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8

140517 苦勞網:「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同志、五月十七日 出櫃反恐同」行動 民間團體聯合新聞稿/140518 蘋果日報:反恐同日 成大男生勇當女孩 凱道豎百座「墓碑」 250人公開出櫃/140517 風傳媒:凱道100座墳墓 同志痛哭:還要死幾個?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同志、五月十七日 出櫃反恐同」行動
民間團體聯合新聞稿 
2014/05/17

發起單位: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台大學生會性別工作坊、熊學會、校園同志甦醒日、同光同志長老教會

今年的5/17「國際反恐同日」,台灣數個同志運動社團共同發起了「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同志、五月十七日 出櫃反恐同」行動,號召各行各業、願意公開出櫃的同志朋友一起站出來,希望藉由集體現身的力量讓台灣社會知道,三百六十行中,各行各業都有同志朋友的存 在!因為我們相信,讓這個社會看見同志、認識同志,是消除偏見與歧視、打造性別友善環境至為關鍵的一步。

「集體出櫃行動」響應「國際反恐同日」

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中除名。為紀念這個極富意義的日子,並喚醒人們關注因對同性戀、跨性別的恐懼 而加諸在同志社群(LGBT)身上的各種歧視、暴力行為,及具有偏見、排除效應的國家政策與法律等問題,國際同志人權組織號召世界各國將每年的5月17 日,訂為「國際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每年的這一天,許多國家的同運組織或同志社群輪番發起各式各樣的反恐同行動。

今年,台灣的同運社團選擇以集體出櫃的方式作為反恐同行動策略,是因為我們深切體會主流社會對多元性別者的「不識」及對其處境的漠視,往往正是恐同 文化的根源,也是同志平權運動的阻力。同志之所以需要「出櫃」,正是因為主流的社會文化根本上預設了每個人都(應該要)是異性戀,這個預設鞏固著異性戀中 心的世界觀,形成恐同的文化。而因為恐同帶來的污名也使得同性戀、跨性別等多元性別者在社會生活中須主動或被動地隱身而變得「不可見」,如此惡性循環,一 般人欠缺實質接觸與認識同志的結果,將很難打破對同志長久以來的偏見、誤解,也不利於爭取更多人支持同志權益。因此,「集體出櫃」讓主流社會看見同志,將 是對「反恐同」非常有助力的一項行動。

公開「面」對反同勢力

近年台灣同志平權運動正遭遇重大的反挫與阻礙:保守宗教團體頻頻以各種手段打壓同志教育的實施及同志婚姻權的推動,企圖逼迫同志躲回暗櫃。而政府機 關對此不僅沒有積極作為以維護同志基本人權,反屢屢退守。舉例來說,去年獲得超過15萬人連署支持的多元成家三法,在送入立法院後仍是重重阻礙,尤有甚 者,教育部竟然在今年初聘任了多次公開發表歧視同志言論的曾品傑教授與「真愛聯盟」的成員丁雪茵教授擔任中央的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無疑又是大開性別 平等倒車之舉。

同運工作者在與保守宗教人士、政府官員、民意代表、政治人物溝通的過程中,經常聽聞「同志只是少數」這樣的說法,可見「同志」對這些當權者而言是沒 有臉、沒有形象、彷彿只剩下「統計數字」的一群人。而對廣大群眾來說,面對各種似是而非的反挫之舉與污名手段,若非身邊有同志或是跨性別親友,也往往難以 花更多的心力了解同志處境,支持同志人權。

根據美國Pew Research Center在2013年所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14%的美國人在這十年內轉為婚姻平權的支持者,而其中有近三成的受訪者表示是因為他們的朋友、家人或熟 人中有人是同志。無論從這類的調查研究或實際生活經驗中,我們都已清楚知道,看見同志、接觸同志的機會與同志生命故事的訴說與傾聽,對於人們理解同志處 境、破除刻板印象、轉而支持同志人權與婚姻平權都扮演著關鍵角色。

行行出同志,出櫃反恐同

因此 ,同運社團們在今年五月初發起這場行動,短短兩週即獲得兩百五十位同志、跨性別朋友群起響應(統計至5/16下午五點為止)。各行各業皆遍佈同志身影,服 務社會大眾的食衣住行育樂,包括:早餐店老闆、司機、老師、律師、醫師、社工師、語言治療師、牧師、工程師、飛機維修師、會計、廚師、髮型設計師、攝影 師、建築師、設計師、學生、救生員、業務員、銷售員、保全人員、新聞從業人員、配音員、廣告人、政治人物…… 日常生活中處處是同志,卻不被社會看見。五月十七日當天,這兩百五十位朋友將一起站出來,在國父紀念館舉行「出櫃反恐同」公開大合照行動,我們希望藉此讓 台灣社會看見多元性別樣貌真真實實地存在、看見在各行各業裡認真生活、努力工作、貢獻心力的同志/跨性別朋友。期待我們的社會能夠從看見、認識、理解開 始,踏出反恐同/反恐跨的一大步,逐步消弭恐同/恐跨文化。同時,我們也要呼籲政府不要再漠視同志人權、迴避政府責任,請從各個面向著手努力,讓所有的同 志朋友享有同等的權利與生活保障,讓台灣能夠成為一個友善性別的國度。

各行業出櫃代表:

精神科醫生:徐志雲(男同性戀)、獸醫:陳凌(女同性戀)、導遊:小班(女同志)、老師:Foxy(男同性戀)、文院學生:小瑋(男同性戀)、理工學生:小傑(男同性戀)


由所有參與活動遠距與現場的朋友,合成的組圖。轉自活動粉絲頁

原文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8722

反恐同日 成大男生勇當女孩

凱道豎百座「墓碑」 250人公開出櫃


成大生李宥研不畏別人目光,穿著打扮女性化,勇敢做自己。李恩慈攝

【連 線報導】昨國際反恐同日,全國同志活動百花齊放,表達反對「恐懼同志」,台北凱道豎立100座「因恐同而死」墓碑,盼外界正視同志族群。北市國父紀念館則 齊聚250名願公開出櫃的同志們,站出來反偏見;成功大學大三男學生李宥研(化名),昨則在校內宣告出櫃,還說要存60萬元做變性手術,「當個真正的女孩!」


