, 成分為tenofovir/emtricitabine )在台灣很少醫院有這個藥;而如果是其他抗愛滋藥物以本研究中的方式服用,極可能沒有任何預防效果!台灣衛生當局也未核可任何抗病毒藥物在未感染者身上的PrEP預防用途。

一項臨床實驗的期間分析資料顯示,在高風險的男男性行為群體中,於性活動前後,服用短暫療程的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似乎能顯著降低HIV的感染風險。根據該研究的官網29日的聲明,研究發現被視為非常可信,以至於這項法國主導、被稱為ANRS IPERGAY 的研究,即將揭盲*,並讓所有參與者都服用舒發泰(Truvada)。。

*譯註:這個實驗一開始是雙盲實驗:將志願者分成兩半,一半服用抗病毒藥物舒發泰,另一半則服用安慰劑;而且志願者和研究者都不知道誰服用真的藥物、誰服用安慰劑。雙盲實驗完成後,根據保密的資料把每個病人用的藥和實際的效果對應起來,看用藥效果是否好於用安慰劑,就是揭盲或破盲。

這份出乎意料的聲明是在IPERGAY試驗開始不到三年即發表,這項研究原本規劃最終要納入1900位法國與加拿大的志願參與者,但目前大約參與者為400人。隨機的雙盲試驗(以安慰劑作為對照組)設計的目的在評估在MSM群體中,一項獨特的服藥策略「有需要才服藥」:

  • 在性行為前2~24小時,志願者服用兩顆實驗的藥劑 (可能是舒發泰或是安慰劑)(譯註:看此志願者被分在哪一組) 時間上最晚是2小時前,最早則不能超過24小時前。
  • 在持續有發生性活動的期間,志願者每24小時再服用一顆
  • 志願者若不再發生性活動,則在性活動期間最後一顆之後的24小時,再服用一顆。

根據官方聲明,IPERGAY研究的資料安全監測委員會(DSMB)最近檢視了揭盲後的期間資料,發現 “在有需要再用的投藥組中,感染HIV的風險有非常顯著的降低 “。

雖然沒有提供任何具體的數據,公告中註記說明風險降低的程度,比另一個研究iPrEx還要高上許多。iPrEx研究是導致美國食藥署核准舒發泰作為每日服用的暴露前預防性藥物的關鍵研究之一。iPrEx研究發現高風險的男跨女跨性別以及男男性行為群體中,經常性服用可降低42%的感染風險,而研究志願者的藥物水平發現,有一直規律使用者的風險可降低比例增至92%。一項後續的標籤公開性 (譯註:標籤公開性方式,即研究者及實驗者都可以知道實驗者所屬組別。)延伸(OLE) 研究進一步顯示,每周至少吃四顆的志願者,沒有感染HIV的案例。

IPERGAY的公告與英國在10月16日公告的PROUD研究結果吻合。PROUD研究以高風險的男跨女跨性別以及男男性行為群體為受試者,並將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立即使用暴露前預防性投藥,另一組則原需等待12個月才能開始使用。但資料安全監測委員會(DSMB)發現在有投藥組中,風險相較另一組顯著降低,實驗設計也因此改變了。(譯註:原先要等12個月才能服藥的受試者,改變成也可立即服藥)

iPrEx研究的總主持人,Robert Grant在TheBodyPRO網站的專訪中表示:「IPERGAY和PROUD研究的結果非常鼓舞人心,顯示了暴露前預防性投藥的效果是強大的,而且暴露前預防性投藥應該盡早提供給需要以及想要他的人。」

然而Grant認為,由於IPERGAY的聲明而使暴露性預防性投藥的給藥策略有立即性改變,還言之過早。

他說:「這些發現的細節都還未能取得。我認為結果顯示有高度效果是好事,但我需要知道到底效果有多好,以及是否有任何使用PrEP的人由陰性轉為陽性,如果有又是在怎樣的條件下發生的。我想在我們抱持『有需要才吃』和『每天都吃』效果一樣好的想法之前,我們需要知道這些細節。」

任職洛杉磯郡公衛部HIV防治的流行病學者,也是研究倫理學者Walt Senterfitt也持同樣的想法。他向TheBodyPRO網站說明:「因為我們還沒有實際試驗的數據,我們尚不能回答一些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媒體討論上都被過度簡化了。目前而言,關於PrEP的訊息發布不應改變,但我們有了另一個理由敦促我們要更快讓其普及,並持續追蹤在實際上各不同族群—如女性、跨性別、以及成癮藥物靜脈注射者—的效果如何。」

根據官方聲明,完整的IPERGAY試驗結果理論上應該在明年年初可取得。在此同時,基於資料安全監督委員會的發現,贊助IPERGAY研究的法國國立愛滋研究機構,立即讓所有的研究參與者都可以獲得舒發泰。聲明中指出,研究仍會再持續一年以確保需要時才吃的PrEP有持續的長期效果,同時也評估其長期的安全性。

新聞出處:http://www.thebodypro.com/content/75162/on-demand-prep-may-significantly-reduce-hiv-risk-i.html