昨國際反恐同日,凱道豎立「因恐同而死」墓碑(左圖),《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孫女王安頤(右圖中)也出席。趙元彬攝

同志醫:應享人權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昨辦「517國際反恐同日」活動,在凱道立了100個東、西方因恐同而死的同志、跨性別者的保麗龍「墓碑」,寫著死者姓名和生卒年,還有QR碼供智慧型手機感應、閱覽死者生平故事,現場並演奏電影《辛德勒名單》主題曲哀悼。晚間辦點燈儀式。

《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孫女、該聯盟總召王安頤說,盼此活動是「恐同世界」告別式。聯盟發言人陳嘉君說,將續推動《民法》同志婚姻合法化修法。
由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等7個團體共同發起「出櫃反恐同」行動,逾250人昨下午齊聚國父紀念館,號召各行各業、願公開出櫃的同志站出來,從工程師、醫生、設計師等都有,高喊「360行,行行出同志,5月17日,出櫃反恐同」。

參與活動的精神科醫生徐志雲說,他是男同性戀,科學證據已顯示,同性戀非疾病,不需治療,應享基本人權。

21歲的李宥研昨在成大校園發起「國際反恐同,成大不缺席」活動,近20名學生參與,一起在彩虹標牌寫下姓名和性向。

「不逃避自己性向」

李當眾勇敢說:「我正式向全世界宣告出櫃!」21歲的他說,預計27歲時要存到60萬元做變性手術,當真正的女孩!

身高182公分的李宥研回憶,小時常被說「很娘」,直到高中男女合班,「吸引我目光的竟是男生」,自此正視跨性別的可能,上大學後做女性化打扮,「不再逃避自己的性向」,父母家人已知他的性向,「不反對也不支持,仍需溝通」。

原文網址 http://bit.ly/1o2wTHL

凱道100座墳墓 同志痛哭:還要死幾個?
王立柔 2014年05月17日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17日在凱道舉辦「從墳墓向歧視同志者示威」活動。(余志偉攝)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17日在凱道舉辦「從墳墓向歧視同志者示威」活動。(余志偉攝)

「今天我們躺在這裡,要控訴這個國家、這個體系,要控訴曾經那些沒有伸出援手,看著我們被欺負的人。今天我們躺在這裡,還要死幾個呢?」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17日在凱道舉辦「從墳墓向歧視同志者示威」活動,秘書長沈盈君致詞時痛哭對家長、師長們喊話,盼他們不要一味控制孩子,讓小孩成為家長想要的樣子,否則是硬生生害死小孩。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在517「國際反恐同日」這天,在凱達格蘭大道擺了100座保麗龍製的灰色墳墓,上面寫著死者姓名及生卒年,從國內到國外都有,墓面更印製QR條碼供智慧型手機感應、閱覽他們的生平故事,其中,可看見撞火車自殺的跨性別者、性傾向招來霸凌、燒炭身亡的青少年,而且許多並非年代久遠,是近年才發生的事,但在主流價值的框架下,死亡的悲愴與警示性沒有體現多少,頂多被打扮成茶餘飯後、聳動異色的社會新聞。

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17日在凱道舉辦「從墳墓向歧視同志者示威」活動。(余志偉攝)

有大提琴手、小提琴手在現場演奏《辛德勒的名單》,暗喻應該要有更多人,為被壓迫的族群站出來,而陰鬱的天氣下,不少同志們以同樣陰鬱的神色,舉著「到底還要死幾個?」標語牌,靜靜站立在墳墓之間,對整個社會發出最深沉的控訴。

 穿著黑色西裝的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秘書長沈盈君致詞時,更忍不住一面痛哭、一面講話,她以被欺凌的敘事角度,替再也不能說話的同志說話。她表示,孩子們上學時,大概都會聽到父母說,不管經歷什麼事,「都有你的老師,就像我一樣,會保護你」。然而,「取而代之的是『變態』、『你不正常』、『你怎麼會是我的女兒』、『你怎麼會是我的兒子』、『我怎麼會生下這樣的人』……」

同盟發言人陳嘉君。(余志偉攝)

沈盈君哭著繼續說,「當我很無助的時候,老師,我告訴你他們打我……但是你只是冷冷告訴我,你該想一想,你到底發生什麼事,他們會這樣對你?」

沈盈君說,「今天我們躺在這裡,要控訴這個國家、這個體系,要控訴曾經那些沒有伸出援手,看著我們被欺負的人。今天我們躺在這裡,還要死幾個呢?」

她也喊話表示,「家長們、師長們,你可知道孩子的生死掌握在你的手中,你的一句話會帶他們上天堂、下地獄……你可知道,當你伸出援手,他們多麼開心,你可知道,隨之而來的咒罵,是硬生生把他們推進墳墓。難道你只是一味控制著他,讓他成為你想要的樣子?」

在沈盈君的感染力下,在場許多人都激動流淚,律師顧立雄也到場聲援,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秘書長葉若瑛,也發言談及跨性別者生活上面對的困境。同時,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也持續在臉書頁宣傳這場活動,希望在今天傍晚6點結束前,更多人願意來看看因歧視而死的同志們,發生過的故事。

全文網址: http://bit.ly/QV6XBB

延伸閱讀

顧立雄談葉永鋕 http://on.fb.me/1gdUYLy

幸佳慧:「麻州同志婚姻十年」專刊漫畫 http://on.fb.me/1gdVaKD

2014-05-18

140517 香港蘋果日報:點點燭光盼不再恐同/140517 中時電子報:何韻詩展女人味開唱 籲歌迷別恐同/140518 都市時報:國際不再恐同日 20多位同性戀者昆明鬧市擁吻

點點燭光盼不再恐同


■遮打花園昨晚舉行反恐同燭光晚會。易仰民攝

【本報訊】今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彩虹行動及跨性別權益會等團體,於銅鑼灣舉行活動,以超過400隻骨牌砌成Idaho(國際不再恐同日英文簡稱)字樣,象徵要推倒歧視骨牌,共建反性傾向歧視立法彩虹路。

國際不再恐同日活動今日下午2時,於銅鑼灣記利佐治街舉行,屆時會以聲音播出真實的歧視同志句子,以及收集市民高舉標語的相片,支持反性傾向歧視立法。

國際不再恐同、恐跨性別日2014香港燭光晚會,昨晚於中環遮打花園舉行。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周一嶽有出席。大會以多張大型展板做背景,其中一張展示兩人手拖手並綁上彩虹手帶,呼籲社會不再恐同。

雖然現場下着毛毛細雨,但無阻數十名市民支持性小眾熱情,傾聽他們的心底話,及欣賞他們的歌聲。

原文網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517/18722955

何韻詩展女人味開唱 籲歌迷別恐同


何韻詩穿高衩洋裝飆彈電吉他,Man味十足。(張祐銘攝)


鄧九雲昨買票入場,儼然小粉絲。(張祐銘攝)

何韻詩16日在台大體育館舉辦「Memento Tour」巡演,該套巡演去年在紅磡開跑,昨是海外第一站,台灣緋聞女友鄧九雲也買票到場,何感嘆說:「愛無法區分什麼是對是錯。這世界已到了要正視這議 題的時候,明天就是『國際反恐同日』,希望大家不要再恐同。」讓鄧很感動。

她還沉重的說:「我不懂為何現在還要有這一天,這些事讓我很痛心,很希望我們不再需要同志遊行,將會發現有一天我們都一樣,都是愛。」鄧在彩排時到後台為她打氣,「希望觀眾很熱情,一切順利。」會上台嗎?「這是她的個人演唱會,找我上台幹麼?」也說兩人不會續攤慶祝。

何昨換7套服裝,女人味十足。她去年擔任金馬獎表演嘉賓,唱到高音「掉漆」走音,當時稱穿裙子雙腳沒施力點,高音「ㄍㄧㄥ」唱不上去,昨唱〈青山黛瑪〉時飆高音雪恥。演唱會約2小時,共唱26首歌,昨票房9成、今完售,兩場共吸金1000萬。

她2009年在香港樂壇陷入低潮,來台發展4年獲得重拾對音樂的熱情,將海外第一站選在台北,昨說:「我們都是從記憶裡找到自信,這個旅程有很多我的故事。」

原文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17000713-260112

國際不再恐同日 20多位同性戀者昆明鬧市擁吻
2014年05月18日 10:31:05  來源: 都市時報

昨天是國際不再恐同日,NGO組織志願者呼吁市民不要「恐同」

  同性戀者金馬碧雞坊大秀恩愛  楊海冬

昨天是國際不再恐同日,下午3時許,來自NGO組織「雲南平行」的20多名志願者,在南屏街與市民交流,宣傳「國際不再恐同日」,並呼吁市民改變觀念,不要「恐同」(指恐懼和歧視同性戀)。

  下午3時許,南屏街忠愛坊旁。烈日下,一群撐著彩虹傘的青年男女十分引人注目,他們正是NGO組織「雲南平行」的志願者們。周末的街頭,行人熙 熙攘攘,志願者們撐著彩虹傘,手拿象徵同性戀的六色彩虹旗向市民們介紹「國際不再恐同日」。此次活動的負責人介紹,志願者們旨在通過這種途徑,試圖讓大家消除或減少對同性戀者的歧視。

  此後,志願者又來到金碧廣場用擁抱和熱吻的方式,呼吁市民平等看待同性戀者。其中,一名男志願者拿著一張有多個簽名的海報稱:「宣傳過程中,如果有市民可以接受同性戀,都會在上面簽名。」

  「你們5對,站成一個方形」,剛到金碧廣場,活動負責人便開始安排志願者就位。5對男同、女同,撐著彩虹傘在廣場中間相擁。最中間一對熱吻的男同性戀情侶,穿著條紋T恤、黑色背帶褲情侶裝,吸引了不少圍觀者的眼球。活動負責人介紹,這些「同志」中,有的是大學生,有的是上班族,接吻的那一對已經 在一起1年多了。

  現場,部分市民表示能夠接受同性戀者,但不能接受自己的朋友和親人是同性戀的,也有覺得「很恐怖」的。

  記者發現,20多名志願者中大部分是男生,其中的兩個女生毫不避諱地稱她們已經在一起8年了。小賈今年32歲,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她的女朋友小 廖今年27歲,是一名婚禮策劃師。小賈坦言,這8年遇到了不少的困難,「首先要面對『出櫃』的問題,我要為她負責,跟大家表明自己的傾向。」一旁的小廖也 笑著插話說:「我們也想過要結婚,只是現在國內不允許,所以打算到國外去結婚。」(劉晶晶 實習記者 高晨曦)

新聞助讀
國際不再恐同日

日期為5月17日(源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

國際不再恐同日亦關注對于跨性別、雙性戀及不同性小眾人士受到的不公平對待。

2006年,《蒙特利爾宣言》發布,倡導將每年5月17日作為「國際不再恐同日」,呼吁關注因恐懼同性戀、歧視性傾向產生的不公對待。

原文網址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4-05/18/c_133342097.htm

2014-05-17

140506 大成報:【媽媽的黑心話】徵文揭曉 同志母親勇奪第一/140505 網氏女性電子報:我要愛

爽歪歪評論:母親節應該怎麼過?母親的樣貌又在如何變換?整體社會環境是否給予母親足夠友善的政策與支持?今年高雄婦女新知基金會,舉辦了「媽媽的黑心話」徵文比賽,讓我們看到粉紅溫馨的節慶氣息之外,母親真實的心情與感想。新聞之後附上本次得獎作品原文,一起看見更多樣貌不同的母親與多元家庭。