延伸閱讀:性愛達人–什麼是預防性投藥
https://gplus.org.tw/sex/sex-1/sex1-3

2014-11-07

【美國/校園談性】141104 ETtoday:哈佛大學開設「肛交學習課程」 教大家正確性愛姿勢/爽歪歪節譯外電:哈佛大學主辦學生與承辦單位的理念及回應

SongYY說明

哈佛大學11月2日~8日為學校一年一度由學生所規劃的性愛週(Sex Week),期間舉辦多場講座、工作坊等活動;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其中一個活動是名為 「What What in the Butt:肛交101」(註:What What in the Butt是一首2007年關於肛交的話題歌曲,南方四賤客也曾翻唱,工作坊故意借用其名稱) 的肛交工作坊,此事被媒體渲染報導後,在美國引發諸多包括正反意見的熱烈討論。引發討論的肛交工作坊,哈佛學生是找來了位在麻州布魯克林的性正向商店 Good Vibrations合作,由Good Vibrations的專家來教授關於肛交的知識。

為何要在大學殿堂中討論肛交?負責規劃的學生、以及執行工作坊的Good Vibrations,又各有何理念與想法?赫芬頓郵報和MTV.com,分別訪問了負責工作坊的機構Good Vibrations的性學專家,以及主辦性愛週的哈佛學生Kirin Gupta,訪談內容中傳達的訊息、對性的正向態度,很值得我們參考。爽歪歪特別節譯這兩篇報導的片段,附在國內媒體報導之後。

哈佛大學開設「肛交學習課程」 教大家正確性愛姿勢

2014-11-04 ETtoday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d2b2bt9w9zt1ygu4qerd本周是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性愛周」,學生社團已連續舉辦四年了,期間會開設性愛相關課程和講座,內容包括講解性愛正確姿勢、觀念等,「性」不再是禁忌話題,今年哈佛大學特地開設「肛交學習課程」。

據《今日俄羅斯》報導,「肛交學習課程」介紹了事前準備工具,例如:「潤滑劑」、「專用玩具」等,課程內容包括肛交者動機、打破肛交傳統迷思、如何將肛交做好等。

有些學生對於「性愛周」有熱烈的反應並表示支持,但有些人對於這些課程的看法並不是這麼樂觀,商學院學生茉莉(Molly Wharton)表示,雖然投入時間和資金,但其中有些部分真的是「徹頭徹尾的庸俗」。

新聞出處: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1104/421418.htm

原文報導

Harvard University Offers ‘What What In The Butt: Anal Sex 101’
哈佛大學提供 “屁屁裡有什麼:肛交101” 工作坊

2014-11-05 The Huffington Post   作者:James Nichols

爽歪歪節譯:

Good Vibrations (工作坊的承辦單位) 的性學專家 Carol Queen 對赫芬頓郵報談到這個工作坊:

我們過去曾和哈佛性愛週合作過,當他們今年在來找我們時,我們非常高興能派我們最有經驗的外展講師來作這次的演示。我們的性健康外展工作坊(Good Vibration Sexual Health Outreach Workshops,簡稱GV-SHOW) 的講師經常到異地對學校、NGO(非政府組織)和社區演講,也帶著 Good Vibrations 的觀點:正確的資訊,以及對性正向的、包容性的焦點。

 

我們對於規劃性愛週的哈佛學生今年想要在主題中包含肛門性愛感到尤其高興,因為這是一個許多人都好奇與有興趣的主題,但是從事時必須要有一定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很少在性教育課堂中提及。像許多人以錯誤的方式進行,可能會有大問題:小則疼痛、不舒服,大至性傳染病。肛門性愛或許不是每個人的菜,但其普遍程度可能超過許多人所認知的。而性愛週的學生製作團隊和我們立場一致:我們希望人們對於肛門性愛足夠了解,再決定是否要嘗試;而如果他們的確嘗試了,我們希望他們有如何保持安全與健康的資訊

新聞出處: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4/11/05/harvard-anal-sex-class_n_6102804.html

原文報導

Harvard Sex Week Organizer Defends ‘What What In The Butt’ Workshop
哈佛性愛週主辦人為肛交工作坊辯護

2014-11-04 MTV.com 作者 Marty Beckerman…

2014-11-04

【美國/名人出櫃】141031 紐約時報中文網:「我是同性戀我自豪」,蒂姆·庫克驕傲出櫃/Tim Cook Speaks Up 中文翻譯

圖片:本周一,蘋果CEO庫克在加州拉古納海灘。Lucy Nicholson/Reuters

本周四早上,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莫西·D·庫克(Timothy D. Cook)發表文章,稱「我很自豪我是同性戀」,從而成為了迄今最著名的已出櫃上市公司高管。

「我想在此闡明:我很自豪我是同性戀,我認為身為同性戀是上帝賜予我的最好禮物,」庫克在《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登出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庫克現年53歲,在蘋果公司引人矚目的位置上工作的很多年中,他從未公開談及過自己的性取向。

在這篇文章中,庫克還表示,他長期努力維持自己的個人隱私,所以之前沒有公開聲明過自己的性取向。

「蘋果業已是全球最受關注的企業之一,」他寫道,「我希望人們持續重點關注我們的產品,以及我們的客戶利用蘋果產品所實現的傑出成就。」

雖然庫克以前沒有公開談論過自己的性取向,但在硅谷,這其實是個非常公開的秘密。在私人論壇里,他提到過自己年輕時,在阿拉巴馬州遇到的困難。庫克童年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那裡度過的。他說過,人權和尊嚴是需要通過實際行動去維護的。

上市公司高管已經出櫃的男同性戀者並不多,而隨着這篇文章的發表,庫克成為了企業界最著名的男同性戀者。德勤(Deloitte)的一份報告曾顯示,83%的同性戀和雙性戀者都會在職場上隱藏自己的性取向;庫克此舉打破了公司里的這種常規做法

對於在職場中維護同性戀者的權利和升遷機會方面,硅谷已經採取了一種相當進步的態度,科技公司尤為如此。像谷歌、Facebook和蘋果這樣的公司,通常都會參加舊金山一年一度的同性戀驕傲遊行。很多公司,包括Twitter、英特爾和蘋果,都為同性戀員工及其伴侶提供了更具包容性​​的健康福利。

庫克今年6月在Twitter上寫道,「祝賀參加了今天同志遊行的5000個蘋果員工/家庭。包容激發創新。#applepride」 pic.twitter.com/4DncX8F6fO

活動人士團體迅速做出反應,稱讚了庫克的這篇文章,以及蘋果公司一直以來在這方面秉持的進步立場。「蒂姆·庫克今日宣布的消息將拯救無數人的生活,」美國最大的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者(以下簡稱LGBT)民權組織「人權運動」(Human Rights Campaign)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向來都是一個榜樣,但今天,全球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將從他生活中的另一個方面獲得啟迪。」

作為蘋果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庫克曾公開在公司里推動婚姻平權活動,並且一貫推行開明的政策,鼓勵LGBT求職者來蘋果工作。

蘋果公開支持其總部所在地加州的一項職場平權法案,並對亞利桑那州通過的一項法案表示了反對,因為該公司認為,這項法案含有歧視同​​性戀群體的內容。

庫克最近在阿拉巴馬州發表講話時,批評了家鄉的人權狀況和LGBT人士遭受的不平等待遇。「作為一個州,我們遲遲沒有採取平權措施,而且開始採取這些措施之後,我們的進展又太緩慢了,」他在成為阿拉巴馬州榮譽學院(Academy of Honor)成員的儀式上說。進入該學院是阿拉巴馬州對當地人給予的最高褒獎。

「非裔美國人平權進展太緩慢了。直到14年前才變得合法的跨種族婚姻,進展太緩慢了。LGBT社區的平權進展也太緩慢了,」他表示,並指出在阿拉巴馬州,僱員仍然可能會因為自己的性取向而遭到解僱。

蘋果董事長亞瑟·D·萊文森(Arthur D. Levinson)針對文章發表了一個聲明,他說:「我們全心全意地支持他,並讚賞他發表這則個人聲明的勇氣。」

萊文森還說:「他公開宣布出櫃的決定,有助於把平等和包容事業推動到遠比商界更廣闊的領域。我代表董事會和整個公司表示,我們非常自豪是由蒂姆來領導蘋果。「

在這篇文章中,庫克提到了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和牧師小馬丁·路德·金博士(Rev.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說他們是他本周四發表這篇文章的靈感來源。兩人的照片都掛在庫克辦公室的牆上。

「我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假裝自己可以與他們並列,而是為了讓我在看到這些照片時,知道自己正在傾盡所能幫助他人,無論我的貢獻是多麼微不足道。」他寫道。

「我們正一磚一瓦地鋪設一條通向正義的陽光之路。這就是我添上的一塊磚,」他寫道。

Conor Dougherty, Mike Isaac, Steve Lohr 和 Natasha Singer 自紐約; Matt Richtel 自舊金山; Nick Wingfield 自西雅圖; Paul Mozur 自香港; Shanshan Wang 自北京; Mark Scott 自倫敦對本文有報道貢獻。

翻譯:土土

原文網址 http://cn.tmagazine.com/technology/20141031/t31cook/zh-hant/

 

BloombergBusinessweek: Tim Cook Speaks Up 中文翻譯

《庫克有話要說》(Tim Cook Speaks Up)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一直試著保有基本的隱私。我出身低微,不怎麼喜歡受到關注。蘋果已經是全世界最受矚目的企業之一了,我希望外界的焦點能集中在我們的產品,還有我們的客戶透過這些產品達到的美妙成果。

同時,我深深相信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博士曾說過的話:「人生最長久而迫切的問題,是『你為他人做了什麼?』」我經常這樣問自己,然後想通了我想保有個人隱私的意願,阻擋了我去做某些更為重要的事。這就是今天我這麼做的原因。

多年來,我曾對許多人坦白我的性向。在蘋果很多同事都知道我是同志,他們對待我的方式仍一如既往。當然,我很幸運能夠在一家熱愛創意與創新的公司工作,並且明白只有懂得擁抱人們身上的差異,才能使這樣的精神發光發熱。並非所有人都這麼幸運。

我從未否認過自己的性向,但也不曾公開承認這點,直到現在。讓我明明白白地坦承:我很驕傲是個同志,我覺得身為同志是上帝賜予我最棒的禮物之一。

2014-11-02

【加拿大/關聯性研究】141030 蘋果日報:擁20性伴 降攝護腺癌風險/附爽歪歪說明:小心標題誤導

SongYY說明:
報導中的研究是相關性研究,經由問卷統計後發現性伴侶人數和罹患攝護腺癌之間有相關性,但在媒體自我推論下中變成了因果關係,如三立新聞網《 降低前列腺癌 研究:先找20名女啪啪啪,若找男會高2倍》、NOWnews《加拿大研究:和20位以上女性嘿咻能降低前列腺癌風險》以及本則蘋果日報的報導,標題都有誤導之嫌。究竟原本的研究如何進行?推論和媒體報導又有何偏差?男同志性伴侶多真的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嗎?爽歪歪在蘋果日報的報導後,有外國媒體報導的節譯,可以作為對照。