※圖片轉自工商時報

【媽媽的黑心話】徵文揭曉 同志母親勇奪第一

大成報 (2014-05-05 09:04)

【大成報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母親節前一週的週末,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舉辦「媽媽的黑心話」徵文頒獎,現場並邀請18年前出版「不再模範的母親」一書的作者蘇芊玲,新移民媽媽阮氏貞、單親媽媽王君薇、高雄在地婦女運動前輩李佳燕、莊雪華等5人分享自己的黑心話,一致地表達母親的辛苦與情緒,希望社會不要再用刻版的無怨無悔、不求回報的形象來要求女人當一個媽媽,而是看到每一個媽媽的獨特性,破除對新移民或單親媽媽的標籤,讓母親可以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做自己。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有感於母親節充滿了歌頌母愛的陳腔濫調,這次特別發起一個另類的活動:「媽媽的黑心話」。我們不表揚模範母親,更不徵求小孩感恩母親的文章,而希望從母親的觀點,蒐羅媽媽心中的苦水。本次新知總共收到來自台灣北中南各地的十篇文章,十個媽媽的故事。每位媽媽的身份與處境都不同,有同志媽媽在婚後多年發現自己的性認同,並對孩子出櫃,在文中告訴孩子愛情的重要和愉悅,並且告訴孩子他不希望自己臨死前才告訴孩子「沒有做過OO的遺憾」;聽障媽媽告訴孩子自己是如何辛苦地克服社會的歧 視與大環境的不便,活出自己的人生;有媽媽要面對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有媽媽因為跟孩子價值觀落差太大,而頻頻發生衝突;有人夾在母親、媳婦、女兒種種角色之間,充滿了矛盾與挫折。每篇文章各有千秋,經過新知理監事幾番商討,最後評選出前三名與佳作。

3日的「母親節黑心論壇」,邀請不同類型的母親,展開一場宛如媽媽版大腸花論壇的「黑心論壇」,現場「大腸聲」不斷,單親媽媽王君薇率先用「靠腰」回應社會認為單親母親不夠成熟與單親孩子成長壓抑的標籤,在大學擔任教授的莊雪華則是坦承當面對孩子生病時的焦慮與緊張,回擊社會認為母親必須沉著應對孩子生病的迷思,家醫科醫師李佳燕則是坦承自己一點也不喜歡看「飛天小女警」的卡通卻 得陪著孩子一起看的往事,面對孩子有抱怨有委屈卻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的困境,蘇芊玲則是鼓勵大家還是不要追求當100分的母親,而且直指出歷經30多年台 灣托育政策沒有太大進步的現實,阮氏貞則說出新移民媽媽同時又要適應台灣環境,又要適應妻子、媳婦、媽媽的角色,多重角色適應的困難與心酸。

經過昨天的論壇,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呼籲大家認真面對以下的現象,包括對母親節的印象是什麼呢?大家都怎麼過母親節的?通常在母親節來臨前幾週,各家媒 體、廣告就會不斷放送感恩母親辛勞的橋段,及歌頌母親的歌曲;學校的美術課會開始叫學生製作禮物送給媽媽,以呼應這個節日;百貨公司更抓緊這個機會主打「愛 媽咪商品」,強調花錢購買某些物品送給媽媽,就能讓媽媽開心,而這些商業行為推波助瀾的同時,社會必須認真思考這些就是媽媽需要的嗎?我們不斷歌頌媽媽的 辛勞,然後呢?是要放任媽媽繼續辛苦下去,自以為每年感謝她一次就夠了;還是要思考「母親」這個角色特別難以勝任的原因,試圖減少母親的辛苦呢?尤其是政 府在托育政策與核電發展對母親的影響是什麼?只要托育政策不改變,政府繼續發展核電,都會讓母親產生不安全感,台灣生育率就不會提升,台灣的母親永遠都會有說不完的黑心話。

原文網址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505/12354545.html

我要愛

By 洪曉艾 2014/05/05

那天,我在等妹妹送我去醫院急診時,用手機發了幾個簡訊,告訴幾個人,交待一下,也包括她。

Love. Photo by Schipulites

急診處理完後,我將皮包等所有東西都託給妹妹,請她代管。後來她打我的手機,妹妹接到,大概說了我的情形。第二天是星期五,她急急忙忙到醫院看我,晚上說要留下來陪我,我說不要,太辛苦了(那也太明顯了),我已請好看護晚上陪我,請她和姊姊回我住處睡覺,第二天再來。

第二天她來醫院陪我,跟我說了前一晚和姊姊間的一件事,她因為好心,為我著想,多做了一件事,我脫口而出說她幹嘛這麼做?她覺得姊姊好像不高興的樣 子,聽到我又為姊姊講話,十分傷心,當場掉淚。接著跟我爭論她是好心的,這麼做又沒怎樣,還說妹妹對我不夠好,衣服收進來都丟在沙發上,也不幫我收進衣櫥 裏,我說當天她送我來醫院,等弄完都快十二點了,要回我家拿東西、騎摩托車回她家,第二天還要上班……這一下又是我坦護妹妹了,講了好久,扯不清楚,好 累,最後我說了一句:「我是病人耶!妳跟我說這些。」

到了中午,姊姊來接班之前,她走了。姊姊來了之後,我問她前一晚怎麼了?她說了一下經過情形,我問:「妳有不高興嗎?」
「沒有啊!只是錯愕。」她又接著說:「覺得她只想到一件事。」
我跟姊姊說:「我們這樣是多元家庭了,大家要怎麼相處,要花些時間,摸索、研究一下。」像我陪她去看她孩子時,我要抱著什麼樣的心態,說哪些話?都得考慮一下。