擁20性伴 降攝護腺癌風險

2014年10月30日 蘋果日報 邱俊吉╱綜合報導

國外最新研究指,男性與愈多女性發生性關係,罹攝護腺癌風險愈低,若女伴累積逾二十人,風險可降兩成八,得其他致死率較高的癌症風險也可減一成九。國內醫師說,這是首次有研究發現性伴侶多竟可防癌,但不建議男性藉擴增女伴抗癌,攝護腺癌有多重原因,僅靠性交,防癌效果有限。

別亂擴增性伴侶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問卷調查該校約三千兩百名,參與「攝護腺癌與環境研究」者,分析其性生活頻率與該癌相關性,獲上述結果。

研究推論若射精頻率高,恐致癌的有毒物質不易堆積在攝護腺,而性伴侶多,射精數應會增加。研究另發現,獨身者得攝護腺癌風險,比有伴者高約五成;而有男男性行為、且曾與逾二十名男人性交者,罹癌機率較不曾有男男性行為者高約五成,推測可能是肛交造成攝護腺擦傷發炎,常發炎會提高癌化機率。研究日前已刊於《癌症流行病學期刊》。

醫界一般認為,攝護腺癌的成因與遺傳、吃太多紅肉等都有關。高雄榮總泌尿科主治醫師簡邦平說,常射精可排出較多毒物之說雖合理,但性生活與攝護腺癌相關性,醫界尚無法確認,勿因此擴增性伴侶。林口長庚泌尿科主治醫師簡黃世聰認為,性伴侶多者性能力應不差,性能力衰退者常有心血管疾病,「別說罹癌,可能連壽命都較短。」

「自慰應也有用」

三十歲上班族林益鈞說,若多射精可防癌,「宅男常自慰應也有用。」四十四歲民眾吳思惟質疑該研究,「那應有很多和尚、神父得攝護腺癌,但事實好像沒有。」

新聞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1030/36177544/

爽歪歪節譯外國媒體報導此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者針對3208位男性做問卷調查。其中1590位曾在2005年9月到2009年8月之間被診斷出攝護腺癌,而另外1618位組成對照組,來源是選舉人名冊與當地居民,兩組年齡相符合。

研究結果:

無性經驗男性,罹癌比例幾乎是有性經驗者的2倍。
有超過20個女性性伴侶者,罹癌風險和僅有一個性伴侶者相較,降低28%。
有超過20個男性性伴侶者,罹癌風險是無男性性伴侶者的2倍。
有1個男性性伴侶者,罹癌比例和無男性性伴侶者並無任何差異。
第一次性經驗發生的年齡,和罹癌風險無關聯性。
是否得過性病,和罹癌風險無關聯性。
(這些都只是有相關性,研究並無證實因果上的關係。)

實驗推論:

除了蘋果日報報導中有提到可能是因射精次數多寡造成外,關於性伴侶是男性的部分,研究者在多倫多太陽報採訪中自己都表明,關於男男性伴侶多罹癌比例高,可能是因為攝護腺在肛交過程中常受傷,僅是「猜測意味極重」的推論。

其他研究者對此研究推論的質疑:

如果曾罹癌者,填寫問卷時的誠實度,和未罹癌者不同,則可能造成結果差異,而不必然和射精次數有關。
如果有較多性伴侶者,較容易注意到攝護腺的健康狀況,也可能造成結果的差異。
在長期穩定關係中的男性,可能較常去做健康篩檢而能早期檢出異常狀況,因此發展成癌症的機會也和沒有在穩定關係中者不相同。

參考媒體報導:

141029 英國衛報Shortcuts Blog:Does sex with more than 20 women really protect against prostate cancer?
http://www.theguardian.com/society/shortcuts/2014/oct/29/does-sex-protect-against-prostate-cancer#start-of-comments
141028 多倫多太陽報:Men with more sexual partners have lower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Study
http://www.torontosun.com/2014/10/28/men-with-more-sexual-partners-have-lower-risk-of-prostate-cancer-study
泌尿學時代 Urology Times:Number of sexual partners linked to PCa risk
http://urologytimes.modernmedicine.com/urology-times/news/number-sexual-partners-linked-pca-risk?page=0,0

原始論文:

140929 Cancer Epidemiology Sexual partners,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and prostate cancer risk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277695

2014-10-26

【台灣/同志大遊行:電子媒體報導】141025 公視:擁抱性別.認同差異 同志大遊行登場/華視:”彩虹圍城”爭權 7萬人今上街/年代:1025同志遊行 法拉利姐現身挺多元成家

擁抱性別.認同差異 同志大遊行登場

2014-10-25 公視晚間新聞

第十二屆同志大遊行今天登場,今年以「擁抱性別‧認同差異」為主題,希望社會大眾,能夠支持多元成家等基本人權。不過,反對同志團體則批評,遊行違反社會善良風氣,應該要封街阻隔、進行分級。

象徵同志平權的彩虹旗,從活動舞台開始出發,象徵第十二屆同志大遊行正式開始。25號下午,超過數萬人來到凱道,一起參加這場遊行,同志站出來,要告訴大家,他們要爭取多元成家等的基本人權。