她這次以朋友的身分出現在妹妹,還有我兄弟們的面前,我以為大家都不知道,後來才知道,姊姊之前已經跟妹妹說過了,說媽媽是同性戀。我哥弟和他們的 太太們只待了一、二個小時,大家一起說話,或許不知道,我很想跟他們分享我有伴侶的喜悅,請他們不必為我擔心,不用覺得我一個人過挺可憐的,但是又猶豫, 雖然和妳們爸爸分居好幾年了,彼此不聯絡,但還沒離婚,許多話不方便說,免得增加複雜度。

我以前的戀愛人次很少,對男人沒什麼興趣,也沒幻想,有朋友問我:「妳小時候有沒暗戀過男生?」
「沒有。」
「大部份的女生都有。」是嗎?我沒有。

時候到了,就結婚了,接著生孩子,照顧家庭兼工作,忙了二十幾年,我忙著當媽媽、媳婦、女傭,太太呢?我有個疑問:「太太是什麼?她的責任、義務有 哪些?」我想了半天,好像跟媽媽、女傭、照顧者差不多,當了太太還必須兼任情人(前一個角色)嗎?我不知道,沒人提過,他也沒要求,只會叫我做事,這個要 做,那個怎麼沒做。磨擦了很久很久,和他無法再相處,我搬出去,自己生活。然後有個機會,我發現我原來愛女生。

遇到了她,我才知道,我也是會撒嬌的,我可以溫柔,可以媚惑她,願意將自己的身體保養好,取悅她,她會更讓我愉悅,享受當女人的樂趣。這些我以前都不知道,也認為自己不會,做不出來,其實是沒碰到對的人。

她到處試探,發現我身體的敏感處,我也細心體會身體的感覺,慢慢找到彼此愉悅的方式,每次高潮不斷,持續很久。那種高峰經驗讓我對人生有不同的看 法,讓已經枯槁的心重新燃起火花,不,是火炬,不管對自己,或對生活、工作、未來……積極、有希望、有勁的感覺自動出現,不必追求,不必用力,它自然就來 了,那才是真正的快樂和滿足。

謝謝妳們沒有對我說什麼不好聽的話。當初要告訴姊姊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道德,我這樣可以嗎?對妳們的爸爸不公平?妳們會怎麼看我?還好,妳們都沒說什麼。

妳們還小時,我告訴自己沒有愛情沒關係,我有孩子就好了,當時我的母愛充滿了我整個人,後來才知道那是因為我正逢育兒期的關係,是動物的本能。多年 之後常跟朋友哀怨,在日記上呼喊:「我需要愛情。」只是不知道要怎麼辦?在婚姻中的女人不能去找嗎?離婚的話,要怎麼進行呢?我得割捨掉多少呢?家裏每個 人會失去什麼?這是我人生最大的難題。

分居之後,我覺得好像每個人都鬆了一口氣,還好妳們都長大,可以照顧自己了,雖然還沒結婚,也都建立了自己一個人的家庭,過自己的日子;我和他各有 住處,也不聯絡,離不離婚已經不重要了,現在關於這問題不用去想,時候到了就會知道了,好好過這半百之後的生活比較重要,包括這遲來的愛情,還有性的愉 悅。

妳們長大了真好,謝謝妳們不用我操心,讓我在盡了傳統的各種責任之後,可以過自己的日子,做想做的事情。我不必當傳統的老媽媽,每天在家曬被子、打 掃,將房間準備好,迎接偶而回家的兒女;或每個週末等孩子、孫子回來,買菜、煮菜、打掃,一天過了,兒孫回去了,我又要洗刷、打掃、吃剩菜,等待下一個週 末的到來。還有,我要聲明一下,雖然我不想當那樣的老媽,不過當妳們需要幫忙,或有話要說時,請告訴我,別讓我最後一個知道喔!

我不希望在我快死的時候,躺在床上對妳們(可能還有孫子)說我沒有做過/完成XX的遺憾,我要讓自己每一天都很滿足,做自己愛做的事情,包括因為身 為女人被壓抑下來的個人成就,還有情慾的抒發和滿足,快樂過每一天。我快樂了,家人才會快樂,當我對愛情較有體會時,妳們的親密關係也會跟著改善,相信 嗎?哈哈!

(本文為 2014媽媽的黑心話徵文活動第一名作品,由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授權提供)

原文網址 http://www.frontier.org.tw/bongchhi/?p=24781

2014-05-17

140506/140510 蘋果日報:叫媽還是叫爸爸 原民同志家庭

爽歪歪評論:沒有法律保障,同志成家需要更多家族與社區的支持。而有了法律與社會制度的保障,同志家庭裡的雙親與孩子,是否能走得更安穩?也更有助於社會的安穩?請看見他們,與他們的擔憂和需要。

叫媽還是叫爸爸? 原民同志家庭 (上集)

【網路中心、姜智承、謝嘉凌╱屏東報導】「我很怕,我們這種關係, 很怕人家會講兩個都是女孩子,怎麼可能會照顧孩子?」「小翠」和「彭哥」是一對魯凱族「原住民女同志」,在一起將近30年,10年前她們受親戚請託幫忙看 顧幼女,兩人一同重返屏東縣霧台山區定居,赤手空拳、一磚一瓦親手整土建屋,想替女兒「巴冷」打造一個安穩的家。


小翠(左)和彭哥在一起已將近30年。翻攝畫面

「我們兩個做每樣事情, 都要顧慮到孩子。」現年53歲的「彭哥」,早在國中階段就與女生交往,父親明知她的性向,仍強迫她嫁人,在兄長的幫助下,彭哥逃婚到平地工作;「小翠」則 是從小就仰慕彭哥,卻被家裡逼婚、嫁到客家庄,由於背負生子壓力,勉強與丈夫發生關係產下一子後,即離家至外地工作。


兩人在部落遵循古禮「義結金蘭」結拜。翻攝畫面

兩人在平地重逢情愫漸長,小翠離婚時彭哥也從旁給予協助,幾經波折,兩人總算穩定下來,後來更在彭哥養母的支持下,遵循魯凱族古禮「義結金蘭」結拜,在部落裡「義結金蘭」就等同於漢族的結婚儀式,從此彭哥和小翠的關係有了正式的名份。