==遊行發言人 小白==
我們關注各種不同議題
例如愛滋感染者 同志教育課綱
老年照護等等 社會福利的議題

==參加者 楊先生==
不管你穿著什麼制服
底下你是人 你都有自己的個性
自己的選擇
這應該被看見 被支持

不只支持同志運動的團體到場支持,外國朋友也到場聲援。

==外籍支持者 馬迪==
愛情平等 我覺得人人都一樣
我覺得應該支持這樣的活動

==外籍支持者 單麗雅==
男生可以愛女生
男生可以愛男生
女生可以愛女生

反對的公民團體,也在同時間舉辦記者會,批評同志遊行違反社會善良風氣,應該要封街阻隔。

==護家盟成員 黃媽媽==
這種公共公開的行為 這種活動
這種遊行活動 我們覺得
也是應該要有一種限制 約束才對

==護家盟成員 施同學==
我們反對 不等於歧視
我們應該回歸整個議題
意見的本身 來進行審視

雖然有反對的聲音,不過,這場亞洲最大的同志大遊行,上街人數再創新高,也吸引日本、香港等地的外國同志朋友,到場共襄盛舉,透過行動,表達追求幸福,以及基本人權的心聲。

新聞出處: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282290


“彩虹圍城”爭權 7萬人今上街

2014/10/25 11:49  華視新聞  吳御曄 蕭凱堯 報導

SongYY提醒:本則新聞為遊行前製作,所以並無10月25日當天遊行的畫面

同志大遊行下午即將登場預計七萬人走上街頭!為了爭取同志婚姻權,10月初、同志人權團體,特別發起「彩虹圍城」行動,溫柔包圍立法院,希望各界能聽見同志的心聲。還有喜餅業者、推出一支非常特別的廣告,主角是一對相伴30年的男同志伴侶,爭議話題帶您關注。

71歲的阿祥曾經有過婚姻關係,直到碰上當年還在念大四小他14歲的阿明。兩人愛情長跑互相扶持,阿祥打裡家裡大小事。外頭的工作就交給阿明。這段相守相依的情感,到明年就30年了。廣告訪談,好巧不巧,廣告發酵吸引了四萬多人點閱的這當下。同志爭婚權,走上街頭。

彷彿三月太陽花學運,二度綻放。立法院旁青島東路上,再度擠滿人潮。但這回,卻飄揚六色彩虹旗。同志們"包圍立院是為了"圍城"爭同性結婚的婚權。:參與民眾,除了得面對反對聲浪的襲擊。婚姻平權這條路,還得面臨被汙名化的問題。反多元成家口號,伴侶盟:掛勾負面標籤,她是秀雯。一個身分是律師。卻也是伴侶盟的執行長。為什麼婚權對同志朋友這麼重要。一張薄薄的結婚證書,卻有諾大的意義。

主要原因可以分層三個層面,一來除了提供同信伴侶法律上的權益保障外。再者合法夫妻該享有包括稅制權益或是更廣泛的國籍入籍。也才才因此受到保障。再者多元成家,也能提供性別平等教育的實地示範。但台灣想跨出第一步,除了面對反對聲浪。更得扛起亞洲東方社會第一個接受同性婚姻的國家的指標。2001年荷蘭點燃同性爭婚權第一砲,接著美國英國部分地區和州別和墨西哥也加入了。日前聯邦法院甚至還駁回四個州反對同性婚姻的上訴。讓同性婚權在美國全面合法化又跨出一步。但畢竟東方社會,性別觀念界限分明,台灣要當這領頭羊,還有重重藩籬得跨越。

新聞出處: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1410/201410251525453.html


1025同志遊行 法拉利姐現身挺多元成家

2014/10/25 年代新聞 張世澤 李泓寬 報導

「保障同志權益」集會遊行活動下午登場,法拉利姐張婷婷也受邀現身捷運台大醫院站,要用行動來支持同志婚姻平權運動,吸引不少民眾爭相合照。 這次的同志遊行,總共有2萬2000人參與,許多參加者都精心打扮,希望吸引民眾注意,並凸顯「擁抱性別‧認同差異」的主題訴求。

新聞出處:http://eranews.eracom.com.tw/files/news/xml/era/n32178.xml


 …

2014-10-26

【台灣/同志大遊行:三大報見報報導】141026 自由時報:遊行爭取平權 同志擁吻相挺/蘋果日報:同志爭權 6.5萬人上街/中國時報:同志大遊行 爸媽帶3歲娃相挺

102601遊行爭取平權 同志擁吻相挺

2014-10-26 自由時報 記者陳炳宏、曾韋禎/台北報導

超過六萬五千人參與昨天第十二屆同志大遊行,分為綠、藍、紫、紅、橙、黃六大隊及南、北兩路線,從凱達格蘭大道出發,先在仁愛路展示「虹彩織錦」織圖,完成彩虹地景,再回到凱道,一起合唱五月天的歌曲「擁抱」,展現群眾互相支持的理念。

香港議員帶傘來台相挺

隊伍中有來自歐美日港等國的支持者,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更帶雨傘彩虹旗前來聲援。他說,香港現在有爭取普選行政首長的雨傘運動,香港因為沒有民主,同志運動也落後台灣,香港同志特別製作這面雨傘彩虹旗讓他帶到台灣參加遊行,他們支持台灣性別平權與太陽花自由民主,也盼台灣人支持香港爭民主與同志平權。

強調擁抱性別 認同差異

Google連續第四年參與同志遊行,七十多人參加,是歷年來最多,有人頭戴六色彩虹爆炸頭,T恤上的Android寶寶圖案也手持彩虹旗,用活潑的方式熱情發聲。

台灣同志遊行聯盟文宣組長「小白」說,今年同志遊行主題為「擁抱性/別‧認同差異」,呼籲大家看見並理解彼此間的差異,也希望提醒大家,同志議題不僅有婚姻,還有感染者、愛滋、同志教育課綱、老人照顧、安養等。