彭哥(右)和小翠扶養親戚的女兒10年。翻攝畫面

兩 人最疼愛的女兒「巴冷」其實是小翠的姪女,10年前小翠的哥哥照顧不來,將女兒託付給小翠,之後不曾聞問,也從未給過小翠一毛錢養育費用。半年後,哥哥更 直接告知小翠,要將女兒送給她和彭哥,很愛孩子的小翠回憶當時說:「我們心想怎麼會有這種好康,(小孩)送我們,我們也開心。」10年光陰荏苒,彭哥和小 翠將巴冷視為己出,念小學的巴冷現在喊她倆「爸爸」「媽媽」,是再貼心不過的女兒。


彭哥(左)細心幫女兒巴冷吹冷食物。姜智承攝

彭 哥說起同志家庭與一般家庭的差別,除了同樣是含辛茹苦育兒外,更多時候同志父母需要克服旁人異樣眼光,「總是會怕很多很多的想法,很多很多的眼光,反正比 一般的父母累。」他表情充滿糾結無奈,彭哥擔心自己的性別及親屬關係,將來恐會讓巴冷面臨一些閒言閒語,心中也擔憂日後巴冷長大,萬一不認他們做父母怎麼 辦?但儘管如此、他仍堅定回答:「我不後悔….」

原文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506/35811349/

叫媽還是叫爸爸? 原民同志家庭 (下集)


家人擔心巴冷對彭哥的稱呼問題。翻攝畫面

【網 路中心、姜智承、謝嘉凌╱屏東報導】「她的爸爸不是男生,當然會過得比較苦,我是很怕有這種想法。」彭哥表示,擔心性別及親屬關係恐影響女兒,當初支持兩 人共組家庭的養母也說「山上(族人)以前是不贊成,可是我們村莊現在很好,他們有一個家庭養一個孩子,很公開很好。」舉凡部落的慶典或觀光導覽,固定班底 總少不了彭哥一家人。


巴冷不願改口,仍叫彭哥「爸爸」。翻攝畫面

彭哥的小妹與他感情最好,從小她就明白姊姊(彭哥)的性向,也接納她與小翠的伴侶生活方式,她說家人只對彭哥有一個要求,就是希望修正巴冷對彭哥的稱呼,改 用母語稱阿姨或媽媽,不過她們每次跟巴冷講好後,不久巴冷又故態復萌喊彭哥「爸爸」。談起此事彭哥和小翠也說,擔心巴冷在外人面前,會不好意思叫彭哥「爸爸」,曾勸巴冷改口,但巴冷不但不肯還回嘴「我就要叫他爸爸,妳們不要聽就不要聽。」

每當提起巴冷在校表現,彭哥和小翠眼底盡是為人父母的驕傲。現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巴冷,透過學校課程,逐漸了解對男女性別的認知,家人叮嚀彭哥,親 屬之間的關係也應慢慢讓巴冷知道,避免她長大後心理上難以適應。這個難題現正困擾著彭哥:「到時候她國中就要辦身分證了,我現在顧慮的就是,我要怎麼去面 對她,我要怎麼去解釋。」小翠曾試著解釋讓巴冷明白,但巴冷抗拒接受事實,小翠說:「她知道我不是生母,可是她不要承認,人家講她也不承認,說『我是我媽生的』。」


彭哥(右起)與女兒巴冷、伴侶小翠一家人生活十分開心。姜智承攝

不 管未來會面臨甚麼難題,彭哥說:「我們只能盡量把自己做好,把孩子養好,讓人家心服口服,不然怎麼辦?」一家三口互相陪伴依靠,彭哥和小翠都很滿意現況: 「我們也不去跟外面爭,我們的生活這樣就很滿足了,妹妹(巴冷)也長大了,有妹妹陪著我們,我們在老她在長大,看了就開心。」

《感謝同家會引薦報導》

原文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510/35822404/

2014-05-15

【美國/最新防治指南】 140515 風傳媒:防治愛滋新作法 美國推藥物預防

防治愛滋新作法 美國推藥物預防
 2014年05月15日 風傳媒  傅莞淇

 

圖片說明:美國推出以預防性藥物為主的防愛滋病計畫(取自網路)

過去30年來,美國防治愛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徑是推廣以保險套為主的安全性行為,但聯邦公衛當局14日宣布推動新的防治計畫:向高風險族群提供可預防感染愛滋病毒的藥物。若獲得廣泛使用,這將成為愛滋病醫療史上的「典範轉移」。

抗反轉錄病毒藥物Truvada
由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製造的「特魯瓦達」(Truvada)是目前唯一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的預防愛滋藥物。特魯瓦達由惠立妥(Tenofovir)與恩曲他濱(Emtricitabine)組成,副作用包括頭痛、胃痛與體重減輕,但與較嚴重的肝臟及腎臟功能損害相比,已屬較安全的藥物。

2010年以來,已有3件獨立研究證實抗反轉錄病毒(antiretroviral)藥物特魯瓦達可有效地減低愛滋病毒感染機率,且對同志、異性戀族群與藥癮者皆有效。目前特魯瓦達的使用並不普及,每年開出不及1萬顆,但在此計畫納入高風險族群後,年用量可望大幅攀升至50萬顆。

根據新的開藥指南,建議服用特魯瓦達的愛滋風險族群包括從事防護不安全性行為的同志男性、與感染者有頻繁性行為者、與他人共用針頭的藥癮者、及任何與其他高風險者(如藥癮者與未從事防護性性行為的異性戀者)有性行為的人。計畫不包括已受感染者,且要求服用藥物者須每3個月回診檢查。

主動出擊 保護高風險族群
這是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在長期倚賴保險套作為主要預防途徑後的奮力一搏。過去30年,愛滋感染者每年穩定地增加約5萬人,男同志是最高風險的族群。根據CDC在1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自2005年至2011年,同性戀男性從事不安全性行為的比率上升了近20%。雖然不能肯定不使用保險套的男同志會乖乖每日服藥,但衛生當局表示他們必須對此有所作為,以避免愛滋病感染爆發狂潮。