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呂欣潔表示,兩年前父母就關心她將來是否要生孩子,她不希望子女生長在被歧視的環境,打算先提起婚姻平權訴訟,滿足組成家庭的需求與期待。

「台灣守護家庭大聯盟」則同時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現場展示多張歷屆同志遊行的照片和標語,痛斥「不堪入目」,要求政府把關,成員黃媽媽表示,同志遊行推動「性解放」,不講責任只做愛,會混淆倫理與價值觀。

呂欣潔則對護家盟喊話,同志遊行讓參與群眾有機會表達自己、展現自己樣貌,不該被片面解讀為裸露和猥褻。「讓同志結婚不會毀滅世界,會毀滅世界的是歧視的眼光」,同志結婚反而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什麼是愛,「愛」是看到、擁抱真實的彼此。

新聞出處: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24621

 

 

 

 

 


同志爭權 6.5萬人上街

2014年10月26日 蘋果日報 張勵德╱台北報導

第12屆台灣同志大遊行昨下午在台北舉行,逾6萬5千名同志及聲援團體、民眾走上街頭,主辦單位台灣同志遊行聯盟號召群眾舉起6色DM,在北市仁愛路上排出彩虹旗地景,並高呼今年遊行主題「擁抱性╱別•認同差異」,掀起遊行最高潮,現場氣氛熱烈!

此遊行活動從2003年起舉辦,當年僅500人參加,現已是亞洲最大的同志遊行活動。

1026021昨遊行自下午2時開始,分南北兩路線,皆以凱道為起、終點,兩隊伍並於下午4時在仁愛路會合;參與者包括國內外同志與支持者,連在日本節目中、以18禁口技暴紅的日本同志藝人拓也哥,也遠道來支持,吸引民眾爭相合照;藝人藍心湄、法拉利姐也現身相挺同志。

許多同志變裝參與,有人化身女僕或打赤膊,甚至穿丁字褲上街頭。還有父母帶孩子加入遊行,今年29歲的媽媽張允芃說:「同志應有人權,要帶著孩子來聲援。」

有人批影響觀瞻1026022

主辦單位說,今年遊行主題為「擁抱性╱別•認同差異」,希望社會大眾看見同志尋求社會支持時,還有一群性別不明、跨性別、雙性戀等其他性別認同者,也盼能擺脫污名化困境。

宗教團體組成的「守護家庭大聯盟」昨也辦記者會,批同志大遊行充斥公然猥褻、傳播色情、物化女性等不當行為,影響兒少觀瞻,希望不要挾同志名義,進行破壞倫常的行為。

【遊行心聲】

陳聖堯 27歲 服務業 繼續爭權
台灣對同志仍不友善,這麼多年來權益改善不多,要繼續站出來爭取。

王曼菲 20歲 陸生 台灣很酷
台灣的同志大遊行很熱鬧、很好玩,在大陸根本不可能,實在很酷!

新聞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1026/36169872/%E5%90%8C%E5%BF%97%E7%88%AD%E6%AC%8A6.5%E8%90%AC%E4%BA%BA%E4%B8%8A%E8%A1%97


同志大遊行 爸媽帶3歲娃相挺

2014年10月26日 中國時報 洪欣慈、陳文信/台北報導

第12屆台灣同志大遊行昨在凱道熱鬧登場,主辦單位預估近7萬人參與,今年主題聚焦「擁抱性/別.認同差異」,希望打破同志族群的單一形象 ,消弭同志群體中的「暗櫃」汙名,讓多元面貌得以被看見及認同。

今年遊行延續往年熱鬧繽紛的嘉年華氣氛,許多同志朋友變裝走上凱道,有人化身崑曲藝旦,有人身著華麗禮服,也有許多人身穿丁字褲、圍一條毛巾走上街,自在展現曲線,體現身體自主。藝人藍心湄、法拉利姊張婷婷、以「高速真空吸引」口技走紅的日本同志藝人拓也哥等人皆到場支持。

帶著3歲小孩到現場參與的鍾姓夫婦說,自己是異性戀,能夠走入婚姻與另一半結為連理,同志朋友也應享有同樣權益,因此願意站出來聲援,未來教育小孩,不論孩子是同性、異性戀,都會尊重孩子的選擇。

同志伴侶Rick和Jack和友人一起模仿童星左左右右表演造型,身著大型安全帽到場,Rick說,會做此打扮是要表達「不被左右,做自己」的精神。

102603

來自日本的健太郎說,日本雖也有同志遊行,但參與人數較少,且日本人較內向,來台參加更能盡情展現自己;一群特地從新加坡來台響應的民眾身著印第安及動物服裝,表達不論是人還是動物、是什麼種族,都不應被性別束縛。

今年53歲的「資深」同志柯先生說,自己是同志,但同時也有過異性婚姻,即使已離婚,至今仍和太太居住在一起互相照顧。他認為,一個人不是出櫃成為同志後,就只能選邊站,感情型態可以很多元,現在台灣社會對同志接受度雖漸提高,但同志仍承受許多不同壓力,盼社會給同志更多空間。

 

兵分南、北兩路的遊行隊伍在傍晚近5點時匯集至凱道,由各界社運團體輪番上台開講,活動最後在萬人擁抱及合唱中畫下句點。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臉書貼出彩虹旗照片聲援,並表示「願天下有情人都能得到大家祝福。」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透過臉書表示,同志性傾向是天生的,社會要學習尊重差異,認同差異存在。他說,尊重不光是人們不對同志指指點點,也應從同理心出發,以人權為視角,給予同志一樣的權利,讓相愛的兩人透過婚姻而結合,不應在法律上差異待遇。

新聞出處: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26000359-260102


延伸閱讀:

台灣/同志大遊行:電子媒體報導】141025 公視:擁抱性別.認同差異 同志大遊行登場/華視:”彩虹圍城”爭權 7萬人今上街/年代:1025同志遊行 法拉利姐現身挺多元成家 (附影音)…

2014-10-18

【台灣/婚姻平權】141016 系列報導評論整理:「用平等的心把每一個人擁入憲法的懷抱—同性婚姻及同志收養議題」公聽會

SongYY 引言:由尤美女委員所召集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於 10/16 舉行「用平等的心把每一個人擁入憲法的懷抱—同性婚姻及同志收養議題」公聽會。以下整理現場錄影連結、及正反雙方的報導、相關評論等,供大家參考。

鄭麗君:就算同志只1人 也不該被剝奪權利

新頭殼newtalk2014.10.16 邱珮文/台北報導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16)日舉行「用平等的心把每一個人擁入憲法的懷抱—同性婚姻及同志收養議題」公聽會,正反方上演交鋒。反同婚人士主張同性婚姻並非人權、同志收養不符孩子最佳利益,也有反方認為應交付公投決定。民進黨立委鄭麗君則強調,就算今天同志只有1個人,他也不應該被剝奪結婚的權利。

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董事李晏榕表示,她身為律師,經手過無數家事案件,她看過無數破裂的婚姻、不負責的父母和被折磨的孩子,並不因為是異性戀就有及格的教養能力。反而許多同志家長,因為深知社會環境不友善,更加用心謹慎地撫養小孩。她同意撫養小孩應考慮孩子的最佳利益,但是預設「同志不適合撫養小孩」本身,就是歧視、恐同。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呂欣潔說,同志一樣要繳稅、服兵役、盡義務,卻不能結婚,在這個國家就是「次等公民」。她說,不管反方提出多少證據想詆毀同志族群,都不能成為剝奪他們結婚的理由,今天陌生男女、殺人放火者、70歲男與16歲女都可以結婚,婚姻早就被異性戀搞得爛透了,為何奉公守法、想相互扶持的同志就是不行結婚?

台灣守護家庭大聯盟秘書長張守一則反駁,同志有性行為是事實,但是不代表可以享受一個法律。性行為像是言論自由,你可以說好的或不好的,但他反對去宣揚那是好的,如果用國家法律去認可,會有價值混亂的問題。他強調,「我們要保護一塊乾淨的領域,讓異性戀者繼續(維繫家庭),如果同志有些行為不恰當,要來侵犯到人家好好的領域,是否符合道德和平等原則,還需要思考。」

他也以「千里尋母」的故事為例,提到孩子都想知道自己的爸媽是誰,當法律上的父母變成「雙親一」、「雙親二」,將造成人倫崩解。他尊重同志的人格權,但是堅決反對將行為擴散。

婚姻平權草案提案人、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鄭麗君指出,這次修法核心價值就是打破歧視。今天大家在這討論同志能否結婚,其實是一種威權,大家應該檢討為何長久以來剝奪他們的權利。就算今天同志只有一個人,他也不應該被剝奪權利。

鄭麗君表示,有人認為同志婚姻會傷害國家,但國家發展不應建築在少數人的痛苦上,修法雖然不會完全消除對同志的歧視,但至少可以大幅降低歧視被複製。她說,自己可以感受到社會有一定的反對者,但是希望他們不要打電話到召委辦公室,讓一切回歸理性討論。

原文網址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52535

反同律師:生物學只有兩性 其他叫基因突變

新頭殼newtalk2014.10.16 邱珮文/台北報導

立法院今(16)日針對同性婚姻及同志收養議題召開公聽會,邀請正反方表達意見。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曾品傑指出,同性結婚並非基本人權,須考量社會接受程度;而因應事物本質不同,給予的合理差別待遇,並不違反憲法中的平等權。安提阿法律事務所律師孫立虹則強調「真相只有兩性」,從SRY基因判別的結果,只有兩種,不是男、就是女,其他的生物學稱做基因突變。

針對同性結婚及收養議題,台灣性別教育發展協會秘書郭大衛率先表示,他是一個同性戀過來人,但是現在已有異性戀家庭。他很感謝過去父親態度「中立」沒有特別支持鼓勵他,否則自己現在不知道會走上什麼路。他說,過去自己有過10個同性伴侶,其中7個只有肉體關係,其他的感情也僅維持1個月,但是現在與太太結婚半年,感情只有越來越好。

教育部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中正大學財法系教授曾品傑則指出,同性結婚並非基本人權,須考量社會接受程度。他說,同性家庭的環境不利於未成年子女的身心發展,異性婚姻和同性結合在公共利益的達成上有程度差異,因此法律賦予兩者不同的身分關係。因應事物本質不同,給予的合理差別待遇,並不違反憲法中的平等權。