著名愛滋病專家佛西(Anthony S. Fauci)對新計畫表達支持,CDC全國愛滋與性病中心主任摩明(Jonathan Mermin)也相信特魯瓦達將拯救更多病患性命。摩明表示,一項科學突破通常需等待10年才能真正獲得採用,「我們希望能縮短這個歷程,並提升病患的存活率。」

官方支持有助打破僵局
自2012年獲得FDA認證為預防愛滋感染藥物後,特魯瓦達並未獲得廣泛採用。一個原因是藥廠並未大肆宣傳特魯瓦達的預防功能,而著重在原本的治療功能上。其次,許多醫生雖然肯定其效用,但依然傾向開舊有藥品;唯有愛滋病專家比較願意嘗試讓病人使用新藥,但未受感染的人不會去看愛滋病專科醫生,只會與一般醫生接觸。

第三,特魯瓦達藥價偏高,每年約需1萬3000美元(約新台幣39萬元)。但國營與私有保險計畫都以將此藥物納入涵蓋範圍,吉利德科學公司也有提供補助計畫。

支持特魯瓦達者製作的反嘲諷T恤(取自網路)

反對者認為,特魯瓦達會鼓勵人們從事未防護性性行為,最後導致更多人受到愛滋感染。部分特魯瓦達的信仰者被諷為「特魯瓦達娼妓」(Truvada Whore)。愛滋病患醫師雅各布斯則認為人們只是不喜歡改變,他大力推動新藥物防治計畫,認為這樣強而有力的官方宣言將會為愛滋病戰役帶來正面的影響。

新聞出處: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news/detail/24876167-dc16-11e3-9580-ef2804cba5a1/?uuid=24876167-dc16-11e3-9580-ef2804cba5a1

 

SongYY補充
所謂接觸前的預防性投藥 (PrEP),是指在尚未接觸到愛滋病毒時,已經投給過抗愛滋病毒藥物;新聞中的Truvada便是美國唯一核可的PrEP抗愛滋藥物,2012年美國食藥局核准時,便引發不少討論。美國疾管局在今年(2014年) 5月14日公布了最新的《為預防HIV之接觸前預防性投藥臨床實務指南》。這份指南有何意義呢?紐約時報在報導中提到,雖然Truvada早在2012年便已核可,但是許多醫師可能是習慣使然,開此處方者並不多。而來自CDC的強力指南或許會改變醫師的處方習慣。

在台灣,Truvada是治療HIV感染者的二線藥物,台灣衛生當局也未核可此藥物在未感染者身上的PrEP預防用途。

 

延伸閱讀
140514 U.S. CDC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HIV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美國疾管局最新暴露前預防性投藥臨床實務指南原文)
http://www.cdc.gov/hiv/pdf/PrEPguidelines2014.pdf
140514 New York Times:Advocating Pill, U.S. Signals Shift to Prevent AIDS
http://www.nytimes.com/2014/05/15/health/advocating-pill-us-signals-shift-to-prevent-aids.html?_r=0
【美國/愛滋預防藥物】120718 聯合報:美首度核准預防愛滋用藥/預防愛滋1年藥費40萬 我健保可能不給付/附公視新聞影音報導
https://gplus.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719233420753&myarea=2

2014-05-15

【台灣/認識愛滋】 140515 健康醫療網:雞尾酒療法 8成患者測不到愛滋病毒

雞尾酒療法 8成患者測不到愛滋病毒
2014/05/15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

圖片來源:Flickr photo by shelbyursu

這幾天醬油能治療愛滋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也喚起了大家對愛滋病治療的好奇。其實,雞尾酒療法才是目前國際公認療效最佳的愛滋病治療方法。

疾管署愛滋及結核病防治組陳昶勳組長表示,隨著醫療技術進步,人類已漸漸了解此愛滋病毒複製的過程和步驟,因而發展出各種阻斷藥物,抑制病毒複製繁衍的過程。這些抗病毒藥物可根據其所阻斷的步驟分成幾類。

由於病毒的複製有很多不同的機轉方式,因此光靠服用一種抑制運轉機制的藥物並沒有用,通常都得服用至少3種以上的抗愛滋病藥物,交互使用才有功效,也就是所謂的「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方法」。因其類似雞尾酒的配置過程,故又稱「雞尾酒式抗病毒藥物之混合療法」,簡稱「雞尾酒療法」。

陳昶勳組長說,目前的雞尾酒療法,是將數種不同類的抗病毒藥物加以組合,達到最大的抗病毒療效、並避免詭譎多變的愛滋病毒產生抗藥性。已證實可有效控制愛滋感染者血液內的病毒量、提高抵抗力,並大幅降低感染者發生伺機性感染、腫瘤或死亡的機率。

據統計,全台約有2萬5千多名愛滋感染的存活者,其中約有1萬5千人有醫師的建議下服藥,其中有8成感染者體內測不到病毒量。有人質疑,測不到病毒量會不會導致民眾警覺心降低、反而讓愛滋病更猖獗氾濫?對此,陳昶勳組長強調,這些體內測不到病毒量的患者,傳染愛滋病的能力,確實較沒接受治療的愛滋感染者低了許多。

新聞出處: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818

 

延伸閱讀
爽歪歪網站「認識愛滋」相關新聞一覽
https://gplus.org.tw/action_2.asp?searchdata=TAG%3A%BB%7B%C3%D1%B7R%B4%FE&searchsubmit=%B7j%B4M

2014-05-12

【台灣/愛滋】 140512 人間福報:去年382役男染愛滋 創歷史新高 (附權促會兵役權益小提醒)

去年382役男染愛滋 創歷史新高
2014/5/12  人間福報 台北訊
愛滋患者逐年攀升,且有年輕化趨勢。內政部役政署統計,國內役男罹患愛滋判免役,五年前一百七十七人,去年達三百八十二人,增加逾一倍,創歷史新高,其中雙北市一百四十人,占全國近四成。