他強調,同性伴侶間已經可以享有民法上家長與家屬的扶養權利與義務,並可以根據「共同生活之客觀事實」,依法可成為稅法上認列扶養的免稅額。

安提阿法律事務所律師孫立虹則指出,性別中立化、人權及平等原則的口號,都是同性婚姻議題的「添加物」,應去除才能看見真正本質。

她質疑性別究竟有什麼了不起的?她說,除了性別,還有很多事物構成我們的人格,例如色覺、音感、思想。如果有人天生看交通號誌時,綠色像紅色、紅色像綠色,難道政府就要「色覺中立化」,允許他在紅燈時過馬路嗎?她說,既然政府沒有特別為色盲者建制,「別的人格特質受到什麼樣的待遇,你就要受到什麼樣的待遇,這才是合理的。」

孫立虹再指出,平等原則是「相同事物相同處理,不同事物不同處理」。「我和我先生就不一樣咩,那我跟他結婚,怎麼會跟我和另一位女生結婚、他和另一男生結婚一樣呢?」她說,即便真正的陰陽人都可以靠「SRY基因」來判定性別,判別結果只有兩種,「不是男、就是女,其他的,我無意冒犯,生物學將它叫做基因突變。」

她強調,去掉這些添加物,真相只有男、女兩性,男女不一樣、男女結婚也與男男結婚或女女結婚不一樣。婚姻絕對不是私人事務,它甚至比統獨問題還重要,既然台灣是民主國家,這個議題答案就在公投。

對此,台大法學院教授、模擬憲法法庭大法官陳昭如則批評,「不同事物、不同對待」的主張,早就被諸多憲法學者批評為空洞無用的公式。她指出,過去許多歧視女性的待遇都是利用「男女有別」的藉口,那只是一種正當化歧視的理由。

原文網址: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52529

 

反同婚:女女戀打扮為何1中性1女性?

新頭殼newtalk2014.10.16 邱珮文/台北報導

育達科技大學財法系副教授韓毓傑今(16)日在立法院「同性婚姻及收養議題」公聽會上質疑,同志團體主張民法應把「夫妻」改為「配偶」,卻在修辭、裝扮上,依然掉入「夫妻」的價值觀裡,女女戀既然勇敢去愛,「為什麼還要打扮成一個中性、一個女性呢?」

立法院今天舉行同性婚姻及收養公聽會,召委尤美女要求法務部2個月內研擬出相關修法提案。會中正反方主要就「同志婚姻是否可用它法替代」以及「同性撫養子女是否符合子女利益」展開辯論。

同志收養訴訟當事人大龜在公聽會上播放同性收養家庭的生活影片,強調孩子健康成長、家庭和樂。她以自己為例,她和她的老婆2009年在加拿大透過捐精生一對雙胞胎,但法律不承認她們的撫養權,使得不安全感嚴重影響家庭生活,她只能透過隨時拍照記錄,作為未來可能的法庭上證據。

對此,育達科技大學財法系副教授韓毓傑表示,如果他是孤兒,今天一對同性戀者要收養他,他一定不要。因為,雖然他看了影片也覺得很溫馨,同性戀者可以教養這麼好的小孩,但是小孩未來社會化過程中,從小學到大學,所面臨到的壓力,是這些家長無法理解的。

韓還說,有件事想問同性戀者,女女戀怎麼會說「我跟我的老婆」,2人之間為什麼還會有夫妻的角色分別,她們不也掉在「夫妻」的價值觀裡?他強調,你們可以勇敢去愛,為什麼還要打扮成一個中性、一個女性呢?他提到自己有很多男同性戀朋友,平常都穿牛仔褲,但是為了凸顯其中一個女性的角色,就開始穿裙子、做較女性的打扮,讓他難以理解。

他也呼籲同性愛人們,「你把你的需要、你的痛苦全部說出來,大家可以用修正其他法律的方式替代,不要去動民法這種根本大法,不要去動一個家、一個婚姻制度。」

對於韓毓傑的言論,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呂欣潔稍後回應,她與自己的伴侶都是互稱老婆,不需要太拘泥稱謂,這都是各自選擇,不等於複製異性戀關係。至於穿著打扮,她則認為是性別氣質的問題,也不是所有異性戀女性都具備陰柔特質,例如第一夫人周美青,就以較為中性的打扮著稱。

此外,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董事李晏榕也駁斥,同性戀家庭的小孩面臨到的社會壓力,大家不去譴責大環境的不友善,反而說是父母自私、不顧孩子利益,這其實是邏輯上謬誤。

原文網址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52542

2014-10-14

【羅馬/宗教】141014蘋果日報:梵蒂岡展開放 籲教會接納同性戀和離婚者

梵蒂岡13日公布報告,呼籲教會接納同性戀、未婚情侶和離婚人士以及非在傳統家庭成長的小孩,不過這份報告並不會改變羅馬天主教會的教義,教會依舊維持反對離婚、避孕等立場,不過這份報告顯示教會對同性戀、離婚者等展現更大容許度,一改堅持拒絕的態度。

200位主教舉行一周會議討論家庭議題,提出這份報告,指出教會應該自我挑戰,找出將同性戀者「視同兄弟的空間」,而又不至於損及天主教有關家庭與婚姻的教義。

報告指出,同性戀者也擁有「才能和特質可以貢獻」,並且詢問天主教是否能夠接受同性戀,以承認同性伴侶也有正面之處。教會態度似乎出現劇變。 世界各地提倡天主教會承認同性戀權利的團體讚揚這份文件是個突破,但教會保守派人士則批評這背叛了傳統的家庭價值。(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新聞來源:2014/10/14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1014/48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