「北市去年免役的愛滋役男有六十七位,不僅是歷史新高,且全部是大專畢業生。」北市議員許淑華說,資料顯示,愛滋年輕化令人憂心;政府須設法遏阻愛滋提高的趨勢。

北市兵役局說,除已結合衛生局、教育局加強衛教,並由衛生局在送新兵入伍時發送保險套、文宣。

衛生局說,愛滋傳染途徑主要是共用針具、危險性行為,只要把握「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勇敢向毒品說不」、「響應揪團驗愛滋」三原則,就可有效遠離愛滋及性病威脅;相關訊息可上衛生局網站查詢。

新聞出處: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49793

 

SongYY補充: 以下資訊轉貼自愛滋權促會臉書

(感染者) 面對兵役,有幾件重要的事情要提醒:

1.辦理免役過程避免被洩漏(http://www.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165)

2.新訓或義務役辦理退役,部隊不得洩漏隱私
(http://www.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182)

3.替代役感染愛滋可以申請除役(當然也可以選擇安心的當完)⋯⋯
(http://www.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366)

4.公務機關洩漏隱私不僅違法,更可能需國家賠償
(http://www.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371)

更多在感染之後,他們都不提起那些事,權促會整理讓您更清楚的保護自己。

臉書原文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praatw/posts/10152078783707314

 

圖片來源:Flickr photo by DaveWilsonPhotography

2014-05-10

【國際/愛滋新知】 140510 自由電子報:美研究:醬油成分可抗愛滋/0514 NOWnews:喝醬油抗愛滋?疾管署:尚待證實 喝撐也不足量

美研究:醬油成分可抗愛滋
2014-05-10  自由電子報訊

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最近發表一項研究指出,醬油增味劑中有種名為EFdA的成分,其對抗愛滋病毒的效果,比傳統藥物高出70倍。

這個研究成果上個月由密蘇里大學透過新聞稿發布。發表這項研究的密蘇里大學醫學院副教授薩拉菲安洛斯(Stefan Sarafianos)和他的研究團隊表示,目前治療愛滋病患者主要使用泰諾福韋(Tenofovir)藥物,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簡稱愛滋病毒)會逐漸發展出抗藥性,迫使患者必須尋求藥效更強的藥物。

研究發現EFdA與現行治療愛滋病的8種藥物都可以「欺騙」愛滋病毒,進而抑制它的複製過程,因此可以有效防止愛滋病毒在體內擴散。但EFdA在患者身上較快發揮作用,且較不易被人體分解,因此將能在身體內維持較久時間。

這個研究的開始,來自於2001年日本老字號醬油製造商雅瑪山(Yamasa)嘗試改善產品味道時的意外發現。他們發現增味劑中的EFdA分子可能具有醫學價值,因此將EFdA樣本送往化驗。EFdA被證實具有對抗愛滋病毒的潛力,為期10多年的研究因此展開。

這項結合密蘇里大學龐德生命科學中心(Bond Life Sciences Center)、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共同投入的重要研究成果已於日前發表於國際研究期刊。目前正與美商默沙東藥廠(Merck & Co., Inc.)合作測試,使EFdA這種成分適合作人體注射。

醫生也提醒,市售醬油內不一定含有足以治療愛滋病的EFdA份量,對人體的效用尚待進一步研究,故不建議直接飲用醬油治療愛滋病。

新聞出處: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004382

 

圖片來源:Flickr photo byI-m 白

 

喝醬油抗愛滋?疾管署:尚待證實 喝撐也不足量
2014年 05月 14日  NOWnews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真的假的,喝醬油就能抗愛滋?國外有最新研究指出,醬油中所含有的「EFdA」成分,可能具有預防愛滋病毒或治療功效。不過,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14)天強調,這項研究還在臨床實驗階段,對人體效用仍有待研究,呼籲愛滋感染者切勿迷信偏方,因為市售醬油內不一定含有EFdA,且就算醬油喝到撐也不夠份量。

外電日前引用《newser》網站資料及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新聞稿,紛紛報導「醬油成分能治愛滋」,引發關注。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4’-ethynyl-2-fluoro-2’-deoxyadenosine(EFdA)」是日本醬油製造商Yamasa在2001年研發產品新味道時,意外發現可能具醫學價值的分子,被認為可做為預防愛滋病毒或治療的成分,甚至較不會引發抗藥性。

先別急著狂喝醬油!莊人祥強調,目前這項成分還在臨床實驗階段,對人體的效用仍有待研究,況且市售醬油內不一定都含有EFdA,即使有,要達到足以治療愛滋病的份量,光靠喝醬油也攝取不到,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

疾管署呼籲,愛滋感染者應遵從臨床醫師的治療,規律服用合格藥物,才能長治久安,目前組合至少3種有效的抗愛滋病毒藥物的雞尾酒療法,已證實可有效控制愛滋感染者血液內的病毒量及提高抵抗力,並大幅降低感染者發生伺機性感染、腫瘤或死亡的機率。

莊人祥說,102年底為止,國內愛滋感染者的服藥人數為1萬4983人,其中有8成感染者體內測不到病毒量,目前在雞尾酒療法及規律服藥下,感染愛滋病毒已被視為一種慢性病,台灣最年長的愛滋感染者已超過90歲。

不過,若是不規則服藥,疾管署警告,體內存有可測得的病毒量的機會,將高出規則服藥者達7.6倍;因伺機性感染住院的風險更是規則服藥者的3.5倍。

疾管署呼籲,預防愛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拒絕毒品、性行為時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水性潤滑液,並避免參加轟趴、性派對,或有多重性伴侶等危險性行為;如曾與不明對象發生未戴套的不安全性行為,應3個月或每半年進行愛滋病毒篩檢。
新聞出處:http://www.nownews.com/n/2014/05/14/1232585/